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制泸定桥碑记》补充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文物鉴定与鉴赏
夏芸
(泸定县文物管理局,四川…甘孜…626100)
摘 要:御制泸定桥碑记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定桥的附属文物。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在平定喋吧昌侧集烈之乱后,为一统山河,康熙皇帝下旨批准修建了大渡河上第一座桥梁——泸定桥,四川巡抚能泰及提督岳升龙于桥建成后立下此碑。

近年来泸定桥虽借红色旅游的东风成为泸定县除5A级景区海螺沟景区外又一深受游客喜爱的景区,但游人每每参观泸定桥,往往只了解到红军飞夺泸定桥奇绝惊险的壮丽史诗,鲜有驻足桥东御制泸定桥碑,使如此珍贵的文物蒙尘实乃一大遗憾。

作者认为此碑内容由于保留了西炉之战、泸定桥建桥始末及其相关史实的历史信息,对历史研究、地域研究、文献考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御制泸定桥碑记》;补充;考证
泸定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于1706年5月15日合拢告竣。

桥成后,四川巡抚能泰及提督岳升龙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二月初三在东桥头立御制泸定桥碑。

该碑镶嵌于碑亭内,坐东向西,碑亭通高4.8米,正中上书横排阴刻隶书“康熙御碑”四字。

碑身通高5.7米,宽3.8米,进深2.3米,由砂岩刻成。

上书“御制泸定桥碑记”,全文共计537字,成竖排、阴刻楷书12行,字径0.04×0.04米。

碑刻左右及上方阴刻龙纹四条及祥云图案,肃穆生动。

《御制泸定桥碑记》全文如下:
蜀自成都行七百余里/至建昌道属之化林营/化林所隶/曰沈村/曰烹坝/曰子牛/皆泸河旧渡口/而入打箭炉所经之道也/考《水经注》/泸水源出曲罗/而未明指何地/按图志/大渡河水即泸水也/大渡河源出吐番/汇番境诸水至鱼通河而合流入内地/则泸水所从来远矣/打箭炉未详所始/蜀人传/汉诸葛武乡侯铸军器于此/故名/元设长河西宣慰等司/明因之/凡藏番入贡及市茶者皆取道焉/自明末/蜀被寇乱/番人窃踞西炉/迄至本朝/犹阻声教/顷者/黠番肆虐戕害我明正土官/侵逼河东地/罪不容逭/康熙三十九年冬/遣发师旅/三路徂征/四十年春/师入克之/土壤千里/悉隶版图/锅荘木鸦万二千余户/接踵归附/而西炉之道遂通/然入炉必经泸水/而渡泸向无桥梁/巡抚能泰奏言/泸河三渡口/高崖夹峙/一水中流/雷犇矢激/不可施舟楫/行人援索悬渡/险莫甚焉/兹偕提臣岳升龙相度形势/距化林营八十余里/山趾坦平/地名安乐/拟即其处仿铁索桥规制建桥/以便行旅/朕嘉其意/诏从所请/于是鸠工构造/桥东西长三十一丈一尺/宽九尺/施索九条/索之长视桥身余八丈而赢/覆版木于上/而又翼以扶栏/镇以梁柱/皆镕铁以庀事/桥成/凡使命之往来/邮传之络绎/军民商贾之车徒负载/咸得安驱疾驰/而不致病於跋涉/绘图来上/深惬朕怀/爰赐桥名曰泸定/在事著劳诸臣/并优诏奖叙/仍申命设兵戍守/夫事无小大/期于利民/功无难易/贵于经久/然即肇建/兹举俾去危而即安/继自今岁/时缮修/协办维护/皆官斯土者责也/尚永保勿坏/以为斯民贻无穷之利/是为记/
康熙四十七年二月初三日 能泰
恭立
岳升龙
1 “蜀自成都行七百余里……而入打箭炉所经之道也”
句析:从四川成都出行七百多里后到了建昌道属地化林营。

化林所管辖之地沈村、烹坝、子牛三处都是泸河旧渡口,是进入打箭炉所经过的途径(或地方)。

词析:①建昌道:道是省以下、府以上的机关。

建昌道道府雅安,其包含西昌、冕宁、天全、荥经、汉源等28个县。

②化林营:化林营,地名。

化林坪曾有辉煌的过去,茶马互市繁荣的时代,这里是联结川藏的必经要道。

清初时设化林营和都司衙门等行政机关,营兵可携妻子、家室,世袭相传,兼营农桑,亦事商贾,财用饶足,富甲一方。

人称“川边第一重镇”和“西陲首府”,地位远在如今的康定、泸定之上。

果亲王允礼曾在此留碑,该碑现存于化林坪村,碑上刻有诗文四句,曰:“泰宁城到化林坪,峻岭临江鸟道行。

天限华羌开此地,塞垣宜建最高坪。

”由此可见,此地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重要性。

据考证,繁茂时期化林有六街大道及城垣,环城筑有营房。

作者简介:夏芸(1986—),女,藏族,重庆人,本科,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文物管理局馆员(中级9级),研究方向:文物保护。

《御制泸定桥碑记》补充解析
039
2018.08(下)
【文物博论】 A Theory of Cultural Relics
城内有商肆、都司署、安抚使署、千总署、关帝庙、城隍庙、土地祠、川主宫、金花庙、青山排闼坊、果亲王诗碑等建筑,百业兴盛,很有一番繁华气度。

目前化林坪村依然保留有化林总兵府旧址、金花庙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考《水经注》……则泸水所从来远矣”
句析:参考《水经注》泸水的源头出自曲罗,却没有明确指出是什么地方,按《图志》上所记载,大渡河水就是泸水,大渡河源头出自吐番,汇番境各水到鱼通河而合流进入内地,那么泸水也是从很远的地方流淌而来了。

词析:①曲罗:是指今四川冕宁县西南雅砻江弯曲地区。

唐樊绰《云南志》卷一载:“台登城直西有西望川,行一百五十里入曲罗。

泸水从北来,至曲罗萦回三曲。

每曲中间有麽些部落,以其负阻深险,承上莫能攻讨。

泸水从曲罗南经剑山之西,又南至会同川。


3 “打箭炉未见详所始……凡藏番入贡市茶者皆取道焉”
句析:打箭炉的由来以前未见详细的介绍,蜀人传言汉朝时武乡侯诸葛亮曾在这里铸造兵器,所以叫做打箭炉。

元朝在此设置了长河西宣慰等职掌部门,明朝也是如此,但凡藏番进贡市茶的人都会从这里经过。

词析:①打箭炉:打箭炉是地名,现甘孜州州府康定市。

因一曲《康定情歌》,康定成为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

康定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川藏咽喉、茶马古道重镇、藏汉交汇中心。

自古以来就是康巴藏区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

②长河西宣慰司:从三品土司名,为西南少数地区土司世袭官职。

又称明正宣慰司、明正土司。

至今,泸定县境内仍保留有界碑,碑刻“明正司东南界”。

③市茶者:市茶者实为背夫。

藏区不产茶,可是那里的藏民却离不开茶,他们需要的茶叶主要来自西康,尤其是雅安。

在茶马互市的年代由于交通不便,所以衍生出一种特殊的行当——背夫。

市茶者所途径的道路我们现在称为茶马古道,在泸定县境内目前还有两处保存较为完好的茶马古道遗址,2013年3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自明末……罪不容逭”
句析:从明朝末年,蜀被叛乱,番人私下攻占了西炉,一直到本朝,还阻碍我朝声教。

近来,狡猾的土番肆虐杀害了我朝明正土司,侵犯河东的国土,罪证切实,不容诡辩逃避。

词析:①西炉:指清代四川西部的打箭炉厅所辖的行政区域,历来为藏族聚居区。

②明正土司:明正土司即明正宣慰使司、长河西鱼通宁远军民宣慰使司,嘉绒十八土司之一。

今属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境内和雅江县、道孚县,凉山州冕宁县境内全部、大部和小部分地区。

康熙三十八年(1699)七月驻炉营官昌侧集烈为乱,霸占炉地,盘剥商旅,苛虐土司,进而打死土司蛇蜡喳吧。

康熙三十九年(1700)十月,理蕃院侍郎满丕奉命与提督唐希顺提兵进剿。

十二月平息叛乱,康熙四十年(1701)正月唐希顺抵打箭炉,商民、喇嘛、番民等归顺。

清廷下令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使司仍领原十三锅庄,土司之职由其妻工喀袭,故有“复设明正司”之说。

从此起“明正”见于史册,“长河西鱼通宁远军民宣慰使司”亦称“明正土司”。

5 “康熙三十九年冬……而西炉之道遂通”
句析:康熙三十九年(1700)冬季,派发师旅,三路徂征,康熙四十年(1701)春季,军队大捷进入该地区,千里土地全部隶属我朝版图之下,锅庄木雅一万二千多户也接踵归附,而西炉之道就此打通。

词析:①锅庄木雅:锅庄木雅,无论是在吐蕃历史中,还是在《格萨尔史诗》中,它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木雅旧译“弭药”,它既是一个古老部落的称谓,又是一个地域名称。

木雅地区即为现在的青海、甘南、川西北、甘孜地区、昌都地区以及云南的迪庆地区。

6 “然入炉必经泸水……险莫甚焉”
句析:然而要到打箭炉必然会途径大渡河,而渡大渡河却从来没有桥梁,当时的四川巡抚能泰于是上奏康熙皇帝。

奏折上记载:大渡河上有三个渡口,两岸高山崖夹峙一条大河从中心奔流而过,水流湍急雷犇矢激,雨季不可用船,行人只能攀援绳索悬挂渡过,没有比这更危险的了。

词析:①巡抚能泰:能泰1704年至1708年任四川巡抚。

四川巡抚,全称为“巡抚四川等处地方兼提督军务”,此后一任的四川巡抚为年羹尧。

7 “兹偕提臣岳升龙相度形势……于是鸠工构造”
句析:于是能泰协同提督岳升龙观察了大渡河沿线地形,并进行了测量,发现距离化林营八十里有一个地方山趾
040Vol.139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平坦,地名叫做“安乐”,打算在这里仿照铁索桥规制建桥,以方便往来旅客。

康熙皇帝看了奏折后批示到:“朕嘉其意”,下诏顺应他的请求,于是聚集工匠开始制造。

词析:①岳升龙:岳升龙的远祖是岳飞第三子岳霖的三子岳珂。

其父岳镇邦是岳飞的第19世孙,曾任左都督、绍兴总兵。

以军功任游击参将,康熙三十五年(1696)岳升龙擢升为四川提督,后转任山东总兵。

康熙四十九年(1710),岳升龙退休回四川奉养90岁高龄的老母,两年后病逝于四川成都。

他的儿子岳仲琪是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大清帝国的栋梁之臣。

曾被皇上诰授光禄大夫三等公,并加少保、太子少保,谥襄勤。

雍正帝称他为“当朝第一名将”,乾隆帝称他为“三朝武臣巨擘”“有清栋梁之臣”。

岳家从父亲岳镇邦、儿子岳升龙到孙子岳钟琪,可谓是清代的三代名将之家。

8 “桥东西长三十一丈一尺……皆镕铁以庀事”
句析:桥东西长三十一丈一尺(为100余米),宽九尺(3米)。

底链用了九根铁索,铁索的长度看起来比桥身长八丈还有多,铺设板木在上面,左右两边更是设置了扶栏,四面安放镇梁,全用熔铁来完成。

词析:①梁柱:铁索桥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铁桩上,铁柱为“将军柱”,上刻有“康熙四十四年岁次酉九月造汉中府金火匠马之常铸椿重一千八百斤”的字样。

9 “桥成/凡使命之往来……爰赐桥名曰泸定”
句析:桥建成后,所有使命的往来,络绎不绝的邮递,军民商人的车辆负载,都得以安全快速的通过,而不致在这段艰险路途跋涉的过程中发生危险。

巡抚能泰将图纸呈于康熙皇帝阅视后,康熙皇帝龙颜大悦批示“深惬朕怀”,并亲赐桥名为“泸定”。

词析:①泸定:“泸定”二字意思为“仓侧集烈之乱已经平定,泸河两岸得以安定”。

此名有康熙皇帝亲笔御书,“泸定桥”碑目前仍在泸定桥河西街。

泸定县也便因泸定桥而得名。

泸定县位于四川省西部,二郎山西麓,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是进藏出川的咽喉要道,素有甘孜州东大门之称。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曾在此“飞夺泸定桥”,从而使泸定得以蜚声中外。

10 “在事著劳诸臣……贵于经久”
句析:建桥之事的功劳都是众位大臣的,我将颁下优诏以资奖励,从此会下令设兵戍守此地。

事情不论大小,期望是利于人民的,工程没有难易,希望是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

这和我党的方针政策也不谋而合,要时时刻刻把百姓意见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让深入群众、服务群众成为一种自觉和习惯。

11 “然即肇建……以为斯民贻无穷之利/是为记”
句析:这样就修建好了这座桥梁,建桥使人们远离了危险,保证了安全。

从今年开始,桥的修缮要及时,共同协办维护,这都是官吏土司等官员的职责。

要永远保护好不要使其损坏,这样就是为人民带来无穷的好处,这就是建桥的记。

以笔者之见,整个碑记从泸河和打箭炉的由来、建桥起因经过、桥的命名和作用、桥的管理和维修四个方面为后来者展现出了泸定桥的建桥始末。

由于此碑的建立是官府行为,故没有留下勒石者姓名。

虽有此遗憾,然此碑仍价值非常,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由于此碑保留了清康熙西炉之战的相关记录,此战役是康熙在平三藩及消灭葛尔丹后,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的一次重要的战争,碑刻足以证明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性。

②碑刻上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地理名称、历史时间及历史事件等内容,可以看出此碑所谈及的内容极为丰富。

特别是文中所提及的四川巡抚能泰、提督岳升龙等,均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为研究清代官员生平事迹提供了重要依据。

③碑刻上对泸定桥的描述更是详尽之至,为泸定桥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及依据。

总之,我们通过对《御制泸定桥碑记》的解析,将碑文和文献资料相互参证,可以看出泸定桥在茶马互市年代的重要性,不愧为“东环泸水三千里,西出盐关第一桥”,其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藏汉贸易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抡彬.雅州府志化林营制(卷10)[M].清光绪十三年.
[2](唐)樊绰,赵吕甫校释.云南志(卷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3]文荣普.《御制泸定桥碑记》考析[J].四川文物,1984(03).
[4]赵尔巽等.清史稿岳钟琪传(卷296)[M].北京:中华书局,1976.
[5]茅以昇.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桥——沪定桥、芦沟桥、安平桥、安济桥、永通桥[J].文物,1963(09).
041
2018.08(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