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管理专题__形考作业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__形考作业解答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形考作业解答(网上形考指导)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答案
一、概念阐释:
1. 教育管理体制:(P55)教育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教育事业进行组织管理的各项制度的总和,它涉及教育系统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隶属关系、权力划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其外延包括以教育领导体制、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制度。
2.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P45)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是指管理主体把自己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当作研究课题,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探索管理规律、促进教育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
3. 办学体制多元化:(P70)所谓办学体制就是对办学主体和办学机制所做出的结构性安排。
办学体制多元化是指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即由过去政府单一办学向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和民办多种形式办学并存格局的转变。
4.第三部门:(P65)是政府机构和营利机构之外“以志愿求公益”的组织。
具有六个主要特征:一是正规性,即非营利组织具有正式注册的合法身份;二是民间性,即非营利组织从机构上与政府分离;三是非营利性,即非营利组织不得为其拥有者谋求利润;四是自治性,即非营利组织要能控制自己的活动;五是自愿性,即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和管理中均有显著的资源参与成分;六是公益性,即非营利组织要服务于某些公共目的和为公众奉献。
第三部门是第一部门-政府机构,和第二部门-营利机构之间的有益补充。
5.现代学校制度:指的是一种适应社会化大教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以学校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教育管理专家经营为表征,以学校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以及新型的政校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学校体制。
6.公立学校转制:(P73)是指公立学校的转制,也称“国有民办”,是政府将全民所有制的公办学校按照法定程序教由有法人地位的社会团体或公民个人承办,其资产及以后的资产增值仍属国家所有,而事业费和日常运行经费的全部或大部分由承办者依法筹集,承办者享有民间办学的政策权利和办学自主权。
是介入纯政府办学与纯民间办学之间的一种新型办学形式,一般被看作是促进公办教育体制改革、实现公办学校办学形式多样化的有效途径。
7.校本管理:(P84)校本管理(School-Based Management,简称SBM),是始于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流行于80年代的一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它是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是一种以权力下放、学校自主、共同决策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思想与制度安排。
8.校长职级制:(P95)校长职级是指专为从事普通中小学校长职务的人所设置的岗位等级系列。
所谓校长职级制是针对校长专业技术职称的管理制度,校长职级是从事校长职务人员的能力标志,也是校长资历、学识、水平和实绩的综合体现。
实行校长职级制,有利于突破传统的校长管理体制,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有利于突破校长任职制度,调动校长办学积极性,还有利于突破校长评价机制,加快专家型校长的成长。
二、简要回答:
1.古代中国的“以德治教”和古代西方的“依法执教”思想有何异同?(P5-9)
现代教育管理思想主要源于以下两个源头:一是东方的“以德治教”思想,以中国古代的孔子为代表,二是西方的“依法治教”思想,以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为代表。
东西方教育管理的两个源流在许多方面有着关重大的差异:从管理核心上看,东方侧重于管民,西方侧重于管官;从人性假设上看,东方相信人性善,西方相信人性恶;从管理特点上看,东方强调上线道德,西方强调底线道德;从管理重点上看,东方重视管理人的思想,西方重视管理人的行为。
2.怎样理解教育管理就是教育服务?(P20—22)
“教育管理就是教育服务”的观念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北欧诺丁服务学派的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第一,教育所提供的产品首先不是学生,而是教育服务;第二,教育管理的导向首先是顾客――学生、家长、社会或国家,而不是学校自身;第三,教育服务管理首先应该体现在管理者与教育工作人员的关系上,而不是学校与顾客的关系上。
第四,从教育系统中管理者与工作人员的关系看,管理也是一种服务。
教育管理就是教育服务的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学校变成了提供教育服务的场所;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转变为教育服务产品的提供者和消费者、服务者和被服务者;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关系从合作转变为竞争。
3.当代教育管理面临哪些挑战?(P32—37)
1)课程改革对教育管理的挑战;
2)现代学校对教育管理的挑战;
3)信息技术对教育管理的挑战;
4)知识经济对教育管理的挑战。
4.如何认识我国的教育股份制办学模式?(P79—80)
教育股份制,也被称作教育股份合作制,它是在借鉴企业股份制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运用股份制手段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用于办学,并把入股所得的资金、知识和技术等交由教育专家经营管理,实行学校资产所有权与学校经营管理权相分离,同时以股东不分红利给股息的方式,调节资本寻利性与教育公益性之间矛盾的一种办学体制创新。
教育股份制办学的本质是资本的联合与运用。
在资本的联合与运用方面,教育股份制办学模式进行了许多制度创新:首先是资本来源结构的多样化。
其次是资本运营机制的法人化。
再次是资本管理使用科学化。
5.如何认识教育管理体制变革中的市场化趋势?(P62—63)
教育市场化改革并不是把教育全部交给市场,而只是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教育领域,改变过去仅靠政府单一手段直接配置教育资源的状况。
在教育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是教育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放弃对教育的责任,相反,出于政治、法律和
道义的需要以及市场组织的外部性缺陷,政府必须对保持社会正义与持续发展的具有纯公共和准公共性质的教育产品予以保证。
6.怎样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P98)
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既受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又有教育自身的后现代背景。
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可以从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三个方面去理解。
从学校与政府的关系看,学校摆脱了是政府下属部门的境地,获得独立法人地位;从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看,就是要制定学校章程,完善学校内部的决策、执行与监督机构及制约关系;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就是面向社会,树立顾客意识和服务意识,与家长和社区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
三、联系实际分析题:
1.(略)
2.思路:教材77页
根据多元制办学理论进行评析。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答案
一、概念阐释:
1. 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学校发展战略规划是指对学校所进行的远景规划、构想与创制发展方案,并确保这一方案产生效果的活动或过程。
它可以为学校发展正确导航;是提高学校效能的重要途径;能促进学校特色建设和学校自主发展。
2. 学校效能:(P122)可从三个层面理解:第一层面是指内部效能,关注的焦点是如何提高校内各种行为尤其是教学方法、过程的有效性;第二层面是外部效能,主要关注相关人士对学校的满意度,教育要对公众负责;第三层面是指面向未来的效能,关注学生对未来的适应,学校教育在个人、组织、社区、社会与国际方面能充分发挥其功能。
学校效能的核心价值是指学校成功地发挥其教育功能和实现其教育目标,它是学校办学的核心。
3. 组织学习:(P140)组织学习指组织作为一种有机体,为了在变化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长期发展,对其基本信念、态度和行为、结
构和方式等进行不断调整,从而获取一种面对各种问题持续改善的能力,是组织不断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自身以寻求组织与环境之间的适应性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4. 教育政策:(P159)教育政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政党和国家在综合各方面利益的基础上,为了解决特定时空下的教育问题,实现特定的目标而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
5.路径依赖理论
第一个明确提出“路径依赖”理论的是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
诺思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6. 学习型组织
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
7. 教育政策“缺席”教材170页!
8. 教育政策“无能”
二、简要回答:
1.怎样理解学校组织“稳定与变革”的平衡关系?教材116 页
第一,组织稳定是变革的基础;第二,变革是组织进一步稳定的需要;第三,稳定与变革要取得平衡。
2.实施学校战略规划的评价指标是什么?教材124页
3. 学习型组织的特点是什么?教材147页
4.如何理解教育政策的本质?教材168 页
5.为什么教育发展需要教育政策创新的支持?教材202页
6.如何理解教育政策制定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教材178 页
三、联系实际分析题:
1.(略)P149--151
2. 教材175页教材185---190页答题思路:可从多方面回答,参
看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学了第五章的内容,肯定能对你思考这个题产生某些启发。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答案
一、概念阐释:
1.学校人力资源开发:(P199)学校人力资源开发就是以学习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对学校教职工的劳动能力,特别是智力潜能进行测定,科学合理地开发、组织和使用,持续不断地增强学校成员的能力,形成群体合力,提高学校整体效能的管理活动.
2.帕雷托定律:(P205—206)帕雷托定律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事物80%的价值集中于20%的组成部分之中。
因此又称二八定律。
它反映了在任何特定群体中一小部分关键力量与大部分员工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是如何在组织中实现人才资源的黄金搭配,努力挖掘组织和个人的潜能,提高组织和个人的工作效率。
3. 教师评价:P252
4.个性化校长培训:P272
5. “两免一补”教材308 页
6.公共教育经费:(P271)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各级政府用于教育的支出,即国家财政拨款,也叫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具体指中央、地方各级财政或上级主管部门在本年度内安排并计划拨到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主办的各类学校、教育事业单位,列入国家预算支出项目的经费。
7.教育成本:(P273)指培养每个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掉的直接和间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合;或者说是以货币形态必须的培养学生由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或家庭直接或间接支付的费用。
8.教育投资效率:(P284)教育效率亦称教育投资效率、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教育投资内部效率等,指教育资源消耗与教育直接产出成果的比较,用公式表示为:
教育效率=教育成果(产出)/教育资源消耗(投入)
二、简要回答:
1.如何理解校长专业化内涵?
(P228—229)从职业群体的角度看,校长专业化是指校长职业由准专业阶段向专业阶段不断发展,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性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动态过程;从校长个体角度看,指校长个体专业持续发展、日臻完善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校长专业化强调的是校长成长和发展的动态过程。
2.教师专业成长的特点是什么?如何促进教师团队成长?教材240 页
教材247 页
教师团队成长方式主要有集体备课、课例研究、示范教学、研习、协作上课和协作教研。
3.校本研究的内涵与特点是什么?教材243--244 页
4.怎样评价教育经费的公平性?如何理解教育经费的生产性和充分性?
(P246—249)
要点:教育经费的公平性问题就是指教育经费的分配以“机会均等”为准则,保证每个参与教育经费分配的个体有均等的机会占有教育经费,也就是说,资源配置的方式应能保证各学校或各受教育者在相同的条件下拥有获得等量资源的机会。
教育经费中公平性问题,目前比较公认的原则有以下几项:一是分配均等的原则;二是财政中立的原则;三是调整特殊需要的原则;四是成本补偿原则;五是公共资源从富裕流向贫困的原则。
教育经费的生产性,是指用很少的或完全不用额外的财政资源改进学生成就,或者用较低的花费使学业成绩保持良好。
如何有效管理和使用教育经费,是提高教育经费生产性的关键。
教育经费的充分性,是指教育财政要为所在地区的所有公立学校提供充足的教育经费,使得每一个普通学生能够达到规定的成绩标准和学业水平;同时,还要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额外需要的教育资源,使之能够达到规定的特殊学生的学业标准。
对于教育经费的充分性问题,有两种取向应该值得注意:一是成本取向的,即通过核算某种类型教育的成本来得出教育经费投入上的充分性标准;另一种取向是效果取向的,教育经费的充分性与教育的效果密切相关。
单纯强调成本是对教育运行的静态考察,或者说是以忽略教育质量为代价的。
因此,在对教育成本仍无法进行精确核算的前提下,对于教育经费充分性的考虑,还应关注教育效果,即教育经费在量上的质的要求。
5.怎样理解公共教育财政的主渠道作用?(P271—272)
教育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事业,应该“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强化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
我国现行的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各种
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教育投资体制,明确了办教育是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职责,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是教育投资的主渠道。
因此,政府在整个教育投资和教育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发挥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代表的作用,满足社会对教育的“公共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作为“社会公平”维护者的作用,实现教育的机会均等。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主渠道作用,以弥补和补充个人家庭、企事业单位对教育投资的不足,保证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平衡。
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集中的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具有高度集中性,能够充分发挥教育经费的主体作用。
6.教育成本分担的依据有哪些?教育经费分配有哪些基本原则?
(P273,279)
教育成本分担的依据有:一是谁受益,谁负担;二是教育的“准公共产品”特征。
“准公共产品”介于纯私人产品和纯公共产品之间,就是说教育既具有一定的私人性,也具有一定的公共性。
教育经费的分配原则:(1)均等原则。
(2)效益原则。
(3)弹性原则。
(4)优先原则。
(5)协调发展原则。
三、联系实际分析题:
1.要点:参看教师成长规律,联系个人成长实际。
(略)教材234
页
2.教材263 页
2.要点:教材309--313 页
1)教育经费多元筹措理论:
2)联系实例分析利弊。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答案
一、概念阐释:
1.教育策划:(P300-301)
教育策划是面对教育未来的谋划,是对教育的运筹和谋略。
教育规律是教育策划的科学依据,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教育问题的诊断是教育策划的基础,教育质量是教育策划的出发点和归宿,诚信是教育策划之本。
2.学校品牌: P356
3.SWOT分析法:(P325—326)SWOT是四个英文单词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的第一个英文字母构成,是一种战略环境分析方法。
SWOT分析法能充分结合学校内外的因素,综合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强调分析的系统性和战略制订的针对性,在使用上也较为简便,可以为学校的自我分析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SWOT分析法包括环境分析和SWOT综合分析两个方面。
4.CI策划理论:P376
5.教育公共关系:(P341)是教育组织与其公众进行双向沟通,协调双方利益和行为,塑造良好的教育组织形象,谋求公众的支持和合作,并实现双方利益的过程。
是教育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一种活动。
6. 教育组织形象:(P351)就是教育组织的实际状况和管理行为在公众中说获得的认知和评价,是教育组织的特征和表现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它是通过传播媒介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根植在公众心中的。
危机管理:(P370)是针对组织情况和外部环境预测,分析可能发生的危机,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和化解危机的过程。
7.教育危机事件:P417
8.危机管理:教材页
二、简要回答:
1.从必要性与可能性两个角度分析教育策划兴起的原因?
P339---346
2.教育策划与教育决策、教育计划、教育咨询、教育管理的关系是怎样的?(P301-302)
1)教育策划与教育决策的关系:教育决策是人们在教育实践中,采取实际行动之前对实践方案或行动方案的选择活动。
教育策划是教育决策的前提和准备。
教育策划以教育决策为指向,为教育决策服务。
没有策划的教育决策经常是随意的、主观的,很难作出正确的选择。
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一方面,都是指向未来的活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换;另一方面,二者在性质、任务和人员等方面又有所区别。
2)教育策划与教育计划的关系:
教育计划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未来时期内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的部署和安排。
教育策划与教育计划都是指向未来的活动。
但从时间上看,教育策划往往在教育计划之前;从性质上看,教育计划更多地是一种按部就班的静态部署,在价值上较为主观,而教育决策则强调动态的把握,在价值上较为客观;从产生方式看,教育计划大多是在以往经验基础之上的自我制定,而教育策划的对象则不一定是自己,它的产生也缺少可借鉴的经验,表现为从未有过的创造性思维。
3)教育策划与教育咨询的关系:
教育咨询是指对教育问题进行询问、征求意见或者给予回答、提出建议的活动。
一般可以将教育咨询等同于教育的“他方策划”,这是它们的重叠之处。
但两者又有细微差异。
教育策划面对的多是非常规的问题,教育咨询面对的既可能是非常规问题,也可能是常规问题。
此外,两者的任务也不相同。
教育咨询主要是提供与教育活动有关的知识和信息,而教育策划则必须就某一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合适的方案和方法。
4)教育策划与教育管理的关系:
从教育策划的产生来看,它就是为了不断优化教育管理而出现和发展的。
因此,可以将教育策划看作是教育管理的一个部分,作为管理的一项新职能,它对其他教育管理职能有统领、指导和优化作用。
可见,教育管理的不断发展促成了教育策划的产生,而教育策划又在新的层面上推动了教育管理的发展。
教育策划与教育管理是归属包容的关系。
3.为什么要创建学校品牌?学校品牌策划的原则、程序是什么?
P357--368
4.学校为什么要与社区建立“互动”关系?怎样“互动”对双方有利?
教材408 页
5. 教育危机事件有何特征?怎样建立预警应急机制?如何处理学校危机事件?(P368—381)
教育组织的危机事件是指危及教育组织的利益、形象和生存,对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的突发性或灾难性的事件。
其特征是突发性、紧急性、危害性、关注性等。
针对可能的危机事件,要有预警应急机制。
1、组建危机管理小组。
2、制定危机管理计划。
内容包括:第一,对教育组织潜在危机的预测分析。
第二,危机公关小组成员的任务及分工情况。
第三,制定预防危机的方针政策。
第四,在危机预防和危机处理中的工作步骤、任务要求和遵循的准则。
第五,为每一项潜在的危机制定具体的战略、战术。
第六,确定可能的受众。
3、落实危机管理计划。
第一,明确危机管理小组的责任和分工。
第二,制定危机管理宣传手册,树立全员危机管理意识,搞好内部培训。
第三,建立危机管理关系网。
处理学校危机事件:(P379—381)学校危机事件的处理要考虑危机本身的控制和考虑如何善后两个方面。
危机事件的控制就是指危机事件发生了,第一时间该做些什么?如果这个学校有危机事件预警机制,就结合具体情况立即启动预警机制。
如果没有预警机制,就要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组织抢救,保护现场,向有关部门求助;2.立即向领导报告,领导率领专业人员亲赴
现场指挥,调查事实真相,了解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做好情况记录;3.由学校领导、公关部门负责人、经过培训的新闻发言人和具体工作人员组成危机事件处理小组,负责处理危机有关工作;4. 及时探视受害人,安抚公众,分清责任并主动承担责任;5.适时、适式指定新闻发言人向公众、上级部门、新闻媒介公布事件真相,了解公众反应、社会舆论;6.学校与当事人无法沟通、协商解决问题时,可通过其他途径来解决,如上级主管部门或法律途径等。
当危机的控制期已经过去,就要着手进行危机事件的善后工作。
一般来说,要做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对危机事件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
第二,实施补救措施。
第三,总结经验教训。
6.政府教育危机事件的处理与学校危机事件的处理有何不同?
P426--
三、联系实际分析题:
1.要点:P371--374
1)教育策划程序与方法;2)学校品牌策划的两大任务;3)结合案例。
2.要点:
P434---P436—P437 学校危机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