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考点关于细节描写的解题思路提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考点关于细节描写的解题思路提示
一、细节描写:
(1)、什么是细节描写?
解题语言组合思路:细节描写是描写手法的一种,重在对细微之处进行精雕细琢的刻画,包括人物细节描写、景物细节描写和场景细节描写。
只要是细致入微地去描写刻画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都可称为细节描写。
判断一处描写是不是细节描写,通常以细致刻画与重复表现为判断标准,如《祝福》里三次刻画祥林嫂的眼神的变化。
顾名思义,细节描写不求大而全,而求细而精。
(2)、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解题语言组合思路: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使客观事物的特征形象再现出来,使读者得到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细节描写还有助于推动作品情节发展,深化作品的主题.它还是刻画人物性格地重要方法,同时对于烘托人物心情具有重要的作用;能使文章从枯燥走向生动,从模糊走向真实,从平淡走向深刻,从而使记叙文更具有可读性和真实性。
二、细节描写分类示例:
(1)、细节描写能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
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有的细节虽然只有几笔,但对刻画人物性格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1:下午,他拣好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抬秤……———《故乡》鲁迅
分析语言组合思路:
上面这段是鲁迅《故乡》小说中关于中年闰土挑选家具时地一个细节描写,闰土特地挑选了“香炉和烛台”这一细节,看似无关紧要,其实颇具深意。
这一细节表明闰土已经信奉神灵,希望神灵能够改变自己命的运。
再联系前文,我们不难看出:现在的闰土,不但接受并
遵从了封建等级观念,而且已经虔诚地相信了鬼神,把自己的命运交给鬼神来安排.这样更加突出了闰土的悲剧性格。
例2:
《背影》中父亲过铁道买橘子一段,朱自清写了这样一段文字:“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地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
解题语言组合思路:
文段采用细致入微地细节描写,把心细如发,爱子如母的父亲写得可亲可感,让读者的泪随着作者一起流下来,动人心弦。
(2)、细节描写能够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征
例3、《水浒传》就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回,写鲁达痛打镇关西那“三拳”:“朴地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提起拳头来,就眼眶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
分析语言组合思路:
这三拳就表现了鲁达武艺高强,嫉恶如仇,见义勇为的个性;加上那三个比喻,也就突出了他惩罚恶人淋漓痛快的劲儿;至于在拳打过程中的“骂”和打死人后离开现场时“一头骂,一头大踏步走”的细节,就蕴含有更丰富的内涵,因为,“骂”的目的,一是使镇关西知道自己为什么挨打;二是让看热闹的人知道为什么要打镇关西,这样打人者就占了理,理直气壮;而打死人后“一头骂,一头大踏步走”的细节,就表现了鲁达在打死人后的心虚和精细,因为拳打镇关西本来只是出于教训而已,不是想要他的命,而不意这三拳却下手重了,出了人命.这对作为提辖的鲁达是不想看到的结果.因此,他的心难免有
点虚.为了掩饰内心的虚,为了让旁人不知道镇关西已死,使自己从容脱身,他就“一头骂,一头大踏步走”地离开现场.可见这一细节,就写出了鲁达在出了命案后的心虚和精细。
(3)、细节描写能深化文章的主题
例4:
他站住了, 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地神情;动着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地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老爷”!——《故乡》鲁迅
解题语言组合思路:
相信看过这一细节描写的人,无一不引起心灵地震颤:那个健康、活泼、勤劳、勇敢、聪敏、机智、能干地少年闰土已经不见了——由于封建等级观念地毒害,中年闰土变得愚昧、迟钝、麻木,简直就是一个毫不觉悟地木偶人.这里地细节描写,通过闰土面部表情的变化,深刻揭示了闰土丰富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他与“我”之间和谐关系的变异与幻灭,从更深的层面上表现了封建等级观念对农民及一般群众精神上的压抑和毒害.而且这种等级观念已经在被压迫农民头脑中深深扎下了根.而这种情况,只要是社会制度不发生变化,是任何人以个人力量都改变不了的。
(4)、细节描写有助于推动故事情节地发展
细节是构成情节地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在小说中,一些细节往往起着推动情节发展地作用.也就是说,某些细节看起来可有可无,可是缺少了它们,后面地情节无法关联。
例5:
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这种高贵地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我地叔叔于勒》
解题语言组合思路:
这里,写的是菲利普附庸风雅,请母女们吃牡蛎.如果没有这一细
节,就没有菲利普一家同于勒的相遇,菲利普夫妇后面的表演就失去了舞台,也就无法表现他们自私、虚伪、冷酷、惟利是图的性格,更无从表现小说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是纯粹的金钱关系这一主题.因此,这一细节看似微不足道,其实必不可少。
(5)、细节描写能提示作品的典型环境.
人物离不开活动的环境.所以,人物的一举一动,往往带有特定的生活气息,反映出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
例6:
“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地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地广场.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地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地醋栗.”———《变色龙》
解题语言组合思路:
巡警“端着没收来的醋栗”这一细节,揭示出当时俄国社会军警宪兵横行霸道,老百姓地财产根本得不到保证地黑暗现实.正是在这种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出场,一系列地丑态表演,充分暴露出他媚上欺下、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性格,真不愧是沙皇的一条忠实走狗.这一细节描写,实际上为奥楚蔑洛夫的表演提供了社会背景和舞台.
细节描写的类别示例:
1、行动细节描写:
例1、……黑地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走了.”(鲁迅《药》)
分析语言组合提示:作者对康大叔取钱地动作描写,用了“抓”“捏”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了他接钱、数钱地熟练程度,生动地刻画了康大叔凶狠、贪婪、惯于敲诈地丑恶嘴脸。
例2、“女人地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个.”(孙犁《荷花淀》)
分析语言组合提示:作者用“震动”、“吮”两个动词准确、细致而生动地写出了水生嫂得知丈夫明天就要上大部队去地消息之后丰
富、复杂、细腻地情感世界及其微妙地心理变化,一个关心丈夫,体贴丈夫,但又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地思想进步地青年妇女形象跃然纸上。
场面细节描写:
例3、《药》中的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使人动摇起来,轰地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分析语言组合提示:这段文字写地是革命者夏瑜被杀地情景,而那些无聊地人们都伸长了颈项在欣赏着,就象一群“鸭”,生动形象,一个比喻就展现了国民地麻木、不觉悟.
细节描写的类别示例:
2、景物的细节描写:
例1、《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写了这样一段文字: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地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舞女的裙.层层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首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分析语言组合提示:作者这样写,为表达自己的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情怀与主题,烘托了优雅、朦胧、幽静的气氛。
这一段没有写月,但处处有月,荷叶、荷花,都处在朦胧的月光中,有着奇异的光彩。
把盛开的和含苞欲放的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从色彩和光华上写荷花之美。
写荷花的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方飘来的歌声一样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
这
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独处时才会有,如在嘈杂的白天,绝不会有这样的感受。
荷香本是嗅觉形象,作者却把它比喻成“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其转化为听觉形象,这种把一种感觉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感觉的形象的写法,在修辞学上称为“通感”或“联觉”。
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可以启发读者更加广阔深远的想像和联想,让读者从各自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素养出发,去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四段中作者运用了三种修辞手法:一是“通感”。
用“渺茫的歌声”来形容荷花的清香,是将听觉和嗅觉打通;用“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来形容光和影,则是将听觉和视觉打通。
二是“比拟”。
三是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