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口通信项目报告

合集下载

串口实验实验报告

串口实验实验报告

串口实验实验报告串口实验报告一、引言串口是一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接口,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串口通信实验,深入了解串口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实现简单的数据传输。

二、实验目的1. 理解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2. 掌握串口通信的硬件连接方式;3. 学会使用串口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4. 实现简单的串口通信程序。

三、实验器材1. 一台个人电脑;2. 一块开发板;3. 一条串口数据线。

四、实验步骤1. 将开发板与个人电脑通过串口数据线连接起来;2. 打开串口通信软件,并进行相应的设置;3. 在开发板上编写程序,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4. 在个人电脑上编写程序,实现数据的接收和显示;5. 进行数据传输实验,观察数据是否能正常传输。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串口通信,并能够正常地进行数据传输。

通过观察数据接收端的显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被准确地接收并显示出来。

这说明我们的串口通信实验是成功的。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串口通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成功地实现了串口通信的数据传输。

串口通信在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串口通信技术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参考文献[1] XXXX. 串口通信原理与应用[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八、致谢感谢实验中给予我们帮助和指导的老师和同学们,没有你们的支持,我们无法顺利完成本次实验。

九、附录实验中使用的程序代码如下:发送端代码:```c#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string.h>#include <Windows.h>int main(){HANDLE hSerial;DCB dcbSerialParams = { 0 };COMMTIMEOUTS timeouts = { 0 };// 打开串口hSerial = CreateFile("COM1", GENERIC_READ | GENERIC_WRITE, 0, NULL, OPEN_EXISTING, FILE_ATTRIBUTE_NORMAL, NULL);if (hSerial == INVALID_HANDLE_VALUE){printf("无法打开串口\n");return 1;}// 配置串口参数dcbSerialParams.DCBlength = sizeof(dcbSerialParams);if (!GetCommState(hSerial, &dcbSerialParams)) {printf("无法获取串口参数\n");return 1;}dcbSerialParams.BaudRate = CBR_9600;dcbSerialParams.ByteSize = 8;dcbSerialParams.StopBits = ONESTOPBIT;dcbSerialParams.Parity = NOPARITY;if (!SetCommState(hSerial, &dcbSerialParams)) {printf("无法设置串口参数\n");return 1;}// 设置串口超时时间timeouts.ReadIntervalTimeout = 50;timeouts.ReadTotalTimeoutConstant = 50;timeouts.ReadTotalTimeoutMultiplier = 10;timeouts.WriteTotalTimeoutConstant = 50;timeouts.WriteTotalTimeoutMultiplier = 10;if (!SetCommTimeouts(hSerial, &timeouts)){printf("无法设置串口超时时间\n");return 1;}// 发送数据char data[] = "Hello, Serial!";DWORD bytesWritten;if (!WriteFile(hSerial, data, strlen(data), &bytesWritten, NULL)){printf("无法发送数据\n");return 1;}// 关闭串口CloseHandle(hSerial);return 0;}```接收端代码:```c#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string.h>#include <Windows.h>int main(){HANDLE hSerial;DCB dcbSerialParams = { 0 };COMMTIMEOUTS timeouts = { 0 };// 打开串口hSerial = CreateFile("COM1", GENERIC_READ | GENERIC_WRITE, 0, NULL, OPEN_EXISTING, FILE_ATTRIBUTE_NORMAL, NULL);if (hSerial == INVALID_HANDLE_VALUE){printf("无法打开串口\n");return 1;}// 配置串口参数dcbSerialParams.DCBlength = sizeof(dcbSerialParams);if (!GetCommState(hSerial, &dcbSerialParams)){printf("无法获取串口参数\n");return 1;}dcbSerialParams.BaudRate = CBR_9600;dcbSerialParams.ByteSize = 8;dcbSerialParams.StopBits = ONESTOPBIT;dcbSerialParams.Parity = NOPARITY;if (!SetCommState(hSerial, &dcbSerialParams)) {printf("无法设置串口参数\n");return 1;}// 设置串口超时时间timeouts.ReadIntervalTimeout = 50;timeouts.ReadTotalTimeoutConstant = 50;timeouts.ReadTotalTimeoutMultiplier = 10;timeouts.WriteTotalTimeoutConstant = 50;timeouts.WriteTotalTimeoutMultiplier = 10;if (!SetCommTimeouts(hSerial, &timeouts)){printf("无法设置串口超时时间\n");return 1;}// 接收数据char data[100];DWORD bytesRead;if (!ReadFile(hSerial, data, sizeof(data), &bytesRead, NULL)){printf("无法接收数据\n");return 1;}// 显示接收到的数据printf("接收到的数据:%s\n", data);// 关闭串口CloseHandle(hSerial);return 0;}```十、联系方式作者:XXXEmail:XXX。

串行通讯实验报告

串行通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串行通讯的基本原理及通信方式。

2. 掌握串行通讯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实现方法。

3. 学会使用串行通讯进行数据传输。

4. 通过实验,加深对单片机串行口工作原理和程序设计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串行通讯是指将数据一位一位地按顺序传送的通信方式。

与并行通讯相比,串行通讯的通信线路简单,成本低,适用于远距离通信。

串行通讯主要有两种通信方式: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

1. 异步通信异步通信中,每个字符之间没有固定的时钟同步,而是通过起始位和停止位来标识字符的开始和结束。

每个字符由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组成。

2. 同步通信同步通信中,数据传输过程中有固定的时钟同步信号,发送方和接收方通过同步时钟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三、实验设备1. 单片机最小系统教学实验模块2. 数码管显示模块3. 串行数据线4. 电脑四、实验内容1. 单片机串行口初始化首先,我们需要对单片机串行口进行初始化,包括设置波特率、通信方式、数据位、停止位等。

2. 数据发送在单片机程序中,编写数据发送函数,将数据通过串行口发送出去。

3. 数据接收编写数据接收函数,从串行口接收数据。

4. 数据显示将接收到的数据通过数码管显示出来。

5. 双机通信通过两套单片机实验模块,实现双机通信。

一台单片机作为发送方,另一台单片机作为接收方。

五、实验步骤1. 将单片机最小系统教学实验模块和数码管显示模块连接到电脑上。

2. 编写单片机程序,初始化串行口,并设置波特率、通信方式、数据位、停止位等。

3. 编写数据发送函数,将数据通过串行口发送出去。

4. 编写数据接收函数,从串行口接收数据。

5. 编写数据显示函数,将接收到的数据通过数码管显示出来。

6. 编写双机通信程序,实现两台单片机之间的通信。

7. 将程序下载到单片机中,进行实验。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成功实现了单片机串行口的初始化、数据发送、数据接收和数据显示。

2. 成功实现了双机通信,两台单片机之间可以相互发送和接收数据。

单片机串口通信设计报告

单片机串口通信设计报告

单片机串口通信设计报告一、实验目的将单片机IO 口状态通过串口发送至PC 机,PC 上位机程序使用串口调试助手或自行编程。

二、串口通信方式串口通信分为两种:串行同步通信、串行异步通信本实验采用串行异步通信,即RS232通信。

在异步通行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字符帧格式和波特率。

数据通常以字符或者字节为单位组成字符帧传送。

字符帧由发送端逐帧发送,通过传输线被接收设备逐帧接收。

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以由各自的时钟来控制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这两个时钟源彼此独立,互不同步。

数据传输特点:从低位开始发送到高位(起始位一般是1位的低电平开始的,接着的是数据位5-10位,一般是8位,接下来是奇偶校验位1位,停止位1-2位,空闲位)帧格式图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停止位空闲位起始位数据位硬件原理图三、相关寄存器1、串行接口控制寄存器SCON用于选择串行通信的工作方式和某些控制功能。

(1)、SM0 SM1:串行口工作方式控制位SM0、SM1工作方式 :00方式0 ;01方式1;10方式2;11方式3。

(2)、SM2:多机通信控制位多机通信是工作于方式2和方式3,SM2位主要用于方式2和方式3。

接收状态,当串行口工作于方式2或3,以及SM2=1时,只有当接收到第9位数据(RB8)为1时,才把接收到的前8位数据送入SBUF ,且置位RI 发出中断申请,否则会将接受到的数据放弃。

当SM2=0时,就不管第9位数据是0还是1,都会将数据送入SBUF ,并发出中断申请。

工作于方式0时,SM2必须为0。

(3)、REN :允许接收位内部CPU 总线(TXD )(RXD )D0D1D2D3D4D5D6D7SCON: 可位寻址字节地址:98HREN 用于控制数据接收的允许和禁止,REN=1时,允许接收,REN=0时,禁止接收。

(4)、TB8:发送接收数据位8在方式2和方式3中,TB8是要发送的——即第9位数据位。

在多机通信中同样亦要传输这一位,并且它代表传输的地址还是数据,TB8=0为数据,TB8=1时为地址。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串口通信实验报告一、引言串口通信是一种常用的数据传输方式,广泛应用于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串口通信的实际操作,掌握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二、实验目的1. 理解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2. 学会使用串口通信的相关指令和函数;3. 掌握串口通信的实际应用。

三、实验器材与软件1. 单片机开发板;2. 电脑;3. 串口线;4. 串口调试助手软件。

四、实验步骤1. 连接单片机开发板和电脑,使用串口线将它们连接起来;2. 打开串口调试助手软件,设置串口参数(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3. 在单片机开发板上编写相应的程序,实现串口通信功能;4. 将程序下载到单片机开发板上,并启动程序;5. 在串口调试助手软件中发送数据,并观察单片机开发板上的反应;6.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串口通信的特点和应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串口通信功能。

在串口调试助手软件中发送数据时,单片机开发板能够正确接收并处理数据,并作出相应的反馈。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串口通信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适用于长距离数据传输;2. 串口通信的速度较慢,适用于对数据传输速度要求不高的场景;3. 串口通信可以实现双向数据传输,方便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六、实验心得本次实验让我对串口通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并学会了使用串口调试助手软件进行串口通信调试。

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串口参数设置不正确导致通信失败等。

但通过不断调试和排查,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

这让我更加明白了实验的重要性,只有亲自动手去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通过这次实验,我还意识到串口通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无论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交互,还是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串口通信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掌握串口通信技术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stm32的串口通信设计报告

基于stm32的串口通信设计报告

基于stm32的串口通信设计报告基于STM32的串口通信设计报告一、引言STM32微控制器因其高性能、低功耗和丰富的外设接口而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

其中,串口通信(UART)是STM32中非常常用的一种通信方式,它允许微控制器与其他设备或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基于STM32的串口通信设计。

二、STM32串口通信概述STM32的UART通信主要通过其通用同步/异步接收器发送器(USART)实现。

USART是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信接口,支持同步和异步两种模式。

它提供了一种可靠的通信方式,适用于低速和高速数据传输。

三、串口通信硬件设计1. 引脚配置:根据具体的STM32型号,选择适当的TXD(发送数据)、RXD(接收数据)、RTS(请求发送)和CTS(清除发送)等引脚。

2. 电源与地:为UART模块提供稳定的电源和地线。

3. 电平转换:如果微控制器与外部设备之间的电平不匹配,需要进行电平转换。

四、串口通信软件设计1. 初始化UART:在开始通信之前,需要配置UART的各种参数,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奇偶校验等。

这通常在STM32的初始化代码中完成。

2. 数据发送:通过使用HAL库或标准外设库函数,可以方便地发送数据。

一般来说,发送函数会将数据放入一个缓冲区,然后启动发送过程。

3. 数据接收:与发送类似,接收数据时,数据首先被读取到一个缓冲区中,然后可以通过中断或轮询方式进行处理。

4. 中断处理:为了提高效率,可以启用UART的中断功能。

当中断被触发时,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会被执行,用于处理接收或发送的数据。

五、示例代码与测试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在STM32上使用HAL库进行UART通信:include "stm32f4xx_"UART_HandleTypeDef huart1;void SystemClock_Config(void);static void MX_GPIO_Init(void);static void MX_USART1_UART_Init(void);int main(void){HAL_Init();SystemClock_Config();MX_GPIO_Init();MX_USART1_UART_Init();uint8_t txBuffer[] = "Hello, UART!";HAL_UART_Transmit(&huart1, txBuffer, sizeof(txBuffer), HAL_MAX_DELAY);while (1)// 循环等待,直到收到中断或手动终止程序}}```六、结论通过本报告,我们详细介绍了基于STM32的串口通信设计。

串口通信项目报告

串口通信项目报告

串口通信项目报告运算机学院一﹑项目要求:串行通信接口项目在实验板上构成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信接口,用户利用那个串行接口,能够与PC机或其它设备进行串行通信,并能够设置串行通信的格式。

系统的状态分成工作状态和设置状态:在工作状态下,进行串行通信;在设置状态下,进行通信格式的设置。

该系统用5个数码管(一个单独的数码管和一个4位数码管)显示串行通信的格式,比如串行通信的波特率是4800,7位数据位,校验方式为偶校验,则数码管显示为“E 48-7”。

当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时,假如收到串行数据,则把该数据显示在发光管上,假如接收到的数据有错误(包括奇偶校验错误和帧错误),则让蜂鸣器发出响声。

在工作状态下,若用户按下K1按键,则把拨码开关上的数据发送出去。

在工作状态下,假如用户按下K2按键,进入设置状态,第一设置进行校验方式的设置:这时单独的数码管闪耀显示,若用户按下K3按键能够改变校验方式(共有O、E、n三个取值)。

在此过程中,假如用户再次按下K2按键,能够进行波特率的设置:这时4位数码管的高两位闪耀,若用户按下K3按键能够改变波特率(共有96、48、24、12四个取值)。

在此过程中,假如用户再次按下K2按键,能够改变数据位位数:这时4位数码管的最低位闪耀,用户按下K3按键能够改变数据位的位数(共有8、7、6、5四个取值)。

在此过程中,假如用户再次按下K2按键,则系统又回到工作状态。

二﹑项目内容基于QuartusII软件和串口通信的程序,通信串口作为信息传输通道,CPLD芯片作为同意信息和实现成效的工具,最终达到能够传输数据和显示相应数据的作用;1. 要求通过串口通信能够获得数据内容在QuartusII软件环境中开发;2.获得接收和发送的数据;三、项目设计1.项目的设计思路第一利用利用老师所给的主框架图如下:最初是从时钟模块着手的,这块据老师讲是较简单的部分,在这一部分程序编写中要紧是分频器和分频器分频的设计,一.时钟模块的差不多构成依照设计要求,时钟模块要紧为系统各部分提供各种频率的时钟信号,因此该模块要紧由几个分频器构成。

串口传输实验报告

串口传输实验报告

串口传输实验报告篇一:RS232串口通信实验报告RS232串口通信实验报告学号: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班级:08031102 姓名:张泽宇康启萌余建军时间:XX年11月13日学校:西北工业大学 XX301966 XX301950 XX301961一.实验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的基于串口通信的信息发送和接受界面二.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RS232串口标准及原理。

2.实现PC机通过RS232串口进行数据的收发。

3.熟悉VC语言编写程序的环境,掌握基本的VC语言编程技巧。

三.实验内容程序代码:P// PC1PC2Dlg.cpp : implementation file//#include "stdafx.h"#include "PC1PC2.h"#include "PC1PC2Dlg.h"#ifdef _DEBUG#define new DEBUG_NEW#undef THIS_FILEstatic char THIS_FILE[] = __FILE__;#endif/////////////////////////////////////////////////// ///////////////////////// CAboutDlg dialog used for App Aboutclass CAboutDlg : public CDialog{public:CAboutDlg();// Dialog Data//{{AFX_DATA(CAboutDlg)enum { IDD = IDD_ABOUTBOX };//}}AFX_DATA// ClassWizard generated virtual function overrides//{{AFX_VIRTUAL(CAboutDlg)protected:virtual void DoDataExchange(CDataExchange* pDX); // DDX/DDV support //}}AFX_VIRTUAL// Implementationprotected://{{AFX_MSG(CAboutDlg)//}}AFX_MSGDECLARE_MESSAGE_MAP()};CAboutDlg::CAboutDlg() : CDialog(CAboutDlg::IDD){//{{AFX_DATA_INIT(CAboutDlg)//}}AFX_DATA_INIT}void CAboutDlg::DoDataExchange(CDataExchange* pDX){CDialog::DoDataExchange(pDX);//{{AFX_DATA_MAP(CAboutDlg)//}}AFX_DATA_MAP}BEGIN_MESSAGE_MAP(CAboutDlg, CDialog) //{{AFX_MSG_MAP(CAboutDlg)// No message handlers//}}AFX_MSG_MAPEND_MESSAGE_MAP()/////////////////////////////////////////////////////////////////////////////// CPC1PC2Dlg dialogCPC1PC2Dlg::CPC1PC2Dlg(CWnd* pParent /*=NULL*/) : CDialog(CPC1PC2Dlg::IDD, pParent){//{{AFX_DATA_INIT(CPC1PC2Dlg)m_send = _T("");m_receive = _T("");m_bt = _T("");//}}AFX_DATA_INIT// Note that LoadIcon does not require a subsequent DestroyIcon in Win32m_hIcon = AfxGetApp()->LoadIcon(IDR_MAINFRAME);}void CPC1PC2Dlg::DoDataExchange(CDataExchange* pDX){CDialog::DoDataExchange(pDX);//{{AFX_DATA_MAP(CPC1PC2Dlg)DDX_Control(pDX, IDC_MSCOMM1, m_Comm);DDX_Text(pDX, IDC_EDIT1, m_send);DDX_Text(pDX, IDC_EDIT2, m_receive);DDX_CBString(pDX, IDC_COMBO1, m_bt);//}}AFX_DATA_MAP}BEGIN_MESSAGE_MAP(CPC1PC2Dlg, CDialog) //{{AFX_MSG_MAP(CPC1PC2Dlg)ON_WM_SYSCOMMAND()ON_WM_PAINT()ON_WM_QUERYDRAGICON()ON_BN_CLICKED(IDC_BUTTON1, OnButton1)ON_BN_CLICKED(IDC_BUTTON_SET, OnButtonSet)ON_BN_CLICKED(IDC_BUTTON2, OnButton2)//}}AFX_MSG_MAPEND_MESSAGE_MAP()/////////////////////////////////////////////////// //////////////////////////// CPC1PC2Dlg message handlersBOOL CPC1PC2Dlg::OnInitDialog(){CDialog::OnInitDialog();// Add "About..." menu item to system menu.// IDM_ABOUTBOX must be in the system command range.ASSERT((IDM_ABOUTBOX & 0xFFF0) == IDM_ABOUTBOX);ASSERT(IDM_ABOUTBOX CMenu* pSysMenu = GetSystemMenu(FALSE);if (pSysMenu != NULL){CString strAboutMenu;strAboutMenu.LoadString(IDS_ABOUTBOX);if (!strAboutMenu.IsEmpty()){pSysMenu->AppendMenu(MF_SEPARATOR);pSysMenu->AppendMenu(MF_STRING, IDM_ABOUTBOX, strAboutMenu);}}// Set the icon for this dialog. The framework does this automatically// when the application's main window is not a dialogSetIcon(m_hIcon, TRUE);// Set big iconSetIcon(m_hIcon, FALSE); // Set small icon // TODO: Add extra initialization here m_Comm.SetCommPort(1);//选择COM1m_Comm.SetInputMode(1); //输入方式为二进制方式m_Comm.SetRThreshold(1); //参数1表示每当串口接收缓冲区中有多于或等于1个字符时将引发一个接收数据的OnComm事件// CString str;// str="9600,n,8,1";// m_Comm.SetSettings(str);m_Comm.SetPortOpen(TRUE);//打开串口return TRUE; // return TRUE unless you set the focus to a control}void CPC1PC2Dlg::OnSysCommand(UINT nID, LPARAM lParam){if ((nID & 0xFFF0) == IDM_ABOUTBOX){CAboutDlg dlgAbout;dlgAbout.DoModal();}else{CDialog::OnSysCommand(nID, lParam);}}// If you add a minimize buttonto your dialog, you will need the code below // to draw the icon. For MFC applications using the document/view model,// this is automatically done for you by the framework.void CPC1PC2Dlg::OnPaint(){if (IsIconic()){CPaintDC dc(this); // device context for painting SendMessage(WM_ICONERASEBKGND, (WPARAM) dc.GetSafeHdc(), 0);// Center icon in client rectangleint cxIcon = GetSystemMetrics(SM_CXICON);篇二:串口传输实验报告基于单片机的RS232和RS485总线的数据传输张裕卓 XX班摘要本设计是基于单片机的RS232和RS485总线的数据传输实验设计。

串口通讯实验报告

串口通讯实验报告

串口通讯实验报告串口通讯实验报告一、引言串口通讯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使用串口通讯实现了计算机与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探索了串口通讯的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串口通讯实现计算机与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并观察数据的传输过程和结果。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串口通讯的工作原理,并掌握串口通讯的基本操作方法。

三、实验原理串口通讯是通过串行传输方式实现数据传输的。

在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数据通过串行的方式进行传输,即逐位地进行传送。

串口通讯的原理主要包括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参数的设置。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连接计算机和单片机,确保串口线连接正确。

2. 设置串口参数:打开计算机的串口设置工具,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参数。

3. 单片机编程:编写单片机程序,设置串口通讯的相关参数,并实现数据的接收和发送功能。

4. 计算机编程:编写计算机程序,通过串口通讯接收单片机发送的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显示。

5. 实验验证:运行单片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观察数据的传输过程和结果,验证串口通讯的正确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计算机与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通过串口通讯,我们可以将计算机上的数据发送到单片机上,并从单片机上接收到数据,实现了双向的数据交互。

我们还观察到,在不同的串口参数设置下,数据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会有所差异。

六、实验应用串口通讯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串口通讯将计算机连接到打印机或扫描仪上,实现打印和扫描功能。

此外,串口通讯还可以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仪器仪表通讯等领域。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串口通讯的原理和应用,并成功地实现了计算机与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串口通讯的基本操作方法,并对串口通讯的参数设置和数据传输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单片机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单片机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单片机串口通信实验报告篇一:串行口通信实验单片机实验报告实验六串行口通信实验一、实验内容实验板上有RS-232接口,将该接口与PC机的串口连接,可以实现单片机与PC机的串行通信,进行双向数据传输。

本实验要求当PC机向实验板发送的数字在实验板上显示,按实验板键盘输入的数字在PC机上显示,并用串口助手工具软件进行调试。

二、实验目的掌握单片机串行口工作原理,单片机串行口与PC机的通信工作原理及编程方法。

三、实验原理51单片机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讯口,所以单片机和电脑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串口通信。

进行串行通讯信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电脑的串口是RS232电平(-5~-15V为1,+5~+15V为0),而单片机的串口是TTL电平(大于+2.4V为1,小于- 0.7V为0),两者之间必须有一个电平转换电路实现RS232电平与TTL电平的相互转换。

为了能够在PC机上看到单片机发出的数据,我们必须借助一个Windows软件进行观察,这里我们可以使用免费的串口调试程序SSCOM32或Windows的超级终端。

单片机串行接口有两个控制寄存器:SCON和PCON。

串行口工作在方式0时,可通过外接移位寄存器实现串并行转换。

在这种方式下,数据为8位,只能从RXD端输入输出,TXD端用于输出移位同步时钟信号,其波特率固定为振荡频率的1/12。

由软件置位串行控制寄存器(SCON)的REN 位后才能启动,串行接收,在CPU将数据写入SBUF寄存器后,立即启动发送。

待8位数据输完后,硬件将SCON寄存器的T1位置1,必须由软件清零。

单片机与PC机通信时,其硬件接口技术主要是电平转换、控制接口设计和远近通信接口的不同处理技术。

在DOS操作环境下,要实现单片机与微机的通信,只要直接对微机接口的通信芯片8250进行口地址操作即可。

WINDOWS的环境下,由于系统硬件的无关性,不再允许用户直接操作串口地址。

如果用户要进行串行通信,可以调用WINDOWS的API应用程序接口函数,但其使用较为复杂,可以使用KEILC的通信控件解决这一问题。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串口通信实现两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通过使用串口通信协议,我们能够在不同设备之间进行双向数据传输,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本文将介绍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实验设备和步骤、实验结果以及讨论与总结。

一、引言串口通信是一种常用的通信方式,它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嵌入式系统、智能设备等领域。

串口通信通过连接计算机或其他设备的串口接口,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串口通信具有传输速度快、稳定可靠、易于实现等优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实验设备和步骤1. 实验设备本实验使用以下设备进行串口通信实验:- 一台计算机- 一块开发板或者单片机- 两根串口线- 软件串口调试助手2. 实验步骤(1)连接串口线首先,将一根串口线的一个端口连接到计算机的串口接口,另一个端口连接到开发板或者单片机的串口接口。

然后,将另一根串口线的一个端口连接到计算机的另一个串口接口,另一个端口连接到开发板或者单片机的另一个串口接口。

(2)设置串口参数打开软件串口调试助手,在设置界面中选择正确的串口号和波特率,并设置其他参数,如数据位、停止位、奇偶校验等。

(3)发送和接收数据在软件串口调试助手的发送界面中输入要发送的数据,并点击发送按钮。

然后,在接收界面中即可看到接收到的数据。

三、实验结果本实验通过串口通信成功地实现了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在软件串口调试助手的发送界面中,我们输入了一段文本,并成功发送到开发板或者单片机。

在接收界面中,我们成功接收到了从开发板或者单片机发送过来的数据,并正确显示在接收界面上。

四、讨论与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步骤。

串口通信具有不同的参数设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串口接口的连接问题,确保连接正确、稳定。

另外,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也需要注意数据的格式和校验问题,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串口通信的应用领域。

串口发送显示实验报告(3篇)

串口发送显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 掌握使用串口发送数据的基本方法。

3. 学习如何通过串口接收并显示接收到的数据。

二、实验原理串口通信是指通过串行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

在计算机系统中,串口通常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如打印机、鼠标、键盘等。

串口通信的原理是将数据按位依次发送,每发送一位数据后需要一定的延迟,以保证数据的正确传输。

串口发送显示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串口初始化:设置串口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参数。

2. 发送数据:通过串口发送指定的数据。

3. 接收数据:通过串口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

4. 显示数据:将接收到的数据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三、实验环境1. 硬件环境:计算机、串口设备(如打印机、鼠标等)、串口线。

2.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等)、串口通信软件(如PuTTY、串口助手等)。

四、实验步骤1. 连接串口设备:将串口设备通过串口线连接到计算机的串口。

2. 初始化串口:打开串口通信软件,选择正确的串口和波特率,并设置其他参数。

3. 发送数据:在软件中输入要发送的数据,然后点击发送按钮。

4. 接收数据:在软件中观察接收到的数据,确认数据是否正确。

5. 显示数据:在软件中设置数据显示格式,将接收到的数据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6.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串口发送显示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成功实现了串口发送和显示数据的功能。

2. 实验分析:(1)串口初始化:通过设置串口参数,确保数据能够正确传输。

(2)发送数据:在软件中输入要发送的数据,并通过串口发送出去。

(3)接收数据:通过串口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并显示在屏幕上。

(4)显示数据:在软件中设置数据显示格式,将接收到的数据在屏幕上清晰显示。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掌握了使用串口发送数据的基本方法,并学习了如何通过串口接收并显示接收到的数据。

用vc的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用vc的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高级Internet编程实验报告实验题目: 串口通信班级:学号:姓名:日期: 2015-6-8一、实验要求把两台计算机的串口通过串口线连在一起, 通过串口实现两台计算机通讯。

可以利用高级语言、C语言编程实现, 要求程序界面友好, 有发送和接收功能, 其接收和发送内容可在屏幕上显示。

二、实验原理串口通讯把数据的字节分解成单个的二进制比特流依次传输, 其结构简单, 连接线少, 应用非常广泛。

实现串口通信的方法很多。

如: 利用标准通信函数实现串口通信、利用API实现串口通信和利用ActiveX控件实现。

本文主要采用ActiveX控件Microsoft CommunicationsControl(MSComm)编程, Windows平台先进的ActiveX技术使得对串口编程不再需要处理烦琐的细节。

利用已有的AxtiveX控件, 只需要编写少量的代码, 就可以轻松高效地完成任务。

以下对ActiveX控件属性进行简单介绍, 在ClassWizard中为新创建的通信控件定义成员对象(CMSComm m_comm), 通过该对象便可以对串口属性进行设置, MSComm控件共有27个属性, 这里只介绍其中几个常用属性:CommPort: 设置并回通讯端口号, 缺省为COMl。

Settings: 以字符串的形式设置并返回波特率、奇偶校验、数据位、停止位。

PortOpen:设置并返回通讯端口的状态, 也可以打开和关闭端口。

Input: 从接收缓冲区返回和删除字符。

Output: 向发送缓冲区写一个字符串。

InputLen:设置每次Input读入的字符个数, 缺省值为0, 表明读取接收缓冲区中的全部内容。

InBufferCount: 返回接收缓冲区中已接收到的字符数, 将其置0可以清除接收缓冲区。

InputMode: 定义Input属性获取数据的方式(为0: 文本方式;为1: 二进制方式)。

RThreshold和SThreshold:表示在OnComm事件发生之前, 接收缓冲区或发送缓冲区中可以接收的字符数。

串行通信的实验报告

串行通信的实验报告

串行通信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实际搭建串行通信系统,掌握串行通信的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设备1. 一台个人电脑2. 两台串行通信设备3. USB转串口线三、实验原理串行通信是将数据按位顺序传输,相对于并行通信来说,节省了传输线的数量。

串行通信一般采用帧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包括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

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两台串行通信设备通过串口进行数据传输。

四、实验步骤1. 将一台串行通信设备连接到个人电脑的USB转串口线上,使用USB接口将其连接到个人电脑的USB接口上。

2. 打开串行通信设备的电源,并将其与个人电脑连接好。

3. 在个人电脑上打开串行通信软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等参数,并建立通信连接。

4. 在串行通信软件中,输入要发送的数据,并点击发送按钮。

5. 在另一台串行通信设备上观察接收到的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建立了串行通信系统,并进行了数据传输。

在发送端输入的数据在接收端得到了正确的接收,表明串行通信系统正常工作。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串行通信较并行通信更经济和节省资源,因为它只需一根传输线,而并行通信需要多根。

2. 串行通信的传输速率相对较慢,但可以通过改变波特率提高传输速度。

3. 串行通信的稳定性较强,不容易出现数据冲突和传输错误。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了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过搭建串行通信系统实际操作了一次串行通信。

实验结果表明串行通信系统正常工作,实验目的得到了满足。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例如串行通信的传输速率较慢,不适合传输大量数据;同时,串行通信的配置稍显复杂,需要设置多个参数。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使我们对串行通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我们在日后的相关研究和应用中更好地应用和掌握串行通信技术。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 掌握单片机串口通信的编程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串口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实验原理串口通信是指通过串行通信接口进行的数据传输方式。

串口通信具有传输速率较低、通信距离较近等特点,但具有简单、可靠、易于实现等优点。

在单片机应用中,串口通信广泛应用于数据采集、设备控制、远程通信等领域。

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单片机的串行通信接口(如UART、USART等)发送和接收数据。

串口通信的数据格式通常包括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

三、实验设备1. 单片机开发板(如STC89C52、STM32等)2. 串口调试助手(如PuTTY、串口调试助手等)3. 仿真软件(如Proteus、Keil等)四、实验内容1. 串口通信硬件连接2. 串口通信软件编程3. 串口通信调试与验证五、实验步骤1. 硬件连接(1)将单片机的TXD、RXD、GND等引脚与计算机的串口通信线相连。

(2)将计算机的串口通信线与串口调试助手相连。

2. 软件编程(1)在仿真软件中编写单片机程序,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2)在串口调试助手中编写程序,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3. 调试与验证(1)在仿真软件中运行单片机程序,观察串口调试助手中的数据是否正确接收。

(2)修改单片机程序,改变发送和接收的数据,验证串口通信的可靠性。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实现了单片机与计算机之间的串口通信。

在串口调试助手中,可以观察到单片机发送的数据被正确接收,同时也可以向单片机发送数据。

2. 实验分析(1)实验验证了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参数的设置,以保证通信的准确性。

(3)实验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的通信协议,如ASCII码、十六进制等,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七、实验心得1. 串口通信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数据传输方式,在单片机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R232串口通信实验报告1

R232串口通信实验报告1

R232串口通信实验——基于VB语言实验报告RS232串口通信实验一、实验题目:1.设计一个简单的基于串口通信的信息发送和接受界面(或者是一个简单的聊天软件小的*.EXE可执行程序), 可以是两台PC机之间的通信, 也可以是一台PC上的。

二、实验目的:1. 实现PC机通过RS232串口进行数据的收发。

2. 熟悉并掌握RS232串口标准及通信原理。

3.熟悉VB语言编写程序的环境, 掌握基本的VB语言编程技巧, 了解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二、实验设备PC机一台(装有VB6.9.或者7.X以上的VB编程语言), RS232串口通信线(9针或25针的都可以)一条, 跳线一个(短路用的, 如果是一台PC实验, 将其中的2和3短接)三、实验内容1. 设计窗体主界面界面内容:(1)串口的打开与关闭控制(串口打开, 串口关闭)(2)信息发送区: 信息编辑区, 发送按钮(3)信息接受区: 信息显示区, 接收按钮(4)文件传送区:文件发送(发送文件的选择路径, 发送按钮)文件接收(接收文件存放路径选择, 和接收按钮)VB6.9下的主界面的设计软件编辑:然后双击各个控件, 编辑其代码:主窗体的代码:Private Sub Form1_load()MSComm1.PortOpen = Trueabc = 0blnshowflag = TrueMain.Height = 7000intinbuffersize = 4096intOutBufferSize = 2048 "设置串口"intCommflag = 0 " 初始系统状态"momDialog1.Flags = &H200000 Or &H2 "初始化标准对话框"momDialog1.CancelError = TurebinFileTransFlag = FalselReceive.Text = "" "信息显示初始化" intArrayCount = 0End Sub其他的代码: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MSComm1.Output = Text1.TextText1.Text="发送完毕"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Dim buf$buf = MSComm1.InputSheet1.Range("c2") = UCase(Sheet1.Range("c2"))If Len(buf) = 0 ThenText2.Text = "empty"ElseText2.Text = bufEnd If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MSComm1.PortOpen = FalseEnd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4_Click()If MSComm1.PortOpen = True ThenMSComm1.PortOpen = FalseEnd IfMSComm1.Settings = "9600,N,8,1"MSComm1.RThreshold = 1MSComm1.PortOpen = TrueMSComm1.InputLen = 0End Sub然后生成R232.EXE可执行文件:调试:(1)将9针RS232串口通信线与PC台式接, 并用跳线将RS232串口通信线另一端2(RXD)与3(TXD)短接。

串口通信的实验报告

串口通信的实验报告

串口通信的实验报告串口通信的实验报告一、引言串口通信是一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系统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究串口通信的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目的1.了解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2.学习串口通信的配置和编程方法;3.实现串口通信的数据传输。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1.计算机;2.串口通信模块;3.串口线;4.示波器。

四、实验步骤1.连接串口通信模块和计算机,确保电源供应正常;2.打开计算机的串口通信软件,并进行相应的配置;3.编写串口通信程序,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4.通过示波器观察串口通信的波形。

五、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实现了串口通信的数据传输。

在发送端,我们通过编程将一段字符串发送到串口通信模块,然后通过串口线将数据传输到接收端。

在接收端,我们通过串口通信模块接收到数据,并将其显示在计算机上。

通过示波器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数据在串口通信线上的传输波形。

六、实验分析串口通信是一种相对简单而稳定的数据传输方式。

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串口通信具有传输速率较低、传输距离较短等特点。

然而,由于其成本低廉、易于实现和广泛应用等优势,串口通信在很多领域仍然得到广泛应用。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配置串口通信软件和编写相应的程序,成功地实现了数据的传输。

通过示波器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串口通信的波形,验证了数据的传输过程。

通过实验,我们对串口通信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到了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还亲自实践了串口通信的数据传输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串口通信是一种可靠且实用的数据传输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系统中。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串口通信的高级应用,如串口通信的协议、错误检测和纠正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串口通信模块和软件,进一步提高串口通信的性能和稳定性。

总之,串口通信作为一种重要的数据传输方式,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串口通讯实验报告

串口通讯实验报告

网络编程与实践实验报告实验内容:串口通信编程学号:S*********姓名:职荣豪日期:2015-9-28一、实验要求使用VS2010编写基于对话框的MFC应用程序;两个窗口分别使用两个串口;使得这两个窗口可以进行通信;包括数据的发送与接收..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使用Microsoft Communications Control控件;利用这个ActiveX控件;只需要编写少量代码即可轻松进行通信..该控件相关的函数如下:put__CommPort:设置串口号put_Settings:以字符串的形式设置波特率、奇偶校验位n-无校验;e-偶校验;o-奇校验、数据位数、停止位数put_InputMode:设置接收数据的类型0-文本类型;1-二进制类型put_InputLen:设置从接收缓冲区读取的字节数;0表示全部读取put_InBufferSize:设置接收缓冲区大小put_OutBufferSize:设置发送缓冲区大小put_RThreshold:设定当接收几个字符时触发OnComm事件;0表示不产生事件;1表示每接收一个字符就产生一个事件put_SThreshold:设定在触发OnComm事件前;发送缓冲区内所允许的最少的字符数;0表示发送数据时不产生事件;1表示当发送缓冲区空时产生OnComm事件put_PortOpen:打开或关闭串口;传入参数为true时打开串口;传入参数为false时关闭串口get_CommEvent:获得串口上刚发生的事件;事件值为2表示接收到数据get_InBufferCount:获得缓冲区中的数据位数get_Input:获取缓冲区数据;返回类型为VARIANTput_Output:发送数据三、设计思路需要添加一个Microsoft Communications Control控件;用于进行串口通信..由于要求同一程序可运行两个窗口进行相互通信;需要两个窗口开启两个不同串口;故需要添加一个Edit Control控件用于输入串口号;并添加打开串口按钮;在点击该按钮时对串口控件的参数进行设置并开启串口..同时添加关闭串口按钮;点击后关闭串口并可以对串口号进行修改..需要添加两个Edit Control 分别用于显示接收到的数据以及输入要发送的数据..需要添加一个发送按钮;点击后发送输入的数据..四、实验步骤1.建立基于对话框的MFC应用程序2.添加界面控件并设置ID与Caption添加Microsoft Communications Control控件;用于进行串口通信添加一个Edit Control控件;用于输入串口号;ID设置为IDC_PORT添加一个Static Text控件;用于标注端口号;将Caption设置为“串口号:”添加两个按钮;分别用于打开串口、关闭串口..IDC分别设置为IDC_BTN_OPEN、IDC_BTN_CLOSE;Caption分别设置为“打开”、“关闭”添加两个Edit Control;分别用于显示接收到的数据以及输入要发送的数据;ID分别设置为IDC_RECEIVE、IDC_SEND添加两个Static Text控件;用于标注接收区与发送区;Caption分别设置为“接收区”、“发送区”添加一个按钮用于发送数据;ID设置为IDC_BTN_SEND;Caption设置为“发送”调整控件的大小与位置..完成后如图:3.给控件绑定变量右键单击Microsoft Communications Control控件;选择“添加变量”;变量名为m_com 打开类向导给控件添加变量:给IDC_PORT绑定变量;用于存放输入的端口号;数据类型为int;变量名为m_port给IDC_RECEIVE绑定变量;用于存放接收到的数据;数据类型为CString;变量名为m_strReceive给IDC_SEND绑定变量;用于存放输入的待发送的数据;数据类型为CString;变量名为m_strSend4.给控件添加事件响应函数右键单击Microsoft Communications Control控件;选择“添加事件处理程序”;点击“添加编辑”;生成响应函数;此函数用于接收数据..在函数中添加以下代码:UpdateData TRUE; //更新m_strReceive的值int nEvent = m_com.get_CommEvent; //获取事件值if nEvent == 2 { //时间值为2;此时为收到数据int k = m_com.get_InBufferCount; //获取缓冲区位数if k <= 0 //位数小于等于0时则返回return;char str = char m_com.get_Input.parray->pvData; //获取接收到数据的字符数组的首地址str + k = '\0';//字符数组最后一位的下一位设置为'\0';为字符串的结尾标志m_strReceive += const char str; //在用于显示的字符串末尾添加刚接收到的字符串}UpdateData FALSE; //将m_strReceive的值显示到控件中双击IDC_BTN_OPEN控件;即“打开”按钮;生成响应函数;此函数用于设置串口参数并打开串口..在函数中添加以下代码:UpdateData TRUE; //更新m_port的值if m_port <= 0 //端口号不小于等于0{AfxMessageBox"请输入正确的串口号";return;}m_com.put__CommPort m_port; //设定串口为m_port的值m_com.put_Settings"9600;n;8;1"; //设定波特率9600;无奇偶校验位;8作为数据位;1作为停止位m_com.put_InputMode1; //设定数据接收模式;1为二进制方式m_com.put_InputLen0; //设置从接收缓冲区读取的字节数;0表示全部读取m_com.put_InBufferSize1024; //设置输入缓冲区大小为1024bytem_com.put_OutBufferSize1024; //设置输出缓冲区大小为1024bytem_com.put_RThreshold1; //每接收到一个字符时;触发OnComm事件m_com.put_SThreshold0; //每发送一个字符时;不触发OnComm事件m_com.put_PortOpen true; //打开串口GetDlgItem IDC_BTN_OPEN->EnableWindow FALSE; //打开按钮设为不可用GetDlgItem IDC_BTN_CLOSE->EnableWindow TRUE; //关闭按钮设为可用GetDlgItem IDC_BTN_SEND->EnableWindow TRUE; //发送按钮设为可用双击IDC_BTN_CLOSE控件;即“关闭”按钮;生成响应函数;该函数用于关闭串口..在函数中添加以下代码:m_com.put_PortOpen false; //关闭串口GetDlgItem IDC_BTN_OPEN->EnableWindow TRUE; //打开按钮设为可用GetDlgItem IDC_BTN_CLOSE->EnableWindow FALSE; //关闭按钮设为不可用GetDlgItem IDC_BTN_SEND->EnableWindow FALSE; //发送按钮设为不可用双击IDC_BTN_SEND控件;即“发送”按钮;生成响应函数;该函数用于发送数据..在函数中添加以下代码:UpdateData TRUE; //更新m_strSend的值;读取编辑框内容m_com.put_Output COleVariant m_strSend;//发送数据5.在对话框初始化函数中添加额外初始化代码在对话框刚打开时;此时串口没有开启;故“关闭”按钮与“发送”按钮需设为不可用..在OnInitDialog函数中添加以下代码:GetDlgItem IDC_BTN_CLOSE->EnableWindow FALSE; //关闭按钮设为不可用GetDlgItem IDC_BTN_SEND->EnableWindow FALSE; //发送按钮设为不可用五、实验结果对话框1 运行结果如下:对话框2 运行结果如下:六、实验心得通过课上的学习;我学习到了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对网络的分层结构以及相关协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串口通信的原理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理解;并对MFC界面制作更加熟练..总之;在本课程中我收获很多;不仅在通信方面的知识有所提升;同时也锻炼了编程能力;VC++软件的使用更加熟练..。

串口通信项目报告

串口通信项目报告

串口通信项目报告项目背景串口通信是指计算机通过串口接口和其它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

在大多数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中,串口通信都是最基础且最常用的通信方式。

本项目旨在设计一款串口通信软件,通过该软件实现计算机与其它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及控制。

项目概述本项目采用Python语言进行开发。

通过PySerial库串口操作模块,可以轻松完成串口通信的基本操作。

本项目将设计出以下功能:1.串口参数设置在串口通信过程中,需要设置串口端口号、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参数。

本项目将提供一个设置界面,在界面中设置并保存这些参数。

2.串口通信数据读写通过PySerial库读写串口数据。

用户可以从串口接收数据并显示在界面上,也可以从界面中发送数据到串口。

3.串口控制串口通信不仅可以进行数据传输,还可以用来控制其他设备。

本项目将通过串口控制LED灯的亮灭,实现数据传输和控制的结合。

项目计划1.需求分析确定项目的基本需求,并制定项目开发计划。

2.系统设计设计项目的系统框架,确定软件的功能模块,制定详细的开发细节。

3.程序开发根据系统设计图,开始进行开发工作。

在该阶段,需要不断测试和调试代码,确保软件运行稳定。

4.测试与评估测试软件的功能、性能和安全性。

对程序进行评估,并做出改进和优化。

5.部署和维护发布软件,并提供后续的维护和升级服务,确保该软件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

项目收益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开发者对串口通信技术的了解,加深对Python编程语言的学习。

同时,也可以为实际应用场景提供一种简单而可靠的解决方案,实现计算机与其他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控制。

串行通信实验报告

串行通信实验报告

串行通信实验报告班级学号日期一、实验目的:1、掌握单片机串行口工作方式的程序设计,及简易三线式通讯的方法。

2、了解实现串行通讯的硬环境、数据格式的协议、数据交换的协议。

3、学习串口通讯的程序编写方法。

二、实验要求1.单机自发自收实验:实现自发自收。

编写相应程序,通过发光二极管观察收发状态。

2.利用单片机串行口,实现两个实验台之间的串行通讯。

其中一个实验台作为发送方,另一侧为接收方。

三、实验说明通讯双方的RXD、TXD信号本应经过电平转换后再行交叉连接,本实验中为减少连线可将电平转换电路略去,而将双方的RXD、TXD直接交叉连接。

也可以将本机的TXD接到RXD上。

连线方法:在第一个实验中将一台实验箱的RXD和TXD相连,用P1.0连接发光二极管。

波特率定为600,SMOD=0。

在第二个实验中,将两台实验箱的RXD和TXD交叉相连。

编写收发程序,一台实验箱作为发送方,另一台作为接收方,编写程序,从部数据存储器20H~3FH单元中共32个数据,采用方式1串行发送出去,波特率设为600。

通过运行程序观察存储单元数值的变化。

四、程序甲方发送程序如下:ORG 0000HLJMP MAINORG 0023HLJMP COM_INTORG 1000H MAIN: MOV SP,#53HMOV 78H,#20HMOV 77H,00HMOV 76H,20HMOV 75H,40HACALL TRANS HERE: SJMP HERE TRANS: MOV TMOD,#20HMOV TH1,#0F3HMOV TL1,#0F3HMOV PCON,#80HSETB TR1MOV SCON,#40HMOV IE,#00HCLR F0MOV SBUF,78HWAIT1: JNB TI,WAIT1CLR TIMOV SBUF,77H WAIT2: JNB TI,WAIT2CLR TIMOV SBUF,76H WAIT3: JNB TI,WAIT3CLR TIMOV SBUF,75H WAIT4: JNB TI,WAIT4CLR TIMOV IE,#90HMOV DPH,78HMOV DPL,77HMOVX A,DPTRMOV SBUF,A WAIT: JNB F0,WAITRETCOM_INT: CLR TIINC DPTRMOV A,DPHCJNE A,76H,END1MOV A,DPLCJNE A,75H,END1SETB F0CLR ESCLR EARETEND1: MOVX A,DPTRMOV SBUF,ARETIEND乙方发送程序如下:ORG 0000HLJMP MAINORG 0023HLJMP COM_INTORG 1000H MAIN: MOV SP,#53HACALL RECEI HERE: SJMP HERE RECEI: MOV R0,#78HMOV TMOD,#20HMOV TH1,#0F3HMOV TL1,#0F3HMOV PCON,#80HSETB TR1MOV SCON,#50HMOV IE,#90HCLR F0CLR 7FHWAIT: JNB 7FH,WAITRETCOM_INT: PUSH DPLPUSH DPHPUSH AccCLR RIJB F0,R_DATAMOV A,SBUFMOV R0,ADEC R0CJNE R0,#74H,RETNSETB F0RETN: POP AccPOP DPHPOP DPLRETIR_DATA: MOV DPH,78HMOV DPL,77HMOV A,SBUFMOVX DPTR,AINC 77HMOV A,77HJNZ END2INC 78HEND2: MOV A,76HCJNE A,78H,RETNMOV A,75HCJNE A,77H,RETNCLR ESCLR EASETB 7FHSJMP RETNEND五、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OUTBIT equ 08002h ; 位控制口OUTSEG equ 08004h ; 段控制口IN equ 08001h ; 键盘读入口HasRcv equ 20h.0 ; 接收标志位LEDBuf equ 40h ; 显示缓冲RCVBuf equ 50H ; 接收缓冲ORG 0000HLJMP START; 串行口中断程序ORG 0023HJNB TI,S0_RCLR TINOPSJMP S0_RETS0_R: ; 接收数据CLR RIMOV RCVBUF,SBUF ; 保存数据SETB HasRcv ; 提示收到数据NOPS0_RET:RETILEDMAP: ; 八段管显示码db 3fh, 06h, 5bh, 4fh, 66h, 6dh, 7dh, 07hdb 7fh, 6fh, 77h, 7ch, 39h, 5eh, 79h, 71hDelay: ; 延时子程序mov r7, #0DelayLoop:djnz r7, DelayLoopdjnz r6, DelayLoopretDisplayLED:mov r0, #LEDBufmov r1, #6 ; 共6个八段管mov r2, #00100000b ; 从左边开始显示Loop:mov dptr, #OUTBITmov a, #0movx dptr, a ; 关所有八段管mov a, r0mov dptr, #OUTSEGmovx dptr,amov dptr, #OUTBITmov a, r2movx dptr, a ; 显示一位八段管mov r6, #1call Delaymov a, r2 ; 显示下一位rr amov r2, ainc r0djnz r1, LoopretTestKey:mov dptr, #OUTBITmov a, #0movx dptr, a ; 输出线置为0mov dptr, #INmovx a, dptr ; 读入键状态cpl aanl a, #0fh ; 高四位不用retKeyTable: ; 键码定义db 16h, 15h, 14h, 0ffhdb 13h, 12h, 11h, 10hdb 0dh, 0ch, 0bh, 0ahdb 0eh, 03h, 06h, 09hdb 0fh, 02h, 05h, 08hdb 00h, 01h, 04h, 07hGetKey:mov dptr, #OUTBITmov P2, dphmov r0, #Low(IN)mov r1, #00100000bmov r2, #6KLoop:mov a, r1 ; 找出键所在列cpl amovx dptr, acpl arr amov r1, a ; 下一列movx a, r0cpl aanl a, #0fhjnz Goon1 ; 该列有键入djnz r2, KLoopmov r2, #0ffh ; 没有键按下, 返回0ffhsjmp ExitGoon1:mov r1, a ; 键值= 列X 4 + 行mov a, r2dec arl arl amov r2, a ; r2 = (r2-1)*4mov a, r1 ; r1中为读入的行值mov r1, #4LoopC:rrc a ; 移位找出所在行jc Exitinc r2 ; r2 = r2+ 行值djnz r1, LoopCExit:mov a, r2 ; 取出键码mov dptr, #KeyTablemovc a, a+dptrmov r2, aWaitRelease:mov dptr, #OUTBIT ; 等键释放clr amovx dptr, amov r6, #10call Delaycall TestKeyjnz WaitReleasemov a, r2retSTART:MOV SP, #60HMOV IE, #0 ; DISABLE ALL INTERRUPTMOV TMOD,#020H ; 定时器1工作于方式2 (8位重装)MOV TH1, #0F3H ; 波特率?2400BPS 12MHzMOV TL1, #0F3HANL PCON,#07FH ; SMOD 位清零orl PCON,#80hMOV SCON,#050H ; 串行口工作方式设置MOV LEDBuf, #0ffh ; 显示8.8.8.8.mov LEDBuf+1, #0ffhmov LEDBuf+2, #0ffhmov LEDBuf+3, #0ffhmov LEDBuf+4, #0SETB TR1SETB ESSETB EA;mov sbuf,a;jnb ti,$MLoop:jb HasRcv, RcvData ; 收到数据?call DisplayLED ; 显示call TestKey ; 有键入?jz MLoop ; 无键入, 继续显示call GetKey ; 读入键码anl a, #0fh ; 通讯口输出键码MOV SBUF,ALJMP MLoopRcvData:clr HasRcv ; 是mov a, RcvBuf ; 显示数据mov b,aanl a,#0fh ; 显示低位movc a, a+dptrmov LEDBuf+5, amov a,bswap a ; 显示高位anl a,#0fhmov dptr, #LEDMapmovc a, a+dptrmov LEDBuf+4, aljmp MLoopEND六、实验后的心得体会。

rs232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rs232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现RS232串口通信程序及MODBUS协议的编程一.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RS232串口标准及原理。

2.实现PC机通过RS232串口进行数据的收发。

3.掌握MODBUS协议。

4. 掌握MODBUS协议编程的编写二、实验设备PC机一台,RS232串口通信线〔9针〕一条,跳线一个〔一台PC实验时,将其中的2和3短接〕三、实验内容界面内容:〔1〕翻开串口与关闭串口按钮〔2〕信息发送区:信息编辑区,发送信息按钮〔3〕信息接受区:信息显示区,接收信息按钮四、实验原理rs-232-c :RS-232C标准〔协议〕的全称是EIA-RS-232C标准,其中EIA(Electronic Industry &#0;RS-232-C、EIA&#0;RS-422-A、EIA&#0;RS-423A、EIA&#0;RS-485。

这里只介绍EIA&#0;RS-232-C〔简称232,RS232〕。

例如,目前在IBM PC机上的COM1、COM2接口,就是RS-232C接口。

RS232原理如图1-3。

图1 RS232接口电缆和引脚外观图2 RS232 引脚定义〔DB9〕RS232接口硬件握手方式1 概述在现代的各种实时监控系统和通信系统中,在Windows 9X/NT下利用VC++对RS-232串口编程是常用的手段。

Windows 同时还可以建立其他的线程。

线程是操作系统分配CPU时间的根本实体,每个线程占用的CPU时间由系统分配,系统不停的在线程之间切换。

进程中的线程共享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可以访问进程的资源,处于并行执行状态,这就是多线程的根本概念。

2 VC++对多线程的支持3 多线程在串口通信中的应用3.1 串口通信对线程同步的要求因为同一进程的所有线程共享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而在Windows串口通信中,对于每个串口对象,只有一个缓冲区,发送和接收都要用到,必须建立起同步机制,使得在一个时候只能进行一种操作,否那么通信就会出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串口通信CPLD》项目报告计算机学院一﹑项目要求:串行通信接口项目在实验板上构成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信接口,用户利用这个串行接口,可以与PC机或其它设备进行串行通信,并可以设置串行通信的格式。

系统的状态分成工作状态和设置状态:在工作状态下,进行串行通信;在设置状态下,进行通信格式的设置。

该系统用5个数码管(一个单独的数码管和一个4位数码管)显示串行通信的格式,比如串行通信的波特率是4800,7位数据位,校验方式为偶校验,则数码管显示为“E 48-7”。

当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时,如果收到串行数据,则把该数据显示在发光管上,如果接收到的数据有错误(包括奇偶校验错误和帧错误),则让蜂鸣器发出响声。

在工作状态下,若用户按下K1按键,则把拨码开关上的数据发送出去。

在工作状态下,如果用户按下K2按键,进入设置状态,首先设置进行校验方式的设置:这时单独的数码管闪烁显示,若用户按下K3按键可以改变校验方式(共有O、E、n三个取值)。

在此过程中,如果用户再次按下K2按键,可以进行波特率的设置:这时4位数码管的高两位闪烁,若用户按下K3按键可以改变波特率(共有96、48、24、12四个取值)。

在此过程中,如果用户再次按下K2按键,可以改变数据位位数:这时4位数码管的最低位闪烁,用户按下K3按键可以改变数据位的位数(共有8、7、6、5四个取值)。

在此过程中,如果用户再次按下K2按键,则系统又回到工作状态。

二﹑项目容基于QuartusII软件和串口通信的程序,通信串口作为信息传输通道,CPLD芯片作为接受信息和实现效果的工具,最终达到能够传输数据和显示相应数据的作用;1. 要求通过串口通信能够获得数据容在QuartusII软件环境中开发;2.获得接收和发送的数据;三、项目设计1.项目的设计思路首先利用利用老师所给的主框架图如下:最初是从时钟模块着手的,这块据老师说是较简单的部分,在这一部分程序编写中主要是分频器和分频器分频的设计,一.时钟模块的基本构成根据设计要求,时钟模块主要为系统各部分提供各种频率的时钟信号,因此该模块主要由几个分频器构成。

另外由于输出的发送和接收时钟信号的具体频率,受控制模块传来的信号控制,所以还需要一个数据选择器。

二.时钟模块的逻辑框图按照前面的分析,时钟模块的逻辑框图如下:三.控制模块的基本构成根据设计要求,该系统可以分成这几个模块:去抖动模块(用于K2、K3按键)、一个表示系统状态的四进制计数器、一个3进制计数器用于表示校验方式、另外两个4进制计数器分别用于表示数据位位数和波特率,另外还有4个译码器以及少量门电路。

四.控制模块的逻辑框图按照前面的分析,控制模块的逻辑框图如下:五.数据分配器的逻辑功能该模块的数据分配器,用于控制(去抖动后的)K3按键信号的传递对象,当控制信号是00时,输出信号全是1;当控制信号是01时,K3按键信号传递给校验方式计数器,另两个输出信号是1;当控制信号是10时,K3按键信号传递给波特率计数器,另两个输出信号是1;当控制信号是11时,K3按键信号传递给数据位数计数器,另两个输出信号是1。

六.译码器1的逻辑功能译码器1用于控制,当输入信号是00时(工作状态),输出是00000(无闪烁);当输入信号是01时(设置校验方式),输出是10000(单独数码管闪烁);当输入信号是10时(设置波特率),输出是01100(4位数码管高2位闪烁);当输入信号是11时(设置波特率),输出是00001(4位数码管最低位闪烁)。

七.译码器2的逻辑功能译码器2用于给单个数码管传送显示数据,而显示的容为“n”、“O”、“E”,当输入为0x时(无校验),输出为1010(显示“n”);当输入为10时(偶校验),输出为1110(显示“E”);当输入为11时(奇校验),输出为0000(显示“O”)。

八.译码器3的逻辑功能译码器3用于给4位数码管的高2位传送显示数据,当输入为00时(9600波特率),输出为8’h96;当输入为01时(4800波特率),输出为8’h48;当输入为10时(2400波特率),输出为8’h24;当输入为11时(1200波特率),输出为8’h12。

九.译码器4的逻辑功能译码器4用于给4位数码管的最低位传送显示数据,当输入为00时(8位数据位),输出为4’h8;当输入为01时(7位数据位),输出为4’h7;当输入为10时(6位数据位),输出为4’h6;当输入为11时(5位数据位),输出为4’h5;十.接收控制模块的基本构成接收控制模块主要由格雷码计数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3分频器以及一些逻辑门电路构成。

十一.接收模块的逻辑框图按照前面的分析,接收模块的逻辑框图如下:十二.格雷码计数器的逻辑功能格雷码计数器在值为0时(即空闲状态),不进行计数,在收到检测信号时,计数器被异步置1,以后在时钟信号的作用下,计数值按照格雷码当方式不断加1;当加到与输入的比较值相同时,计数器清零。

十三.译码器的逻辑功能译码器有2组输出,第一组输出用于指示格雷码计数器的最大值,在没有校验位时,若数据位控制是00(8位数据位),则输出应是9的格雷码;若数据位控制是01(7位数据位),则输出应是8的格雷码;若数据位控制是10(6位数据位),则输出应是7的格雷码;若数据位控制是11(6位数据位),则输出应是6的格雷码。

如果有校验位,则输出应比上述值多1。

译码器第二组输出根据数据位控制信号输出相应的屏蔽信号:在没有校验位时,若输入是00(8位数据位),则输出为1110;当输入是01(7位数据位),则输出为1100;当输入是10(6位数据位),则输出为1000;当输入是11(5位数据位),则输出为0000。

在有校验位时,若输入是00(8位数据位),则输出为1111;当输入是01(7位数据位),则输出为1110;当输入是10(6位数据位),则输出为1100;当输入是11(5位数据位),则输出为1000。

十四.数据选择器1的逻辑功能数据选择器1,用于在9位的数据/校验位当中,选择输出8位数据位:在无校验时,高8位是数据位;在有校验时,低8位是数据位。

十五.数据选择器2的逻辑功能数据选择器2,用于选择3位信号中的1位输出:当输入是0x时(无校验),则输出是1’b1;当输入是10时(偶校验),则输出是反向器的输出;当输入是0x时(奇校验),则输出是异或门的输出。

十六.发送模块的基本构成发送模块的核心是一个“并入串出”的移位寄存器子模块,它在(去抖动后的)K1按键信号的控制下,可以接收并行的拨码开关信号(还包括起始位和校验位);并在发送时钟的控制下,可以数据的移位,并把最低位进行输出到Txd引脚上。

发送模块还应该包括一个去抖动子模块,用于K1按键的去抖动。

由于我们的发送模块可以采用多种数据格式,并受到使能信号的控制,所以该模块中还应该有一个发送控制子模块,它的功能如下:①转发发送时钟信号——在使能信号有效的情况下,把系统传来发送时钟信号再转发给移位寄存器模块,若使能信号无效,则不转发,这可以用一个与非门实现。

②转送拨码开关信号——在不同的数据格式下,传给移位寄存器模块的拨码开关信号是不一样的,有些时候要屏蔽掉一些位,还要处理校验位。

十七.移位寄存器模块的I/O信号移位寄存器模块应该通过Txd信号线与RS-232电平转换芯片连接。

移位寄存器模块接收的控制信号是去抖动后的K1按键信号,它决定移位寄存器是接收并行数据,还是进行串行移位。

移位寄存器模块接收的并行数据共有9位,包括8位拨码开关信号和1位校验位信号。

发送模块所需要的时钟信号是经过转发的串行数据发送时钟信号。

十八.去抖动模块的I/O信号去抖动子模块,用于按键的去抖动,这比较简单,只要一个D触发器就可以完成:触发器的数据输入端D接按键,CP端接50Hz时钟信号,触发器的输出信号就是我们需要的去抖动后的信号。

十九.发送控制模块的I/O信号发送控制模块的输入的控制信号就是系统传来的5位控制信号,包括使能信号(1位)、数据位位数控制信号(2位)、校验方式控制信号(2位)。

因为要转发发送时钟信号,所以要有1位时钟输入信号和1位时钟输出信号。

又因为要转送拨码开关信号,所以要有8位数据输入信号,而输出给移位寄存器模块的信号应该包含校验位,所以输出的数据信号有9位。

二十.发送模块的逻辑框图按照前面的分析,发送模块的逻辑框图如下:二十一.发送移位寄存器模块的基本构成发送模块移位寄存器(并入串出)模块应该由11位移位寄存器构成,在(去抖动后)的K1按键控制下,或接收并行数据(K1信号为1),或进行移位(K1信号为0),最低位作为串行数据输出(Txd)。

在接收并行数据时,最低位的值固定为1,这是因为一旦接收了并行数据,Txd引脚上就马上出现最低位的信号,而这时显然还没到发送数据的时候,所以应该发出高电平的“空闲位”。

在接收并行数据时,而次低位的值固定为0,这是起始位。

在接收并行数据时,高9位是控制模块转送的拨码开关信号和校验位信号(当数据位不足8位时,由发送控制模块在高位上添加上“1”)。

在进行移位时,在发送时钟信号的控制下,11位数据向低位方向移动,最高位固定补“1”(形成停止位)。

二十二.发送移位寄存器模块的逻辑框图按照前面的分析,发送移位寄存器模块的逻辑框图如下:二十三.接收模块的基本构成由于在接收过程中,要防止干扰,因此在同一波特率的情况下,接收时钟的频率要高于发送时钟的频率,在我们的系统中,接收时钟的频率是波特率的3倍。

接收模块的也有一个移位寄存器子模块,它由10位构成,接收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

这个移位寄存器是“串入并出”的,它负责在(经3分频后的)接收时钟信号控制下,接收串行数据,并把收到的数据送发光管显示。

即使在使能信号有效的情况下,上述移位寄存器也不总是进行移位操作的——只有发现了起始位,才开始进行移位,在收到停止位后,应结束移位操作。

直接连接Rxd引脚的是一个只有3位的移位寄存器(也是“串入并出”),它在(未分频的)接收时钟信号控制下,接收串行数据,把一位串行数据转换成3位并行数据。

在空闲状态下,如果发现连续两个0,则认为是收到了起始位,立即启动前述10位移位寄存器的移位操作。

在进行10位移位寄存器移位时,其串行输入信号不要直接从Rxd引脚上输入,而是从3位的移位寄存器的并行输出再经过“判多”电路模块而来,这个判多模块实现这样一个功能:若3位输入中有2位或3位输入为1,则输出为1;否则输出为0。

由于我们的接收模块可以采用多种数据格式,并受到使能信号的控制,所以该模块中也应该有一个接收控制子模块,它的功能如下:③转发接收时钟信号——在使能信号有效的情况下,把系统传来接收时钟信号再转发给移位寄存器模块,若使能信号无效,则不转发,这可以用一个与非门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