以德治校——立校之本

合集下载

略论“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的关系

略论“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的关系

略论“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的关系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们可接触的信息量不断增加,就更需要一个合适的准则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将其往正确的方向引导,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谐。

而最具影响力的地方莫过于学校——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义务和权利,而施教者通常是学校。

因此,学校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一个尤其重要的角色。

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为孩子的成长成熟提供一片沃土,提供优秀的教学教育资源,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避免他们过早或过多的暴露在不良信息的影响下,是学校应尽的责任。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文明必须依靠法律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也只有在文明有序的法治社会在能得到最大意义上的维护。

于是依法治国的方针方略应运而生了。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根本保证。

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依法治国方针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下,相应的,学校的办学也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一个行为准则。

因此,依法治校的根本目的就是保证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开展办学任务的基本原则。

而除了依法治校之外,还有另一种治校方式——以德治校。

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

“弘扬聂帅精神,争做聂帅传人”德育活动简介

“弘扬聂帅精神,争做聂帅传人”德育活动简介

江津市吴滩镇中心校关于弘扬聂帅精神,争做聂帅传人工 作 汇 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为构建21世纪充满活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对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了全面的部署。

在这大好形势下,抓特色建设,创特色学校,是学校加速实施素质教育,发挥特长,培养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有效措施和重要途径。

我校历史悠久,始建于1906年,座落于聂荣臻元帅的故乡——吴滩镇街道,聂帅曾就读于我校插旗寺小学。

多年以来,我校坚持“以德治校,以德育人”的办学方略;坚持以“弘扬聂帅精神,争做聂帅传人”为奋斗目标;坚持以聂帅崇高的品质教育人,以聂帅高尚的情操感染人,以聂帅伟大的精神塑造人。

这些年来,我们在特色建校的工作狠下功夫,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

一、特色定位:聂荣臻元帅出身于吴滩镇,他是吴滩人民的骄傲。

聂帅精神则是吴滩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弘扬聂帅精神则是我们吴滩小学全体师生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

伟大的聂荣臻元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胸怀大志,志存高远;呕心沥血,忘我工作;锲而不舍,开拓创新,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及对正义事业的满腔热忱,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所有的这些,我们把这些归纳为“聂帅精神”。

帅乡的下一代正是沐浴着聂帅精神长大。

吴滩镇中心小学校正是以“聂帅精神"为“学校精神”的核心,为了让聂帅精神永远留在帅乡,留在帅乡儿童的心间,学校深入开展了"弘扬聂帅精神,争做聂帅传人"的活动,在学校掀起学习聂帅精神的热潮。

所以,我们把学校特色定位于:“弘扬聂帅精神,争做聂帅传人”的德育教育。

二、特色理念:“弘扬聂帅精神,争做聂帅传人”,具体内涵在我校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以德治校凝师魂;以德育人净心灵;承聂帅志,做聂帅传人。

根据这“三个方面”内容学校形成了以“树人为本,质量为根,特色为翼”的建校理念,具体包括:1、工作理念:以发展为主题:不在奋起中发展,就会在沉默中消亡。

以德治校

以德治校

以德治校,促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一、我提“以德治校”的缘由陶行知先生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是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周济部长说,“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第一智慧。

”因此,加强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做好学校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我们能够积极适应现代教育形势和教育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每个校长义不容辞的职责。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学校中原有的旧教育体制的一些弊端尚未完全革除,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又在滋生、扩张,在这样景背下,当前学校师德方面出现了一些很不好的现象:一切向钱看,抄袭论文、有偿辅导等,有些教师处理不好第二职业与本职工作的关系,以至荒废教学误人子弟,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

中学阶段是打牢基础,形成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它还肩负着传播文明、树立公正、助人上进的社会职能,决不能一切向“钱”看,要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相结合。

教师是特殊职业,有较高的操行要求,广大教师更应认清“以德治校”的重要性,从自身作起,严于律己,自觉抵制教育领域的不正之风,增强做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自觉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学生,以自身良好的品德去影响学生,实现以德治校。

二、以德治校应当注意强化的几点㈠理论学习与正面引导相结合学校必须组织教师有步骤有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教育理论,不断强化提高教师的道德操守和专业素养,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规范办学行为是教师的良心,推进素质教育是教师的责任,切实减负增效是教师的本领,促使每个教师严格规范教学行为,自觉遵守师德规范。

同时,运用正面教育、榜样激励等方式,树立先进典型,宣传优秀教师事迹,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让广大教师从身边的一个个活生生的先进人物身上接受熏陶和教育。

学校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校园网络,以主题性系列报道、专栏、专题节目等形式,大力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组织优秀教师报告会、演讲会,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在全校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浓郁氛围。

以德治校,努力构建和谐校园论文

以德治校,努力构建和谐校园论文

以德治校,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部分,“以德治校”,“以德育人”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这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造就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代国民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重视学生管理工作,不断探索学生管理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努力实现以“德育为先”、“多育并举”的全面素质教育。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目标是使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培养严于律己,踏实做人,勤奋做事的作风。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基本素质为基础,包括:1.加强主人翁意识及公民意识教育,培养遵守社会公德,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的学生;2.加强情感教育,培养有爱心、善于沟通,具有合作能力的学生;3.加强环保意识、卫生意识教育,培养具有良好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的学生;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具有良好心态,身心健康的学生;5.加强职业道德意识、职业意识和创业意识教育,培养自立自强、爱岗敬业的优秀学生。

一、以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为基础,使学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学生管理制度建设,逐步建立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完善有效的工作制度,包括行政职能科室岗位责任及工作制度、班主任岗位责任及工作制度、任课教师岗位职责及工作制度,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学生干部、学生评优奖励制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学生干部队伍管理制度,学生会、团委会工作等制度。

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奖惩机制。

定期研究工作,部署任务,落实措施,检查评估。

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学生管理职能科室及班主任队伍建设。

现代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赋予了学生管理工作新的挑战及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传统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和专业发展的需要,学生管理职能科室及班主任工作应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由单纯管理型向终合服务型转化。

中学-学校德育工作总结7篇

中学-学校德育工作总结7篇

中学-学校德育工作总结7篇篇1一、德育工作总体情况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创建“和谐校园”为工作目标,以“常规管理创新”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核心作用,不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班风。

现将本学期德育工作总结如下:二、主要工作及成效1.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水平(1)利用例会时间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使广大教师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

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

(2)开展了“争做合格教师,争当育人先锋”师德演讲比赛。

在比赛中,教师们表达了自己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决心和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

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弘扬了教师的职业精神,讴歌了教师的崇高风范,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

2. 创新常规管理,提升德育效果(1)本学期,我校继续推行“三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将教学楼、活动区、休息区统一纳入管理范围,做到“三区”管理标准一致、人员互通、考核统一。

在管理过程中,我们实行“四勤”(眼勤、嘴勤、腿勤、手勤)和“四心”(爱心、诚心、耐心、细心)管理,做到“四不放过”(问题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问题责任不落实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跟踪不放过、有关人员受教育不放过)。

通过推行“三区一体化”管理模式,不仅提升了学校整体管理水平,而且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2)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本学期,我们通过公开竞选的方式产生了新一届学生干部队伍。

新一届学生干部队伍成立后,学校定期组织召开学生干部培训会,对学生干部进行德育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指导。

通过培训,使学生干部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职责定位,掌握工作方法,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同时,学校还积极鼓励学生干部参与学校管理,为学生干部开展工作提供展示平台和锻炼机会。

目前,学生干部已经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力量和得力助手。

依法治校 以德治校 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依法治校 以德治校 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其中,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是我国的治国方略,是将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设优秀成果一等奖”等殊荣。

依法治校,让法治成为学校治理的基本方式学校将依法治校摆在学校治理的重要位置,成立了学校党支部领导下的学校法治教育工作小组,将教师每季度政治学习活动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及时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精神,认真研读《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规范,做到每一次学习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提高广大教师员工的法治思想和信念,建设一支熟知诸法、模范守法的教师队伍。

着力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以制度的力量为依法治校保驾护航。

经过建校以来多次修订,现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主要有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教代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学校人事分配制度、部室责任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师德评价制度等规章制度。

学校实行校务公开,民主监督,重大改革措施必须经过学校中层以上领导集体研基础教育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造就人才、为国民素质奠基的角色,提高基础教育学校治理水平是推进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培养未成年人法治意识、道德品质的重要阵地。

因此,在学校治理中,将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是落实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

2006年建校的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二学校是九年制公办学校,学校积极践行“三育并举,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落实“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自信生活,成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坚持价值观统领、制度化管理、人文化关怀的管理理念。

八年多的办学过程,学校探索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发展之路,不断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先后取得了“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学校”“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教学实验学校”“中国硬笔书法示范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百佳教学研究单位”“陕西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陕西省素质教育优秀学校”“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校园文化建究、全体教职工大会集体讨论表决,集思广益,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汇报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汇报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汇报中学建校两年来,坚定不移地走”以德治校、特色办学“之路,致力于学校文化特色建设,扩展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促进了学校持续不断的发展。

学校以《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为指导思想,在强化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活动场所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和行为规范的养成起到了较好的教育内化作用,逐步形成了”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良好风尚。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

我校的物质文化建设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了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审美观。

两年来,学校借创建市级示范初中之际,加大了校园文化硬件建设的力度,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校园的改造和美化,学校的绿化面积、品位均有了较大的提高,校园内鲜花烂漫,绿树成荫,走进校园,橱窗会”说话“,墙壁会”育人“,庄严肃穆的杨献珍纪念像、耀人眼目的金字校训碑,以及高标准的革命传统教育展室和文化长廊等,处处洋溢着和谐朴实的文化韵味。

学校还在校园中建有一个长约十余米的宣传长廊和两个阅报栏,集校板报、画廊和校务公开公告栏于一体,简洁、美观、大方。

学校在校园的醒目位置、所有教学区域的走廊、教室内外,张挂、书写了名言警句、名人画像等,真正做到了让每一面墙壁都发挥教育作用,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环境中身心得到陶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对他们的品德和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确保学校教育有章、有序和有效的主要保证。

两年来,我校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建立和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我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主要体现以下四个特点:1.全。

以德治校,创建和谐校园,让学生健康成长

以德治校,创建和谐校园,让学生健康成长

以德治校,创建和谐校园,让学生健康成长随着教育的改革发展,德育教育放在了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我校以《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精神为依据,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在全校师生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突出了“以德治校,育人为本、特色立校、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建设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具有传承性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成长、教师水平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发展的氛围,使校园成为师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步调一致,齐抓共管。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的组织系统,有利于使各方面力量相互协调、步调一致、密切配合。

我校构建了以校长为首的科学管理系统,健全了由校长室、教导处、团支部、班主任参加德育工作指导小组,建立家长委员会、聘请了来自关工委、司法等社会各条线上的优秀同志担任了校外辅导员,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根据学校实际,选择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好,事业心和责任心强,热爱学生,业务水平较高,年富力强的同志担任了班主任。

为了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我校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

如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制度,每学期二次的班主任全员培训制度,定期家长会制度,每学期校级优秀班主任评选制度。

我们还要求班主任之间大力开展“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等帮带活动,努力使他们在道德素质、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法等方面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学生思想、心理特点,增强德育管理的实效。

二、努力培育校园精神。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

我校在师生中充分树立了“育人为本、特色立校、和谐发展”理念,完善了学校管理,以我镇教管办学校量化管理的要求把学校工作层层落实,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推动了我校的精细化管理,营造出了和谐、愉快、文明、向上的校园生活。

以德治校以质立校 建特色学校——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十家子学校简介

以德治校以质立校 建特色学校——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十家子学校简介

有升 一 。
方面 为上 一
级 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 另一
方 面 为 当地 经 济
发 展 培养 人 才 的办 学指 导 思 想 , 不 断优 化 学校 内部机 制 , 努 力改
善办学条件 建立 一 ,
支师德高尚、 业 务精湛 、
团结协作 、
开拓进
取 的师资队伍 。
学校先后 获得 : 市 、 县 “ 控辍保 学 ” 先进 单位 : 市继续教育
的校 园 。


来 ,
学校

力改善办学条 Nhomakorabea,以




学校

带一
流 队伍 、
育一 流 学生 ” 为 目标, 坚 持 “ 以德 治校, 以质 立 校 ,以教 育教 学为 中
心 , 为了学生 一
为 切 ,
了一
切 学生 一 ,
切 为了学生 ” 的办学理 念 ,
小 学 部 强 化 基 础 教 学 , 初 中部 注重 双 重 教 学 , 教 育教 学质 量 稳 中
刊 号 : 蒜芝{ 黼
发行范围: 公 开
邮发代 号 : 8 — 2 3 4
学校 ” 。
学 校 占地 总 面 积 1 4 8 8 5 8 m ' , 校 舍建 筑 面 积1 1 9 4 2 m ' 。 下
设一
个 中心 小 学 , 一
个初 中部 ,
I 村 级 小 学 1 o " ' -

全 校 共 设 6 8 f" ' - 教
学 班 。 教 职 T 1 6 8 人, 平 均 年 龄3 7 岁 , 研 究生 学 历 1人 , 本科 学历3 0

实验中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推荐材料

实验中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推荐材料

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南宫实验中学南宫实验中学,占地面积156亩,建筑面积48186平方米,现有教学班52个,教师164人,学生2100余人。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站在时代的前沿,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爱与责任为基石,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确立了“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的工作思路,确立了“追求完美、发展个性”的办学思想,树立“学生为本”、“立德树人,多元发展”德育理念,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抓手,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活动为载体,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学德育大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等文件的要求,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充分利用本地教育资源,拓宽校内外的教育渠道,抓好文明学校、家长学校和社会实践教育;根据未成年学生的实际,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拓宽德育思路,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灵活及时地开展了教育活动。

学校先后创建成为“河北省创新实验学校”、“河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河北省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学校”、“河北省教育教学先进集体”、“邢台市文明单位"、“邢台市卫生校园"、“邢台市智能管理示范学校"、“邢台市平安和谐校园"、“南宫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市级“巾帼建功”先进单位。

在教育的过程中,南宫实验中学努力将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落到实处,做到从点滴抓起,知行统一,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提高学生分辨是非,区别善恶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道德素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形成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浓厚的德育工作氛围。

一、重队伍建设,加强形象育人学校确立了由校长负总责,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德育领导机构,形成了校长亲自抓,德育校长具体抓,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育人为先,德治校园

育人为先,德治校园

大明学校高杰初中德育育人为先,“德”治校园、摘要德育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成长的基石,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影响很大。

学校德育工作千头万绪,但我们应从中分析问题,发现规律,才能更好的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首先,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作出全面的规划、安排;其次,要明确各自职责,强化责任;再次,德育工作者要自觉的进行学习;最后,学校要营造德育氛围在潜移默化重教育学生。

关键词:立脑问责修身移情管仲曾说过:“一年之计,莫如树谷。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育人的重要性和长期性,而“德育”又是育人关键的一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起着导向的作用。

因此在学校建设中重视德育工作,扎实开展德育工作,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红花别样红”的局面。

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了。

那么学校如何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呢?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立脑”俗话说“蛇无头不行”,依据现代管理学原则,只有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构,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德育工作尤为如此,我们建立了健全而有力的组织机构。

形成了学校――德育办--团队――年级组――班级的五级管理网络。

由校长,德育办,团队,和班主任共同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德育办到团队到年级组再到最基层的班级,层层负责,层层管理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

上可达学校,下可到最基层的班级。

这就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了基本的保障。

又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上下密切联系,灵活指挥,步调一致,信息畅通。

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职能。

从组织机构领导上保证了德育工作的实施,为德育工作的良性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不以规矩,不成方圆”——“问责”有了良好的德育方略,德育组织,还需要明确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完善各类奖惩措施,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高职院校师德“两平台、一核心、六环节”培育机制的建立与实践

高职院校师德“两平台、一核心、六环节”培育机制的建立与实践

目前 , 郑 州牧 业工 程 高等专 科学 校 的教师 多来 自 高职 业认 同感 迷失 、 价 值 观 发 生偏 移 、 育人 意识 淡 薄
师范 院校 和综合 性 大 学 , 以“ 7 0后 ”、 “ 8 0后 ” 教 师 为 等现 象不 足为 奇 。针 对 以上 现状 , 在深 入调查 教 师生
础上, 以教 学质 量提 升 为核 心 , 以教 学改革 实践 活动 为载体 , 构建 了“ 六 环 节” 的师 德 实践 培 育
机制, 实现 了师德 的培 育与教 师职 业发展 相 结合 、 与 专业 建设相 结合 、 与课 程 改革相 结合 、 与教
学质量提 升 相结合 。
关 键词 : 高职 院校 ; 两平 台 ; 一核 心 ; 六环 节 ; 师德 培 育
主力 军 , 成 长于 改革 开 放 背 景下 , 一方 面 由于 当今 社 活工 作 现状 的基础 上 , 学校提 出了师德 建设 的基 本 原 会 文 化多元 化趋 势 E t 益加 剧 , 在价 值 行 为 的选 择上 , 则: 教师 的发 展 , 包 括 民生 的改善 和业 务能 力 的提升 。 部 分 教师 滋生 了浮躁 情绪 ; 另一方面 , 在“ 工 学结 合 ” 同时 , 全 校统 一 了思想 , 即学 校 的生存 靠教 师 , 只有 教
・ 9・
质 量全 面提 升 的保 障 。 由此 , 学 校确 定 了师德 建设 的 级 、 省级 、 校 级三个 级别 , 为教 师量身定 做 职业成 长规 目标 , 即提 升教学 质 量 、 凝 练专 业 特色 、 增 强学 校竞 争 划 , 制定 培养 目标 和 标 准 。为 了确保 培养 质 量 , 采取
模 式 导 向下 , 教 师知识 结 构 、 实 践能 力急需 提 升 ; 同时 师 的发 展才可 实 现学生 的发 展 , 只有 师生 的共 同发 展

坚持“三个代表”思想 树立“以德治校”观

坚持“三个代表”思想 树立“以德治校”观

区 , 的发展 也将 失去 它应 有 的意义 。 智力
三、 必须 掌握实 施“ 以德 治校 ” 的途径
首先 , 实施 “ 以德 洽校” 要提高 教育 工作者 的素质 。从 当前教 。 育 战线 的情 况看 , 绝大 多数教 育工 作者能 够努 力献身教 育事 业 , 在
Hale Waihona Puke 教育 岗位 上兢兢 业业 , 无私奉 献 。这本 身就 是 一种感染 力量 , 一种 但 有极 坚持对 教育 工作 的领 导 , 面贯彻 教育 方针 , 持社会 主 义办学 方 教育 的体现 。 同时我们也 应充分 看到 , 少数人 在市场 经济大 全 坚 向 。 断培养全 面发展 的有 理想 、 不 有道德 、 有文化 、 纪律高 素质 人 潮 中受拜金 主义 行为 , 有 自私 自利思想 影响 。 表现 出一些 师魂不 佳 的 爱岗敬业 , 重者更 有道 严 才的行动 指南 。这就 要求我 们必须 特别 注意加 强学生 思想 政治 教 现象 。他们 在行 为上不 能做到 严于律 己 , 育 , 进学生 形成 正确 的 世界 观 、 促 人生 观和 价值 观 , 断在 教育 实 不 践中提高 学生 的综合 素质 。 只有 如此 , 才能在 学校贯 彻“ 三个 代 表” 德水准 不高 的行 为 , 这会 直接影 响学 生道德 素质 的提高 。所 以 , 学 校 首 先应该 搞好 教 育工 作者 “ 以德修 己” 工作 , 的 这是 做好 学 校德 育工作 的前提 和保 证。其次 , 要创新 德育 工作方 法。 的思想 方法 人 不 同 , 识事物 的 角度不 同 , 认 态度 也必 然是截 然相反 的 。人 们 的认
锢人 的枷锁 。 除旧 的观念 , 成新 的观念 , 破 形 这种 崭新 的意识 , 就是 创新 性 的表 现 。 对德 育工作 认识 的逐步 完善 , 是 靠不停地 创新来 就

以德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

以德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

以德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作者:程永兵来源:《华人时刊·校长》2013年第07期河东学校全称太谷县任村乡河东立邦希望小学,2005年,投资135万元选址新建了五村联校。

学校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是一所单轨六年制小学,现有小学教师15人,幼儿教师4人,设有六个教学班,四个幼儿班,共有学生311名。

学校服务区:河东、河西、大郭、小谷、王思五个行政自然村。

办学宗旨以“以爱育爱、以学定教”为办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创有特色的农村学校。

发展目标将学校建成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发展,家长满意的教育而奋斗,创建全县一流的农村小学。

以德育活动为主体,注重体验感悟(2013-2015年)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

未来五年,在德育的实践与探索中,我校将逐步形成五大系列教育活动: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礼仪常规教育活动、体育艺术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科技教育活动。

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环境及学校硬件配套工程(2013年)加大校园绿化、硬化、美化力度。

创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楼道文化环境、班级文化。

设置舞蹈、美术专用室。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2013-2014年)班班室室通网络,配备教师办公专用计算机,人人熟练使用多媒体,实现教师电子备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有效教学(2013年)“通过外出学习,专家引领,校本教研的思路”采用捆绑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学校全面实施学案式教学,使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成为我校课堂教学的亮点。

精细化管理更上一层楼(2013—2015年)各项管理工作明确分工,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具体,组织有序。

学校成立了“一日规范化管理监督检查小组”,定职定责,对学校一天的各项工作及时监督检查、量化考核、评比记录。

培养合格加特长学生,张扬学生个性(2013—2015年)抓好、抓实体艺“2+1”。

利用校内和校外的优秀师资队伍,培养学生特长。

以法立校-以德兴校-以仁强校

以法立校-以德兴校-以仁强校

以法立校?以德兴校?以仁强校作为一校之长,尤其是接受现代信息甚微的农村中小学校长,能否调动师生工作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能否有力有序有节地开展各方面的工作;能否在动中求稳,在困境中求发展,是当今农村中小学校长在治校方略上所需探讨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校长在治校方略上应重视法治,讲究德治,做到仁治,健全以法立校,以德兴校,以仁强校的综合治校体系。

一、法治——立校之根本依法治国是我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建立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是我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无论是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还是保障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保障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与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等,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

一所办得好的名校,首要的前提是有一套严格有序的校规校纪,即工作有计划,办学有目标,教学有常规,行为有规范,考核有标准,管理有制度,时间有约束,空间有范围。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才能规范师生的举止言行,各项工作才能有理、有力、有节地开展。

以法立校,是实现学校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一名校长能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不仅是他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也是一个领导坚持原则性、科学性的工作作风和敢于负责、有魄力的外在表现。

“怒不过夺,喜不过予”,作为一校之长,应时刻用“法”要求自己和他人,做到人人知法,个个守法,在“法”面前人人平等,自己主动维护学校管理制度的威严,确保学校管理的规范性。

一个依法治校的校长,在管理过程中,应该有科学的计划,缜密的实施,规范的过程;应该责任落实,制度齐全,纪律严明;应该奖勤罚懒,惩恶扬善。

加强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力度,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二、德治——兴校之前提作为一校之长,其品德、道德、公德对学校师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说,一个学校师生德育水平,就是校长道德、品德、公德的影子。

一名不讲道德,不注意个人品德修养的校长,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广大师生,无形中产生负面示范效应,导致信用危机。

宣化四中校训

宣化四中校训

宣化四中校训
宣化四中即河北省宣化市第四中学,原系“直隶省立第四男子师
范黉舍”,始建于1923年,它初创了创办女学之先河,至1949年改成“宣化女中”,该称呼一向延用到1960年,是年开端增设高中班,并且男女同校,遂改称“张家口宣化第四中学”后称“河北省宣化市第四中学”。

校容校貌
一所环境幽雅、师资良好、设施先进、范围弘大、体制超前、成绩卓著的当代化多媒体收集讲授名校,现有65个讲授班、200余名
教职工、3200论理门生。

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尽力下,现已构成了“校风好、师资强、办理严、硬件齐、质量高的光鲜特性,获得社会的遍及承认,正抖擞着史无前例的勃勃朝气。

在“以德治校、以校风立校、以教诲讲授质量取信于社会”的办学目标的指导下,宣化四中获得了“天下校园环境文明艺术扶植先进单位”、“市普九教诲先进单位”、“省教诲科研先导单位”“市精力文明先进单位”等诸多名誉称呼。

校训:积善博学远志快行;校风:爱生尊师守整至诚;教风:以名为本博采慎取;学风:好学善思厚积薄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德治校——立校之本一、以德治校问题之提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一方面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另一方面,又强调指出,“学校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

也就是说,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在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各不相同的,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应处于首要的地位。

1、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决定以德为首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指青少年必须德智体全面发展;二是指培养出来的对象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本质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而德育在培养接班人的过程中,起着基础性、方向性的作用,起着培养青少年科学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的作用,是青少年能否成为合格人才的关键。

所以毛泽东同志一直强调“学校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认为“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就等于没有灵魂。

”2、素质教育必须以德为首以德为首位,一方面是由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社会主义教育长期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总结。

首先,德育首位思想,并不在于德育这一具体的教育类别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诸学科类别的统帅、不在于德育较之于其他各育位高一等,其真正含义在于,各育当中,都共同承担着德的功能,都应该把教育青少年树立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其次,德育首位思想,应该是大德育思想,就是大家都来关心青少年的德育养成,发挥全面育人的作用。

教师教书育人,职工服务育人,干部管理育人,按毛泽东同志的话说:“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和老师更应该管。

”其三,德育首位思想,应该是社会主流思想和价值整合理念在德育中的反应,即社会要关心青少年的德育,家长也要关心青少年的德育,树立德育合力观,不要把德育当着只是学校的事情,其四,德育首位观思想,是指素质教育中,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德育养成的重要性认识;不能把他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的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消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总之可以说,什么时候坚持了德育首位,什么时候青少年发展就充满生机和活力,什么时候偏离了德育首位,青少年的发展就受到挫折和阻碍。

历史已多次证明了这一点。

3、以德治国决定以德治校“以德治国”就是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内容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精神感化为手段,通过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人格修养和精神境界从而和谐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达到管理国家、治理社会的目标,“以德治国”必须以法制为后盾,以学校为源头,以德育为宗旨。

现代教育作为社会文明的源头,学校作为道德教化最重要的机构,对于端正社会风气,提升社会文明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德治国”落实到教育战线上,就是要以德治校,以德修身,以德育人。

总以,以德治校是落实“以德治国”战略的重要措施,是素质教育宗旨,乃立校之本。

二、以德治校的理论思考1、以德治校的提出,符合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起阻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以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公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的情况下,在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的法则也容易侵蚀到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领域,引发见利忘义、权钱交易,导致国家意识、集体意识、人们的合作意识和奉献意识的减弱,一些人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等得以滋生和膨胀。

这些思想进一步侵蚀人们的灵魂,败坏人们的道德品质,污染社会风气,特别是对在校的青少年学生影响不小。

针对这一情况,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提出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作为传播文明的摇篮一一学校,应战在时代战略的高度,我们理应果断提出“以德治校”,这恰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道理。

实施以德治校,强化育人功能,确保教育健康发展,最终使教育为社会主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这又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起积极推动作用的哲学道理。

2、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的关系体现了矛盾对立统一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简而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双万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善于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它们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其对立表现在(1)含义不同。

依法治校,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保证学校工作都依法进行,不因管理者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以德治校,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社会、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落脚点,以师生员工的行为规范为抓手,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并使之成为全体师生员工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2)特点不同。

“法治”是他律,是硬约束。

“德治”上自律,是软约束。

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3)所属范围不同。

“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

(4)重点不同。

“法治”的重点是人的外在行为。

“德治”重点是人的内心世界。

其统一表现在:“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相得益彰的,法律是道德的最基本的体现,是道德最起码的规范。

道德是法律精神的进一步的深化。

自古至今凡国家皆以法为外规,德为内矩,缺法国家无序,少德民族无力。

德治搞好了,可以推进依法治校。

“德治”是“法治”的思想前提和基础,“法治”是“德治”的法律保障。

二者好比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

为此,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并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三、以德治校的实践思考在西方,由于大学在提供社会方向和人生意义,进行价值判断等很多方面承担了过去教会的功能,因而被称为“世俗的教会”,为人师表教师群体于是成为衡量社会道德的标尺之一。

德育工作有三个重要途径:家庭、学校、社会。

三者中学校教育处于中心位置,是整个德育体系的核心和主干。

尽管我国一直把德育放在首位,但在实际教育中,学校人格养成、道德教化功能正在逐渐减退,在培养学生做人和做事两个方面,重心偏移到后者。

形成这一现象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l、学校德育工作的滞后与社会发展和变革之间的矛盾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社会上各种新旧思想的冲突和碰撞,各种利益和矛盾混杂纷呈,使整个社会都处在快速发展和急剧变革之中,社会发展和变革的现实,客观上要求学校德育无论从观念上还是内容、方式上都必须与之相适应,尽管近几年来学校德育工作得到了加强,有了不少改进,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总体上看仍滞后于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

首先是学校德育首位观念的淡化。

虽然在道理上大家都接受德育首位的观念,但在实际工作中忽视和排斥德育的倾向还比较严重。

其次是学校德育目标与社会的实际需要相脱离。

学校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实际上许多学校、许多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却把这一办学目标简化为单纯培养“合格学生”而不是培养将来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显然,学校内的道德冲突与社会相比要简单的多,不论其广度、深度、还是复杂性都无法与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将要面临的那些矛盾和冲突相比。

因此,学生一旦走出校门身处复杂的社会环境,很多人就会觉得手足无措,无所适从。

再次是学校德育内容陈旧单一.缺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知识、新观念,不能满足学生在新形势下对新的问题科学审视和评判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德育工作者缺乏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和所面临实际问题的把握,不甚了解教育对象关心什么、喜欢听什么、做什么、因而教育内容的针对性较差,学校德育的滞后性还表现在学校德育方式与手段上。

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往往强制多于疏导,斥责训诫多于情感沟通,重校内理论教育轻校外丰富的社会实践,重课堂灌输轻课外活动。

“家长式”、“封闭式”的德育方式和日益开放的社会现实显然存在着矛盾。

由于广播、电视、图书、报刊等大众传播的多样化、快捷化,使信息传播的途径丰富多彩,教师掌握的信息未必就比学生掌握得多,而有些德育工作者却仍不注意教育手段上改革,工作仍然采用课堂灌输或读报开会等呆板的教育方式与手段,对学生中的热点,流行色不关心、不把握,这样就势必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因而教育效果也就难以保证。

2、学校德育工作与教育主导者自我实践的矛盾良好的德育效果来源于道理上的透彻说明和教育者的身体力行。

但近年来,学样思想道德教育和学校自我思想道德实践发生脱离甚至严重冲突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明显。

如:学校在德育目标上要求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获得发展,但在评选先进或选拔人才时,却主要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在课堂上经常给学生宣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但在班级管理方面却经常是一个人说了算;学校经常宣传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人都能在各自岗位上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激励学生好好学习考大学或到机关等所谓的一些好单位工作;还有一教师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但对自已的要求却十分放松,在学习、工作、生活上不能给学生做出表率,等等。

很显然,学校对学生宣传的道理和规范既然无法强劲有力地约束自我行为,那么,它必然被学生认定上为一种“儿戏”,从而失去了影响和震撼学生心灵的巨大力量。

3、学校正面教育与社会、家庭负面影响的矛盾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影响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这三方面的教育影响有着许多共同之外,但也存在许多重要差别和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