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定襄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定襄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近年来,定襄县按照“三产联动协调发展”的工作总思路,重点打好现代农业、锻造产业整合提升和文化旅游三张主牌,力争把该县打造成为“法兰锻造之都、商贸物流之都、健康养生之都”。
利用新一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定襄县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的新特点,依托自然资源条件和区域优势,面向市场,着眼农村,以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为手段,狠抓了全县农业结构的优化、品种的更新、品质的提高和效益增加,在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
1、打好现代农业牌。
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优势,抓住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有利机遇,进一步按照科学规划、区域布局的原则,加快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特色农业种植基地和规模养殖基地建设,以科技创新、人才支撑、市场引导、金融支持、政策引领来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
2、打好锻造产业整合提升牌。
充分发挥法兰锻造协会的作用,引导企业通过设备改造更新、新技术应用、拓宽产品种类、延伸产业链等方式,提效益降成本增活力。
同时重点依托庄力飞地经济园区、聚力环保园区等工业园区,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食品加工等产业,进一步夯实工业基础,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实力。
3、打好文化旅游牌。
对文化旅游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并加大现有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重点打造汤头温泉、晟龙木雕等精品品牌。
同时充分发挥龙头景区的带动作用,使全县文化旅游资源向集团化、园区化、休闲化发展,推动定襄经济沿着“一产带三产、三产促一产”轨道发展。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及事例
1、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牵动产业结构调整。
定襄县委、县政府在抓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和壮大中立足高起点、高层次,突出抓带动面大,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在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生产规模的前提下,积极帮助、扶持、引导企业面向市场开发新产品,带动基地建设。
例如,用穿地龙(黄姜)生产加工的皂素是一种市场需求量大,科技含量高,产品销售前景广的药材,目前供不应求,其深加工产品——双烯附加值更高。
据分析近十年内市
场不会饱和,而且后期需求量更大。
因此在保障原南王生物加工厂正常生产的情况下,筹建了深加工产品生产线,启动了南西力生物加工厂,使其达产达效,同时利用原官庄水泥厂的厂房又新建了一个皂素加工厂,这样,三个厂正常运转后年可生产皂素160吨,带动发展基地5万亩,为农民增收2500万元。
2、强化社会化服务功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问题,为企业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为此实行了“三抓”。
例如,县政府成立了“定襄县农业信息服务中心”,投资50万元购置了重要设备,与国际互联网连接,利用网络直播等方式,免费为农户、企业、经纪人在网上发布当地农产品供求信息,搜集全国各地农副产品市场需求信息,即时筛选刊登在信息中心所办的“农业信息”小报上发放给农户,使企业、经纪人在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中信息灵、市场明、路子宽,使农民未种先知,减少盲目性,增强瞻前性和主动性。
信息中心每年为企业经纪人在网上发布信息4000余条,为农民印发“农业信息报”2万余份,接受农户信息咨询1.5万余人次,传播种养加信息8000余条,去年全县6600万斤辣椒积压滞销就是通过互联网发布销售信息,引来外地客户全部销售的。
3、充分发挥经纪人的作用,拉动产业结构调整。
农村经纪人活跃在生产第一线,与农民接触广,运作机制灵活,选择项目贴近实际,他们找信息,搞订单、引项目、销产品,为农民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全县有经营不同产品项目不同层次的各类农村经纪人286人,为调动他们引导和参与调产的积极性,县委、政府在政治上给待遇,经济上给支持,生活上给照顾,工作上给帮助,每年选拔50名贡献突出的经纪人,在全县的经济工作会议上进行隆重表彰,授予“优秀经纪人”称号。
社会地位的提高,个人收入的增加,激发了他们服务农民的热情。
“订单”逐年增加,2020年全县由经纪人签订的农业订单面积达到25%,面积8000余亩,在他们的带动下,不仅使瓜菜种子生产成为全县的一项主导产业,而且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今年瓜菜种子繁殖田亩均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
4、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带动产业结构调整。
示范带动是引导农民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方法。
近年来全县类型各异,机制不同,规模不等的科技示范园蓬勃发展,方兴未艾,截至目前全县共拥有各类示范园区56个,平均每2.6万亩耕地建有一个,这些在引导农民调整种养结构方面起到了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全县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有两种类型。
一是县乡农业科技人员创办的科技型
示范园,他们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及时考察,引进新品种,设计示范新模式,应用推广新技术,把示范园区办成农民掌握高新技术的参观园、培训园,用成功的实践引导农民自觉地参与结构调整。
二是乡村带头人创办的示范园区,他们从自身做起,带头实干,真正做到了“调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从而消除了农民怕担风险的顾虑,充分调动了农民调产的积极性。
5、加强科技创新,促动产业结构调整。
科技水平低下是当前制约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瓶颈”,调整农业结构必须以科技为动力为支撑。
近几年来,全县把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作为调整结构的一项主要措施。
先后与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科院、忻州师范学院等7个科研院所、重点院校建立了业务联系,聘请12名专家教授常年担任定襄县的农业顾问。
引进优质玉米、特用玉米、稀特蔬菜,品种80多个,重点推广了高产、抗病、优质的玉米品种,扩大了优质品种小杂粮及其它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推广保护地栽培、立体种植集约化栽培新技术等18项,引进推广新型产业及配套技术7项。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林牧及其内部结构比例不协调,种植业占农业总收入的62%以上,畜牧业仅占18%,林果业不足12%,种植业内部还是以粮油瓜菜为主,特经作物还未达到一定规模,
满足不了企业的需要。
2、市场建设滞后,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全县到目前还没有建立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整、运行规范的固定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市场,有市无场,交易分散,流通不畅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3、龙头企业与基地生产不配套,企业与农户联接不紧,有企业没产业,和有产业没企业的现象依然存在。
4、营销队伍素质不高,小打小闹,开拓市场能力不强,闯劲不足,销售产品领域不宽,销售半径短。
5、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农技人员知识老化,对高新技术和特种作物的种植技术不了解,仍停留在数量性调整上。
四、今后应采取的对策
1、要对主导产业进行重新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培育区域性特色主导产业,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形成农林牧三业并举,同步发展的生态型农业格局。
2、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要高度重视现有科技成果的引进、转化、创新和推广,切实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队伍建设,加强农技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搞好农民的科技素质培训,提高农民正确起用科学技术的能力。
3、要健全营销网络,尽快建设一个综合性农产品批发
市场,在外地市场设立销售窗口,扩大农民流通队伍,拓宽农产品流通服务领域。
4、要引进资金项目,积极兴办各种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使基地生产与企业加工相配套,要通过中介组织使企业与农户之间有机联接,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
5、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逐步改变农产品无标生产、无标上市、无标流通的状况,用严格的标准规范农产品生产行为和评价农产品质量,用标准化的手段培育名牌农产品,用标准化的措施促进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全力加快质量农业发展步伐,应对入世挑战,提升农产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