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传入的西方数学对中国科学的影响

合集下载

利玛窦

利玛窦

利玛窦与西方科学文化的传入两千年来,中国的学术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大规模接触共有两次,一是为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扎根,并最终被改造成在中国传播最广泛的宗教之一。

二是在明清之交,中国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进入了另一个高峰期。

明朝末期的万历、天启和崇祯年间,欧洲的一批耶稣教士联翩而至,到中国进行传教活动,同时他们也带来了西方的文化技术,为长期停滞不前的中国科学文化的苏醒和发展注入了积极的因素。

利玛窦就是这些传教士中最著名的一个。

利玛窦是意大利马塞拉塔人,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出生在当地一个旺族家庭,从少年时代开始就进入本城的耶稣会学校学习,成为天主教的忠诚信奉者。

十六岁时,他被送到罗马学习法律,同时仍在耶稣会主办的学校里继续学习哲学和神学,他的兴趣广泛,又学习了诸如天文、数学、地理等多种知识。

十五、十六世纪的欧洲正处于迅速上升阶段,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到处都是一派崭新的景象。

欧洲的各基督教团体也急欲使亚洲等地区成为新兴的“福音”之地,因此都积极地组织远东传教团到远东传教,利玛窦就是其中的一员。

他自愿加入传教团体,于万历间五年(公元1577年)受命前往印度传教;在葡萄牙候船期间,他进入耶稣会士训练东方教团的中心,高因利盘大学短暂学习。

至此,他已拥有了丰富的神学、哲学、历史、自然科学等知识。

利玛窦是当时外来传教士中科学知识最丰富的一个人,同时他也是耶稣会传教士中最早进入明朝首都北京,并对于当时中国社会上层集团、文化学术界人士和以后耶稣会传教事业最有影响的人物。

利玛窦为取得人们对传教士的信任,便以介绍科学知识作为传教手段。

但实际上,晚明外来的传教士是欧洲商业资本主义进行扩张的先遣部队,可是从客观上他们却又对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初获成功在利玛窦之前,耶稣会传教士为了进入中国几经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努力,但此时的中国极度自封,所以他们并未收获什么成果。

直到利玛窦来之后,才开始稍稍打开僵局。

利玛窦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利玛窦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众所周知,西学东渐对中国科学史、艺年、南京1年、北京10年、共28年。

————————————————————————————————————————屯星匿罂匿▲”术史和人文学史以及宗教史都起到了里程碑式的重要作用,但鲜少有人注意到和研究过利玛窦在肇庆开创的中国最早的西方图书馆。

在今年利玛窦逝世40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笔者试从历史文档中有关利玛窦的记述人手,追寻他开创中国最早的西方图书馆的历史痕迹,以纪念他在中国图书馆史上的贡献。

一、利玛窦与西学东渐利玛窦(1552--1610)。

字西泰,又号清泰、西江等。

他是著名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学者,人称“泰西儒士”,是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

他于1552年10月6日出生在意大利马塞拉塔地区一个贵族家庭,从小由一位神父教养,中小学在耶稣会学校读书,中学毕业后进入罗马神学院。

他博闻强记,在进入中国前,学识已经遍及神学、哲学、数学、历史、天文学,以及钟表、机械、印刷等实用手工艺领域。

如此广博的知识,使他在进入中国之前就具有了其他传教士无可企及的优势。

1576年他自愿申请赴东方传教,第二年经耶稣会批准,他赴东方传教,1582年受远东巡礼员范礼安之召赴澳门工作,这是利玛窦入华的开始,他曾在澳门传教1年、肇庆6年、韶州6年、南昌3最初来华的耶稣会士们,活动多集中在宣传宗教思想上,但不久就发觉单纯传教收效并不大,这不仅因为当时朝廷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更主要的是以儒学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对异端宗教神学的巨大而无形的排斥力量,使他们的“播道”工作阻力重重。

利玛窦来华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运用了灵活的传教方法,试图通过介绍中国人比较感兴趣的西方知识来扩大影响,逐步收到成效。

在中国辗转18年后,于1601年1月来到北京,并经朝廷恩准,获得在北京的永久居住权,建造了北京第一所天主教堂。

耶稣会士在中国传播基督教和西方文化,学者把这称之为“西学东渐”的开始。

明末清初的这次西学东渐的承担者是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士。

浅谈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对中国的影响

浅谈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对中国的影响

“昙花一现”——浅谈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对于中国的影响四百多年前,明末清初之际,欧洲耶稣会士的足迹开始踏入中国的土地。

这些来自遥远欧洲传教士们,顶着宗教改革时期新教给传统教会带来的巨大压力,踏着15世纪地理大发现的成果,带着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来到了这个令他们好奇憧憬的、神秘而文明的古老东方国度。

他们持着十字架传教,却没有像他们的同伴在东南亚国家一般在另一只手中握上宝剑。

他们以另一种和平的方式,开始了一场的文明之间的空前对话。

之所以称之为“空前”,是因为中西文化的交流虽然可以追溯久远,但在16世纪中叶之前,这种交流始终处于较低的层次之上。

它基本停留在人们能够感知的物质层面之上,即使是宗教文化层面的传播——如唐时的景教与元时也里可温教的流传,也一直处于“倏兴亡乎,戛然而止的偶然的不连贯的状态”[1],最后也终随着朝代的沿革变迁而烟消云散无处寻觅。

而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则是对过去历史的继承与发展,此次中西文化交流,无论就地域的活动范围,来华传教士的人数极其科学文化素养,还是交流所达到的深度而言,都达到了前所未及的水平。

可以说,在这些传教士的引领之下,西方的知识、思想和信仰,“以一个加速度进入中国”[2]。

这一场文明对话的结果如何,历来史学界众说纷纭。

就我认为,这一次的西学东渐,层次深,范围广,规模宏大却影响甚微。

这场文明对话,仅仅盛于明末清初之际几十年,而在清王朝之后漫长的历史中,却几乎杳无音迹。

因它只是昙花一现,所以过于夸大它的积极意义或消极影响都有失偏颇。

它确实对于中国文化的更新起到了一定作用,为明清之际陈腐的社会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但是,却没能给中国社会带来实质性的变革。

这些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传入中国的思想文化,也终究没能帮助中国人走出中世纪。

它的声音,也直到晚清的枪声炮雨里,才被重新唱响。

西学东渐实质上是一场文化传播,这场传播是以传教士为引导的,以中国士大夫阶层知识分子为主力的。

由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最初目的,是在中国传播天主教。

利玛窦对于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和成就

利玛窦对于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和成就

利玛窦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和成就10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班15号劳淑宜摘要:随着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一大批传教队伍涌入中国,在中西方的航道上掀起了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对东方殖民地传教的热浪。

但说到能久留在中国,一直受到中国人民和耶稣会敬仰的早期耶稣会会士,利玛窦则首屈一指。

他不仅结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天主教教义,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知识,同时也将东方的文化传播到西方国家。

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程中,利玛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键字:中西文化交流利玛窦传教贡献成就背景利玛窦,字西泰,1552年出生于意大利马拉切培,1571年加入耶稣会,1582年(万历十年)应范礼安之命,泛海到澳门学习汉语,为到中国内地传教作准备。

1583年与罗明坚同赴肇庆,开始了传教活动。

先后居住在肇庆、韶关和北京,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1610年,利玛窦因病去世,年仅59岁,结束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传教生涯。

14—16世纪,欧洲社会和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在一些新起的民族国家里开始萌芽,使得当时文化变得昌盛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加上新航路的开辟为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为新兴的欧洲同古老的东方之间的文化特别是宗教上的交流提供了新机遇。

面对欧洲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天主教会抱残守缺,成了阻碍社会进步的保守势力。

人们越来越反对天主教会,因此导致了宗教改革的爆发。

面对宗教改革带来的冲击,罗马天主教会积极寻求发展、改造的道路。

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产生了一个后来对中国天主教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修会—耶稣会。

为谋求发展,耶稣会积极向海外派出传教士,在初步制定中国传教策略后,利玛窦坚决执行并且将其发扬光大,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教活动由此获得成功。

利玛窦以前的传教士曾经试图进入中国内地传教的种种努力都完全落空,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一方面固然是由于中国严禁传教士入境传教。

西方科学技术对中国古代计量发展影响

西方科学技术对中国古代计量发展影响

西方科学技术对中国古代计量发展的影响摘要:古代东西方度量衡有着相当长的历史,中国古代人民以超常的智慧创造出了令世人瞩目的科学技术成就。

但是,随着各朝各代封建锁国思想的日益严重,中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

明末清初,随着西方传教士将西方先进的计量科学引入中国,中国计量科学的发展也逐步加入了东西方科学文化融合的历史潮流中。

关键词:西方古代计量传教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从事宣教工作,他们为了能够顺利地在华进行传教活动,采取了一套以科技开路的办法,通过向中国知识分子展示自己所掌握的科技知识,博取中国人的好感。

他在展示这些知识的同时,还和一些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了一批科学书籍,传播了令当时的中国人耳目一新的西方古典科学。

1、角度计量的引入中国传统计量中没有角度计量。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古代没有可用于计量的角度概念。

中国古人在其日常生活中不可能不接触到角度问题。

但中国人处理角度问题时采用的是”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的办法,他们没有发展出一套抽象的角度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出统一的角度体系(例如像西方广泛采用的360?霸残慕欠侄忍逑的茄豢赡苡型骋坏牡ノ唬φ?在进行角度测量时,中国古人通常是就其所论问题规定出一套特定的角度体系,就此体系进行测量。

例如,在解决方位问题时,古人一般情况下是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个地支来表示12个地平方位。

在要求更细致一些的情况下,古人采用的是在十二地支之外又加上了十干中的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和八卦中的乾、坤、艮、巽,以之组成二十四个特定名称,用以表示方位。

但是,不管是十二地支方位表示法,还是二十四支方位表示法,它们的每一个特定名称表示的都是一个特定的区域,区域之内没有进一步的细分。

所以,用这种方法表示的角度是不连续的。

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是只具有特定用途的角度体系,只能用于表示地平方位,不能任意用到其他需要进行角度测量的场合。

因此,由这种体系不能发展出角度计量来。

利玛窦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及影响-精选文档

利玛窦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及影响-精选文档
利玛窦——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
利玛窦(Matteo Ricci‎ , 1552年10月6日—1610年5 月11日),意大利的耶稣会 传教士,学者。明朝万历年 间来到中国居住。其原名中 文直译为玛提欧· 利奇,利玛 窦是他的中文名字,号西泰, 又号清泰、西江。王应麟所 撰《利子碑记》上说:“万 历庚辰有泰西儒士利玛窦, 号西泰,友辈数人,航海九 万里,观光中国。”
三、几何原本—数学的异变
利玛窦第一次与徐光启等人翻译了欧几里 得的巨著《几何原本》 ,使中国人有了 一本训练逻辑思维的重要教材。
• 利玛窦和中国学者徐光启、李之藻等合作翻译撰 写了许多西方科学著作,努力向中国介绍西方先进 科学技术。 • 《几何原本》——传教士来华后翻译的第一部科 学著作。 • 《 同文算指》 ——利玛窦和李之藻还根据丁氏的 《 实用算术概论》合作编译,把西方笔算正式引 人中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算术的发展。
• 利玛窦是意大利的一个传教士。他不远万 里来到中国,在中国生活了30 年。30 年间, 他传播了基督信仰,也传播了西方科学和 西方文明,推动了中国文明的更新和发展。 他也向西方传播中国文明,使西方了解中 国。他用自己的坚定的信仰、广博的知识 和中国化的方法,在中西方文明之间,架 起了第一座美丽的桥梁。
利玛窦成功经验总结
• 第一,他的博渊的学识、超群的语言能力和汉文 化功底,使他方便地消除了中西文明的语言壁垒 ,也容易得到中国人的信任。 • 第二,他的优良品德赢得了中国人的理解和尊敬 。 • 第三,是他丰富的科学知识帮助他赢得了人们的 信赖,他介绍的科学知识具有极大的先进性和吸 引力。 • 第四,他尊崇和顺应中国习俗和中国文明,减少 了中国人对西方异质文化的抵触心理。
四、艺术方面
• 绘画——他最早把油画传人中国并随之传入绘画的透视学 原理; • 音乐——最早带进一架铁弦琴 (即有四十个音的古钢琴) 作 《西琴曲意》八章,传入西方音乐; • 建筑——设计、指导天主教堂的建造。 • 版画——利玛窦还带来了西方的版画,这种绘画为以后的 传教士所发扬。因为版画,还附带了一个小的贡献,利玛 窦有一次给明代的版画家画了4幅画,每幅画写了几十个 字作为注释,每个字旁边又刻上花体的拉丁文注音,这又 成为了汉语拼音的起源。

利玛窦传入的西方数学对中国科学的影响

利玛窦传入的西方数学对中国科学的影响

一、利玛窦传播西方数学的主要活动明清之际,西洋传教士来华及西学东渐,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时来华的传教士有数百人,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李约瑟说过“利玛窦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精通语言,也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和数学家。

”当时的中国科学,在经历了宋元这个以数学为代表的科学极盛时期后,科学的发展脉络就出现裂痕。

明代以后,欧洲逐渐步入资本主义社会,近代科学受到生产力的刺激发展起来,而中国的科学却因为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原因停滞了。

所以,利玛窦在这个时期带来的西方数学思想及其翻译的不朽巨著《几何原本》等数学著作给中国数学乃至整个中国科学带来了一次非常大的震动和冲击。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实质性交流始于明末清初的耶稣会士入华,荷兰当代汉学家许理和认为这是中西文化之间最纯粹的一次文化交流。

利玛窦带来的数学思想和数学著作,使封闭的中国大门向西方敞开了。

《几何原本》的实用、天文观测的准确以及近代初等数学对中国产生的一系列影响给包括中国数学的中国科学带来了曙光。

利玛窦带来的数学文化,在推动中国传统数学发展的同时,还使得中西数学文化产生了剧烈的碰撞和融合,中国数学由此发生了一次大的变革,这次变革也推动了中国科学史的发展进程。

胡适和梁启超认为,清初学风之变、朴学兴起和西学传入有直接联系。

对于中国科学,除了地理学、天文学和数学等缺少系统科学理论指导的具体学科发生质的改变之外,科学思想的务实精神、科学研究方法的从格物穷理到实事求是,以及学者们对待科学的态度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统治阶级对待科学的态度,使得中国科学由在传统领域内的故步自封、徘徊不前到开始逐渐涉足和研究新的、无限的、变量的、连续的学科领域。

数学等学科的发展,对于明末清初的中国社会乃至明末清初以后的中国社会都成为一次意义重大的概念性革命。

一些全新的、革新的观点和知识方法带着巨大的文化和智慧,让中国科学开始重新审视自然和宇宙,由此导致了中国的科学革命。

西学东渐对中国科学发展的影响

西学东渐对中国科学发展的影响

西学东渐对中国科学发展的影响西学东渐是指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对中国科学发展产生的影响。

自明朝末年至清朝中期,随着西方文化的引入,中国的科学技术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西学东渐不仅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还为中国科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方法。

一、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西学东渐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如数学、天文学、医学、机械制造等。

这些技术的引入,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中国的科学家们开始学习并借鉴西方的科学技术,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

二、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西学东渐不仅带来了西方科学技术,还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中国的学者们开始关注西方文化,学习西方的思想、哲学、艺术等。

这种交流与融合为中国科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三、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西学东渐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如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等。

他们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也为世界科学史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促进了中国科学教育的兴起与发展西学东渐促进了中国科学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引入,中国的教育体系也开始发生变化。

学校开始设立自然科学课程,培养了一批批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才。

这些人才为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五、对中国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学东渐对中国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还为中国科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方法。

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科学技术领域,还体现在思想、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

它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使中国逐渐融入世界文明的发展潮流。

总之,西学东渐对中国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促进了中国科学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科学技术领域,还体现在思想、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

利玛窦的现代启示——纪念中西文化交流先行者利玛窦逝世400周年

利玛窦的现代启示——纪念中西文化交流先行者利玛窦逝世400周年
地 区 、成 千 上 万 的 宾 客 络 绎 不 绝 地 来 人 际交 往 中,他乐善 好施 ,结交上 层 的 中 国 人 所 钦 佩 。 在 华 2 8年 间 , 他 到利玛 窦墓 碑前 ,瞻仰、献花 、默祷 、 人 士 ,积 聚 人 脉 , 做 “ 国 人 中间 的 撰 写 、合作翻译 并刊 印了 《 友论》 中 交 、 唱诗 ,仿 佛在 与他 交 谈、 向他 请 教、 中国人” ,从而得到多方面 的支持 与帮 测量 法 义 》 同文 算 指 、《 、 四元行
二 、分 享 知 识 和 价 值 是 跨 文 化传播 与 交流 的基础
利玛 窦来 自欧洲 ,身携诸 多 “ 技
服 ” 他 并 没 有 因为 自 己是 信 仰 天 主 教 艺” 。 ,并 以 “ 洋 奇器 ”开路 。他 带 西
同时又将 自己的亲 身经 历与感 受记录 的欧洲传教 士而放 弃融 人 中国文化 的 来的世界地 图、 自鸣钟 、 三棱镜 、 日晷 、 下来 ,撰写 《 中国札记 ,使 欧洲人得 努力 , 而是通过采取 “ 以耶补儒” 耶 沙漏 、西洋 书籍 、油画 、古 钢琴等 物 、“ 以更多地 了解真实 的中国。 儒相合 ” 的 “ 文化适 应 ”策 略 ,不 断 器 , 深 深 地 吸 引 着 中 国 人 , 同 时 , 其 自改 革开放 以来 ,数十个 国家 或 寻 找 融 人 中 国 社 会 的 契 机 。 此 外 , 在 渊博 的知识与 见解 也为不少 与之交 往
更多地 了解真 实的 中国。回顾这段 中西 文化 交流的历 史,可以得到 以下认识 :虚 心融入 否 应该反 思一 下 ,现代 人能否 达到利 的态度 是跨 文化传播 与交流的前提 ;分享知识和价 值是跨 文化传播 与 交流 的基础 ;包容 玛 窦 的 标准 与 境界 ,谦 虚 却不 卑 躬 , 异 质文化是 文化发展与创新 的路径 ;实施 “ 出去”战略是 消除 文化间误 解的手段 。 走 有 知 却 不 狂 妄 , 传 播 却 不 强 加 ? 如 果

论利玛窦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及其历史地位

论利玛窦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及其历史地位

论利玛窦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及其历史地位
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年-1610年)是一位著名的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被誉为“中国传教之父”,他在中国生活了27年,期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推广西方科学知识,创制汉字罗马字拼音法,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

利玛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播西方科学知识
利玛窦在中国期间,通过教学、著书、创造手段,推广了西方的科学知识和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物理学、光学等学科,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知识面。

他的著作《天主实录》是中外交流史上价值极高的史料之一。

二、创造汉字罗马字拼音法
利玛窦较早地提出了以罗马字母表示汉语音节的想法,并经过多年实践成功地创造了汉字罗马字拼音法,大大促进了中西交流,并对中国语言文字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推广基督教信仰
利玛窦是一位传教士,他积极传播基督教的信仰和道德教育,倡导禁止流浪乞讨、
大肆饮酒等陋习,得到许多中国人的认同和支持,为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利玛窦的历史地位:
利玛窦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他是最早进入中国并且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西方人之一。

他所做的工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在科学、语言文字、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贡献深刻影响了中西两国人文交流的方向和进程,为中西文化的交融及相互影响做出了巨大贡献。

利玛窦对中西文化的贡献及影响

利玛窦对中西文化的贡献及影响

利玛窦对中西文化的贡献及影响利玛窦(1552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日),号西泰,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

中国人尊称其为“泰西儒士”。

利玛窦出生于意大利东部小镇马切拉塔的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家庭,1571年加入了耶稣会,在耶稣会办的罗马大学学习神学、哲学、天文地理。

1578年奉命东赴果阿,1582年来到澳门,1583年,利玛窦进入内地,在肇庆定居。

在这之后,他先后定居于韶关、南昌和南京,1601年进入北京,并获得在京的居住权,直到1610年他去世。

利玛窦以毕生的精力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全方位地将欧洲的地理学、天文学、数学、机械学等科学文化介绍到中国。

一、刊印世界地图, 宣传地圆说1583 年利玛窦从澳门来到广东肇庆,为了扩大天主教的影响, 他在仙花寺里举办了一个西洋天文仪器展览, 其中一幅用洋文标注的世界地图最引人注目。

中国历代绘制的华夷图或天下图都只是附带邻近夷狄的中国地图。

在这一幅的世界地图上, 显示的中国只是其中一小块而已。

利氏学过绘图技术, 在中国翻译的帮助下, 制成山海舆地全图。

1602 年, 他应邀再次修订了旧图,扩充内容绘成6条合幅的坤舆万国全图。

全图宽361 cm, 高171cm, 这是我国最早的世界地图。

可以说, 中国人面向世界, 从这里开始了第一步。

二、制作天文仪器, 传播天文知识利玛窦在刊印山海舆地全图之后, 便着手用金属材料制作天球仪和地球仪 , 向来访者讲解地球的位置和各星球的轨道。

他还多次准确地预报日月蚀,比皇家的钦天监还高明。

利玛窦在南京、北京等地讲授天文学时, 依据的教材是他的老师克拉维斯所著的萨克罗博斯科天球论注释一书。

此书详细解说了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宇宙论和托勒密的行星运行轨道模型, 是当时天文学的百科全书。

1601年利玛窦定居北京后与中国学者李之藻合作摘译了西方天文学著作《乾坤体义》三卷。

书中介绍了西方天文知识, 如地球是圆形的; 太阳大于地球; 月球本身不发光, 只反射太阳光,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以及亚里士多德的四元行论和一些天文仪器的构造等。

每日一解: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

每日一解: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

【 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在明末清初的 “西学东渐”过程中,传教士是中西文化之间的惟一媒介。

而在清末的西学新冲击中,传播渠道和媒介已多样化了,有翻译的书籍、新式学堂中的外聘教师、新式企业中的技术人才、出洋考察的政府官员、派遣的留洋学生等,还形成了一批具有近代西方思想的新知识分子。

明末清初的 “西学东渐”局限在天主教义、“质测之学”和数学、语言方面。

而清末西学的内容更广泛,层次更丰富,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部分思想文化等不同层次,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外壳和精神内核。

明末清初仅有徐光启、方以智等少数人接触到西方近代科技知识。

清末西学传播的影响却是广泛而深入的,受西学影响的阶层和群体不断扩大,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

——摘自教材请回答:清末的西学传播与明末清初的 “西学东渐”有何不同?( 10分 )【 参考答案 】传播的媒介不同:前者是传教士,后者多样化;内容不同:前者主要是天主教义、 “质测之学”、数学和语言;后者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部分思想文化;影响的阶层群体不同:前者少数人;后者人数众多。

【 知识拓展 】1.含义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通常指明末清初和晚清民初两个时期西方学术思想的传入。

2.背景历史原因:东西方历史上有联系,而且西方倾慕东方已久;时代条件:新航路发现建立了路径;殖民地提供了落脚处;直接动因:西欧宗教改革促使天主教大力向东方发展;中国因素:明朝后期,政府逐渐放弃海禁政策。

3.代表人物: 利玛窦、艾儒略、汤若望、李之藻等4. 在中国传教的奠基人 ——利玛窦( 1 )原因①利玛窦向明朝皇帝进献《坤舆万国全图》(世界地图)、八音琴、自鸣钟等,受到召见,获准留居北京传教。

②利玛窦认识到要在中国立足,必须适应中国国情,为此他改变固有的传教方式,实行入乡随俗的调和策略。

他说汉语,穿儒服,遵行中国礼仪,允许中国信徒祭祖尊孔,尽力迎合中国的思想文化和风俗习惯。

利玛窦传入的西方数学对中国科学的影响

利玛窦传入的西方数学对中国科学的影响

一、利玛窦传播西方数学的主要活动明清之际,西洋传教士来华及西学东渐,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时来华的传教士有数百人,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李约瑟说过“利玛窦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精通语言,也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和数学家。

”当时的中国科学,在经历了宋元这个以数学为代表的科学极盛时期后,科学的发展脉络就出现裂痕。

明代以后,欧洲逐渐步入资本主义社会,近代科学受到生产力的刺激发展起来,而中国的科学却因为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原因停滞了。

所以,利玛窦在这个时期带来的西方数学思想及其翻译的不朽巨著《几何原本》等数学著作给中国数学乃至整个中国科学带来了一次非常大的震动和冲击。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实质性交流始于明末清初的耶稣会士入华,荷兰当代汉学家许理和认为这是中西文化之间最纯粹的一次文化交流。

利玛窦带来的数学思想和数学著作,使封闭的中国大门向西方敞开了。

《几何原本》的实用、天文观测的准确以及近代初等数学对中国产生的一系列影响给包括中国数学的中国科学带来了曙光。

利玛窦带来的数学文化,在推动中国传统数学发展的同时,还使得中西数学文化产生了剧烈的碰撞和融合,中国数学由此发生了一次大的变革,这次变革也推动了中国科学史的发展进程。

胡适和梁启超认为,清初学风之变、朴学兴起和西学传入有直接联系。

对于中国科学,除了地理学、天文学和数学等缺少系统科学理论指导的具体学科发生质的改变之外,科学思想的务实精神、科学研究方法的从格物穷理到实事求是,以及学者们对待科学的态度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统治阶级对待科学的态度,使得中国科学由在传统领域内的故步自封、徘徊不前到开始逐渐涉足和研究新的、无限的、变量的、连续的学科领域。

数学等学科的发展,对于明末清初的中国社会乃至明末清初以后的中国社会都成为一次意义重大的概念性革命。

一些全新的、革新的观点和知识方法带着巨大的文化和智慧,让中国科学开始重新审视自然和宇宙,由此导致了中国的科学革命。

利玛窦传入的西方数学对中国科技的影响

利玛窦传入的西方数学对中国科技的影响
二、传入的西方数学对中国科技的影响 1.伴随着传入的西方数学,各种学科都传入中国,不 仅繁荣了中国科技,同时也给中国科技注入了新的生机 以利玛窦为代表的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来华对我 国科技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中国的许多年中, 耶稣会士除了将世界地图、钟表、望远镜等晋献给中国皇 帝及各级官员外,还将西方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介绍 给中国的官员和学者,以取得中国统治者的信任,便利他 们传教。利玛窦在中国生活期间,正是近代之初,此时科学 与哲学尚未分离,科学本身也尚未分化成众多的门类。近 代科学初兴之时,中世纪信奉的一套希腊思想(亚里士多 德)与近代科学先驱在一种复古倾向中所信奉的另一套希 腊思想(毕达哥拉斯精神)矛盾地共存于欧洲思想界中。因 此,受过严格的神学教育,同时又吸收过一些人文主义学
2.利玛窦翻译的西方数学书籍 在中国的近三十年中,利玛窦传入和编著了大量的有 关科学和其他学科的著作,其中科学技术类的有《几何原 本》,《同文算指》,《测量法义》,《圆容较义》,《经天该》,《格 雷历法》,《乾坤体义》,《浑盖通宪说》,《勾股义》等。在他在 翻译的科学文献资料中,涉及到数学的文献资料有: (1)《几何原本》前 6 卷(1607),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 翻译的欧几里得《原本》的前 6 卷。是现传的中国第一部数 学翻译著作。绝大部分数学名词都是首创,其中许多至今 仍在沿用。对明清数学有很大的影响。 (2)《测量法义》1 卷(1607~1608),利玛窦与徐光启 合作编译的测量几何学著作。是一部关于陡地测量方面的 数学著作,从内容上看,它没有超出我国古代勾股测量的 范围,不同的是将几何原理运用到测量学上。此书是几何 学广泛运用于建筑事业和水利工程的典范著作。 (3)《圜容较义》(1608),利玛窦和李之藻编译的几何 学与测量学著作。是一部比较图形关系的几何学,其中包 括多边形之间,正多面体之间,浑圆与正多面体之间的关 系。这些知识最初由古希腊数学家发现,在 16 世纪初的欧 洲,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4)《同文算指》(1613)。此书包括前编、统编和别编三 部著作。利玛窦和李之藻编译的实用数学著作,同时也吸 收了《直指算法统宗》的内容等数学书籍。 其中,影响最为深刻的是利玛窦、徐光启翻译的《几何 原本》和利玛窦、李之藻翻译的《同文算指》。

西方代数学传播到中国

西方代数学传播到中国

西方代数学传播到中国代数学的西文名称algebra来源于9世纪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米的重要著作的名称。

代数学的历史悠久,它随着人类生活的提高,生产技术的进步,科学和数学本身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

16世纪末,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天主教的同时,他们也引入了一些欧洲知识。

由此,西方数学被引入中国。

至19世纪末,中国数学家已基本认同了西方数学的内容、方法和思维方式,传统数学方法亦随之被取代。

《中国数学的西化历程》即是探讨这一阶段中国数学发展的历史及特点的专著。

本书共分七章。

前四章从跨文化和社会史的角度,分析西方数学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进程。

作为一个高度严谨和独立的科学分支,数学的发展及传播有着其自身的特点。

在本书的第五至七章中,作者选取代数学、三角学和中国传统的垛积术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数学分支作为个案,以这三个分支的发展探讨中西数学的交汇与互动,西方数学的传播及中国传统数学的消融的过程。

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随西方商船来到中国,通过他的翻译和传授,西方数学开始传入并对我国的数学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利玛窦在广东省登陆,他把从西方带来的一些当时制作比较精巧的自鸣钟、各国地图、西洋琴等物品献给了当地的一些官吏,获得了他们的信任,然后在那里学了一年的中国语言,然后到广东肇庆进行传教活动,在那里又认识了更多的高层官员。

然后又到南京等地活动。

他看到当时使用的“回回历”和实际天时有较大的误差,而他用欧洲的方法推算出日食、月食出现的时间比较准确,从而取得明朝政府的信任。

于是他建议译书改历,这个建议得到了朝廷的同意。

当利玛窦动手修改历法时,感到的自己天文知识有些欠缺,便写信给派遣他的教会请求派天文学家来华,这些人对促进中国数学和天文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1606年,利玛窦和明朝官员、数学家徐光启(1562—1633)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前330—前275)的《几何原本》前六卷。

利玛窦在中国的活动与影响

利玛窦在中国的活动与影响

作者: 林金水
作者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版物刊名: 历史研究
页码: 25-36页
主题词: 利玛窦;中西文化交流;耶稣会士;传入中国;中国士大夫;科学文化;天文仪器;世界地图;明清之际;基督教
摘要: 利玛窦(Matteo Ricci,一五五二——一六一○)号西泰、清泰、西江、大西域山人等,明万历年间来华的耶稣会士。

他是中外交通史上一位著名的人物,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就是由他开始的。

他一方面将西方科学文化传入中国,另一方面向欧洲介绍了中国情况,为十六、七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各国的百科全书和历史辞典咸有他的传略。

他还作为'天文学家、数学家、地理学家、汉学家'收入美国编的世界《科学家传记辞典》。

可是,我们对如此重要的人物一向很少研究。

过去。

利玛窦传入的西方数学及其对中国科学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利玛窦传入的西方数学及其对中国科学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利玛窦传入的西方数学及其对中国科学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与西方的接触和交流日益频繁,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日益加深。

其中,数
学学科是一个重要的领域。

经过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的传入,西方数学开始走进中国,对中国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玛窦传入的西方数学及其对
中国科学的影响。

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
1)系统概述利玛窦传入的西方数学的内容和特点;
2)分析西方数学对中国科学的影响,探讨其具体实现方式;
3)探讨西方数学对中国数学的发展的启示和影响。

3.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历史研究法。

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和整理,了解利玛
窦传入的西方数学的内容、来源等方面的历史背景。

然后对西方数学在中国的传播和
应用进行历史研究和分析,探讨其在数学领域的具体影响和贡献。

最后,将在此基础上,探讨西方数学对中国数学的影响,研究其在思想方法、数学成果等方面的启示和
影响。

4. 预期结果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利玛窦传入的西方数学及其对中国科学的影响进行探讨,从历史和
理论两方面,深入分析西方数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应用历程,探究其在中国数学领域的
具体影响和贡献,对推动中西方数学文化的互相了解和交流,促进中国数学的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浅论利玛窦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

浅论利玛窦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

浅论利玛窦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摘要:利玛窦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

他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

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利玛窦;传教士;中西交流;科技与文化;西学东渐16、17世纪之交,欧洲的一批耶稣会士联翩而至,到中国沿海和腹地开展传教活动,与此同时,他们对西洋的科学、哲学、艺术作了相当广泛的翻译介绍。

在这批耶稣会士中,利玛窦的名望最高,影响最大。

长期以来,人们对利玛窦等人的在华活动评价不一。

赞誉者赋予其“圣洁的布道者”、“西洋文明的伟大传播者”等名号;贬斥者呼之为“西方海盗向东方侵略的先锋军”。

本文试从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在华事迹,来分析利玛窦在中西文化交流上的历史贡献和影响。

一、利玛窦生平及其传教的历史背景16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正日益壮大,而伴随着是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这引起了罗马教廷和整个旧教的恐慌。

在此关头,以扶助教皇为宗旨的耶稣会成立,起而与新教相抗衡。

为了从深得民心的新教那里争取群众,耶稣会十分注意培养博学的牧师,并大力向东方发展,向印度、东南亚、中国等地派遣了大批的传教士。

利玛窦于1552年10月6日出生于意大利的中部城市马塞拉塔(Macerata)城,少年时曾就学于故乡的耶稣会书院,以后进入罗马神学院,1571年加入耶稣会。

在研究神学的同时,他还多方请教,相当广泛地涉猎了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

1577年,利玛窦被派往东方传教,来到了西班牙里斯本。

1578年利玛窦从里斯本出发,9月13日到达印度果阿,继续学习神学,并在果阿和柯枝的寄宿学校教授学生人文科学。

1580年利玛窦被授予神职神父,他接到命令前往澳门,开始进入中国的尝试。

当利玛窦进入中国大陆时,正值明代末年。

利玛窦与西方投影几何之东来

利玛窦与西方投影几何之东来

利玛窦与西方投影几何之东来文章摘要:明朝末年,意大利著名传教士利玛窦来到我国,不仅带来了很多欧氏几何,而且也带来了一些非欧氏几何,如投影几何。

关于投影几何,他带来的有椭圆投影、球极投影、平行正投影和透视法等。

他给国人介绍了其中的概念、原理和性质,而且还分别说明了他们的应用等。

这大大丰富了我国数学的研究,为当时大批的西方科技传入我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利玛窦;球极投影;投影几何;透视法Abstract: In the late of Ming dynasty, Matteo Ricci came to China, beside Eclide‟s geometry, he also introduced lots of knowledge of projection geometry to our country. What he introduced included oval projection, stereographic projection, analemma and scenography etc. These knowledge enriched the mathematics co ntent of our country and made a base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Key Words: Matteo Ricci; stereographic projection; projection geometry; scenography一、引言投影几何是现代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专门研究空间物体在投影变换下的几何性质,在天文学、地理学、建筑学、计算机模拟、土木工程、绘画等很多学科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投影几何在古代东西方都有,但相比之下,西方的更为详细和科学,由此,元、明时期西方投影几何开始传入我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利玛窦传播西方数学的主要活动明清之际,西洋传教士来华及西学东渐,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时来华的传教士有数百人,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李约瑟说过“利玛窦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精通语言,也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和数学家。

”当时的中国科学,在经历了宋元这个以数学为代表的科学极盛时期后,科学的发展脉络就出现裂痕。

明代以后,欧洲逐渐步入资本主义社会,近代科学受到生产力的刺激发展起来,而中国的科学却因为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原因停滞了。

所以,利玛窦在这个时期带来的西方数学思想及其翻译的不朽巨著《几何原本》等数学著作给中国数学乃至整个中国科学带来了一次非常大的震动和冲击。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实质性交流始于明末清初的耶稣会士入华,荷兰当代汉学家许理和认为这是中西文化之间最纯粹的一次文化交流。

利玛窦带来的数学思想和数学著作,使封闭的中国大门向西方敞开了。

《几何原本》的实用、天文观测的准确以及近代初等数学对中国产生的一系列影响给包括中国数学的中国科学带来了曙光。

利玛窦带来的数学文化,在推动中国传统数学发展的同时,还使得中西数学文化产生了剧烈的碰撞和融合,中国数学由此发生了一次大的变革,这次变革也推动了中国科学史的发展进程。

胡适和梁启超认为,清初学风之变、朴学兴起和西学传入有直接联系。

对于中国科学,除了地理学、天文学和数学等缺少系统科学理论指导的具体学科发生质的改变之外,科学思想的务实精神、科学研究方法的从格物穷理到实事求是,以及学者们对待科学的态度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统治阶级对待科学的态度,使得中国科学由在传统领域内的故步自封、徘徊不前到开始逐渐涉足和研究新的、无限的、变量的、连续的学科领域。

数学等学科的发展,对于明末清初的中国社会乃至明末清初以后的中国社会都成为一次意义重大的概念性革命。

一些全新的、革新的观点和知识方法带着巨大的文化和智慧,让中国科学开始重新审视自然和宇宙,由此导致了中国的科学革命。

近代知识体系的雏形初步建立,中国科学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科学界的面貌为之一新。

1、西方数学知识的传播利玛窦在中国传教的近三十年中,通过各种科技活动,传入了流行于欧洲近两千年的欧氏几何和大量的非欧氏几何。

这些几何知识的传入,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几何研究的内容,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相关学科如天文学、地学、绘画艺术等的研究,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1583年利玛窦来大陆时,带来了一幅在科隆印制的标准的椭圆投影绘制的椭圆型地图,这是那个时候最早的椭圆图形。

不仅如此,利玛窦和中国学者李之藻从西方数学中传入了大量的非欧氏几何知识,如圆锥曲线的传入、平行正投影、球极投影、画法几何和透视法。

同时,也给出了它们的正确画法,对国人了解地图,并从对地球是球形的概念得到很好的理解。

圆锥曲线是古希腊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的一项重要发现。

在中世纪之前就广泛地应用到很多领域,因而,当时的欧洲学者几乎都了解这种曲线,都熟悉一些它们的性质。

其实最早传入的几何就是此项内容。

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利玛窦来到中国后,第一个给国人介绍西方投影几何,为中国的天文学,地理学等学科迈向精密性、准确性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关于平行正投影,在我国古代曾有人研究过,如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建筑学家李诫(?一1110)。

在他的《营造法式》(1103)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少图形的绘制采用的是正投影的方法。

再如明代出现的《鲁班经》(万历年间),其中也有很多正投影知识的应用。

利玛窦在这里介绍的内容对我国古代平行正投影研究有一定的补充和推动作用。

利玛窦在给国人展示西方物品时,还带来了当时在欧洲享有“数学之宝”盛誉的星盘。

在星盘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数学知识,除欧氏几何知识和圆锥曲线知识外,还需要球极投影的知识。

球极投影知识是制作星盘的关键。

球极投影是发端于古希腊天文学研究的一种数学方法,这种知识的传入,为我国测量天体和研究天文学作了很大的贡献。

透视法即西方绘画当中运用的数学理论,对中国绘画艺术起到补充。

和完善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实际应用的需要,三角学(尤其是平面三角学)在欧洲得到了新的发展,并且十六世纪开始出现了专门的三角学著作。

《勾股义》就是专论直角三角形的几何学著作。

随着传教士参与明末改历,三角学也传入了中国。

传入的三角学知识有:1.平面三角学知识,像明末的《崇祯历书》中《大测》和《测量全义》就是最早介绍了西方三角学。

2.球面三角学知识,《测量全义》是最早介绍球面三角学的著作。

3.三角函数表,《大测》、《测量全义》和《割圆八线表》都有介绍。

还有一些数学知识,如西方的笔算、纳皮尔筹算、三角学、对数、几何学、代数学内容以及比例规、计算尺等数学工具也陆续被利玛窦等传教士传入中国。

明末传入的1杨泽忠.利玛窦与非欧几何在中国的传播[J].史学月刊,2004(7)西洋历法中的大量数学知识,也被国人所应用和传承。

明末西方数学的传入,使中国数学知识的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低谷中的中国数学开始有了新的起色,不仅出现了西方数学典籍的中文译本,而且中国学者也开始撰写研究西算的著作。

2、西学书籍的翻译和著述在中国的近三十年中,利玛窦传入和编著了大量的有关科学和其他学科的著作,其中科学技术类的有《几何原本》、《同文算指》、《测量法义》、《圆容较义》、《经天该》、《格雷历法》、《乾坤体义》、《浑盖通宪说》、《勾股义》等。

在他在翻译的科学文献资料中,涉及到数学的文献资料有:(1)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利玛窦辑著的《乾坤体义》是近代西方数学传入中国之最先。

这部书后半部分用比较的方法讲述边线、面积、平圆、椭圆等专论数学。

(2)《几何原本》前6卷(1607),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的欧几里得《原本》的前6卷。

是现传的中国第一部数学翻译著作。

绝大部分数学名词都是首创,其中许多至今仍在沿用。

对明清数学有很大的影响。

(3)《测量法义》1卷(1607~1608),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编译的测量几何学著作。

是一部关于陡地测量方面的数学著作,从内容上看,它没有超出我国古代勾股测量的范围,不同的是将几何原理运用到测量学上。

此书是几何学广泛运用于建筑事业和水利工程的典范著作。

(4)《圆容较义》(1608),利玛窦和李之藻编译的几何学与测量学著作。

是一部比较图形关系的几何学,其中包括多边形之间,正多面体之间,浑圆与正多面体之间的关系。

这些知识最初由古希腊数学家发现,在16世纪初的欧洲,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5)《同文算指》(1613)。

此书包括前编、统编和别编三部著作。

利玛窦和李之藻编译的实用数学著作,同时也吸收了《直指算法统宗》的内容。

等数学书籍。

其中,影响最为深刻的是利玛窦、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和利玛窦、李之藻翻译《同文算指》。

《同文算指》的特色是融汇古今中外的数学成就。

李之藻在《同文算指序》中说,此书是取《九章算术》作补缀,用《九章算术》注西法。

《同文算指》介绍的笔算影响很大,补西方数学之不足,融中国数学之传统,使笔算的应用在我国得到普及。

通过比较中西学术,人们开始努力发掘整理中国古代数学遗产,发展中国传统数学,所以,此书在沟通中西学术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

笔算自此开始在中国逐渐流传开来。

中西数学在明末以前,隋唐时期就有过接触,当时印度天文算法曾传入中国。

但在当时传入的这些西学对中国数学的影响甚微。

在中国传统数学几近失传的明代,利玛窦与徐光启、李之藻合作翻译的这批西方数学著作,向中国介绍了欧洲的初等数学,使国人对科学技术开始重视,同时,又开创了中国数学发展史上西学东渐的历史,影响不言而喻。

3、以教会友,推动数学人才的形成利玛窦在中国传教期间,从澳门到肇庆,然后辗转到南昌,南京和北京等地,所到之处都传播西方数学和其它的一些科学知识。

他还带来了一些西方科技书籍和贡品,如世界地图、自鸣钟、乐器、天文仪器及数学书籍。

利玛窦在中国传教,以教会友,结识了很多知名人士和贤能的士大夫,这些人不但精通儒家学说,而且对数学也都有研究。

利玛窦在推进中国数学的同时,也开创了翻译和介绍西方数学和其他科学的风气。

用西方数学吸引和影响了一大批数学爱好者,对中国数学界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造就了许多追求思想进步,力图通过西学振兴国家的士大夫。

如明末礼部尚书徐光启(1562一1633)。

徐光启生于内忧外患的明代,新兴因素在客观上要求科学技术、思想界改变学风,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位伟大的政治家、科学家诞生了。

在与利玛窦翻译《几何原本》的过程中,西方数学的公理化演绎系统,即蕴涵于其中的分析的方法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徐光启看来,几何精神的运用和功能是没有界限的,被几何精神武装起来的科学头脑也是非常强大的。

通过翻译和介绍西方科学,他开启了一代新兴科学之传统。

一系列的翻译和引进的工作开创了更加精密的研究方法,影响了学术界的空气。

“后此清朝一代学者,对于历算学都有兴趣,而且最喜欢谈经世致用之学”,均是受此影响。

此后的学者们,虚心接受西方科学成果,博采众长、讲求会通。

徐光启之后,数学界的代表人物是梅文鼎。

他会通中西数学,对中国传统数学和传播西方数学也作了很大的贡献。

梅文鼎一生研究探索数学,对整理研究中国传统数学和注解,介绍,吸收西方数学都做出了贡献,著书大约70多种,关于数学的内容都是整理西算,会通中西数学的作品,如《算要》三卷、《平三角举要》5卷、《弧三角举要》5卷等;(25)之后,有李善兰,曾与传教士伟烈亚力翻译过《代数学》《代微积拾级》等书。

数学家还有华蒲芳,与英国人付兰雅合译过《代数术》、《微积溯源》、《三角数理》、《决疑数学》等书。

自从西洋传教士将西方数学原理传人中国后,中国学人将西方数学与中国传统数学相比较融合,形成了一些独到的见解的应用和研究西方数学知识的著作。

如《测量异同》(徐光启著),是应用《几何原本》的逻辑推理方法论证中国的勾股测望术的著作。

《勾股义》(徐光启著),是应用《几何原本》的逻辑推理方法求证中国传统的勾股命题的著作。

《太西要算》(明孙元化撰),中国学者研究西方笔算的第一部著作。

目前仅上海图书馆有抄本。

以及《中西数学图说》(明李笃培撰)、《天学会通》(薛风作著)、几何论约(杜知耕著)、《历算全书》(梅文鼎著)、《割圆八线》)黄宗羲作)、《赤水遗珍》(梅敦成著)、《杜式九术全本》(张冠著)、《续增新法比例》(陈厚耀著)……等,有如雨后春笋,不胜列举。

二、利玛窦传入的西方数学对中国科学的影响1、中国科技的发展情况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高华认为“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问题。

直到今天,仍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

而科学是文化的基础,在科学日益成为国家活动的一个重要有机构成部分的历史背景下,统治集团的认识、决策决定了一个国家科学发展的结构、重点、速度和方向……社会只有从物质层面感受到科学的作用,才有可能认可科学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