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原理与应用计算题
遥感试题
《遥感原理与应用》模拟题一.单项选择题1.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与地面目标相互作用后能量可分为三部分,不包括下面哪种辐射(D )。
A.反射B.吸收C.透射D.发射2. NDVI= (Ch2 - Ch1)/(Ch2 + Ch1)指的是( D )。
A.比值植被指数B.差值植被指数C.差比值植被指数D.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3. 大气窗口是指(C)。
A.没有云的天空区域B.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C.电磁波能穿过大气的电磁波谱段D.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4. 图像灰度量化用6比特编码时,量化等级为( B )。
A.32个B.64个C.128个D.256个5. 图像融合前必须先进行( A )。
A.图像配准B.图像增强C.图像分类6.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下列( C )影响并不改变太阳辐射的强度。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折射D.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7.黑体辐射是在特定温度及特定波长由理想放射物放射出来的辐射,其特点( B )。
A. 吸收率为0B.反射率为0C.发射率为0D.透射率为18.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中,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和解译者的经验,直接确定目标地物属性的,是下面哪种方法( A )。
A.直接判读法B.对比分析法C.信息复合法D.综合分析法9.计算植被指数NDVl,主要使用以红波段和下面哪个波段( C )。
A.紫外波段B.蓝色波段C.近红外波段D.绿波段10.以下不是高光谱遥感特点的有( A )。
A.它与多光谱遥感含义相同。
B.它可以将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分割成相对更连续的光谱段。
C.它需要面对海量数据处理问题。
D.它每个通道的波长范围比多光谱遥感要小得多。
11.探测植被分布,适合的摄影方式为( C )。
A.近紫外摄影B.可见光摄影C.近红外摄影D.多光谱摄影12.下面关于遥感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1999年美国发射IKNOS,空间分辨率提高到1米。
遥感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是基于什么原理获取地表信息的?A. 声波传播B. 电磁波传播C. 重力波传播D. 热辐射传播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A. 农业监测B. 城市规划C. 天气预报D. 深海探测答案:D3. 卫星遥感与航空遥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分辨率B. 覆盖范围C. 观测时间D. 观测成本答案:B4. 遥感图像中,红色通常代表什么?A. 植被B. 水体C. 城市建筑D. 土壤答案:A5. 以下哪种传感器可以用于夜间观测?A. 多光谱传感器B. 红外传感器C. 紫外传感器D. 可见光传感器答案:B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森林火灾。
(对)2. 遥感数据不需要经过任何处理就可以直接使用。
(错)3.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考古研究。
(对)4. 遥感技术只能获取地表的静态信息。
(错)5.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冰川变化。
(对)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作物生长监测、病虫害监测、土壤湿度监测、作物产量估算等。
通过遥感图像,可以对农田的植被覆盖度、作物生长状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是什么?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可以提供城市发展的历史数据,帮助规划者了解城市扩张的趋势,监测城市环境变化,评估城市绿化状况,以及进行城市交通流量分析等。
3.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体现在能够实时监测大范围的环境变化,如森林覆盖率变化、水资源分布、污染源扩散等。
它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制定有效的环境管理政策。
4. 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的作用是什么?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可以快速获取受灾区域的实时信息,如地震、洪水、干旱等灾害发生后的地表状况,为救援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减少灾害损失。
遥感概论试题(归纳)
名词解释1.遥感——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目视解译——指专业人员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辅助判读仪器在遥感图像上获取特定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3.三原色——若三种颜色,其中的任一种都不能由其余两种颜色混合相加产生,这三种颜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称为三原色。
红绿蓝是最优的三原色,可以方便的产生其他颜色。
4.密度分割——单波段黑白遥感图象可按亮度分层,对每层赋予不同的色彩,使之成为一种彩色图象,这种方法叫密度分割。
5.非监督分类——是在没有先验类别(训练场地)作为样本的条件下,即事先不知道类别特征,主要根据像元间相似度的大小进行归类合并(将相似度大的像元归为一类)的方法。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
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
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
非监督分类指事先对分类过程不施加任何先验知识,仅凭遥感影像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分布规律进行分类,即按自然聚类的特性进行“盲目”分类。
1.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统称为遥感平台,常见的有气球、飞机、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器。
2.微波遥感指利用某种传感器接收地面各种地物发射或者反射的微波信号,籍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所需的信息。
《遥感原理与应用》简答题
《遥感原理与应用》简答题简答题1. 遥感主要采用的波段有哪一些?波长主要分布的范围?答:由电磁波谱图可见,电磁波的长度范围非常宽,从波长最短的丫射线到最长的无线电波,他们的长度之比高达1022 倍以上。
遥感采用的电磁波段可以从紫外一直到微波波段。
主要采用的波段为紫外到红外波段。
波长范围为:10-3~3.8 XW-g m的紫外波段到0.7~1000艸的红外波段之间。
2. 遥感技术上采用审美观方法选择遥感器和确定对目标进行热红外遥感的最佳波段?答:维恩位移定律表明,黑体的绝对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唯一,若知道了某物体问题就可以推算处它的辐射峰值波长。
简述大气对辐射的影响答: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散射、和反射的做用。
3. 用散射原理分析一些问题答:又由于蓝光波长比红光短,因而蓝光散射较强,而红色散射较弱。
晴朗的天空,可见光中的蓝光受到散射影响最大,所以天空呈现蓝色。
清晨太阳通过较厚的大气层,直射光中红光成分大于蓝光成分,因而太阳呈现红色。
大气中的瑞利散射对可见光影响较大,而对红外影响很小,对微波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
对同一物质来讲,电磁波的波长不同,表现的性质也不同。
例如在晴好的天气可见光通过大气是发生瑞利散射,蓝光波红光散射的多;当天空由云层或雨层时,满足均匀反射的条件,各个波长的可见散射强度仙童,因而云呈现白色,此时散射较大,可见光难以通过云层,这就是阴天不利于用可见光进行遥感探测地物的原因。
对于微波来讲,微波波长比粒子的直径大的多,则由属于瑞利散射类型,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房呈反比,波长越长散强度越小,所以微波才可能有最小散射,最大投射,而被成为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
4. 简述大气窗口的概念以及常用的大气窗口有哪些?答:有些波段的电磁辐射通过大气候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这些波段通常成为大气窗口。
目前所知,可以做遥感的大气窗口大体有如下几个:(1)0.3~1.15 ym大气窗口,包括全部可见光波段、部分紫外波段和部分近红外波段,是遥感技术应用最主要的窗口之一。
遥感原理与应用第6章-遥感作业
第六章遥感图像辐射校正名词解释:辐射定标、绝对定标、相对定标、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图像增强、累积直方图、直方图匹配、NDVI、图像融合1、辐射定标:是指传感器探测值的标定过程方法,用以确定传感器入口处的准确辐射值。
2、绝对定标:建立传感器测量的数字信号与对应的辐射能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对目标作定量的描述,得到目标的辐射绝对值。
3、相对定标:又称传感器探测元件归一化,是为了校正传感器中各个探测元件响应度差异而对卫星传感器测量到的原始亮度值进行归一化的一种处理过程。
最终得到的是目标中某一点辐射亮度与其他点的相对值。
4、辐射校正:是指消除或改正遥感图像成像过程中附加在传感器输出的辐射能量中的各种噪声的过程。
5、大气校正:是指消除大气对阳光和来自目标的辐射产生的吸收和散射影响的过程。
6、图像增强:为了特定目的,突出遥感图像中的某些信息,削弱或除去某些不需要的信息,使图像更易判读。
7、累积直方图:以累积分布函数为纵坐标,图像灰度为横坐标得到的直方图称为累积直方图。
8、直方图匹配:是通过非线性变换使得一个图像的直方图与另一个图像直方图类似。
也称生物量指标变化,可使植9、NDVI: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
NDVI=B7−B5B7+B5被从水和土中分离出来。
10、图像融合:是指将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的过程。
问答题:1.根据辐射传输方程,指出传感器接收的能量包含哪几方面,辐射误差及辐射误差纠正内容是什么。
根据辐射传输方程,传感器接收的电磁波能量包含三部分:1)太阳经大气衰减后照射到地面,经地面发射后又经过大气的二次衰减进入传感器的能量;2)大气散射、反射和辐射的能量;3)地面本身辐射的能量经过大气后进入传感器的能量。
辐射误差包括:1)传感器本身的性能引起的辐射误差;2)大气的散射和吸收引起的辐射误差;3)地形影响和光照条件的变化引起的辐射误差。
辐射误差纠正的内容是传感器辐射定标和辐射误差校正等。
遥感导论期末考试资料
遥感导论期末考试资料遥感导论期末考试资料1、什么是遥感,简述用遥感探测地物的基本原理 P1广义上: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实际工作中,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范畴。
狭义上:遥感探测地物基本原理: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基本原理:把第三题拿来扒,,2、从遥感探测地物的原理分析遥感信息的局限性 P6遥感主要是电磁波探测,但目前遥感技术说利用的电磁波还是很有限,仅是其中的几个波段范围,尚有许多谱段的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
此外,已经被利用的电磁波谱段对许多地物的某些特征还不能准确反映,还需要发展高光谱分辨率遥感以及遥感以外的其它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尚不可少。
3、看图(P2)说明遥感系统的组成 P3(1)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任何目标物都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性质,这是遥感的信息源。
目标物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它是遥感探测的依据。
(2)信息的获取:利用遥感平台装载传感器,利用传感器接收、记录目标物电磁波特征。
(3)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传感器接收到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记录在数字磁介质或胶片上。
胶片是由人或回收舱送至地面回收,而数字磁介质上记录的信息则可通过卫星上的微波天线传输给地面的卫星接收站。
(4)信息的处理:地面站将接收来的遥感数字信息记录在高密度磁介质上,并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信息恢复、辐射校正、卫星姿态校正、投影变换等),再转换为用户可使用的数据格式。
还可根据需要进行精校正处理和专题信息处理、分类等。
(5)信息的应用:由各专业人员按不同的应用目的对遥感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4、简述遥感探测地物信息的过程 P3(自己归纳的,能扩充尽量扩充咯) 遥感主要是电磁波探测。
任何目标物都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性质,这是遥感的信息源。
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由遥感平台上的传感器接收,记录在数字磁介质或胶片上,再将其中的信息通过各种方式传给地面站。
遥感原理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原理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中,以下哪个波段属于红外波段?A. 0.4-0.7微米B. 0.7-1.0微米C. 1.0-2.5微米D. 2.5-5.0微米答案:C2. 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的目的是:A. 提高图像的分辨率B. 校正图像的光谱失真C. 校正图像的几何失真D. 增强图像的对比度答案:C3. 以下哪个不是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A. 土地利用监测B. 农作物估产C. 天气预报D. 电子产品制造答案:D4. 遥感数据的大气校正主要目的是:A. 消除大气对遥感数据的影响B. 提高数据的分辨率C. 增加数据的光谱信息D. 校正数据的时间误差答案:A5. 以下哪种传感器类型不是基于被动遥感原理?A. 多光谱传感器B. 热红外传感器C. 雷达传感器D. 激光雷达传感器答案:C6. 遥感图像分类中,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区别在于:A. 监督分类需要训练样本,非监督分类不需要B. 监督分类不需要训练样本,非监督分类需要C. 监督分类使用的是统计方法,非监督分类使用的是机器学习D. 监督分类使用的是机器学习,非监督分类使用的是统计方法答案:A7. 以下哪个不是遥感数据的预处理步骤?A. 辐射校正B. 大气校正C. 几何校正D. 光谱增强答案:D8. 遥感技术中,空间分辨率是指:A. 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的最小物体大小B. 传感器记录数据的时间间隔C. 传感器记录数据的空间间隔D. 传感器记录数据的光谱间隔答案:C9. 遥感图像的光谱特征主要取决于:A. 传感器的类型B. 目标物体的大小C. 目标物体的形状D. 目标物体的光谱反射率答案:D10. 以下哪个是遥感数据的后处理步骤?A. 辐射校正B. 大气校正C. 几何校正D. 特征提取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答案: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污染监测、植被覆盖变化、水体污染、城市扩张、自然灾害监测等。
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
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绪论:1.为什么说遥感是以电磁波与地球表面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揭示地球各要素空间与时空分布规律的?电磁波遥感即利用航天、航空(包括近地面)遥感平台上的遥感仪器,获取地球表层(包括陆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特征的反射或发射电磁辐射能的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定性、定量地研究地球表层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地学过程,为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服务。
这里把地球作为遥感研究对象。
因此,可以说,遥感是以电磁波与地球表面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揭示地球各要素空间与时空分布规律的。
2. 解释三高两多高光谱,高几何分辨率,高灵敏度,多角度,多类型遥感器3.如何理解遥感的多学科性?在整个遥感过程中,数据获取应用到物理学,电子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内容;数据处理分析运用到数学,计算机学等知识;数据应用则广泛运用到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方面内容。
4.数据处理方法的发展趋势。
过去以像元为最小处理单位,以亮度值为处理对象,以二维空间为理论基础的常规方法已不能满足需求:续发展混合像元模型,将最小处理单位由像元向亚像元过度,发展纹理特征和空间特征为基础的遥感数据处理分析,提高图像识别的智能化水平,发展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在遥感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同时借用GIS引入大量费遥感数据建立背景数据库,在GPS准确的定位基础上,实现多元多位复合分析第一章1.什么是电磁波二象性电磁波二象性即电磁波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即电磁波是一种伴随电场和磁场的横波,同时电磁辐射除了它的连续波动状态外还能一离散形式存在。
2.大气散射对遥感造成哪些影响?大气散射对遥感,遥感数据运输的影响极大。
大气散射降低了太阳直射的强度,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方向,削弱了到达地面或地面向外的辐射,产生了漫反射的天空散射光(又叫天空光或天空辐射),增强了地面的辐射和大气本身的“亮度”。
散射使地面阴影呈现暗示而不是黑色,是人们有可能在阴影处得到物体的部分信息。
《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
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第一章遥感物理基础一、名词解释1 遥感: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门探测技术。
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
3电磁波:电磁波(又称电磁辐射)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有效的传递能量和动量。
电磁辐射可以按照频率分类,从低频率到高频率,包括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4电磁波谱:把各种电磁波按照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就形成了电磁波谱5绝对黑体:能够完全吸收任何波长入射能量的物体6灰体:在各种波长处的发射率相等的实际物体。
7绝对温度:热力学温度,又叫热力学温标,符号T,单位K(开尔文,简称开)8色温:在实际测定物体的光谱辐射通量密度曲线时,常常用一个最接近灰体辐射曲线的黑体辐射曲线作为参照这时的黑体辐射温度就叫色温。
9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
10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功率之比。
11光谱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12波粒二象性: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13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反射波谱曲线是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轴,反射率为纵轴的曲线。
问答题1黑体辐射遵循哪些规律?(1 由普朗克定理知与黑体辐射曲线下的面积成正比的总辐射通量密度W随温度T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2 绝对黑体表面上,单位面积发射的总辐射能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3 黑体的绝对温度升高时,它的辐射峰值向短波方向移动。
(4 好的辐射体一定是好的吸收体。
(5 在微波段黑体的微波辐射亮度与温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2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段组成?遥感中所用的电磁波段主要有哪些?a. 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波、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伽玛射线等b. 微波、红外波、可见光3 物体的辐射通量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长是多少?(1 与光谱反射率,太阳入射在地面上的光谱照度,大气光谱透射率,光度计视场角,光度计有效接受面积。
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复习题
2014——2015年度《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复习题(命题:2011级土管系)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①遥感信息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应用领域②电磁波及遥感的物理基础③遥感平台和传感器第二章遥感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1.图像的表示形式2.遥感数字图像的存储3.数字图像处理的数据4.数字图像处理的系统考题:第一二章(A卷)1.电磁波谱中(A)能够监测油污扩散情况,(D)可以穿透云层、冰层。
(2分)A.紫外电磁波()B.可见光红外电磁波 0μm)C.微波电磁波(1mm-1m)2.遥感按遥感平台可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2分)3.遥感数字图像的存储格式包括BS、BIL、GeoTIFF。
(1分)4.遥感传感器由收集器、探测器、处理器、输出器几部分组成。
(2分)5.地图数据有哪些类型?(3分)答:DEM 数字高程模型DOM 数字正射影像图DLG 数字线划图DRG 数字栅格图6.何谓遥感?遥感具有哪些特点?(5分)答:遥感,即遥远的感知,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使用传感器,接收记录物体或现象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并对信息进行传输加工处理及分析与解译,对物体现象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理论与技术。
特点:①感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②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③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④其他特点:用途广,效益高,资料性、全天候、全方位等.B卷1.绿色植物在光谱反应曲线可见光部分中的反射峰值波长是( B )。
(1分)A μmB μmC μmD μm2.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数据源包括多光谱数据源、高光谱数据源、全色波段数据源和SAR数据源。
(3分)3.数字化影像的最小单元是像元,它具有位置和灰度两个属性。
(2分)4.函数I=f(x,y,z,λ,t)表示的是一幅三维彩色动态图。
(1分)5.遥感在实际中的应用有哪些方面?(4分)答:资源调查应用环境监测评价区域分析及建设规划全球性宏观研究。
遥感原理与应用(专升本)模拟试题
遥感原理与应用(专升本)阶段性作业1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单选题1. 遥感的英文缩写是_______。
(6分)(A) GIS(B) RS(C) GPS(D) GNSS参考答案:B2. 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_______。
(6分)(A) 粒子性(B) 周期性(C) 稳定性(D) 趋势性参考答案:A3. 若波长为300nm的波,频率为_______(1/s)。
(6分)(A) 1010(B) 1012(C) 1015(D) 1018参考答案:C4. 可见光波谱波段范围位于_______。
(6分)(A) 100~400nm(B) 400~700nm(C) 700~1000nm(D) 1000~1200nm参考答案:B多选题5. 小卫星主要特点有:_______(7分)(A) 体积大(B) 重量轻(C) 研制周期短(D) 成本高(E) 功能单一参考答案:B,C,E6. 以下哪些是吸收性气体:_______(7分)(A) 水汽(B) 臭氧(C) 氢气(D) 二氧化碳(E) 氦气参考答案:A,B,D7. 以下哪些属于遥感影像的“测量维”分辨力:_______(7分)(A) 空间分辨力(B) 波谱分辨力(C) 角度分辨力(D) 辐射分辨力(E) 极化分辨力参考答案:A,B,C,D,E8. 构成“地物识别的十项基本特征”,即:_______、形状、阴影、_______、纹理、图案、高程/深度、地形/地势、位置、相关布局。
(7分)(A) 尺寸(B) 角度(C) 色调/颜色(D) 背景(E) 分辨率参考答案:A,C判断题9. 陆地卫星进一步向高时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发展。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10. 大气散射中对大气分子产生的散射称为瑞利散射,分子散射随波长的增加快速减少。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11. 电磁波是纵波。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12. 如果一个闭合的轮廓内灰度相对均一,或者只有简单的梯度,或者有相对均匀的纹理或图案,并且此外不包含明显的轮廓线,我们称这一闭合轮廓包围的区域成称为线状特征。
遥感
遥感一、名词解释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被测目标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朗伯源:辐射亮度L与观察角⊙无关的辐射源。
严格的说,只有绝对黑体才是朗伯源。
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波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黑体:所谓黑体是指入射的电磁波全部被吸收,既没有反射,也没有透射( 当然黑体仍然要向外辐射)。
太阳常数:是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太阳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逛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1.360*10(3)W/m2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摄入地面,与地面形成的夹角。
天顶距和天顶角:取太阳入射光线与地平面垂线的夹角。
大气散射: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哥哥方向散开。
①瑞丽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的多时发生的散射。
这种散射主要由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如氮、二氧化碳、臭氧和氧分子等引起。
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这种散射主要由大气中的微粒,如烟、尘埃、小水滴及其溶胶等引起。
原理:米氏散射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并且散射咋光线向前方向比向后方向更强,方向性比较明显。
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反射率:物体反射的辐射能量P占总入射能P0的百分比公式P37低轨:就是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简称极地轨道。
高轨:是指地球同步轨道,轨道高度36000KM左右,绕地球一周24H,卫星公转角度和地球自转角速度相等,相对于地球似乎固定于高空某一点,故称作地球同步卫星或静止气象卫星。
垂直摄影:摄影机主光轴垂直与地面或偏离垂线3°以内。
倾斜摄影:摄影机主光轴偏离垂线大于3°取得的相片。
空间分辨率:指像素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波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在接受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题库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题库2、名词解释多中心投影本题答案:用以表示具有多个投影中心的遥感图像的几何特性的一种投影方式3、名词解释图像平滑本题答案:消除各种干扰声,使图像高频成分消退,平滑掉图像的细节,使其反差降低,保存低频成分4、填空题遥感技术按照遥感平台不同可分为()、()、();根据遥感工作波长分类可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多波段遥感等;根据辐射源分类可分为()和主动遥感。
本题答案: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紫外遥感;被动遥感5、名词解释与太阳同步轨道本题答案: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不变,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1、判断题(江南博哥)石榴石大多数为均质体,极沙数具异常消光的为非均质体。
本题答案:错6、填空题遥感影像的数据融合方法可分为三类:即()、()和()。
本题答案:基于像元(pixel)级的融合;基于特征(feature)级的融合;基于决策(decision)级的融合7、填空题彩色三要素分别指()、()、()。
本题答案:色调(H);饱和度(S);强度(I)8、名词解释数字影像本题答案:以数字形式记录的影像9、问答题简要阐述遥感影像几何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
本题答案:一、传感器成像方式引起的图像变形二、传感器外方位元素变化的影响三、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四、地球曲率引起的图像变形五、大气折射引起的图像变形六、地球自转的影响七、运行速度变化引起的变形八、卫星运行所引起的扫描行倾斜九、其它变形误差10、填空题()是指同时任何物体只要其温度高于绝对零度,都会不断向外界发射电磁波。
地物的电磁波发射能力主要与它的()有关. 本题答案:热辐射;温度11、名词解释 SA技术本题答案:其主要内容是:(1)在广播星历中有意地加入误差,使定位中的已知点(卫星)的位置精度大为降低;(2)有意地在卫星钟的钟频信号中加入误差,使钟的频率产生快慢变化,导致测距精度大为降低。
遥感概论试题(一)
资源环境学院遥感概论试题(一)姓名胡思文班级地信1011一、名词解释(20分)1、遥感——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目视解译——指专业人员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辅助判读仪器在遥感图像上获取特定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3、三原色——若三种颜色,其中的任一种都不能由其余两种颜色混合相加产生,这三种颜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称为三原色。
红绿蓝是最优的三原色,可以方便的产生其他颜色。
4、密度分割——单波段黑白遥感图像可按亮度分层,对每层赋予不同的色彩,使之成为一种彩色图像,这种方法叫密度分割。
5、非监督分类——是在没有先验类别(训练场地)作为样本的条件下,即事先不知道类别特征,主要根据像元间相似度的大小进行归类合并(将相似度大的像元归为一类)的方法二、填空(20分)1、按遥感平台不同可以分为____地面遥感_____ 、_____航空遥感_____ 、_____航天遥感_____ 、______航宇遥感_____,按工作方式可分为________成像遥感________和________非成像遥感________、________主动遥感________和________被动遥感________。
2、根据航天遥感平台的服务内容不同,可以将其分为_________气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洋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陆地____________三大系列。
3、目标地物的识别特征包括_____色调_____、_____颜色_____、______阴影_____、_____形状_____、_____大小______、______纹理_____、位置、______图形_____和______相关布局______。
4、常见的遥感摄影相片包括_______黑白彩色________、黑白红外相片、_______天然彩色_______、_________彩色红外_______、多波段摄影相片和____________________。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3S考研专业课807,814遥感原理与应用
2007年遥感导论试题一、名词解释10x4(07到18年真题解密文末图片)1、主动遥感2、遥感图像增强3、微波遥感4、成像光谱仪5、比辐射率6、遥感数字图像7、辐射校正8、缨帽变换9、遥感影像地图10、漫反射二、简答题5x10(07到18年真题解密文末图片)1、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2、简述植被反射光谱特征3、简述垂直投影与中心投影的区别4、简述遥感图像几何变形的原因及几何精校正的主要步骤5、简述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在3S技术中的作用三、问答题3x20(07到18年真题解密图片)1、比较遥感图像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优缺点,并说明计算机解译的主要技术发展趋势2、遥感图像目标识别地物有哪些?举例说明其在目视解译中的作用3、遥感图像的特征可用哪四个参数表征?并以此对NOAA/AVHRR,Landsat/TM和EOS/MODIS数据资料的图像特征进行比较一、名词解释10x4(07到18年真题解密文末图片)1、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2、被动遥感3、基尔霍夫定律4、MODIS5、辐照度6、遥感平台7、瞬时视场角8、像点位移9、微波遥感10、多光谱空间二、简答题5x10(07到18年真题解密文末图片)1、简述大气瑞利散射的特点及其对遥感的影响。
2、简述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步骤3、简述遥感大气校正中回归分析法的基本原理4、遥感图像几何校正过程中如何选择地面控制点5、简述遥感图像分类中像素相似度计算的主要算法三、问答题3x20(07到18年真题解密文末图片)1、高光谱遥感与传统遥感手段有何区别?它在植被研究中有哪些应用?高光谱植被遥感主要技术方法有哪些?2、裸土、纯水和植被在不同波段上的反射率有何差异?3、举例说明陆地资源遥感调查中如何选择遥感图像一、名词解释10x41 双向反射2、假彩色图像3、维恩位移定律4、空间分辨率5、亮温度6、地球同步卫星7、遥感图像校正8、目视解译9、遥感器10、K—L变换二、简答题5x101、遥感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并对其进行简要说明2、光/机扫描成像与固体描(推扫式)成像有何差别?3、什么是归一化植被指数?简要说明其构建的理论基础与依据4、什么是微波遥感?它有何特点5、简述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分类的基本过程三、问答题3x201、试分析说明遥感图像最大似然分类法的基本原理2、试分析大气对可见光和近红外光陆地遥感的影响3、什么是高光谱遥感?请您谈谈它有哪些应用一、名词解释10x41、辐射亮度2、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3、太阳常数4、光机扫描成像5、时间分辨率6、几何校正7、中心投影8、绝对黑体9、太阳同步轨道10、BSQ数据格式二、简答题5x101、简答遥感中地物光谱特性测量的作用与意义2、比较密度分割、真彩色合成、假彩色合成、标准假彩色合成的差异3、比较遥感数字图像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优缺点4、与常规观测手段相比,举例说明遥感具有什么特点5、什么是大气窗口?遥感中常用的大气窗口有哪些?三、问答题3x201、分析不同大气散射类型对可见光、近红外与微波波段遥感成像的影响差异,并解释为什么微波具有穿透云层的能力?2、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解译标志有哪些,给出简单解释。
北大遥感考研试题
北大遥感考研试题
北大遥感考研试题1:遥感原理与技术基础
1. 将以下四个波段的遥感影像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各波段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值:
- 红光波段(0.6-0.7μm)
- 近红外波段(0.8-1.0μm)
- 蓝光波段(0.45-0.52μm)
- 绿光波段(0.52-0.60μm)
2. 描述和解释红外假彩色遥感影像与可见光彩色遥感影像之间的差异。
3. 解释什么是遥感图像的分辨率,为什么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能提供更多的信息?
4. 列举并简述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类型。
北大遥感考研试题2: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
1. 使用遥感影像分类技术,将一幅遥感影像分为水体、森林和建筑三类,详细描述分类方法和步骤。
2. 遥感影像的辐射校正是什么?为什么需要对遥感影像进行辐射校正?
3. 解释并比较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优缺点。
4. 描述一种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地表温度提取的方法。
北大遥感考研试题3:遥感应用与应答
1. 分析和解释遥感在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研究中的应用。
2. 描述一种使用遥感影像监测植被覆盖变化的方法。
3. 分析和解释遥感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4. 解释一种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灾害监测和评估的方法。
注意:以上试题仅为示例,实际考试中试题内容和形式可能有所不同。
山东科技大学遥感原理与方法考研真题2017—2019年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1、辐射亮度2、图像融合3、合成孔径雷达4、程辐射5、中值滤波6、像点位移7、瞬时视场角8、混合像元9、BRF10、大气窗口二、简答题(1、3题8分,2、4题12分,共50分)1、简述维恩位移定律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在遥感中的应用。
2、简述地表反射的三种形式及发生条件。
3、什么是植被指数?为什么植被指数能够突出植被信息?4、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5、分析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区别与特点。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哪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而可见光不能?2、什么是多源信息复合?说明多源信息复合有什么优势?(第1页/共1页)科目代码:812请在答题纸(本)上做题,在此试卷及草稿纸上做题无效!第1页共2页山东科技大学2018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遥感原理与方法试卷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1、ISODATA 2、多角度遥感3、瞬时视场4、直方图匹配5、辐射定标6、地物波谱特征7、光谱反射率8、绝对黑体9、特征选择10、距离分辨力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遥感图像几何校正过程中重采样的主要方法有①、②和③。
2、灰度直方图是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中一个最简单、最有用的工具,它描述了一幅图④的内容。
3、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表明:黑体总辐射出射度和⑤呈正比。
4、在图像灰度的线性变换公式()fB D fA D f D A A B +⋅==中,当1>fA 时,输出图像的对比度将⑥;1=fA 且0≠fB 时,使输出图像中所有像素的灰度值⑦;当255,1=-=fB fA 时,输出图像的灰度⑧。
5、TM 图像缨帽变换后产生的三个主要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分量为⑨、⑩和湿度。
6、传感器接受的信号中,有一部分是未到达地表直接进入传感器的,这部分能量称为⑪。
7、遥感图像频率域增强,首先将空间域图像通过⑫变换为频率域图像,然后再进行后续处理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原理与应用计算题
遥感原理与应用计算题:
1. 计算一个卫星传感器对地面的影像分辨率。
已知卫星高度为650公里,传感器的像元大小为15微米,计算影像的分辨率。
解答:
卫星高度与传感器像元大小可以使用几何投影关系来计算影像的分辨率。
根据几何投影的关系,可以得出以下公式:
分辨率 = 卫星高度 ×像元大小
将已知数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分辨率 = 650公里 × 15微米 = 9750微米/公里
所以,该卫星传感器对地面的影像分辨率为9750微米/公里。
2. 计算一个雷达传感器的极化重构系数。
已知雷达反射率的水平分量为0.6,垂直分量为0.4,计算极化重构系数。
解答:
极化重构系数可以用来衡量雷达信号的极化状态。
根据已知的反射率,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极化重构系数:
极化重构系数 = (水平分量 - 垂直分量) / (水平分量 + 垂直分量)
将已知的反射率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极化重构系数 = (0.6 - 0.4) / (0.6 + 0.4) = 0.2 / 1 = 0.2
所以,该雷达传感器的极化重构系数为0.2。
3. 计算一个光学传感器的波段宽度。
已知光学传感器的中心波长为550纳米,带宽为40纳米,计算波段宽度。
解答:
波段宽度可以用来衡量光学传感器在特定波长范围内的感知能力。
已知中心波长和带宽,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波段宽度:波段宽度 = 中心波长 ± (带宽 / 2)
将已知的中心波长和带宽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波段宽度 = 550纳米 ± (40纳米 / 2) = 550纳米 ± 20纳米
所以,该光学传感器的波段宽度为530纳米到570纳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