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中的山体保护与利用_吴秀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No952
摘要:本文分析了城区建设发展中山体保护与利用存在问题,提出了在城市空间拓展过程中的山体保护与利用策略。
关键词:山体 保护与利用 大连城北分区
一、大连城市空间发展概况
大连市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三面环海,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目前,大连城市已发展成为由主城区(中心区、旅顺口区)、新市区(金州、金石滩、开发区)形成的组团城市。
各城市组团间由山林、公园、绿地组成的绿色屏障相分隔,形成组团式结构模式,充分营造了一个城依山建、山在城中、城在花园中的生态城市风貌。
二、大连城市发展对山体的影响
(一)城市建设不断侵蚀山体。
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土地需求与土地资源供应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采用挖填、切破、填海等工程技术手段,侵蚀周边山体,破坏原有山地地形地貌的现象时有发生,不断突破建成区与山体之间的界限。
有些地区不顾自身特有的自然风貌,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建造大量高层建筑,在建筑的尺度、线形、色彩等方面与原有的环境不相协调,这些都极大地破坏了城市的山川之美,导致了景观资源的破坏。
如再盲目地开发与建设下去,势必会加剧城市环境的衰退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二)经济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区域经济的发展会不可避免地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如:工业企业作为微观利益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带有比较明显的负面效应(开采矿石),因而会加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如:随着主城区建设用地趋于饱和,建设用地向城区边缘扩展明显,无规划指导,随意乱建,有的企业还占用了较多的山地,对地区生态环境影响很大。
(三)山体环境资源利用不足。
随着城市建成区和城市人口的增长,以及市民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城市对公共绿地的需求明显增强。
被纳入城市建成区的山体,由于占地面积大、植被资源丰富、可达性强,是城市内部重要的绿色环境资源。
但由于城市缺乏对山体的开发和利用,山体没有与城市功能相互融合。
即便是被建设成市民公园的山体,也因受地形坡度影响,公园实际可利用的平地面积较少,无法安排较大型活动场地和设施,市民难以进行集体性活动,公园绿地的可利用指数不高。
三、山体保护与利用策略—以大连城北分区规划为例
(一)城北分区的自然环境概况。
城北分区规划用地约13平方公里,基地南北偏长,地势为南低西北高,区内有5座山林地,与低地高差100米左右。
用地内的大部分用地为果园地,自然环境良好,区内的几座山林地的植被较好,可以形成独特的绿化格局和城市形态,创造了“城在绿中”的大环境。
但是,由于本区城市建设相对滞后,绿化系统也不例外,常被视为不重要区域,区内几座山地的植被不尽人意,局部地区有采石矿坑,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区内大片的山体撂荒,失去了应有的生态价值。
山林地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尤其是休闲状态的老人和儿童没有活动场地,缺少亲近自然的环境。
(二)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原则。
因其用地内有农田、建设用地等,林地面积较少,生态基础薄弱,如不进行以恢复生态功能为目标的植被修复与重建,将会对地区生态系统的健康、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也就是说,必须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在发展区域经济的时候,必须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不仅要使得为此所花费的经济成本最低,而且要考虑为此所牺牲的生态环境成本最低,即追求社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城市规划中的山体保护与利用
(三)合理划定山体保护与利用范围。
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要求城市必须进行一定量的山体利用和开发,以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
因此,科学合理地规定山体保护和利用范围,明确禁止建设、限制建设和适宜建设的山体界限,是实现山体保护与利用的重要前提。
规划选取山体的高程、坡度、植被覆盖等因子进行分析。
利用GIS空间分析模块对将上述因子评价结果叠加处理,进行指标量化并建立权重模型,得出山体保护与利用的评价结果,从而合理地规定山体保护与利用范围。
(四)保护山体景观视廊,强化山体特色风貌。
山体作为城市特殊的景观资源,常常成为城市的外围天际线与街区的背景或标志。
那些满眼葱郁的青山更成为城市居民的重要休闲活动场所,是反映城市自然特色的标志性要素,也是市民观赏的重要观景点。
保护山体与山体、山体与城市之间良好的景观视线通廊,优化山体轮廓线,是强化城市自然山体风貌特征的重要途径。
规划要求,在下一阶段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高度的因素,规划建筑高度控制以理想高度为基准进行个案分析,以不超过现状,不会对视廊形成新的影响为原则。
(五)建设山体公园,提高山体利用效率。
为了体现环境与人文的融合,在宏观尺度上创造有差异的城市空间,使其更富特色,摆脱千城一面的空间均质状态。
规划充分利用区内山地的自然条件,规划设置分区级公园有8个(3个体育公园、植物园、儿童公园、科技公园、中山公园、纪念公园),各个公园按不同的主题及内容而进行不同的形象设计和配套。
如体育公园的建设是利用现有的山林地修建登山道路,供市民锻炼身体用。
植物园则更多的是利用区内现有的自然山林地,通过增加树木种类,提高市民的欣赏性,使其成为市民节假日休闲游憩、求知猎奇的场所。
儿童公园以建设动物养殖、娱乐设施为主,为本区的儿童增加一块娱乐天地。
科技公园以建设科普教育、自然展览等为主题,增加人们的科技知识。
中山公园为综合性公园,主要以娱乐、休闲、生态为主,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的环境。
规划考虑公共绿地合理的服务半径,力求做到大、中、小均匀分布,尽可能方便居民使用。
规划还设置社区公园6个。
社区公园的建设除了考虑公园的娱乐性,建设一些必要的设施外,更多的要考虑公园的休闲和生态性,为市民提供安静、舒适、能亲近自然的环境。
(六)尽最大限度恢复和保护自然山体。
目前,无论是欧洲的生态公园,还是日本的自然生态观察园,其基本理念都是:创造多样性自然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共生的乐趣,提高人们的自然志向,使人们在观察自然,学习自然的过程中,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它的规划建设原则概括为“自然化、乡土化、保护性、恢复性”。
我们就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对规划方案进行多次调整,尽最大限度保留区内的山体。
四、结语
山体作为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母体,具有丰富大地景观层次,起着为各类动植物栖息提供条件、提供城市地域界线、形成城市特色风貌、充分发挥调节地方小气候的重要作用。
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走森林绿化道路,若无森林为依托,花大气力建造的城市绿地不过是水泥世界中的“小盆景”,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用不大,更不用说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孔孝云,吴天谋,艾勇军,肖荣波.珠海城市空间拓展中的山体保护与利用.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鞠美庭,王勇,孟伟庆,何迎. 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007
(作者单位: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吴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