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政治知识点复习教案1

合集下载

2015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__专题一

2015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__专题一

2015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五中高三政治组<经济生活》主要线索国家: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分配制度——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宏观调控(目标、手段—财政、货币政策)——倡导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关注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健全金融市场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正确经营策略——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诚信经营——遵循价值规律——参与经济全球化,积极走出去——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个人:对金钱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职业技能——学会理性投资——奉献回报社会经济生活重点理论归纳1.一个根本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

2.两大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内)、经济全球化(国际)。

3.三大规律:①货币流通规律及纸币的流通规律(违背这条规律就会导致物价不稳定,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②价值规律。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改革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和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4.四大政策:①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政策。

②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③“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政策。

④积极的就业政策。

5.五大观念:①科学的经营观(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②正确的消费观。

③正确的择业观。

④正确的权益意识。

⑤正确的金钱观。

6.六大原理:①效率与公平。

②生产与消费。

③生产与分配。

④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

⑤价格与价值、供求关系。

⑥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

专题网络·备考点睛【备考点睛】1、从本专题的复习看:要把握三个重点,突破两个难点,理顺一条主线。

三个重点——货币的本质与基本职能、价格变动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影响消费的因素。

两个难点——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汇率的变化及影响一条主线——人民生活水平,立足这条主线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以及消费的作用。

2、从整个经济生活的复习看:必须把握物价与宏观调控的关系,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消费与收入分配的关系,消费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汇率变动与对外开放。

201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

201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

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政治学案课前延伸案【高考考点】—明确考点,有的放矢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2、意识的能到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3、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知识梳理】—自主梳理,巩固基础1、自主复习教材P35-41的基础知识,能熟练记忆以下重点知识:(1)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3)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2、自主构建本课知识网络,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

【我的疑问】—动脑思考,找出疑惑课题 第六课把握思维的奥秘时间 2014-11-06 序号 20课型 复 习 课 编写人 审核人课堂探究案【澄清误区】—动脑思考,释疑解惑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2、意识来源于人脑,有了人脑就有意识。

()3、意识是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4、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5、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

()6、意识可以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7、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做到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客观符合主观。

()8、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人脑反映物质就像镜子反映事物一样。

()【疑难解析】—条分缕析,化解迷津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情景探究】—合作探究,提高能力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产业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高技术’与‘高文化’联姻的时代”,文化产业将是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或“黄金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今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省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是文化大省,发展文化产业具有较好的基础。

近年来,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并且于2014年10月9日印发《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提高文化软实力。

必修一政治高考一轮复习教案

必修一政治高考一轮复习教案

必修一政治高考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一政治高考一轮复习教案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这里主要是提高学生整合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加深对文化相关问题的理解。

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新课如果说第六课第一框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从动态角度跨越千年,展现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激励青年学生再创新辉煌,那么本框则主要从静态视角呈现中华文化的厚重。

视频展示:满江《中华颂》,请学生认真欣赏歌曲,抢答里面涉及了多少中华文化?(二)第二环节:活动探究(三个活动,探究三目内容)推进新课设置现场招聘会:招收国际高级旅游顾问若干名条件——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凭,身心健康,无不良嗜好,责任心上进心强。

待遇——月底薪5000,福利加提成至少3000,且无上限。

过三关斩六将:第一关:眼力———鉴宝第二关:脑力———才思敏捷第三关:实战演练(共50分)第一关:眼力———鉴宝活动要求:应聘小组合作探究对应号码的“珍宝”,然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对此宝物名称、特点和价值的了解情况。

要求简明扼要,发言时间不超过一分钟。

(总分40分)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为明朝万历年间的吴承恩,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高考政治复习教案:必修1第5课考点一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Word版含答案

高考政治复习教案:必修1第5课考点一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Word版含答案

前言:转变观念,端正态度,思想是行动的指针,态度的端正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由于学校、考试等因素的差异,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初中,政治学科是不被重视的,有些地方在中考中政治学科还实行开卷考试,于是在很多同学的眼中,政治是一门副科,可学可不学。

3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政治成了一门必修课,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相应内容,否则势必影响毕业和升学,因此,进入高中以后,同学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对政治学科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因为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才有学好政治的可能,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制定计划,明确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就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是学好思想政治的基本保证。

5如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什么时间看政治、看几遍、要掌握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书,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尤其是要转变那种认为“政治学科只要考试之前突击看一看背一背就行了”的错误观念。

6养成习惯,掌握方法“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往往会让人终身受益,能够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学习更是如此。

7定期总结,查漏补缺,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而且有很多内容会容易产生混淆。

这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查漏补缺就显得非常必要。

因此作者整理了政治学习的课件提供大家使用学习。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课前自我把脉1.互联网应用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原因(×)[2015·江苏高考·5A]2.价格优势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最大优势(×)[2014·江苏高考·9B]3.产品质量和广告是企业成功的关键(×)[2014·重庆高考·3A]4.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能够直接、有效地促进就业(×)[2012·上海高考·13A]5.自主品牌建设是中国企业提高出口利润的重要途径(√) [2011·课标全国卷·13A] [提示]1.互联网应用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和学案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和学案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和学案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和学案是学生在高三阶段进行全面复习的重要学习资料。

本文将提供一份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和学案的模板,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整理和复习政治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一、教案概述本教案适用于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梳理高中政治所学知识,深入理解政治学科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本教案将按照政治学科的四个模块进行组织,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部分。

每个模块将按照知识点、例题解析、练习题等环节进行设计。

二、关键词分析在经济部分,关键词包括市场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政与税收、货币与银行、宏观调控等。

这些关键词代表了经济模块的核心概念,学生需要全面掌握。

在政治部分,关键词包括国家性质、公民权利与义务、政府职能与责任、民主制度等。

这些关键词是政治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并能够运用。

在文化部分,关键词包括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多样性与传播、文化与社会等。

这些关键词体现了文化模块的主要内容,学生需要掌握相关概念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

在哲学部分,关键词包括唯物论、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等。

这些关键词代表了哲学模块的核心概念,学生需要理解并能够运用。

三、课程设计在经济部分,我们将按照知识点进行讲解,包括市场机制的运行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财政与税收的关系、货币与银行的作用等。

在例题解析环节,我们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运用。

在练习题环节,我们将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在政治部分,我们将从公民权利与义务、国家性质、政府职能与责任等方面进行讲解。

通过分析典型例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政治知识点。

在练习题环节,我们将注重题目与实际政治问题的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文化部分,我们将从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多样性与传播等方面进行课程设计。

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2015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导学案68

2015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导学案68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学案1神奇的货币本课考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

考查重点: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流通规律;汇率变化及其影响。

关注热点:1.关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

2.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及对我国的影响。

3.2011年我国的货币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

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3)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纸币(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的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3)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通货膨胀: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5)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

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1.货币与财富(1)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2)正确态度: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2.结算与信用工具(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2)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

信用卡是一种信用凭证,其优点是: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

支票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3.外汇和汇率(1)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和学案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和学案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和学案总第课时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复习目标:①了解: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纸币的含义;外汇和汇率;②理解: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纸币的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知识。

2、复习重点和难点: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关系。

3、复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复习与教师点拨指导相结合、讲练结合。

4、复习时间:2课时(其中1课时用于复习教材基础知识,1课时用于讲解练习和作业)。

5、复习过程:第1课时基础知识复习一、核心考点解读(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基本属性:(1)含义:商品是用于---------的劳动产品;(2)基本属性是--------------和--------。

(注意: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并且必须用于交换,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商品的身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商品一旦离开了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就不再是商品了)。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产生:货币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含义:货币是从---------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的商品;(3)本质是-----------------。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和---------------两种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①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价值大小的职能;②原因: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有---------;③特点: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中货币。

(2)流通手段:①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职能;②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的关系:商品交换包括商品流通和物物交换;商品流通是指以--------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它在货币产生以后出现的,买和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可以分离,用公式表示:商品—货币—商品;物物交换是指商品和商品直接相交换,它在货币产生前就出现了,买和卖必须同时进行,用公式表示:商品—商品;③特点: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是-----------的货币。

高三政治常识全套教案(含各课新授课复习课教案,10套)政治常识前言及第一二课复习教案

高三政治常识全套教案(含各课新授课复习课教案,10套)政治常识前言及第一二课复习教案

政治常识前言及第一、二课复习教案政治常识前言及第一课一、高考考点:1.导论: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政治和阶级的关系政治和国家政权的关系2.我国的国家制度:国体、政体及其相互关系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民主和专政的关系我国的国家职能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一国两制”二、知识内在联系: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1)政治和经济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政治根源于经济,由经济决定。

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政治的产生、本质、具体形态以及政治的变化和发展,从根本上说,都产生于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由社会经济基础的本质、形态和发展变化决定的。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在社会生活中,经济体现着社会的经济利益和要求。

同时,由于政治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全局,涉及到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因此政治集中反映和体现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内容和要求。

(3)政治对于经济具有积极的或消极的反作用,给经济发展以巨大影响。

经济利益的得失是最根本的利害关系,因此,任何阶级和社会集团的经济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本集团的根本经利益。

2.政治与阶级的关系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是阶级之间关系和阶级斗争。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关系主要是由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和阶级之间的政治关系两个方面构成,即经济上的剥削和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关系。

由于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和产品的分配不同,在生产关系中形成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关系,这就必然在政治上形成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

每个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根本经济利益而进行激烈的斗争,这样,政治就表现为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

我们在分析政治现象时,必须揭露其阶级本质。

阶级斗争包括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经济斗争必然要发展到政治斗争,政治斗争要为经济斗争服务,是经济斗争的手段和表现,思想斗争是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在思想上的反映,对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又有反作用。

政治关系随着经济关系的变动而变动,社会主义不是阶级社会,因此我国的政治关系主要表现为人民内部的关系。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 我国的政党制度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 我国的政党制度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我国的政党制度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我国的政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一、考点解读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5: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二、考点讲解(一)执政党中国共产党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实践上)。

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理论上)。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为什么)是由党的性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①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保持方向);②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稳定和谐);③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调动各方)。

④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经济和社会出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和能力(实践证明)。

(成就:P64中)注意:A党领导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①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增长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②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极大的提升了我国生产力的水平;③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确立了贸易大国地位;④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⑤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B、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

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广泛凝聚全党意愿和主张,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2015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单元知识点复习教案16

2015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单元知识点复习教案16

单元综合提升复习点睛本单元复习要掌握:一个思想:科学发展观;两种手段: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经济全球化的三种体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四项措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五项要求: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1.宏观调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生产:国家一般通过财政和税收手段,通过对商品价格的干预,引导企业生产。

同时通过行政命令和立法,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2)分配:再分配中通过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强化税收调节,防止两极分化,并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的作用。

(3)交换:货币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媒介,国家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控制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调节社会供求的关系。

(4)消费:宏观调控对个人消费的调节主要通过调整消费税,以及行政命令的形式实现。

如提高白酒的消费税,提高奢侈品的消费税,降低低排量汽车的购置税,通过影响价格,引导消费趋向。

2.从经济生活三个主体认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消费者:转变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践行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2)企业: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②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3)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3.科学发展观在不同模块中的体现(1)经济生活: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

2015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单元综合提升(1)(必修2)

2015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单元综合提升(1)(必修2)

单元综合提升1.《政治生活》内综合本单元中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政治权利、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与第二单元中的政府的职能、政府的责任,与第三单元中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我国的宗教政策,与第四单元中的我国的外交政策有内在的联系:(1)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依法进行民主选举,参与民主决策,实施民主管理,进行民主监督。

(2)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我国政府的职能,政府职能反映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

(3)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我国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

(4)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与《经济生活》的综合(1)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

我国现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有利于巩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2)用我国的国家性质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我国财政的作用、我国税收的性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实行更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等知识。

(3)运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3.与《文化生活》的综合用我国的国家性质分析说明我国要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4.与《生活与哲学》的综合(1)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说明我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完善与发展,我国公民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

(2)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权利与义务、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审题突破5角度挖掘(2012·江苏高考)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达到2.5亿,占网民总数的48.7%,政府部门通过认证的新浪微博覆盖了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高三政治知识教案

高三政治知识教案

高三政治知识教案教案标题:高三政治知识教案教案目标:1. 确保学生全面掌握高三政治知识的核心概念和重要内容。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政治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政治知识解释和评价现实社会问题。

教学重点:1. 重点讲解高考政治考试的知识点和考试要求。

2. 强调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3. 帮助学生建立政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第一课:政治学科概述与基本概念活动1:介绍政治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了解政治学的基本概念。

活动2: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政治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引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

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发展活动1: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

活动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并与其他政党进行比较。

第三课:中国的政治制度与治理体系活动1:讲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

活动2: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人民代表大会的议事过程,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

第四课: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活动1:介绍国际政治的基本概念和国际关系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活动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对外政策,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分析能力。

第五课:政治经济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1:讲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活动2: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知识解释和评价实际经济问题。

教学评价方法:1. 针对每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活动。

2. 每节课结束后,进行课堂小结,检查学生对核心概念和重要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定期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笔试、口试和课堂表现等,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情况。

教学资源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相关教学PPT。

历年高考政治第一政治第一轮复习学案

历年高考政治第一政治第一轮复习学案

. . 。

.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学案——《经济常识》第四单元: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一、本单元考点1、了解市场主体的含义;2、了解企业的含义及作用;3、了解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含义;4、了解股票的含义;5、懂得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6、理解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7、理解经济效益的含义;8、分析说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正确方法和途径;9、了解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的含义;10、理解企业兼并的意义;11、理解实行企业破产制度的作用。

二、知识结构三、知识点分析一、企业是市场的主体1.市场主体:。

包括:。

其中,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2.企业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首先:(2)、作用其次;第三:总之:股份有限公司3.企业的分类:企业企业法人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注意区别几对概念:◆区别:法人与自然人、法人代表◆区别:企业..法人与非企业...法人◆区别:法人..企业(又叫企业法人)与非法人...企业◆区别:企业法人(又叫法人企业)中有和非公司制....企业法人二、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1、公司的含义:。

其基本特征是:2、我国的两种法定公司形式、。

比较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不同点1、资本划分为2、发行筹集资本,资本必须是3、股东人数有最低限制,没有最高限制4、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00万元5、设立程序比较复杂6、适应于型企业1、资本不划分为等额股份2、出资不一定是货币,还可以为等3、股东人数限制为个4、最低注册资本为10万至50万元5、设立程序简单6、适应于企业相同点1、是依法设立的2、股东均负责任3、公司均以其对债务承担责任4、公司组织机构均为股东大会、董事会及总经理5、公司均有名称、章程等4、公司的组织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经理负责制”见课本P83)(最高机构)(股东大会的)(负责公司的)(进行监督)监事或监事会5、股票、股东、股票的票面金额、股票价格①股票:是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经济常识》部分人教版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经济常识》部分人教版

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经济常识》部分第一课商品与商品经济一、高考考点1、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2. 商品的基本属性;3. 商品的价值量。

4.、货币的产生和本质;5. 货币的职能;6.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7.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8.、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9. 价值规律的作用。

1、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1)、准确把握商品概念。

商品的概念是本课乃至整个经济常识最基本的概念,以后课文中的一系列内容,都是建立在这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的。

考生必须对它有一个透彻的理解。

准确理解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①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凡不是劳动产品都不是商品。

例如空气、阳光等。

②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是商品,如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自己消费不用于交换就不是商品,如用于销售,那就是商品。

③至于某些非劳动产品也可以当做商品来买卖,并有一定价格,这是一种特殊情况,并不能否定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弄清“用于交换”。

①用于交换在时间上有交换前、交换中和交换后的区分,这里的交换不包括交换后。

因为交换完成后,劳动产品就由生产领域、流通领域进入了消费领域,成了人们的消费对象,商品就转化为非商品。

②只要是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即使还没有交换(如工厂仓库里的产品)或者暂时还不能实现交换(如商店里的产品)都属于商品。

③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可以是通过一次或多次交换后,才进入消费领域。

一种产品只要它不停止交换关系,它就一定是商品;如果商品因卖不出去,退出流通领域而另作处理,这时的商品就转化为一般物品或废品,不再是商品。

如何判定物品是否是商品?(1)从概念上判断:必须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从商品的两个属性上判断: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3)从所在的领域判断:必须处在流通领域中。

(2)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和其他非劳动产品的比较见下图:(3)、商品与其它非劳动产品的物品的区别和联系2、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1)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高三政治必修二基础知识复习教案1

高三政治必修二基础知识复习教案1

一、选择题1.广州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学习借鉴香港先进经验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先行先试的意见》,强调逐步减少居民委员会协管、协办的行政性事务,充分发挥居委会的自治组织功能。

这一做法()①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②有利于居委会更好地行使政府职能③有利于调动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④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实践的有益探索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2.目前,在我国一些地方,村(居)委会越来越多地成为乡(镇)政府的附属机构,村(居)民自治被“行政化”,这严重背离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

村(居)民自治不能被“行政化”,是因为()A.村(居)委会是乡(镇)政府的附属机构B.村(居)委会是村(居)民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C.村(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D.村(居)委会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基层组织3.(2011?江苏)2011年4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发修正案(草案)》公布在中国人大网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人大常委会实施该举措的根本原因是()A.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B.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方法C.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监督权 D. 政府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4.目前,我国公民直接参与选举的活动,在国家事务方面有()A.县以上的人大代表的选举 B.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C.城市居民委员会选举D.农村村民委员会选举7.我国实行党政干部任前公示,目的就是让群众参与干部的选拔任用,将本来属于群众的权力还给群众。

“让群众参与干部的选拔任用”。

这种公示制度已经在全国推行。

这体现出()①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民主监督权②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知情权③公民享有民主选举权④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8.毛泽东同志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江泽民同志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

”胡锦涛同志说:“调查研究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高考政治复习 2015时政热点梳理 教案

高考政治复习 2015时政热点梳理 教案

2015时政热点梳理(参考)一、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1.2015经济定调201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习近平常态”的核心特征:一是增长速度的新常态,即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

二是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即从结构失衡到优化再平衡。

三是宏观政策的新常态,即保持政策定力,消化前期刺激政策,从总量宽松、粗放刺激转向总量稳定、结构优化。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

两中高:经济由告诉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由中低端水平转向中高端水平。

高三政治第二轮知识点教学案1

高三政治第二轮知识点教学案1

杨萍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运用:(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2)运用所学原理,说明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区分事物的基础,是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重点:(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难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二)能力目标1.学会初步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认识和解决问题。

2.初步形成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不回避矛盾,敢于直面矛盾的存在,勇于承认和揭露矛盾。

2.懂得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二、课前准备1.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普遍性的含义)矛盾的普遍性,①是指矛盾(事事有矛盾)。

②矛盾(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要求①承认、分析,勇于揭露,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特殊性的含义)。

具体表现为: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这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

4.方法论要求: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①含义:。

②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

③重要性:(1)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2)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的关系。

①相互连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是没有。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

高三政治常识全套教案(含各课新授课复习课教案,10套)--高三政治常识第二课教案

高三政治常识全套教案(含各课新授课复习课教案,10套)--高三政治常识第二课教案

第二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下)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有关国家机构的基本知识及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了解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与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及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具体要求1、知识方面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国家机关的划分、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及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理解:国家职能与国家机构的关系、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与组织活动原则、公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重要政治权利、公民的监督权利、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是统一的、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运用:举实例及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分别说明依法治国及廉政建设的必要性、收集有关财料说明公民依法享有行使监督权的重大意义、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分析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2、能力方面初步学会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阐释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阐释国家机构活动原则中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初步学会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认清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本质。

3、觉悟方面通过学习在学生思想中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观念、权利义务统一的观念、法制观念,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积极参与国家的各种政治活动。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

2、我国国家机构组织与活动原则。

3、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教学重点1、我国国家组织与活动原则。

2、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课时安排本课共6课时。

第一课时复习提问(1)国家的含义、性质、职能是什么?(2)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设计以上问题的目的是,此课书关于国家机构的知识是前一课有关国家基本理论知识的继续和拓展,提问以上问题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把握本课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国家,即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

同时了解了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担负着一系列对内对外职能,那么,国家靠什么来行使自己的权力,实施对内对外职能呢?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这一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高三政治常识复习学案

高三政治常识复习学案

高三政治常识复习学案一、我国的国家制度一、高考考点1、我国的国体国家的性质和职能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国家职能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3、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依法治国4、我国公民与国家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二、重点突破1、国体(国家性质)与政体的关系和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1)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适当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统治阶级历来十分重视政体组织形式。

但是,国体决定政体,并不是说,国体相同的国家,它们的政体都完全一样。

由于各国的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影响的不同,在相同阶级掌握政权的条件下,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

所以,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一个国家采用何种政体是具体国情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不同性质的国家其国家职能有着本质的差别。

这就是说,第一,任何国家的统治阶级掌握政权,都要运用它来维护本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实现其阶级统治。

所以,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性质不同,国家职能的性质和作用也就不同。

第二,任何国家的职能,无论是对内和对外职能,还是政治统治职能还是社会管理职能,都是要维护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虽然它们的具体内容不同,但都是国家性质的直接体现。

第三,国家性质不同,其职能的性质和作用也不同。

剥削阶级国家的职能,是剥削阶级国家性质的体现,无论其政治统治职能还是社会管理职能,都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和经济利益的。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职能,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的体现,无论其政治统治职能还是社会管理职能都是为了维护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高考政治知识点复习教案1【考纲考点解读】考点1货币的本质一、知识梳理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基本含义。

①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解题警示:判断商品的客观依据是一定要满足“劳动产品”和“用于交换”这两个条件。

(2)商品的基本属性①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质量、性能、花色、品种等方面的性质都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同的,在量上不能比较,这是不同商品需要交换的原因。

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独有的,其他物品也有使用价值。

②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③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统一:任何商品都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

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

也必须支付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的实现。

【重点难点】要正确理解价值概念:要明确价值是由“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形成的。

人类劳动既有差别又无差别。

不同的劳动所用的工具、原材料、生产方式、方法等均有不同,从此意义上看,人类劳动是有差别的。

但不同的劳动在生产过程中都耗费一定量的体力和脑力,单纯从劳动力的耗费上看,人类劳动所耗费的都是劳动力,所以并无差别。

我们就把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做商品的价值。

因为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所以不同的商品价值大小是可以比较的,这正是不同商品之间相互交换的根据。

价值体现了劳动者互换劳动的关系,故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要明确价值是商品特有的也是共有的属性。

不能认为只要是劳动产品、凝结了劳动就形成价值。

这是因为,一方面商品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价值只有在商品交换中才有意义,所以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即商品才有价值,故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另一方面,凡商品都有价值,故价值也是商品共有的属性。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这是因为商品之所以成为商品是由其价值属性决定的。

【误区警示】(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

注意: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注意: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但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即使在它身上耗费多少劳动,没有价值,不是商品;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如果不是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不是商品。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是劳动产品,不用于交换,没有价值,不是商品;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是劳动产品,用于交换,有价值,才是商品。

(3)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

注意:不同商品能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具有价值。

(4)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前一句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只有在商品中二者才是不可割的。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其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2)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①含义:是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原因:之所以货币能充当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③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的高低与商品本身价值的大小成正比。

(2)流通手段①含义: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的流通速度所决定。

③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关系:区别: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一种基本职能,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进行交换。

联系: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又是不可分割的,正是由于有了货币,才有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而货币在这个流通过程中的作用,就是流通手段。

(3)货币的其他职能①贮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财富被保存起来,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货币。

只有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才能执行。

②支付手段。

是随赊账买卖出现的,是买卖交割付款的延期或不同步。

③世界货币。

指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一般来说,只有贵金属才能充当世界货币,现在某些纸币也具有了这个职能。

(4)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商品的价格就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的高低归根结底是由价值的大小决定的。

4.金属货币与纸币(1)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最初是以金银条块的形式流通的。

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纸币。

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优点: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发行与流通: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

【重点难点】要全面理解纸币及其本质(1)纸币的产生与货币的演变。

货币出现以后,推动了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金属货币最初是以金银条块的形式流通的;而后出现了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与面额价值的铸币;后来有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储存、转账、购买、支付的“电子货币”。

即:金属货币——铸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2)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以后,人们通常把流通中的纸币称之为货币。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接触到的货币,主要是纸币,因此,掌握有关纸币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参与经济生活。

纸币本质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一是发行主体是谁,我国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发行纸币。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二是现在强制使用,主要是讲纸币的推行是以国家强制力和国家信誉为后盾的,国家以前强制使用的但现在不再强制使用的,则不能在市场上流通。

例如,1948年发行的人民币现在就不能使用了。

三是价值符号。

“纸币只按照它所代替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纸币只是一种货币符号,本身没有其票面代表的价值,但具有使用价值。

纸币不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纸币自身没有价值,不能直接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在现实生活注:纸币的面值(面额)≠纸币的购买力(纸币代表的价值,或者实际能购买商品的能力)。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时,纸币贬值,纸币的面值大于纸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时,纸币升值,纸币的面值小于纸币的购买力。

(3)货币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多,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少,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商品价格总额用公式表示: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货币流通次数1.(2010•安徽卷)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这说明(A)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是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D.回避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商品属性的理解运用能力。

因为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才能实现“商品—货币”的转化,实现商品的价值;否则,商品生产者就会赔本、破产,故A项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

2.(2009广东卷,1)“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但人们还是喜欢金银。

这表明金银作为货币(C)A.从起源看,是和商品同时产生的B.从作用看,是财富的唯一象征C.从本质看,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D.从职能看,具有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两种基本职能【解析】答案选C项。

A项错误,商品比货币产生早,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B项错误,金银不是财富的唯一象征;D项错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才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3.(2006年全国卷Ⅰ)有一道趣味智力题:某商店出售汽水,每瓶1元,每2个空汽水瓶可以换得1瓶汽水,但不可兑换现金。

使用10元现金,通过购买、换领、借入汽水并归还等方式,最多可享用20瓶汽水。

在获取这20瓶汽水的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现象包括(A)①商品流通②易货交易③货币支付④货币借贷⑤非现金结算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②④D.②③⑤【解析】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所以①正确。

每两个空汽水瓶可以换得1瓶汽水,这属于物物交换,即易货交易,所以②正确。

某商店出售汽水,每瓶1元,这是货币支付,所以③正确。

货币借贷和非现金结算属于银行业务范畴,所以④⑤不符合题意。

考点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一、知识梳理1.货币与财富(1)金钱的意义: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的本质未变,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2)树立正确的金钱观:①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

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即挣钱手段要正当、合法,使用金钱要从国情出发,量力而行,适当消费。

要注意金钱既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万恶之源,关键在于怎样获得和使用它,我们既要增强③商品意识,又要抵制拜金主义。

2.结算与信用工具(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2)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等。

①关于信用卡:含义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注:银行卡可为信用卡和借记卡,要区分两者。

借记卡不具备透支功能(“先存款、后消费”的银行卡,持卡人凭密码取款、消费,可用额度以卡内活期存款为限,不允许透支)特点信用卡是当今发展最快的一项金融业务之一,它是一种可在一定范围内替代传统现金流通的电子货币。

信用卡同时具有支付和信贷两种功能。

持卡人可用其购买商品或享受服务,还可通过信用卡从发卡机构获得一定的贷款。

信用卡是集金融业务与电脑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产物。

作用信用卡能减少现金货币的使用;信用卡能提供结算服务,方便购物消费,增强安全感;信用卡能简化收款手续,节约社会劳动力;信用卡能促进商品销售,刺激社会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