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情、悟理、悟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悟情、悟理、悟意
作者:秦荣
来源:《商情》2008年第13期
【摘要】语文教学要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教师要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

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美感经验,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对课文的形象给予树立、补充和丰富,使课文在脑中有声有色地活起来。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想教育语言文学
语文教学要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教师要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

教师要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既要防止只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忽视思想教育;又要防止脱离语言文字的训练,架空思想教育。

注意语言因素与思想因素的有机结合,以求得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的和谐统一。

如何在语言文字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动情朗读,激其悟情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感。

好的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的内容,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其进行思想教育,而且还可以再现文章的形象,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的情境中去,使他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种读是恰如其分的有声语言与情感的交融,是教学中其他活动无法替代的。

如《飞机遇险的时候》这篇文章,作者用准确、形象的词语描述了周总理的一连串动作,把他舍已为人的高尚品德展现在小读者面前。

学生能否从这些语言中体会出周总理的伟大形象,他们的情感能否调动并到位是教学本文的成败关键。

为上好此课,我反复考虑,精心准备,设计了拨动学生情弦的三步骤:(1)看电影。

找一位学生驾驶着一架飞机模型在一座座山峰中掠过,通过他的解说让学生感受飞机即将坠毁的严重性,并让其自由朗读。

(2)通过动作看内心。

情况如此危急,而从周总理的动作和言语中看出了他不顾个人安危,把伞包毫不迟疑地让给小扬眉的美好心灵。

我通过动情的朗读,在重音和停顿上作了一些具体指导。

如“立刻站起”、“马上走到”等词语我都加重了语气,让学生体会周总理一心为他人的博大胸襟。

(3)布
置学生动情“美读”。

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

”通过美读,使学生从字词句入手,理解艺术形象,体验作品的感情,真正做到“披文以入情”,由于准确地把握了课文的感情因素,学生专心致志地进入了动情朗读实践,使他们也真心体会到了周总理的高大形象,对这位奉献一生,廉洁一生的好总理产生敬佩之情。

二、据文联想,促其悟理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

要正确处理语言文字和思想教育的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去联想和想象,使其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道德情操得到培养,意志品格得到锻炼,并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

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美感经验,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对课文的形象给予树立、补充和丰富,使课文在脑中有声有色地活起来。

这样,才能有效地借偶然事件看到普遍性、必然性,借有限的景看到无限的情,借小故事而悟大道理。

小学语文课文中寓言故事较多,寓言讽刺的真正对象,不是寓言的本身形象,而是人类现实社会中的某些人或事,所以寓意一般放在寓言形象后归纳。

如我在教《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时,先引导学生具体完整地感知了寓言形象后,再通过联想,将寓言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启发他们讲讲身边的和寓言相类似的人或事,这样学生面前就不再是一个遥远的“穿古装的陌生人”,而是众多个生活在他们中间所为之熟悉的“守株待兔”的人。

这便教出了寓言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的特点。

教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坐享其成,不劳而获,而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辛勤的汗水去获得丰硕的果实。

三、表演设境,促其悟意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他们通过自身的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得到的知识,才能真正地掌握。

对于一些极具表演性的文章,在学生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当导演设计舞台形象和道具,自己扮演文中的角色来过把瘾。

变文字为形象,使他们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引起共鸣,使其领悟文中的意图,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同时,还给了他们一个发挥自己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好机会,使他们在教师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如我在教《狐狸和乌鸦》这一课时,请了两位同学分别带上自己的头饰来扮演狐狸和乌鸦,根据课文情节进行表演,同时还配上有表情的解说,那一高一矮扮演狐狸和乌鸦的两名同学不仅把角色的语言和动作演得恰如其分,还把乌鸦听了好话那得意的神态和狐狸为达目的的狡猾、奉承的样子演得惟妙惟肖。

几组表演结束后,我问:“乌鸦为什么会上狐狸的当?”这时
同学们的思维异常活跃,纷纷举手发言。

讨论后我又问:“你们见过这种喜欢听好话而上当的人吗?”通过表演、讨论,学生知道爱听奉承话,虚荣心强的人就会上当受骗,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设境,就是创设摹拟情境进行教学。

如我在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把科教片《小兴安岭》引入课堂,自己摇身一变,成了导游小姐,带着学生在那有山有水、有声有色的树海里遨游。

那“美丽的花园”、“巨大的宝库”已不是什么空洞的字眼,而是发自内心的赞叹。

长大后游遍祖国的山川便是他们的心愿。

这样怎能不使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呢?
四、注重实践,感悟道理
语文教学中的训练是指老师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技能的学习实践活动,是教师教与学、主导与主体相统一的实践活动。

为了更好地发掘语言文字中的思想要素,有时要通过指导学生做实验或开展活动来理解,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某种教育或体验。

如我在教《捞铁牛》一课,为了使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到水的浮力的存在,我带着他们到实验室,为他们做打捞铁牛的演示,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这项实验,从而悟出打捞铁牛的科学道理,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在《锄禾》一课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我带着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田野里走一趟,让他们感受一下农民在烈日当头时种田的辛苦,并让其动手拔田地里的杂草,使他们亲身体验到粮食来得不易。

通过农民的讲解,学生知道庄稼从耕种到收获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教育他们爱惜每一粒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以上诸多形式,是我从教几年所归纳出来的,我觉得只有实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和谐统一,才能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

(作者单位:安徽淮北市实验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