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特征
工程地质岩组特征
工程地质岩组特征
工程地质岩组特征是指在工程地质调查中对地层岩性、岩性组合、岩性变化等进行分析和描述的特征。
1. 岩性:岩组特征首先包括地层的岩性,如砂岩、泥岩、灰岩、页岩等。
岩性决定了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工程建设有重要影响。
2. 岩性组合:地层中不同岩性的组合方式称为岩性组合。
岩性组合决定了地层的整体性质,如强度、稳定性等。
常见的岩性组合有砂岩-泥岩、砂岩-灰岩、砂岩-页岩等。
3. 岩性变化:地层中岩性的改变称为岩性变化。
岩性变化常见于断层、褶皱、岩浆侵入等地质构造活动引起的地质现象。
岩性变化导致了地层的不均匀性和不连续性,对工程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4. 裂隙和节理:地层中的裂隙和节理是岩石中存在的裂缝或裂隙。
它们对岩石的强度、透水性等性质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工程地质调查中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描述。
5. 地层厚度:地层的厚度是指地层的纵向延伸距离。
地层厚度对工程建设的地下开挖深度、基坑支护等有直接影响,因此是工程地质岩组特征中的重要参数。
6. 岩性的物理、力学性质:岩性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对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
物理性质包括密度、孔隙度、
含水量等;力学性质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
综上所述,工程地质岩组特征包括地层岩性、岩性组合、岩性变化、裂隙和节理、地层厚度以及岩性的物理、力学性质等方面的特征。
这些特征对工程建设的地质环境评价和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常见岩性——精选推荐
岩性描述1、灰黄色角砾岩,角砾呈棱角状,粒度大小悬殊,大者20-30厘米,小者10-15厘米,成分为灰岩占75%,粉砂质泥岩占20%,胶结物为灰岩及泥岩岩屑,岩石具强硅化中等褐铁矿化,岩石局部被铁质侵染后呈砖红色。
2、浅褐红色构造角砾岩,角砾呈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主要为灰岩,胶结物为灰岩岩屑及砖红色粘土,具弱硅化、弱褐铁矿化,岩石显揉皱现象。
3、灰黄色、褐红色碎裂岩化粉砂质泥岩、岩石呈碎块状,局部具有硅化、褐铁矿化现象,偶见碎裂状石英团块,,岩石呈半风化状,多成粘土及砂土状。
4、岩石中见溶蚀小孔洞,孔洞中充填方解石晶体,局部见方解石细脉沿裂隙面分布。
岩石局部见方解石细脉、方解石颗粒、溶蚀小孔洞,孔壁见方解石颗粒,结构致密。
5、浅灰、浅紫红色、灰黄色角砾岩,角砾呈棱角状,粒度大小悬殊,大者20-30厘米,小者2-3厘米,一般10-15厘米,成分为灰岩占75%,粉砂质泥岩占20%,胶结物为灰岩及泥岩岩屑,岩石具有强硅化若褐铁矿化,局部被铁质侵染后呈砖红色。
6、褐黄色粘土层,具有滑感局部中等风化,岩石整体较破碎,局部裂隙面偶见方解石细脉分布,脉宽1-4mm。
7、灰黄色角砾岩,菱角主要成分为灰岩,角砾呈菱角状次菱角状,胶结物为钙质、泥质等,泥质含量较高,蚀变较弱,具弱硅化。
裂隙面见灰白色方解石薄膜,发育方解石细脉,呈网状展布,脉宽1-2mm。
8、浅灰色中层状泥质灰岩,岩石极为破碎,由泥质灰岩碎块及泥质物组成;局部见石英细脉及方解石团块岩层面分布。
9、浅灰色薄层状灰岩,局部见方解石颗粒、铁质薄膜,泥质胶结。
岩石中见溶蚀小孔洞,空洞中充填方解石晶体,岩石裂隙面被铁质被摸充填。
10、浅灰色碎裂状泥晶灰岩,岩石见方解石团斑、方解石细脉,局部被铁锰质侵染,泥质胶结,岩石松散。
11、紫红色、灰褐色角砾岩,角砾呈棱角状,粒度大小悬殊,大者20-30厘米,小者2-3厘米,一般10-15厘米,成分为灰岩占75%,粉砂质泥岩占20%,胶结物为铁质、泥质,胶结较松散,局部可见褐铁矿化现象。
浅谈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
浅谈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层位于中国华北地块的北部,是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区域之一。
该区域页岩气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本文将从岩性特征、孔隙结构、裂缝特征、地层构造等方面,对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的特征进行探讨。
一、岩性特征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整体岩性为页岩、板岩、泥页岩和黑色粉质页岩。
页岩层中石英含量较高,多为细晶石英,页岩中的粘土矿物以伊利石和泥质高岭石为主,同时还含有少量的长石矿物。
整体来看,岩性较为致密,无明显的泥碎屑结构。
页岩中的有机质含量较高,有机质丰度一般在2%-5%之间。
由于有机质的存在,页岩整体颜色呈现深灰色或黑色,呈现出一定的均一性。
二、孔隙结构龙马溪组页岩的孔隙结构主要包括一些微孔和裂缝孔隙。
微观来看,页岩中主要有细微的孔隙,孔隙直径一般在0.1-10微米之间,这些微孔主要由于石英颗粒间的间隙或黏土矿物颗粒空隙而形成。
裂缝孔隙也是页岩中的重要孔隙类型,主要分为水平裂缝和垂直裂缝两种。
裂缝孔隙在页岩中的分布较为普遍,裂缝的长度和宽度也较为适中。
虽然页岩的孔隙度并不高,但裂缝和微孔的存在为页岩的储层特性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三、裂缝特征龙马溪组页岩的裂缝特征主要表现在产状、分布、密度和规模等方面。
页岩中产状裂缝较多,产状裂缝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呈现出一定的层间分布特点。
裂缝的密度一般在0.5-2m/m2之间,裂缝的规模一般为毫米级或厘米级。
裂缝的发育程度也不一,有些裂缝成熟度较高,裂缝间的连接性较强,有利于气体的储集和运移;而有些裂缝则未发育完全,对页岩气的富集运移有一定的限制。
四、地层构造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主要分布在北华北地块的断裂带附近,地层构造较为复杂。
在地层构造上,页岩主要受到古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多期次的构造变形。
这些复杂的构造特征对页岩的物性和储层特征有着一定的影响。
常见的构造特征包括褶皱、断裂、岩性变化和构造异常等。
古构造运动还导致了页岩层的非均质性增强,对页岩气的产出和富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地层与岩性特征
地层与岩性特征(⼀)震旦系楼⼦坝组第⼆段(Zlz2)、第三段(Zlz3)和第四段(Zlz4)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四个岩性段,本区出露第⼆段(Zlz2)、第三段(Zlz3)和第四段(Zlz4)。
第⼆段(Zlz2)主要岩性为浅灰、浅灰绿⾊中-薄层状变质粉砂岩、变质粉砂质泥岩、绢云母千枚岩、板岩夹中-厚层状变质杂砂岩、硅质岩、泥硅岩、硅泥岩;第三段(Zlz3)主要岩性为灰、灰绿⾊厚层变质中细粒⽯英砂岩、变质中细粒杂砂岩夹绢云母千枚岩、千枚状板岩、变质细砂质泥岩,上部偶夹变质凝灰质细砂岩;第四段(Zlz4)主要岩性为浅灰、灰绿⾊变质细砂质泥岩、千枚状板岩夹变质细粒⽯英砂岩、凝灰质细砂岩等。
(⼆)泥盆系上统天⽡岽组(D3t)为⼀套陆相碎屑沉积,不整合覆盖于震旦系楼⼦坝组第四段(Zlz4)地层之上。
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分述如下:1、泥盆系上统天⽡岽组下段(D3t1)岩性为灰⽩⾊中—厚层状⽯英砂砾岩、含砾⽯英砂岩、岩屑⽯英砂岩夹灰⾊中—薄层细粒⽯英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等,岩⽯具弱⽚理化现象。
地层倾向北西,倾⾓25~40°。
2、泥盆系上统天⽡岽组上段(D3t2)岩性为灰⾊厚层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含砾⽯英砂岩、⽯英杂砂岩等,粉砂岩普遍具⾓岩化。
地层倾向北西,倾⾓25~30°与下段地层整合接触。
3、泥盆系上统桃⼦坑组﹙D3tz﹚为⼀套陆相碎屑沉积,整合覆盖于天⽡岽组地层之上。
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
分述如下:(1)泥盆系上统桃⼦坑组下段(D3tz1)⼩规模出现,岩性为灰⽩⾊厚—巨厚层含砾⽯英砂岩、中粗粒⽯英砂岩夹⽯英砂砾岩、粉砂岩等。
地层倾向南东东,倾⾓15°左右。
(2)泥盆系上统桃⼦坑组上段(D3tz2)岩性为灰、灰紫⾊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灰⽩⾊⽯英砂岩、含砾⽯英砂岩,粉砂岩、泥岩具千枚状构造。
地层倾向北西—北北西,倾⾓25~70°。
各类地质特征描述.doc
(一)岩石观察描述(一)岩性描述岩性的观察描述是野外地质观察描述工作的基础,只有在详细观察岩性特征、正确确定岩石名称后,才能进一步研究其在空间上的变化及其与其他地质体的关系。
岩性描述内容:1、岩石颜色为岩石的新鲜面整体颜色(风化面颜色加括号写于新鲜面颜色之后)。
2、结构、构造侵入岩结构如粗粒、中粒、细粒、微粒、斑状、似斑状等,构造如块状、斑杂、流动、条带状等;火山岩结构如辉绿、粗玄、球粒、斑状、集块、火山角砾、凝灰等,构造如熔渣状、枕状、石泡、流纹、流线、流面、饼状、豆状等;碎屑岩结构如粗、中、细粒砂状、粉砂状、泥质结构等,并描述胶结类型、胶结成分、层理等特征;变质岩如变余结构、粒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变余构造、片麻状、片状、千枚状、板状、条带状构造等。
3、矿物成分及结晶状态、粒度形态、含量及变化一般按主要成分在前、次要成分在后的顺序描述。
注意目估矿物含量总和不能大于 100%。
对于斑(玢)岩,先描述斑晶成分、含量、形态、大小及变化情况,后描述基质;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按碎屑物、胶结物的顺序描述。
4、蚀变、矿化蚀变:岩石的蚀变情况,包括蚀变部位、蚀变矿物、残留矿物;矿化:金属矿物种类、目估含量、集合体形式等。
基本要求:正确定名,切忌印象描述。
(二)岩层(岩体)观察描述在岩性观察的基础上,向周围扩大观察范围,描述岩层、岩体在空间上的总体特征。
描述内容:1、岩相划分情况;2、岩性变化及互层情况;3、层理、片理产状及变化;4、包体特征;5、化石产出情况。
基本要求:正确分层。
(三)接触关系观察描述描述不同岩层、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描述内容:1、接触带类型:按接触界线的明显程度分为:急变、渐变;按成因分为:沉积(超覆)、断层、侵入(脉动、涌动)、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等。
2、接触带特征;3、接触带侵入岩岩相变化;4、原生构造;5、内外接触带的变化特点;6、接触带产状变化基本要求:正确识别接触面类型构造特征观察描述(一)褶皱构造1、褶皱要素测量两翼的产状、褶皱枢纽产状、轴面产状、翼间角大小;2、组成褶皱的岩层岩性、新老关系等;3、几何形态注意观察描述转折端形态、各褶皱层的厚度变化、褶皱的对称性等。
岩性特征
内蒙古工作区主要岩性描述参考资料(仅供参考)地勘一院内蒙分院2011年9月1日岩性野外观察定名参考资料沉积岩的分类表按厚度把层(岩层)分为:块状层C>lOOcm);厚层(100—50cm);中厚层(50—10cm);薄层(10—lcm);页片层(1一0.lcm);显微层(<0.lcm)。
陆源碎屑岩的分类1、砾岩:碎屑直径>2mm2、砂岩:碎屑直径2-0.063mm3、粉砂岩:碎屑直径0.063-0.004mm4、泥质岩:碎屑直径<0.004mm砾岩类1、一般特征直径大于2mm的陆源碎屑,其含量在50%以上的沉积岩称为砾岩,2、砾岩和角砾岩的分类及主要特征按砾石大小可分为:巨砾岩(角砾岩)砾石>256mm;粗砾岩(角砾岩)砾石256-64mm;中砾岩(角砾岩)砾石64-4mm;细砾岩(角砾岩)砾石4-2mm;砂岩类1、一般特征粒度为2-0.063mm的陆源碎屑含量在50%以上的沉积岩称为砂岩。
2、砂岩的分类按粒度分类:巨粒砂岩 2-1mm;粗粒砂岩 1-0.5mm;中粒砂岩 0.5-0.25mm;细粒砂岩 0.25-0.063mm。
按成分分类: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杂砂岩3、砂岩的主要类型石英砂岩:碎屑物质几乎全部由石英组成,含量在95%以上,胶结物多为硅质.钙质.铁质和海绿石质,具中-细粒,少数为粗粒,一般园度高,分选好,颜色常为灰白色,多为分布广泛的厚层状。
长石砂岩: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其中长石大于25%,石英小于75%,岩屑含量小于长石,胶结物多为钙质.硅质和铁质,具粗-中粒结构,园度较差,分选不好或中等,颜色取决于长石及胶结物的颜色。
岩屑砂岩:中岩屑含量大于25%,石英含量小于75%,长石含量小于岩屑,填隙物大多数为泥晶基质,具中-粗粒结构,磨圆度和分选性都很差。
颜色以深色调为主。
4、砂岩的地质意义和研究方法粉砂岩类粉砂岩是指碎屑粒度为0.063-0.004mm的一种陆源碎屑类。
岩性描述
浅红色中粒似斑状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岩石风化面为灰红色,新鲜面为灰白、浅红色,似斑状结构,基质为中粒等粒结构,块状构造。
斑晶为钾长石浅肉红色,自形板状,大小约10-50mm,解理面宽平,玻璃光泽,分布不均匀,平均含量约10-15%;基质主要由长石、石英和暗色矿物黑云母等组成,斜长石灰白色,板状或粒状,大小3-5mm为主,解理发育,玻璃光泽,含量约15-20%;钾长石浅肉红色,板状,大小约3-4mm,解理发育,玻璃光泽,含量60%左右;石英无色透明、粒状,大小多1mm左右,颗粒较大者形成斑晶,无解理,油脂光泽,有时聚集呈团,含量约20-30%;黑云母褐色,一组极完全解理,片状,大小1-3mm 左右,珍珠光泽,含量约5-8%。
浅红色细粒含黑云母正长花岗岩:风化面浅灰色,新鲜面浅红色,细粒等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构成。
钾长石:浅肉红色,半自形宽板状或板柱状,玻璃光泽,具有卡氏双晶,大小0.5-2mm为主,少量(1-3%)在2-4mm之间,含量约50-55%;石英无色,它形粒状,油脂光泽,大小以0.5-2mm为主,少量(2-5%)在2-4mm之间,含量约20-30%;斜长石为灰白色,解理发育,玻璃光泽,粒状,含量15-20%;黑云母黑色或暗褐色,片状,集合体大小1-3mm,绿泥石化,含量约5%左右。
岩石具绿泥石化,节理细密发育。
浅红色中细粒正长花岗岩浅红色中粒正长花岗岩浅红色粗中粒正长花岗岩:风化面浅灰色,新鲜面浅红色,粗中粒不等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构成。
钾长石:浅肉红色,半自形宽板状或板柱状,玻璃光泽,具有卡氏双晶,大小2-5mm为主,少量(3-5%)在5-7mm之间,含量约50-55%;石英无色或烟灰色,它形粒状,油脂光泽,大小以2-4mm为主,含量约25-30%;斜长石为灰白色,解理发育,玻璃光泽,粒状,含量15-20%;黑云母黑色或暗褐色,片状,集合体大小1-3mm,绿泥石化,含量约1-3%左右。
岩性特征及识别
为明显高阻段。
沙一下、沙二上界面划分:以盐膏层结束见暗紫红色泥岩为
进沙二上地层,沙二上地层岩性以暗紫红泥岩、灰色含膏泥岩
不等厚互层,偶见粉砂岩。
沙二上、沙二下划分原则:通常以见砂岩进入沙二下,沙二
下砂体发育为主力油气层段,视电阻率曲线呈“指状”跳跃,
幅度中等。沙二段在全区具二分性,沙二下在全区均以粉砂岩
沙二下、沙三上地层界面划分原则:通常 以见灰色岩性为进入沙三上地层,但应注意沙 二下8砂组底见灰色地层,其底界厚层砂层结束 ,为沙二下底地层界面。沙三上砂组顶部有 20m厚泥岩段。
沙三上4砂厚约25m的泥岩段,俗称“泥脖 子”为本区标志层,沙三上5砂组以下见页岩或 油页岩,沙三上6-9砂组为主力油气层段,其中 沙三上8-9砂组为厚层砂层。
表1
三、岩性识别方法研究
1、直观(望、闻、切)鉴定法
大段摊开,宏观细挑,远看颜色,近看岩性,干湿结合, 挑分岩性,分层定名,按层描述,同样适用PDC钻头条件下 的岩屑描述。
通过本法可初步判断其岩性,并描述定名。
1.1、直观鉴定法——望
远看颜色,观察岩屑色调新鲜度,其形状呈棱角状或片 状,通常是新钻开地层岩屑,一般来讲,砂岩颜色浅,泥岩 颜色深。近看岩屑砂泥混杂,难以区分,远观的结果就不一 样,新成份的出现及同类岩屑含量的变化,从岩屑的颜色能 反映出来,因而可以从颜色上进行卡层。近看岩样必须注意 观察新成份的出现,对一些深层,有时仅出现数颗新成份岩 屑,也表明进入新地层。
当大斜度、大位移定向井砂样中存在包包都有荧光现象 的。此时可采取“多包同照荧光”来解决,在相邻2-3包岩屑 中各取近似等量的一份洗净,同时放在荧光灯下观察,比较 各自的荧光含量、发光、颜色等,如荧光发光颜色与上部井 段有明显区别,应确定新显示层,发光岩屑百分比含量变化 可判断是否为井内滞后岩屑,荧光分布状况不同则标志不同 含油气产状岩层。
试析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
试析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油藏是地球深部岩石中储存的石油和天然气。
其地质特征决定了油藏的储量和开发难度,因此对油藏地质特征的分析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进行试析。
一、油藏地质特征1. 岩性特征油藏地质特征的第一要素是岩性。
油藏主要分布在砂岩、碳酸盐岩和页岩中。
砂岩和碳酸盐岩具有良好的储集和渗透性,是理想的储油岩石;而页岩储层因孔隙度小、渗透性差,开发难度较大。
2.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油气聚集的重要条件之一。
构造主要包括褶皱、断裂和隆起等。
褶皱和断裂是油气运移的通道,有利于形成富集区;而隆起区域则是优质的储集地带。
3. 地层特征地层对油气的富集和运移具有重要影响。
厚度较大、孔隙度高的地层更容易形成油气聚集;不同地层之间的渗透性差异也会影响油气的储集和开发。
4. 地层流体特征地层流体是油藏地质特征的关键之一。
地层流体包括原油、天然气和水等,其类型和含量对油气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影响。
二、开发对策1. 采用综合地质解释技术针对不同的地质构造和地层特征,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岩心等技术,进行精细的地质解释,准确评价油藏的储量和产能,为后续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 优化油藏开发方案在了解油藏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油藏开发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
可以采用水平井、注水开采等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
3. 加强油藏管理和监测对油藏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油藏开发中的问题,保证油田的稳定生产。
4. 探索新的勘探技术不断推进勘探技术的创新,探索新的油气聚集机理和富集规律,为新的油气资源储备奠定基础。
5. 强化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在油藏开发的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工作,避免因开发活动对环境造成破坏,并确保作业安全。
通过对油藏地质特征的详细分析和科学的开发对策,可以更好地实现油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同时保障油田的稳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矿区各类岩性描述
矿区各类岩性特征简述(仅供参考)沉积岩类的碳酸盐岩1、白云质灰岩:白云石是组成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的主要矿物成分,多见灰色、灰白色,有碎屑结构和晶粒结构两种。
碎屑结构多由颗粒、泥晶基质和亮晶胶结物构成。
颗粒又称粒屑,主要有内碎屑、生物碎屑和鲕粒等,泥晶基质是由碳酸钙细屑或晶体组成的灰泥,质点大多小于0.05毫米,亮晶胶结物是充填于岩石颗粒之间孔隙中的化学沉淀物,是直径大于0.01毫米的方解石晶体颗粒;晶粒结构是由化学及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晶体颗粒。
(方解石含量达到75-50%,白云石含量达到25%-50%)。
2、泥灰岩:通常指由粉砂及泥级碳酸盐与粘土矿物混合组成的一种松、软、易碎的较新的沉积岩。
常呈灰、黄、绿等色,也有深色的,,泥状结构,纹层状构造。
按重量碳酸盐成分占30~70%,粘土矿物达到25%-50%,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白云石、文石少见,菱铁矿更少。
粘土矿物有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不常见。
副组分有石英、海绿石、长石、磷灰石族、铁矿物、有机质等。
有时全无陆源碎屑。
显微镜下可见方解石,为碎屑状。
海相的常有有孔虫壳及颗石碎片。
细密,宏观上一般不显层理,成岩后可呈次贝壳状断口。
分布广泛的海相泥灰岩常含原地生成的化石和微体化石的残体,说明其沉积于安静海盆,有些还远离大河入海口。
与三角洲有关的从其中生物来看,水深不大。
湖相的属安静浅水环境产物。
可作水泥辅料及土壤肥料。
3、灰岩:一种沉积岩类的碳酸盐岩,灰色,灰、灰白色、灰黑色、硬度不大与稀盐酸有反应,石灰岩结构较为复杂,有碎屑结构和晶粒结构两种,构造分类一般有鲕状构造、竹叶状、团块状构造等,矿物成分多以方解石为主含量达到95%以上。
按石灰岩的类型可分为:颗粒石灰岩常成浅灰色至灰色,中厚层至厚层或者块状,岩石中颗粒含量大于50%,颗粒可以是生物碎屑、内碎屑、鲕粒、等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粒径最大可到漂砾级,最小可到粉屑级。
他们的填隙物可以使灰泥杂基或是亮晶胶结物,或两者均有。
详细的岩土特征基本知识分享
详细的岩土特征基本知识分享从岩石建造类型、结构面特征及其组成岩石的岩性和强度等特征分析,岩体可分为岩浆岩、变质岩、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特殊岩石等5个工程地质岩类。
每个岩类再划分为若干岩组,共计18个岩组。
根据土体的成因类型、物质组成及工程特征,土体划分为两类11个组。
具体内容如下:岩体工程地质特征1、岩浆岩类(1)坚硬—软弱块—层状基性喷出岩。
火山熔岩为块状,较坚硬—坚硬,干抗压强度48.0—193.0兆帕,软化系数0.64—0.99,岩体稳定性较好;火山碎屑岩为似层状或层状,软弱—较坚硬,干抗压强度10.9—56.0兆帕,软化系数0.43—0.54,岩体稳定性差。
力学强度的高低与岩石的节理裂隙发育和风化程度有关。
中等风化玄武岩强度为微风化—新鲜的20—50%;火山碎屑岩易受风化,中等风化的锤击易碎。
(2)坚硬—较坚硬层状中—酸性喷出岩。
岩石干抗压强度多大于108兆帕。
流纹岩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力学强度变化较大,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岩组中相对软弱的夹层。
使岩体稳定性变差。
(3)坚硬块状侵入岩。
岩石以中—粗粒或斑状结构为主,块状构造,新鲜者致密坚硬,裂隙不发育,力学强度普遍较高,尤其是新鲜花岗岩,抗压强度一般大于98兆帕。
2、变质岩类(1)软硬相间薄—中厚层状变质砂页岩。
岩层厚薄不等,软硬相间,岩石的完整性和抗风化能力差异很大,力学强度各向异性。
片岩、千枚岩、板岩等软弱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垂直干抗压强度12.0—113兆帕;石英岩、变质砂岩、硅质岩等硬质岩石,较坚硬—坚硬,垂直干抗压强度43.0—260兆帕,最高达338兆帕。
风化岩石干抗压强仅40—90兆帕。
(2)坚硬块状混合岩类。
岩石呈块状,完整性好,坚硬,干抗压强度59—196兆帕,强风化者为22兆帕。
(3)软弱碎裂状构造岩。
岩石破碎,透水性强,压碎花岗岩垂直饱和抗压强度为73兆帕,部分小于20兆帕。
3、碎屑岩(1)软弱—较坚硬,中—厚层状红色砂泥岩。
沉积相与岩性特征描述
流
河
底部具有冲刷冲填构造和滞留构造,边滩沉积以细砂岩为主,分选性好(0.56-0.61),河道砂体硼镓比(B/Ga)0.02-0.61,一般为0.2-0.4,锶钡比(Sr/Ba)0.087-1.002,一般为0.2-0.7,沉积物形成与中-弱酸性淡水介质条件。
湖
泊
和
沼
泽
岩性以灰-暗灰色泥质粉砂岩、泥质岩为主,水平层理发育,含植物化石。
泻
湖
泻湖常与潮坪相伴,是潮坪和浅海的过渡带,沉积物以泥质粉砂岩、泥岩为主,富含钙质,靠海一侧常含灰岩薄层,含小壳类腕足化石。
潮
道
沉积物为细-中粒钙质砂岩、粉砂岩,分选性、磨圆度均较好,发育大型透镜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和双向交错层理,底部发育冲刷面,并含有大量扁平泥砾。
潮
下
砂
坝
位于潮道入海口,以叠置的大型砂岩透镜体和海相动物化石为特征,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发育潮汐层理、波状层理及水平层理。常与泻湖或碳酸盐台地相沉积组成不同的沉积层系。
三
角
洲
前
缘
三角洲前缘是三角洲的水下部分,地层交错层理、潮汐层理、波状层理、水平层理发育,化石稀少,层面含较多炭屑。
前
三
角
洲
该三角洲河道稳定,泥砂输入量大,沉积厚度大(300-500m),多含星散状或结核状黄铁矿,含动物化石,生物扰动构造发育。
沉积相
类型
沉积特征
备注
海
陆
过
渡
相
泻湖潮坪
潮
坪
潮坪及潮间带,沉积物沿岸线分布,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为主,常夹细砂岩及菱铁岩薄层或透镜体。砂岩磨圆度、分选性好,发育潮汐层理、砂泥互层层理和肋骨状层理,自潮间带下部向陆方向,粒度逐渐变细,由砂坪(细砂岩、粉砂岩)-混合坪(粉砂岩、泥岩互层)-泥坪(泥岩为主),含动物碎片化石。
常用机制砂母岩岩性特征[整理]
常用机制砂母岩岩性特征1.1岩浆岩类岩石岩浆岩(igneous rocks)一般指岩浆在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
常用作为制砂岩的岩浆岩类岩石主要为花岗岩(granite)与玄武岩(basalt)。
1.1.1花岗岩的岩性特征我国花岗岩类岩石分布广泛。
在东南和东北地区,分布更为集中。
东南地区花岗岩的出露面积达20余万km3,相当于东南地区总面积的20%。
花岗岩中的主要矿物是石英和长石。
花岗岩中石英含量约为20%~50%;长石含量约为60%--一70%,其中以钾长石为主,斜长石为次。
暗色矿物主要为黑云母,问或伴有白云母,还有普通闪角石或辉石。
花岗岩的化学成分关系,首先在于它的Si02过饱和的岩石,Si02含量大于65%。
1.1.2玄武岩的岩性特征玄武岩是基性岩浆岩岩。
玄武岩的主要矿物是富钙单斜辉石、基性斜长石等:次要矿物有橄榄石、斜方辉石、易变辉石、碱性长石、石英、铁钛氧化物或副长石、沸石、角闪石、云母、磷灰石、锆石、铁间晶石、硫化物或石墨等。
玄武岩按Si02饱和程度和碱性强弱来划分类型,有:①拉斑玄武岩(即亚碱性玄武岩),其Si02过饱和或饱和,与全碱的关系是(Ya20+K20)/(Si02--39)的值小于0.37,以含斜方辉石、易变辉石为特征。
②碱性玄武岩,其Si02不饱和,与全碱的关系是(Na20+K20)/(Si02--39)的值大于O.37,富碱,含橄榄石和副长石(如霞石)、沸石等。
玄武岩分布广泛,我国东部有新生代玄武岩,西南及南部地区有拉斑玄武岩。
有时玄武岩具有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
其中杏仁孔穴被次生Si02充填,形成蛋白石。
这种玄武岩往往具有碱活性。
1.2沉积岩类岩石沉积岩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固结等沉积而成的。
常用作为制砂母岩的沉积岩类岩石主要为石英岩(quartzite)与石灰岩(1imestone)。
1.2.1石英岩的岩性特征石英岩是由石英砂岩及硅质岩变质作用形成。
典型岩石地层的岩性识别与解释
典型岩石地层的岩性识别与解释岩性是岩石地层中的一种物理特征,对于理解地质过程、研究地层演化以及进行矿产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典型岩石地层的岩性识别与解释,可以揭示地球的历史变迁,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构造和演化过程。
一、岩性识别的方法岩石地层的岩性识别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包括地质野外观察、显微镜分析、物理性质测试等。
在地质野外观察中,可以通过观察岩石的颜色、纹理、结构等特征来进行岩性的初步判断。
例如,一种灰色细粒砂岩具有细薄层理、均匀的颜色以及较好的耐磨性,可以初步判断该岩石属于砂岩。
显微镜分析是进一步确认岩石岩性的重要工具。
通过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的矿物成分、晶粒结构以及孔隙特征,可以确定岩石的岩性类型。
例如,如果岩石薄片中富含方解石的晶粒,可以判断该岩石属于石灰岩。
物理性质测试可以通过测量岩石的硬度、密度、磁性等参数来了解岩石的性质。
例如,测量岩石的密度可以通过剖面测量仪来进行,根据不同的密度数值可以初步判断出岩石的种类。
二、岩性解释的方法岩性解释是对岩石地层中存在的岩性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岩石地层的形成原因和演化过程。
岩性解释可以基于岩石的物理特征、化学成分以及地质构造等方面进行。
首先,可以根据岩石的物理特征来解释岩性。
例如,如果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和节理裂缝,可以推断这是受到古代沉积作用的影响,通过沉积过程的解释可以进一步了解岩石地层的沉积环境和古气候条件。
其次,岩石的化学成分也可以提供岩性解释的线索。
例如,含有大量二氧化硅(SiO2)的岩石往往是火山喷发的产物,通过分析岩石中的化学元素含量可以推测出火山的类型和活动性质。
最后,地质构造也对岩性解释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断裂带中出现的破碎岩石和变形构造可以告诉我们这个地区曾经发生过构造变动,通过对断裂带的研究可以了解岩石地层的构造演化历史。
三、典型岩石地层的岩性识别与解释案例以下以中国的某一典型地质断层带为例,进行岩性识别与解释。
(整理)古生界岩性特点
纸坊组(T2Z)300米,上部灰绿色、浅灰色粉-细粒长石砂岩与暗棕色、一般厚度为280~~灰绿色泥岩间互。
下部为灰绿色含砾中粒长石砂岩。
和尚沟组(T1h)稳定厚度为90-120米,暗棕、灰紫、灰绿色泥岩夹浅灰色、肉红色粉-细粒长石砂岩。
本组地层一般没有取芯。
刘家沟组(T11)厚度一般为220-320米,浅灰色、灰紫色中粒长石砂岩夹暗棕、紫红色泥岩。
下部为一套成熟度低的紫灰色含砾中粒长石砂岩。
刘家沟组下部紫灰色含砾中粒长石砂岩,其泥质及岩块含量高,颜色陈旧,以灰为主。
在电性上所反映的特征是自然伽玛、电阻率曲线呈现中高值且幅度差异小,声速曲线呈低峰锯齿状。
卡准刘家沟组底部是正确划分上古生界各组地层界面和卡取上古生界气层的关键所在。
石千峰(P3q)厚度一般为250-300米,上部棕红、紫红色、紫灰色泥岩加紫红、暗紫红、浅灰色中-细粒长石砂岩,下部桔红、紫红色、浅灰色不等粒长石砂岩、底部砾状长石砂岩。
进入石千峰组后,为大段紫红色泥岩加紫红色中-细粒长石砂岩,泥岩质纯,色泽鲜艳醒目,以红为主。
在电性上自然伽玛、电阻率曲线幅度差异极为明显,声速曲线在泥岩段呈高峰锯齿状,与上覆刘家沟组在岩电上均形成鲜明对比。
该标志层在全盆地范围内均可对比,为一区域性标志层。
底部砾状长石砂岩长石含量达28-50%,酸性斜长石具清晰的钠长石双晶。
正长石颗粒破碎,大小不均,形状不规则,轮廓模糊。
砂岩孔隙主要为复合型粒间孔,中东部天然气勘探中有气显示。
下石盒子组(P2h)下石盒子组属半氧化环境下的内陆河流相沉积。
总厚120-160m左右,跟据砂泥岩组成的沉积地层旋回可分为盒5、盒6、盒7、盒8四个岩性段。
下石盒子组砂岩岩性为:绿灰色岩屑质石英砂岩、不等粒石英砂岩、浅灰色含粒粗粒石英砂岩,砂岩泥质含量少,粘土平均含量6-12%,以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为主,胶结类型为再生-孔隙式,其中高岭石晶间孔普遍存在,次生加大的石英起到了骨架支撑作用,使其成为最普遍的储集空间,层理构造发育,常见的有大型板状斜层理和交错层理,由于物性普遍较好而成为找气的主要目的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工作区主要岩性描述参考资料(仅供参考)地勘一院内蒙分院2011年9月1日岩性野外观察定名参考资料沉积岩的分类表按厚度把层(岩层)分为:块状层C>lOOcm);厚层(100—50cm);中厚层(50—10cm);薄层(10—lcm);页片层(1一0.lcm);显微层(<0.lcm)。
陆源碎屑岩的分类1、砾岩:碎屑直径>2mm2、砂岩:碎屑直径2-0.063mm3、粉砂岩:碎屑直径0.063-0.004mm4、泥质岩:碎屑直径<0.004mm砾岩类1、一般特征直径大于2mm的陆源碎屑,其含量在50%以上的沉积岩称为砾岩,2、砾岩和角砾岩的分类及主要特征按砾石大小可分为:巨砾岩(角砾岩)砾石>256mm;粗砾岩(角砾岩)砾石256-64mm;中砾岩(角砾岩)砾石64-4mm;细砾岩(角砾岩)砾石4-2mm;砂岩类1、一般特征粒度为2-0.063mm的陆源碎屑含量在50%以上的沉积岩称为砂岩。
2、砂岩的分类按粒度分类:巨粒砂岩2-1mm;粗粒砂岩1-0.5mm;中粒砂岩0.5-0.25mm;细粒砂岩0.25-0.063mm。
按成分分类: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杂砂岩3、砂岩的主要类型石英砂岩:碎屑物质几乎全部由石英组成,含量在95%以上,胶结物多为硅质.钙质.铁质和海绿石质,具中-细粒,少数为粗粒,一般园度高,分选好,颜色常为灰白色,多为分布广泛的厚层状。
长石砂岩: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其中长石大于25%,石英小于75%,岩屑含量小于长石,胶结物多为钙质.硅质和铁质,具粗-中粒结构,园度较差,分选不好或中等,颜色取决于长石及胶结物的颜色。
岩屑砂岩:中岩屑含量大于25%,石英含量小于75%,长石含量小于岩屑,填隙物大多数为泥晶基质,具中-粗粒结构,磨圆度和分选性都很差。
颜色以深色调为主。
4、砂岩的地质意义和研究方法粉砂岩类粉砂岩是指碎屑粒度为0.063-0.004mm的一种陆源碎屑类。
泥质岩类泥质岩主要是由粘土矿物及小于0.0039mm的细碎屑(>50%)组成,含少量粉砂碎屑,又称粘土质岩。
泥状结构是几乎全由粘土质点组成,含5%的以下的砂或粉砂。
泥质岩亦称粘土岩,是粒度<0.0039mm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的岩石。
多数泥质岩是由母岩风化过程中形成的粘土物质呈悬浮状态被搬运到水盆地中,以机械方式沉积而成。
有少数由水盆地中的胶体si02与Al2O3直接凝聚形成的自生粘土及由火山灰蚀变成因的粘土岩。
泥质岩是分布最广的一类沉积岩,可占沉积岩总量的60%左右。
泥质岩的一般特征一、物质成分: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粘土矿物常见的有高岭石,水云母、蒙脱石等。
二、结构最常见的是:泥状结构、粉砂泥状结构、鲕状或豆状结构三、构造:泥质岩的层理均为水平层理。
单层厚度<lmm者称页理(页状层理)。
页理发育的泥质岩叫页岩,无页理或页理不发育者叫泥岩。
四、颜色:泥质岩的颜色很杂,它决定于粘土矿物的成分、杂质矿物、有机质及所含色素的颜色。
泥质岩的矿物成分复杂,除主要成分粘土矿物外,还有陆源碎屑矿物和自生矿物。
粘土矿物常见的有高岭石,水云母、蒙脱石等。
陆源碎屑矿物主要是石英、云母及少量长石。
自生矿物则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铁、锰、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赤铁矿、褐铁矿、软锰矿等)、碳酸盐(方解石、白云石、菱铁矿)、硫酸盐(石膏、硬石膏、重晶石等)、硅质矿物(蛋白石、玉髓、自生石英)、硫化物(黄铁矿、白铁矿)以及磷灰石、石盐、海绿石等。
除以上几种组分外,泥质岩中还含有数量不等的有机质,主要是炭质、沥青质及动植物遗体等,这些物质的存在,可帮助推论岩石的沉积环境。
结构泥质岩最常见的是泥状结构、粉砂泥状结构、生物泥状结构、鲕状或豆状结构及残余结构等。
具泥状结构的岩石几乎全由泥质组成,岩石致密细腻,具贝壳状断口;用手捻有滑感;用小刀割切时切面很光滑。
构造泥质岩的层理均为水平层理。
单层厚度<lmm者称页理(页状层理)。
页理发育的泥质岩叫页岩,无页理或页理不发育者叫泥岩。
泥质岩还可见干裂、雨痕、虫迹、晶体印模构造等。
有时还可见到变形、斑点、巢状、带状和瘤状构造等。
泥岩和页岩弱固结的粘土经过中等程度的后生作用(如挤压作用,脱水作用、重结晶作用及胶结作用等),即可形成强固结的泥岩和页岩。
泥岩已固结成岩,但层理不明显,或呈块状,局部失去可塑性,遇水不立即膨胀。
页岩已固结成岩,但具有明显的页状层理,已大部分失去可塑性。
这两种岩石的成分比较复杂,多数粘土矿物已转变成水云母,有时还可有其它粘土矿物。
有较多的碎屑矿物和化学成因物质及有机质。
岩浆岩按照矿物颗粒的绝对大小(粒度)和肉眼下可辨别的程度,可将岩浆岩的结构作如下的划分:1、显晶质结构,矿物颗粒在肉眼下可以分辨者。
按其主要矿物颗粒的平均直径又可分为:粗粒结构,颗粒直径:>5mm中粒结构,颗粒直径5—1mm细粒结构,颗粒直径1一0.1mm微粒结构,颗粒直径<0.1mm2、隐晶质结构,是指颗粒非常细小,肉眼下不可分辨,但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出矿物晶粒者。
1.块状构造,是由矿物均匀无定向分布组成的一种构造,是侵入岩常具有的一种构造。
2.斑杂构造,是一种不均一构造,它们是由岩石的不同组成部分在结构上或成分上的差异造成的。
表现在颜色上或是在粒度上都非常不均一,而呈现出斑驳陆离的外貌。
它们或由岩浆分异或是因岩浆同化混染作用而成。
3.带状构造,也是一种不均一构造,表现为不同成分、颜色或不同结构的条带相间成带分布而成,它们常见于层状辉长岩中,常常是由岩浆脉动侵入或重力分异造成的。
4.球状构造,由矿物围绕某些中心呈同心层状分布而成的一种构造。
北京密云的球状花岗岩的球体系由浅色的条纹长石和深色的黑云母、角闪石和酸性斜长石5.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是火山岩中常见的一种构造。
指岩浆喷溢地表冷凝时,其中的挥发分逸散后留下的空洞,常分布于熔岩流顶部。
这些空洞或圆、椭圆或不规则状。
如果这种气孔被后来的物质所充填形成杏仁构造6.流纹构造,是由不同颜色条纹所反映出来的熔岩流的流动构造,有时顺着流动条纹还有被拉长的气孔分布。
7.枕状构造,水下喷溢的基性熔岩常呈枕状椭球体,互相堆叠,称为枕状构造。
枕体大小不等,上表面多呈弧形,底面较平.8.原生节理构造,岩浆岩由于冷却收缩,而产生的节理.如玄武岩中常见的直立的并且六边形或多边形的柱状节理.对于浅成岩因常具斑状结构,可命名为斑岩或玢岩。
斑岩的斑晶以石英、碱性长石和似长石为主;玢岩的斑晶以斜长石和暗色矿物为主。
对于熔岩,虽可具斑状结构,但不使用斑岩或玢岩名称。
各种结构和成因的灰岩经强烈重结晶作用或白云石化作用,常呈晶粒结构或残余结构。
按晶粒的绝对大小可分为:巨晶>2mm、极粗晶2—1mm、粗晶1一0.5mm、中晶0.5—0.25mm、细晶0.25一0.1mm、极细晶0.1一0.0625mm、粉晶0.0625一0.031mm、微晶0.031一0.004mm、泥晶或隐晶<0.004mm等。
工作区主要岩性描述参考一、花岗岩类(一)侏罗纪细粒正长花岗岩岩石为灰褐色,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由钾长石(58%)、斜长石(17%)、石英(20%)及少量黑云母、白云母等组成。
粒径0.5-1mm。
见有浸染状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等。
(二)侏罗纪细中粒正长花岗岩岩石为灰白—肉红色,细中粒花岗结构,晶洞、晶腺构造、块状构造,主要由钾长石(50%-60%)、斜长石(10%-20%)、石英(25%-30%)及少量黑云母组成。
粒径1-3.5mm,晶洞、晶腺构造特征与前者相似。
(三)侏罗纪中粗粒正长花岗岩中粗粒花岗结构,矿物粒径1-7mm,个别小于1 mm。
其他见1、2。
(四)侏罗纪中粒正长花岗岩中粒花岗结构,矿物粒径1-5mm,个别小于1 mm或大于5 mm。
其他见1、2。
(五)二叠纪二长花岗岩(Pηγ)黄褐色,出露于阿尔山以北,大致呈东西向展布。
这是由于在二叠系二长花岗岩侵位以后被后来燕山期侵入的大面积花岗岩浆覆盖所致。
岩石为斑状结构,基质具细晶结构。
矿物成分:石英21%,正长微纹长石79%,金属矿物<1%,褐帘石<1%。
斑晶由石英、正长微纹长石组成,石英斑晶呈自形柱状双椎体,粒度7.29mm。
正长微纹长石呈自形板状颗粒,卡斯双晶较发育,钠长石微纹嵌晶不十分发育,泥化十分显著,基质中的正长微纹长石呈半自形板状颗粒,卡斯双晶不发育,钠长石微纹嵌晶欠发育,泥化较为显著,石英呈半自形状,有时较长石自形。
石英和正长微纹长石具大致相同的自形程度,成为细晶结构。
金属矿物、褐帘石零星分布。
(六)二叠纪闪长岩(Pδ)灰白色,分布于中蒙边境别里其尔南西附近,出露于由中泥盆统组成的褶皱南东翼,呈岩枝状沿北东向延展,面积约1.5km2。
岩体东北侧及南侧分别被燕山早期钾长花岗岩及海西晚期黑云母花岗岩侵蚀。
岩性为细粒闪长岩,柱粒结构,偶有斜长石斑晶。
矿物成分:斜长石55%,为An28的更长石,普通角闪石40%,磷灰石、磁铁矿和少量绿帘石共含3~5%,普通角闪石退变为黑云母或蚀变成绿泥石。
(七)侏罗纪闪长岩(Jδ)呈岩株状产出。
岩石为中细粒闪长岩,新鲜面为黑灰色,柱粒结构。
矿物成分:石英3~5%,斜长石55~60%,有时环带结构,聚片双晶、强绢云母化,An24;条纹长石少量,暗色矿物以角闪石为主,含少量云母,极少量辉石,共含40%;副矿物为磷灰石、绿帘石、金属矿物和榍石。
(八)碎裂花岗岩黄褐色,呈碎裂结构,碎块间没有明显相对位移,甚至外轮相互拼合。
碎块大小不一,多数为岩石,但也可是矿物,碎块之间被细小碎块和磨细物质,甚至是硅质、钙质、铁质充填,有时还叠加有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帘石化等蚀变或脉体,甚至伸入到碎块内。
碎块中对应力敏感矿物常显示变形、压碎现象,诸如石英的波状消光、长石的双晶弯曲以及碎块边缘细粒化等。
二、地层类(一)第四系1、第四系全新统(Qh pl):洪积:分布于谷地中,地貌上组成洪积扇,由砂砾石、砂土组成,分选和磨圆较差,砾石成分以就地岩石为主。
2、第四系全新统(Qh alp):冲积:主要分布于河谷中,地貌上组成现代河床、河漫滩,Ⅰ级阶地岩性由主流线相的砂砾石层及河漫滩相砾卵亚砂土层组成,分选和磨圆因地而异,总体较差,砾石成分复杂样,各岩石类型均有,在其主河道中砾石定向具叠瓦状排列。
3、第四系全新统(Qh al+f):沼泽堆积:在各沟谷普遍发育。
降雨量多时成湖沼地带;干旱时,水量锐减,沼泽表面泥土多呈泥裂状,堆积物主要为细砂淤泥组成,局部为腐植层,地表生长茂密的草本植物。
(二)凝灰岩类1、凝灰岩灰白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定向构造。
主要矿物成分凝灰物85~90×10-2;次要矿物成分晶屑含量5~10×10-2,绢云母少量;微量矿物铁质1~2×10-2,绿帘石2~3×10-2,绿泥石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