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中的“陌生化”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丽塔》中的“陌生化”艺术
张赫桐
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摘要: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因其具
有彻底的反传统的特征,与俄国形式主义中的“陌生化”理论不谋而合。
而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家纳博科夫巧妙地运用了这一理论创作出了经典作品《洛丽塔》。
本文将从语言、写作技巧、写作手法三方面,分析“陌生化”技巧在《洛丽塔》中的体现。
关键词:陌生化;纳博科夫;《洛丽塔》引言:
《洛丽塔》讲述了来自欧洲的中年学者亨伯特与12岁少女洛丽塔之间的乱伦之恋。
亨伯特因年少时的恋爱经历(年少时的恋人安娜贝尔因风寒而早逝)而对未成年少女有着独特的迷恋。
第一次见到洛丽塔,亨伯特仿佛看到了安娜贝尔的影子,想方设法要和洛丽塔在一起。
与黑兹太太结婚。
碍于传统伦理道德,亨伯特只能先把对洛丽塔的爱隐藏起来,以日记的形式表达。
一次,黑兹太太在偷看了亨伯特的日记,知道了他对洛丽塔的感情之后,因愤怒开车时发生了意外。
母亲的意外离世使得洛丽塔只能依靠继父亨伯特,亨伯特后来占有了洛丽塔。
后来,洛丽塔慢慢长大,渐渐地对她与亨伯特的关系感到厌倦,于是偷偷地和奎尔蒂跑了。
亨伯特到处打听洛丽塔的消息,终于在洛丽塔给他写信要钱时见到了她。
此时的洛丽塔再也不是当年的那个小女孩了,如今已为人妇,并且怀孕了。
奎尔蒂利用洛丽塔的明星梦使洛丽塔成为赚钱的工具。
亨伯特在打斗中杀死了奎尔蒂,洛丽塔因难产而死,亨伯特也因谋杀罪入狱,最后因病死于狱中。
《洛丽塔》虽饱受争议,但也因此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
有《洛丽塔》的后现代主义特征进行解读的,也有从女性主义出发研究洛丽塔女性话语权的缺失以及洛丽塔女性意识觉醒的。
本文试运用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批评理论——“陌生化”理论,解读《洛丽塔》。
20世纪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提出了“陌生化”理论。
何谓“陌生化”,简言之,就是通过把熟悉的事物进行加工,使其变得陌生,从而打破人们传统的思维定势,更新人们的观念,延长人们的审美过程和审美时间,旨在给读者带去新鲜感和刺激。
人们常常会对身边平常的事物感到无聊厌倦,而“陌生化”理论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人们对生活甚至整个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
此时,人们将愿意走进文本,体会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态度。
1.陌生化的语言1.1多语种写作
美籍俄裔作家纳博科夫在《洛丽塔》中运用了多国语言,这与他早年的流亡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
纳博科夫生于圣彼得堡一个富裕而显赫的家庭,童年便已掌握了三种语言:俄语、英语、法语。
然而自从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他就一直处在流亡状态,先后辗转于德国、法国,最终来到了美国。
在《洛丽塔》中,每当纳博科夫使用法语时,读者自然会联想到他西欧流亡的经历,便会体会到他背井离乡的孤独,博得了读者的同情。
多国语言的使用无疑增加了文本本身的难度,延长了读者的阅读时间,达到了陌生化的效果。
多种语言的使用虽然会使第一
次阅读这本书的读者觉得晦涩难懂,却向读者充分展示了语言本身的魅力,这种魅力超越了故事本身,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读者会想要弄清楚主人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想弄清楚故事背后的原因,成功地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1.2修辞技巧的运用
形式主义强调语言形式本身,纳博科夫也十分重视语言的处理,因此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例如:头韵,拟声等等。
头韵的使用不仅使文章充满音乐性,而且有利于作者情感的表达。
《洛丽塔》中反复使用了这种修辞方法,一方面是为了使读者加深印象,另一方面增加了语言的韵律感。
读者越读,就越会被语言本身所吸引。
拟声的使用也增加了语言本身的魅力。
在《洛丽塔》中,作者使用的拟声词往往具有超越词汇本身的深层含义。
为了弄清楚答案,读者不遗余力地对其进行深入思考,这无疑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读者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故事的主动参与者。
当亨伯特发现黑兹太太偷看他的日记时,他十分愤怒,为了使自己冷静下来,他冲进厨房从冰箱中取出一些冰块放到杯中。
冰块与杯子撞击发出的声音使读者感受到了亨伯特的愤怒情绪。
在亨伯特带着洛丽塔全美游的路上,亨伯特从后视镜看到了一辆红色小轿车紧随其后。
车子由于高速运转发出“砰砰”声好像是亨伯特的心跳,由此读者更能感受到他的紧张情绪。
他时刻担心有人会从他身边带走洛丽塔。
如果作者单一的词汇去描述亨伯特的心理状态,读者也就不会感兴趣了。
2.陌生化的写作技巧2.1不断变换的叙事视角
在《洛丽塔》中,大量使用第一人称进行叙事,这使得亨伯特处于有利位置。
为了博取读者的同情和关注,亨伯特用第一人称为自己辩护,向读者展示了自己的痛苦经历和感受,仿佛自己在与洛丽塔的关系中处于“弱者”的位置,读者渐渐忽略了他的罪过。
他年幼丧母,后来在与安娜贝尔相恋不久后,恋人因风寒离开人世。
这段令他难以忘怀的经历使他久久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读者会被他们之间的爱情感动,进而认为他对未成年少女的独特迷恋似乎可以理解。
然而,为了使读者们对他更加信服,他从第一人称“我”转换到第三人称“亨伯特”、“作者”。
不过通过这种叙事视角的转换,达到了使熟悉的事物陌生化的效果。
文章原本是以“我”叙述,突然转换成“亨伯特”、“作者”会使读者产生一种陌生感,读者需要时间对这种转换进行适应,达到了延长读者阅读时间的目的。
2.2文字游戏
纳博科夫十分擅长对文字进行特殊的处理。
在《洛丽塔》中,他就对人物的名字进行了陌生化处理----文字游戏。
在《洛丽塔》中,人物名字设计采用了双关的手法,他们的名字有着作者想要表达的双重内涵。
例如,男主人公的名字“亨伯特”(humbert)与“猎人”(hunter)发音十分相似,暗指洛丽塔是亨伯特的猎物,亨伯特是猎人。
后来在全美旅行时住在了“着魔的猎人”旅馆,与洛丽塔发生关系,占有了洛丽塔。
文中另一人物奎尔蒂(Quilty)巧妙地用到了guilty(有罪)的含 (下转第11页)
找家长为之解决,种种现象表明新时代对于培养儿童坚毅等精神品质的迫切要求。
2、促进红色文化自身得到新的发展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然而由于红色经典文化距今年代较为久远,对于红色文化自身而言需要儿童文化产业作为发展依托,红色文化融入儿童文化产业对于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及发扬光大极其有利。
将红色文化融入儿童文化产业无疑创新了红色文化传承及发展的表现形式,为红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平台,有助于收获大批优秀的文化传承者及文化解读者。
(二)经济效益
红色文化融入儿童文化产业不仅会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也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1、红色文化融入儿童文化产业有利于延长儿童文化产业的产业链,丰富儿童文化产业的形式,提高儿童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红色文化融入儿童文化产业能够增强我国儿童文化产业的独创性,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文化产业。
红色经典文化的应用,能够减少我国儿童文化产业对外来文化的依赖,同时也能增强我国儿童文化的辨识度,使我国儿童文化产业在世界儿童文化产业中拥有一席之地。
2、红色文化融入儿童文化产业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供就业机会,改善民生。
红色儿童文化可以应用在儿童文化产业的多个方面,不单单限于影视和图书音像领域,在儿童教育、旅游、玩具、儿童公园主题等方面也可以融入红色文化。
例如我国嘉兴南湖区举办舞台剧《红船颂》、《红船少年》,将红色文化与舞台剧结合,近年来兴起的儿童国学文化班以及红色文化乐园等等。
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儿童文化产业不断兴起需要投入大量的人才,同时也创造了更多的工作岗位,可以增加人们的收入,进一步改善社会民生。
3、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在创造经济效益方面,不得不提的是儿童红色旅游产业逐渐成为其中重要一环并日益发展,提升空间巨大。
我国有许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没有进行旅游模式创新之前大多所依赖的只是“培训游”、“情怀游”,在人们文化需求日益发展的情况下面临着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困境,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提倡红色旅游的号召下,这些革命老区根据革命历史深挖红色文化基因,创作了大批革命历史题材的文艺和文学作品,涌现了大批儿童喜闻乐见的红色影视、红色舞台剧、红色歌曲、红色出版物、红色文创产品等,营造出健康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形成了带有红色基因的文化旅游产业,各地开发吸引儿童的红色文旅项目不仅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更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1]白喜博,张璐,王一涵,谷越.应用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对少年儿童进行传承教育的思考[J].新西部,2017 (12).
[2]杨宁.文化产业与儿童文化产业相关问题分析[J].幼儿教育,2009 (36).
[3]王文乔.浅谈红色文化——遵义地区红色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J].赤子(下半月),2012 (09).
[4]邹洪侠.新媒体时代适合少儿的红色文化传播途径研究[J].福建电脑,2018 (03).
[5]张宇.少儿红色出版物现状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8.[6]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瞿敬东,曹卫东译.《启蒙的辩证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7]迈克尔·波特.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义,暗指奎尔蒂是有罪的。
此外,纳博科夫使用了变位词对文字的内涵进行了处理。
“狗”(dog)是“上帝”(God)的变位词。
经过作者的处理,狗具备了先知的特点,象征着不幸的事将要来临。
黑兹太太的车祸也与狗有着密切的关系:司机为了躲避狗撞到了黑兹太太的车。
另外,再观奎尔蒂的合作伙伴薇薇安·达克布鲁姆(Vivian Darkbloom)的名字,只要读者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它其实就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名字的变位词。
这激发读者的思考,延长了读者的阅读时间,达到了陌生化的艺术效果。
3.陌生化的写作手法----戏仿
戏仿是后现代主义文学重要的写作手法之一,也是陌生化技巧的重要表现手法。
戏仿是作家在创作时有意模仿经典范式或传统文本以达到曲解、嘲讽的效果。
戏仿的作品大多为人们所熟知。
纳博科夫大胆革新了传统小说的写作方式,在《洛丽塔》中成功地模仿了多位享誉世界的作家,如爱伦·坡、乔伊斯、笛福、弗洛伊德等。
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对爱伦·坡的戏仿。
《洛丽塔》中,全美旅行时,亨伯特用“埃德加·亨利·亨伯特”去旅店登记住宿,而爱伦·坡的全名是“埃德加·爱伦·坡”。
《洛丽塔》中亨伯特年少时的恋爱经历也源自于爱伦·坡的诗歌《安娜贝尔·李》,它讲述的是爱伦·坡与十三岁的表妹弗吉尼亚的悲惨爱情故事。
弗吉尼亚因伤寒而死,留给爱伦·坡无限的痛苦与思念。
在《洛丽塔》中亨伯特少年
时与安娜贝尔结为夫妻,而安娜贝尔也同样因风寒离去。
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年龄上的巨大差距以及身份关系颠覆了读者对传统小说中爱情的理解,更新了人们对于爱情的认识,使读者陷入深刻的思考。
4.结语
纳博科夫通过运用多种语言、修辞把读者的注意力完全引到文字上来,贯彻了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
不断变换的叙事视角以及进行的文字游戏,增加了文本的阅读难度,延长了阅读时间,达到了陌生化的艺术效果。
对于后现代主义常用的写作手法----戏仿,颠覆了人们对传统事物的认识,更新了人们的观念。
因此,对《洛丽塔》进行“陌生化”技巧的解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立元.当代西方文学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洛丽塔[M].于晓丹,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3]张冰.陌生化诗学研究-俄国形式主义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张秀芬.从后现代语境看《洛丽塔》的“不确定性”特征[D].南昌:南昌大学2007.
作者简介:张赫桐(1995.10-)女,汉族,辽宁抚顺人,辽宁师范大学2018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上接第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