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堂小组合作学有效方式的研究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方式的研究》
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现状
1、课题背景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的时间减少了,这就势必要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而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
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课堂上重要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构建小学高效课堂的关键。
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但同时也存在不少误区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效率。
所以想到研究这样一个课题,通过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来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引进了美国的合作学习,并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与研究。
“九五”期间,国不少相关课题对合作学习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
师大学博士生导师裴娣娜教授关于《发展性教学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认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间及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关系、学生间的差异、学生体验成功的心情都能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王坦教授的专著《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分析了合作学习的一些基本理论,并提出一些可操作的合作学习模式。
虽然,合作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但在我们农村学校来说还是新鲜事物。
能否深入贯彻新课标核心思想,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县实际的的小组
合作学习模式。
2、现状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标精神,在学生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受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良莠不齐等现实情况的限制,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许多需要反复推敲的问题,诸如出现了由于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参与面不广,在预设学习时间学习容难以完成、学生表现出不会合作等问题,依然采取“穿新鞋走老路”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万般皆不谈,唯有分数高”式的评定方法依然或明或暗地占据着主要的地位。
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几种现象:
(1)个别平时表现较好的同学,唱起了独角戏,充当起了小组活动的“灵魂”。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总有几名学生置身于小组合作学习之外,相当部分学生表现出不能认真听取其他组员的不同意见,不参与活动,对活动不予理睬。
(2)有的组员只是旁听和随从,对一些平时较好学生的答案,不能提出质疑。
(3)一些小组缺乏领导人物,大家吱吱呜呜,没有展开讨论,不能形成一致的意见,气氛低沉。
(4)由于班额大,不可能组组都发言,没有发言的组讨论的结果是怎样的呢?
(5)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一个问题学生思考的方法多种多样,常常造成一节课的容讲不完的现象,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等许多问题。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作为新课堂的实施者,我们深刻体会到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往往是密不可
分、相辅相成的,且互为补充的。
自主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以利于对课程标准的深度把握和正确实施,以避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后,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使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大大降低,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激励,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学习容,并在小组中担任角色,承担任务,充分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在自主学习中不断获取知识,在合作与交流中,用不同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课堂教学,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本课题研究的最大任务。
针对我们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1、本课题通过对小学课堂低、中、高年级段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与策略的研究,力求改革农村小学“教”与“学”的方式,努力构建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教学模式。
解决目前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解决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
2、本课题将“面向全体、发展个体和鼓励合作”,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合作技能,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力、竞争力和创造力。
分析目前在小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3、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思想和互助互惠意识,改善并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
变。
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4、通过本课题研究,试图探索出符合我们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与策略,并期望通过此课题研究能够有效提升农村小学课堂教学质量,达到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目的。
5、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学习—实践—探索—反思—研讨等渠道,引导教师有理性地开展实验研究,进而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理论依据
1、教学互动理论
所谓互动,基本上有三种互动的方式,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师师互动。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课堂是一种复合型的教学活动,有单向型、双向型、多向型和成员型(是一种视教学为师生平等的互动关系的教学活动),这是合作学习对“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这种教学观的拓展。
有关专家认为:仅仅持“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这一观点来认识教学过程是不够的,过于简单化。
“互动”是合作学习教学思想的最主要思想。
通过对合作学习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积极互赖,即指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个人与集体息息相关,只有集体成功自己才成功,因此,这种互动是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的活动。
2、主体性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理论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掀起的教育学理论。
它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的特征。
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说到底就是要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创造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自
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
首先,学习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同化和顺应)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其次,事物的意义不能独立于主体而存在,新知识必须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理解和应用,然后纳入他的现有的知识结构中生成新的知识结构;建构主义还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教师要构建有效的、平等的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的课堂氛围,实行协作学习开发学生差异资源,改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学生在最近发展区个性的发展和对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
4、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教学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深刻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往与合作学习的前题。
“只有在有交往、有知识和经验存在差异的人的场合,才会有教学的出现”(季亚琴科语)。
四、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的研究,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参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反馈后在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重新再活动实践中进行再次的实践检验。
(2)、文献资料法。
整理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献资料,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梳理有利于本课题研究理论资料,应用于研究活动的开展。
(3)、调查研究法。
在课题研究之初,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态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分析得出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制定研究方案。
研究过程中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策略。
研究总结阶段,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后期的调查测量,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和分析。
(4)、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及时地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指导教学实践。
五、实施步骤:
(1)、研究启动阶段(2018年10月——2018年12月):
组建课题,召开课题开题会,明确研究任务、目的、意义、内容方法、阶段步骤等。
搜集国内外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资料,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进展情况,深入研究相关理论。
调查课堂教学现状,分析课堂教学特征,填写申报书,研究制定实验方案,强化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探讨我校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研究制订课题的具体实施计划。
(2)、实施、研究阶段(2019年1月—2019年11月):
①、深入课堂,进行观察,走访教师和学生,了解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对各层次学生群类进行分类研究,从智力因素、心理因素、知识基础、学习方法以及教师因素等各个角度分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状况及成因,提出对策。
②、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现象加以分类和总结提出“提高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的具体策略。
③、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研究,帮助学生有效参与合作学习。
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课堂合作学习的研究。
⑤、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3)、总结阶段(2019年12月——2020年6月)系统地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课题总结、鉴定、验收等。
六、研究假设:
(1)、根据我校实际和学生特点,采取“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组间平衡”
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
(2)、教师首先应转变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实现角色转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兴趣,培养合作创新精神,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采取适当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步假设为: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并在实施中逐步调整和完善。
七、创新之处:在教学中,虽然许多老师也试图将合作学习引入自己的教学,以提高教学的效益,但大多数停留在前参差的、形似而神不似的阶段,未能真正发挥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学生发展方面的功能。
因此,针对这种状况,我们提出《小学生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研究》课题,旨在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构建适合班级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小组,设计有价值的合作议题,抓住合作学习机有利时机,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技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八、人员分工
(1)、制定具体实施计划-----收集相关资料、调研学生教师实施具体情况。
课题组成员:李冬、魏洁、孙德艳、荆庆华、边媛媛。
(2)、中期结题报告------课堂实录、教学设计、论文。
课题组成员:张玲、贺林、王晓鸥、王珉琦、王艳华。
(3)、结题报告------具有可操作性的文献报告,做好阶段性总结。
课题组成员:张坤凤、朱占强、郭洪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