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解析版
高三文综历史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
一、选择题,每题4分,48分(本大题共12小题,)
1.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
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 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
D. 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
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关键推动了国有企业的快速
发展;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仅解放
了人民的思想而且成为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动力;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贸
组织,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搭建了更好地平台,故B正确;
A、C、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

故选B。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模式转而发展商品经济,直到1992年邓
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论述,才使人们对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发展所独有的经济手段,市场经济并不直接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相关联这一命题有了准确的认识,在随后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被正式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吉尔平认为,“国际自由经济的存在少不了要有一个霸主,历
史经验表明,没有一个占主宰地位的自由强国,国际经济合作极难实现或维持,冲突将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材料表明()
A. 华盛顿政治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建立的
B. 世界经济一体化中美国有主导作用
C. 发达国家不会导致经济秩序不平等
D. 加强协商对话有利于全球化的发展
B
材料表明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起了主导作用,推动世界一体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体现了作者的霸权思维.故B项正确.
A项材料没有反映,而且说法错误,应排除.
发达国家的主导会导致经济秩序不平等,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加强协商对话的信息,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影响,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在对材料的解读,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关于经济全球化,在复习中应注意掌握它的原因、表现、实质以及影响.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迅猛推进。

然而在21世纪初,
一股反对经济全球化的示威斗争从发达国家开始向全球扩展。

反全球化从发达国家开始主要是于全球化时代()
1 / 10
A. 发达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B.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赶超发达国家的平台
C. 发达国家就业机会减少
D. 加剧了发达资主义国家内部的经济危机
C
A、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较,处于有利地位,排除;
B、该项陈述不足以导致发达国家反对全球化,排除;
C、发展中国家提供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使得发达国家在就业发面出现就业机会减少的趋势,正确;
D、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内部具有周期性质的产物,与经济全球化之间关联性质不大,排除;
故选C.
本题以经济全球化为考查背景,考查对反全球化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课本知识点的有效识记能力.
解答本题掌握:在经济全球化中,发展中国家提供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使得发达国家在就业发面出现就业机会减少的趋势.
4.截至目前,在美的非法移民已达1100万之多。

2015年,美国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
排除通胀等其他因素,1990年至2013年,没有高中文凭的美国男性收入降低了20%,仅有高中文凭的美国男性收入也降低了13%.对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第三次科技革命拉大了美国贫富差距
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引发经济“滞胀”
C. 经济全球化造成国际资源分配不平衡
D. 美国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C
”在美的非法移民已达1100万之多“”没有高中文凭的美国男性收入降低了20%,仅
有高中文凭的美国男性收入也降低了13%“表明经济全球化造成国际资源分配不平衡,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国经济运行的效率无论多高,总要受本国资源和市场的限制,只有全球资源和市场一体化,才能使一国经济在目前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摆脱资源和市场的束缚.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较快发展.但同时,也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5.20世纪90年代以前,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

而今,各
种多边峰会纷纷涌现,如G20峰会、APEC峰会、欧盟峰会、“金砖四国”峰会、世界气候变化峰会等。

峰会的大量出现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区域集团化与世界一体化产生冲突
B. 传统双边外交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C. 美国一极独霸世界已被多极格局取代
D.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依赖程度加深
D
A、区域集团化与经济一体化之间没有冲突,排除;
B、多边外交符合时代发展需求,排除;
C、材料未涉及美国一极独霸的历史信息,排除;
D、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使任何一个国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解析版
家不能单独发展,相互之间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因此,地区性组织纷纷成立,正确;
故选D.
本题以国际组织成立为考查背景,考查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掌握: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使任何一个国家不能单独发展,相互之间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因此,地区性组织纷纷成立,体现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6.德国《时代周报》近日指出:“美国优先让全球处于无序状态。

特朗普对国际合作
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参加全球性问题的解决。

特朗普被其他国家看作是一种威胁,而美国也成了新的局外人。

”有关“美国优先”政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顺应了全球化的趋势
B. 遏制了全球经济合作
C. 助长了单边主义倾向
D. 有利于国际地位提升
C
A.美国优先论实际上是以美国利益为先,在很大程度上会损害到国际和平与安全,也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全球化的进程。

B.美国优先的政策,并不能遏制全球的经济合作,只能对全球经济合作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C.美国优先的政策突出美国国家利益,这在很大程度上容易使美国推行单边主义政策。

D.美国优先论导致了美国在很多国际事务没有顾及到其他国家的利益要求,也不利于美国真正的发展,不可能有利于美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要求学生结合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特征和美国的国家政策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还要搞清楚,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特点。

7.“经济全球化呼唤全球的共同参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集团完全有可能
成为多极化进程中的必然组成部分。

在此背景下,多极化不应也不可能再重复历史上曾经形成的仅由几个大国主导,并以牺牲中小国家利益为特征的所谓‘均势’。


这反映了多极化的实质是()
A. 强国意志和模式的输出
B. 世界力量对比的均势化
C. 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过程
D.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调运所学知识的能力。

由材料“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集团完全有可能成为多极化进程中的必然组成部分”、“不应也不可能再重复历史上曾经形成的仅由几个大国主导”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多极化趋势下,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和民主共存的特点,体现了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过程,C正确;材料反对强国意志和模式的输出,A错误;世界各国的力量对比较为悬殊,不可能均势化,B错误;国际经济秩序还未建立,D错误。

故选C。

8.某位学者在2015年12月说到,经过近70年的关税减免,基本上发达国家的平均
关税都很低了,只有2%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水平也已降到9%左右,可供减免的空间其实也不大了。

此言论意在说明()
A. 降低关税有利于经济发展
B. 发展中国家运用关税保护利益
C. 经济全球化应向纵深发展
D.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C
3 / 10
材料中“关税减免,基本上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都很低了,只有2%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水平也已降到9%左右,可供减免的空间其实也不大了”的信息说明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发展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国家之间的减免税已经没有空间,故C 项正确;
A不能反映材料的主旨,排除;
材料说的不只是发展中国家,故B错误;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改变的历史趋势。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较快发展。

但同时,也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9.2005年,中国联想集团收购了IBM公司,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进入世界500
强企业;2010年,中国吉利公司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下的沃尔沃轿车公司。

这说明()
A.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主导地位
B. 公正合理的世界贸易体系已经形成
C. 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
D. 发达国家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扩张
C
A、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占据主导地位,故错误;
B、材料中未涉及贸易体系的信息,故排除;
C、通过联想收购IBM,吉利收购沃尔沃,这都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故正确;
D、材料中未涉及发达国家的资本扩张问题,故错误;
故选C.
本题以联想收购IBM公司为考查切入点,考查了对经济全球化知识点的掌握,考查了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本题考查了对经济全球化知识点的掌握,在解答题目时,应当把握材料是在提示经济全球化使得联想能够收购IBM公司,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
10.观察漫画(如图),你认为作者想要表达的合理主题是()
A. 两极格局彻底崩溃
B. 美国追求单极世界
C. 狭隘民族主义泛滥
D. 全球化趋势的困惑
D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解析版
从图中的”全球化“可知,全球化趋势的困惑,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较快发展.但同时,也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区域统一,使国际分工更加深化,各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事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产业的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可以弥补各国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不足,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迅速实现产业演进和制度创新,改进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开发新产品,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进一步融入了世界经济对外开放呈现跨越式发展
C. 利用外资规模呈下降趋势
D. 对外贸易逆差呈增长趋势
A
本题考查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概括归纳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对外直接投资额不断的增长,也就说明了中国进一步融入了世界经济,A符合题意;B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排除;利用外资规模变化不大,但非呈下降趋势,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贸易逆差的问题,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12.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间逐渐打破那种非友即敌的外交模式,“伙伴关系”被
许多国家所接受,这种关系非敌非友,可以在利益一致的许多方面寻求合作。

这反映了()
A. 多极化发展弥合了国家间的利益分歧
B. 国家间综合国力差距逐步缩小
C. 经济全球化加深了国家间的相互依赖
D. 多极化的国际关系格局已形成
C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间逐渐打破那种非友即敌的外交模式”“伙伴关系”“这种关系非敌非友,可以在利益一致的许多方面寻求合作”表明经济全球化加深了国家间的相互依赖,故C正确;
材料未体现多极化,故AD错误;
B与史实不符,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
5 / 10
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区域统一,使国际分工更加深化,各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事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产业的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可以弥补各国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不足,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迅速实现产业演进和制度创新,改进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开发新产品,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二、非选择题,考查核心素养,基础题25分论述题12分(本大题共4小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的世界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于2009年出版了《中国大趋势》一书,近年来在中国各界引起热评。

作者根据大量的新闻报道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归纳为“中国现代化社会八大支柱”的“中国模式”。

具体如下:
1.解放思想:这是中国社会变革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支柱。

2.“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支撑中国新社会长治久安最重要、最微妙,也是最关键的力量平衡。

3.“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允许多样化的存在,为中国生存与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

4.“摸着石头过河”:冒着一定风险通过反复尝试探索未来道路,“实事求是”,从实践中学习。

这就是邓小平的格言。

5.艺术与学术的萌动:中国当今精神文明得以加强的表现。

6.融入世界: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各领域活动。

7.自由与公平:20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开始的改革开放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良好的借鉴。

8.从奥运金牌到若贝尔奖:正是中国未来经济竞争力的预演。

根据材料并结合有关史实,评析材料内容。

(要求:1.对约翰·奈斯比特的“八大支柱”以史实加以概括论证。

2.请你对约翰·奈斯比特“八大支柱”之外的缺失进行增补,并加以说明。

)
1.论证:(8分,每点2分,每方面至少举两例史实)
政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如: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和国家领导体制,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坚持加强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健全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律制度逐步健全(依法治国写进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等。

(2分)经济:经济体制改革成就;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加入世贸组织和倡导、推动、参加区域集团组织等。

科教: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社会主义特色理论;双百方针恢复,二为方向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等。

外交:不结盟政策(无敌国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活动;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等。

2.增补:(2分)围绕“矛盾与问题”、“寻找差距”等方面即可。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解析版
说明:(2分)尽管作者没有根据西方人的价值观和标准去评价中国,但在改革开放中积累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也显得很尖锐,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要有清醒认识。

我们仍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与西方国家有较大差距。

(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对新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与外交的认识,旨在考查全面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

首先,应注意题目中的时间限制“改革开放以来”;其次,注意设问1的要求“史实论证”,可从改革开放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进行论述。

如“政治方面”可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不断健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等角度展开论述;“经济方面”可从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积极加入区域性和全球性经济组织等角度展开论述;“思想文化”方面可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双百”方针的恢复等角度展开论述。

最后,注意设问2的要求“增补并说明”,“增补”可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的新的问题这一角度思考作答,“说明”可从改革开放以来贫富差距日益明显、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与西方国家仍存在差距等角度展开论述。

言之有理,与史实相符即可。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只有一个地球》为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供的背景材料,材料由40个国家提供,在50多个国家152名专家的协助下完成。

该书呼吁各国人民重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下表为该书不同中文版译序节选:
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必须史论结合)
解答问题要从材料中看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经济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既促进人们生活向好的方向发展,也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恶劣的影响,另一方面要搞清楚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对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的态度,以及采取的措施,还要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特征以及经验教训来进行综合分析.
示例
论题:新中国环保意识的转变.
阐述:20世纪70年代,中国工业落后,环保问题不突出;左倾思想严重,意识形态僵化;环保意识淡薄,对世界环保活动存在偏见;这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也有损国家形象.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行改革开放,调整外交政策,随着中外交往的扩大,中国对世界和环保有更正面的认识.20世纪90年代,随着两极
7 / 10
格局解体,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可持续化发展观念的确立,以及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人民环保意识增强,中国加强环境保护并加强国际合作,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当然,解决环境问题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其他观点论证合理同等给分)
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结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以及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来进行综合分析.
我们可以结合新中国发展经济过程中的失败的教训,比如三面红旗时期,破坏自然环境,以及改革开放初期对自然环境的忽视来进行论证,又可以从另一角度也就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不断重视环境问题,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来进行正面分析.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城市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
——据邓清华《城市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论题: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

论证:社会经济形态和发展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

农耕文明时期,农业占主导,城市中有农田;工业社会,工业和商业地位上升,城市的经济功能交显,工r成为城市中心: 20世纪中期后,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城市的服务功能增强。

科学技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

农耕文明时期,科技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空间往往依托自然而存在,休现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工业社会。

科技的发展,城市空间肆意侵占自然空间,厂房、商场、住宅区覆盖良田,生态平衡被打破; 20世纪中期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现代交通T具大大缩短了空间距离,城市分区更加细化。

思想文化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

农耕文明时期,尊重自然的思想发展,城市布局依托自然山水;工业社会,人文主义思想盛行,以人类自我为中心,破坏自然;20 世纪中期后,生态观念增强,回归自然成为城市发展趋势。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解析版
参考论题:
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受多种因素( 社会经济、交通工具、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等)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变迁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依据材料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城市的空间结构、功能、影响因素、作用等方面的变化概括得出论题。

然后,再结合古代城市、近代城市以及现代城市空间功能变化的相关知识,对提炼的观点从政治、经济、思想以及生态等方面进行论证,注意论证可结合图片中题干的信息以及相关史实,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最后,对自我的论述过程进行综述。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20世纪90代开始,发达国家对全球化以及对贫困和反贫困政策的重新认识,在反贫困政策领域中逐步引入生命周期理论;从对制度的干预转向了对家庭和个人的干预,旨在使得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其生命周期的任何阶段,都有针对性扶贫可依,从而从根本上预防并消除贫困。

特别是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劳工组织和经济合作组织等国际机构的推动下,“社会保护”一词日渐取代了人们过去常用的“社会保障”,“社会保护”的政策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府所认同。

——摘编自黄燕芬《土地精准扶贫路径探索》等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发生深刻的变化,主要是由道义性扶贫向制度性扶贫转变,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由扶持贫困地区向扶持贫困村、贫困户转变。

2001年,扶贫工作重点县放到西部地区;贫困村成为基本瞄准对象,扶贫资金覆盖到非重点县的贫困村;同时,注重发展贫困地区的科学技术、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强调参与式扶贫;承认城乡间人口流动是扶贫的一个重要途径。

——摘编自2012年《内蒙古日报》《我国扶贫开发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扶贫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西方发达国家扶贫政策相比,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扶贫政策的特点,并指出中西方扶贫的相同作用。

(1)变化:引入生命周期理论;从对制度的干预转向对家庭和个人的干预;由社会保障到社会保护。

原因:全球化发展的影响(或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或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反贫困政策的不足(或对贫困和反贫困政策的重新认识);国际机构的推动;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

(2)特点:制度扶贫和开发式扶贫为主;重点扶贫贫困户、贫困村和西部地区;科教文卫扶贫;城乡人口流动扶贫。

相同作用: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世界和平。

9 /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