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的重点

合集下载

复习重点--宏观经济学(考研必备)

复习重点--宏观经济学(考研必备)

宏观经济学-考研必备一、名词解释1.GDP:或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GNP:或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3.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4.IS曲线:一条反映产品市场均衡情况下利率和收入反比关系的曲线,在此组合下(即在IS 曲线上的各点),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

5.LM曲线:一条反映货币市场均衡情况下利率与收入正比例关系的曲线,在此组合下,实际货币需求等于实际货币供给。

6.流动性陷阱:也称凯恩斯陷阱,指当利率已经极低,人们预期利率不会再降低,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只会下跌,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有手中,因此即使增加货币供给量,也不会再使利率下降。

7.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8.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9.凯恩斯极端: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的情况。

10.古典主义极端:IS曲线为水平线而LM曲线为垂直线,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十分有效的情况。

11.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

12.相机抉择: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时,根据经济状况和各项政策的特点,主动地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保持经济在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点上平稳运行。

一般来说,经济衰退时采用扩张性政策,通货膨胀时采用紧缩性政策。

13.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是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从而改变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工具。

14.货币创造乘数:是货币总量与高能货币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1cd e crkr r r+=++15.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改进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的政策工具。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在西方经济学上有两个含义,第一是广泛意义上的含义,指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也就是生产设备和劳动力达到充分利用的状态,第二狭义上是指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的状态。

稳定物价是指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使某一时期内的一般物价水平保持相对的稳定。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较长时间跨度内一国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

充分就业,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自愿失业是指工人由于不接受现行工资或是比现行工资稍低的工资而出现的失业现象。

非自愿失业是指工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与工作条件,但仍找不到工作而形成的失业。

失业的分类: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产生的原因在于,在一个经济体中信息是不完全的,失业人员和有职位空缺的雇主之间的信息在相互搜寻的过程中需要时间。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技术或经济结构变化导致工作所需技能或工作地域变化所带来的失业。

季节性失业是指由于季节性的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指一个经济周期内随经济衰退而上升,随经济扩张而下降的波动性失业。

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时期内价格水平持续地上升的情况。

经济增长: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被规定为产量的增加,这里的产量既可以表示经济总产量(GDP总量),又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人均GDP)。

经济增长程度可以用增长率来描述。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质的概念。

从广泛的意义来说,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各个不同方面的总体进步。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和企业的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式主要有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2.国民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可以用来衡量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产出(GDP)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劳动力、加大投资等手段来实现。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通货膨胀通常由货币供应过多、需求过热等因素引起。

5.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就业的人数。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状况。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央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控制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政策手段。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手段。

财政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增长。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交换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

9.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从高度增长(扩张期)到低迷(衰退期),然后再回到高度增长的循环过程。

经济周期会引起产出、就业和通胀等变动。

10.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比率,用来衡量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价值关系。

汇率的波动会影响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一、GDP的含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

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GDP=C+I+G+NX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际部门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可分为三大部分: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

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

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一、GDP的含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

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GDP=C+I+G+NX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际部门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可分为三大部分: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

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

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

1.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

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

这主要从消费函数c=a+by中可以看出。

其他影响因素还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

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收入,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

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

2.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

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G来自于等量的税收T(即G=T)。

政府支出G和税收T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来反映。

在四部门经济中,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要使平衡预算乘数=1,应当是 ,即是在只有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

或者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际市场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和进口。

3.经济学家认为轻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扩X有利,试说明理由?答:坚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节约交易成本,劳资双方喜欢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关系,原材料供求中喜欢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由于这种长期劳动合同和原材料供求合同存在,使厂商工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对稳定,而通胀又使产品价格上升,从而使使厂商的实际利润增加,刺激厂商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全社会产量和就业都增加。

5.向右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隐含的政策含义?答: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反向变动关系。

政策含义是政府在进行失业与通胀治理时,先确立一个“临界点”(即失业率与通胀率的社会可接受程度)。

如果失业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扩X性政策,以较高的通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如果通胀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以较高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胀率。

6.什么是“内在稳定器”?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有哪些?答:内在稳定器也称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财政政策)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和冲击的机制。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所谓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1.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既便两国产出不变,其GDP亦不能与原来两国GDP之和相等。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合并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

2.国民收入核算中,净投资可以为负,但总投资无论如何不能为负。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若存货的缩减额加上折旧额超过了新生产的建筑和设备的总价值,净投资为负;若存货的缩减额超过了新生产的建筑设备的价值,总投资也为负。

3.既然折旧和间接税不是要素收入,按照收入法这两项不应计入GDP。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4.个人从公司债券和政府债券上都获得利息收入,则按照收入法,两种利息都应计入GDP。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用支出法核算GDP时,投资包括(年终比年初相比增加的存货量2.使用收入法核算GDP时,下面哪一项是不必要的(净出口3.下列各项可被计入GDP的是(晚上帮邻居照看孩子的收入4.一国从国外取得的净要素收入大于零,说明(GNP>GDP5.假如一套住宅于2000年上半年建造并以9000美元出售,下半年出租,租金为600美元,同期折旧90美元,则该年度与此经济活动有关的总投资、消费和GDP分别为(9000美元、600美元和9600美元6.在公司税前利润中,与个人收入有关的是(股东红利7.下列那个指标可由现期要素成本加总得到(NI8.要从国民收入获得个人收入,不用减去下列哪一项(间接税9.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DPI10.为使不同年份的GDP具有可比性,需要对GDP进行调整,原因是(GDP是一个现行市场价值的概念11.下列指标中哪一个是存量指标(资本1.若消费的变化是国民收入变化带来的,那么,这样的消费和自发投资对国民收入具有同样的影响。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由国民收入增加引起的消费称引致消费,这样的消费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小于自发投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各章重点归纳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各章重点归纳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国民经济的计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的定义:➢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国民原则➢GDP是以国境为界,即本国境以内的所有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产品与劳务的价值都记入该国的GDP,它强调境内工业。

➢GNP是以国民为界,即本国国民的生产要素所创造的产品与劳务都记入该国的GNP,它强调的是民族工业。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1.支出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不是等价交换,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体现的是再分配职能救济金,失业保障金。

2、收入法:就是从生产要素所有者获得收入的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创造了多少最终产品价值,又称成本法。

收入法计算公式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3、生产法:又称部门法(sector approach)。

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各部门的产值来计算GDP,反映GDP的来源。

核算的范围:提供物质产品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劳务产品的第三产业。

核算的标的:各部门增加值,即总产值扣除中间产品价值后的余额。

政府部门提供的劳务活动以投入的成本计入总产出。

三种核算方法总结➢生产法(增加值法) GDP = 所有企业增加值的总和。

➢支出法GDP = C + I + G + (X - M)➢收入法GDP = 工资+ 利息+ 租金+ 利润+ 企业间接税、转移支付+ 折旧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1)产出=收入。

产出增值=投入要素的收入。

2)产出=支出。

最终销售=最终支出。

第三节与GDP相关的其它经济指标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NDP(一)含义:一国一年内新增加的最终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考研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点

考研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点

考研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点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目标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运行和发展的经济学分支,关注宏观经济变量的总量性质和相互关系。

其基本概念包括总需求、总供给、经济增长等。

宏观经济学的目标是通过调节经济政策来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二、宏观经济学的需求与产出1. 总需求与总供给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量,总供给则是指该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供应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是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的前提。

2. GDP与GDP的构成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的指标。

GDP的构成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部分。

三、宏观经济学的货币与物价1. 货币的功能与货币供求关系货币在经济中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等功能。

货币供求关系是指货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包括货币乘数等重要概念。

2. 物价水平与通货膨胀物价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期内一般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平均水平。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其带来的问题包括货币贬值和消费能力下降等。

四、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1. 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活动持续增长的现象,其驱动因素包括劳动投入、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制度环境等。

2. 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经济周期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活动在时间上的起伏波动,包括扩张期、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等。

经济波动的原因有多种,如内外部冲击和制度变革等。

五、宏观经济学的政策调控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宏观经济的总需求和资源配置。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宏观经济的总需求和物价水平。

3. 结构性政策结构性政策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等手段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效率。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

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政策: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改进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有意识和有计划地运用的政策工具。

2.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3.货币政策: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金融市场信贷供给与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和社会总需求以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政策。

4.挤出效应:政府开支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者投资支出的减少。

挤进效应:政府在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诱导了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从而带动产出总量或就业总量增加的效应。

5.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政府根据宏观经济指标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后,斟酌使用的经济政策。

6.功能财政:是指国家关于财政活动不能仅以预算平衡为目的,而应以充分发挥财政的经济职能,保持整个经济稳定发展为目的的理论。

7.利率效应: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

8.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变动,会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及其他以货币计价的资产的实际价值提高或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富有或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增加或减少。

9.失业:是指处于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具有劳动能力且有工作意愿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岗位的经济现象。

10.萨伊定律:也称作萨依市场定律,一种自19世纪初流行至今的经济思想。

萨依定律主要说明,经济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

11.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自然情况下的失业率,他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12.奥肯定律是反映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反方向变化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

13.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14.通货紧缩指在经济均衡的状况下,由于居民消费突然剧减,企业投资突然下降等原因使总需求下降,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物价持续和显著下降15.滞胀:指经济生活中出现了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并存的现象。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1.国民经济总体规律: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是存在一些规律性行为,例如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等。

了解这些规律能够帮助我们预测经济走势和制定相应的政策。

2.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可通过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计算。

GDP的增长率是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好坏。

4.失业:失业是宏观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种类包括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失业率是衡量一国劳动市场状况的指标,政府经常采取措施来减少失业率。

5.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货币供应量过度膨胀,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有很大影响,如降低购买力、扰乱资源配置等。

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率。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税收和支出来调控经济发展的手段。

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而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抑制过热经济。

7.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央行运用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手段。

扩张性货币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可以控制通货膨胀。

8.国际经济:宏观经济学也关注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汇率、国际金融市场等都对宏观经济有重要影响。

9.经济政策制定: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于政府制定经济政策非常重要。

政府可以根据经济学理论和统计数据进行决策,以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胀等。

10.期望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人们对未来经济的期望和预测。

期望管理能够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从而影响整个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学的复习知识要点

宏观经济学的复习知识要点

准备金(R)下降 货币总量(M)下降 利率(i)上升 投资、消费、净出口(I,C,X)下降 总需求(AD)下降 实际GDP下降且通货膨胀下降。
总结——货币政策的运用
总需求不足→经济萧条→失
扩张性 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降低再贴现率 降低法定准备率

增加 总需求
总需求过度→经济繁荣→通货膨胀
第四章
1
A.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1.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 宏观经济学来源于法国魁奈的《经济表》 和英国马尔萨斯的“马尔萨斯人口论”。 • 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提出“宏观 经济学”的概念。 • 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 和货币通论》(1936)出版后迅速发展起 来。凯恩斯把国民收入和就业人数之间的 关系作为研究中心进行了综合分析。
政府支出(G)是政府在商品和服务上的支出。
净出口(X)等于出口值减去进口值。
练习5
在下列情况中,预期哪一种会使总 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a.政府支出增加。 b.净出口减少。 c.劳动力参与减少。 d.采用改进的生产技术。 e.美元价值减少。
第八章
25
1 乘数的含义
26
在西方宏观经济学中,乘数定义为支出的 自发变化所引起的国民产出变化的倍数。 由于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衡量国民产出, 乘数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紧缩性 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提高再贴现率 提高法定准备率 减少 总需求
第十五章
42
2 总供给的决定因素
潜在产出
投入成本
43
表15-1 总供给的决定因素
变量 潜在产出 投入 对总供给的影响
当潜在产出处于非加速通货膨胀的 水平之时。投入的增长会带来潜在产 出和总供给的上升。 技术进步的提高会增加潜在产出水 平和总供给。 工资降低导致成本降低, 产出的数 量会增加。 进口品价格的下降,会导致生产成 本的下降和总供给的增加。 较低的石油价格或不太严厉的环境 管制会降低成本, 从而提高总供给。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1.GDP: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2.凯恩斯陷阱: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已不大可能在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已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下跌,因此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以至于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趋于无穷大3.挤出效应:政府开支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者投资支出减少4.菲利普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5.经济增长: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6.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通过政府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审时度势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来调整总需求水平以实现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的目标7.GDP折算指数: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反映了一国总体物品平均价格的上涨程度8.投机动机:指人们持有货币是为了在金融市场上抓住购买有价证券的有利机会9.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10.经济周期: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11.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依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为达成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权衡性措施12.奥肯定律:在经济周期之中,失业与产出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二、简答题1.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政府审时度势,逆经济风向而行,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当经济萧条时,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支出,减税等措施,从而刺激需求,当经济繁荣时,政府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开支,增税等措施,从而抑制需求,给经济降温2.财政政策的三大法宝: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国债3.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4.货币政策工具(央行的三大法宝):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5.总需求曲线向下的原因(1)利率效应。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运行情况,而不是个别市场或个体单位。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政策目标: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等。

2.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的重要性。

-新凯恩斯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有效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3.教授效应:-教授效应描述了一种经济增长过程中,劳动者通过学习和模仿技术,提高自身生产能力的现象。

这种技术传递过程可以提高整个经济体系的生产力水平。

4.成本疾病理论:-成本疾病理论指出,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带来额外的成本,从而抑制经济增长。

5.多重平衡理论:-多重平衡理论认为,在宏观经济体系中,可能存在多个稳定的均衡状态。

这意味着经济体系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跃迁可能需要外部冲击。

6.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揭示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当失业率下降时,劳动力市场紧张,工资上升,供给不足导致物价上涨;反之,失业率上升时,劳动力市场宽松,工资下降,物价下跌。

7.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8.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在长期内呈现周期性波动的现象,周期通常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经济波动是经济活动在短期内出现的波动,通常由内部和外部的冲击导致。

9.收入分配与社会不平等:-收入分配研究个人或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而社会不平等研究整个社会的收入差距。

-收入不平等可能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带来负面影响。

10.公共产品和外部性:-公共产品是指无法排除非付费者使用且一个人使用不会减少别人使用量的商品或服务。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

1、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L=m)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图形为LM曲线,线上任一点都表示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2、凯恩斯区域: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LM曲线呈水平状的区域。

按凯恩斯的说法,当经济位于凯恩斯区域时,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不大有效。

3、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4、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5、菲力普斯曲线:最初是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曲线。

后被凯恩斯主义者说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

6、古典区域: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LM曲线呈垂直状的区域。

宏观经济学认为,当经济位于古典区域时,货币政策有效,而财政政策不大有效。

当利率上升到很高水平时,货币的投机需求为零(此时只有交易需求),货币投机需求曲线表现为该利率水平以上与纵轴相重叠的一条垂线(不管利率上升到多高,货币投机需求都是零,人们手持的货币量都是交易需求量),相应地,LM曲线也是一段垂直线。

7、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8、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即净现值为零。

9、IS曲线:是指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之一关系的几何图形就是IS曲线。

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 i= 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10、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周期或商业循环,是指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是指经济活动的繁荣与萧条交替出现的周期性波动。

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

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GNP是经济社会(一国或地区)成员在一定时期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3.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4.实际GDP是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然后以基期价格核算出的某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

5.国民收入(简称NI)是指一国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6.消费价格指数(简称CPI),是对城市消费者购买一组固定的消费性产品与服务所支付平均价格的度量指标。

7.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正常的劳动力周转所造成的失业。

8.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技术或经济结构变化导致工作所需技能或工作地域变化所带来的失业。

9.季节性失业是指由于季节性的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失业。

10.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性失业,是指一个经济周期内随经济衰退而上升,随经济扩张而下降的波动性失业。

11.均衡产出是指与总支出或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12.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任意一个收入水平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13.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每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率。

14.资本边际效率(记作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15.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政府支出同时以相等的数量增加和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16.IS曲线代表产品和服务市场共同达到均衡时投资与储蓄相等时的一条曲线。

17.货币需求就是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而愿意持有一定数量货币的需求。

18.交易动机。

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19.预防动机(谨慎动机),指人们需要货币是为了预防经济生活中预料之外的支出。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1.GDP的核算方法,具体表示A支出法: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

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这四方面支出的总和。

GDP = C + I + G +(X-M){ 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X-M)}B收入法:就是用产出带来的收入来核算GDPGDP = 工资 + 净利息 + 租金 + 税前利润 + 间接税 + 资本折旧1、生产要素收入:生产要素可分为劳动、资本、土地、以及企业家才能,因此生产要素进入市场后各自取得的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

[1]:工资、薪金和业主收入[2]:利息收入:人们为企业提供货币资金而获得的利息收入减去支付给企业的消费信贷利息 [3]:地租:出租土地、房屋等收入,专利、版权等收入 [4]:利润2、非生产要素收入: [1]:间接税:可以转嫁的税收 [2]:资本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被称为折旧。

折旧 = 物质磨损 + 精神磨损(这里指的是为补偿资本折旧而提取的费用)C增值法,最终产品价值等于生产它的各个阶段所新增价值之和厂商的增加价值是它生产的产品价值减去它从另外厂商那里购入的投入要素的成本价值之差额。

2.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和联系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 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联系,如果知道了GDP折算指数就可以将名义GDP折算为实际GDP。

3.GDP与GNP的区别和联系GDP指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联系,GDP大于GNP,表示有资本输入。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

《宏观经济学》选择(15*2分)名词解释(5*3分)计算(2*10分)问答(2*10分)论述(1*15分)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一、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二、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绿色GDP1、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1)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2)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3)GDP=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2、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1)根据增值法,增值就是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2)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3、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GDP=C+I+G+NX4、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绿色GDP,GGDP)=GDP-能源等自然资源消耗-环境破坏绿色国内生产净值(绿色NDP,EDP)=NDP-能源等自然资源消耗-环境破坏=GDP-折旧(物质资本损耗)-能源等自然资源消耗-环境破坏三、名义GDP与实际GDP1、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2、实际GDP,是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然后以基期价格核算出的某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3、实际GDP剔除了价格影响因素,能够反映实际产量的变动,是一个更明确的经济福利衡量指标。

将一国某一年的实际GDP除以该国人口数,可得到该国该年的人均GDP。

四、与GDP相关的其他指标1、国民生产总值(GNP),是经济社会(一国或地区)成员在一定时期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GDP的增长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可以通过货币供应量增加、需求过多等因素引起。

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

高失业率通常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和社会问题的加剧。

4.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GDP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增加等手段实现。

5.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时间上的波动。

经济周期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复苏期和萧条期。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由央行制定和执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通过调整利率、准备金率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量,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由政府制定和执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的目标。

8.开放经济:开放经济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和投资的经济系统。

开放经济包括国际贸易、跨国投资等方面。

9.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汇率的变动会对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产生影响。

10.国际金融体系:国际金融体系是指各国之间进行金融交往的组织和机制,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

11.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经济活动由私人拥有的资本和市场决定的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强调市场机制和个体自由。

1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经济活动由国家所有的资本和计划调配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强调公有制和社会公正。

13.经济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开发是指通过提高生产力和发展经济活动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以满足未来世代的需求。

14.经济理论:经济理论是用来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的一套学理。

宏观经济学重点(含答案)

宏观经济学重点(含答案)

名次解释(5*3=15分)1.货币政策:p472: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

2.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3.消费的“棘轮效应”:消费者易于随收入提高而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之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这种特点被称为“棘轮效应”,即“上去容易下来难”4.GDP(国内生产总值)P368: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劳务和物品)的市场价值5.总需求曲线p486: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6.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p443: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7.汇率:p529: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例,它表示的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

8.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9.经济增长p577:一个经济体产量的增加,其中产量即可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

10.托宾的“q”理论: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资本之比。

可作为衡量要不要进行新投资的标准,他把此比例称为“q”。

11.C PI(消费物价指数)p459:政府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其中一个数据。

通俗的讲,CPI就是市场上的货物价格增长百分比12.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13.菲利普斯曲线:p520: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方青协的曲线,这就是最初的菲利普曲线。

14.资本深化: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当人均储蓄超过资本广化,使得人均资本k上升,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

简答(3*8=24分)1.什么是乘数原理?其作用的前提条件?概念:增加投资或政府支出会使收入和就业若干倍地增加的理论就是乘数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的重点(这是根据今天老师所说的重点整理出来的)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P5GDP,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及劳务的市场价值使用市场价格所有合法的:GDP包括所有在经济中生产并在市场上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包括经济中住房存量提供的住房服务的市场价值,不包括非法生产和销售的东西、在家庭内生产但是没有进入市场的东西)。

只包括最终价值(纸和贺卡,纸是中间物品,贺卡是最终物品,GDP只计算贺卡价值,因为纸的价值已经包括在贺卡中,但是如果纸还有一部分没有变成贺卡,就会被作为存货投资成为当期GDP的一部分,当纸在以后的时期里被投入生产或出售时,存货的减少再从GDP中扣除)有形的物品和无形的劳务。

现期生产的,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二手车的价值,已经在其生产销售时计入了GDP,不能在现期重复计算)的现期交易价值。

局限于一个国家之内。

无论生产者国籍如何,只要在该国国内生产的就计入该国GDP。

仅限于某个时期: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Y(GDP)=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NX(净出口)消费:除家庭购买新住房外的物品与劳务支出。

包含家庭教育支出投资:资本、存货和建筑物购买(包含家庭新住房购买)政府购买:员工的薪水和用于公务(物品与劳务)的支出,转移支付(社会补助、事业保险等)不属于政府购买净出口:出口-进口(被包含在C、I、G内,不是本国生产,必须减掉)2.真实GDP (用基年价格计算)与名义GDP (用现期价格计算) 的计算(注意计算题)P12 价格与产量名义GDP 真实GDP GDP 平减指数(100GDPGDP GDP ⨯=真实名义平减指数)年份热狗价格热狗产量汉堡价格汉堡产量08 1 100 2 50 1*100+2*50=200 1*100+2*50=200 (200/200)*100=100 09 2 150 3 100 2*150+3*100=6001*150+2*100=350(600/350)*100=171 10320041503*200+4*150=1200 1*200+2*150=500(1200/500)*100=240100%GDP GDP -GDP ⨯=平减指数第一年平减指数第一年平减指数第二年的第二年通货膨胀率4.消费物价指数(CPI )的计算CPI 衡量生活费用不完美指标的三个问题:(1)替代偏向 消费者把那些变得昂贵的物品替代掉,由于没有考虑到消费者替代的可能性,所以消费物价指数高估了从某一年到下一年生活费用的增加。

(2)新产品引进 更多的选择 又使每一美元更值钱,消费物价指数并没有反映货币购买力的这种变动(3)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 当篮子里一种物品的质量变动时,劳工统计局就要根据质量变动来调整物品的价格。

然而,质量变动仍然是一个问题,因为质量是很难衡量的。

100CPI ⨯=基年一篮子的价格的价格当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消费物价指数(100%CPICPI-CPI ⨯=第一年第一年第二年的第二年通货膨胀率一篮子物品:4个热狗、2个汉堡包一篮子物品费用消费物价指数 (CPI )第二年通货膨胀率(100%CPICPI-CPI ⨯第一年第一年第二年)年份热狗价格汉堡价格08 1 2 1*4+2*2=8 (8/8)*100=10009 2 3 2*4+3*2=14 (14/8)*100=175 (175-100)/100*100%=75% 10343*4+4*2=20(20/8)*100=250(250-100)/100*100%=43%5.GDP 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的联系与区别P32 联系:都是衡量经济物价总水平的指标差别:(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消费物价指数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和劳务(2)消费物价指数比较的是固定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与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一篮子物品的构成只是偶尔改变;而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格与基年同样的物品和劳务的价格,用来计算的物品和劳务的组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动变动。

6.真实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含义。

它们如何相关?)P35名义利率:银行所支付的利率真实利率: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过的利率关系: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7.生产率的重要性、决定因素P51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关键决定因素,其增长是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性因素。

补充: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这种能力取决于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

当一个国家的工人的生产率很高,那它的真实GDP和收入都会很高决定因素:(1)物质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物质资本越多,生产率越高。

(2)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得到的知识和技能,人力资本有利于提高一国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3)自然资源:由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投入,如土地、河流等(分为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差别引起了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一些差异,但它们并不是一个经济生产物品与劳务中生产率高的必要条件。

(4)技术知识:社会对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最好的方法的了解。

技术知识可以提高一个经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8.金融体系的作用金融体系的作用是促使经济中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经济中两种最重要的金融市场是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债券市场是购买债券的人直接向发行债券的人提供资金的机构。

股票市场是购买股票的人直接向发行股票的人提供资金的机构。

经济中两种最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是银行和共同基金。

银行的主要工作是从想储蓄的人那里得到存款,并用这些存款向想借款的人进行贷款。

共同基金是一个向公众出售股份,并用收入来购买各种股票、债券或股票与债券都有的选择,或资产组合的机构。

9.可贷资金市场封闭经济和开放经济供给需求画图P79 封闭经济下:供给:储蓄。

来自那些有额外收入并想储蓄和贷出的人。

需求:投资。

希望借款进行投资的家庭与企业。

利率:高利率使借款更加昂贵,随着利率上升,可贷资金需求减少 高利率使储蓄更有吸引力,随着利率上升,可贷资金供给增加分析影响供给需求的政府政策 (1)储蓄激励增加了可贷资金的供给利率调整可以使可贷资金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水平。

如果利率低于均衡水平,可贷资金供给小于需求,鼓励储蓄者提高利率,抑制借款投资。

如果利率高于均衡水平,可贷资金供给大于需求,利率被迫降低。

真实利率反映了储蓄的真实收益和借款的真实成本供给需求利率可贷资金真实利率(1)在既定的利率下,降低对储蓄的税收可以鼓励储蓄,影响可贷资金供给,可贷资金需求不变 (2)可贷资金供给增加(3)利率下降且投资增加(借款成本低)可贷资金供给 利率 S1S2需求(2)投资激励增加了可贷资金的需求(3)政府预算赤字减少了可贷资金的供给(3)政府预算盈余10.时间与风险P92 (1)时间价值现值:衡量货币的时间价值未来货币量的现值(复利计算):用现行利率产生一定量未来货币所需要的现在货币量(用D1 需求 供给利率 D2可贷资金(1)在既定的利率下,降低对投资的税收可以鼓励投资,影响可贷资金需求,可贷资金供给不变(2)可贷资金需求增加 (3)利率上升且储蓄增加可贷资金供给 利率 S2S1需求 (1)国民储蓄——可贷资金供给的来源——私人储蓄+公共储蓄,政府预算赤字代表公共储蓄变动,从而代表可贷资金供给变动,但是不会影响需求 (2)可贷资金供给减少(3)利率上升、可贷资金减少(政府借款筹资)且投资减少(政府为赤字筹资挤出了投资借款者)(4)政府赤字降低了经济增长率(1)国民储蓄——可贷资金供给的来源——私人储蓄+公共储蓄,政府预算盈余代表公共储蓄变动,从而代表可贷资金供给变动,但是不会影响需求 (2)可贷资金供给增加(3)利率下降且储蓄增加,增加了投资 (4)更高的投资意味着更多的资本累积和更快的经济增长可贷资金供给 利率 S1S2需求于比较不同时点上的货币量,衡量货币的时间价值)n)(未来值现值r 1+= (2)风险管理风险厌恶:不喜欢不确定性 有效市场假说P1021)有效市场假说是指: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 ,那么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

该假说认为,资产价格反映了关于一种资产价值的所有公开的、可获得的信息 。

这意味着股票价格的变动不可能根据可获得的信息来预期。

(2)与有效市场假说一致的一个证据是:许多指数基金的业绩表现超过大多数积极基金,而这些积极基金是由有价证券组合专业管理者根据广泛研究和专家意见挑选股票。

()指数基金根据股票指数购买所有的基金,但是积极基金只买最好的股票。

12.市场的非理性P105(每个地方都可能用上) 股票价格有时候会背离其真实价值的理性预期股票价格的波动部分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

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波动 怀疑有效市场的经济学家的观点:怀疑有效市场假说的经济学家认为,股票价格的波动部分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

如果一个人预期另一个人将来会支付更高的价格,那么,他愿意购买那些现在价值高估的股票。

这意味着股票价格可能不是公司的合理价值 最低工资法及对均衡的影响P124对低技能或缺乏经验的工人而言,最低工资超过均衡工资,这会导致结构性失业 但这部分工人只是劳动力的一小部分,因此最低工资不能解释大部分的失业13.工会和集体谈判P126工会:与雇主就工资、津贴和工作条件进行谈判的工人协会工会用它们的市场势力来为工人争取更高的工资参加工会的工人的工资比不属于工会的类似工人的工资要高20%,并且参加工会的工人还能得到更多的其他好处当工会把工资提高到均衡水平以上时,劳动需求量减少,引起失业“局内人”--仍然就业的工人,他们的状况变好了“局外人”–以前有工作而现在失业的工人,他们的状况变坏了一些局外人会去没有工会的劳动市场,增加那些市场的劳动供给,并减少均衡工资批评者:工会是一种卡特尔,它们把工资提高到均衡水平以上,引起失业并降低了其他没有工会的劳动市场的工资支持者:工会与大企业的市场势力相抗衡,并使企业对工人的要求更积极地做出回应货币的职能和种类P140职能:交换媒介:买者在购买物品与劳务时给予卖者的东西计价单位:人们用来表示价格和记录债务的标准价值储藏手段:人们可以用来把现在的购买力转变为未来的购买力的东西种类:商品货币: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法定货币:没有内在价值、由政府法令确定作为通货使用的货币法定货币的价值决定:政府和社会习俗、社会期望P141货币乘数P150 放大、货币创造怎么创造、怎么放大为货币量的改变、速度有用银行只把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时,就创造了货币。

准备金率越大,创造的货币越少。

货币乘数:银行体系用1美元准备金所产生的货币量 货币乘数等于1/R在我们的例子中,R = 10%(准备金率) 货币乘数 = 1/R = 10100美元的准备金产生了1000美元的货币 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P165古典二分法:名义变量和真实变量的理论区分休谟和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制度发展影响名义变量,但不影响真实变量 如果中央银行使货币供给翻一番,休谟和古典经济学家会认为: 所有名义变量(包括价格)会翻一番 所有真实变量(包括相对价格)保持不变货币中性:认为货币供给变动并不影响真实变量的观点最开始,CD 相对于皮萨的价格:货币供给翻一番使所有名义价格都翻一番;那相对价格呢?名义价格翻一番之后:类似,真实工资W/P 没有变化,因此: 劳动供给量不变 劳动需求量不变 劳动的就业数量不变资本以及其他资源的使用也是同样道理因为所有资源的使用都不发生变化,那总产出就不会受货币供给变动的影响CD 的价格 = 1.5皮萨/每张CD$30 $20 = 相对价格不变CD 的价格皮萨的价格 = 1.5皮萨/每张CD $15 $10 =古典二分法是真实变量和名义变量的理论区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