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

合集下载

动脉粥样性硬化名词解释

动脉粥样性硬化名词解释

动脉粥样性硬化名词解释动脉粥样硬化通常是指脂质成分和炎性物质沉积在动脉血管内壁,形成外观像小米粥样的斑块,使动脉变窄变硬,阻碍血流的情况。

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通常会出现头晕、头痛等不良症状,严重时还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器官缺血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当患者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时,可以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非诺贝特、苯扎贝特等调整血脂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

当患者使用以上药物治疗之后病情没有得到改善时,还可以及时使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身体保持健康。

另外,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还应注意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

脂质代谢障碍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进而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

病变常累及大中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

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和大量吸烟,还有糖尿病、肥胖和遗传因素等。

1.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增高。

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互为因果,二者常同时存在。

2.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性因素。

3.吸烟吸烟明显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且与每日吸烟数量成正比。

4.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较无糖尿病者高两倍。

5.肥胖中心性肥胖者、体重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者,更易患本病。

6.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年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近亲发病率明显增高。

7.其他年龄、性别、C反应蛋白增高、从事脑力劳动、进食高热量食物等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相关。

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探讨

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探讨
比较 差 异 有 显著 性 ( < O 0  ̄ < 0 0 1 ;② 各 高 血 压 亚 组 颈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斑 块 的 发 生 率 ( P .5 .0) 1级 :5 . 0 。2级 : O 0
5 . 7 。3 :8 . 1 ) 明 显 高 于正 常 对 照 组 (5 5 ,P均 < o 0 1 ,逐 级 比较 差 异 有 显 著 性 ( O0 ~ < 3 5 级 6 2 2.8 .0) P< . 5
0 0 1 ;③ 随 着 高血 压 患者 脉 压 的增 大 ,颈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斑 块 的 发 生 率 明 显 增 加 (3 3 : 6 . 6 : 39 , .0 ) 3 .3 2 1 % 8 .3
P 均< O 0 1。结 论 :高 血 压 和 脉 压 是颈 动 脉 粥 样硬 化 斑 块 发生 率 增 高 的危 险 因素 。 .0 ) 关键 词 :高血 压 ;颈 动 脉 疾病 ;血 压
文芳梅 ,严建 宇 ,冯媛媛 ,张艳敏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高血压分级 、脉压 的关系 。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
者 10例 ( 6 高血 压 1 4 例 、2级 5 级 6 6例 、3级 5 ) 3例 健 康 体 检 者 作 为 健 康 对 照 组 ,测 量 血 压 、血 清超 敏 C 8例 ,4
文 章 编 号 :1 0 — 0 4 (0 0 4 3 40 0 80 7 2 1 )0 — 9 — 3
Do :i . 9 9 jis . O 8 0 4 2 1 . 4 1 i 0 3 6 /.s n 1 O —0 7 . 0 0 0 . 9
Reainhp b t e y etnin a dc r t t eoceoi pa u / EN F n -  ̄ YAN Ja -u,F ltos i ewen h p re so n a oi ah r sl t lq e W d r c a gme, in y ENG Y a -u n unya ,

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分析

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分析

极高危组患者 5 O例 。入 选 条 件 : 符 合 1 9 均 9 9年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和 国 际高 血 压 学 会 ( HO/S 制 定 的 E 诊 断 标 准 。 正 W IA) H
常对照组 7 人 , 同期来 我 院门诊 或住 院患者 , 4 2 系 男 3例 , 女
2 9例 , 龄 5 ~ 7 年 5 5岁 , 均经 病 史 、 检 、 电 图 、 超 声 、 体 心 心 肝 肾 功 能 及 血 糖 、 脂 检查 未显 示 有 器 质 性 心 脏 病 的健 康 人 群 。 血
维普资讯
齐 齐 哈 尔 医 学 院学 报 2 0 0 8年 第 2 卷 第 1 9 4期
高血压 与颈动脉粥样硬化 的关 系分 析
周 生琴 付桂 华 苏秀 丽
探 讨 高频 超 声 监 测 高 血 压 患 者颈 动脉 内一 中膜 厚 度 及 斑块 形 成 的 意 义 。观 察 不 同 【 要 】 目的 摘
1 2 仪 器 的 测 量 方 法 及 指 标 1 血 压 测 量 方 法 : 照 1 9 . ) 按 99
2 1 四 组 一 般 情 况 和 颈 动 脉 I 厚 度 比 较 四组 在 年 龄 、 . MT 血 脂 、 糖 等 因 素 方 面 差 异 均 无 显 著 性 ( < o 0 ) 随 着 危 血 P .5; 险 因素 的分 层 的 增 加 , 动 脉 I 有 增 厚 趋 势 。 E 危 险 因 颈 MT H 素 的增 加 高 、 高 危 组 与 以上 各 组 TMT厚 度 差 异 均 有 显 著 极

中膜 厚 度 及 斑 块 形 成 情 况 , 高 血 压 粥 样 硬 化 的预 防 及 防 治 监 测 上 有 重要 意 叉 。 在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动脉血管疾病,其病理生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1. 损伤:动脉粥样硬化起始于内皮细胞的损伤,主要受到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烟草使用等危险因素的影响。

损伤后,内皮细胞开始释放细胞因子和化学物质,吸引白细胞和血小板附着于血管壁,形成炎症反应。

2. 斑块形成:炎症反应导致内皮细胞增殖,并吸引更多的白细胞向内皮细胞渗透,其中包括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

这些
细胞释放化学物质,如氧化脂质、胆固醇等,从而形成斑块,也被称为动脉粥样斑块。

3. 斑块稳定期和不稳定期:斑块的生长和演化过程可分为稳定期和不稳定期。

稳定期的斑块有较为坚硬的胶原纤维盖着,不易破裂。

但不稳定期的斑块则比较易破裂,其中富含活性细胞和炎症组织,易发生溃疡、出血和血栓形成等。

4. 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当不稳定期的斑块破裂时,斑块内部活性物质暴露在血管腔内,引起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血栓可能完全阻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5. 纤维化和钙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斑块逐渐发生纤维化和钙化,使斑块变得更加坚硬和稳定。

然而,即使钙化的斑块也可能在炎症或机械应力下破裂。

总的来说,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内皮细胞损伤、炎症反应、斑块形成、斑块稳定与不稳定、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等多个阶段。

这些过程相互作用并逐渐加重,最终导致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及相关的临床病症。

科普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科普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科普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郑春美(冕宁县人民医院;四川冕宁615600)作为一种影响最为广泛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对我们每个普通人来说都并不陌生。

而相关的研究更是告诉我们,在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这一疾病的发病原因当中,高血压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不管是临床上在老年人当中最为常见的脑卒中这一疾病,还是冠心病这一疾病,其发病的基础都是患者动脉粥样硬化。

虽然当前相关的研究还不足以帮助我们完全明确和了解这一动脉粥样硬化出现的原因,但是在具体的研究情况当中,我们可以发现高血压是导致这一硬化情况出现的一个不容小觑的因素。

每10个冠心病患者当中就有6、7个患者同时存在着高血压的症状。

而患有高血压的患者,相比于普通的疾病,出现冠心病的概率是普通的3倍甚至4倍之高。

尤其是对于我国居民来说,一旦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那么发生冠心病的概率也会随之而提高。

在统计诸多样本之后,我们可以发现,血压水平的升高和冠心病发病概率的增加有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一、衡量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标-脉压当前,脉压这一指标已经成为了衡量每一个人发生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的警示器。

所谓的脉压水平,指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的差距。

如果脉压水平较高,那么则可以说明我们动脉的弹性水平较差。

在相关研究当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随着脉压水平的不断升高,患者出现冠心病这一疾病的概率也在随之而提高。

这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十分明显。

所以要想衡量我们患上心血管类疾病的概率,就要关注脉压这一警示器。

二、引起冠心病的因素除了血压升高之外,还有其他很多的因素,有可能共同作用于我们的身体,进而导致冠心病发生概率大大提高。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当整合这些因素,共同看待。

而高血压以及其他的一系列指标,在导致我们出现冠心病等这些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又是有差距的。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各方面的因素来判断一个人出现冠心病的可能性。

1.年龄:因为冠心病主要的发病人群就是老年人,而男女性出现这一疾病的概率有所差异,因此我们可以把男性的55岁和女性的65岁这两个界限来作为判断一个人出现冠心病可能性的指标之一。

高血压的病理学基础

高血压的病理学基础

高血压的病理学基础
高血压的病理学基础主要涉及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主要病理学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动脉壁重塑:高血压导致动脉壁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引起动脉壁的结构改变。

动脉壁的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胶原纤维增多,导致动脉壁增厚、硬化,管腔狭窄。

2.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长期高血压导致动脉内膜损伤,胆固醇等脂质在动脉壁内积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这些斑块可以导致血管狭窄、阻塞,甚至引发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

3. 左心室肥厚:高血压使心脏后负荷增加,心脏需要更大的力量才能将血液泵出,长期以往会导致左心室肥厚。

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心脏病的重要表现之一,可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4. 肾小球硬化:高血压可导致肾小球内压力升高,引起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长期以往会导致肾小球硬化。

肾小球硬化是高血压肾病的重要表现之一,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5. 脑血管病变:高血压可导致脑血管病变,如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瘤等。

这些病变可导致脑卒中等并发症。

高血压的病理学基础主要涉及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这些
改变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及时就医,积极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形成于动脉内皮层,受许多因素影响,包括高胆固醇饮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吸烟等。

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s)的发生,如心肌梗死和中风。

以下将详细介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1. 内皮损伤:内皮细胞是动脉壁的一层薄膜,它们产生一种叫做一氧化氮(NO)的物质,它具有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有助于保持血管的张力和血液流动的正常。

然而,内皮受损可引起NO产生减少,允许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从血液中渗入血管壁。

2. LDL转运:损伤的内皮细胞释放出化学信号,吸引白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形成脂质斑块。

同时,LDL被氧化,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DL,ox-LDL),这种ox-LDL更容易被吞噬细胞摄取。

3. 细胞外基质沉积:摄取ox-LDL的细胞会变成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它们从氧化LDL中重新释放出胆固醇,并促使动脉壁中的细胞外基质发生变化,沉积大量胆固醇和其他脂质。

4.斑块形成: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导致斑块的形成。

斑块是一种由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其他免疫细胞和胆固醇等组成的团块,它会增加动脉壁的厚度。

5.斑块破裂:斑块内的巨噬细胞会释放一系列的蛋白酶,使斑块表面的纤维帽薄弱且易破裂。

这可能导致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

6.血栓形成:当血栓形成时,它可能会完全或部分阻塞动脉,导致心肌梗死、中风或其他血液循环障碍。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如血浆中的脂蛋白水平、炎症反应、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总结一下,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内皮损伤、LDL转运、细胞外基质沉积、斑块形成、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

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心脑血管疾病。

科普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科普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科普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当人体血压一直持续在较高的状态,就很容易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冠心病。

虽然并不能完全的明确高血压是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因素,但是其绝对是引发这一疾病的危险因素。

虽然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都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但是很多人依然不清楚两种疾病之间的关系。

所以说非常有必要科普一下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疾病。

一、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间有什么关系?高血压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与发展具有促进的作用,而且很容易发生血管阻塞的情况。

高血压病人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几率非常大,所以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就是高血压。

大约有7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人有高血压。

除此之外,得有高血压疾病的病人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情况的几率要远远高于血压正常的人。

并且高血压病人一旦发生心肌梗塞,致死率非常高。

高血压还会导致病人体内的血管壁纤维断裂、胶原沉着,血管壁弹力明显下降,开始变得僵硬,顺应性也明显变差,对心肌的供氧量显著减少。

当病人血压升高时,左心室射血阻力随之增加,这时心肌对氧的需求量也会增加。

由此可见,高血压会致使心肌供应量减少、血氧量增多,这将对心肌的代谢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如何预防高血压高血压是我们经常说的三高中的一种,也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得了高血压疾病后,初期病人通常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表现,所以很多病人不当回事。

事实上,高血压是一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因素,一旦得了高血压疾病,很容易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风等。

所以很多病人在得知自己得了高血压以后都非常的惊慌,生怕会诱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那么该如何预防高血压呢?1、保持乐观的心态为了避免出现高血压的情况,平时一定要注意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保持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尽量不要过于欢喜和悲伤。

高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

高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
病变严重 管腔明显狭窄 严重的劳力型心绞痛
病变不稳定 斑块破裂、血栓形成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阻塞时发生心肌梗死
阻塞部位
梗死范围
动脉粥样硬化是无处不在的“不定时炸弹” 动脉粥样硬化是无处不在的“不定时炸弹”
缺血性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全身 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全身 广泛存在的特点 广泛存在的特点
ASCOT-LLA:降压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 :降压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 进一步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36% 进一步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
在单纯降压降低冠心病事件10%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进一步 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 在单纯降压降低冠心病事件 的基础上 , 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36%,突破了冠心病的获益不足的瓶颈。该研究由于获 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 ,突破了冠心病的获益不足的瓶颈。 益显著,提前近2年结束 年结束。 益显著,提前近 年结束。
BPLA 对于新的降压药,尤其是某些特定的联合治疗方案,尚缺 乏其终点研究的数据 传统治疗未能带来预期的预防CHD的获益 LLA 为了预防CHD,有必要关注多种危险因素 高血压患者,特别是中危患者,尚缺乏其降脂治疗获益的 数据
ASCOT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 针对高血压合并至少3项危险因素的患者 针对高血压合并至少 项危险因素的患者
“SHAO 100”
高血压患者是否合并≥3个危险因素: 高血压患者是否合并 个危险因素: 个危险因素
吸烟(Smoking) 吸烟 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Family History);低HDL-C 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 低 年龄(Age):男≥45岁,女≥55岁 年龄 : 岁 岁 肥胖(Obesity) 肥胖
依据指南, 依据指南,确定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目标值

原发性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关系研究进展

原发性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关系研究进展

原发性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关系研究进展临床上将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动脉收缩压≥140 mmHg(18.7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12.0 kPa),又找不到导致高血压原因的患者称为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 PH)或高血压病[1],将动脉管腔内出现内膜有类脂质的沉着,复合糖类的积聚,继而纤维组织增生和钙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病变的患者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atherosclerotic plaque,AP)[2]。

PH和AP均有发病率高,患病率高,发病原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与肥胖、吸烟、酗酒、精神紧张、脑力劳动、缺乏运动行为密切,是脑卒中、心肌梗死和终末期肾病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等特点[3]。

目前我国居民PH和AP发病率和患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居民的生命健康,防治任务严峻[4],理顺两病的内存关系,对提高防治效果有益,现综述如下。

1. 原发性高血压PH是当前最常见的血管性疾病之一,其发病隐匿,患病率高,危害性大。

目前PH存在着“三高”、“三低”和发病机制不清楚等特点[6]。

三高是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患病率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测,全世界有约7亿,我国有2亿多的PH患者[7]。

致残率高:每年新发生PH引起的脑卒中有超过150万例,在累计的PH引起的脑卒中幸存者约600万人中超过半数的患者几乎丧失劳动能力,甚至生活不能自理,PH引起肾功衰,患病率每年递增8%[8]。

病死率高:PH如不得到正规的治疗,死于冠心病、脑卒中和肾功衰分别为50%、33%和12%。

血管性疾病死亡占人口总死亡的30%左右,是癌症的2倍,列第二位,并有逐年增长趋势,预计到2020年,将增至36%,居首位[9]。

PH的三高是因为高血压病防治知识不普及,患者的早期发现率低,正规治疗率低,科学预防率低,在高血压患者中大于95%者为PH患者,其特点是进展缓慢,病程长达十多年至数十年,起病初期几乎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因偶然的血压测量后被发现,只有少数患者因出现比较的严重并发症和靶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时,出现相应临床症状而就医。

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关系

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关系
1 1 一 般 资料 .
者组 l8 中 , 1例 内膜 增 厚 > 10 m有 16 , 出 粥样 斑 块 14 , .r a 0例 检 1 例 其 中 单 发斑 块 3 例 , 发 斑块 7 例 , 中软 斑4 例 , 斑5 例 , 合 斑 6 多 8 其 O 硬 1 混
2例 。 3
3 讨 论
【 要 】目的 探 讨 老年 性 高血 压 与颈 动脉 粥样 硬 化 关 系 。 法 应 用 美 国 惠普 7 0  ̄ 彩超 诊 断仪 对 1 8 老 年 性 高血 压 患者 的 摘 方 50 1例
颈 动脉 进行 检 测 。 果 结
选检 查方 法。
老 年 高血 压 患 者 颈 动脉 粥样 硬 化 明 显 高于 无 高血 压 组 。 结论
目前 高血 是 老 年 心 血 管 意 外 死 亡 的 主 要 危 险 凶 素 , 病 率 发 高 , 主要 因素 是 动 脉 硬化 , 颈 动 脉 血 管 壁 内一中 膜 增 厚是 动 脉 其 而
硬 化 早 期 指征 , 块 形 成 是 动 脉 硬 化 的 明显 特 征 。 色 多 普 勒 超 斑 彩 声 是 评 价 粥样 硬 化 首 选 方 法 , 作 简 便 、 创伤 , 广 泛 应 用 。 操 无 被 1 资料 与方 法
害, 即高 血 压 导 致 动 脉 内皮 功 能 障 碍 。 脉 内 膜 损 伤 后 , 脉 壁 分 动 动
泌 的 血 管 活 性 物 质 如 一 氧 化 氮 失 调 。 述 2 因素 与动 脉 粥 样 硬 上 种 化 的 发生 、 展 有 着 密 切 关 系 。 外 , 研 究 表 明颈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发 另 有 是 导 致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 别 是 脑 血 管 疾 病 的 主 要 原 因 。 动 脉 血 特 颈 管 壁 内~中 膜 增 厚是 粥样 硬 化 的 早期 指 征 , 块 形 成 是 明 特 征 。 斑 当斑 块 形 成并 突入 管腔 时 , 由于 其 富 含 脂 质 、 动脉 壁 顺应 性 下 降 , 应 力 增大 , 同时 受 高 速 血 流 冲 击 , 块 可发 生 破 裂 , 露 的 脂 质 和 斑 暴 胶 原 可 激 活 血 小 板 , 此 启 动 体 内 凝 f系 统 形 成 血 栓 , 发 生 由 f 【 【 或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与高血压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关系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与高血压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关系

c , 后 2小 时 血 糖 ( h G) 致 动 脉 硬 化 指 数 差 异 有 显 著 性 ( )餐 2B , 尸< 0 0 ) 而 T AI 差 异 最 显 著 ( < .5 , C, P P
00 ) 与不合并下肢动脉 粥样硬 化组 的 高血 压病相 比, 并下肢 动 脉 粥样硬化 的高 密度脂 蛋 白胆 固 .1 。 合
与 高 血 压 病 合 并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病 变 的关 系 。
1 对 象 和 方 法
1 2 方 法 所 有 高 血 压 病 病 人 测 量 身 高 , 重 , 算 体 重 指 . 体 计 数 ( MI , 量 血 压 , 集 静 脉 血 测 量 空 腹 血 糖 , 后 血 糖 , B )测 采 餐 总 胆 固 醇 , 油 三 脂 , 密 度 脂 蛋 白 胆 固 醇 , 密 度 脂 蛋 白 胆 固 甘 高 低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是 高 血 压 病 常 合 并 的病 理 表 现 , 血 压 可 高 促 进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的 形 成 和发 展 , 变 常 累 及 大 中血 管 , 质 病 脂
代 谢 紊 乱 亦 是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的 重 要 原 因 , 而 致 密 的 L I 与 小 D
醇 , 密度 脂蛋 白胆 固醇 、 P 差异 有 显 著 性 ( 低 AI P< 0 0 ) A P最 明 显 ( < 0 0 ) 结 论 AI 间接 反 .5 , I P .1 。 P
映 I —C 颗 粒 的 大 小 , 作 为 高血 压 病 发 生 血 管 粥样 硬 化 的 预 测 指 标 之 一 。 DL 可 【 键 词 】 致 动 脉 粥 样硬 化 指 数 甘 油 三 脂 高 密度 脂 蛋 白 胆 固醇 动 脉 粥样 硬 化 高血 压 病 关

动脉粥样硬化保健常识

动脉粥样硬化保健常识

1、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中常见的类型,为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的主要病因。

动脉硬化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缩小的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的总称,常见的有:(1)动脉粥样硬化;(2)动脉中层钙化;(3)小动脉硬化。

2、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本病发展到相当程度,尤其有器官明显病变时诊断并不困难,但早期诊断很不容易。

年长病人如检查发现血脂增高,动脉造影发现血管狭窄性病变,有利于诊断本病。

3、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有哪些?(1)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者70%以上合并有高血压,如在高血脂基础上更易得冠心病,高血压的血液湍流对动脉内膜也有损伤作用。

(2)高脂血压:世界各国研究说明,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尤其是高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有肯定的关系。

高胆固醇加高甘油三酯,比同龄正常人冠心病发病率高3倍。

(3)吸烟:可使冠状动脉痉挛,不论主动吸烟者及长期被动吸烟者,均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展。

据英美等四国调查1.2亿人,发现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1.6倍。

德国学者报告,年龄在50岁以下的心肌梗塞者,80%以上都是过度吸烟者。

(4)糖尿病:常伴有胆固醇增高,冠心病发病率为45%-75%,比正常男性高1倍,女性高2-3倍。

(5)肥胖:肯定会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因肥胖易伴发高血压,糖尿病,增加心脏负担,升高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降低有益的高密度蛋白胆固醇(HDL),这些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

(6)体力活动少:长期从事紧张的脑力劳动,静坐工作,缺少体力活动,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勤于体力劳动的人要比懒于劳动者少患冠心病。

适度体力活动会增加HDL,减轻体重,降低血压,增加心脏功能。

(7)精神、性格因素:精神紧张,忧郁也易患动脉粥样硬化。

A型性格有较强的进取心,竞争不息,时间上有紧迫感,B型性格各方面比较轻松。

A型性格虽与冠心病发病率无关,但一旦心肌梗塞,其死亡率较高。

(8)饮食习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又称“富贵病”,常与营养过剩有关,过量饮用含糖饮料,会使过剩血糖通过肝转化为脂肪。

动脉粥样硬化的健康宣教

动脉粥样硬化的健康宣教

动脉粥样硬化的健康宣教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于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引起,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公众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并促进大众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下是一个有关动脉粥样硬化的健康宣教。

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健康宣教活动,我们将向大家介绍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以动脉壁发生黏液性变性和粥样坏死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动脉壁的增厚、弹性降低和粥样斑块的形成。

这些斑块主要由胆固醇、脂质和钙盐组成。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在颈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和下肢动脉等重要血管,严重者可引发心脏病、脑卒中和下肢血供不足等疾病。

1.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饮食:饮食中富含胆固醇和脂肪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肉类和奶制品,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2.缺乏运动:长期久坐不动会导致肥胖和血脂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3.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斑块形成。

4.高血压:长期的高血压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为了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我们建议大家采取以下的健康措施:1.健康饮食:减少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鼓励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类和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如鱼类、坚果和橄榄油。

2.锻炼身体: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以增强心肺功能和促进血液循环。

3.戒烟限酒:制止吸烟和过量饮酒的习惯,以避免对血管造成进一步损害。

4.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降低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进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5.定期健康检查:定期检查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总之,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可预防和控制的疾病。

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我们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维护心血管健康。

我们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性,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动脉粥样硬化名词解释

动脉粥样硬化名词解释

动脉粥样硬化名词解释动脉粥样硬化(Arteriosclerosis)是一种常见的动脉硬化性疾病,也是一种高血压引起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它可以使动脉变硬、变窄,影响血液在动脉中正常流动,出现心血管病变,最终引起脑血管病、心肌梗死和腹主动脉瘤等心血管疾病,成为不可逆转的严重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病。

它指的是动脉内壁上膜形成松弛而松散、不稳定的粉状物,像淀粉一样,使动脉变硬、变窄,影响血液在动脉中正常流动,引起血液的供应紊乱和动脉痉挛。

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主要有冠状动脉病变、脑血管病变、心肌梗死、腹主动脉瘤等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症状主要有缺血性病变、心绞痛和心前区不适等。

缺血性病变主要表现为手脚冰冷、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心绞痛表现为胸骨区突然剧烈疼痛,一般出现在运动后或饭后,伴有胸闷、胸骨区紧张等症状,心前区不适表现为心慌、心悸不安、心悸等,可伴有吞咽困难、憋气、头晕、胸闷、气短等症状。

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包括心电图、血压检查、超声心动图、血管超声检查、核磁共振等,以及微小分子物质原发性或受损性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主要为保养性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糖和血压,保持适当的体重,严格限制饱和脂肪酸及饮食,减少烟酒摄入,加强锻炼,补充维生素和植物性抗氧化物,合理使用药物治疗等。

另外,还可以考虑血管重塑术,血管内膜剥离术,动脉粥样硬化瘤切除术等。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没有救治,只能通过保养性治疗调节,在调节中可以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如果症状不明显,通过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如碳酸氢钠)、降低血脂、控制血糖和血压等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患者因心血管疾病引起的痛苦。

另外,应注重预防,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要少油腻、多吃蔬菜水果,按时吃药,保持适度的体力活动,戒烟戒酒等都是健康的必备条件。

总之,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是每个人的义务,只有通过调节和保养性治疗,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疾病发生。

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

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

②血清超敏 c反应 蛋 白( s R ) h —C P 及血
脂测定 : 采用 日立 70 6 0型 全 自动生化分 析仪 测 定 。③ 血 清 纤 维 蛋 白 原 测 定 ( i)采 用 日本 东亚全 自动血 凝分 析仪 Fb :
测定 。④ 颈 动 脉超 声 检查 : 彩 色 多 普 勒 用 超 声 诊 断 系 统 ( O O 5 0 P iis 和 7 S N S50 ,h l ) lp 1 MH 线 阵 探 头 对 患 者 进 行 检 查 , 0 z 从
e c a b i s s t t a s n c n e P n e h s o vo t i i l i i a c ( u a sc g f i
<0 01 . ru s o ainswi y e— . ) 3 go p fp t t t h p r e h
t n i n ule pr sur ta t c mp rs n e so p s e s e h n he o a o i
并发症出现异常 ; 糖尿病 、 心病 ; 冠 有肝 肾 功能不全者 ; 有肿瘤 、 血液病 患者 。 方法 : ①血压及 脉 压测定 : 血压 测量 均由专业人员统一测量 , 患者测量前休息 1 0分钟 , 测量右上臂 肱动脉血 压 , 每人测
量 2次 , 平 均 值 。脉 压 计 算 方 法 : 压 取 脉 (P P )=收 缩 压 ( B S P)一舒 张 压 ( B ) DP。
较 脉 压 ≥6 mm g组 颈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斑 0 H
高血压是近年来常见病 、 多发病 。长 期 高血 压 可 促 进 颈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斑 块 形 成 , 而 导 致 血 栓 、 塞 及 狭 窄 … 。笔 者 进 闭 为探讨 高血压 与颈 动脉粥样 硬化 斑块 发 生率的不同 , 将近年来 收治 的患 者进行 研

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他汀降低“坏”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降低“坏” 稳定/ 胆固醇 逆转斑块
他汀
LDL-C
减少 心血管疾病
他汀降低“坏胆固醇”,稳定/逆 转斑块,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被称为降脂治疗的基石
降低 “坏”胆固醇
他汀能稳定/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一项日本研究证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使用他汀治疗6个月,斑块体积显著缩小
除了药物治疗之外,也要关注饮食及生活方式的改善哦
药物治疗
合理膳食
改善生活方式
合理膳食
低脂、低盐(≤6g/天)、低糖饮食 每人每日摄入奶类300g,蔬菜300~500g,水果200~350g 禽蛋类120~200g,谷薯类250~400g。
改善生活方式
增加体力运动
每日坚持30-60 min的中等强度 有氧运动,每周 至少3-5 次
您说的这些情况确实比较常见, 所以现在临床上已经有单片复方 制剂啦,一片药两种功效,降压 又降脂,价钱还比两片药来得便 宜,即省钱又省心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 唯一被欧洲高血压学会指南更新提及的单片复方制剂组合
降压
降脂
氨氯地平:
持久、平稳控制血压
+ 阿托伐他汀: 改善大动脉弹性,降低脉压 稳定、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阿托伐他汀 (20mg/d)
↓13.1%
↑8.7%
常规治疗 (饮食控制+胆固 醇吸收抑制剂)
斑块体积变化百分比(%)
他汀治疗,坚持长期服用获益更大
服用4-8周
低密度脂 蛋白胆固醇 明显降低
服用1-2年
动脉粥样 斑块稳定 进而缩小
服用2-5年
死亡率↓ 卒中↓ 心肌梗死↓
原来有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需要注意这么多呀!可是我年纪 大了,记性又差,每天要吃这么 多药,花钱多不说,还经常忘记 吃,哎!

动脉粥样硬化检查的项目

动脉粥样硬化检查的项目

动脉粥样硬化检查的项目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主要是由于血管内脂质沉积和纤维组织增生引起的血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

为了准确诊断和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检查项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动脉粥样硬化检查项目。

1. 血脂检测血脂检测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甘油三酯的水平,可以判断血脂异常是否存在。

2.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肌肉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位变化,来评估心脏的功能和是否存在心肌缺血。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来说,心电图可以检测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电图变化,如ST段压低、T波倒置等。

3. 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是一种通过超声波来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检查方法。

它可以评估左心室功能、心脏瓣膜功能以及心脏血流情况,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来说,超声心动图可以检测心脏肌肉的厚度和运动情况,评估心脏功能是否受损。

4. 血压测量血压测量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通过定期测量血压可以及早发现高血压并进行治疗。

5. 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一种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然后进行X线摄影,以观察血管的情况。

血管造影可以直接显示血管的狭窄程度和血流情况,对于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非常有帮助。

6. 血液生化指标检查除了血脂之外,还可以通过检测其他一些血液生化指标来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比如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可以反映炎症和凝血状态的变化。

7. 动脉硬化指数检查动脉硬化指数是通过测量血管的弹性和硬度来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一般常用的动脉硬化指数有踝臂指数(ABI)和脉搏波速度(PWV)。

8. 心肌酶谱检查对于动脉粥样硬化伴随心肌缺血的患者,心肌酶谱检查可以帮助判断心肌损伤的程度。

血清素与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的新认识

血清素与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的新认识

血清素与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的新认识血清素(Serotonin)是一种神经递质,被广泛认为对心血管系统起调节作用。

最近的研究表明,血清素还与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等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深入探讨血清素与这些疾病的新认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

1. 血清素概述血清素是一种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中发挥重要生物学作用的物质。

它主要由肠道、血小板和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合成,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

2. 血清素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以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为起点的全身性慢性炎症性疾病。

血清素通过激活内皮细胞中的5-羟色胺受体,促使其释放出多种细胞因子,导致血管炎症反应和增殖反应的加剧。

3. 血清素与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研究发现,血清素在心血管系统中能够影响多个靶点,包括血管平滑肌收缩、心脏收缩力增加和钠排泄等。

4. 血清素与血管病变的新认识最近的研究表明,血清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可能更为复杂。

除了促进炎症反应和细胞增殖外,血清素还可通过影响脂代谢、氧化应激、血小板聚集等多个途径对血管壁产生影响,间接导致血管病变。

5. 血清素在治疗中的应用前景随着对血清素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也开始探索将血清素作为治疗靶点的可能性。

一些针对血清素受体的新药物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有望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创新药物。

总结:血清素与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的关系日渐被重视。

它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机制更为复杂,既能通过直接影响血管壁细胞,也能通过间接的炎症、代谢和氧化应激反应等途径对血管功能产生影响。

未来,进一步研究血清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以及开发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有望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成熟期 编辑版ppt
胚胎期,损伤修复期 28
SMC在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形成中的作用
编辑版ppt
29
SMC在病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① 向内膜 迁移、 增殖
泡沫细 胞
③ 合成分


胶原 合成生长
调节因子

促不稳定 斑块形成
SMC
编辑版ppt
SMC
30
3. 血小板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
Injury-response theory
Russell Ross(1929-1999)
编辑版ppt
21
编辑版ppt
22
【参与病灶形成的主要细胞】
▪ 血管内皮细胞 ▪ 血管平滑肌细胞 ▪ 血小板 ▪ 单核-巨噬细胞
编辑版ppt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3
1. 血管内皮细胞
慢性和重复的血管内皮细胞损 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形成过程的 始动环节。
⑦ 暴露胶原→ 血小板黏附、聚集; 血小板释放PDGF;
⑧ 生成抗凝物质减少,促凝物质增多→ 凝血系统活性↑ ;
⑨ 斑块表面内皮细胞受损促使稳定斑块转化 为
不稳定斑块。
编辑版ppt
26
2. 血管平滑肌细胞
收缩型 (contractile phenotype) 合成型 (synthetic phenotype)
PDGF
①促使SMC由收缩型转变为合成型 ②促使SMC向血管内膜迁移 ③促使SMC荷脂形成泡沫细胞 ④促使SMC增殖
编辑版ppt
31
4.单核-巨噬细胞
ICAM
MCP-1 M-CSF
编辑版ppt
32
①氧化LDL→oxLDL。
②吞噬oxLDL→泡沫细胞。
③坏死→释放脂质→细胞外脂质池
④释放溶酶体酶→损伤内皮细胞、SMC和M。
⑤产生细胞因子→VEC表达黏附分子→PMN、M、Pt黏附。
↘SMC迁移、增殖。
⑥激活T淋巴细胞→淋巴因子→ 和细胞因子诱导SMC凋亡。
⑦释放溶酶体酶、蛋白水解酶和自由基→破坏纤维帽→
编辑版ppt
8
稳定斑块(stable plaque)
不稳定斑块(unstable plaque)
指脂质核较大、病变偏心、纤维 帽较薄、炎症细胞浸润较重、在受到 外力作用时容易破裂的斑块,又称脆 性斑块(vulnerable plaque)。
编辑版ppt
9
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粥样斑块
粥样斑块向内膜隆起, 红箭头:较薄而不均匀的纤维帽,其下
3.脂蛋白(a)和载脂蛋白B100增高
ApoB100: LDL的主要组成部分 介导LDL的摄取
LP(a): 与LDL结构类似
与ApoB100相结合
编辑版ppt
16
(二)高血压
血管内皮受损
血流压力↑ 血脂渗入
缩血管物质
编辑版ppt
17
(三)吸烟 血管内皮损伤
尼古丁、CO 油活性氧、焦 硝酸物 等
编辑版ppt
编辑版ppt
2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编辑版ppt
3
一、概述
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
泛指动脉变硬、而形态特征上又有区别 的一组疾病。
动脉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中层钙化 小动脉硬化
编辑版ppt
4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 的动脉疾病,主要累及弹性动脉和较多弹性 纤维的肌性动脉,病变特征是血中脂质在动 脉内膜沉积,引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病 灶深部为由坏死组织和细胞外脂质池形成的 粥样物质(粥样斑块=纤维帽+脂质核)。
编辑版ppt
24
① 内皮通透性增加,有利于血脂渗入; ② 氧化修饰LDL →oxLDL
③ ET↑,EDRF/NO →血管收缩; ET →SMC增生
④ 表达ICAM-1、VCAM-1和E-Selectin ↑ →PMN,Pt黏附聚集;
⑤ 释放MCP-1和GM-CSF↑→M趋化 ;
编辑版ppt
25
⑥ 释放 PDGF等生长因子增加→ 剌激中膜 SMC迁移和增生;
1. 胆固醇增高
Bad
Lipoprotein
Good Lipoprotein
胆固醇→LDL↑ oxLDL smLDL
HDL
胆固醇逆转运 抗LDL氧化 损伤内皮细胞修复
编辑版ppt
14
【脂蛋白的临床意义】
Bad
Good
LDL
CM
VLDL
编辑版ppt
HDL
15
2. 三酰甘油增高
冠心病↑、 LDL↑、HDL 高血压、肥胖、糖尿病
18
(四)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症”
(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
(五)其他因素
年龄,性别,体重,遗传 同型半胱氨酸 等
编辑版ppt
19
三、病灶形成的机制
1841:血栓源性假说 1856: 脂质浸润学说
1960s:单克隆假说
1976:损伤反应假说
1999:炎症假说
编辑版ppt
20
(一)损伤-反应假说
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
Atherosclerosis and Hypertension
编辑版ppt
1
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
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所有疾病之首
发病率↑:90年代-200万/年以上
2000年-1700万,总死亡人数1/3
2020年-2500万
80%在发展中国家
编辑版ppt
5
肉眼:灰黄隆起斑块, 深层黄色粥糜样物质。
镜下:表面为玻变的纤维帽,
深层为含大量胆固醇结晶的 粥样物质。
编辑版ppt
6
四个阶段
脂纹 纤维斑块 粥样斑块 继发病变
编辑版ppt
稳定斑块 不稳定斑块
出血、钙化、 溃疡、血栓、
动脉瘤
7
稳定斑块
不稳定斑块
Adapted from Falk E, et al. Circulation. 1995;92:657-671.
细胞外脂质核体积大,黑箭头:病灶内梭形胆固醇结晶。
编辑版ppt
10
二、危险因素 ( risk factor)
血脂异常
糖尿病
吸烟
高血压
缺乏运动
编辑版ppt
肥胖
11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危险因素
编辑版ppt
12
(一)血脂异常
甘油三脂 胆固醇 磷脂
游离脂肪 酸
血脂 脂蛋白
脂类 载脂 蛋白
编辑版ppt
CM VLDL LDL HDL13
编辑版ppt
27
类型
收缩型
合成型
细胞形态
长梭型
扁园型
细胞构成
肌丝占
70%
5%~10%
细胞器占
5%~10%
70%
整合素
敏感的活性 物质
主要功能 存在时期
α1β1
内皮素、儿茶酚胺、 NO 血 管 紧 张 素 Ⅱ 、 PGE2
收缩和舒张
α2β1、α3β1、α5β1 趋化因子、生长因子
合成细胞外基质、迁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