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之语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之语感
语感是由感受语言文字而引起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所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特有的、几乎直觉的敏锐的感染力。
敏锐的语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它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早在30年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就提出“语感”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
”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语感的训练和培养。
训练语感的途径很多,其中,可以引导学生在一些关键词语上“咬文嚼字”,使学生的语感不断增强。
下面,以《草原》为例,谈一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进行语感训练的一些尝试。
一、通过比较,揣摩用词,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感染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那些对表达文章中心,表达作者情感具有重要作用的词语,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反复琢磨,体会作者用词的匠心,训练学生的语感。
(1)换词比较。
如:在教“……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一句中的“飞”字时,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这里的“飞”字可以换成哪些词?而后引导学生将“飞”与这些词作比较,思考哪个词用得更好,为什么?通过反复比较、琢磨,就可以体会到一个“飞”字传神地反映出了牧民迎宾的急切心情,令读者也不禁被牧民的热情好客所打动。
(2)删减比较。
如:“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中的“那么……那么……”是“很、非常”的意思,这一点学生不难理解,但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应进一步挖掘、推敲这个词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呢?我们不妨先删去原句中的“那么……那么……”这个词,然后将这一删减的句子——“空
气清鲜,天空明朗”与原句作个比较,引导学生思考:这两句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哪里?一比较,便能感受到作者初到草原时那种对草原由衷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这样的删减比较,学生不仅准确地领会到词的意思和情味,还提高了鉴赏能力,又获得了语感。
(3)联系比较。
例如在学习“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一句中的“飞”字时,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本段中描写汽车行驶的四个句子,联系起来比较一下:这几个句子有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前三个描写汽车行驶的句子用“走”,而这一句又用“飞”呢?一比较,学生顿时恍然大悟:牧民的热情好客深深地感染着作者们,他们的心在飞,感情在飞,急切盼望着能早点到蒙古包与主人见面。
二、揣摩词语,启发想象,引导学生建立“内心视像”,增强学生对语言的形象感受能力。
语感的产生是以感性为载体的,它离不开具体、生动形象的语境,但教材中那些鲜明形象大多不是视觉形象。
因此,在教学时要想方设法调动想象力,唤起学生的“内心视像”,让学生获得语感并逐渐形成敏锐的语感。
(1)引发经验。
例如“在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中的“洒脱”,在词典中的意思是“姿态自然,不拘束”。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可以进一步发问:我们平常在闹市区是怎么骑车的?能无拘无束吗?这样,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再来体会这个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学生就能充分想象在草原行车的那份自由自在和无拘无束,从而真正地领会到草原一碧千里,辽阔壮丽的景象。
(2)诱导入境。
例如在学习“襟飘带舞”一语时,我们可以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牧民飞马迎客的热烈场面,让学生根据幻灯片所展示的情境尽情联想,学生体会到了这个词的许多妙处:写出了蒙古族人民衣着上的风俗特点;衣襟飘扬,绸带飞舞,写出了快马疾驰的速度,表现了蒙古族人民渴盼见到汉族兄弟的
心情;飘和舞,透露出人们的欢乐,渲染了主客相见的欢乐气氛……这样的欣赏、探讨,无疑增强了学生对词语的形象感受能力,训练了语感。
(3)追问探究。
即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多向思维,挖掘词句义蕴,进行语感训练。
在学习“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一句时,我们可以抓“草话斜阳”进行追问,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这么深厚,在草原上话别,主人会说些什么,客人又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大家的认识都得到了升华,深深地感受到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语感的形成是长期训练和积累的结果,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地进行词语的教学,并通过诵读等途径的训练,就一定能使学生形成敏锐的语感,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