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3-12-3a
高三二轮复习语文综合测试卷三 Word版含答案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测试卷三一.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龇.牙(zī)绮.丽(yǐ)诡.奇(guǐ)叱咤.风云(chà)B.脖颈.(jǐng)木讷.(nè)渲.染(xuān)撵.出(niǎn)C.数轴.(zóu)骨骼.(luò)栖.居(qī)剔.除(tī)D.油腻.(nì)搭讪.(shàn)誊.写(téng)手镯.(zhuó)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罔然震撼腊月威慑B.妩媚煅烧瓢泼帷幕C.逃遁幅射瞭望宛惜D.奥悔惦记铸造间牒3.下列各句横线处所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由于广泛使用杀虫剂,某些昆虫已出对人们使用的某一杀虫剂具有抗药性的超级品种。
②人类急躁的步伐胜过了自然界稳健的步履,事物很快发生变化,新情况急剧不断地产生。
③发出这样的大声,它必须猛力扭动身体,于让反冲力把它弹到两三厘米高的空中。
A.衍化轻率以致B.衍化轻浮以至C.演化轻浮以致D.演化轻率以至4.下列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毫秒之间,景物不同;同一地点,瞬息万变....。
一忽儿阳光普照,一忽儿雨脚奔驰。
B.一泓湖水是如许的清澈,以至于水底的东西历历可数....。
C.登上这峰顶放眼远眺,起伏的群山座座相连,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
D.科学已经成为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与我们个体生命息息相关的重要因素。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
B.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C.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古典诗歌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D.201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严峻。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项练习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与旧沈从文(民国十八年)时代有了变化,宣统皇帝的江山,被革命党推翻了,前清时当地著名的刽子手,一口气用拐子刀团团转砍六个人头不连皮带肉所造成的奇迹不会再有了。
被排的全用枪毙代替斩首,于是杨金标变成了一个把守北门城上闩下锁的老战兵。
老战兵若不往长潭钓鱼,就坐在城头那尊废铜炮上看人来往。
或把脸掉向城里,可望见一个小学校的操坪同课堂。
那学校为一对青年夫妇主持,或上堂,或在操坪里玩,城头上全望得清清楚楚。
小学生好像很欢喜他们的先生,先生也很欢喜学生。
那个女先生间或把他们带上城头来玩,见到老战兵盾牌,女的就请老战兵舞盾牌给学生看。
霜降节前一天,老战兵大清早起来,看看天气很好,许多人家都依照当地习惯大扫除,老战兵也来一个全家大扫除。
工作得正好时,守城排长忽然走来,要他拿了那把短刀赶快上衙门里去,衙门里人找他有要紧事。
他到了衙署,一个挂红带子的值日副官,问了他几句话后,要他拉出刀来看了一下,就吩咐他赶快到西门外去。
一切那么匆促,那么乱,老战兵简直以为是在梦里。
正觉得人在梦里,他一切也就含含糊糊,不能加以追问,便当真跑到西门外去。
到了那儿一看,没有公案,没有席棚,看热闹的人一个也没有。
除了几只狗在敞坪里相咬以外,只有个染坊中人,挑了一担白布,在干牛屎堆旁歇憩。
一切全不象就要杀人的情形。
老战兵想,“这年代还杀人,真是做梦吗?”敞坪过去一点有条小小溪流,几个小学生正在水中拾石头捉虾子玩,老战兵走过去同他们说话:“还不赶快走,这里要杀人了!”几个小孩子一齐抬起头来笑着:“什么,要杀谁?谁告诉你的?”老战兵心想,“真是做梦吗?”看看那染坊晒布的正想把白布在坪中摊开,老战兵又去同他说话:“染匠师傅,你把布拿开,不要在这里晒布,这里就要杀人!”染匠师傅同小学生一样,毫不在意,且同样笑笑的问道:“杀什么?你怎么知道?”老战兵心想,“当真是梦么?今天杀谁,我怎么知道?”正预备回城里去看看,还不到城门边,只听得有喇叭吹冲锋号,当真要杀人了。
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3板块文学类文本阅读2专题二散文阅读练习(含解析)
散文阅读(建议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与风有关刘云芳①我所居住的小区是个风阵.常常,南窗下绿化带的树木静止不动,像舒缓的乐曲正在抚摸它们的树干、叶脉和年轮。
北窗外小区里那些柿子树、柳树却摇晃得厉害,树骨头里似乎正在进行一场我们倾听不到的摇滚.有时候,我会看看不远处的钢厂烟囱,厂房的结构被一座小山隐去,只留下烟囱高耸着,将这喷云吐雾的行为嫁祸给那座山。
天气晴好时,白色的烟雾笔直笔直的,没有一丝犹豫。
风大的时候,烟雾先是低沉,到了远处,又忽然高升,像一条被按住脑袋的白蛇又猛地抬起头来.我总是想象着烟雾弯曲时大风的嘶吼。
②小区里,几位刚收拾完花草的中年妇女在背风的地方吃饭,有人躺在一块破布上休息。
她们围着红的蓝的头巾。
风掀开其中的一角,让她们露出眉眼来。
忽然,一块红头巾从谁的头顶掉下来,被风吹起,一直向前翻滚。
几个人站起,从不同方向包抄,像在围追一只兔子。
一场与风有关的恶作剧在上演。
女人们奔跑着,用手拦,用脚挡。
最终在河边,一棵矮树苗拦住了头巾.那女人在风里抖落红头巾上的土和碎树叶,其他的女人忽然笑得前仰后合。
每天,隔着玻璃窗,看一群女人与风相处的细节,像是在看一部哑剧.那些彩色的头巾在风里翻飞的样子,让我想起蝴蝶,也让我想起我那些在异地打工的女性长辈。
③那年十一岁,我要到山那边的村子里上学。
那时学校没有宿舍,冬天又格外冷,下学之后,我们裹着身子往各自寄居的地方奔跑,在风阵里努力挤出一条路.有段时间,我寄居在一对老人家里.他们住在两孔土窑洞里。
窗口很小,窗户用白纸糊了,只在低处镶了一块方玻璃。
他们家有一扇会说话的门,我每晚归来,伸手一推,它便吱呀呀一阵叫,告诉主人,有人进来。
温暖的气息忽然撞在脸上,两张慈祥的脸迎接着我.窑洞里总有烤红薯、烤馒头片这样的小食物从他们手里递过来.我睡在最左边,像一只蜷着身子的小猫。
狂风来袭的深夜,我能听到窗外树枝被吹断的声音。
风在撕裂,在安静的冬夜里不知道疯狂地撕碎了什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第二轮基础组合练12(2021学年)
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第二轮基础组合练1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第二轮基础组合练1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第二轮基础组合练12的全部内容。
基础组合练12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小画出大画家,大画出小画家,不足为怪.....笔墨的精炼和画面的简洁是小品画的特征.②敬老院里的老人们大腹便便....,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
③他对这件事的看法确实是一孔之见....,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④沿着岷江且行且看,既能感受都江堰鬼斧神工、动人心魄的伟大,又能领略沿江两岸鲜为人...知.的民族文化,体会别样的风土人情。
⑤实施“精准扶贫”,就是要创新扶贫机制,瞄准扶贫对象,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百姓箪食瓢饮....的生活状况。
⑥我们同时拾起同一片秋叶,愕然地抬头看着对方:两只手都握着枫叶的一端,好似都对那片枫叶情有独钟.....A.②③⑤ ﻩB.①④⑥C.①③④ ﻩD.②⑤⑥答案 A解析①不足为怪: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正确。
②大腹便便:肚子肥大的样子(含贬义).此处应用“心宽体胖”。
③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用作谦辞)。
错误。
④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正确。
⑤箪食瓢饮: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本句形容贫困地区百姓的生活,使用对象错误。
⑥情有独钟:对某人或某事物特别喜爱而感情专注.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1世纪世界将如何发展,实难预料,绝不能指望物质的繁荣必然带来文化和人的精神的进步。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 强化练习题4(含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强化练习题4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语言表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上合组织重要创始成员国,中国①___________地重视、支持和推动上合组织发展。
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出席历次上合组织峰会,提出一系列推动上合组织发展和地区合作的重要主张和倡议,得到各方积极响应,中国在上合组织中具有②___________的地位。
“确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理念”正式写入青岛宣言,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的上下同欲;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成员国发展战略及欧亚经济联盟等区域合作倡议深入对接,为地区发展创造重要机遇。
上合组织各方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都③___________,认为这一倡议对解决当前全球发展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不少成员国积极评价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和认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进而提出独立自主、安危与共以及反对在本地区制造阵营对抗、破坏地区稳定的主张。
习近平主席出席上合组织撒马尔罕峰会,将就新形势下加强上合组织建设、更好应对重大国际和地区挑战与有关各方深入交换意见,有利于共同捍卫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持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将重要的为促进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繁荣作出贡献。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将文中画框部分改成短句。
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啊!这宝贵的土地,不事稼穑的剥削阶级只知道想方设法的掠夺它,把它作为榨取劳动者血汗的工具;亲自在上面播种五谷的劳动者,才真正对它具有强烈的感情,把它看做命根子,把它当成哺育自己的母亲。
几个世纪以来,那些当年被迫得走投无路的破产的中国农民,漂流到海外去谋生的时候,都习惯在远行之前,从井里取出一撮泥土,珍重地包藏在身边。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练 古诗文阅读3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练—古诗文阅读(3)1.(2020年河南开封统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①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②。
【注】①雉雊(ɡòu):野鸡鸣叫。
②《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举例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反衬手法。
如:“穷巷牛羊归”“田夫荷锄至”,以动物、人皆有所归,归得惬意,反衬自己独无所归,归隐太迟的惆怅。
或:运用白描手法。
如:“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不加渲染地描绘出老人等候牧童回家的画面,亲切质朴。
2.(2020年豫南九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寒[注]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津津细雨中。
【注】本诗作于宋高宗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
3.(2020年海南嘉积中学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相见欢朱敦儒①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
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景象: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一派衰败的景象。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测试卷(九省联考新题型三)(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测试卷(解析版)(九省联考新题型卷三)(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为了防控疫情,我国已开始大规模的接种新冠疫苗。
接种了疫苗,疫情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疫苗和疫苗接种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最早是我国发明的,并在治病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对抗天花病毒的“时苗”,是北宋时期发明的,时称“痘苗”。
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观察到有些患过传染病而康复的人,一般不再患同样的疾病。
人们用物理方法(如捣碎、研磨)处理发病个体的组织脏器,制成最原始的疫苗。
明代发明了更为安全的“熟苗”。
时苗”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毒性也很大,“苗顺者十无一死,苗凶者十只八存。
”在隆庆年之前,明朝暴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天花瘟疫,致死率竟然高达80%以上。
正是这场天花的大流行,促成了熟苗种痘法的推广。
明代医生在大规模接种痘苗的过程中,通过正反方面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发明了“熟苗”接种法。
《种痘新书》记载:“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
”就是说用“熟苗”接种,八九千人中不能救治的仅有二三十人。
显示出这种接种技术对预防天花的安全高效。
18世纪初,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被引入欧洲。
英国医师爱德华·金纳创造了第一个生物制品——牛痘疫苗。
19世纪巴斯德制作出更加有效的现代疫苗,给人接种达到预防目的。
虽然大规模的现代疫苗制剂是由西方发明普及的,但疫苗和接种疫苗最初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我们祖先发明的。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观察到有些患过传染病而康复的人,一般不再患同样的疾病,于是他们用物理方法(如捣碎、研磨)处理发病个体的组织脏器制成最原始的疫苗。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强化练习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强化练习及答案解析下面小编整理的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强化练习及答案解析,希望可以对大家的高考语文备考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强化练习:1.(20XX年山东)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之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B.帮助家境不好的孩子上大学,是我们应该做的,况且这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我们一定要帮助她圆大学梦。
C.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D.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观众很有教育意义。
BA项,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C项,主客颠倒,去掉“对”或“被”;D项,表意不明,“一个”修饰的内容不明确。
2.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科幻作品之一的小说《三体》即将1/ 6被拍成电影,但它并不像美国大片《星际穿越》那样,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
B.地铁图书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车厢内向公众推荐免费电子书,组织定期主题文化活动,让一辆辆列车化身为一座座移动图书馆。
C.随着申办冬奥会工作的有序开展,京津冀一体化进程迅速推进,涵盖空气质量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分工协作等内容的战略布局逐渐清晰。
D.故宫运用数字技术让名画《韩熙载夜宴图》“活”了起来,让观众在鲜活的文化体验中,深入理解和品味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非凡魅力。
CA项有歧义,“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指的是影片《三体》还是影片《星际穿越》,不明确;B项语序不当,应是“定期组织”;D项搭配不当,“理解”与“魅力”搭配不当。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华北雾霾不会给沪市造成太大困扰,昨天夜间虽然出现短时轻雾霾天气,但今天空气质量就将转好。
B.艺术节的举办,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舞台,是学习借鉴各国创造的优秀文艺的契机。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练习题3(含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强化练习题3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五丈原武侯庙[宋]郝居中筹笔无功事可哀,长星飞堕蜀山摧。
三分①岂是平生志,十倍②宁论盖世才。
坏壁丹青仍白羽,断碑文字只苍苔。
夜深老木风声恶,尚想褒斜万马来。
【注】①三分:诸葛亮在隆中与刘备相见时,即定下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战略计划。
②十倍:刘备临终前曾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诸葛丞相庙[唐]武少仪执简焚香入庙门,武侯神象俨如存。
因机定蜀延衰汉,以计连吴振弱孙。
欲尽智能倾僭盗,善持忠节转庸昏。
宣王①请战贻巾帼,始见才吞亦气吞。
【注】①宣王,指司马懿。
诸葛亮出兵斜谷向司马懿挑战,但后者避而不出,诸葛亮便用激将法,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了“巾帼妇女之饰”,以示羞辱。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郝诗中颈联写残毁的碑石上已生满青苔,可以看出武侯庙破败荒凉。
B.郝诗中尾联写深夜风吹林木之声犹使人想到当年蜀军北伐时万马奔腾的气势。
C.武诗中颈联既有对诸葛亮竭忠尽智的赞誉,也饱含对其晚年昏庸的惋惜。
D.武诗采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塑造了诸葛亮作为一代名相的光辉形象。
2.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两首诗分别是怎样表现这一点的?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风五十九(其五十二)李白青春流惊湍,朱明①骤回薄②。
不忍看秋蓬,飘扬竟何托。
光风灭兰蕙,白露洒葵藿③。
美人不我期,草木日零落。
【注】①朱明,夏天。
②回薄,循环变化。
③葵藿,野菜名。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两句,直抒胸臆,“流”和“骤”表现了时间流逝和季节变换之快。
B.诗中三四句,从“不忍”“何托”两个词可见诗人托物寄兴感叹人生的深意。
C.第五六句的意思是,夏雨过后,兰蕙在风中凋谢,葵藿在秋露中枯萎。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背默测试专题训练
2023届高三语文二复习背默测试专题训练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里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孔子提出了以正面形象作指引,以反面形象作镜鉴的修养方法。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古以来,梅花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借写梅花抒发高洁的情志或隐逸的情怀的诗句不胜枚举,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 见贤思齐焉②. 见不贤内自省也③. 连峰去天不盈尺④. 枯松倒挂倚绝壁⑤. 遥知不是雪⑥. 为有暗香来示例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示例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虽然讲的是风小则无法支持大鹏起飞,但也可以从反面来警示人们:唯有多积累,才能走向成功。
(2)郦道元《三峡》中,借乘马驾风来进行对比,突出船行之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3)杜鹃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常含有悲愤、凄婉、哀怨等情感,如“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 风之积也不厚②.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③. 虽乘奔御风④. 不以疾也⑤. 其间旦暮闻何物⑥. 杜鹃啼血猿哀鸣(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善用香草设喻,表达洁身自爱的人品美德,如“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以此被后人称为咏唱香草的歌手。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天姥山上神兽的声音震荡着岩石和泉水,使山林震悚。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抓分天天练组合练3文言语段小说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磐偕同官论韬先以议礼得罪名教,恐言官发其奸,故摭拾细 事,意在倾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安磐与同僚们述说霍韬之前因为议论礼教而冒犯了名 声与教化,担心御史揭发他干的坏事,所以拾取一些小事,意图排 挤御史。
12/10/2021
C.自刘允放/而锁南囚/供奉减/小人伏/奈何甫及二年/遽袭 旧辙不斋/则醮月无虚日/此岂陛下本意?
D.自刘允放/而锁南囚/供奉减/小人伏奈何/甫及二年/遽袭 旧辙不斋/则醮月无虚日/此岂陛下本意?
答案 A
12/10/2021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作答本题时,可找出各 项所断不同之处,然后进行比较,确定正误。第一处不同为“供 奉减/小人伏/奈何甫及二年”和“供奉减/小人伏奈何/甫及二 年”,句中的“奈何”是“为什么”的意思,一般放在一句话的 开头,据此可以排除 B、D 两项;第二处不同为“遽袭旧辙/不斋 则醮/月无虚日”和“遽袭旧辙不斋/则醮月无虚日”,句中“遽 袭旧辙”是“马上沿袭旧迹”的意思,语义连贯完整。因此应该 在后面断开,据此可以排除 C 项。确定选 A 项。
12/10/2021
答案 ①勇于改革。一年多前,他推行分队生产的措施。② 关爱体贴家人。他深爱妻子,担忧大姐家的生活状况。③富有长 远眼光。思考农村中一些农民的发展出路和自己明年的土地生 产。④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孙少安对王满银和金富等人离开 土地的做法难以理解。
12/10/2021
解析 考生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梳理相关情节,然后根据人物 的言行、心理、他人的评价、环境的烘托等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一年多前,孙少安不顾父亲的担心把生产队分开,说明他勇于改 革。对大姐一家生活困难的担忧、对妻子的感情以及对妻子朴素 穿着的喜欢,说明他关爱体贴家人。思考一些农民的发展出路,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强化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强化练习题及答案下面小编整理的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强化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可以对大家的高考语文备考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强化练习题:1.中国国务院在20XX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
之后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又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
请以对联的形式阐述“京津冀一体化”这一措施的重要意义。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8京津冀携手共进促发展,环渤海烘云托月创新篇。
2.请补写出空缺的语句,与画线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读哲学使人深刻,读历史使人睿智,读诗歌使人灵透。
你看:一篇《祸兮福兮》给了我们一把利剑,劈开纷繁的世界,让人将利弊得失看得清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个角度来说,语文书呈现的不仅是语言文字之美,更有隐在其后、超越其上的一种大美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一篇《鸿门宴》给了我们一盏明灯,照彻厚重的历史,让人将兴衰更替看得透彻;一篇《归园田居》给了我们一泓清泉,涤荡浮躁的心灵,让人将名利荣辱看得明白。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强化练习附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强化练习附答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强化练习:1.依据所给的内容提示,以“鲁迅散文当属第一种”为中心句,写一段文字。
要求:至少列举两篇部以上的作品名,内容具体,表达准确,80字左右。
现代学者散文的分化之途有三:一是趋于火热的现实斗争生活;二是趋于历史的凭吊和自然的踪迹;三是趋于个人闲适生活的孤情雅趣。
这三种分化之途,丰富了现代学者散文的视野。
鲁迅散文当属第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无论是《朝花夕拾》还是《野草》,无论是《热风》还是《且介亭杂文》,横亘其中的是一种不屈的精神,充实着中华民族的硬骨头精神。
谈古论今,借古讽今,是鲁迅散文之一途。
对个人生命历史的记忆,对青春烈士的歌颂,都洋溢着一种无比的激情。
2.2021年中国郯城国际银杏节刚刚落下帷幕,请你展开合理想象,使用“银杏叶、阳光、舞动”等词语写一段关于生命思考的话,要求语言简明、连贯,不少于6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金黄的银杏叶片,衬着深秋的阳光,纷纷从悬挂的枝头末节飘落下来,绚烂着,舞动着,美丽着,似乎没有不舍,没有伤感,只有美丽与优雅,回旋的似乎不是一片树叶的一生,而是这平淡的一生中最值得骄傲与珍惜的那一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余光中——中国文字的炼丹人1928年重阳节那天,余光中出生于南京。
余光中从12岁开始跟从父亲和舅舅学习古文。
《谏太宗十思疏》《留侯论》《赤壁赋》《阿房宫赋》这些经典文章,他都特别喜欢。
他觉得文字有一种力量,“我愿意跟着它走”“我将来一定要当作家”。
整个青年时代,余光中都在寻找着“精神上的家人”,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济慈、雪莱、王尔德等都是他的“家人”。
1954年,他的“精神家人”又增添了一大批。
余光中与钟鼎文和邓禹平等人共创了“蓝星”诗社。
他们经常聚会,讨论诗歌,勤奋创作,不是一首一首地写,而是一辑一辑地写。
毕业没几年,余光中被派去美国爱荷华大学留学。
那时,台湾和美国的现代化程度差别很大。
余光中虽然热爱西方诗歌,但一想到美国人瞧不上台湾,心里就觉得委屈。
加上那年家里也发生一些大事:母亲去世,自己同妻子新婚才两年,大女儿刚出生,还没看清孩子的脸,他就匆匆地出发了。
每一个孤寂的长夜里,他都想回到台湾,回到“蓝星”诗社,和朋友们一起为中国的现代诗奋斗。
1964年,36岁的余光中回到台湾,他质问自己,怎么都已经36了?拜伦、徐志摩,都在这一年结束生命;王勃、济慈,不到这年纪,便合上了诗集,竖起了石碑。
那一年余光中唯一的儿子出生仅三天就夭折了。
丧子之痛加上诗人对于“我是谁”的质问,使他心力交瘁。
好在美国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使他获得救赎。
余光中非常喜欢美国西部的民歌、南部的蓝调以及新生事物摇滚乐。
特别是摇滚乐,甚至影响了他一个时期的创作风格。
他在散文集中大量介绍了摇滚乐,并将西方音乐的节奏融入诗中,借此抒发心中的很多不平。
连余光中自己也没想到,他的这些诗歌被杨弦拿去谱了曲,继而引发了台湾的第一波校园民谣风潮。
“给我一把吉他和一肩风里飘飘的长发……”当时杨弦被余光中这些极富旋律感和节奏感的文字所打动,将《江湖上》等诗改编成歌曲,如今最为海内外读者所熟知的《乡愁》也是其中之一。
1971年至1972年间,余光中在台湾写下了《乡愁》。
他回忆说,当时20分钟一气呵成的原因,“不是因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为离开大陆20多年,这种感觉在心里也就酝酿了20多年”,后来《乡愁》在大陆被选入教科书,电视台也用,很多人都会背。
1988年,古稀之年的余光中出版了第二卷诗集。
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余光中说,“以前所想到的能入诗文的题材比较少,以前我主要写自己——你不知道你是谁,你忧郁;你知道你不是谁,你幻灭;你知道你是谁,你放心”。
现在,余光中已经脱离这三个情况了,写作的题材全凭缘分。
2009年,导演陈怀恩接拍余光中传记纪录片《逍遥游》。
片中除了日常工作生活状态外,导演还安排余光中带着夫人到垦丁——余光中在台湾唯一写过游记的地方——故地重游。
余光中一路为夫人解释景物,还在海边童心大发,打起了水漂,并传授诀窍——石头要扁,形状要圆,出手要快,脱手要平稳而飞旋——出水为鸟,入水为鱼。
台南小学教科书收录了《雨,落在高雄港上》一诗,导演安排余光中去高雄三民小学听小学生读书。
不料那天余光中的女儿遭了车祸。
行程既定,余光中无法随夫人赶往医院,心情郁闷。
怎料一听小学生读诗,余光中竟然又开心起来,还教他们该怎么念这首诗,拍摄完后还乐呵呵地给他们签名。
最后陈怀恩就片子定名为《逍遥游》一事征询余光中的意见,他幽默地说:“我哪敢说同不同意?庄子同意就行了。
”说到幽默,余光中自有一番论调。
他认为,所谓幽默,就是不正面迎敌,绕一个弯子去排解误会与痛苦。
比如看牙医这样痛苦的事情,也能被他写成诗。
再比如,从“马屁诗人”到“文白之争”,李敖似乎一直在逗余光中和他对骂,但余光中就是不理他,还幽默地说:“李敖天天骂我,说明他的生活不能没有我。
”在余光中的经验中,幽默其实要比愤怒有用。
当生命走到暮年,对于“我是谁”的问题,诗人早已不再质问,而是报以淡淡的微笑。
如今,已经85岁的余光中依旧笔耕不辍。
余光中目前正在翻译济慈的诗,此时的感觉定与年轻时的不同吧。
(摘自《名人传记》2014年第3期,有删改) 1.下面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余光中整个青年时期都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人”,屈原、李白、济慈、雪莱、钟鼎文、邓禹平等人都曾是他的精神家人,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B.余光中到美国留学,内心非常不愿意。
异地他乡的孤寂,母亲的去世,他自己新婚不久,孩子刚出世,匆匆而别让他很不舍,每晚他都盼望着能够回到台湾。
C.从美国回到台湾,余光中已经36岁,相比大器早成者,他感叹自己“老而无成”,丧子之痛加上他对于“我是谁”的质问,使他心力交瘁,对前途、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D.余光中在回忆《乡愁》创作时说,“不是因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为离开大陆20多年,这种感觉在心里也就酝酿了二十多年”,表达出一种对祖国的深情。
E.余光中重游垦丁时,一路为夫人解释景物,还像小孩子一样打起了水漂,而且还传授诀窍,这是童心未泯的表现,也是对女儿的深切怀念。
答案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
解析B项,“内心非常不愿意”属无中生有。
C项,“对前途、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依据不足。
E项,“对女儿的深切怀念”分析不当。
2.余光中少年立志“将来一定要当作家”,最终成为中国文字的炼丹人。
请结合全文分析促使其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
余光中从小跟随父亲和舅舅学古文,李白、杜甫等人都给他一定的影响。
②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
比如济慈、雪莱等人对他影响很大,他也曾在美国留学。
③勤奋的诗歌创作。
青年时代和朋友创立“蓝星诗社”,不断进行诗歌创作,到晚年依然笔耕不辍。
④性格开朗而意志坚强。
面对误会与痛苦,他幽默对待;面对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他依然坚强前行。
解析锁定信息区域,答案在三~五自然段,分段概括即可。
3.余光中的许多诗歌,包括为海内外读者所熟知的《乡愁》,被杨弦拿去谱曲并引发了台湾校园民谣风潮。
请简要概括余光中诗歌能够引发民谣风潮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从形式方面,他的诗歌极具节奏感和旋律感。
他的诗歌深受中国古典诗歌韵律的影响,同时融入了美国摇滚音乐。
②从内容方面,他的诗歌情感真切,内容丰富,国家没落后的屈辱,对大陆的深情,家事发生的愧疚,自我质疑的矛盾,客居他乡的孤独等。
诗歌中充满了别离伤感的色彩,以及作者的思国怀乡之情,特别能打动人。
解析答案从第四自然段开始概括归纳,尽量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4.余光中传主的纪录片以《逍遥游》为标题,记录了他的日常工作生活状态。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余光中“逍遥”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创作中随缘。
创作上已经摆脱了束缚,写作题材全凭缘分。
②生活上童心未泯。
在故地重游中,余光中童心大发,率性而为。
女儿发生车祸,他心情郁闷,但听到小学生读诗,又开心地给予指导。
③幽默化解误会和痛苦。
对于李敖的批评,他懂得幽默比愤怒有用。
④不再质疑自我。
对于“我是谁”的问题,余光中早已不再质疑。
只是报以淡淡的微笑,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筛选余光中“逍遥”的内容,结合语境分析句子含义;结合文本,找出相关内容进行论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点击观看解答视频林庚: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张伟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被媒体报道,林庚似乎已被人们遗忘了。
今年中秋节的前两天,这位97岁的老人在睡梦中辞世,人们这才又记起早年与吴组缃、王瑶、季镇淮并称“北大中文四老”的林庚先生。
他的学生钱理群①说:“他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去。
”钱理群曾告诉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要去接触林庚,拜访林庚,因为这位老人有着故去的知识分子们身上最深厚、最值得传承的精神财富。
这笔精神财富近20年来一直隐居在北京大学燕南园里。
上世纪80年代林庚从北大退休,便一直居住在这里。
据听过课的人们回忆,林庚讲课,有时身着白衬衣,吊带西裤,有时身着丝绸长衫。
他腰板挺直,始终昂着头,大多时间垂着双手,平缓地讲着,讲到会心关键处,会举起右手,辅以一个有力的手势。
他从不用讲稿,偶尔看看手中卡片,但旁征博引,堂下鸦雀无声,仿佛连“停顿的片刻也显得意味深长”。
林庚退休之前,中文系特意为他安排了一堂“告别课”。
尽管从1933年在清华大学给朱自清当助教开始,林庚已经执教半个世纪,但他的讲课题目还是几经更换才定下,讲课内容也斟酌再三,教案足足准备了一个多月。
这一课,讲的是“什么是诗”。
讲课那天,他穿一身经过精心设计的黄色衣服,配黄皮鞋,头发一丝不乱。
然后,他款款讲来,滔滔不绝。
但是,课后当钱理群送他回家,他一进门就倒下,大病一场。
晚年,燕南园里这位坐在藤椅上的老人,已经少问世事,不接受媒体访问,淡出公众视野,甚至,连那些从他门口路过的学生,有些也已经不知道他是谁了。
“功利、名望,仿佛已经完全从先生的心里消失。
”他的学生张鸣②说。
但老人的隐居生活却似乎自得其乐。
一次,张鸣去拜访他,请教学问。
两人正高谈阔论,忽然屋里响起一阵响亮的鸡叫,随后锣鼓声大响。
张鸣大吃一惊,不知所措。
林庚见了,在一旁得意地拍起手,哈哈大笑。
原来那是儿孙们送给这位年过九旬老人的一件玩具,只要说话声音过大,就会自动发出声响。
这是林庚十分喜爱的玩具。
林庚还酷爱放风筝,常到学校围墙外空地放风筝。
他在床头挂了一只花蝴蝶的风筝,这只花蝴蝶一直陪他睡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纯真、率真、赤诚,就像一个真正的孩子。
而这是做一个大师最大的特点。
”钱理群说。
这位九旬老人脸上孩子般的笑容,让为他制作遗像的照相馆师傅感到惊讶:“这么精神的老人,从来没见到过。
”隐居中的林庚,惟独在有人请他为学生讲课时绝不推辞。
“对学生,对年轻人,林庚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感情和期待。
”张鸣说。
在他那间简朴陈旧的客厅里,他面对来访的学生,很容易激动起来。
“学生们坐在他面前,甚至连敬仰的心都很难产生,他实在太随和,太真诚。
”学生袁行霈③回忆,他从不对学生耳提面命,疾言厉色,也不肯当面表扬,或者说些惯常的客套话。
学生去看望他时,他起身迎接。
离开时,又总是要送出大门,说声“谢谢”。
北大毕业生余杰曾撰文回忆读书时他与林庚的一次接触。
林庚站在料峭的寒风中迎接他,主动与他握手,说话总带着“歉意的微笑”,告别时走出很远,回头看,他仍“站在门外望着”。
不过,“文革”中林庚曾被选调入“两校写作小组”。
这段历史,成为有人指责林庚的罪名之一。
但钱理群向记者转述,在一次为一本古书做注的讨论会上,江青曾送给林庚一枝花,托他“转交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