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的技术方法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振兴工作持续开展背景下,耕地质量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关注,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与生产具备直接关系的资源,其可以保障国内粮食充足。
因此,在建设工作进行中,要在保障耕地良好状态的前提下,让其质量得到稳步提升,推动绿色化发展,为产品安全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现状,同时,细致阐述了建设技术、改善对策、保护措施,供参考。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
1、全面统筹差
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参与其中的部门较多,但各自职责、目标不同,因此各自为政的情况很常见,让资源无法有效整合,降低了决策的可行性,以至于让工作效果无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在当前情况中,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不断完善、优化,但部分项目仍然无法依据预期规划完成。
2、计划不完善
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灌溉、排水都是其中关键系统,一些项目在建设时会为减少成本支出,以及不重视对周边生态的保护,在材料选择使用了大量混凝土,这不仅与环保理念相悖,还加剧了水土流失、荒漠化问题。
与此同时,一些高标准农田在建设时,还不具备完善规划,过度重视眼前利益,导致在项目使用中不断调整,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很难在期限内完成任务,限制了农业生产工作的进行。
3、土壤质量差
农业生产土地质量可以划分为1—10级,国内3—6级之间的占比达到了62%,因此整体质量处于中下水平。
与此同时,一些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负责部门在工作时存在认知错误,认为只需改善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土地营养含量便能达到规定效果。
除此之外,农户在生产工作进行时仍使用传统的栽种、施肥技术。
由于化肥过量应用使土地因此板结、蓄水能力下降,这不仅让其中的养分不能满足植株生长,还对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
4、轻视管理工作
一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完成后,相应管理人员在设施设备管理上存在不足,让其在生产中的效果受到干扰,还缩减了使用周期。
产生该情况的关键原因便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职责划分模糊,人员不清晰自身职责,极少交流,促使其不能第一时间解决存在的问题。
例如,在主观、客观因素产生的影响下,导致高标准农田中的排水系统损坏,由于管理者极少深入到农村地区检查设施状况,以至于其无法及时发现处理,从而对生产用水造成了影响。
不仅如此,排水系统运行存在问题时,还会容易出现洪灾,导致田地存在过量的水分,危害了植株的生长、发育、生产。
二、改善农田耕地质量的建设技术
农业生产工作开展时,农田耕地质量具备关键影响,为保障产出品质、数量便要对其状况合理改善。
当前将耕地品质提高时涉及的技术主要有三类。
分别是,化学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对其应用时互相之间不仅存在相辅相成的特点,并且各自还具备独有优势。
在对耕地质量改善时,还需要对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遵守,之后结合现实使用方式,对耕地质量管控合理统筹,有效配置内部资源,从而让其状态得到大幅提升。
1、化学技术
(1)绿肥种植
化学技术中的绿肥还被称作为生物肥,其内部包含了大量的养分。
例如,氮元素、钾元素、磷元素,以及各类型的微量物质。
现实使用过程中,绿肥分解过程异常迅速,产生效果明显,根据相关实验中的数据分析结果能够知晓,农业生产工作中如加入1公斤的氮元素绿肥,可以让稻谷、小麦的产量增加9公斤。
与此同时,绿肥中还存在较多的有机物质,在固氮上的效果明显,耕地土质改良工作中加入该肥料,不仅能有效补给其中养分,还可以对土地内部结构充分改善。
(2)应用有机肥
使用肥料完成土地质量改善工作,能提高内部存在的有机物数量,实现作物、产量、质量的增加。
例如,在小麦、玉米栽种时,如果并未对土地使用肥料,产出数量在250—300公斤之间,使用则可以提高到500公斤。
但在耕地状态改善工作中,施肥过于盲目的情况很常见,其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还会导致土壤酸化、污染加剧。
为对该情况有效避免,可选择使用有机肥料、秸秆还田措施,通过对生物技术大面积推广,来保障肥料使用科学合理。
与此同时,为保障施肥的科学性,还要在特定的时间中开
提升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的技术方法综述
廖芬丽
90
--
展养分含量检测,掌握作物在生长、发育时的养分需求,然后对氮磷钾元素合理补充,如果农户选择有机、无机的组合使用,尽可能将前者作为主要供给。
联合基肥、追肥时,则要将基础肥作为中心。
不仅如此,还需对栽种的农作物养分需要细致调查,调整肥料的比例,防止过量使用对土壤产生损伤。
除此之外,经过相关试验数据证明,无论利用有机肥料还是秸秆还田都能对土壤状态合理调整,增加有机物质含量,并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微量元素,改善内部透气效果。
(3)土地改良剂
面对施肥过量产生的酸性土壤时,相应农户可以通过土壤改良剂来对其科学调整。
使用频率较高的土壤改良剂有碳酸钙、氢氧化钙等。
我国的耕地涉及范围分布广泛,并且部分地区盐渍化状态严重。
因此,在对其调整时,可在实际情况基础上利用石膏、硫磺、腐殖酸、粉煤灰等改善,并对其中缺失的微量有效补充,对其的有效利用还能让土壤农药、重金属降解、调节内部酸碱值,缓解出现的盐渍化问题。
不仅如此,对相应实验数据结果研究后发现在盐碱地改善时,还可以将化学、深耕方式结合使用,并建设灌溉排水管,以此来将土壤质量大幅提升。
2、物理技术
(1)土地平整
地面平整性会对耕地中土层厚度、地形以及农田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与此同时,当前农作活动开展时,由于机械化耕作技术与以往存在不同,并且各区域会由于地形差距,对各块位置规模产生影响,想要实现机械化种植工作,便要在相应规模、形状基础上挑选适宜的设备,而农户对耕地形状的合理调整,可以为机械作业的高效开展提供良好条件。
不仅如此,土地整平处理时,还要将田坎、零散区合并,实现对土地的集中化使用,提升生产数量。
除此之外,土地平整处理还能将耕作层覆盖,接着通过深耕操作的开展,实现内部结构的有效改善,提高土层透气效果。
(2)灌溉排水
改善耕地质量时,排水灌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现实排水灌溉工程类型多样化。
例如,水源工程、水利设施、排水工程等。
在对排水灌溉设施建设时,相应人员要先对周边水源细致勘查、研究之后通过拦河坝、凿农用井等方式,实现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提高浇灌工作质量。
通过对相应调查数据分析后得知,与非灌溉类型农田比较,该方式在生产数量上相对更高。
与此同时,农田环境改善时,灌溉的使用较为常见,农户可依据微喷灌、低压管道运输等一系列节水浇灌技术来让工作效率得到改善。
正常情况下,排水浇灌工程类型较多。
例如,明沟、地下管道等方面的修建,以此处理存在排水阻塞问题,降低洪涝灾害出现的概率,改善农田耕地质量。
①灌溉,农田灌溉工作进行时,使用较多的是低压管道,这不仅能够达到节能效果,还可以让投入的成本数量降低。
低压管道的输水系统组成较为简单,涉及了机井口、水泵等,因此可以在各位置安装一套设施。
通过对农田细致调查后发现,在对耕地质量优化时,使用低压管道输水能够降低资源的渗透、蒸发数量,与以往的水渠相比较来讲,在资源使用率上更高,还实现了土地需水的平衡。
常见的农田灌溉技术还存在微灌,其在现实应用中能够将机械技术、自动化灌溉技术结合,提高肥料、农药的利用率,防止对周边造成严重污染。
喷灌技术重要的是喷头位置,其需要在一定压力基础上将水喷向空中,之后形成相应的水滴,落到作物表面,该浇灌模式的利用还能达到机械化、自动化转变的效果。
②排水,在耕地排水工程开展时、土沟排水形式较为传统,一旦出现降雨量过大、地表水流量增加等情况,便会对其产生严重破坏,很难达到预期排水目标。
与此同时,如果将土沟排水的规模增加,还会浪费大量土地资源。
为能够将排水效果提高,节约土地资源的使用,可在实际情况基础上规划创建的小型混凝土沟渠、生态袋护坡等设施,以及埋设地下管道,从而建设出全新的排水系统。
在边坡工程进行时,使用的生态袋是全新材料,其在道路、河岸护坡等工程中较为常见。
通过将生态袋与在排水系统内部结合,不仅缩减了占地面积,还能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水土流失问题,优化土地结构,并将施工成本使用数量降低。
例如,山区耕地品质改善时,可依据生态袋的投入,在保障透气透水性良好的同时,还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3)生物技术
①品种增加、模式改革,想要将农田质量提升,可适当增加作物种类多样性、改善生产方式来达到目标。
农业生产进行时,如果长时间使用一种栽种方式,会促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并让作物产量不断降低。
与此同时,将单一性与多种作物混合方式比较,后者通过轮作方式科学布局,不仅让土地质量得到优化,还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例如,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如果选择土豆、玉米的间作套种方式,可以将耕地使用率提高的基础上,还能让其理化性质产生改变,实现作物产量的大幅提高。
②农田防护、生态保持,耕地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时,农田防护措施、生态保护方式种类众多。
例如,植树造林、植草等,通过强化生态保护工作力度可以让植被逐渐恢复,调整地下水位,改善耕地当前状态。
例如,在盐碱地进行作物栽种时,种植人员会选择适宜
91
--
的作物类型,接着通过坡面防护方式改善环境,实现对酸碱值的科学控制。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对策
1、工作开展全面筹划
在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想要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提升作物产出数量,最为重要的便是将“三农问题”关键点解决。
在现实工作进行时,要先对内部难点明确了解,之后在该基础上制定出完善方案、优化项目管控条例,为日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打下基础。
该过程中还需要多个部门之间联合协作,组成专业小组,建立联动机制,解决多方之间存在的矛盾、集中现有资源、共享数据信息、强化决策制定的科学合理性,处理以往留存下的难题。
不仅如此,相关部门还要对地方的政策细致了解,认识到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产生的价值,确定未来奋斗目标,保障各项工作可以在依据顺序稳定进行。
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中,还可以创建出永久数据库,编制相应的长久规划、投资方案内容,再通过相关系统完成对其的经验总结、反思、积累,为日后建设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顺利完成。
2、改善农田建设规划
当前我国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渐加大重视,多次更新相应的规划内容,还在不同地区、农田类型中采用了适宜的建设、质量评价标准,以此让质量改善效果逐步提升。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工作进行前,要先对我国的总体规划深入了解,再结合本地气候、资源、交通环境等方面的状况,对相应标准具体化改善。
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对因地制宜原则的遵守,利用全新的管护方式以及技术来督促管控部门人员职责的履行,避免轻视任一环节,从而降低高标准农田的质量,让其可以在生产工作中展现重要作用。
3、强化建设完成管理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完成后,相关人员要对其开展精细化的管控,以此来让其可使用周期延长,并将具备的效应良好展现出来,以此产生更多的价值及效益。
与此同时,还要每间隔一段时间后,检查其中水利浇灌、排水系统的运行状况,对其中产生的数据清晰记录,日后将其作为维护、保养工作开展的关键依据。
创建高标准农田信息化管理系统时,其还可以通过现代化、智能化方式将区域生态、农田、作物的信息纳入到数据库内,发掘出其存在的价值,帮助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决策科学制定。
开展高标准农田状态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还能让各个部门对重要内容的随时取用,在监督工作中集中力量,强化工作的实际效用,纠正存在的偏差,巩固建设工作的优秀成果。
4、提高耕地质量情况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土壤环境质量较差是需要面对的重要难题。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背景下,农户可通过有机肥、酸碱改良剂的使用,完成对土壤理化性质改善,提高其在生产时的效果或根据栽种的作物类型、生长特点来合理使用测土配方技术保障养分的精准、有效供给,并可以对植株不同阶段的需要合理满足,降低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
四、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保护措施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开展周期长、任务完成困难性高、复杂性强的特征,因此在建设工作过程中,强化管理维护工作具备重要意义。
广西高标准农田工作中,相应部门便创建了完善的制度。
通过利用相应的内容、操作程序,为日后工作开展打下坚实
基础。
与此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相应部门还严格落实了对其的进度管理,并在特定时间中检查设施运行状态,一旦发现不符合标准的情况,便会第一时间要求其整改。
除此之外,由于高标准农田在建设过程中过于复杂、成本较高,因此相关部门应带头创建基金,确保款项可以专项使用,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开展提供良好支撑。
综上所述,高标准农田在当前时代进步的过程中肩负着巨大使命,因此需要将其质量不断提升、改善,确保可以促进农业长久发展。
与此同时,通过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技术应用、改善对策、保护措施细致分析后,了解到在当前工作进行中,要强化建设后的管控工作、不断更新建设指导规划内容,从而实现高科技成果的良好转化,提高农作物产出的质量。
(作者单位:530400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