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设计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排水法和不排水法求物体体积的方法。
2.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排水法求物体体积2. 不排水法求物体体积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掌握排水法和不排水法求物体体积的方法。
2.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理解排水法和不排水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2. 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体积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排水法和不排水法的原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规则物体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排水法和不排水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 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理解两种方法的求体积过程。
4. 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排水法和不排水法求物体体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量筒、水、不规则物体、容器等。
2. 教学课件:包含不规则物体的图片、实验操作步骤、实际问题案例等。
3. 作业习题:涉及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供学生练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讲解排水法和不排水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优秀教案
1、根据橡皮泥的容易塑形的特点,将它捏成一个规则的正方体或长方体,再去求体积。
2、明确橡皮泥在重新塑形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一个转化的过程,即把不规则的物体转化成规则的物体,并且在此过程中,体积不变,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属于等积变形,初步感受转化的思想。
3、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对于像梨那样不易变形的不规则物体,该怎样求体积?它的体积又能怎样转化?4、利用水和量杯,初次体验“排水法”求梨的体积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利用排水法求梨的体积,实际上是把梨的体积转化成上升的那一部分水的体积,再次感受转化思想。
5、通过思考求这两种不规则物体(橡皮泥和梨)体积的不同方法的共同点,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转化思想。
通过求土豆的体积是多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排水法”求物体的体积有两种不同的方法。
深刻学生对排水的认识和对转化思想的理解。
课题:《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能较好地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具体方法,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西红柿、土豆、石头、量杯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想听曹冲称象的故事吗?师:介绍故事情节,重点环节说明。
“把大象赶到船上,看船身往下沉多少,再沿着水面在船舷上划一条线,然后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划线的地方,我们称一称石头的重量。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用这个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不怕做不道,就怕想不道,只要同学们积极思考,善于动脑,就一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师生交流、经历过程师:出示西红柿、土豆、石头师:这些物体不象长方体和正方体那样比较有规则,同学们想知道不规则的物体怎样求它们的体积吗?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小实验,请两位同学上来,谁愿意上来? 生:一位同学看容器现在的水位,并读出来,另一位同学随后把一个土豆放入此容器中,第一位同学再次读出此时的水位。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2篇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篇1设计说明1、引导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本课时的主旨是体会转化、等积变形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本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实验后进行反思,让学生认识到求不规则物体的方法,实际上就是把不规则的物体转化为规则的物体,是通过等积变形进行转化的,转化的前提是体积不变。
2、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解决能力这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即探究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是多样的,教学时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相结合,了解到用“排水法”可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使学生明确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等于沉入物体后的总体积减去原来没有放入物体时水的体积,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量杯,只有一个长方体的玻璃缸和一些水,你能求出一个梨的体积吗?”让学生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量杯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橡皮泥形状不同的不规则物体PPT 课件学生准备橡皮泥形状不同的不规则物体教学过程⊙课件展示“乌鸦喝水”的故事师提问:(1)乌鸦为什么开始喝不到瓶中的水?(2)后来乌鸦为什么又喝到了瓶中的水呢?(同桌间互相讲一讲)⊙揭示课题(1)你能把乌鸦放进瓶中的`石头的体积求出来吗?(2)它们的形状是规则的吗?(3)生活中还有很多不规则的物体,让学生举例。
(板书课题: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设计意图:数学素材来源于生活,先将学生引进生活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为数学回归生活做好准备,强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启发诱导,进行探索1、感知转化思想。
(1)教师出示不规则形状的橡皮泥,同学之间讨论有没有办法算出它的体积。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设计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概念;学会使用排水法、溢出法等方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分析:教材以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
2.2 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二是溢出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交流等方式,自主探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
3.2 实验教学:利用实验仪器和设备,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展示不规则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4.2 教学内容讲解:讲解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原理和方法;讲解溢出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原理和方法。
4.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总结规律。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5.2 作业评价:布置有关不规则物体体积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5.3 综合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情况,鼓励学生不断努力,提高能力。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标题: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体积的概念,能够计算规则物体的体积。
2.掌握通过分割、逼近等方法求解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用具、不规则物体模型、白板、彩色笔等。
2.学生准备:学习用具。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0分钟)1.教师先引出体积的概念,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回顾体积的定义,并探讨体积的作用和意义。
2.教师展示一些规则物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计算其体积,巩固对体积的理解。
步骤二:理论解释(15分钟)1.教师介绍如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分析不规则物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分割或逼近方法求解其体积。
3.教师解释分割法和逼近法的概念和原理。
步骤三:分割法求体积(30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不规则物体模型,并解释如何通过分割法求解其体积。
2.学生观察物体模型,根据特点提出分割的思路,例如将不规则物体分割成几个规则物体计算其体积。
3.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不规则物体分割并测量,计算出各部分的体积之和,得出最终结果。
步骤四:逼近法求体积(3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不规则物体模型,并解释如何通过逼近法求解其体积。
2.学生观察物体模型,并根据特点设计逼近的方法,例如通过盒子或水量逼近等。
3.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根据设计的方法进行测量和计算,得出最终结果。
步骤五:练习与总结(15分钟)1.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练习,选择不同的不规则物体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进行总结,回顾分割法和逼近法的优缺点,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情形。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对体积的概念进行探究,然后通过分割法和逼近法求解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通过学习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学生也能提高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希腊哲学家、百科式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并且享有 “力学之父”的美称,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
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是用这种方法测出了一个皇冠的体积,请看小视频。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盛水的容器可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也不带刻度,这就需要我们来测量更多 的数据,请看这例实际问题。
小结
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对,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种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水下降的方法。(V 物体=V 下降部分) 水溢出的方法。(V 物体=V 溢出部分) 两种方法都运用了转化的思想。转化就是把不熟悉的转化成熟悉的,把复杂的转化成简单的。例如变 形法是把不规则物体转化为规则物体,排水法是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水的体积)。这个思 想在我们数学上运用广泛,同学们以后还会遇到,希望她能带给大家更多地帮助,解决同学们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谢谢大家。再见。
什么难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实验操作,进行对比分析,掌握将不规则物体体积转化成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思 维。 2.通过归纳、概况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环节 导入
教学过程
1. 一起回顾如何求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棱长×棱长×棱长 2. 通过回顾乌鸦喝水的故事,并提问为什么乌鸦可以喝到水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乌鸦 喝水的转化数学思想来学习如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究得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就是下降的水的体积。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 2 分米,宽 1.5 分米,里面装有水,水深 1 分米。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 升高了 0.2 分米,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3篇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39页例6及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能较好地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运用具体方法,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四、教具准备:西红柿、土豆、石头、量杯等。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想听曹称象的故事吗?2、师:三国时期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
曹操很高兴,带着他的儿子曹冲和其他官员一同前去看大象。
人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曹操说:“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呢?”有人说:“这得造一杆巨大的秤。
”有人说:“即使有了大秤也不行,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秤举起来呢?”这时候,只有七岁的曹冲灵机一动站出来说:“我有个好办法。
我们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往下沉多少,再沿着水面在船舷上划一条线,然后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划线的地方,我们称一称石头的重量。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用这个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3、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不怕做不道,就怕想不道,只要同学们积极思考,善于动脑,就一定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师:出示西红柿、土豆、石头。
2、师:这些物体不象长方体和正方体那样比较有规则,同学们想知道不规则的物体怎样求它们的体积吗?生:想。
(生实验、提升感知。
)3、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小实验,请两位同学上来,谁愿意上来?(上来后给学生分工)生:一位同学看容器现在的水位,并读出来,另一位同学随后把一个土豆放入此容器中,第一位同学再次读出此时的水位。
4、师:要求其余的.同学认真观察,看水位先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5、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看到的实验围绕上述问题,自学课本第39页例6,看哪位同学能很快找到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6、学生自学课本第39页例6,师巡堂点拨辅导。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和容积单位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1.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前几单元的相关知识,包括平面图形的面积概念和计算方法、基本的立体图形知识等。此外,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程度的观察物体、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五年级的学生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涉及到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的内容。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但仍有待提高。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大多喜欢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来学习,对于直观、有趣的课堂活动更加投入。
2.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一个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是200毫升。
3.将容积单位进行换算。
- 1升等于多少毫升?1毫升等于多少立方厘米?
4.计算容积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个饮料瓶的容积是500毫升,如果每瓶饮料售价是2元,计算购买5瓶饮料所需的总金额。
5.容积的测量和估算。
-用量杯测量100毫升的液体,然后估算200毫升的液体大约需要多少量杯。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容积和容积单位的概念。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容积和容积单位的概念,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
答案:
1.长方体的容积= 5 cm × 3 cm × 2 cm = 30立方厘米;正方体的容积= 4 cm × 4 cm × 4 cm = 64立方厘米。
2.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00毫升。
3. 1升= 1000毫升;1毫升= 1立方厘米。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3篇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篇8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探索与发现,理解并掌握圆柱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探索圆柱计算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公式的探索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体积学具、沙子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谈话:同学们,天气渐渐热了,在夏季同学们最喜欢的冷饮是什么?(生回答)课件出示:两个圆柱体冰淇淋。
谈话:看,小明买了两个冰淇淋,你能猜猜哪种包装盒体积大吗?(生猜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柱的体积。
(板书课题——圆柱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导入新课,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学生的猜测为后面的实验验证做好了铺垫,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回忆旧知,实现迁移。
谈话:怎样求圆柱的体积呢?我们也许能从以前研究问题的方法里得到启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请大家想一想,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与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圆的面积的推导方法,巧妙地运用旧知识进行迁移。
三、利用素材,探索新知。
㈠交流猜测谈话:通过刚才的回顾,你们能想办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体积吗?生:我们学过长方体的体积,可不可以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师谈话:你的想法很好,怎样转化呢?生讨论,交流。
生汇报,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想法:1、先在圆柱的底面上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再竖着切掉四周,得到一个长方体,然后把切下的四块拼在一起。
2、可以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同的扇形,然后竖着切开,重新拼一拼。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4篇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篇4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利用已有的经验,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学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转化”的数学,探究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准备:橡皮泥、梨、量杯、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某邮政运货车,车厢是长方体。
从里面量长3米,宽2米,高2米,它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学生读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谈话导入1、师:我们已经学会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像橡皮泥、梨、石头等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怎样求得它们的体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2、出示大屏幕设法求出下面两种物体的体积橡皮泥梨师:我们一题目: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师:大家想怎么解决呢?同桌两人讨论一下,一会儿我找人说。
生:可以把橡皮泥捏成规则的长方体或正方体,量出它的长、宽、高求出体积。
师:把不规则的、可以变形的物品捏成规则的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求出体积。
很好,思路很清晰。
那梨呢,把梨也能削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吗?显然不可能,那怎么办呢?生:可以用排水法。
师:说一说你的思路。
生:先在杯子里放一些水,记住它的刻度,再把梨放入杯子里,也记下刻度,两次刻度的就是梨的体积。
师:他说的大家听明白了吗?师: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需要记录哪些数据?师:可以利用上面的方法测量乒乓球、冰块的体积吗?为什么?师: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用排水法只能求出沉入水中的物体。
三、巩固练习1、出示大屏幕珊瑚石的体积是多少?没有量杯,只有长方体容器,能求出珊瑚石的体积吗?分析:题中告诉我们水的体积了吗?能求出来吗?知道总体积吗?怎样求?你会解答吗?2、练习九第8题读题,分析:这道题怎么做?3、把一个苹果浸没在一个枝头为1.2分米的正方体水箱中,此时水箱刚好满了,拿出苹果,水面高度为0.9分米,这个苹果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篇5设计说明1.引导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探究过程,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不规则物体,如土豆、石头等,提问学生如何求出这些物体的体积。
-学生思考并回答,可能会提出一些方法,如把物体切成规则形状再求体积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从而引出课题。
2.实验探究,学习新知-教师介绍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原理:把不规则物体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如烧杯、水、土豆等,进行演示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3.巩固练习,拓展提高-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排水法求出给定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交流实验心得。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如果物体不能完全浸没在水中怎么办?如果容器的形状不规则怎么办?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课堂总结,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用排水法求出一些生活中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如苹果、鸡蛋等。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体验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通过排水法求解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具体重点如下:
-理解并运用排水法的原理,即利用水位上升的体积等于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掌握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读取水位高度、计算水位变化的体积。
-能够将不规则物体完全浸入水中,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பைடு நூலகம்。
-能够将实际操作得到的数据应用到体积的计算中,得出准确的体积值。
-难点二:准确读取量筒中的水位高度。由于量筒的刻度可能较密集,学生需要学会精确读取,避免误差。
-难点三: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将不规则物体平稳地浸入水中,避免溅出或部分露出水面,影响测量结果。
-难点四:对于计算过程的理解,特别是涉及到小数的运算,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小数的加减乘除,以确保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举例:在测量不规则石头的体积时,学生可能会遇到石头无法平稳放入量筒中,导致水位波动,影响测量结果。此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轻柔地处理石头,并解释为何需要确保石头的完全浸入,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来减少操作过程中的误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排水法的原理和使用量筒的注意事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如何准确读取量筒中的水位变化,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利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情况?”比如,我们手中的小石块或者一个不规则的玩具。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求解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奥秘。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案
第6课时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内容】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课本第39页的例6)。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
【重点难点】运用具体方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准备】一个魔方,一块橡皮泥,土豆(若干),量杯(若干),圆筒盒(若干),量筒(若干),正方体的盒子(若干)。
教学过程【激趣导入】老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学生:想。
老师:当当当,出来了,你们认识它吗?怎样求出它的体积呢?学生:它是魔方,求魔方的体积就相当于求正方体的体积,用棱长乘以棱长乘以棱长。
老师:老师是一位魔法师,现在给它变了变,你还会求的体积吗?学生:体积不变。
学生:恢复成正方体。
老师:你们可真是聪明,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板书: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新课讲授】(1)老师:现在还有一位朋友也迫不及待的想要来到我们的课堂,想和大家交个朋友。
(老师出示一块橡皮泥)提问: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求出它的体积吗?学生: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用尺子量出它的长、宽、高,就可以算出它的体积。
老师:刚才我们求魔方的体积获橡皮泥的体积都是把不规则的物体转化成了规则的物体,从而求出物体的体积。
这里呢,我们就是运用了转化的思想。
你们想一想,我们以前还在哪里用到了转化的思想呢?学生:.........老师:比如我们在学习图形的面积,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时?学生: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老师:你们说的很好,其实我们在进行简便计算的时候页运用到了转化的思想,保证积不变,把这种运算转化成另外一种运算。
我们在运用转化的思想的时候,必须保证一定量是不变的。
比如体积不变,面积不变,积不变........(2)出示一个土豆。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设计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设计商州区陈塬中心小学祝建勋设计说明1.引导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本课时的主旨是体会转化、等积变形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本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实验后进行反思,让学生认识到求不规则物体的方法,实际上就是把不规则的物体转化为规则的物体,是通过等积变形进行转化的,转化的前提是体积不变。
2.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解决能力这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即探究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是多样的,教学时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相结合,了解到用“排水法”可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使学生明确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等于沉入物体后的总体积减去原来没有放入物体时水的体积,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量杯,只有一个长方体的玻璃缸和一些水,你能求出一个梨的体积吗?”让学生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量杯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橡皮泥形状不同的不规则物体PPT课件学生准备橡皮泥形状不同的不规则物体教学过程一、我会说:(1)从下列两种物体中任选一种,说一说如何计算它们的体积。
(同桌间互相讲一讲)生活中还有很多不规则的物体,如何计算它们的体积。
,让学生举例。
(板书课题: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设计意图:数学素材来源于生活,先将学生引进生活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为数学回归生活做好准备,强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启发诱导,进行探索1.感知转化思想。
(1)教师出示不规则形状的橡皮泥,同学之间讨论有没有办法算出它的体积。
(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自由汇报)引导思考:在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对于软不规则物体,我们可以通过捏成规则的如长方体(或正方体),量出长,宽,高,求出它的体积。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优秀教案
1、根据橡皮泥的容易塑形的特点,将它捏成一个规则的正方体或长方体,再去求体积。
2、明确橡皮泥在重新塑形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一个转化的过程,即把不规则的物体转化成规则的物体,并且在此过程中,体积不变,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属于等积变形,初步感受转化的思想。
3、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对于像梨那样不易变形的不规则物体,该怎样求体积?它的体积又能怎样转化?4、利用水和量杯,初次体验“排水法”求梨的体积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利用排水法求梨的体积,实际上是把梨的体积转化成上升的那一部分水的体积,再次感受转化思想。
5、通过思考求这两种不规则物体(橡皮泥和梨)体积的不同方法的共同点,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转化思想。
通过求土豆的体积是多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排水法”求物体的体积有两种不同的方法。
深刻学生对排水的认识和对转化思想的理解。
课题:《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能较好地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具体方法,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西红柿、土豆、石头、量杯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想听曹冲称象的故事吗?师:介绍故事情节,重点环节说明。
“把大象赶到船上,看船身往下沉多少,再沿着水面在船舷上划一条线,然后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划线的地方,我们称一称石头的重量。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用这个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不怕做不道,就怕想不道,只要同学们积极思考,善于动脑,就一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师生交流、经历过程师:出示西红柿、土豆、石头师:这些物体不象长方体和正方体那样比较有规则,同学们想知道不规则的物体怎样求它们的体积吗?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小实验,请两位同学上来,谁愿意上来? 生:一位同学看容器现在的水位,并读出来,另一位同学随后把一个土豆放入此容器中,第一位同学再次读出此时的水位。
五年级年级数学教案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不规则物体体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学好本节课,将加深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并为今后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与实验教材相比,新教材本例题增加了“求橡皮泥体积”这一内容,意在突破传统意义上解决问题等同于应用题的认识,而是将解决问题视作把先前获得的知识应用于新的、不熟悉的情境的过程。
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用到的基本策略有两个:一是将不规则物体转化为规则物体;二是用排水法来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两种方法本质上都运用了转化思想。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规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及容积的计算,他们刚开始接触体积,空间观念还不强。
前面学过的规则物体的体积都是用公式来计算的,而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没有公式来计算,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相对抽象,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重视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经历实验的全过程,自主探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具体方法。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2、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中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
五、教学策略1.直观演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掌握。
2.引探教学法:通过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量杯、水、梨、橡皮泥、玩具、A4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不规则物体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求解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或黑板;
2.不规则物体的实物或图片;
3.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
4.计算工具(如计算器)。
教学内容和步骤:
Step 1:导入新知(10分钟)
1.让学生观察一些不规则物体的实物或图片,并让他们发表观察结果和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不规则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3.提示学生不规则物体的特点是形状不规则,难以使用传统的公式求解。
Step 2:引入概念(15分钟)
1.继续提示学生不规则物体难以使用传统公式求解,需要运用其他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提示学生可以借助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和计算。
Step 3:讨论和实践操作(20分钟)
1.分组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测量一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学生讨论测量的方式和方法,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测量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和运算?
Step 4:总结和提取规律(15分钟)
1.让学生报告他们小组的发现和实践结果。
2.整理学生发现的规律,如计算体积的方法和步骤,测量的注意事项等。
3.提示学生测量过程中的误差和精度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提高测
量的准确性。
Step 5:巩固训练(20分钟)
1.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要求求解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并互相交流改进。
Step 6:反思和总结(10分钟)
1.让学生反思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方法,总结体积计算的要点和技巧。
2.鼓励学生提问和解答疑惑,进行个人或小组的总结。
教学扩展:
1.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出更复杂的体积求解问题,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变化等。
2.引导学生独立进行测量实践,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计算和分析。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设计自己的测量方法和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评估:
1.教师观察学生的观察和讨论表现,了解他们对不规则物体和体积的理解;
2.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对体积计算方法和步骤的掌握情况;
3.学生完成的练习和解题过程,对体积计算的技巧和准确性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