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如何反击历史虚无主义

合集下载

30年来俄罗斯在历史观和历史问题上的教训

30年来俄罗斯在历史观和历史问题上的教训

30年来俄罗斯在历史观和历史问题上的教训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意味深长地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了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

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

这是前车之鉴啊!”[1]2016年是苏联解体25周年,2017年是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

正确认识苏共和苏联的历史,对于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促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历史问题关乎党和国家的命运2016年9月2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会见议会大选获胜的党派领导人时称,从青年时期就要培养责任心和爱国精神。

他在回应俄罗斯共产党领导人久加诺夫呼吁加强警惕反苏行为、仇俄行为和清算历史旧账等问题的发言时讲道:“您了解我对于苏联解体的态度,这本完全可以避免,当时可以进行改革,包括带有民主性质的改革。

但我想提请你注意的是,当时领导苏联正是苏联共产党,而不是其他主张民族主义和一些破坏性思想的政党,而这类思想对任何一个国家,尤其是像俄罗斯这样的多民族国家来说都是毁灭性的。

[2]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普京此处指的苏共是戈尔巴乔夫掌权的苏共,是被戈尔巴乔夫改造后、自取灭亡的末期的苏共。

普京反问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说,纠缠旧账不好,可是清算历史是在苏联时期开始的。

一次次的苏共中央全会上掀起我们历史上那些沉重的篇章。

这样做,对与不对?让历史学家去说吧!当然了,有积极的成分,但更多的情况是,最终造成摧毁了这个制度。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这又是另一回事。

联想到2016年1月普京曾在全俄人民阵线论坛上发表讲话时表示,他至今保存着苏联共产党党员证,并指出,他至今仍然喜欢共产主义思想。

“光复”野心,普京歪曲历史为己所用

“光复”野心,普京歪曲历史为己所用

“光复”野心,普京歪曲历史为己所用马克西姆·特鲁多约博夫 2015年03月31日5月9日是俄罗斯的胜利日。

几十年来,这一天都是国内最凝聚人心的时刻,也是该国在国际上争议性最小的节日。

不过,由于克里姆林宫政治历史的独特之处、莫斯科对克里米亚的吞并,以及正在进行的乌克兰冲突,就连伟大卫国战争70周年的庆祝活动也成了分歧的来源。

世界各国的首脑已经被邀请到莫斯科参加庆祝希特勒德国战败的阅兵仪式。

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Sergei Lavrov)表示,中国、以色列、捷克、塞尔维亚、朝鲜和多数前苏联国家的领导人计划出席。

不过,作为俄罗斯二战时期最亲密盟友,一些西方国家的领导人已经表示不会参加。

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一直爱恨交织。

从屠格涅夫到布罗茨基,许多作家都努力搭建桥梁,与此同时,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索尔仁尼琴在内的另外一些人则警告,西方的道德、文化和习俗正出现某种堕落。

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及其支持者采纳的观点是,西方一直在寻求腐蚀和欺骗俄罗斯人,阻碍这个国家的发展,阻止俄罗斯在世界上获得应有的地位。

他们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在冷战结束的时候,虽然当时莫斯科主动放弃了在中欧和东欧的利益,美国及其盟友对待俄罗斯的方式仍然很不公平。

他们还对那些一直试图寻求与西方加强关系的本国同胞进行了严厉的谴责。

“我们历史的最大罪人就是那些把俄罗斯的力量扔在地上的懦夫——比如尼古拉二世(Nicholas II)和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以及那些允许这种力量被歇斯底里的人和疯子夺走的人,”据记者本·胡达(Ben Judah)报道,普京私下里对幕僚如是说。

这些主题也是普京的公共话语的核心。

“我们不应该再这样,只盯着我们历史中的坏事然后妄自菲薄了,就连我们的对手都不会这样谴责我们,”他在2013年俄罗斯智库瓦尔代辩论俱乐部(Valdai Discussion Club)的年度会议上说。

俄罗斯重评斯大林思潮的社会文化原因

俄罗斯重评斯大林思潮的社会文化原因

些重要 的历 史 和现 实原 因: 斯 大林 取 得 了 战争 的 胜 “
利”、斯大林建设 了强 大的国家” “ “ 、 斯大林时代构建 了和
谐 高 尚的道德生活 图景 ” “ 、 它是 俄罗斯社会危机 的反映 ” 等等 。在对这些 因 素进 行深 入思 考 的同 时 , 些属 于社 一
收 稿 日期 :0 1 0 2 2 1 — 3— 5

社 会 文 化 视 角 下 的 重 评 斯 大
林 思 潮
众所周知 , 同社会 制度和政 府决策 相 比, 社会 文化现
20 0 9年 l 2 2月 11 3是斯大林诞辰 10周年纪念 1 , 3 3 在 承认斯 大林 的影 响正逐 渐 扩大 这一 客观 事实 的 基础 上 ,
俄 罗斯对斯 大林及其 主义 的关注达 到 了颠 峰 。民众 清醒 地 了解并 反思过他的错误 , 还是有 “ 但 几乎一 半 的俄 罗斯

建少先队” “ 、苏联解 体是 2 世 纪最大 的政 治灾难 ” O 等等
主题 思潮不断产生 的原 因又在哪 里呢?俄罗 斯人 的社 会 良心在社会转轨 带来 的 巨大 阵痛 中被激 发 出来 , 他们 期 望俄 罗斯重新 强 大起来 。而恶 劣 的社会 环境 , 人担 忧 令
的社会发展状况 , 歧路 上徘 徊 的社会 道 德观念 ……这 在

俄罗斯学界 和民众对斯 大林 和斯大林 主义 的重新评
价始于本世纪初 , 股思潮 在 2 0 这 0 3年 , 即斯 大林 逝世 5 O
周年之 际达 到 一个 小高 潮。此后 的 几年 间 , 多 的正 面 更 舆论导 向向着斯 大林 和 斯大 林 主义 回归 , 尽管 不 同 的意 见仍然在一 定范围内存在 。

俄罗斯国家安全的新威胁

俄罗斯国家安全的新威胁

俄罗斯国家安全的新威胁——政治威胁俄罗斯与西方激烈对抗的关头新军事学说出台。

新版学说指出,俄罗斯人有着捍卫祖国和精神价值观的历史爱国主义传统,而以信息传播手段破坏这种传统,已经成为俄面临的外部危险之一。

这一观点首次出现在国家军事学说中,其涵义是美西方国家可能更多地利用信息技术优势、通过普世价值“民主自由”的传播瓦解俄罗斯的传统,从而达到颠覆俄罗斯国家的目的。

事实上,通过策动内部反对派以颜色革命的方式颠覆对象国政权,已经被大量用于俄罗斯的地区盟友国家。

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新学说将乌克兰动荡以及北非、叙利亚、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事列为俄罗斯面临的新威胁。

新军事学说的威胁判断建立在新世纪以来西方在独联体地区及俄罗斯盟友地区策动颜色革命的国际实践基础上,表明俄罗斯对国际范围内的颜色革命和国家政治安全有了特别关注,也正在寻求多种方法加以应对。

一、俄罗斯的国家政治安全担忧(与安全战略的衔接)政治安全是国家综合安全的组成部分,新世纪俄罗斯当局的政治安全意识不断强化。

这种意识产生于苏联解体和俄罗斯排挤的教训。

教训的内涵基于两点,一是国家的统一意志能否得到保证,并作为一种重要的国家利益在外交中得以呈现。

二是国家的强大,建立在综合国力基础上的军事强大。

在普京新政的基础上建立起确保强国战略的政权架构,以现有的权力架构为主的宪法制度被确认为重要的国家利益。

但是,普京新政被西方认定是民主政治的倒退。

国家的政治安全与大国战略联系在一起,多极化是俄罗斯外交战略的重要一环,独联体一体化和建立欧亚联盟是俄罗斯多极化战略的基础。

美国应对俄罗斯多极化的战略是通过北约东扩和其他手段,阻止俄罗斯主导的地区一体化,进而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

这种对立是不可调和的,美西方势必将对俄罗斯的“自由主义”的民主化改造作为应对俄罗斯及其地区盟友的手段。

演变俄罗斯的图谋明显,削弱俄罗斯地区政治地位的做法一贯,俄罗斯军事学说与国家安全战略及外交构想的威胁判断的一致性。

胜利历史不容篡改俄罗斯为维护俄版二战史而斗争

胜利历史不容篡改俄罗斯为维护俄版二战史而斗争

胜利历史不容篡改——俄罗斯为维护俄版二战史而斗争胜利历史不容篡改——俄罗斯为维护俄版二战史而斗争2015-06-16 14:52来源:共识网作者赐稿作者:张盛发1422次点击:我要评论最后,挤进四强的黄粱美梦破碎之余,还要接受丧权辱国的苦果:失去的永远失去了,该拿的没有拿回来,中国东北还成为他国的势力范围。

所以,中华民族有关胜利的历史记忆是苦涩的。

严格说来,俄罗斯和中国对于胜利的记忆和感受并非相同。

(原载《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5年第3期)【内容提要】苏联官方有关二战和卫国战争的观点体系是以斯大林的有关论述为基础而形成的。

冷战后首先受到西方的挑战。

以后又因先后受到赫鲁晓夫、苏沃洛夫和戈尔巴乔夫批判和质疑而支离破碎。

普京通过编写历史教科书和卫国战争史巨著重新构建了俄罗斯官方二战史观点体系,同时就二战的历史记忆和历史解释问题同西方展开激烈的历史大战,旨在加强俄罗斯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包括卫国战争史在内的二战史具有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同西方进行意识形态斗争的功能。

由于俄罗斯人对于纷繁复杂的历史问题无法达成共识,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是难以实现的。

由于西方和俄罗斯不同的价值观和历史观,它们的意识形态斗争也将会持续下去。

普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决定了他难以打赢这场艰巨的历史保卫战。

【关键词】二战卫国战争纪念活动历史大战普京俄罗斯西方苏沃洛夫【作者】张盛发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俄罗斯又成了历史的国度!去年至今,由总统普京领衔,俄罗斯人马不停蹄地连续鏖战于硝烟弥漫的一战和二战的历史战场上。

2014年8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之际,在莫斯科一战俄军阵亡军人纪念碑揭幕仪式上讲话时,普京赞扬俄军“为保卫国家独立、尊严和自由而战”,他不平地感叹:“他们的功绩和他们为俄国而牺牲在很长时期里被遗忘了。

而全世界都称为重大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却从祖国历史中被勾销了,它被简单地称作帝国主义的”。

普京欣慰地表示,“现在我们正在恢复有关一战的历史真相……所以,一战以及它的统帅和士兵在历史上获得了应有的地位(就如民间所说的,‘晚来了比没有好’。

苏联解体前夕的历史虚无主义

苏联解体前夕的历史虚无主义

苏联解体前夕的历史虚无主义陈之骅2012-8-30 22:22:23 来源:《高校理论战线》(京)2005年08期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现实的,有内部的、外部的,有政治的、意识形态的,等等。

但最为直接、最为关键的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推行了一条背离社会主义的错误路线。

这条路线最终瓦解了党,同时毁灭了苏联。

戈尔巴乔夫推行这条错误路线的表现也是多方面的。

从意识形态领域来看,很重要的一点是大搞历史虚无主义,以“重新评价”历史为名,歪曲、否定苏共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而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从而造成了党内外的思想混乱,同时为国外敌对势力西化、分化苏联提供了可乘之机。

这股历史虚无主义的逆流,在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中起到了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催化剂的作用。

一最初遭到否定的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历史。

因为如果不算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一共不到三年的短暂执政时期的话,勃列日涅夫时期是戈尔巴乔夫执政之前的最后一个历史时期,只有否定这段历史,才能显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历史虚无主义者把勃列日涅夫时期简单地说成是一个“停滞时期”,毫无成就可言。

当然,在勃列日涅夫时期,主要是在他执政的后期,苏联党和国家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是体制改革半途而废,政治、经济体制和思想意识日益僵化,领导干部腐败和严重脱离群众,以及对外扩张和大国沙文主义。

这些问题都是应当认真总结的。

但是,这一时期苏联历史的进程并非一团漆黑。

勃列日涅夫执政期前期的业绩应该说是很不错的。

他上台以后,很快对赫鲁晓夫时期的草率改革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包括取消“工业党”、“农业党”,恢复统一的党的组织,同时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

这是被公认为苏联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改革,其结果使得1966—1970年生产总值年均增加达7.4%[1](P30),五年中工业生产增长了50%,而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的速度终于赶上了生产资料增长的速度。

历史虚无主义搞乱苏联

历史虚无主义搞乱苏联

历史虚无主义搞乱苏联作者:陈之骅来源:《人民论坛》2013年第28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至今已经22年了,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因和教训的研究仍在继续。

尽管存在诸多不同观点,但在我们看来,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推行的一条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路线,是苏联解体的直接的和主要的原因。

为了推行这条错误路线,戈尔巴乔夫充分利用了历史虚无主义这一思想武器。

历史虚无主义,从字面上解释是否定历史的意思。

但是历史虚无主义者并不一般地否定历史,而只是通过否定和歪曲某些历史事件或人物,来宣传他们逆时代潮流而动的政治观点。

因此,当前流行的历史虚无主义与其说是一种学术思潮,不如说是一种政治思潮。

其主要表现为以“还原历史”或“重新审视历史”为幌子,否定革命,特别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否定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

历史虚无主义者无视客观的历史事实,随意诠释历史现象,恣意歪曲历史的本来面目,颠倒是非黑白,甚至不惜散布谣言、伪造历史。

历史虚无主义在苏联早已有之,至少可以追溯到1956年举行的苏共20大历史虚无主义在苏联早已有之,至少可以追溯到1956年举行的苏共20大。

在这次大会上,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在这个长篇报告中,赫鲁晓夫不仅完全否定了斯大林的历史功绩,而且给他罗织了大量罪名。

当然,其中不乏刻意的夸张和不符合历史事实之处。

会后,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紧跟着发表了大量攻击、丑化斯大林的文章和各种体裁的作品。

一时间,搞得苏联思想界乌烟瘴气,使人民群众在思想上出现很大的混乱和迷茫。

赫鲁晓夫下台以后,由于领导上及时加强了疏导和监管,同时适度调整了一些政策,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而是时起时落,未能形成明显的政治气候。

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历史虚无主义又死灰复燃。

这一次,无论在规模上或是在涉及问题的广度上,都大大超过了赫鲁晓夫时期。

如果说,在赫鲁晓夫时期批判和否定的主要是斯大林个人及其推行的方针政策的话,那么到戈尔巴乔夫时期,特别是在1988年以后,已经发展到批判和否定斯大林时期形成的苏联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以及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进而否定列宁和十月革命,乃至整个苏联历史了。

历史虚无主义案例

历史虚无主义案例

历史虚无主义案例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否认历史事件、人物和真相的思潮,在许多国家都有发生过。

以下是一些历史虚无主义的案例。

1. 日本历史虚无主义
在二战之后,日本的学校教育一直都存在着对日本帝国主义罪行的隐瞒和掩盖。

许多日本政治家、学者和公众人物都宣称南京大屠杀没有发生过,称其为中国的“谎言”。

这些人还试图否认日本对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侵略和残暴行为。

2. 土耳其对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的否认
在1915年至1923年间,土耳其政府实施了对亚美尼亚人的种族灭绝行动,被认为是现代历史上最严重的种族灭绝事件之一。

然而,土耳其政府一直试图掩盖这一事件,并称它是“战争期间的内部摩擦”,拒绝承认官方的种族灭绝罪行。

这种态度引发了国际上的争议和批评。

3. 苏联历史虚无主义
在苏联的领导下,历史虚无主义是非常普遍的,政府试图篡改历史,塑造它所谓的“正确”的历史观。

例如,苏联政府试图否认斯大林的暴行和苏联在二战中的侵略行为,传颂斯大林的功绩,并试图控制历史和文化领域的一切。

4. 美国南部对南北战争的历史虚无主义
一些南方州的民粹主义政治家试图否认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称之为“北方侵略南方”,将其视为保卫南方生活方式、权利和自由的战争。

他们还认为,奴隶制并没有导致南北战争。

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引发了许多争议和分歧,也引起了非裔美国人和其他群体的愤怒。

历史虚无主义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经常出现,其根源是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冲突,外加一些人试图掩盖历史上的罪行和错误。

这些虚无主义思潮常常引起社会分裂和冲突,破坏社会和谐和国家的稳定。

因此,必须警惕并制止历史虚无主义的发生。

理性看待俄重评斯大林和苏联历史的社会思潮

理性看待俄重评斯大林和苏联历史的社会思潮

理性看待俄重评斯大林和苏联历史的社会思潮摘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试图通过全盘西方化迅速融入欧洲文明,加入发达国家行列,但事与愿违,20年来俄罗斯经历了国家分崩离析、经济全面倒退、道德水平降低乃至整个社会文明程度都有所下降等诸多挫折。

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期望值与国家现实发展状况之间的巨大反差,俄罗斯开始反思过去并理性地审视曾被否定的苏联历史。

当前俄罗斯对斯大林及苏联历史的评价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重评斯大林和苏联历史已经成为俄罗斯一种民族意识乃至国家行为。

关键词:俄罗斯;重新评价;苏联历史;斯大林通过俄罗斯几代学者的努力,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历史和政治资料,对于现在的俄罗斯而言,重要的是要新分析斯大林和这段苏联历史,根据现在的价值观配合当时的社会形态来理性看待这次重评。

现在的俄罗斯已不是单纯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多元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并存。

因此,这次重新评价苏联历史和斯大林不能单纯的从社会主义的视角出发,甚至不能主要从社会主义的视角出发。

应该尊重历史史实,给一些被当时形势所迫而被写黑的历史人物和史实正名。

什.姆.蒙恰耶夫曾在2002年出版的《苏维埃国家史》中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认为苏联70年的历史不能被否定。

当然,我们要尊重历史,却不能矫枉过正,只要按史实说话,澄清历史事实就好。

只有客观深刻地对待历史,以史明鉴,才能正确把握现在创造未来,因此必须理性冷静地对俄重评斯大林和苏联的思潮进行观察和思考。

一、重评苏联和斯大林与苏联解体原因的关系清学者龚自珍说过,想要毁灭一个国家,必须首先毁灭他的历史。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尤里.波里雅科夫1995年在描述戈尔巴乔夫对斯大林和苏联历史进行全盘否定时,曾经写道,在东欧剧变时,苏联国内随着经济局势的下滑政治局势也十分不稳,人们开始对苏联、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激烈的批评。

批评风潮刚开始的时候,人们还比较客观也比较小心翼翼,从1988年开始各大杂志和媒体对斯大林进行了接二连三的批判,越来越脱离理智。

俄罗斯民族的“反乌托邦”思潮

俄罗斯民族的“反乌托邦”思潮

俄罗斯民族的“反乌托邦”思潮俄罗斯民族是一个热情豪放、骁勇善战的民族,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一直被定义成坚强、向上、绝不服输的硬汉形象。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民族深刻反思曾经的“乌托邦”社会的功过利弊,并在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哈哈镜中重新审视当下,进而形成了整个民族的“反乌托邦”思潮,批判政治极权主义、科技泛滥发展的不良现象,共同探索俄罗斯未来的发展出路。

标签:后现代主义;反乌托邦;反思;批判俄罗斯民族是一个热情豪放、骁勇善战的民族。

在俄罗斯文学中该民族形象常被定位成坚强、向上、绝不服输的硬汉榜样。

从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到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大多作品都传达出这个民族自强不息的正能量,也激励着俄罗斯人不断向前。

曾经,俄罗斯民族的“团契性”和“乌托邦”精神成就了彼得大帝时期的帝国盛世,更缔造了十月革命后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而苏联解体后,民族的共产主义信念瞬间崩塌,曾作为主流文学的乌托邦文学地位逐渐丧失,被宣扬“反乌托邦”精神和思想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取而代之。

俄罗斯这个强大的民族在文学的哈哈镜中开始重新审视当下,进而形成了整个民族的“反乌托邦”思潮。

“反乌托邦思想出现的哲学根源是对乌托邦思想实体论思维模式的反省和批判。

实体论思维模式是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它导致了一元论、绝对主义和唯理主义等不符合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倾向,甚至导致了等级制、霸权主义和极权主义思想。

反乌托邦思想正是从乌托邦思想的思维模式展开对乌托邦的批判,从而揭露乌托邦思想的虚幻性和所隐含的强制性”[1]。

因此,俄罗斯民族的“反乌托邦”思潮正是在俄罗斯乌托邦文学的基础上展开的批判,并揭示政治与科技方面的不良现象。

一、在政治领域反专制制度和极权主义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在本国政治土壤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具有本族特点的文学流派。

在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一统天下的时代,后现代主义作家们便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时代的脉搏。

浅谈新时期如何对抗历史虚无主义

浅谈新时期如何对抗历史虚无主义

浅谈新时期如何对抗历史虚无主义新形势意味着新任务。

正确认识新媒体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新表现,辨别其存在形式、认清其严重危害、摒弃其消极影响,不仅对我们正确了解历史事实、明辨是非大有裨益,更有助于我们正本清源、扶正祛邪、激浊扬清、净化社会风气,倡导文明新风,从而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增强社会认同,形成最大包容性的社会价值观念。

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是清除历史虚无主义雾霾的利器。

一、新媒体环境下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近年来,新媒体环境下,尤其互联网环境之下,历史虚无主义无孔不入,其矛头指向了我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道路而展开抨击,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否定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历史斗争,否定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历史虚无主义制造者们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介,胡编乱造,哗众取宠,扰乱视听,以偏概全,用一些片面的材料,就很轻易地得出结论,并把它当成“创新成果”来炫耀。

随着其影响的日渐扩大,无疑造成了社会动荡和民众对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虽然花样翻新,但所要表达和表现的形式无非以下几点:第一,用支流否认主流,以点带面。

反对研究历史规律,不注重分析历史史实,总是片面强调影响历史发展的小事件的作用,不看主流发展趋势,导致以偏概全,随心所欲,挑选历史碎片化的事件诠释历史,否定中国革命和建设及改革开放的历史成绩。

第二,不以史实为依据,把预设当前提。

历史虚无主义惯用的手法就是假设和否定史实,企图“重构历史”,做各种假设性判断。

还有把“演义”当文学作品,利用大众对学术了解的匮乏,从文学作品中虚构出的历史以为就是现实,从历史演义中寻求根据,通过自媒体和网络传播错误理论和错误观点。

第三,挖掘历史中的奇闻轶事当作历史事实。

在新媒体和自媒体时代,八卦非常有市场,猎奇成为大众的娱乐和审美追求,历史虚无主义借此编造出各种奇闻轶事,歪曲和玷污历史。

其实,历史虚无主义理论并不高深,方法也不新鲜,主要目的就是颠覆历史,用历史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颠倒黑白,混淆史实。

历史虚无主义解决方法

历史虚无主义解决方法

历史虚无主义解决方法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历史虚无主义这事儿,这可不能让它瞎捣乱呢。

历史虚无主义就是那种想把历史改得乱七八糟的坏思想。

比如说,有人会歪曲英雄事迹,把刘胡兰、董存瑞这些英雄说成是假的,这可太气人啦。

那咱们怎么对付它呢?咱得好好学历史呀。

就像看故事书一样,把真实的历史故事记在心里。

比如说从课本里,从那些靠谱的历史纪录片里去了解。

要是我们对历史都一知半解的,就很容易被历史虚无主义忽悠啦。

历史就像咱们家的传家宝,每一个故事都是珍贵的,咱得把它好好保护起来。

还有哦,咱们要多跟身边的人分享正确的历史知识。

和家人聊天的时候,和朋友唠嗑的时候,都可以把那些英雄的故事,那些伟大的历史事件讲一讲。

要是听到有人说那些歪曲历史的话,就立马纠正他们。

不要怕不好意思,这可是在捍卫咱们的历史尊严呢。

就像看到有人在墙上乱涂乱画咱们家的宝贝画像,肯定要上去阻止呀。

另外呀,现在网络很发达,咱们要利用好这个工具。

在网上看到那些抹黑历史的言论,不要只是生气,要去举报。

就像看到小偷在偷东西,咱们得告诉警察叔叔一样。

同时呢,也可以在网上分享一些正能量的历史故事,让更多的人看到真实的历史。

学校和社区也很重要哦。

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有趣的历史活动,像历史剧表演呀,历史知识竞赛啥的。

这样同学们就能在玩的过程中把历史知识记得更牢啦。

社区也可以组织一些老人来讲讲他们经历过的历史,那些都是活生生的历史呢。

咱们可不能让历史虚无主义得逞。

历史是咱们的根,是咱们的魂。

要是根都被挖断了,魂都被搞没了,那可咋整呀。

所以呀,宝子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让那些想歪曲历史的人没地儿可钻,把咱们的历史好好地传承下去,让英雄的事迹永远闪闪发光,让那些伟大的历史时刻永远被铭记。

让俄罗斯从战争泥潭抽身的4种办法

让俄罗斯从战争泥潭抽身的4种办法

让俄罗斯从战争泥潭抽身的4种办法一、提升国家“智库”能力。

俄罗斯拥有一支优秀的军事力量,能解放自己的旗帜,谋求和平的朋友们,只有增强和拓宽国家智力资源,推动科技发展,才会真正脱离战争的泥潭,营造一种可持续的和平气氛。

因此,俄罗斯应该加大对教师、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投入力度,增加科研经费,如:政府出资培训优秀教师;丰富学生实习经历;拓宽研究领域,建立智库开放式研究项目,内容从现实解决方案转向解决更为根本的问题;畅通对抗性技术的专业途径,鼓励临床医学的应用研究;加大社会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力度等。

二、普及文明礼仪教育。

文明文化是救赎世界和平的高效保障,因此,俄罗斯应该加大礼仪教育力度,推行新奥尔良议定书,明确普及文明文明概念,加强对年轻一代文明教育,把文明友好渗透到社会各个层次,形成一种友善待人的氛围,构建互信、共融的社会环境,营造平等和平的氛围,唤醒全民文明意识,从道德建设出发,取消仇恨的根源,拒绝困于历史的纠葛,把战争给拉回到正常发展的道路之上。

三、加大对媒体的管理力度。

媒体不仅仅是传播者,更是一个责任重大的守护者。

俄罗斯应该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媒体无畏独立的意识,监管媒体社会责任,把媒体信息的反面效应把控到最小,把社会大众远离战争泥潭,引导大家拒绝文化暴力,有效抵制军事文化塑造的恐怖和战争的泡沫,让社会充满爱和光明的力量,以普世的价值观引领着我们走出战火的泥潭。

四、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俄罗斯作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应该发挥自身作为世界小国的重要作用,在国际舞台上担负起负责任的作用,加大对地区建设的贡献,同其他国家展开深入和平合作,加强发展基金计划,增进彼此了解,开展各种关系维持活动,实现和平、发展、合作的三赢,全心全意帮助所有参与的国家走出战争泥潭,振兴世界的和平、繁荣和安宁。

历史虚无主义在苏联解体中的多维表现和演进规律

历史虚无主义在苏联解体中的多维表现和演进规律

历史虚无主义在苏联解体中的多维表现和演进规律历史虚无主义是指一种否认历史真相的思潮,它旨在抹杀历史事件中的重要角色、变革、影响和意义,以支持一种更为有利的政治宣传和运动。

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历史虚无主义表现为多方面的现象,并受到不同程度的批判或支持。

本文将探讨这些现象和演进规律,以及其对苏联解体的影响。

首先,历史虚无主义在苏联解体中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粉饰历史事件和人物。

有一些人试图否认或低估斯大林主义的暴行、战争中的苏联失败以及苏联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困境。

其中,尤以斯大林和他的政权受到争议最大。

一方面,有些人试图将斯大林塑造成一个英雄人物,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胜纳粹德国的功臣;另一方面,则指责斯大林的暴行和压制,甚至声称斯大林占领军事要地和强制迁徙民族是二战苏联的真正罪恶。

这种对历史的不实呈现,旨在增强苏联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一方面反映出后苏联政府在解体中的无奈状态,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一些人对苏联体制未能取得胜利的不满和落寞。

其次,历史虚无主义还表现在民族和地区态度上。

苏联的解体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民族和地区独立的过程,而这种独立往往伴随着历史虚无主义的流行。

例如,在独联体解体过程中,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的冲突就涉及对“红色恐怖”期间的谴责和对纳高诺-卡拉巴赫战争的归责。

在俄罗斯联邦的重建中,也围绕着苏联时期对俄罗斯民族的不公平待遇和外族渗透所导致的文化和政治危机展开了很多争论。

这些争端不仅表现了历史虚无主义的盛行,还反映出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矛盾和分歧。

第三,历史虚无主义的另一个特征是它在政治和意识形态层面的影响。

在苏联解体的过渡期中,历史虚无主义为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混乱提供了蓝图。

一些势力试图宣扬一种颠覆性的思想,否认历史真相,以此来推翻已有的体制和法律。

在这种情况下,历史虚无主义的主张变得愈加激进,对苏联的解体产生了更大的推动力。

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又为后来的政治力量提供了政治和思想上的支持,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政治转型的进程。

历史虚无主义在苏联解体中的多维表现和演进规律

历史虚无主义在苏联解体中的多维表现和演进规律

历史虚无主义在苏联解体中的多维表现和演进规律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将历史上现实存在的事件或人物否定或贬低的思想倾向,它在苏
联解体的历程中表现出了多种多样的面貌和规律。

首先,历史虚无主义在苏联解体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对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重新
评价。

斯大林在苏联建国早期担任过重要职务,并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经济改革,奠
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基础。

然而,在苏联解体前后,部分人士开始对斯大林进行贬低
和否定,称他是一个暴君、独裁者和大量屠杀的罪犯。

这种对斯大林的强烈批评和否定意
见在苏联解体后达到了顶峰。

其次,历史虚无主义在苏联解体中的另一个表现形式是对苏联过去的历史进行否定和
贬低。

苏联建国前后,苏联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这个过程中产生了
大量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遗产。

然而,在苏联解体前后,部分人士开始将苏联过去的
历史看作是错误的、罪恶的、甚至是虚假的,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倾向对苏联社会和
政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损害。

最后,历史虚无主义在苏联解体中的演进规律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

在苏联解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倾向已经出现,但并不十分突出。

而在苏联解体后,这种思想倾向得
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扩大,并且不断深入和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包括对苏联文化遗产和
传统价值观的否定。

综上所述,历史虚无主义在苏联解体中表现出了多维的规律和演进过程,其根源是对
过去的批判和贬低,进而影响着对未来的判断和期望。

这种思想倾向给苏联社会和政治带
来了深刻的冲击和损害,也提醒我们要重视历史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东北局部抗战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及应对

东北局部抗战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及应对

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CREAT中国军转民34摘要:以全面、正确的历史观分析党对东北局部抗战的领导,是还原中华民族十四年艰苦抗战历史的前提。

东北局部抗战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以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其实质早已昭然若揭并有着深层次的存在根源。

文章概括东北局部抗战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并探析其中理论根源,总结出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经验,进而以史为鉴,警示未来。

关键词:党的领导;东北;局部抗战;历史虚无主义近年来,在东北局部抗战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开始逐渐蔓延,往往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竭力贬损和否定东北局部抗战史,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尤其是对于东北局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日联军和义勇军的英勇斗争历史肆意歪曲诋毁言论甚是喧嚣,其做法主要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进行局部抗战的历史事实进行有明确政治目的的歪曲和否定,漠视党领导东北人民在局部抗战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我们要高度重视、警惕并同这种不良论调作坚决斗争。

一、东北局部抗战研究的历史虚无主义主要表现(一)否定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性质“九一八”事变是近代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是东北十四年抗战的开始,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开始。

实际上,日本图谋侵占中国由来已久,尤其是在明治维新后提出的所谓“大陆政策”标志其已经走上军国主义和侵略扩张的道路。

日本为了发动“九·一八”事变,在大肆制造武装入侵舆论的同时,为寻找发动事变借口,先后挑起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做好了周密入侵准备。

然而“九一八”事变爆发到了历史虚无主义者那里却成为了质疑中国人民斗争正义性的观点。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本右翼历史学教授中村菊男,其认为九一八事变的原因是“中国民族运动的抬头”。

与之相配合,网络上也出现了一些片面强调“九一八”事变中日冲突的中国因素的文章。

如在具体“中村事件”的解读上,“当浓郁的排外风潮无法控制之时,军垦三团官兵仅凭一时冲动杀人越货,挑起了两个民族至今尚未完结的仇怨。

俄罗斯反思苏联历史与重评斯大林思潮分析

俄罗斯反思苏联历史与重评斯大林思潮分析

俄罗斯反思苏联历史与重评斯⼤林思潮分析俄罗斯反思苏联历史与重评斯⼤林思潮分析吴恩远内容提要关于俄罗斯是否存在着重评苏联历史、重评斯⼤林的思潮,学界看法不⼀。

本⽂认为,俄罗斯社会不仅存在着重评苏联历史、重评斯⼤林的思潮,⽽且愈演愈烈。

本⽂回答了关于当前俄罗斯社会有⽆对苏联历史和斯⼤林的重新评价、这个评价与以前相⽐发⽣了什么变化以及其实质到底是什么等⼀系列热点问题,阐明了探讨该问题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俄罗斯重评历史斯⼤林思潮笔者在!历史研究?(2003年第5期)、!⾼校理论战线?(2004年第8期)曾发表!俄罗斯重评斯⼤林?和!还历史公正###俄罗斯对全盘否定苏联历史的反思?等⽂。

时间过去两年了,俄罗斯社会重评苏联历史、重评斯⼤林的思潮不仅没有丝毫减弱,反⽽愈演愈烈。

也有不同看法。

以!世界历史?2005年第2期发表!俄罗斯是在呼唤?铁腕%、呼唤强权?&⼀⽂为代表(以下简称?呼⽂%),认为⽬前在俄罗斯根本不存在对斯⼤林的?重评%思潮,甚⾄??当今(否定斯⼤林的资料实际上还更多⼀些%)。

对历史事物不断的重新认识和评价是历史研究的⼀种⽅法论。

⼈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有⼀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历史研究就是通过对历史⼈物、事件不断的重新认识和重新评价,以期逐渐接近真理。

因此,史学界存在着多年形成的⼀些争论焦点,如关于中国古代历史分期、资本主义萌芽、英法资产阶级⾰命等问题,并对此反复争辩和重新评价。

当我们说对某个历史⼈物和历史事件在某⼀阶段有了新的评价和认识,⾮常正常。

特别是在当今俄罗斯新的历史档案材料不断被披露、社会⼜处在急剧动荡变化的情况下,出现对斯⼤林等苏联历史⼈物、历史事件重新评价的思潮,从认识论看完全不必奇怪。

当前俄罗斯社会有⽆对苏联历史、对斯⼤林的重新评价,这个评价与以前相⽐发⽣了什么变化, &马龙闪:!俄罗斯是在呼唤?铁腕%、呼唤强权?,载!世界历史?2005年第2期。

还历史公正俄罗斯对全盘否定苏联历史的反思

还历史公正俄罗斯对全盘否定苏联历史的反思

国暖论坛‘‘,,还历史公正——俄罗斯对全盘否定苏联历史的反思吴恩远摘要: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今天俄罗斯广大社会阶层提出反对全盘否定苏联历史,绝非偶然,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变化决定上层建筑变化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俄罗斯现实社会危机的深刻反映。

反对全盘否定苏联历史是为了更科学地评价历史。

而不是意味着要回到过去。

关键词:俄罗斯:苏联历史中图分类号:D5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409(2004)08—0044-06“今天俄罗斯试图重新评价历史,是俄罗斯现实一、俄罗斯广大社会阶层反思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存在深刻的社会危机的反映。

可以说500年来俄罗(一)俄罗斯现实存在的深刻社会危机的反映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衰弱。

”[4]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俄罗斯(包括苏联)社可以看出.苏联一俄罗斯历史学这两次变化与会对苏联70年历史的评价有两次大的变化。

第一次社会变化的轨迹大体是一致的,它绝非偶然出现的发生在1987年。

时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现象,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动了政治改革。

政治体制的变化引起了历史学的决定上层建筑变化客观规律的反映。

反响,史学界提出在苏联历史中“不应该有被遗忘的(二)要求对苏联历史给予科学评价人物和空白点”,由此在全国掀起一场“重评苏联历如今.戈尔巴乔夫全盘否定苏联历史的作法遭到史的运动”[1](r,317)。

这场运动在冲破以往史学领域比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及广大民众的反对。

著名历史学较盛行的教条主义和僵化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方面有家、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尤里·波利雅科夫指出:“从过一些作用,但在“公开性、民主化”的口号下走到了1987--2000年13年来,俄罗斯历史科学在研究方法和极端,其结果导致对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社会的混研究原则上发生了根本改变.历史科学的很多方面被乱、国家的解体[2|。

破坏了,被抛弃了.被颠倒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如何反击历史虚无主义
作者:吴恩远
来源:《人民论坛》2016年第10期
【摘要】苏联解体以来,在俄罗斯历史领域一直存在一股歪曲国家历史的现象。

俄罗斯政府也一直采取一系列举措力图拨乱反正、增强国家共同价值观、确立“新的历史观念”,力图改变历史研究领域的这种乱象,积极评价前苏联历史。

【关键词】俄罗斯“新的历史观念” 历史乱象
【中图分类号】G912.67
【文献标识码】A
苏联解体以来,在俄罗斯历史领域一直存在一股歪曲国家历史的现象。

这在社会思想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原有的价值观念崩溃,价值观定位出现偏差,许多人认为只有西方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个人主义情绪增长,无视他人权利,人际关系淡漠;在社会情绪方面,相互敌视情绪激增,反社会的行为表现大幅增加;在社会教育方面,歪曲历史记忆,甚至完全否定国家历史的重大时期,传播俄罗斯历史落后性的虚假概念。

多年来,俄罗斯一直试图改变历史研究领域这种乱象。

俄罗斯政府认为:如果一个社会的主要政治力量,一个国家的基本阶层在发展目标、发展水平等方面信奉南辕北辙的价值观念,那是无法对国家进行“富有成效的建设性工作”的,因此“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公民认同的建立需要共同价值观、爱国主义意识、公民团结及责任感、遵纪守法、共同参与决定祖国的命运”。

这就是今天俄罗斯在历史研究领域拨乱反正的战略考量。

增强国家共同价值观念的举措
加快推进国家历史教科书修改委员会工作。

苏联解体后,各学校自行选定观点不同的历史教材。

2014年普京专门接见国家历史教科书修改工作委员会,指出其主要任务是剔除现行学校教科书中,国家、人民绝对不能接受的思想领域的垃圾,并要求在2015年发行全国统一的历史教材。

颁布文化法令、打响捍卫俄罗斯文化保卫战。

俄政府运用法律手段来捍卫俄罗斯民族价值观念,确立国家文化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巩固俄罗斯社会的统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把公民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的教育放在第一位。

开展全民普及的历史教育。

根据全俄社会舆论调查中心的调查证实:俄罗斯59%的民众表示对历史有强烈兴趣;而85%的人为俄罗斯历史感到自豪。

俄罗斯政府决定支持、并且以资金
保证历史研究的发展,要用比现在更大的力度在全社会普及历史知识,准备以新的观念培训大约6000名历史教师。

俄罗斯历史教学确立“新的历史观念”
在对民众进行历史知识普及中,最为重要的是确立“新的历史观念”。

普京总统强调指出:修改历史教材关键在于确定俄罗斯历史的“新观念”。

2014年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修改委员会学术领导、俄罗斯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丘巴里扬院士向普京总统汇报委员会对历史“新观念”讨论的结果,指出最重要的是确立了对20世纪俄罗斯历史的看法。

此后在2014年底和2015年,特别在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暨苏联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普京曾经多次会见历史学家,谈及这些“新观念”,从而引起俄罗斯社会极大反响。

第一,关于十月革命。

否定十月革命的发生和结果一度充斥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史学界。

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修改委员会认为:1917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与此相连的国内战争,较之其他国家类似的革命,完全可以称之为“伟大的革命”。

因为其对俄罗斯来说,至少是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普京对被十月革命取代的沙皇专制制度评价不高。

他指出“旧俄国的思想不适于今天”,“如果我们还处在(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时期,肯定不能取得这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二,关于苏联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评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之际,国际上否定苏联在二战中的作用,主要是把苏维埃体制和纳粹体制等同,认为是它们共同发动了二战;同时否定苏联为二战胜利做出的贡献。

普京对此尖锐反驳道:“不能把纳粹主义与斯大林主义相提并论。

纳粹公开宣称其政策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消灭犹太人、斯拉夫人和吉普赛人。

尽管斯大林制度有镇压的一面,甚至驱逐整个民族,但从未把种族灭绝作为目标。

因此,两种制度没有可以等同的基础。

”普京强调,今天特别需要做的是,要加强和其他国家历史学家的合作,共同做到以最为客观的态度评价历史。

第三,怎样评价苏联历史?关于苏联70年历史、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所谓“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一直是史学界争论焦点。

戈尔巴乔夫正是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导致苏联的解体。

2014年11月5日普京会见俄罗斯历史学家时,分析了二战胜利的政治原因。

他说:“如果当时的(苏维埃)政权不是那样严酷,而是处于沙皇尼古拉二世时期,我们能够赢得战争的胜利吗?肯定不可能。


的确,在严酷的体制下,社会一般要承受更大的代价,包括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

普京明确指出:要尊重过去年代历史上一些杰出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影响。

其中最为专注的目光要注意苏联时期。

对苏联时期取得的成就,这是无可怀疑的。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从某种意识形态的考虑出发,对我们国家和我国人民在我们生活中这一极其重要的时期取得的这些成就加以诋毁。

普京总统过去很少涉及对苏联体制的评价。

在2015年,特别在庆祝二战胜利70周年的时候,可以看到他对这个问题的明显态度。

对斯大林态度新动向
2015年7月3日,俄罗斯政府在特维尔州勒热夫区竖立了一座斯大林个人胸像。

从上个世纪苏共20大以来,政府主要在拆斯大林塑像,没有新建其雕像。

俄罗斯军事历史协会会长、俄罗斯政府现任文化部长弗拉基米尔·梅金斯基专门撰文阐述建立斯大林纪念碑原因。

他明确指出:在当时的年代,既有伟大的人民所创造的伟大功勋,也有斯大林的贡献。

它们之间相互融合在一起,不可分割。

在我们历史和对历史的纪念中应当有斯大林的位置”。

这个评价反映出俄罗斯政府的态度。

勒热夫区政府首脑鲁缅采夫认为,长时期以来对斯大林作为领袖的作用我们没有给以足够重视。

正是在他的领导下,发挥了全体军事人员的作用,才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正因为如此,我们为他修建了这座纪念碑。

但战后出生的一代人却仅仅把斯大林看作是一个暴君,我认为这是不公平的。

应该承认俄罗斯社会对斯大林的评价还存在不同观点,但上述意见反映了当前俄罗斯对斯大林评价的主流观点。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原所长)
【参考文献】
①弗·丹尼洛夫:“俄罗斯究竟向何处去?”,载Т·И·扎斯拉夫斯卡娅主编:《俄罗斯向何处去?》,莫斯科,2003年版,第317页。

责编/高骊美编/于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