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简介
滁州学院地信学院前身为滁州师专地理系,创建于1987 年。
目前,地信学院设有地理信息系统(本科)、地理科学(本科)、测绘工程(本科)、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专科)、涉外旅游(专科)等专业,共有在校生1480余人。
1998年,GIS实验室建设获省教育厅的重点立项资助;2003年,成立安徽省林业基础地理数据生产基地;2004年,为安徽省培养了首届GIS专业毕业生;2005年,GIS实验室被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应用工程研究中心、高等院校地理信息系统论坛组委会授予“MAPGIS工程中心实验室”;2006年,GIS 实验室被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应用工程研究中心、高等院校地理信息系统论坛组委会被评为“MAPGIS优秀实验室”;2006年,《中国地理》获省级精品课程;2007年,《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获省级精品课程;2008年,地理信息技术研究所获省编办批准成立;2008年,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被遴选为校级首批重点学科;2008年,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被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全国信息化工程师——GIS应用水平考试安徽考区唯一考点落户;2008年8月成立地理信息系统实训(实验)中心;2009年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被批准为第四批国家级特色专业(编号TS1Z249),2009年“地方性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区”被评为省级实验区。
一、办学理念
崇尚学术、育人为本
二、办学定位
以地理科学学科专业发展为基础,GIS学科专业建设为主导,正在形成包括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涉外旅游等在内的学科专业群,为我国的数字化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为顺应这种发展趋势,经学校同意,2005年我们将系名由地理系更改为国土信息工程系,现更名为地信学院。
我们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系名的简单变更,更是一个办学思路、办学理念的深刻变革。
三、办学特色
GIS专业设置早:2004年,我们培养了安徽省首届GIS专业毕业生。
注重开放性:我们十分注重与国内名牌大学、各级政府GIS技术应用部门、省内外GIS 技术应用企业以及省教科所等教育研究部门的合作与交流。
注重信息化:我们十分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在全国较早的开展计算机辅助地理教育,相关成果已在全国高校推广。
地理信息技术(3S技术)一直是我系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
近年来我系毕业生因信息技术素养高已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亲睐。
注重产学研结合: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已经搭建了一个宽广的产学研合作平台。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教学科研素质的提高,而且也扩大了我系乃至我校社会影响力。
注重应用型、操作性:旅游管理专业虽然办学历史不长,但是由于我们十分注重其应用型、操作性,所以学生实习、就业倍受用人单位欢迎。
四、师资队伍
地信学院现有校内专任教师44,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教授4人、副教授5人,12人取得博士学位、4人博士在读,30人取得硕士学位。
省学科技术带头人(第三批)1人,省级、校级教学名师各1人,安徽省第二批企业科技特派员计划1人。
外聘专家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人、高级工程师2人,目前在人才引进方面与我系达成初步意向的还有博导1人、中科院博士生2人。
2010年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团队还被批准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2007年获批全国信息化工程师——GIS应用水平考试安徽考区唯一考点。
近年来该专业教师
共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及社会科学基金各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重点项目1项,安徽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0余项,2011年获批国家高分专项(民用部分)项目子课题一项,项目经费100余万元。
并参加了973项目1项、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项(其中,作为项目第二主持单位1项),承担各级横向课题20余项。
五、实验室建设
地信学院实验室占地面积约为300多平方米,现有1个地理信息技术与工程实验中心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实验室(1998年获省教育厅重点立项资助)、自然地理综合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实验室、旅游实验室、测绘实验室5个实验室,教学科研条件在全省处于先进水平。
其中地理信息技术与工程实验中心下设15个二级实验室,并拟于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10多个专业实验室。
我系设备先进齐全,仪器设备和教学软件总值约为570万元。
其中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站仪等多种贵重仪器50多台,教学使用计算机150多台,能很好的满足本系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需求。
地信学院实验室拥有一支勤奋、务实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目前专门实验人员3人,聘用人员2人,教师兼职人员35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人,具有硕士学位37人。
实验室不仅承担着本系各专业的课程教学任务,而且还为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活动提供环境支持,多年来我系实验室一直坚持开放式运作模式,已形成了良好的对外开放格局,产学研结合稳健起步。
近5年来实验室相关人员主持或参加了4项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校级科研、教学项目,承担了10多个由地理信息系统支持的横向项目,为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科学研究、学生实践创新活动和实验室发展提供了的有利条件。
六、科学研究
本系教师近5年来共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6项,安徽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10余项,校级科研课题20余项,并参加了973项目1项、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
自2006年以来在Quaternary International、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科学通报、地理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共15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30余篇。
以GIS学科为依托,我系在2004年成功地承办了全省GIS技术应用培训班。
目前已先后承担了20余项省、市单位和公司的产学研项目。
十一五期间我系横向项目协议经费就超过100万元,到账经费80万余元。
通过项目开展不仅促进了我系教师科研能力的显著提高,也极大改善了我系的办学条件。
我系正为“数字安徽”“数字滁州”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七、专业介绍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教学团队,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地理信息系统(GIS)、测量学、地图学、遥感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在测绘部门、资源管理、灾害监测、环境保护、城乡规划与管理、交通运输等领域和相关部门进行空间信息管理与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与测量、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组成与原理、计算机语言、地理数据库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WEBGIS原理、方法与应用、数字测量、数字图象处理、数字城市与虚拟现实、3S集成技术。
就业方向: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GIS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校级实验实训中心)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测绘学、地理信息科学、城市与工程建设的测绘理论基础,具备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理论应用和技术能力,能提供测绘基础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基础测绘建设、国土资源调查、土地房产、基础设施、城市规划管理等行业从事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技术开发研究以及教学研究等工作。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自然地理学、C语言程序设计、测量学、测量学实习、控制测量学、控制测量学实习、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测量平差基础、遥感原理与应用、GPS原理与应用、GIS原理与应用、城市与区域规划、虚拟现实技术、测绘工程管理等。
就业方向: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室外测量、测绘应用技术研究、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本科,校级教学团队)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地理科学基本思维方法和基本实践技能,掌握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能胜任中学地理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教学、教育研究和教育管理及在旅游、土地等及其相关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管理、规划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地图与测量、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遥感导论、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旅游地理学、世界地理、中学地理教学法、地理信息系统应用、CAI媒体制作、计算机地图制图、CAI程序设计、自然资源学原理、土地类型与评价、计算机网络、城市与区域规划。
就业方向:在中小学校从事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科研机构、企业科研、管理、规划与开发,以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具有良好专业素养,扎实管理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熟练掌握旅游经营与管理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心理学、旅游财务管理、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旅游地理学、旅游环境学、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英语、现代酒店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景观设计、导游业务、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经济数学、人力资源管理等。
就业方向:在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与服务、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景观设计与景区规划、旅游经营与管理,也可以到旅游行政部门和教学单位从事相关的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涉外旅游专业(专科)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兼有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具有从事旅游企业各部门的专业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的能力,也可以到旅游行政部门和教学单位从事相关的管理和教学工作的高级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法、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酒店管理原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与开发、导游业务、旅行社管理、礼仪礼貌与形体训练、Office办公自动化、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公共关系学、旅游英语、旅游心理学、旅游摄影。
就业方向:在各类旅行社、宾馆饭店、旅游公司、旅游组织、政府旅游管理部门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等工作。
八、毕业生就业及社会声誉。
近年来我系学生在各类专业竞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先后有“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安徽赛区一、二、三等奖),“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三项),“MAPGIS 二次开发大赛”(三等奖),“SuperMap全国高校GIS大赛”(三等奖,中国地理学会主办,全国前六名) “2009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ESRI杯”(空间分析与建模组“鼓励奖”)等。
在2010年由滁州学院发起并组织的安徽省首届GIS技能大赛中,滁州学院代表队共有14个组在四个比赛项目中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学生就业、考研形势喜人,升本以来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全校前茅,2009届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在考研录取率、理工科专业四六级通过率、签订正式就业协议率等三项指标中位于全校第一。
2010 年我系地理信息系统本科生报考研究生有53人,其中34人达到国家录取分数线,达线率达到了64%,其中两位同学考取武汉大学(是我国具有地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学科的2所高校之一)地理信息专业。
另外,从考研录取学校的信息反馈看,滁州学院的学生不仅专业基础扎实,而且实际动手能力非常强,深受导师喜欢,很多已成为他们同年级研究生中的佼佼者。
同时我系在滁州学院201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考评中被评为第一名。
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是旅行社和上海、江浙一带四星级以上的宾馆、酒店。
就业情况初步表现出学生就业层次普遍较高、就业区域集中在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工作性质与专业培养目标较吻合的特点,人才培养质量已初见成效。
我系毕业生除具备适应社会需要的广泛性外,在社会竞争中还表现出较强的发展潜力,有数十名毕业生先后获得了博士和硕士学位
九、“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滁州学院的办学思想;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制度创新为纽带,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的办学思路;坚持在建立基本的教学秩序和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努力创造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坚持以地理科学学科专业发展为基础,GIS学科专业建设为主导,逐步形成包括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涉外旅游等在内的学科专业群,为我国的数字化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打造专业特色为重点,全面提升系部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
(二)发展目标
1、“十二五”期间发展目标
依据滁州学院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所确立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地信学院未来五年总的发展目标是:在系部升格为二级学院的基础上,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稳步提高本科生培养水平,适度扩大本科生办学规模,使系部本科专业达到5—6个,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凸现;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使系部招收硕士;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在全国、全省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具有较强服务社会能力的教师队伍;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提高学院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效益。
通过五年建设,力争使系部地理信息系统学科在全国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具有较高本科教育教学水平、特色和优势明显,社会服务体系健全的学院。
具体目标是:我系在十二五期间的主要发展目标可以总结为“6611”发展计划,第一个“6”是在五年内获批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各一项;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力争实现按照一本录取线招生;与一所以上国外大学实现联合办学;取得一个以上专业硕士点。
第二个“6”是在十二五期间要获批六项国家级教科研项目。
第一个“1”是以特殊政策
引进10名以上优秀人才,形成在全国、全省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具有较强服务社会能力的教师队伍。
第二个“1”是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系部项目到账经费达到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