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文体特征+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小说阅读之文体特征导学案(教师版)
一、学习目标
了解小说的定义、分类及基本要素。
掌握小说的文体特征,包括情节、人物、环境、主题和语言等方面。
能够运用小说的文体特征知识,分析和鉴赏小说作品。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和文体特征。
学会分析小说中情节、人物、环境之间的关系。
难点
理解小说主题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体会小说语言的独特魅力和表达效果。
三、必备知梳理、熟记
(一)小说的定义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二)小说的分类
按篇幅长短分类
长篇小说: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情节复杂,人物众多。
中篇小说:篇幅适中,情节比长篇小说简单,人物数量相对较少。
短篇小说:篇幅短小,情节集中,人物较少,往往只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段或一个侧面。
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篇幅极短,通常在千字以内,情节单一,人物简单。
按题材分类
历史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小说
校园小说等
(三)小说的基本要素
人物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社会生活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人物描写的方法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
情节
情节是小说的骨架,是一系列有组织的事件,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情节的设置要符合生活逻辑和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要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环境
环境是小说的背景,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可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
社会环境描写可以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本质、展现人物命运等。
(四)小说的文体特征
1. 情节
完整性:小说的情节通常具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曲折性:为了吸引读者,小说的情节往往曲折多变,充满悬念和意外。
合理性:情节的发展要符合生活逻辑和人物性格逻辑,不能让人感到突兀和生硬。
2. 人物
典型性:小说中的人物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性格特征,能够代表一定社会阶层或群体的共性。
复杂性:人物的性格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面的、复杂的,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成长性:有些小说中的人物会在经历一系列事件后逐渐成长和成熟,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3. 环境
真实性: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要符合时代背景和地域特点,给人以真实可信的感觉。
烘托性:环境描写要能够烘托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
象征意义:环境有时具有象征意义,能够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物命运。
4. 主题
多元性:小说的主题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
深刻性:小说通过对人物、情节和环境的描写,揭示社会本质、反映人性善恶、探讨人生意义等深刻的问题。
5. 语言
形象性:小说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能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让读者感受到人物的性格、心理和情感。
(五)学法指导
1.初步把握小说情节
小说本质上也是一种记叙文,可以按照记叙文阅读先明确记叙的对象、事件及其前因后果,把握事件“发生—经过—结果”的完整过程;也可以按照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把握。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必须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2.初步认识人物形象
通过情节的发展及人物自身的言行心理描写,初步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生活的具体环境,他有哪些言行和想法,他与其他人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初步概括小说主题
小说好读不好懂,这“不好懂”主要体现在对小说主题的把握上。
小说的主题具有多义性、复杂性、模糊性。
在小说中,作者不能直接告诉读者写作意图,至多可以借侧面告诉,其主题只能靠读者自己借助情节、人物等感悟出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概括小说主题的具体方法有:
(1)从题材内容看主题
小说的作者选取怎样的题材来反映怎样的生活,来传达怎样的感情,来表现怎样的思想,是在小说创作之前就拟定好的。
所以从小说的题材着眼,可以把握其主题方向。
具体需“两抓”:
①抓标题。
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如《祝福》。
②抓主要事件。
小说叙述的主要事件把人物、环境、作者的看法等都包括其中,把握住故事的主要事件,也就确定了小说的主题方向。
(2)从人物塑造看主题
在小说中,由于作者把浓墨重彩皆泼洒在人物身上,因此,主要人物也就是“主题性人物”。
在故事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故事的主角,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
在性格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某种典型性格的代表与化身。
这种典型性格及其生成发展的历史,是作品主题所要展现的内容。
如《水浒传》中林冲的性格转变就暗示了主题。
①寻找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要素。
这些要素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主要人物的性格走向和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的本质关联着。
②寻找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
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很明显地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倾向性,蕴涵着作品主题的重要信息。
③辨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
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何,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人物,这都和表现主题有关联。
(3)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小说的某些典型情节,常常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通过分析典型情节的阶段性意义、所涉及的人物关系、人物的心理状况等等,可以领悟情节的主题内涵。
(4)从环境看对主题的暗示
环境描写最终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在多数情况下,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刻画人物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动的衬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有时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可以从中揣摩主题。
具体需要“一分一抓”:
①分析环境的特点。
小说中的环境为小说的人物提供了活动的背景,怎样的环境生成怎样的性格,怎样的性格决定人物怎样的命运,而小说人物的命运
蕴涵作品的主题。
分析环境的特点可以窥见人物的性格,进而能揭示主题。
如《祝福》中祥林嫂的命运。
②抓背景介绍。
小说中故事的发生离不开它的社会土壤,把故事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去理解,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
抓背景时要关注文章后的注释和写作时间等。
(5)从文中重要语句挖掘主题
小说主题虽然不能靠议论、抒情句直接表现出来,但借助文中重要语句还是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的。
如一些感情强烈的句子、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等。
(七)典例剖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父亲
[智利] 奥莱加里奥·拉索·巴埃萨
①一个小老头下巴蓄着又白又长的胡须,上唇的小胡子被尼古丁熏成了红色。
他披着一件大红斗篷,_脚蹬高跟皮鞋,头戴一顶龙舌兰编的草帽,胳膊上挎着一个小篮子,来到兵营的门口,走过去,倒回来,走过去,倒回来,反反复复,显得十分胆怯。
他想向哨兵打听什么,但哨兵没等他开口就高声喊道:“警卫班长!”
②一个班长从门后跳了出来,仿佛是埋伏在那儿的。
他仰起头用询问的目光打量着他,老头儿说:“我儿子在吗?”班长笑了起来。
③“他叫曼努埃尔……叫曼努埃尔·萨巴塔,先生。
”
④“我不知道哪个士兵叫这个名字。
”
⑤乡下人骄傲地直起身子讥讽地笑了:“可是,我儿子不是士兵,他是军官,是正儿八经的军官……”
⑥警卫团的号手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凑过来低声告诉班长:“是新来的,刚从学校来的……”
⑦班长看他是个穷人,没敢请他去军官俱乐部,而是叫他去了警卫团。
⑧老头儿坐在一条木凳上,把篮子放在伸手可及的身边。
士兵们一下子围拢来,他们以好奇的目光看着那个农民,对那个篮子很感兴趣。
篮子不大,用一片口袋布盖着。
那帆布下面先是听到啄食声,接着便有一只红冠老母鸡露出头来,由于闷热,它的嘴张开着,不停地喘着气。
⑨看到那老母鸡,士兵们一边鼓掌一边像孩子似的高声叫道:“炖鸡吃!炖鸡吃!”
⑩农夫急切地想见到自己的儿子,_面对那么多持枪的士兵又十分紧张,_不禁傻乎乎地笑起来,思想也乱了:“哈,哈,哈……对,炖鸡吃,炖了给我儿子吃。
”
⑪说罢,老人却是一阵心酸,脸上立刻蒙上了一层阴影,接着又说道:“我都五年没见他了!他不愿意回村里去……”
⑫一个卫兵去叫中尉。
中尉正在驯马场上跟一伙军官在一起。
他个子矮小,长得黑不溜秋,躯干粗得像个木桶,面容俗气。
卫兵打了个立正,两脚并拢时靴子底掀起一股尘土,报告道:“有人找您……我的中尉。
”
⑬不知怎么回事,中尉的脑海里一下就闪现出了他老父亲那干瘪矮小的身影。
他仰起头,为了让他的同事们听到,以鄙夷不屑的语调大声说道:“在这个镇子上,我谁都不认识……”
⑭卫兵又主动解释说:“是个满脸皱纹的小老头,披着斗篷……他从很远的地方来,提着一个篮子……”
⑮虚荣心顿时把中尉闹了个大红脸,他把手举到帽檐上说:“行啦……您走吧!”军官们的脸上露出诡异的神色,他们不约而同地朝萨巴塔扫了一眼。
那么多道询问的目光令中尉实在难以承受,他垂下头,咳嗽了一声,点上一支香烟,开始用刀鞘包头在地上胡乱划起来。
⑯过了五分钟,又来了一个卫兵:“有人找您,我的中尉!是一个乡下老头子……他说他是您父亲……”
⑰中尉没有纠正卫兵的话,他把香烟扔到地上,怒冲冲地一脚踩灭,喊道:“滚吧!我就来。
”
⑱为了不做任何解释,中尉一头钻进了马厩。
老人坚持要见儿子,卫兵班长每五分钟向上司报告一次,上司军官被弄得烦了,就去找萨巴塔。
⑲与此同时,那个变得像孩童似的可怜的老父亲越来越心神不宁。
他竖起耳朵听动静,只要听到一点儿声响他就伸长脖子往外看。
那脖子又红又皱巴,跟火鸡脖子一样。
听到脚步声,他就激动得浑身发抖,以为是自己的儿子来拥抱他,来给他讲述他的新生活,让他看他的武器、马具和马匹来了。
⑳警卫团军官佯装检查马厩找到了萨巴塔。
他开门见山、干巴巴地对他说:“有人找您……说是您的父亲。
”
○21萨巴塔移开目光,没有回答。
○22“他在警卫团……一定要见到您才走。
”萨巴塔狠狠地往地上跺了一脚,恼怒地咬了咬嘴唇去了那儿。
○23他一进警卫团,有个士兵就喊道:“立——正!”听到喊声,士兵们立刻如弹簧一般霍地站了起来,团部里响起一阵大刀声、脚步移动声和鞋跟撞击声。
○24士兵们对儿子的尊敬弄得老头儿晕头转向,他忘掉了篮子,也忘掉了老母鸡,张开胳膊向儿子迎过去。
_他那像老树皮一般的面庞上绽出了欢欣的笑容,_兴奋得浑身颤抖着高音叫道:_“我亲爱的曼努埃尔!我的小曼努埃尔……”
○25尉官只冷冷地向他打了招呼。
○26农夫的双臂落了下来,脸上的肌肉抖动不止。
○27中尉偷偷地把他拉出军营,到了街上,悄悄地对他说:“你都干了些什么呀……干嘛到这来看我……我有军务在身……不能出去。
”说罢,转身走进了军营。
○28乡下老汉又回到警卫团,浑身哆哆嗦嗦,茫然不知所措。
他狠狠心把鸡从篮子里掏出来给了警卫班长。
○29“给你们吧,就你们吃。
”
○30他向士兵们告了别,失望之下,拖着沉重的步子慢慢离开了。
走到门口时,他又转过身来两眼含泪地补充了一句:“我儿子特别喜欢吃鸡脯,你们给他一块……”
(选编自《外国文艺》)
第一时段(5~8分钟):读懂文本
1.标段画句:标出段数,画出有关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方面的关键性词句。
(提示:见文中画线处)
2.梳理情节:请概括出小说的情节脉络。
答案小说以父亲求见儿子为线索,先写父亲在兵营求见儿子(①~⑦段),再写父亲在警卫团等儿子的心情(⑧~⑪段),再接着写卫兵多次报告给儿子,
儿子却一再躲避(⑫~○22段),然后写父子相见的情形(○23~○27段),最后写父亲把鸡送给了士兵而离开兵营(○28~○30段)。
3.感知形象:父亲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案父亲是一个贫穷卑微的农民,有点自卑、怯弱,但以儿子为荣;尽管对儿子失望,但还是十分疼爱、牵挂自己的儿子。
4.探知主题:请初步概括出小说的主题。
答案小说通过父亲抱着鸡来见儿子却遭到儿子冷漠对待的故事,真挚地表达了父爱之情,讽刺了儿子的虚荣心,启发人们对人性的反思和对亲情伦理的忧虑。
第二时段(8~10分钟):做题验证
5.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儿子一再拒绝与父亲见面,直到军官来找他时,才迫不得已去警卫团,这是因为他虚荣心作祟,不想让同僚知道他的出身,以免影响前途。
B.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理,儿子以鄙夷不屑的语气大声说话是为了掩饰内心的紧张,他点上香烟用刀鞘包头划地是为了逃避他人询问的目光。
C.小说背景设置在军营,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塑造了警卫班长、哨兵、号手等军人形象,这些人物虽着墨不多,但都性格鲜明,栩栩如生。
D.小说地域特征鲜明,尤其是对父亲外貌的描写和人物之间的对话,不但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也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南美的风俗人情画。
答案 B 解析A项“以免影响前途”的分析只是推测,小说中并未明确交代。
C项“性格鲜明”是不准确的,小说对哨兵、号手的形象一笔带过,没有表现他们鲜明的性格。
D项“人物之间的对话,不但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也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南美的风俗人情画”是不恰当的,小说情节在军营中展开,人物对话没有乡土气息,小说也未对当地风俗进行描写。
6.小说主人公父亲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1)贫穷卑微:穿着朴素,探视儿子只能带一只鸡,进入军营前胆怯紧张,遭到士兵的嘲笑和轻视。
(2)以子为荣:为儿子是一名军官而骄傲,看到儿子受到尊重而喜悦。
(3)念子心切:在军营中等待儿子时忐忑,见到儿子时激动,被儿子赶出军营时虽气愤,但仍对儿子十分牵挂。
7.小说中两次说到吃鸡,父亲的表现和心情都不同,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案第一次是士兵起哄要“炖鸡吃!”老人不禁乱了方寸,说“炖了给我儿子吃”。
这背后是初进军营的紧张和对儿子的惦念;第二次是父亲把鸡送给警卫班长吃,还不忘请求分一块鸡脯给儿子吃,这背后是对儿子的失望和无法割舍的爱。
效果:两次描写,对比鲜明,凸显了父亲的心理变化,丰富了人物形象,揭示
了小说主题。
(八)、探究训练:
阅读下面的小说,回答问题。
《最后一片叶子》
华盛顿广场西边的一个小区,街道仿佛发了狂似的,分成了许多叫做“巷子”的小胡同。
这些“巷子”形成许多奇特的角度和曲线。
一条街本身往往交叉一两回。
有一次,一个画家发现这条街有它可贵之处。
如果商人去收颜料、纸张和画布的账款,在这条街上转弯抹角、大兜圈子的时候,突然碰上一文钱也没收到,空手而回的他自己,那才有意思呢!
因此,搞艺术的人不久都到这个古色古香的格林威治村来了。
他们逛来逛去,寻找朝北的窗户、18 世纪的三角墙、荷兰式的阁楼,以及低廉的房租。
接着,他们又从六马路买来一些锡镴杯子和一两只烘锅,组成了一个“艺术区”。
苏艾和琼珊在一座矮墩墩的三层砖屋的顶楼设立了她们的画室。
“琼珊”是琼娜的昵称。
两人一个是从缅因州来的,另一个的家乡是加利福尼亚州。
她们是在第八街的“德尔蒙戈饭馆”里吃客饭时碰到的,彼此一谈,发现她们对于艺术、饮食、衣着的口味十分相投,结果便联合租下了那间画室。
那是五月间的事。
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悄悄地游荡,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在广场的东面,这个坏家伙明目张胆地走动,每闯一次祸,受害的人总有几十个。
但是,在这错综复杂、狭窄而苔藓遍地的“巷子”里,他的脚步却放慢了。
肺炎先生不是一个你们心目中行侠仗义的老绅士。
一个身子单薄、被加利福尼亚州的西风刮得没有血色的弱女子,本来不应该是这个有着红拳头的、呼吸急促的老家伙打击的对象。
然而,琼珊却遭到了他的毒手。
她躺在一张油漆过的旧铁床上,一动不动,望着荷兰式小窗外对面砖屋的
墙壁。
一天早晨,那位忙碌的医生扬扬他蓬松的灰色眉毛,招呼苏艾到过道上去。
“依我看,她的病只有一成希望。
”他说,一面把体温表里的水银甩下去。
“那一成希望在于她自己要不要活下去。
人们不想活,情愿照顾殡仪馆的生意,这种精神状态使医药一筹莫展。
你的这位小姐满肚子以为自己不会好了。
她有什么心事吗?”
“她——她希望有一天能去画那不勒斯海湾。
”苏艾说。
“画画?——别扯淡了!她心里有没有值得想两次的事情——比如说,男人?”
“男人?”苏艾像吹小口琴似的哼了一声说,“难道男人值得——别说啦,不,大夫,根本没有那种事。
”
“那么,一定是身体虚弱的关系。
”医生说,“我一定尽我所知,用科学所能达到的一切方法来治疗她。
可要是我的病人开始算计会有多少辆马车送她出丧,我就得把治疗的效果减掉百分之五十。
要是你能使她对冬季大衣的袖子式样发生兴趣,提出一个问题,我就可以保证,她恢复的机会准能从十分之一提高到五分之一。
”
医生走后,苏艾到工作室里哭了一场,把一张日本纸餐巾擦得一团糟。
然后,她拿起画板,吹着拉格泰姆曲调,昂首阔步地走进琼珊的房间。
琼珊躺在被窝里,脸朝着窗口,一点儿动静也没有。
苏艾以为她睡着了,赶紧停止吹口哨。
她架好画板,开始替杂志社画一幅短篇小说的钢笔画插图。
青年画家不得不以杂志小说的插图来铺平通向艺术的道路,而这些小说则是青年作家为了铺平文学道路而创作的。
苏艾正为小说里的主人公,一个爱达荷州的牛仔,画上一条在马匹展览会里穿的漂亮的马裤和一片单眼镜,忽然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重复了好几遍。
她赶紧走到床边。
琼珊的眼睛睁得大大的。
她望着窗外,在计数——倒着数。
“十二,”她说,过了一会儿,又说“十一”;接着是“十”“九”;再接着是几乎连在一起的“八”和“七”。
苏艾关切地向窗外望去。
有什么可数的呢?外面可以看到的只是一个空荡荡、阴沉沉的院子,和二十英尺外的一堵空墙。
一棵老极了的常春藤,枯萎的根纠结在一块,枝干攀在砖墙的半腰上。
秋
天的寒风把藤上的叶子差不多全都吹掉了,几乎只有光秃的枝条还缠附在剥落的砖块上。
“怎么回事,亲爱的?”苏艾问道。
“六。
”琼珊说,声音低得像是耳语,“它们现在掉得快些了。
三天前差不多还有一百片。
数得我头昏眼花。
现在可容易了。
喏,又掉了一片。
只剩下五片了。
”
“五片什么,亲爱的?告诉你的苏艾。
”
“叶子。
常春藤上的叶子。
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
三天前我就知道了。
难道大夫没有告诉你吗?”
“哟,我从没听到这样荒唐的话。
”苏艾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数落她说,“老藤叶同你的病有什么相干?你一向很喜欢那株常春藤,得啦,你这淘气的姑娘。
别发傻啦。
我倒忘了,大夫今天早晨告诉我,你很快康复的机会是——让我想想,他是怎么说的——他说你好的希望是十比一!哟,那几乎跟我们在纽约搭电车或者走过一幢新房子的工地一样,碰到意外的时候很少。
现在喝一点儿汤吧。
让苏艾继续画画,好卖给编辑先生,换了钱给她的病孩子买点儿红葡萄酒,也买些猪排填填她自己的馋嘴。
”
“你不用再买什么酒啦。
”琼珊说,仍然凝视着窗外,“又掉了一片。
不,我不要喝汤。
只剩四片了。
我希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后的藤叶飘落下来。
那时候我也该走了。
”
“琼珊,亲爱的,”苏艾弯下腰对她说,“你能不能答应我,在我画完之前,别睁开眼睛,别瞧窗外?那些图画我明天得交。
我需要光线,不然我早就把窗帘拉下来了。
”
“你不能到另一间屋子里去画吗?”琼珊冷冷地问道。
“我要待在这儿,跟你在一起。
”苏艾说,“而且我不喜欢你老盯着那些莫名其妙的藤叶。
”
“你一画完就告诉我。
”琼珊闭上眼睛说,她面色惨白,静静地躺着,活像一尊倒塌下来的塑像,“因为我要看那最后的藤叶掉下来。
我等得不耐烦了。
也想得不耐烦了。
我想摆脱一切,像一片可怜的、厌倦的藤叶,悠悠地往下飘,往下飘。
”
“你睡一会儿吧,”苏艾说,“我要去叫贝尔曼上来,替我做那个隐居的老矿工的模特儿。
我去不了一分钟。
在我回来之前,千万别动。
”
老贝尔曼是住在楼下底层的一个画家,年纪六十开外,有一把像是米开朗
琪罗的摩西雕像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垂下来。
贝尔曼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
他耍了四十年画笔,仍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
他老是说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没有动手。
除了偶尔涂抹一些商业画或广告画以外,几年来没有什么创作。
他替“艺术区”一些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青年艺术家充当模特儿,挣几个小钱。
他喝杜松子酒总是过量,老是唠唠叨叨地谈着他未来的杰作。
此外,他还是个暴躁的小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
苏艾在楼下那间灯光暗淡的小屋子里找到了酒气扑人的贝尔曼。
角落里的画架上绷着一块空白的画布,它在那儿静候杰作的落笔,已经有二十五年了。
苏艾把琼珊的胡思乱想告诉了他,还说她害怕琼珊自个儿瘦小柔弱得像一片叶子一样,对这个世界的留恋越来越微弱,恐怕真会离世。
老贝尔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
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然,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
“什么话!”他嚷道,“难道世界上竟有这种傻子,因为可恶的藤叶落掉而想死?我活了一辈子也没有听到过这种怪事。
不,我没有心思替你当那无聊的隐士模特儿。
你怎么能让她脑袋里有这种傻念头呢?唉,可怜的琼珊小姐。
”
“她病得很重,很虚弱,”苏艾说,“高烧烧得她疑神疑鬼,满脑袋都是稀奇古怪的念头。
好吧,贝尔曼先生,既然你不愿意替我当模特儿,我也不勉强了。
我认得你这个可恶的老——老贫嘴。
”
“你真女人气!”贝尔曼嚷道,“谁说我不愿意来着?走吧。
我跟你一起去。
我已经说了半天,愿意为你效劳。
天哪!像琼珊小姐这样好的人实在不应该在这种地方害病。
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
1简要概括小说的情节:
答案:琼珊染上肺炎,失去生存希望,把自己的生命与常春藤上的叶子掉落联系在一起。
苏艾照顾琼珊并为她担忧,向老贝尔曼讲述琼珊的状况。
老贝尔曼表面不屑,实则关心琼珊。
经过风雨,最后一片叶子仍未掉落,给了琼珊生的希望。
琼珊病情好转,而老贝尔曼却因在雨夜为琼珊画叶子染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