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第5单元第15章动物的运动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动物的运动方式中,其运动方式属于爬行的是()。
2. 草履虫的运动是依靠()。
A.伞部 B.纤毛 C.鳍 D.附肢
3. 下列与关节的牢固性有关的组织是()。
A.上皮组织 B.肌肉组织 C.神经组织 D.结缔组织
4.下面有关人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关节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
B.骨骼肌收缩为运动提供动力
C.在运动中起调节和控制作用的是呼吸系统
D.用力推门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5. 2010年11月25日在第16届亚运会女子三级跳远决赛中,哈萨克斯坦
选手奥莉加雷帕科娃以14.78米的成绩获得冠军。
她完成一次跳远经历哪些运动方式()。
A.奔跑跳跃B.行走跳跃 C.行走奔跑D.竞走奔跑
6. 生活在亚洲丛林中的鼯鼠在伸展四肢的时候,身体两侧的皮肤会延伸形
成飞膜,由此可以推测出鼯鼠的运动方式是()。
A.滑翔 B.奔跑 C.爬行 D.游泳
7. 奔跑与行走的区别是()。
①运动速度快②运动速度慢③四肢交替前伸和后蹬④某一瞬间四肢
都会离开地面⑤身体腾空而起⑥有利于获得食物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③⑥
8. 解剖某动物的一块新鲜的长骨,发现骨髓腔内的骨髓全部是红色的,这
表明该动物处于()。
A.幼年期 B.成年期 C.老年期 D.可能是幼年期或成年期
9. 决定骨的硬度和弹性的是()。
A.骨密质的厚度 B.骨内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之比
C.骨髓腔的大小 D.骨松质的排列是否有规律
10. 下列哪项不是运动系统的功能?()
A.支持 B.营养 C.保护 D.运动
11. 当你从桌上端起茶杯喝水时,此时骨骼肌和骨关节活动的情况是()。
A.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肘关节弯曲
B.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肘关节弯曲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肘关节伸直
D.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肘关节伸直
12. 动物通过运动提高了适应环境的能力,蜥蜴的主要运动方式为()。
A.飞行 B.跳跃 C.爬行 D.奔跑
13. 下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
在曲线BC段
的变化中,膈肌的舒缩状态和膈面积的变化分别是( )
A.膈肌收缩、膈的面积缩小 B.膈肌舒张、膈的面积增大
C.膈肌舒张、膈的面积缩小 D.膈肌收缩,膈的面积增大
14. 下图是我们常见的动物蚯蚓,蚯蚓的运动方式是()。
A.行走 B.爬行 C.蠕动 D.浮游
15. 【题文】如图表示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结构③中的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B.骨与骨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
C.结构②是骨骼肌
D.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16. 动物节律行为的形成是()。
A.长期对自然生活环境适应的结果B.节律性活动形成习惯的结果C.季节变化的结果 D.昼夜节律变化的结果
17. 下列选项中运动方式相同的一组动物是()。
A.河蟹、野鸭 B.袋鼠、鸵鸟 C.企鹅、麻雀 D.鳄鱼、蜥蜴
18. 下列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为飞行的是()。
A.鸵鸟 B.企鹅 C.大雁 D.蚕蛹
19. 水生动物为适应水环境,它们的运动方式一般为()。
A.爬行 B.跳跃 C.游泳 D.奔跑
20.下列行为不属于动物传递信息方式的是
A.乌贼用腕足捕捉食物B.萤火虫发光
C.狗沿途撒尿D.蜜蜂跳“8”字摆尾舞
21. 大象用四肢支撑身体,通过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后蹬前行,其运动方式是()。
A.爬行 B.行走 C.跳跃 D.奔跑
22. 动物和植物相比,主要的区别之一是()。
A.动物由细胞构成,植物不是
B.外表不同
C.动物能主动地运动,植物不能
D.动物都是多细胞的,植物是单细胞的
23. 下列水生动物中不是靠蹼在水中游泳的是()。
A.鹅 B.鸭 C.青蛙 D.海龟
24. 生活经验和学习对动物的后天性行为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
A.非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反射 D.本能
二、综合题
25. 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随着积极遴选“生态城市”的建设,“江北水域”生态环境获得了进一步的改善,每到冬季来临之前,东昌湖又见野鸭归来。
材料二:蚕农发现,雌雄蛾从蚕中钻出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交配,否则,因寿命短暂会失去传宗接代的机会。
雌雄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完全是靠它们之间释放的“气味”和闻到“气味”实现的。
材料三:随着人类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加强和对动物行为研究工作的深入,人们发现很多野生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一些重要行为丢失,如野马只会在水槽中饮水。
为了恢复野马在野生条件下饮水能力,把原先导水入槽的橡胶管拉向水坑,一步步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从而恢复野马的野外生存能力。
(1)从行为的获得途径角度来说,材料一中野鸭的行为属于行为,这是由动物体内的___ _______所决定的。
(2)材料二中的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这种“气味”在生物学上叫做,除了这一实例,动物个体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还有那
些?(写一种)
(3)材料三中人们对野马进行了野外饮水训练,野马所形成的水坑饮水行为属于行为,这种行为比野鸭的行为更能。
26.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鹦鹉学舌”的生物学现象:
(1)从行为的发生和获得方式上看,“鹦鹉学舌”是一种行为,是在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
(2)从反射类型上分析,“鹦鹉学舌”属于反射。
27.探究蚯蚓的运动方式:
(1)先把蚯蚓放在硬纸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并记录2分钟前进的距离。
(2)再把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并记录2分钟前进的距离
(3)用手摸一摸蚯蚓的身体表面,观察它的体表。
再观察蚯蚓横切面示意图中体壁上的肌肉。
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的运动方式__________
(2)蚯蚓在硬纸板上爬的快还是在玻璃板上爬的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手摸蚯蚓有什么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探究,你知道蚯蚓是依靠什么运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蚯蚓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请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阅读下列短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春天到了,森林里一派生机勃勃.在这个美好的季节,一年一度的动物运动会召开了.许多动物都来参加,有的当运动员,有的当拉拉队员,有的当观众.看,鹅鸭游泳比赛开始了.游泳池里,一只白鹅和一只白鸭昂首挺胸做准备.裁判小熊猫举起发令枪,高声一声“预备“砰”!”的一声枪响,鹅和鸭奋力向前游去,真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泼”啊!它们都使劲摆动
翅膀,拨着脚掌,游呀游呀,一会儿鸭子落后一点了,鸭子拉拉队员们高喊:“鸭子加油、加油”!白鸭拼命向前,赶上了.白鹅也不服输,在一片“加油”声中,白鹅又冲上去了.它们你追我赶,谁也不甘心失败.到了最后,白鹅抢先一点,得到第一名.接着,猴子和松鼠比赛爬树,狐狸和梅花鹿赛跑,狗熊和大熊猫摔跤…每项比赛都十分紧张.每届森林动物运动会,都是以哺乳动物为主角的盛会,各种动物都发挥着自己的特长,优势,表达着对生命和健康的热爱,体现出大自然的和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剑齿虎、猛犸象等等很多种动物退出了比赛.运动场上再也看不见它们的身影.
(1)短文中提到的鹅鸭适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外形特征主要是.(2)哺乳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它们的运动系统都是由
和组成.
(3)看马戏团表演时可看到,在驯兽员的一声令下.“狗熊踩单车”、“小狗算算术”、“老虎钻火圈”…一些动物会做出很多不可思议的动作.动物个体完成这些复杂的动作,都是由运动系统,在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共同完成的.
(4)在自然界中,剑齿虎,猛犸象等很多种珍稀动物.现在都看不见了.它们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29.阅读下列资料并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一:如下图所示,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掉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喝到了牛奶。
从此,它学会了偷喝门前奶瓶中的牛奶。
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1)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喝到牛奶,这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决定的。
(2)大山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又去打开瓶盖偷饮牛奶的行为属
于行为。
(3)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偷饮牛奶,这行为也属于行为,这种行为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繁衍。
资料二:为了探究如何保鲜肉汤,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将甲、乙两装置装好,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目的是杀死细菌。
然后将甲、乙两装置都放在25℃环境中,几天后,同学们发现:肉汤能够保鲜的装置是;实验中设置的变量是。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把乙装置的玻璃管取下,然后将肉汤放到冰柜中,结果一周后发现肉汤还是新鲜的。
这说明。
通过上所述实验可知:细菌繁殖的条件是。
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龟属于爬行动物,靠附肢的运动推动身体前进,这种运动方式属于爬行。
鸵鸟的运动方式是行走和奔跑,袋鼠的运动方式是跳跃,老虎的运动方式是行走和奔跑。
答案: C
2、B
3、D
4、【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所以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只有B正确,D、用力推门时是一个伸肘动作,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错误,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解答此题需掌握运动的产生,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5、解析:本题结合实例考查人体的运动方式。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对三级跳远有一定的了解。
跳远时,运动员首先奔跑,逐渐加速后腾空跳起。
答案: A
6、解析:鼯鼠两侧的皮肤会延伸形成飞膜,类似于蝙蝠的翼手,可以推测这一结构有利于滑翔。
答案: A
7、解析:行走是指用四肢将身体支撑起来,并通过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后蹬使身体运动的方式。
奔跑是指当行走速度加快时,在某一瞬间四肢都会离开地面,身体腾空的方式。
答案: A
8、解析: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腔隙中,在幼年时骨髓呈红色,有造血功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腔中的红骨髓逐渐变成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在骨松质内,始终存在着红骨髓。
答案: A
9、B
10、B
11、解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并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
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端起茶杯喝水时为屈肘动作。
答案: B
12、C
13、解析: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此时完成吸气过程,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面积增大;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此时完成呼气过程,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面积缩小。
答案: C
14、B
15、【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
组成,在关节面的表面有关节软骨,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和减轻运动对时脑的震荡;关节囊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围绕在关节面的的周围,牢固地将关节头和关节窝联系在一起,能够分泌滑液,存在于关节腔中,具有润滑的作用,减少摩擦作用;关节腔是由关节面和关节囊之间形成的密闭腔隙,外还附有韧带,使关节更加的牢固。
图中的①是关节头,②是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
故选项C结构②是关节囊,能分泌滑液,而不是骨骼肌,因此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关节的组成,功能。
16、A
17、D
18、C
19、C
20、【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狗撒尿,是通过气味告诉其它狗这是我的地盘,不要靠近,长尾猴发现蛇时惊叫是通过声音告诉同伴有危险快跑,萤火虫是利用闪光(灯语)进行交流的,有一种萤火虫,雄虫之间为争夺伴侣,它们甚至能发出模仿雌虫的假信号,把别的雄虫引开,好独占雌虫,因此都属于群体中的信息交流,而乌贼用腕足捕捉食物是捕食行为,不是群体内的信息交流。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群体中的信息交流,解答此题需要理解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21、B
22、解析:动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动物能通过运动,主动地、有目的地改变生活空间。
答案: C
23、D
24、B
试题分析: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二、综合题
25、【答案】(1)先天性,遗传物质
(2)性外激素,动作、声音等等
(3)适应复杂的环境
【解析】
试题分析:(1)“每到冬季来临之前,东昌湖又见野鸭归来”,是随着季节变化形成的迁徙行为,野鸭的迁徙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2)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
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如性别、年龄、大小、敌对性或友好性等等。
“材料二中的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这种
“气味”在生物学上叫做性外激素,利用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3)“材料三中人类对野马进行了野外饮水训练,野马所形成的水坑饮水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意义是适应复杂的环境。
26、【答案】(1)后天学习(或“后天”或“学习”)先天性(或“本能”)
(2)条件(或“复杂”)
【解析】(1)鹦鹉学舌是鹦鹉通过学习和经验形成的后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人生来就有的简单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条件反射.鹦鹉学舌是鹦鹉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建立的,是条件反射.
27、【答案】
(1)蠕动;
(2)蚯蚓在硬纸板上爬得快;
(3)有粗糙的感觉;
(4)蚯蚓通过体壁内的肌肉交替收缩和舒张,并与刚毛的伸缩相互配合在土壤中蠕动;
(5)松土、提高土壤肥力、作饲料、做鱼的饵料等。
【解析】
试题分析:
(1)蚯蚓的运动方式是蠕动;
(2)蚯蚓在硬纸板上能发挥刚毛的作用,爬得快,而玻璃板很光滑,蚯蚓的刚毛不能协助运动,爬得慢。
(3)用手摸蚯蚓的腹面有粗糙的感觉,是因为摸到了蚯蚓的刚毛;
(4)蚯蚓通过体壁内的肌肉交替收缩和舒张,并与刚毛的伸缩相互配合在土壤中蠕动;
(5)蚯蚓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松土、提高土壤肥力、作饲料、做鱼的饵料等。
考点:本题考查对蚯蚓运动方式的探究,解答此题需要考生熟悉蚯蚓的结构和生理活动,具备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意在考查考生验证简单科学道理的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28、【答案】(1)趾间有蹼;(2)骨骼;骨骼肌;(3)神经;(4)栖息地的丧失.
【解析】
试题分析:(1)鹅鸭的足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
(2)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成.(3)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是由于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多组肌群相互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共同完成的.
(4)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其中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
考点:水生动物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29、【答案】(1)遗传物质(2)学习(3)学习乙;有无细菌等微生物;杀死细低温抑制细菌的繁殖;适宜的温度和营养.
【解析】
试题分析:(1)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是大山雀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2)大山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去偷饮牛奶是它通过后天的生活经验逐步形成的一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3)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偷饮牛奶,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后天性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甲中的玻璃管是直的,因此空气中的微生物能通过竖直的玻璃管进入到肉汤中,来分解肉汤中的有机物,使得肉汤腐败变质.而乙中的玻璃管是弯曲的,可以把空气中的细菌等微生物阻挡在乙试管之外,从而使得乙试管中的肉汤保持新鲜.甲、乙是对照实验,唯一变量是有无微生物,直玻璃管微生物能落进,使肉汤中有微生物,弯曲的玻璃管可以把空气中的细菌等微生物阻挡在试管之外,因此肉汤中没有微生物;高温可以杀死细菌等微生物,因此利用酒精灯和其他仪器将试管内的肉汤煮沸,其主要目的是高温杀灭肉汤内的细菌等微生物.实验后,同学们把乙装置的玻璃管拿下,然后将肉汤放到冰柜中,结果一周后发现肉汤还是新鲜的.这说明低温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细菌繁殖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和营养.
故答案为:(1)遗传物质(2)学习(3)学习乙;有无细菌等微生物;杀死细低温抑制细菌的繁殖;适宜的温度和营养.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第5单元第17章生物圈中的动物
一、选择题
1. 下列生物之间有竞争关系的是
A.兔与草 B.马蛔虫与马 C.羊与兔 D.雄蜂、工蜂和蜂王
2.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动物,对此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们吃的食品,如肉、蛋、奶等直接来源于动物
B.人们穿的衣物原料,如毛、皮、丝绸等直接来源于动物
C.有些农村和山区,使用牛、马等家畜来耕地和驮运物品
D.苍蝇、蚊子虽然传播疾病,但可以提高人们的免疫力
3. 动物在生物圈中充当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ABC都对
4. 假如某生态系统中只有甲、乙、丙三种生物,它们的捕食关系如下图所示:
那么该生态系统中的杂食性动物是()。
A.甲 B.乙 C.丙 D.甲和丙
5. 下列动物中,哪一种不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6. 在动物的栖息环境中对动物加以保护的方式属于()。
A.就地保护
B.易地保护
C.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相结合
D.既不属于就地保护也不属于易地保护
7. 大量捕食青蛙,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的花粉、种子不能有效传播
B.青蛙的粪便等排出物减少造成土壤肥力降低
C.青蛙的天敌物种缺少食物,出现了生态失衡
D.农业害虫大量繁殖,破坏了生态平衡
8. 环境的破坏严重威胁了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在我国境内已经绝迹的动物是 A.野骆驼 B.野马 C.新疆虎 D.扭角羚
9. 环境的破坏严重威胁了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在我国境内已经绝迹的动物是()
A.野骆驼B.野马
C.新疆虎D.扭角羚
10.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不包括
A.维持生态平衡
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动物的捕食使生物数量减少
D.帮助植物传粉、播种
11. 下列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制造有机物
B.维持生态平衡
C.促进物质循环
D.帮助植物传粉
12. 在保护动物多样性中,最有效的措施是()。
A.易地保护
B.就地保护
C.法制教育和管理
D.利用克隆技术大量繁殖
13. 每年的 10月4日,是世界“动物保护日”。
人们以各种形式宣传动物的保护。
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一位市民头戴动物面具参加世界动物日活动,呼吁人们关注动物权益。
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关爱动物是指关爱珍稀濒危动物
B.关爱动物就意味着关爱我们人类自己
C.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政府和生物学家的事
D.当发展经济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发生冲突时,应以发展经济为主
14.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其中的两条食物链是,如果大量捕食青蛙,造成的严重后果是()。
A.蛇的数量大大增加
B.青蛙减少了,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
C.虫害严重,水稻减产
D.老鼠大量增加造成粮食减产
15. 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一段时间后发现乙的数量增加,试分析此时甲、丙、丁的数量变化正确的是()。
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了
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了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了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16. “我国有脊椎动物6 000多种”这句话直接体现了动物多样性的()。
A.遗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基因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17. 为保护鸟的多样性,下列哪一项是你不应该做的?()
A.制作人工鸟巢
B.搭建饲养台
C.不掏鸟窝,不捉雏鸟
D.把小鸟捉回家精心喂养
18. 下列关于我国动物资源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我国辽阔,动物种类多种多样
B.大熊猫、扭角羚、扬子鳄等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C.我国的脊椎动物种类占世界脊椎动物总数的14%
D.人类的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我国的动物资源面临严重威胁
19.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不包括()
A.促进物质循环
B.维持生态平衡
C.破坏食物链
D.提高植物的结实率
20. 下列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中,属于水生哺乳动物的是()。
A.大熊猫B.扬子鳄 C.大蟒 D.白鳍豚
21. 人类利用某种动物处理垃圾等有机废物,这种动物是
A.蚯蚓B.蜈蚣C.蜗牛D.沼虾
22. 2011年1月22日,成都“熊猫嘉年华”活动开幕,春节期间,成都全体大熊猫给广大游客拜大年。
我国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生活在下列哪个自然保护区?()
A.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B.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C.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D.卧龙自然保护区
23. 植物的哪一特点利于动物为其传播种子
A.花有芳香气味B.花粉小而轻
C.果实有钩刺D.花能分泌花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