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任务二 旅游资源评价

合集下载

贵阳市旅游资源大普查实施方案

贵阳市旅游资源大普查实施方案

贵阳市旅游资源大普查实施方案为全面调查全市旅游资源现状,按照省人民政府工作安排,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旅游资源大普查的通知》(黔府发〔2016〕10号)、《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实施方案》、《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技术要求》(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旅游资源特色,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任务(一)工作目的。

紧紧围绕省人民政府将贵州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为省人民政府打造“多彩贵州风,山地公园省”行动提供支撑,达到全面普查、摸清家底,重新审视、发掘资源的目的。

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工作单元,全方位、全覆盖,不留死角、不漏资源开展旅游资源大普查工作,做到全面普查、精准普查、科学普查。

以全面掌握我市旅游资源分布情况及现状,进一步发现、拓展、整合旅游资源,为我市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各级、各类旅游规划、动态管理旅游资源、宣传促销旅游产品、旅游项目招商、旅游行业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市旅游业健康、可继续、井喷式发展奠定基础。

(二)主要任务。

1.执行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技术要求。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和其他相关技术标准,结合《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技术要求》和我市实际,认真执行《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技术要求》,并对普查人员进行培训。

2.系统收集和整理与旅游有关的分布于各级各部门的各种资料和研究成果。

完成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等工作,编制各县(市、区、开发区)旅游资源普查实施方案。

3.实地开展各县(市、区、开发区)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力争新发现一批优质旅游资源。

4.按照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GB/T18972-2003)及《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技术要求(试行)》有关标准对各类资源进行客观评价、归类分级。

5.建立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元的旅游资源数据库,形成系列旅游资源调查图集和报告并逐级汇总。

二、普查对象及调查内容(一)普查对象及分类。

本次普查的对象为已开发和未开发的具有开发或进一步开发前景,有明显经济、社会、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单体;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表调查区形象的旅游资源单体。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及地位《中国旅游地理》是高铁乘务、航空服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从业必备的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树立空间地域意识,形成旅游综合动态思维,重点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分布及其形成的原因,掌握各分区最具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 主要旅游区和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以及重要旅游线路,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 培养旅游欣赏能力。

其实,普通人都至少要懂得些基础的地理知识。

二、前导和后续课程先续课程为旅游学概论,后续课程为世界旅游地理。

三、课程对象高铁乘务、航空服务专业学生。

四、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学会运用专业知识。

(2)掌握旅游地理课程在本专业的地位和作用。

(3)明白学习旅游地理的意义的方法。

2.能力目标:旅游地理知识研究的主要理论方法;能掌握基本的旅游地理知识和技能。

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与旅游地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在工作中进行运用。

本课程实践、实习要求无课程实践、实习要求五、学分及课时数1. 学分:1002.参考学时:72六、课程内容及安排【总学时:72】七、(一)课程进度表(二)理论课程内容及安排【理论学时:53】第一章中国地理概述【教学内容】第一节疆域、人口和民族行政区划第二节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第四节自然资源第四节交通【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认识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熟悉:中国旅游地理环境及其基本特征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 旅游资源的分类【教学重点】中国行政区划;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教学难点】中国行政区划分布的记忆【建议课时】12学时【学习指南】(一)学习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了解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认识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二)学习的方法1.深读教材2.多加强记忆训练【教学建议】1.课堂教学建议使用PPT、运用相关影音资料辅助教学,从旅游报刊杂志、网站上搜集资料,尽量做到资料的新、齐、准。

《旅游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

《旅游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

旅游企业的工作分析也可以称为旅游企业的职位分析、岗位分析,它是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职能活动,是指旅游企业为了了解组织内部的各类职位,对企业内部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权、各岗位之间的关系、劳动条件及环境,以及岗位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按一定的格式规范制定出旅游企业工作说明书的过程。

2.关键事件法是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内容和要求的列举来说明工作的关键事件,包括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背景,员工特别有效的或多余的行为,关键行为的一般后果,员工能否支配和控制的一般行为后果。

3.旅游企业的工作说明书也称为职位说明书或者岗位说明书,是旅游企业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和特征、任务、职权、各岗位之间的关系、劳动条件及环境,以及岗位资格条件等具体事项(工作分析的主要内容)所作的统一规定。

1.布告法也称公告法,是内部招聘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是指企业在确定招聘需求后,将招聘信息以公告的形式,发布于企业的内部媒体上。

2猎头公司是在高层次人才的求职需求与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膨胀中发展起来的,是当下企业招揽高层次人才和尖端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早出现于二战后的美国。

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人才资料库、搜寻人才的渠道和手段,可以详细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掌握全面的求职者信息,推荐的人才优质高效,服务专业。

3.公文筐法又称公文处理法,主要是针对管理层职位应聘者的测评方法。

文件大致包括下级报告、工作计划,同级部门的协作备忘,上级的指示、工作计划,顾客和合作单位的传真、订单等,文件的编写要真实,文件数量以15-20份为宜。

1. 旅游企业员工培训是为了促使在职职工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帮助职工学习并更新必要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工作态度所进行的一种计划性的培训活动。

2.敏感性训练要求受训者通过集体相互沟通和帮助,公正讨论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了解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以提高自我认识、体谅别人、分析别人行为和动机能力的培训方法,力求在培训中解决员工的心理困境,促进企业的变革和发展。

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通用内容)标准1-9年级

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通用内容)标准1-9年级

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通用内容)标准1年级~9年级浙江省教育厅制订二00六年六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3)一、课程性质 (3)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4)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6)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8)主题1浙江沿革 (8)1.1历史概要 (8)1.2行政区划 (9)1.3人口与民族 (10)1.4风土人情 (10)1.5今日城乡 (10)主题2浙江环境 (8)2.1地形地貌 (11)2.2气候特征 (12)2.3河流湖泊 (12)2.4自然灾害 (13)2.5环境保护 (13)主题3浙江文化 (14)3.1 文化遗存 (14)3.2 文化胜迹 (15)3.3 民间艺术 (16)3.4 文化名人 (17)3.5 教育科技 (17)主题4浙江经济 (18)4.1 自然资源 (18)4.2 旅游资源 (19)4.3 地方物产 (19)4.4 经济发展 (20)主题5和谐浙江 (20)5.1 健康成长 (21)5.2 安居乐业 (22)5.3 平安社会 (22)5.4 发展前景 (24)第四部分教材编写原则和建议 (24)一、教材编写原则 (24)二、教材编写建议 (24)第五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25)一、教学建议 (25)二、评价建议 (25)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6)附录专题教育内容在国家课程和浙江省地方通用课程中的分布情况表 (27)第一部分前言地方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面向局部地方,满足地方或社区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课程。

它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发展,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省地方通用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地方课程。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对公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了解社会和了解世界,同时要知道和继承民族及地方的优秀文化传统,另一方面要将当下的学习与明天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名词解释、填空、计算题、案例分析、补题目)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名词解释、填空、计算题、案例分析、补题目)

第一章旅游规划第二章旅游发展战略旅游发展传统模式旅游发展变通模式旅游发展意向模式第三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1.旅游资源开发2.保护性开发3.开发性保护德尔菲法旅游地旅游区旅游景观第四章旅游市场1.客源市场调查2.客源市场间接调查3.客源市场直接调查4.一级客源市场5.二级客源市场6.核心客源市场7.机会客源市场8.客源市场定位9.旅游合理容量10.旅游者心理容量11.旅游生态环境容量12.13.旅游感知环境容量14.旅游经济环境容量15.旅游社会容量16.17.第六章旅游总体规划1.旅游总体规划2.跨区域旅游规划环自然景点式布局旅游区性质功能分区旅游地形象定位领先定位比附定位逆向定位重新定位第八章旅游环境保护规划1.旅游环境一级保护地带游憩缓冲区第九章旅游基础工程规划1.旅游交通2.旅游外部交通3.旅游内部交通4.旅游中继交通5.第十章旅游设施规划1.旅游设施2.旅行社旅游商品旅游康体游憩第十一——十二章1.旅游开发管理2.旅游规划管理3.旅游规划实施4.5.旅游规划图填空题: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旅游发展战略旅游发展战略模式主要有(传统模式)(变通模式)(意向模式)第三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调查的基本类型有(客源市场调查主要包括(客源市区域普查)(路线考察)(重点考察)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特点有(地域性)(特色性)(复杂性)()()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有(特色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市场导向性原则)(美观性原则)(效益性原则)衡量旅游资源价值的主要依据是(旅游资源自身的价值因素)(旅游资源的市场因素)旅游资源开发包括的三层含义是(从无到有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开发尚未利用的现有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已利用的旅游资源)第四章旅游市场场环境调查)(客源市场需求调查)(旅游地基本情况调查)(客源市场竞争调查)客源市场环境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客源市场直接调查的方法主要有(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客源市场调查法中,调查法主要有(访谈法)(电话法)(邮寄法)(留置问卷法)(网上调查法)在旅游规划中,按重要程度高低将客源市场划分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三级市场)第六章旅游总体规划根据规划的时间要求,旅游总体规划分为(近期规划)(中期规划)(远期规划)根据规划的空间要求,旅游总体规划分为(跨区域旅游规划)(国家级旅游规划)(区域级旅游规划)(地区级旅游规划)旅游地性质确定和描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地的资源特色)(旅游地的旅游功能)(旅游地的等级类型)在旅游保护区中,按景观资源的价值、环境氛围等因素划分的三级保护地带,按其重要程度依次为(核心保护区)(游憩缓冲区)(密集游憩区)旅游区区位选择一般需要考虑的因素为(交通格局)(资源组合)(经济因素)(社会特征)(环境生态)旅游地形象定位的常用方法有(领先定位)(比附定位)(逆向定位)(空隙定位)(重新定位)(广告效果)(时代特征)确定主题口号的基本原则是(地方特征)(行业特征)第八章旅游环境保护规划按照旅游环境内容分类,旅游环境可划分为(旅游自然环境)(旅游人文环境)(旅游资源)按照旅游环境空间尺度分类,旅游环境可划分为(旅游点环境)(旅游区环境)(区域旅游环境)(地区旅游环境)按照环境质量评价的时段可将旅游环境评价分为(回顾性评价)(现状评价)(预测评价)旅游环境保护和环境问题治理通常采用的手段有(科学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宣传和教育手段)确定保护区性质时,按照保护内容可分为(自然资源保护区)(人文景观保护区)(植物生态保护区)(环境质量保护区)(少数民族保护区)第九章旅游基础工程规划.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基本要求是(便利)(快捷)(安全、舒适)(服务项目的多样性)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交通方式的主要因素有(价格和费用)(距离)(家庭(或个人)收入)(旅行经验)旅游地内部交通的主要功能有(纽带功能)(向导功能)(限定功能)(程序功能)旅游地内部道路网布局的原则主要有(要体现总体规划思想)(要成环成串网布置)(要因山就势,有高低起伏的变化)(要有二个以上出入口)旅游地内部道路的主要类型有(车行道)(步行道)(梯道)(专用道)旅行社的基本任务有(制作旅游产品)(外联促销、组织客源)(组织旅行游览)第十章旅游设施规划旅游商品的主要类型有(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旅游用品)(旅游食品)简答题《旅游规划》题库——简答题第一章绪论简述旅游规划的概念及其你对概念的理解。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参赛作品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1. 对象:初二学生2. 科目:地理3. 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4. 环境:多媒体教室5.课时:一课时6.学生课前准备(1)熟读教材相关内容,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初步总结归纳。

(2)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电脑及互联网页,准备好“百度搜索引擎”。

二、教学课题第七章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三、教材分析1. 课标要求: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

这节课是认识省内区域的一个特例,体现了地理科学的区域性和综合性,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案例“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形成、发展及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交流、探讨等方式,渗透性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正确的资源观,具有初步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对应的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并对区域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2.根据有关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3.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西双版纳的位置;(2)、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3)、熟悉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其他民族的大力帮助;(2)、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3)、依托本案例的学习与分析,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发展观,初步领会一个地区的发展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

同时,还要考虑国家政策、社会条件等,注意各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双评价适宜性等级11和21

双评价适宜性等级11和21

双评价适宜性等级11和21“双评价”是保证国土空间规划科学性的有效抓手,如何客观、科学地开展评价工作,并有效支撑国土空间规划,是本轮规划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结合宁夏、三亚等地的“双评价”实践,探讨“双评价”的理论基础、内涵及实践中的技术难点,为“双评价”工作的优化和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编制提供参考。

“双评价”的发展历程及内涵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指基于一定发展阶段、经济技术水平和生产生活方式,一定地域范围内资源环境要素能够支撑的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等人类活动的最大规模;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是指在维系生态系统健康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资源环境要素和区位条件,在特定国土空间进行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等人类活动的适宜程度。

“双评价”的理论基础起源于马尔萨斯关于人口与粮食的论述,反映了人口在资源环境的制约下的增长极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伴随出现的系列问题,“承载力”的概念扩展到土地、水、能源、环境和生态系统等方面,并逐渐与发展方式联系在一起。

在欧美发达国家,承载力的相关研究也逐步应用到国家和区域规划中,成为管理的辅助工具。

我国在“双评价”领域的研究经历了从单要素向综合评价、从单一目标/服务向综合承载力评价的演变。

早期评价往往从部门事权的角度出发,是以发展为导向的压力评价(图1-a),重点关注土地资源、水资源、大气环境和土壤等单要素的承载力,相关评价方法具有指向明确、应用方便等优点,但对资源环境的系统性研究不足。

2000年以来,研究热点转向区域的综合承载力,如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等,并服务于国家宏观发展战略。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委发布《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方法》,形成了人类活动—资源环境双向效应的动态评估方法( 图1-b),通过评价自然资源超载与否,实现对人类活动的有效反馈和调节,但方法也存在与空间规划衔接不足、结论导向可能存在偏差等缺点。

2018年以来,《技术指南》进一步突出资源环境内在系统特征,并开展基于系统特征问题的外延功能性评价(图1-c)。

《旅游地理学》作业答案

《旅游地理学》作业答案

《旅游地理学》作业答案《旅游地理学》作业答案⼀、选择题1、对于⼀个旅游区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对(A)进⾏测算。

A. 空间容量和设施容量B. ⼼理容量和⽣态容量C. 设施容量和⽣态容量D. 空间容量和⼼理容2、“游客的⾏为举⽌、服装⾐饰将常引起虔诚教徒的不满”属于旅游对区域的( C )影响。

A. 经济B. 环境C. 社会D. ⽂化3、在特吉旺提出的舒适指数中,最佳旅游季节位于(B)。

A. -1区B. 0区C. +1区D. +1a区4、衡量旅游者的地理来源和强度可⽤( D)来分析。

A. 季节性强度指数B. ⾼峰指数C. 回归系数D. 地理集中指数5、2003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我国第⼀关于旅游规划规范的国家标准是(C)。

A.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B.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办法》C. 《旅游规划通则》D. 《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办法》6、收⼊、闲暇时间和交通条件是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C)。

A. 内动⼒B. 外动⼒C. 中间条件D. 阻碍因素7、南京夫⼦庙街区属于城市RBD中的(B)。

A. ⼤型购物中⼼型B. 旧城历史⽂化改造区型C. 特⾊步⾏街型D. 新城⽂化旅游区型8、当历史资料或数据不够充分,或者当模型中需要相当程度的主观判断时,这时最适宜采⽤的旅游需求预测模型是(C)。

A. ⼀元线形回归模型B. 时间序列模型C. 特尔菲法D. 引⼒模型9、“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和主题形象;确定旅游区的功能分区和⼟地利⽤”,这属于( B)的规划内容。

A. 旅游发展规划B. 旅游区总体规划C. 旅游区控制性规划D. 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10、喀斯特⽯林旅游资源是⼀种( A)的旅游资源。

A. ⾮遍在性B. 遍在性C. 共性⼤,个性强D. 重游率低11、“孤帆远影碧空尽,未见长江天际流”属于(C)景。

A. 雄B. 险C. 旷D. 秀12、⽬前被⼴泛应⽤的旅游地⽣命周期理论是( C)提出来的。

A. 德国学者ChristallerB. 美国学者StansfieldC. 加拿⼤学者BulterD. 美国学者Stanley13、旅游者出去旅游是为了了解异国他乡的异质⽂化、游览外地的名胜古迹。

旅游概论课程标准

旅游概论课程标准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旅游概论(旅游学概论+旅游法规)适用专业:旅游管理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学分:8计划课时:128学时开课学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开课单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制定时间:2011年4月二、课程性质1、课程性质与类别:本课程是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和入门课程,属于职业基本能力课程。

2、课程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旅游活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政策法规知识,掌握旅游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学会分析旅游现象和常见问题,能运用旅游政策法规解决旅游纠纷,进行规范服务。

3、课程的作用: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增强法律意识,形成对旅游业的总体认识,为专业其它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基础,进而更好地为我国的旅游事业服务。

4、课程特点:本课程包括旅游学概论和旅游法规两个模块,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由易到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总体目标如下:(一)知识目标1、了解旅游的发展历程,世界和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2、熟悉旅游活动的构成,例如旅游者(主体)的产生条件及流动规律、旅游资源(客体)的类型、评价、开发和保护;旅游业(媒介)的构成及特点;3、掌握旅游市场的调查与划分,我国旅游市场的构成及管理;4、熟悉旅游业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的策略;5、辨析道德与法律,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6、掌握旅行社、旅游合同、旅游保险、导游人员、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游资源、消费者权益保护、旅游安全、旅游出入境等旅游法律常识。

(二)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思考、归纳、辨析能力。

在学习旅游业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旅游者产生的条件及流动规律、旅游政策等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训练。

②培养学生组织旅游活动的能力,会安排食、宿、行、游、购、娱各环节;③培养学生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旅游市场的构成、旅游业的影响等进行市场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国家4a级景区标准【最新】

国家4a级景区标准【最新】

国家4A级景区标准4A级景区是依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与《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经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初评和推荐,由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的。

从景区的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邮电服务、旅游购物、经营管理、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旅游资源吸引力、市场吸引力等方面,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为五级,从高到低依次为AAAAA、AAAA、AAA、AA、A级旅游区(点),旨在加强对旅游区(点)的管理,提高旅游区(点)服务质量,维护旅游区(点)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

评定标准1、旅游交通(1)可进人性良好。

交通设施完善,进出便捷。

或具有一级公路或高等级航道、航线直达;或具有旅游专线交通工具。

(2)有与景观环境相协调的专用停车场或船舶码头。

且管理完善,布局合理,容量能满足游客接待量要求。

场地平整坚实或水域畅通。

标志规范、醒目。

(3)区内游览(参观)路线或航道布局合理、顺畅,观赏面大。

路面有特色,或航道水质良好。

(4)区内使用低排放的交通工具,或鼓励使用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

2、游览(1)游客中心位置合理,规模适度,设施齐全,功能完善。

咨询服务人员配备齐全,业务熟练,服务热情。

(2)各种引导标识(包括导游全景图、导览图、标识牌、景物介绍牌等)造型有特色,与景观环境相协调。

标识牌和景物介绍牌设置合理。

(3)公众信息资料(如研究论著、科普读物、综合画册、音像制品、导游图和导游材料等)特色突出,品种齐全,内容丰富,制作良好,适时更新。

(4)导游员(讲解员)持证上岗,人数及语种能满足游客需要。

普通话达标率100%。

导游员(讲解员)均应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大专以上不少于40%。

(5)导游(讲解)词科学、准确、生动。

导游服务质量达到GB/T 15971-1995中4.5.3和第5章要求。

(6)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设置合理,设计精美,有特色,有艺术感,符合GB/T 10001. 1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7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7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7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7.11.04•【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一号•【施行日期】2017.11.05•【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洋环境保护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82年8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根据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十一部法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海洋环境监督管理第三章海洋生态保护第四章防治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第五章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第六章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第七章防治倾倒废弃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第八章防治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第九章法律责任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防治污染损害,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从事航行、勘探、开发、生产、旅游、科学研究及其他活动,或者在沿海陆域内从事影响海洋环境活动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以外,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污染的,也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家在重点海洋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海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旅游资源调查ppt课件

旅游资源调查ppt课件

旅游资源的等级
世界级、国家级 省级、地方级
⒈文案调查法:文案调查法又称间接调查法,是通过收集旅游资源的各种
现有信息数据和情报资料,从中摘取与资源调查项目有关的内容,进行 分析研究的一种调查方法。
⒉询问调查法 :询问调查是调查者用访谈询问的方式了解旅游资源情况
的一种方法。
⒊观察调查法:观察调查是调查者在现场对被调查事物和现象者直 接观察或借助仪器设备进行记录,以获得旅游资源信息资料的调 查方法。
5
3、旅游资源调查的具体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 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旅游资源共分 为8大类,31亚类,155个基本类`型。
这8个大类分别是::A、地文景观、B、水域风光、C 、生物景观、D、天象与气候景观、E、遗址遗迹、F 、建筑与设施、G、旅游商品、H、人文活动。其中 前四类基本可归属于传统分类方案中的自然旅游资源 类别,后四类基本可归属于传统分类方案中的人文旅 游资源类别。对旅游资源的调查,主要包括上述8大 类,31亚类,155个基本类`型。
⒈旅游资源存量状况调查
根据旅游资源美、特、稀、奇、古、名等特点,确定调查区的资源调查对象, 并依据一定的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对区域旅游资源的类型、数量、结构、规模、 级别、成因等基本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查,形成旅游资源的文字、影像、专题 地图等有关资料。
⒉旅游环境条件调查
根据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求,对与其相关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条件进行 调查。自然条件包括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动植物等;社会条件包 括行政归属与区划、人口与居民、文化、医疗环卫、安全保卫、历史等;经 济条件包括位置、距离、交通、电力、邮电通讯、供水、食宿等,可附上一 些要素的地图。

《旅游学概论》形考作业答案

《旅游学概论》形考作业答案

《旅游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旅游学概论作业1一、名词解释1、旅游:旅游是人们在具备一定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前提下,借助一定的交通工具,前往异地,利用旅游资源与设施,以满足精神与物质需求的活动。

2、国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是指不离开居住国在国内其他地方,连续停留24小时以上1年以下,从事消遣、闲暇、度假、体育、商务、公务、会议、疗养、学习和宗教等活动,并不获取报酬的人。

3、原生性旅游资源:原生性旅游资源是指在成因、分布上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不变特征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因素,一般是属于非再生的有限资源,具有地域垄断性和继承性的特点,主要包括山川风光、生物景观、气候资源、文物古迹、传统民族习惯和风情、传统风味特产。

4、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资源开发是指根据旅游资源地条件,以发展旅游业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运用资金、技术手段,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调查、评价、规划、建设、经营等步骤,使旅游资源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二、判断正误1、旅游景点、旅游客体、旅游媒介构成旅游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

(×)2、人类的旅游活动在时间层面上呈现季节性的特点,这是旅游产品与其他产品的不同之处。

(√)3、旅游是社会、政治、经济等现象的集合体,它也反映人类文化需求。

(√)4、人们可以利用余暇时间从事旅游活动。

因此,余暇时间构成了旅游者是否能实现旅游活动的又一重要可观条件。

(√)5、2005年我国各地区入境旅游接待量多的地区是广东。

(√)6、旅游劳务活动是旅游服务使用旅游设施和手段为旅游者提供便利的一种配套活动,是由旅游业衍生而出的,包括旅行社、旅游交通、饭店提供的服务。

(√)7、旅游具有地理集中性的特点,这是指旅游者总是集中在节假日外出旅游。

(×)8、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因地制宜。

从旅游资源的实际出发,按照可观的经济规律办事,目的是促进旅游业发展。

基于任务群的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基于任务群的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基于任务群的单元教学设计案例1.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常见的英语问候语,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交流,并能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2. 任务群: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群体,每个小组由4-6名学生组成。

3. 任务一(听力任务):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一个听力任务,听取与问候有关的短文或对话,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可以设置一定的时间限制,以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4. 任务二(口语任务):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一个口语任务,选择一个情景,例如购物、旅游、上学等,并用英语进行对话,运用所学的问候语和礼仪表达进行交流。

5. 任务三(阅读任务):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一个阅读任务,阅读与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问候礼仪有关的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以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差异和相似之处。

6. 任务四(写作任务):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一个写作任务,根据所学的问候语和礼仪表达,编写一段短文,介绍自己的国家或地区的问候礼仪,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7. 教学资源:课本、录音机、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等。

8. 教学策略: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

9. 评价方式: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四个方面的能力,给予综合评价,如字母级别评分、数字评分等。

10. 教学步骤:(1)引入话题,介绍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群。

(2)在小组内完成一个听力任务,听取与问候有关的录音或对话,并回答相关问题。

(3)在小组内完成一个口语任务,选择一个情景,例如购物、旅游、上学等,并用英语进行对话,运用所学的问候语和礼仪表达进行交流。

(4)在小组内完成一个阅读任务,阅读与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问候礼仪有关的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

(5)在小组内完成一个写作任务,根据所学的问候语和礼仪表达,编写一段短文,介绍自己的国家或地区的问候礼仪,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6)总结本单元的学习成果,回顾所学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风景名胜区基础知识

风景名胜区基础知识

风景名胜区基础知识⼀、术语(⼀)风景名胜区也指风景区,海外的国家公园相当于国家级风景区。

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们浏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科学⽂化活动的地域。

(⼆)风景名胜区规划也称风景区规划,是保护培育、开发利⽤和经营管理风景区,并发挥其多种功能作⽤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经相应的⼈民政府审查批准后的风景区规划,具有法律权威,必须严格执⾏。

(三)风景资源也称景源、景观资源、风景名胜资源、风景旅游资源。

是指能引起审美与欣赏活动,可以作为风景游览对象和风景开发利⽤的事物与因素的总称。

是构成风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风景区产⽣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

(四)景物指具有独⽴欣赏价值的风景素材的个体,是风景区构景的基本单元。

(五)景观指可以引起视觉感受的某种景象,或⼀定区域内具有特征的景象。

(六)景点由若⼲相互关联的景物所构成、具有相对独⽴性和完整性、并具有审美特征的基本境域单位。

(七)景群由若⼲相关景点所构成的景点群落或群体。

(⼋)景区在风景区规划中,根据景源类型、景观特征或游赏需求⽽划分的⼀定⽤地范围,包含有较多的景物和景点或若⼲景群,形成相对独⽴的分区特征。

(九)风景线也称景线。

由⼀连串相关景点所构成的线性风景形态或系列。

(⼗)游览线也称游线。

为游⼈安排的游览欣赏风景的路线。

(⼗⼀)功能区在风景区规划中,根据主要功能发展需求⽽划分的⼀定⽤地范围,形成相对独⽴的功能分区特征。

(⼗⼆)游⼈容量在保持景观稳定性,保障游⼈游赏质量和舒适安全,以及合理利⽤资源的限度内,单位时间、⼀定规划单元内所能容纳的游⼈数量。

是限制某时、某地游⼈过量集聚的警戒值。

(⼗三)居民容量在保持⽣态平衡与环境优美、依靠当地资源与维护风景区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定地域范围内允许分布的常住居民数量。

是限制某个地区过量发展⽣产或聚居⼈⼝的特殊警戒值。

⼆、风景区的组成——三要素24因⼦(⼀)游赏对象:天景、地景、⽔景、⽣景、园景、建筑、史迹、风物(⼆)浏览对象:旅⾏、浏览、饮⾷、住宿、购物、娱乐、保健、其它(三)运营管理:⼈员、财务、物资、机构建制、法规制度、⽬标任务、科技⼿段、其它三、风景区的功能(五类)(⼀)⽣态类功能:风景区有保护⾃然资源、改善⽣态环境、防害减灾、造福社会的⽣态防护功能。

各管控区管控要求

各管控区管控要求

一、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执行。

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严禁任意改变土地用途,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除必要的科学实验、教学研究以及现有法律法规允许的民生工程外,禁止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不得发放排污许可证。

具体管控措施待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政策发布后制定。

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的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各类保护地的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3.3一般生态空间管控要求严格按照《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办法(试行)》执行。

生态保护红线以外的生态空间原则上按照限制开发区域管理,实行生态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区主导生态功能维护需求,制定禁止性和限制性开发建设活动清单。

对于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湖泊、水库、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生态公益林、重点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石漠化敏感区等各类保护地,应当遵守现有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1)禁止开发活动严格控制各类开发利用活动占用、破坏生态空间的生态环境。

禁止违法违规开展以下活动:①以农业开发、城镇建设、工业发展等为目的的人为活动;②新增农用地、建设用地、工业用地;③将生态保护红线转为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④发放排污许可证和新增排污口。

(2)项目准入管理生态空间实行区域准入制度,明确允许建设的产业和项目,并合理确定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的规模、强度、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生态空间内允许准入的建设项目,应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阶段同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对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应当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相关规定。

活动14《跟我一起去旅游——“绍兴一日游”旅游线路设计》(课件)-六年级劳动北师大版

活动14《跟我一起去旅游——“绍兴一日游”旅游线路设计》(课件)-六年级劳动北师大版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悠悠鉴湖水,浓浓名士情
绍兴景点知多少?
4
悠悠鉴湖水,浓浓名士情
绍兴越城区及柯桥区风景胜地
越城区:鲁迅故里、沈园、大禹陵、东湖、 吼山……
柯桥区:柯岩风景区、古纤道、大香林景 区、龙华寺、羊山石佛、安昌古 镇、兰亭……
5
1、柯岩社戏
2、安昌腊月风情节
3、会稽山龙华寺
4、鲁迅故里
你会把哪个景点首先推荐给客人?并想好你的理由?
9
悠悠鉴湖水,浓浓名士情
评比:
“最佳旅游线路设计奖”
规则: 1、每个旅行社成员将以游客的身份选择你 最想参加的旅游线路(自己小组除外),投票。 2、获得最佳旅游线路设计奖的小组成员可 以获得一份小奖品。
10
悠悠鉴湖水,浓浓名士情
亲自带领客人实践今天设 计的“绍兴一日游”旅游线路。
11
悠悠鉴湖水,浓浓名士情
——旅游线路设计
1、线路名称:奥运村 鸟巢 水立方
2、主题:奥运
3、推荐口号:迎奥运 树新风 讲文明。
8
“绍兴一日游” 旅游线路设计
设计组:
任务一:设计旅行社名字、服务群体、主题、口号。 任务二:设计线路、行程安排、特色。 任务三:组内评价设计的亮点。
评审组:
设计多种旅游线路,评价,为点评设计 组的旅游线路设计作准备。
活动14 《跟我一起去旅游》
悠悠鉴湖水,浓浓名士情
——“绍兴一日游”旅游线路设计
1
活动目标: ◆通过展示汇报小组设计的旅游线路,体验 绍兴名人文化,灵活运用智慧教室等现代技 术,介绍景点的时候用虚拟游、视频、音乐、 莲花落等形式展示设计的线路。 ◆通过旅游线路的设计,培养学生筛选信息、 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沟通、交流、 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通过对《“绍兴一日游”旅游线路设计》 的探究活动,让同学们小组合作设计路线, 推介路线,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感情, 以家乡有这样的自然、名人、人文旅游资源 为骄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杜绝人为破坏旅游资源的对策
•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
•健全旅游资源法制管理体系
•在旅游业发展中把旅游资源保护放在首位
•2旅游资源保护的挽救性措施
•修复和重建
•“修旧如旧”原则
•“两保持两保存”原则
•减缓珍贵文物的自然风化
•生态建设
三、给学生留点作业
【课堂小结】
课堂讨论与小结:
案例分析《对湖南旅游资源龙头-张家界进行简单评价》
1、学生讨论、分析
2、教师点评与小结
8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作业布置:
1.旅游资源的评价因子
2.简述如何保护开发清水4A度假区,谈谈自己的看法
课后小结:
新课以轻松为主,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因材施教。
教案
第十一周第一次课 总第十一次课
授课章节
任务二旅游资源评价
任务三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课时安排
2节
教学
目的
要求
1、(认识旅游资源评价的概念、意义)-(知识目标)
2、(了解旅游资源评价以及开发的方法)-(能力目标)
3、(培养团体操作能力素质、习惯、品质等)-(素质目标)
教学重点
1了解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2了解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旅游资源的评价因子
2了解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原则。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教室
教学方法
讲述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时间安排
【导入新课】第一堂课,让我们一起进入复习吧···
•1.旅游资源根据专题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项目分类,可分为:
•历史考察专项旅游资源、寻根祭祖专项旅游资源、科学考察专项旅游资源、文化交流专项旅游资源和体育娱乐专项旅游资源;
•开发工作的必要性
•开发原则
•独特性原则
•市场导向原则
•保护性开发原则
•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美学原则
•综合开发原则
•二、旅游资源保护
•(一)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
•1自然因素
•突发性破坏
•缓慢性破坏
•2人为因素
•战争破坏
•建设性破坏
•旅游开发经营性破坏
•旅游者的破坏
•(二)旅游资源保护的对策
•任务二旅游资源评价
•一、旅游资源的评价因子
•质量因子(吸引力因子)
•环境因子
•市场因子
•社会经济因子
•二、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
•(一)定性评价方法
•一般体验评价
•“三三六”评价法
•资源及环境综合评价法
•(二)定量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法
•价值工程法
•指数评价法
•任务三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一、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其原则
•2.旅游资源根据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潜力分类,可分为:
•可分为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
•3.自然旅游资源可分为哪几类,各举一例:
•可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和天象与气候景观四主类。
•4.自然旅游资源可分为哪几类,各举一例:
•可分为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四主类。

【新授】
模块三旅游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