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功能与规划策略

合集下载

城市公园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研究——以昆明市中心城区公园为例

城市公园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研究——以昆明市中心城区公园为例

A s e S u y o h n e r n Ku m i Ca t d f t e Ce t r Pa k i n ng
Fu H u ,Li i uYa ng
( ut w e tFor sr So h s e t y Uni r iy,Ga d n c l g ve st r e ole e,kun i g y na , 50 4) m n un n 6 22
中 图分 类 号 : TU9 6 5 8. 文 献 标 识 码 s s e e e to n ii a i n S s e n t u to n he Ciy Pa k s a c f t e Dia t r Pr v n i n a d M tg to y t m Co s r c i n i t t r
山东 林 业科 技
21 0 2年 第 1 期
总 18期 9
S ND G F R S R C E C DTE HN L G HA ON O E T Y S IN EAN C O O Y
2 1. . 0 2No1
文 章 编 号 :0 2 2 2 ( 0 2 0 — 0 6 — 0 10 — 742 1 )1 0 6 4
t r a r ne s h a k oft a k gr e p c n dia t rpr v nton a d mii to e wa e s ,t e lc he p r e n s a ei s se e e i n tga in,d fce c fe e g nc he truniid f e ii n y o m r e y s le fe a clte iiis, lc f or e p ndi pr v nton a m ii a i n of a i g nd h sgn f ia t r pr ve ton plnni . T o he a k o c r s o ng e e i nd tg to plnn n a t e de i o d s s e e n i a ng t p oblm s,t spa r p s f r r o l pi on . r e hi pe ut o wa d s n e o ni s Ke o ds Dia t rpr v nto nd m ii a i n s tm ;Ciy p r y W r : s s e e e in a tg to yse t a k;Dia t rp e e in a d m iia in p r s s e r v nto n tg to a k;T hec n r e t eof ku nm i iy ng ct

城市绿化与城市防灾减灾

城市绿化与城市防灾减灾

城市绿化与城市防灾减灾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自然灾害频发,城市绿化和城市防灾减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城市绿化与城市防灾减灾是两个密切相关的领域,它们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增加人们的居住舒适度,还能有效地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本文将就城市绿化与城市防灾减灾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实践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一、城市绿化与城市防灾减灾的关系城市绿化和城市防灾减灾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作用关系。

首先,城市绿化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增加空气湿度,减缓气温上升速度。

这些因素对于城市防灾减灾至关重要。

例如,在夏季,城市如果没有足够的绿化覆盖,地表温度将会升高,增加了城市内的热岛效应,进而使得暴雨、洪水等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而城市中的绿地、湖泊等自然环境能够吸收热量,降低地表温度,减少洪涝灾害的风险。

因此,城市绿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

其次,城市绿化还可以加强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增加自然缓冲带,提供保护屏障。

城市防灾减灾需要依靠自然和人工的保护层。

例如,人们可以通过建设绿色带和森林防护带来保护城市免受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侵袭。

同时,城市的绿化还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减缓降雨对地面的冲刷,有效地防止土地沉降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因此,城市绿化对于城市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城市绿化还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减轻自然灾害对心理的冲击。

自然灾害无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种种困扰,破坏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

然而,城市中的绿化空间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沟通交流的场所,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

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人们可以通过接触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来减轻对灾害的恐惧和焦虑。

因此,城市绿化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还可以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减轻灾害带来的伤害。

二、城市绿化与城市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城市绿化和城市防灾减灾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城市绿化能够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给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

城市防灾公园防灾功能规划

城市防灾公园防灾功能规划
科技信息
计 算机 与 网络
地 市 盼 灾公 园 盼 灾 功 链 规划
河北联合 大学 唐 山市城 乡规 划局 何 建辉
[ 摘 要】 防灾公 园是具有完善防灾功能的城 市公 园。 平时供居 民游憩 、 观赏、 运动 与健 身。 灾时启用防灾设施 , 生完善的防灾功能, 产 转 换 成 防 灾避 难 场 所 , 避 难人 员提 供 基 本 的 生 活 条件 与环 境 , 保 生 命 安 全 灾公 园作 为城 市 的 重要 防 灾避 难 场 所 , 应 当坚持 为 确 防 也 统筹规划原则, 由城 市的 规 划 部 门、 园林 管 理 部 门 、 害 管理 部 门等 协 商 规 划 , 出规 划 建设 方 案 。 灾 提 [ 关键词 ] 防灾公 园 防 灾功能 规 划原 则
学 校
避 难 面 积 5 .9 68
1统 筹 规划 .
公 园
1. 97 4
机 关
92 _9
停 车场
5 3 3
市 场
2 8 . 7
体 育 场
27 .4
车 站
11 . 6
道 路 活 动 中心 寺 庙
O5 .7 05 . 3 04 .9
加 油站
04 . 4
() 2 宿营地功能 。 严重灾害特别是像我 国唐 山地震 、 汶川地震 、 台湾 集集地震 以及 日本 阪神地震等建筑物破坏极为严重 的地震灾害 ,灾后 需要派遣部 队 、 医疗队和工程抢 险队支援灾区 , 并有 大批 的志愿者 , 需 要安排宿营地及其他相应的防灾设施 。公园东南部的体育场馆和中部 的多功能大厅 , 可以用作宿营地。体育场用作停车场。体育场馆周边的 地域 可 以设 置 厨 房 和 用 餐 场 所 。 () 3 医疗功能。公园东北角原有的医疗保健机构 , 灾时用作医疗 中 心或 医疗室 。 为伤员和避难人员提供 医疗服务和防疫 灭病 。 救护车通道 与公 园周边 的道路和公园内的棚宿 区连接 。 () 4 其他功能 , 主要包 括交通功能 、 防火树林带 、 标识功能等。救 灾 物 资储备仓库和管理办公 室利用公园内原有道路 , 规划避难道路 、 消防 和救援物资通道 、 救护车通道 。在棚 宿区西南角设直升飞机 停机坪 , 运 输 紧急救援物资和伤员。 园四周的树木灾时用作 防火树林带 , 于 公 有助 防止外围火焰向内部延烧 , 能遮挡火焰 热辐射和明火火星飞落到避 并 难场所 , 保护避难场所安全 。 在公园西北角设救 灾物资储备仓库和管理 办公室 , 并在设 救灾物资存放分 发处 。严重灾 害发 生后, 能够确保及 时 提供防灾减灾的 、 生活 必 需 的 物 资 。 规划建设 防灾公 园必须 “ 以人为本 ”强化城市 防灾结构 , , 并遵循统 筹规划 、平灾结合” 确保安全 、 “ 、 充分利用开放空 间、 强化防灾功能 、 方

城市公园在城市防洪排涝系统中的功能与规划实践

城市公园在城市防洪排涝系统中的功能与规划实践

城市公园在城市防洪排涝系统中的功能与规划实践城市防洪排涝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城市内涝、洪水等自然灾害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和休闲娱乐场所,其在城市防洪排涝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本文将探讨城市公园在城市防洪排涝系统中的作用,并介绍相关规划实践。

一、城市公园的防洪功能城市公园在防洪排涝系统中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1 拦洪功能城市公园建设可以利用其开阔的空间,作为洪水流动的缓冲区域。

通过合理布置公园的湖泊、水系等景观,增加城市内涝区的水容量,减缓洪水的流速,达到分流和减轻洪峰的效果。

同时,城市公园内的草坪、湿地等植被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拦截和吸收雨水的作用,减少洪水的入渗。

1.2 蓄水功能城市公园的湖泊、水系等水景设计可以用来蓄水。

在平常情况下,这些水体可以作为景观,增加城市的绿色景观覆盖率,提供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

而一旦发生洪水,这些水体可被用来疏解洪水并起到蓄水的作用,减缓洪峰流量,降低洪水对城市的冲击力。

1.3 减排功能城市公园的植被覆盖和湿地设计可以发挥净化空气、吸收雨水等环境减排的功能。

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起到净化空气、降低温度的作用;湿地则可以吸收有害物质、沉淀杂质等,净化雨水。

这些功能的发挥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二、城市公园防洪排涝系统的规划实践2.1 防洪规划与水系设计城市公园的防洪排涝系统规划应与城市的整体防洪规划相结合,确保公园的设计与周边区域的防洪需要相适应。

首先,应合理布局公园内的湖泊、水系等水体,使其成为城市防洪排涝的一部分。

其次,应结合地势高低进行水流的导向设计,确保洪水能够顺利流入公园内的水体,并蓄积足够的水量;同时,在公园出口等位置设置泄洪口,及时疏解洪水,确保洪水不会对周边居民和建筑造成太大的影响。

2.2 绿地系统规划城市公园的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防洪排涝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山公园防灾减灾功能调查评价

中山公园防灾减灾功能调查评价

观 , 为 公 同提供 了平 时 的灌 溉 用水 、 也 发生火 灾时 的
消 防用水 以及避 难 所需 的生活用 水 。 1 . 广场、 地 .4 2 绿 由于防灾 避难 活动 的承担 主体 是
公 园 中的广 场 和绿 地 空 间 , 因此 。 个 园 区华路 、 和平 大街 交接 处, 与马路 湾街道 、 太原街 街道 及省委 机关相 毗邻 , 并
第1 0期 总第 1 6 9 期
21 0 0年 1 0月
农业 科技 与装备
A e iu t rl S in e Te h l v a d Eo i m e t rc lu a c e c & c nooe n u p n
N O.0 TotlN O.9 1 a 16
o C .2 1 t 00
13 设施 规划 指标层 .
若 有紧急情 况发 生 , 就近就 医 ; 可 在需 要转 移时 , 医院
的医生和病 患可转 移 至公 园内 。从地 理位 置来 看 , 中
山公 园非 常适合作 为城 市公 园绿地 防灾避难 的场所 。
1 . 景 观规 划指标层 2
1 . 给 、 水设施 .1 3 储
防灾 改建 的重点 之一 。一 级 园路 宽度 为 1 1 21,与 西 1

供 电 , 园 内有备 用 发 电机 组 , 公 在道 路 两旁 和绿 地 中 分别安装 了地 上和地 下 2种照 明设施 。 并在应 急避 难 疏散 区预 留 了 2 个地 下应 急供 电电缆接 口 .可 以满 1 足避 灾时 的照 明和用 电需求 。 1 . 消 防设 施 .3 3 在 实地 调查 中发现 , 中山公 园的消
关键 词 : 防灾 减 灾 ; 园绿 地 ; 公 中山 公 园 ; 次分 析 法 ; 查 评 价 层 调 中 图分 类 号 :7 1 ¥3. 2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 16 (001— 0 0 0 17— 11 1)0 0 2 — 4 2

城市公共空间与防灾应急避难功能的研究_以杭州城市为例_姚珏

城市公共空间与防灾应急避难功能的研究_以杭州城市为例_姚珏

理论探讨 / THEORETICAL DISCUSSION导言加快研究和兴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是摆在世界各个国家面前迫切的新课题。

公园、广场作为重要的避难场所类型,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

本文以杭州城市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展开城市防灾应急避难功能的研究。

我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理论匮乏,实践经验缺少。

本次研究试从城市空间、、防灾规划、公共设施等角度入手以杭州为例探讨城市现有公共空间应急避难功能的建设,公共空间规划与防灾应急避难功能的结合。

1.应急避难的概念及国内外经典理论与实践1.1 基本概念应急避难场所是指:居民在灾难发生后一段时间内,躲避由灾难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并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事先划分的具有食品、住宿、医疗等功能设施的场地。

避难场所包括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等城市公共空间,其中公园是避难场所的主体。

城市应急避难所的建设方式一是体育馆式避难(疏散基地):是指利用辖区内的大形体育馆和闲置大型库房(展馆)、结建防空地下室等建筑物赋予避难所功能。

二是坑道式避难所:是指利用辖区内的人防坑道工程进行建设改造,完善相应的生活设施,赋予人员应急避难所功能。

三是公园式避难所:是指利用辖区内的各种公园、绿地、学校、广场、体育场等公共场所进行改造,加建相应的生活设施,赋予人员应急避难所功能。

城市应急避难所的规模分为一级应急避难所:一般规模在15万平方米以上,可容纳10万人(人均面积1.5m2)。

当市民接收到防灾警报信号后,通过半小时到两小时的摩托化输送即可到达的应急避难所;二级应急避难所:一般规模在1.5—15万m2,可容纳1万人左右;三级应急避难所:一般规模在2000 m2左右,可容纳1000人。

市民在5—15分钟内即可进入应急避难所。

1.2 国内外经典理论研究与实践日本是较早重视应急避难场所研究和设计的国家,也是最早提出专门兴建的国家,有相当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建设经验。

多次大地震的发生使日本充分认识到公共空间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重要性。

城市防灾公园防灾避难功能规划研究——以长春市南湖公园规划建设为例

城市防灾公园防灾避难功能规划研究——以长春市南湖公园规划建设为例

城市防灾公园防灾避难功能规划研究——以长春市南湖公园规划建设为例摘要:近年来,灾害的发生愈演愈烈,为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国务院制定了《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其中防灾公园作为城市重要的灾害隔离带,防灾公园规划与防灾体系建设仍存在极大不足。

本文以长春市南湖公园为主要研究对象,归纳长春市城市防灾公园体系的应用方向及防灾公园的具体设计方法与配置要求。

总结相关防灾设施的配置要求,并针对长春市南湖公园的防灾规划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防灾避险;居民意识;管理系统;长春市1.引言诗经中曾描绘地震的可怕:“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也是不时遭受严重地震震害的国家之一。

有资料表明,我国占全球 7 级以上地震约 1/3,我国有 40%以上地区属于7度地震烈度区,且有70%的百万以上人口大城市处于地震区[1]。

虽然我国城市发展进程加快与高精端技术迅猛发展,但是城市的整体防灾减灾功能一直远远滞后于城市发展。

由于近年来城市灾害频发,城市安全日益受到关注。

如何应对灾害与风险,为市民创造安全的城市环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内可供市民活动的大型室外活动场地,同时也承担着城市防灾减灾的主要空间载体的功能。

防灾公园是指以地震为起因,发生街道火灾等二次灾害时,为保护国民的生命财产,强化城市防灾结构而规划建设的避震疏散功能比较完善的城市公园。

应当指出的是,防灾公园虽然是以防止地震灾害为主要目的,但也具有防止其他城市灾害的能力[2]。

在灾害发生的各个阶段,防灾公园是城市居民重要的避险和候援的重要场所[3]。

本篇论文旨在通过对长春市南湖公园的调查研究,针对性分析长春市防灾规划的缺失与不足,总结并归纳出基于中国国情发展、适应性强的城市防灾公园规划设计策略,以期为城市安全规划提供借鉴。

2.南湖公园防灾建设现状分析2.1场地整体及周边调研分析2.1.1场地服务半径及服务人口规模南湖公园是长春市区内占地面积最大的公园,占地面积约238.6公顷,大约能容纳10万人避难。

城市规划中的防灾减灾策略

城市规划中的防灾减灾策略

城市规划中的防灾减灾策略在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各种挑战,其中之一就是灾害风险的增加。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经常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策略至关重要,以保护城市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防灾减灾策略,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城市规划中的防灾减灾策略需要从基础设施的角度来考虑。

城市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供水系统、电力系统等。

这些基础设施在发生灾害时往往是最容易受到破坏的,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其抗灾能力。

例如,在建设道路和桥梁时,可以采用抗震设计,确保其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稳定。

在供水系统方面,可以建立备用的供水源,以应对供水中断的情况。

此外,还可以采用智能电网技术,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其次,城市规划中的防灾减灾策略还需要考虑土地利用的合理性。

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减少灾害的风险。

例如,在地震多发地区,应避免在断层带上建设重要的公共设施,以减少地震对城市的影响。

在洪水易发地区,可以将低洼地区作为绿地或公园,以减少洪水对人口和财产的危害。

此外,城市规划还可以通过合理的绿化设计来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

第三,城市规划中的防灾减灾策略还需要考虑社区的参与和应急响应能力。

社区居民是最直接受灾的群体,他们的参与和应急响应能力对于减少灾害损失至关重要。

因此,城市规划中应该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灾害风险评估和规划过程。

例如,可以组织社区居民参与制定灾害应急预案,提高他们的应急响应能力。

此外,城市规划还可以通过建设社区避难所和培训居民灾害应急知识来提高社区的防灾减灾能力。

最后,城市规划中的防灾减灾策略还需要考虑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实时、准确的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信息,帮助城市居民及时逃离灾害区域或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例如,可以建立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传感器和卫星技术实时监测地震、洪水等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并将预警信息传递给相关部门和居民。

有关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的探讨

有关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的探讨

有关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的探讨摘要:避灾绿地规划是提高城市综合抗灾避灾能力、完善城市绿地功能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所作的一些探讨与分析,希望对我国避灾绿地的规划和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城市规划;绿地系统;防灾避险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Abstract: Disaster shelter green space planning is to raise city integrated disaster ability; perfect city function of green space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is paper makes some discussion and analyses, the hope of China’s disaster shelter green spac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have certain reference and reference.Key Words: city planning; green space system; disaster prevention一、防灾避险绿地概念防灾避险绿地是具有防灾避险功能的城市绿地的简称(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 hedge green),是指当地震、火灾、洪水等灾害发生时,城市中能用于紧急疏散和临时安置市民短期生活的绿地空间,它一般由城市的防护绿地和公园绿地的某些地块组合构成,是城市防灾减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的主要功能是为避难者提供避难场所及对避难者进行紧急救援,包括减轻或防止因自然灾害而产生的损害,成为临时避难场所或固定避难场所。

二、防灾避险绿地的建设现状与问题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绿地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然而,在城市绿地建设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在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与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防灾避险绿地空间均布度低防灾避险绿地总量反映了一个城市能吸纳灾民总体能量的大小,它是一个最为基本的指标。

城市公园防灾避难改造设计研究

城市公园防灾避难改造设计研究

城市公园防灾避难改造设计研究【摘要】本文从城市公园防灾避难改造设计的角度,分析了公园在防灾避难改造中的改造原则与设计依据,并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公园防灾避难改造项目建设的意见与对策,期望引起更多的学者和社会的关注,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防灾体系建设水平。

【关键词】城市公园;防灾避难;改造设计;莲花池公园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迅猛增长,环境污染、交通事故、人口拥挤、城市噪音和地质自然灾害等一系列城市灾害也随之而来,特别是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造成近7万人死亡,37万人受伤,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但是在灾时,当地众多的公园、绿地、学校操场以及体育场等空旷场地为灾民安置提供了良好的防灾避险空间。

研究表明,在现代史上几次大规模的城市灾难中,绿地发挥了重要防灾减灾作用1。

因此在城市综合防灾避难体系中,城市公园及绿地系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1. 国内外对城市公园防灾改造设计的现有研究1.1 国外1.1.1 日本在城市防灾公园的建设方面,国际上已有不少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首先就是在地震频发的日本。

1923年日本发生了关东大地震,伤亡惨重,但是在这场大灾害中,城市的绿地、广场和公园等公共场所在灭火和阻止火势蔓延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时占东京人口70%左右的市民都因及时逃到这些公共场所避难而得以幸存2。

从1956年起,日本相继出台并修改了有关防灾公园的法律《城市公园法》、《城市绿地保全法》、《紧急建设防灾绿地计划》、《城市公园法实施令》、《防灾公园计划和设计指导方针》等,就防灾公园的定义、功能、设置标准及有关设施等作了详细规定3。

1.1.2 美国在西方城市化发展较早的发达国家里,城巿防灾绿地对生态的调节作用早有体现。

1871年,芝加哥发生大火,因木制建筑在市区中较为集中,导致火势蔓延极快,10万余人无家可归。

在随后的灾后重建过程中,美国开始考虑以开敞的绿地空间分隔原本连成片的市区的方式建造公园系统,为后来防灾型绿地系统规划提供了指导。

城市公园的功能与作用

城市公园的功能与作用

城市公园的功能与作用【摘要】:城市公园是一种为城市居民提供的、有一定使用功能的自然化的游憩生活境域,是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它作为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活动场所,也是市民文化的传播场所。

【关键词】:城市公园;社会文化功能; 经济功能;环境功能城市公园是一种为城市居民提供的,有一定使用功能的白热化的游憩生活境域,是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它作为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活动场所,也是市民文化的传播场所。

城市公园在城市中应具有多样的价值体系,如生态价值、环境保护价值、保健休养价值、游览价值、文化娱乐价值、美学价值、社会公益价值与经济价值等。

对于如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来讲,城市公园无论在社会文化、经济、环境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城市公园的社会文化功能1.休息游憩功能城市公园是城市的起居空间,作为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场所。

其活动空间、活动设施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大量户外活动的可能性,承担着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游憩活动需求的主要职能。

这也是城市公园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功能。

2.精神文明建设和科研教育的基地城市公园容纳着城市居民的大量户外活动。

随着全民建设运动的开展和社会文化的进步,城市公园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日益成为传播精神文明、科学知识和进行科研与宣传教育建设的重要场所。

天津的各区级公园,如土山公园、复兴公园、解放北园等,为周围居民提供了很好的社会文化活动场所,如歌唱、建设、交谊等在城市公园中的开展,不仅陶冶了市民的情操,提高了市民的整体素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大众文化,同时也使得城市公园在社会注意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不容忽视。

二、城市公园的经济功能1.防灾、减灾功能城市公园由于具有大面积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平日的聚集活动场所,同时在城市的防火、防灾、避难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保安功能。

城市公园可作为地震发生时的避难地、火灾时的隔火带、大公园还可作救援直升飞机的降落场地、救灾物资的集散地、救灾人员的驻扎地及临时医院所在地、灾民的临时住所和倒塌建筑物的临时堆放场。

防灾减灾技术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应用

防灾减灾技术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应用

防灾减灾技术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应用防震、防火、应急救援等防灾减灾技术一直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和改造对防灾减灾技术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应急救援等方面探讨防灾减灾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一、城市规划中的防灾减灾技术应用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城市安全的关键。

在城市规划中,防灾减灾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选址与用地规划。

在选址和用地规划中,应当考虑自然灾害的影响,如地震、洪水、滑坡等情况。

对于容易受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应该限制用地,同时要确定合适的避难疏散通道,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

在用地规划中,也应考虑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等因素,使城市建设更加可持续。

2. 道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道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设施的设计应考虑到防灾减灾的要求,如抗震、防火等。

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应更加环保,以减少灾害的发生。

3. 绿地、水体等生态环境设计。

在城市规划中,绿地、水体等生态环境的设计也应当考虑到防灾减灾的要求。

例如,在防洪区域应当建设防洪绿地,同时要有合适的排水系统。

在城市公园等公共设施中,设计应考虑到隐患的排查与处理。

二、建筑设计中的防灾减灾技术应用建筑设计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与防灾减灾技术密切相关。

建筑设计中的防灾减灾技术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震设计。

在建筑物设计中,抗震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到地震的强度、地质条件、建筑材料等因素,保证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稳定。

同时,还需要设计一定的避难通道和疏散通道,为群众的生命安全提供充分保障。

2. 防火防烟设计。

在建筑物设计中,防火防烟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确定防火要求,并设计合适的灭火系统和疏散通道。

此外,不同的建筑材料也有不同的防火性能。

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应当优先选择防火性能好的材料。

城市绿地防灾避险

城市绿地防灾避险
1
5月12日 5月25日 9月1日 10月8日 12月26日
中国“防灾减灾日” 韩国“防灾日” 日本“防灾日” 巴基斯坦“地震减灾日” 泰国和马来西亚“国家防灾日”
10月第二个星期三
“国际减灾日”
2


1、概念
1.1、城市绿地……………………………………05 1.2、防灾避险……………………………………06
2.2、我国近现代发展史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6年
16


2.2、我国近现代发展史 2008年汶川大地震
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2 亿元人民币。
17


汶川大地震震灾发生后, 成都市二环以内为数不多的公 园内每天涌入避灾人员20 万人, 高峰时达30 万人, 公园中人 员拥挤、踩踏伤亡的安全隐患问题严重, 饮水及厕所等必要 的设施严重不足; 都江堰市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翠湖公 园等公园因地震造成地质滑坡、建筑受损、围墙垮塌、市 民践踏等,损毁十分严重; 绵阳市城区公园、广场、小游园、 绿化隔离带等接纳避灾群众30 余万人, 九州体育馆、南河 体育中心附属绿地成为重灾区难民主要安置场地。园林部 门紧急拆除有安全隐患构筑物, 抢修供水管网和供电设施, 新建临时厕所, 添置排污泵、吸粪车, 才保证了绿地临时避 灾的使用需求。
1998年
21
发展
Develop
22


3.1、当前形势 从调查情况看, ① 目前城市绿地防灾避险 建设取得一些成果,主 要如下几个方面。
必须鼓励:
①各省市区县加快各地绿地防灾避险规划,出台 各种《**绿地防灾避险规划纲要》
②各地加快强制改造和新辟应急避险场所,其中 包括绿地 ③防灾避险场所内应急设施标识清晰

城市公园环境设计专项设计1 -防灾避难

城市公园环境设计专项设计1 -防灾避难

荷风四面亭
万寿公园内部景观
万寿公园实景
防灾避难--实例
• 应急指挥中心一般与公园管理处相结合,同时还应和物资储备区结合一同设置 。
荷风四面亭
万寿公园应急避险指挥中心
万寿公园
防灾避难--实例
• 绿化隔离空间一般布置在场地周边,起防护隔离作用。绿化
防灾避难--实例
入口广场
专项设计--防灾避难
• 公园从北到南依次为入口广场区、消防历史广场、科普教育区,形成一条完整连续的主题文化动线,打造沉浸式的游览 体验,以寓教于乐的场景营造展现园区的消防主题文化。
荷风四面亭
科普空间
康体健身广场
专项设计--防灾避难
• 园区内还建立了完善的排污及雨洪调蓄系统,绿道、透水铺装、生态树池、植草沟、生态石笼等防洪生态设施在园区得 到了充分运用
宜兴市团氿湿地公园
宜兴市团氿湿地公园功能分区图
防灾避难--实例
• 北京曙光公园
• 以防灾减灾教育为主题 ,灾时发挥防灾避险功能的区域综合性公园。
荷风四面亭
北京曙光公园实景
曙光防灾公园雕塑
防灾避难--实例
• 应利用公园的场地条件,设置不同的防灾救灾场所,做到统筹兼顾。
荷风四面亭
曙光公园景观
• 曙光公园内部
• 东京临海广域防灾公园平面图
专项设计--防灾避难
• 在我国,2004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结合城市广场、绿地、公园等建设, 规划设置必需的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险场所,配置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
荷风四面亭
城市绿地
城市公园
专项设计--防灾避难
• ①防灾减灾功能:防止和减轻地震及其二次灾害的危害程度,延缓火灾蔓延,防止瘟疫入浸、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

从防灾减灾看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以成都市为例

从防灾减灾看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以成都市为例

Ab ta t h a e o d ce p tiv s g t n o o rds s rp e e t g p r s i h n d sr c :T e p p rc n u td a s o n et ai ffu iat —rv ni ak n C e g u i o e n
从 防 灾 减 灾 看 城 市 公 园 的 规 划 建 设
— —
以成 都 市为例
江俊 浩 史劲松 李有 旺2 , ,
(. 1 西南交通 大学建筑学院 , 四川 成都 6 0 3 ; . 10 1 2 重庆 交通 大学 土木 建筑 学 院 , 重
庆 407 ) 0 04
关键词 : 城 市公 园; 防灾减 灾; 规划设计原 则
The Pl n ng a nsr c i n o t r s f o he Pe s c i e o a ni nd Co t u to f Ciy Pa k r m t r pe tv f
Dia tr P e e t n a d Re u t n:A s t d fCh n d t s se r v n i n d ci o o Ca e S u y o e g u Ciy
p o o e h t n od rt rv n n e u ete i a to at q a e n iatr h ln iga d rp s sta ,i re p e e ta d rd c h mp c fe r u k sa d dsses,te pa n n n o h
Ci fe h y 1 a t u kea d fnd ha h i r o mal a k t ln i n e i n n f t a trt e Ma 2 e rhq a n y i st tt e c t paksn r l l c he p a n ng a d d sg i g o y y

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功能评价与规划研究--以德州市为例的开题报告

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功能评价与规划研究--以德州市为例的开题报告

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功能评价与规划研究--以德州市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自然灾害频发,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

绿地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在防灾避险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为城市提供避险场所、缓解城市灾害风险、调节城市环境等。

因此,对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功能进行评价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储备区和能源基地,同时也是农业大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

但由于德州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其面临的灾害风险较高。

因此,德州市公园绿地在防灾避险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评价德州市公园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制定相应的规划措施,以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综合评价德州市公园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包括绿地的空间布局、景观设置、绿化植被、设备设施等方面;2. 制定德州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规划,包括场所设置、设备设施配备、应急预案制定等方面;3. 推动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工作的发展,提高城市公园绿地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避灾场所。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 综合评价德州市公园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方式,对德州市公园绿地的空间布局、绿化植被、设备设施等进行评价,分析其在防灾避险中的作用。

2. 制定德州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规划:基于评价结果,制定德州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规划,包括场所设置、设备设施配备、应急预案制定等方面。

3. 推广应用研究成果:通过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推动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工作的发展,提高城市公园绿地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避灾场所。

四、预期成果与创新点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如下:1. 综合评价报告:通过对德州市公园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进行评价,形成具有德州特色的评价报告。

城市避难绿地规划及防火树林带建设现状与对策

城市避难绿地规划及防火树林带建设现状与对策

城市避难绿地规划及防火树林带建设现状与对策对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设计城市绿地场地规划设计、服务功能及区域选址等问题,并且对城市防灾减灾的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防火树林带,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目前城市防火树林带中的实施情况,通过分析,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为城市绿地规划及防火树林带建设提供借鉴。

标签:绿地规划;防灾功能;防火树林带1 规划设计中的问题(1)场地的服务范围如何准确的确定出城市防灾公园与避灾绿地的服务范围是目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因为服务范围的大小不仅仅决定着单一绿地的防灾减灾能力,更是影响着城市整体防灾避灾体系的格局与规划,因此要确保绿地的实际效能,必须确定准确的服务范围,目前城市防灾公园与避灾绿地的服务范围是由单一的服务半径来确定的,而服务半径大小的确定则是跟据人类行为习惯而定的,每一个国家以及城市都有它独特的特性,这些特性又决定了该城市居民的行为习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不断变化的城市本身也对市民的行为不断产生影响,我国在制定相关规范时,借鉴了日本相关的设计经验,却没有仔细调查我国城市本身的特性,这也是为何实际调查中出现场地理论与实际服务半径不等的现象。

要解决这个问题,在以后的设计中必须注意以下两点:(2)第三维度对服务范围的影响城市的发展扩张是停止不了的,但是城市的土地资源确实有限度的,当一个城市无法在二维空间内延续它的发展势头时,将必然的,也是不得以的向第三个纬度发展,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现代城市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间隔空间越来越小,城市建筑的高密度使得城市的灾害承受力大大降低,而我们在保证城市安全的时候却忽略的此问题,目前避灾绿地的服务范围都由简单的二维服务半径确定,而事实上,城市纵向上的发展己经对人类的行为产生了极大的限制与影响,简单说,人类做水平位移要比做垂直位移容易的多,因而,在如今的避难行为中,必须考虑灾民的垂直位移情况,与水平位移综合考虑来制定避难场地的服务范围。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防灾减灾策略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防灾减灾策略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防灾减灾策略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威胁。

生态城市建设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不仅要关注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更要重视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以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城市的稳定、和谐发展。

一、生态城市与防灾减灾的关系生态城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优化城市的生态系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而防灾减灾则是在面对各种灾害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损失。

二者密切相关,相互促进。

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助于减轻灾害的影响。

例如,丰富的植被可以减缓洪水的流速,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风险;湿地能够吸纳雨水,减轻城市内涝的压力。

另一方面,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也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

在灾害应对过程中,合理的规划和建设可以避免对生态系统的进一步破坏,促进生态的恢复和重建。

二、生态城市建设中常见的灾害类型及特点(一)自然灾害1、气象灾害包括暴雨、洪涝、台风、干旱等。

这些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和广泛性,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2、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的破坏力巨大,且难以预测和防范。

(二)人为灾害1、火灾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建筑物众多,火灾隐患较大。

特别是在一些老旧城区,电气设备老化、消防设施不足等问题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2、交通事故城市交通流量大,道路拥堵,加之部分驾驶员违规驾驶,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防灾减灾策略(一)科学规划城市布局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灾害风险因素,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

将易受灾区域规划为公园、绿地等开放空间,避免在灾害高发区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密集的居民区。

同时,加强城市交通网络的规划,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快速疏散人员和物资。

(二)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1、建设绿色廊道通过种植树木、打造绿化带等方式,构建城市的绿色廊道。

这些廊道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起到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减缓洪水等作用。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探析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探析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探析摘要:在分析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的规划思路、系统构成、用地选择等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大丰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实例,论述了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等相关问题,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大丰;规划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和人口的过度集中,作为巨型“承灾体”的城市,在面临地震、洪灾、台风等自然灾害以及战争、污染、恐怖活动等人为灾害的威胁时,整体抗灾能力往往十分脆弱。

因此,如何在灾难来临之际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损失,成为各个研究领域关注的重要课题,健全城市防灾系统已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艰巨任务。

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中,城市绿地系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具有美化城市环境、净化空气、平衡城市生态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游乐场所等作用,同时还承载以下防灾避险功能:(1)灾害发生时为城市居民提供临时或较长时间的避难场所及避灾、救灾通道;(2)充当灾害的隔离带,防止火灾或灾害气体蔓延;(3)救援、修复家园和复兴城市活动的据点;(4)对避难者进行紧急救援及消防、储运生活物质集散地;(5)灾时情报的收集与传播。

大丰市处于华南弱震区向华北强震区过渡的区域内,地震活动比较频繁,本文以大丰市为例,探讨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等相关问题。

1防灾避险绿地规划相关思考1.1规划思路(1)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防灾避险绿地配置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防灾规划的要求,并与之相协调。

它们附属的防灾避难设施比较齐全,是附近居民的重要避难场所,通常又是抗震救灾指挥中心等的所在地,应当成为城市总体规划和防灾规划中不容忽视的内容。

(2)统筹规划防灾避险绿地应结合城市中可作为避灾救灾据点的其他开敞空间及公共设施进行总体统筹规划。

除了防灾避险绿地(包括城市广场等公园绿地)外,体育场、操场、停车场、学校、人防工程、空地等都可以选作避难场所。

同时,配置防灾避险绿地应综合考虑对城市多种灾害的防灾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公园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功能与规划策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自然灾害的有效预防和减灾。

作为城市
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具有丰富的功能,可发挥重要的
作用来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城市公园在城市防灾减灾中
的功能,并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以期在城市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城市公园的功能
1. 自然生态功能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持生态平衡的
作用。

通过保留原有的植被、湿地和水体,城市公园能帮助调节气候,减少城市的温度、噪音和空气污染。

同时,公园内的植物和动物生态
系统可提供吸收雨水、减缓洪水和土壤侵蚀的功能,有效保护城市环境。

2. 社会功能
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进行休闲活动、缓解压力和促进身心健康的重
要场所。

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城市公园可承担临时避难的功能,提供
安全的空间供灾民避难。

公园内的步道和运动设施也可作为疏散人员
的通道使用,将人员从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地区。

3. 水资源调节功能
城市公园通过构建湖泊、蓄水池和雨水花园等设施,发挥着调节城市水资源的重要功能。

在防洪减灾方面,公园内的蓄水设施可有效减缓降雨引起的洪水,并使降雨渗入土壤,维护城市的水资源平衡。

二、城市公园的规划策略
1. 多样化的绿地布局
在城市公园的规划中,应注重绿地的多样性和布局的合理性。

合理设置公园的位置和面积,确保城市各个区域都能方便地享受到公园的服务。

同时,公园应该根据地理和气候条件的不同,选择适宜的植被和水生态系统,提高公园的生态适应性。

2. 强化绿地与城市基础设施的连接
为了更好地发挥城市公园的防灾减灾功能,应将公园与城市的基础设施紧密连接起来。

在城市规划中,公园的位置应与道路、桥梁和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相协调,以便于人员疏散和物资运输。

此外,公园内的绿地可以用于构建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运用于冲洗和环境绿化中,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3. 完善公园的应急管理措施
为了保障城市公园在自然灾害中的应急响应能力,应建立健全的管理措施。

公园管理部门应制定防灾减灾的预案,明确相关责任人和应急处置流程。

此外,公园应配备一定数量的防灾设备,包括灾害预警系统、疏散标识和防护设施等,以应对突发灾害事件。

4. 加强公众参与和教育宣传
公众参与是城市公园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应鼓励公众积极参与
公园的规划和管理,了解自然灾害的风险与防范措施。

通过开展公众
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城市公园防灾减灾功能的认知和意识,促
使公众主动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结论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功能,包括
自然生态、社会和水资源调节功能等。

为了更好地发挥城市公园在防
灾减灾中的作用,我们应该注重多样化的绿地布局,强化绿地与城市
基础设施的连接,完善应急管理措施,以及加强公众参与和教育宣传。

通过采取这些规划策略,可以提升城市公园的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城
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