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17太阳系的奥秘(教案)
太阳系的奥秘:天文学课程的教案和学案
太阳系是我们所在的宇宙中最为神秘、最为奇妙的构造之一。
由八颗行星、五颗矮行星、无数个天体和行星带组成的太阳系,它的形成和发展一直是天文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作为天文学课程学习的重点之一,太阳系的奥秘自然也是必须深入了解的。
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系的组成、结构和运转方式。
2.了解世界上几种较为常见的太阳系模型。
3.运用基本天文测量方法对太阳系中几个重要天体进行尺度估算。
4.了解太阳系外远景和近景的几个未解之谜。
二、教学重难点1.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以及行星运转的物理规律。
2.行星的尺度估算方法,以及运用基本测量手段例如角直径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3.现代天观测和测量方法的简介,包括红移观测、视差测量、星光折射等。
4.讲解一些未解之谜,例如金星表面温度异常等。
三、课程内容1.第一节: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介绍太阳系的组成结构,讲解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陨石等天体的基本特征和运转规律。
2.第二节:太阳系的运转方式讲解行星运转的物理规律,例如行星公转、自转、椭圆轨道、四季交替等。
3.第三节:太阳系的尺度测量运用基本测量手段,例如角直径方法进行行星尺度的估算。
4.第四节:太阳系未解之谜讲解太阳系中一些未解之谜,例如金星表面温度异常、天王星自转轨道异常等。
四、教学方法1.讲授方式:讲解+举例2.实践操作:尺度测量、角直径测量、实验操作3.讨论问答:学生间相互交流和互动五、教学评价1.课堂作业:根据教材和课堂讲解,完成习题集练习。
2.实验报告:对太阳系尺度测量以及角直径实验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撰写。
3.课程总结:学生对本课程的收获和理解表述。
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
2.掌握行星运转的物理规律,例如行星公转、自转、椭圆轨道、四季交替等。
3.了解太阳系中一些未解之谜,例如金星表面温度异常、天王星自转轨道异常等。
4.学习太阳系的尺度估算方法和基本测量手段。
二、学习重难点1.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以及行星运转的物理规律。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7课《太阳系的奥秘》教案(全)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7课《太阳系的奥秘》教案(全)《太阳系的奥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围绕着太阳系的恒星和行星展开研究,按照介绍资料、分析资料、建立模型和科学在线的顺序来组织教学,其重点是熟悉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以及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来认识太阳系的庞大。
学情分析1.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对地球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探究,知道了地球是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之一,太阳系各成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是学生学习本课已经积累的认知经验。
2.学生对太阳系的空间观念、太阳系的构成及成员之间的关系等相关内容了解得比较少,这是本课学生探究活动进行的一个障碍。
学习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设法计算从各个行星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到太阳的时间。
2.能按照要求制作一个组成太阳系各个主要星球位置关系的模型。
3.能设法找到相关资料证实本组制作模型的正确性。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和学习感受。
2.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进行制作。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正确描述太阳系的组成及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初步了解行星、恒星、彗星等不同星体的特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举例说明人类利用技术和设备探索宇宙。
教学重难点重点:熟悉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序。
难点:通过数据分析、计算、模拟来认识太阳系的庞大。
评价任务1.知道组成太阳系的星体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搜集八大行星数据,能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认识了解太阳系。
3.会制作太阳系模型。
教学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白纸、铅笔、绳子、尺子、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了解日心说的发展史1.每天,我们都可以看到太阳从东起西落,在很久很久以前,古人看到这种现象,就认为太阳在绕这地球做圆周运动。
你们认为古人的这种观点正确吗?学生讨论、回答。
2.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同学们从课外书都了解到是地球绕着太阳转。
从古人的“太阳绕着地球转”的观点发展到今天“日心说”的观点,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中心小学电子教案《太阳系的奥秘》
中心小学电子教案《太阳系的奥秘》第一章:太阳系的介绍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系的定义和组成。
2. 掌握太阳系中各个行星的名称和顺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太阳系的定义和组成。
2. 介绍太阳系中的行星名称和顺序。
3. 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的图片,并描述各个行星的特征。
教学活动:1. 引入太阳系的定义和组成,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模型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2. 教授太阳系中各个行星的名称和顺序,可以通过列表或图示来帮助学生记忆。
3. 组织学生观察太阳系的图片,并鼓励他们描述各个行星的特征,如颜色、大小等。
评估方式:1. 学生能正确回答太阳系的定义和组成。
2. 学生能正确列举太阳系中的行星名称和顺序。
3. 学生能观察并描述各个行星的特征。
第二章:太阳的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的位置和特点。
2. 掌握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太阳的位置和特点。
2. 介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如温度、光照等。
3. 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的活动,并分析其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太阳的位置和特点,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模型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2. 教授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如温度、光照等,可以通过实际观察和数据来帮助学生理解。
3. 组织学生观察太阳的活动,如黑子、耀斑等,并鼓励他们分析其对地球的影响。
评估方式:1. 学生能正确回答太阳的位置和特点。
2. 学生能正确描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 学生能观察并分析太阳的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章:地球的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位置和特点。
2. 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地球的位置和特点。
2. 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通过实际观察来帮助学生理解。
3.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特点,并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活动:1. 引入地球的位置和特点,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模型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7太阳系的奥秘教案-教学设计
太阳系的奥秘【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资料,初步了解恒星、行星、彗星等不同星体的特点。
2.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初步认识太阳、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进而对行星的体积和太阳系的膨大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3.通过建立太阳系模型的活动,初步学会建立科学模型的基本方法,并对太阳的膨大有更深入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进行科学史以及学习科学家精神的教育。
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努力,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
【教学过程】引入头脑风暴:假设你是神六航天员,你上太空后想探索什么知识?讲述: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历史。
认识太阳系的组成1.观看有关太阳系的视频和课件。
认识恒星和行星。
2.学生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太阳系的资料图片,交流自己的感受。
3.结合实际说出地球饶太阳运动的规律。
4.交流九大行星有关方面的知识。
5.教师通过课件介绍九大行星的知识和最新科学发现。
6.通过计算了解九大行星的大小,从而推断太阳系的膨大。
7.结合自己的计算,讨论太阳系的大小。
8、想象太阳系的膨大及九大行星的运行规律。
通过建立太阳系的模型更加深刻的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教师设计表格,引导学生做相对距离计算。
根据计算结果,设计自己小组的太阳系模型。
提醒学生考虑用什么样的长度代表一个天文单位。
提醒学生先把自己设计的太阳系模型画出来。
要求以太阳为圆心。
选择适当的材料做行星,将它们放置在各自的运行轨道上。
启发有兴趣的学生考虑行星的大小。
总结建模的过程、方法和注意问题。
领会从计算设计到制作模型的过程。
阅读科学在线。
总结提问:太阳系有哪些成员组成。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填空:(每空1 分共20 分)1 、像小草那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 像桃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的茎的植物,称为()。
2 、科学家按动物有无脊柱,把动物分为两大类:()动物和()动物。
3 、鸟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都有(),取食靠(),都是用卵繁殖()。
中心小学电子教案《太阳系的奥秘》
中心小学电子教案《太阳系的奥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包括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
2. 使学生掌握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的名称、顺序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他们对天文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太阳系的组成及特点2. 八大行星的名称、顺序和特点3. 太阳系的其他天体三、教学重点1. 太阳系的组成2. 八大行星的名称、顺序和特点四、教学难点1. 八大行星的特点2. 太阳系其他天体的概念五、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太阳系的结构。
2. 通过观看科普视频,增强学生对太阳系的直观认识。
3. 采用小组讨论、课堂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意识。
【教学环节】1. 导入:利用图片或模型展示太阳系结构,引导学生关注太阳系的奥秘。
2. 教学内容:简要介绍太阳系的组成,重点讲解八大行星的名称、顺序和特点。
3.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太阳系的其他天体,如卫星、小行星、彗星等。
4. 观看科普视频:播放关于太阳系的科普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太阳系的奥秘。
5. 课堂提问:针对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太阳系的组成和八大行星的特点。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太阳系图,并简要描述八大行星的特点。
六、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太阳系模型、八大行星图片、科普视频素材、PPT课件等。
2. 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太阳系的认知程度,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阳系模型,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太阳系奥秘的好奇心。
2. 教学内容:详细讲解太阳系的组成,包括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
3.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太阳系的其他天体,如矮行星、彗星等,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4. 观看科普视频:播放关于太阳系的科普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太阳系的奥秘。
太阳系的奥秘小学科学教案
太阳系的奥秘小学科学教案导语:本课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太阳系的组成、行星轨道、天体运动规律以及地球与其他行星的相互关系。
一、引入整体规划: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出太阳系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
1. 观察与思考教师拿出图片或模型,展示宇宙的景象,引导学生观察夜空中的明星、月亮等天体,并提问:- 你们有没有好奇过夜空中的星星和月亮是怎样运动的?- 有没有想过我们所处的地球和其他天体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2. 学生猜想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并记录学生的猜想。
3. 引入太阳系概念教师介绍太阳系的概念及其包含的天体,让学生了解整个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卫星和小行星等构成的。
二、太阳系的组成整体规划:通过展示太阳系的构成、行星的特点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组成。
1. 太阳的介绍教师通过图片或模型,展示太阳的形态和特点,并讲解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是光和热的来源。
2. 行星的介绍教师通过图片或模型,展示不同行星的形态和特点,简要介绍太阳系内的行星,并提醒学生记住它们的名称和顺序。
3. 卫星和小行星的介绍教师介绍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提及其他行星的卫星和小行星等天体,让学生了解太阳系中的多样性。
4. 整体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太阳系的构成,并鼓励他们思考太阳系中的天体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三、行星的轨道与运动规律整体规划:通过观察行星轨道运动的实例和介绍行星运动规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行星的轨道形状和运动规律。
1. 数据观察教师展示行星轨道运动的数据,并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的规律。
2. 行星轨道教师介绍行星的轨道是椭圆形,并通过图片或模型展示行星轨道的形状。
3. 行星运动规律教师简要介绍开普勒三大定律,以及行星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并与学生一起观察行星运动的实例。
四、地球与其他行星的相互关系整体规划:通过分析地球与其他行星的相互关系,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特殊地位。
1. 地球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地球的特点,如适宜生命存在、有大气层等。
中心小学电子教案《太阳系的奥秘》
中心小学电子教案《太阳系的奥秘》第一章:太阳系的形成与结构1.1 教学目标:了解太阳系的形成过程,掌握太阳系的结构特点。
1.2 教学内容:太阳系的形成:太阳的形成及演化过程。
太阳系的结构: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的特点和关系。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图片展示、学生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介绍太阳系的形成过程,展示相关图片和动画。
讲解太阳系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各天体的关系。
组织学生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太阳2.1 教学目标:了解太阳的主要特征,掌握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太阳的主要特征:太阳的温度、光芒、辐射等。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光照、气候、生命起源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学生实验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展示太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的外貌特征。
讲解太阳的温度和辐射,让学生了解太阳的能量输出。
通过学生实验,观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章:行星的运动3.1 教学目标:掌握行星的运动规律,了解行星运动的意义。
3.2 教学内容:行星的运动规律:开普勒定律。
行星运动的意义:地球季节变化、宇宙探索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动画演示、学生模拟实验等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讲解行星的运动规律,展示相关动画演示。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行星运动的规律。
引导学生思考行星运动的意义,联系实际生活。
第四章: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4.1 教学目标:了解地球与其他行星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
4.2 教学内容:地球与其他行星的相似之处:行星的基本特征。
地球与其他行星的不同之处:地貌、大气、生命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学生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步骤:展示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相似之处。
讲解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差异,让学生了解各行星的特点。
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比较思维。
中心小学电子教案《太阳系的奥秘》
中心小学电子教案《太阳系的奥秘》教案编写者:教案编辑专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
2. 使学生掌握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及其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激发他们对天文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
2. 八大行星的特点。
教学难点:1. 太阳系的结构。
2. 八大行星的特点。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太阳系模型。
3. 八大行星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太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系是由哪些天体组成的?2. 学生回答后,简要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太阳、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等。
二、探究太阳系的结构(10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太阳系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太阳系是如何分层结构的?2. 学生回答后,简要介绍太阳系的结构:内太阳系、外太阳系、主序星、红巨星等。
三、认识八大行星(10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八大行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八大行星有哪些特点?2. 学生回答后,简要介绍八大行星的特点: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四、深入了解地球(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有何特殊性?2. 学生回答后,简要介绍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2. 提出拓展问题:除了太阳系,还有哪些星系?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和自主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PPT课件和模型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结构和八大行星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的教学中,将继续深入探讨太阳系的奥秘,让学生掌握更多天文科学知识。
中心小学电子教案《太阳系的奥秘》教案编写者:教案编辑专员六、探索其他行星(10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除地球外的其他行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行星有何特点?2. 学生回答后,简要介绍其他行星的特点: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金星表面温度很高,火星有被称为“红色行星”的原因,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土星有广泛的环系统,天王星和海王星则是远太阳系的行星。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17 太阳系的奥秘|冀教版-精选教学文档
17 太阳系的奥秘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正确描述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
3、初步了解行星、恒星、彗星等不同星体的特点。
4、举例说明人类利用技术和设备探索宇宙。
2重点难点重点:熟悉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以及通过图片和数据分析来认识太阳系的庞大。
难点:认识太阳系的庞大。
3教学过程3.1 第一学时3.1.1情境引探师:(出示幻灯片)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时候,人们想象嫦娥那样吃几粒仙丹就可以飞到月球上以探索月球的奥秘;现代宇航员可以乘坐宇宙飞船在太空中工作,以探索宇宙的奥秘。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没停下探索宇宙奥秘的脚步,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也越来越多。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宇宙,走近太阳系,共同探索太阳系的奥秘。
(板书课题)3.1.2自主探究师:(出示幻灯片)课前我们已经做了前置研究,提出:“太阳系是怎样组成的?八大行星的概况是怎样的?”等问题。
各组已经分组选择了最想研究的问题,课下每人也都搜集、整理了有关的资料。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先说清研究的是哪个问题,再与小组同学说说你自己的研究成果,最后与全班同学说说你们组的研究成果。
生:(分组活动)3.1.3交流研讨组1:我们组研究的问题是太阳系的组成。
……组2:我们组研究的是离太阳较近的4个行星的概况。
……组3:我们组研究了八个行星的概况,现在补充离太阳较远的四个行星的概况。
师:刚才两组同学的讲述都很精彩,资料内容也都能抓住要点。
其实,关于八大行星,老师课前在科学书83页也发现了一份资料:是各大行星的直径和到太阳距离的数据。
请仔细看一看,根据表中的数据能发现什么? (出示幻灯片)生1:赤道直径最大的是木星:143800千米;赤道直径最小的是水星:4878千米。
师:实际上,我们可以根据赤道直径的大小,推测出行星体积的大小。
这样看来,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木星),体积最小的是(水星)。
根据行星的体积大小由大到小排序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
冀教小学科学六上册《17太阳系的奥秘》word教案 (4)
太阳系的奥秘【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资料,初步了解恒星、行星、彗星等不同星体的特点。
2.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初步认识太阳、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进而对行星的体积和太阳系的膨大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3.通过建立太阳系模型的活动,初步学会建立科学模型的基本方法,并对太阳的膨大有更深入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进行科学史以及学习科学家精神的教育。
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努力,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
【教学过程】引入头脑风暴:假设你是神六航天员,你上太空后想探索什么知识?讲述: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历史。
认识太阳系的组成1.观看有关太阳系的视频和课件。
认识恒星和行星。
2.学生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太阳系的资料图片,交流自己的感受。
3.结合实际说出地球饶太阳运动的规律。
4.交流九大行星有关方面的知识。
5.教师通过课件介绍九大行星的知识和最新科学发现。
6.通过计算了解九大行星的大小,从而推断太阳系的膨大。
7.结合自己的计算,讨论太阳系的大小。
8、想象太阳系的膨大及九大行星的运行规律。
通过建立太阳系的模型更加深刻的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教师设计表格,引导学生做相对距离计算。
根据计算结果,设计自己小组的太阳系模型。
提醒学生考虑用什么样的长度代表一个天文单位。
提醒学生先把自己设计的太阳系模型画出来。
要求以太阳为圆心。
选择适当的材料做行星,将它们放置在各自的运行轨道上。
启发有兴趣的学生考虑行星的大小。
总结建模的过程、方法和注意问题。
领会从计算设计到制作模型的过程。
阅读科学在线。
总结提问:太阳系有哪些成员组成。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17太阳系的奥秘|冀教版
17 太阳系的奥秘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正确描述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
3、初步了解行星、恒星、彗星等不同星体的特点。
4、举例说明人类利用技术和设备探索宇宙。
2重点难点重点:熟悉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以及通过图片和数据分析来认识太阳系的庞大。
难点:认识太阳系的庞大。
3教学过程3.1 第一学时3.1.1情境引探师:(出示幻灯片)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时候,人们想象嫦娥那样吃几粒仙丹就可以飞到月球上以探索月球的奥秘;现代宇航员可以乘坐宇宙飞船在太空中工作,以探索宇宙的奥秘。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没停下探索宇宙奥秘的脚步,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也越来越多。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宇宙,走近太阳系,共同探索太阳系的奥秘。
(板书课题)3.1.2自主探究师:(出示幻灯片)课前我们已经做了前置研究,提出:“太阳系是怎样组成的?八大行星的概况是怎样的?”等问题。
各组已经分组选择了最想研究的问题,课下每人也都搜集、整理了有关的资料。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先说清研究的是哪个问题,再与小组同学说说你自己的研究成果,最后与全班同学说说你们组的研究成果。
生:(分组活动)3.1.3交流研讨组1:我们组研究的问题是太阳系的组成。
……组2:我们组研究的是离太阳较近的4个行星的概况。
……组3:我们组研究了八个行星的概况,现在补充离太阳较远的四个行星的概况。
师:刚才两组同学的讲述都很精彩,资料内容也都能抓住要点。
其实,关于八大行星,老师课前在科学书83页也发现了一份资料:是各大行星的直径和到太阳距离的数据。
请仔细看一看,根据表中的数据能发现什么? (出示幻灯片)生1:赤道直径最大的是木星:143800千米;赤道直径最小的是水星:4878千米。
师:实际上,我们可以根据赤道直径的大小,推测出行星体积的大小。
这样看来,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木星),体积最小的是(水星)。
根据行星的体积大小由大到小排序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
冀教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7太阳系的奥秘》教案_(3)【精品】
太阳系的奥秘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计算从各个行星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到太阳的时间。
2.能按照要求制作一个组成太阳系各个主要星球位置关系的模型。
3.能设法找到相关资料证实本组制作模型的正确性。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和学习感受。
2.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进行制作。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正确描述太阳系的组成及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初步了解行星、恒星、彗星等不同星体的特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举例说明人类利用技术和设备探索宇宙。
教学重点和难点:
熟悉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以及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认识太阳系的庞大。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17 太阳系的奥秘|冀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17 太阳系的奥秘|冀教版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正确描述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
3、初步了解行星、恒星、彗星等不同星体的特点。
4、举例说明人类利用技术和设备探索宇宙。
2重点难点重点:熟悉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以及通过图片和数据分析来认识太阳系的庞大。
难点:认识太阳系的庞大。
3教学过程3.1 第一学时3.1.1情境引探师:(出示幻灯片)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时候,人们想象嫦娥那样吃几粒仙丹就可以飞到月球上以探索月球的奥秘;现代宇航员可以乘坐宇宙飞船在太空中工作,以探索宇宙的奥秘。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没停下探索宇宙奥秘的脚步,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也越来越多。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宇宙,走近太阳系,共同探索太阳系的奥秘。
(板书课题)3.1.2自主探究师:(出示幻灯片)课前我们已经做了前置研究,提出:“太阳系是怎样组成的?八大行星的概况是怎样的?”等问题。
各组已经分组选择了最想研究的问题,课下每人也都搜集、整理了有关的资料。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先说清研究的是哪个问题,再与小组同学说说你自己的研究成果,最后与全班同学说说你们组的研究成果。
生:(分组活动)3.1.3交流研讨组1:我们组研究的问题是太阳系的组成。
……组2:我们组研究的是离太阳较近的4个行星的概况。
……组3:我们组研究了八个行星的概况,现在补充离太阳较远的四个行星的概况。
师:刚才两组同学的讲述都很精彩,资料内容也都能抓住要点。
其实,关于八大行星,老师课前在科学书83页也发现了一份资料:是各大行星的直径和到太阳距离的数据。
请仔细看一看,根据表中的数据能发现什么?(出示幻灯片)生1:赤道直径最大的是木星:143800千米;赤道直径最小的是水星:4878千米。
师:实际上,我们可以根据赤道直径的大小,推测出行星体积的大小。
这样看来,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木星),体积最小的是(水星)。
根据行星的体积大小由大到小排序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
【小学科学】2020最新冀教小学科学六上册《17太阳系的奥秘》word教案 (2)
【小学科学】2019最新冀教小学科学六上册《17太阳系的奥秘》word教案(2)教学设计思想:本课围绕着太阳系的恒星和行星展开研究,按照资料介绍、分析资料、建立模型和科学在线的顺序来组织教学,其重点是熟悉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以及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来认识太阳系的庞大。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设法计算从各个行星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到太阳的时间。
2.能按照要求制作一个组成太阳系各个主要星球位置关系的模型。
3.能设法找到相关资料证实本组制作模型的正确性。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和学习感受。
2.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进行制作。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正确描述太阳系的组成及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初步了解行星、恒星、彗星等不同星体的特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举例说明人类利用技术和设备探索宇宙。
教学重点和难点:熟悉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以及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来认识太阳系的庞大。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有关太阳系的图片、建立太阳系模型的材料。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日心说的发展史。
每天,我们都可以看到太阳从东起西落,在很久很久以前,古人看到这种现象,就认为太阳在绕这地球做圆周运动。
你们认为古人的这种观点正确吗?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同学们从课外书都了解到是地球绕着太阳转。
从古人的“太阳绕着地球转”的观点发展到今天“日心说”的观点,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2页第一段,找一找,有哪些科学家为“日心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投影: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的创立者。
布鲁诺: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家,以数学的和谐性探索宇宙,在天文学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发现支持“日心说”的新的天文现象。
牛顿:创制了反射望远镜,发现了万有引力。
这些为“日心说”的发展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们的名字流芳百世。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7 太阳系的奥秘丨冀教版(第二课时)
《太阳系的奥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收集资料认识并了解有关太阳系天体及天体运动特点。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3、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八大行星等组成了太阳系。
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一、建立太阳系模型。
1、谈话:我们已经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能更好地认识太阳系,让我们用橡皮泥捏成球表示八大行星,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比例,试着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2、讨论:怎样才能建好模型?需要哪些相关数据才能保证我们建的模型相对准确?3、阅读课本84页的资料。
4、尝试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来建模型,思考:(1)如何在桌面上将八大行星摆列出来?(预设:把表中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按相同比例缩小,将“太阳”及“八大行星”在桌子上排开。
)(2)如果要对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的数据进行处理,该如何处理?(3)试将橡皮泥球粘在铁丝制成的支架上代表八大行星,在桌面上建立模型。
(4)建好之后有何发现?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系的示意图有何不同?5、尝试依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进行建模:(1)如果要利用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这两组数据来建造模型,该怎么做?(2)数据处理后的结果如何?我们还能在桌面上建太阳系模型吗?为什么?(3)如果要建一个较为合理的模型,有什么好办法?二、小结在建太阳系模型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体会或发现吗?(学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太阳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太阳系的奥秘》教学设计
17.太阳系的奥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设法计算从各个行星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到太阳的时间。
2.能按照要求制作一个组成太阳系各个主要星球位置关系的模型。
3.能设法找到相关资料证实本组制作模型的正确性。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和学习感受。
2.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进行制作。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正确描述太阳系的组成及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初步了解行星、恒星、彗星等不同星体的特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举例说明人类利用技术和设备探索宇宙。
教学重点和难点:熟悉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以及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来认识太阳系的庞大。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有关太阳系的图片、建立太阳系模型的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活动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正确描述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能设法计算从各个行星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到太阳的时间。
3、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和学习感受。
4、举例说明人类是如何利用技术和设备探索宇宙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讲述:1543年,当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第一次提出“日心说”时,还没有多少人相信他。
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由于传播哥白尼的学说,被教会判处死刑。
在随后漫长艰苦的科学探索过程中,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进一步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从而揭开了太阳系的神秘面纱。
太阳系是一个运动着的井井有条的天体系统,它非常庞大而且拥有无穷的奥秘。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探索太阳系的奥秘。
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活动1:庞大的太阳系1.出示太阳系的图片。
2.学生观察:在这张图中,你可以看到哪些天体?3.学生汇报;4.归纳概括: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旋转的一群天体组成。
如果把太阳系比作一个家庭,太阳就是一家之主。
太阳是太阳系中惟一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以巨大的质量,吸引着其他成员按照一定的轨道,环绕自己运动。
5.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这八大行星的知识呢?6.学生自由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17太阳系的奥秘(教案)【教案】太阳系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
2. 学习太阳系中的行星,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3. 通过实践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4. 培养学生对太阳系的探索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宇宙的奥秘。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
2. 熟悉太阳系中的行星及其特点;
3. 理解太阳系中行星的运动规律。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相关太阳系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系的样子和构成。
2. 认识太阳系(15分钟)
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系的基本构成,包括太阳、行星、卫星等。
让学生了解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组成的。
3. 太阳系中的行星(30分钟)
3.1. 学习行星的特点
分别介绍太阳系中的地球、火星、金星、水星等行星的特点,如大小、恒星呈现的颜色、是否有卫星等。
通过图片展示和简单的解释,激发学生对行星的兴趣。
3.2. 太阳系行星的运动规律
让学生了解行星的运动不仅有自传(自转),还有公转(绕太阳),并了解行星的轨道是椭圆形的,而不是完美的圆形。
通过实例展示、模型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 实验探究太阳系(40分钟)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太阳系的奥秘。
4.1. 模拟太阳系的实验
教师准备多个小球,分别代表太阳、地球和其他行星。
利用细绳和针等工具,让学生将小球串在一起,并进行模拟太阳系运动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太阳系行星的运动轨迹。
4.2. 探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利用小陀螺和图钉等工具,让学生亲自实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通过观察小陀螺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
5. 深化讨论(30分钟)
针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化讨论。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5.1. 太阳系中还存在着哪些其他天体?
5.2. 太阳系以外还有其他星系吗?
5.3. 行星会发光吗?
5.4. 行星间存在生命吗?
6. 总结与反思(10分钟)
通过让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总结所学内容,并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
四、课堂作业
1. 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张太阳系知识卡片,包括太阳系的组成、行星的特点和运动规律等;
2. 完成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
1. 太阳系的图片或视频;
2. 太阳系行星的图片或模型;
3. 小球、线绳、针等实验器材。
六、教学评估
1. 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表现;
2. 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七、教学延伸
1.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宇宙中的奥秘,如黑洞、星系等;
2.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参观天文馆等活动,加深对太阳系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对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熟悉太阳系中的行星及其特点,并理解了行星的运动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亲身体验太
阳系的运动奥秘,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同时,通过深化讨论和延伸教学,帮助学生拓展对宇宙奥秘的兴趣和探索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