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概述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教学原则认为,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
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相信学生学习的潜力,并具备以“自我实现”为最终目标的学习动机。
人本主义是研究“人”作为活动主体的整体心理活动,认为每个个体都有主动去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和诉求。
即人性是积极的,会本能的朝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方向去前进。
同时,人也是自主的,每个个体的行为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
人本身所进行的行为,是由行动本身的价值以及行动的目的所决定的。
而决定个性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是自我意识,其中最高的为自我实现,这是个体生活的最大目的。
基于此,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特点有以下四点:(1)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课堂,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促使每个学生的价值观和个性的形成,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完整的人”,让学生得以全面的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心理和精神。
在教育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观”的形成,尊重学生。
通过认知、情感和互动,使学生不但能够习得知识,也能促进其完整人格的形成。
(2)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强调,人本主义的核心是“人”,是以人为中心,这是一种价值上的取向,而将此映射到教育当中,即“以学生为中心”。
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考虑,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全方位的进行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同时,还要确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高课堂学习的生动性。
(3)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理论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做到“真诚沟通”。
反对传统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活动中认为教师只是作为“传教士”的角色,进行知识的传授与解答。
但相反,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应放下所谓的“高架子”,向学生展示一个平易近人、真实的形象,并真诚地与他们交流。
(4)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下的教学,注重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罗杰斯
的学习观表示,学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无意义学习,认为学习是重要的,但学习的过程却是无聊且低效的。
另一类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其不仅仅是由客观事实积累起来的,更是通过个人的行为、个性、态度以及在未来选择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变化而逐步积累起来的。
换而言之,学习者的态度和行为将会被独立的改变。
最终学习者深知学习活动能否满足自我学习的需要,为自己做一个全面的自我评价。
综上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非常注重每个学生的全面的发展,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突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坚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真诚沟通”;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特征充分融入到体育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教学评价中,从而构建出人本主义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