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问题与成果导向改革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问题与成果导向改革思考
作者:高飞蔡杨
来源:《成才之路》2022年第01期
摘要:变化的国际形势直接造成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机会减少,而成果导向理念对于高校如何及时调整专业建设策略、促进学生“就业力”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章以应用型本科高校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主要简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并从几个方面探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面向就业深化改革的措施。
要以成果为导向,注重专业培养内涵化;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指向,突出特色;持续改进评价方式,与实践体系多元联动;重视教师“言传身教”,注重能力与就业意识双向引导。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就业问题;成果导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7;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1-0046-03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经济实力的持续增长,中外交流日益密切,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备受关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也逐年走高。
目前,全国开设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高校有三百多所,与之相应的学生就业却逐渐出现就业率偏低、就业地局限于本土等方面问题。
2020 年初以来,受疫情影响国际形势发生明显变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机会减少。
因此,高校急需结合行业发展形势和社会需求现实情況,调整专业培养及就业指导策略。
成果导向(简称OBE)强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目标导向,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反向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明确培养目标、划分能力指标、持续优化教学等一系列措施,提高毕业生的核心能力与素质。
成果导向理念对于高校如何及时调整专业建设策略,促进学生“就业力”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以应用型本科高校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分析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从几个方面探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面向就业深化改革的措施,并简述引入成果导向理念的成效。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首先,就业率较低。
调查发现,相较于持续扩大的招生规模,近年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对口就业率较低,并未呈现正相关趋势。
其次,就业地大多局限于本土。
从汉语国际教育和文化交流的实际需求来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就业机会主要在海外、国内一线城市或口岸城市。
调查发现,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区域选择上主要局限于本地。
比如,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近两年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区域70%局限于黑龙江省,真正跨出“省门”奔赴对外汉语教学一线的毕业生不多。
究其原因,一是线下教学实体减
少,传统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就业机会也相应减少。
二是线上教学快速发展,从事网络汉语推广的教学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往往需要有中小学或幼教经验者。
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往往语言文化及教育学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缺乏教学实践经验,难以应对现代网络教学和面向青少年儿童的汉语教学实训。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面向就业深化改革的措施
当前汉语国际教育行业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区域发展和生源基础两个方面都不占优势,因此需要引入成果导向理念,充分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就业期待,应时而动,深化改革,促进学生就业。
1.以成果为导向,注重专业培养内涵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努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当前,汉语国际教育实体减少,以数量增长、规模扩大与办学空间拓展为主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因此,要以成果为导向,注重专业培养内涵化。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在社会需求、办学定位以及学生诉求之间寻找平衡点,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与成果导向理念相符,都是从社会行业需求出发,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指标,并以此为基准向下推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完善。
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2018级4个教学班156人、2019级6个教学班196人,2020级 6个教学班190人。
当前的专业规模在课程实践指导、教师评价反馈等多方面形成负压,无形之中给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带来挑战。
而面向未来的成果导向理念的实施,亟待内涵式发展的规模限定。
2.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指向,突出特色
成果导向理念强调“学生中心”,即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从理论知识教学占主导地位向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考虑学生的基础条件、就业期待和实际诉求,也是“学生中心”的内涵体现。
学校从学生基础条件出发,为学生制订切实可靠的职业规划,做到指向明确、特色突出,才能更大程度地促进每个学生成才、成功。
以应用型语言类本科高校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学生专业基础参差不齐,就业诉求大相径庭。
学院所在的东北区域发展在“窄口径”上不足以支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就业,但从“宽口径”角度考虑,地方基础教育、对外交流、语言文化相关行业仍存在这方面的人才需求。
本着应用型本科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己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成果导向改革可考虑“远窄近宽”两个方向。
即面向地方发展需求,聚焦基础教育、对外交流,发挥师范类专业师资优势,增设基础语文教学模块;借新文科发展之势,探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与网络新媒体专业的交叉融合,在新兴的在线教辅、新媒体传播等方面“加强渗透”;同时靶向对口行业发展较好、对普通话人才需求更高的地方城市,加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外语+”“互联网+”等特色建设,注重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实践课程中增加在线教学技术和青少年教学对象的指向训练。
3.持续改进评价方式,与实践体系多元联动
成果导向理念的实施落地、学生培养成效的反馈都通过教学评价体现出来,而评价方式不同,对教学活动设计的进一步完善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传统的成绩评价体系注重结果评价,忽视学习过程,不利于学习基础和风格不同的学生形成真正的实践能力。
而实践能力的核心,在于学生付诸行动的“内驱力”。
成果导向理念主张“多元评价,持续改进”,即在根本上将教学评价从“评定能力水平的手段”转变为“驱动学习的动态机制”。
结合不同课程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多向度的评价标准,更能促使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自主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可以将专业类实践课程的课程目标与行业实际相关联,相应的评价标准也从行业评定标准出发进行设计,而专业理论课程应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有效关联“第二课堂”,如相关的社会实践、专业竞技比赛等,以单项成绩置换等方式实现“两个课堂”的多元联动。
这样学生更容易树立参与实践、获得成果的信心,从而逐渐形成勇于实践、善于理论联系实践的核心素养。
4.重視教师“言传身教”,注重能力与就业意识双向引导
作为成果导向理念实施的主体,教师在课程改革、教学创新和观念引导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践类课程师资为例,当前具有行业经验的教师多为归国的国家汉办派出的汉语教师志愿者或公派教师,而熟悉新兴的网络汉语教学领域的教师较少,具有行业企业经验是当前专业课教师亟待补足的缺项。
要引进“双师型”教师,学校就需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调整人才选用制度,将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纳入选人标准。
同时,还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为教师提供更多进入企业一线实践的机会。
要与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教师提供学习和进修平台。
作为教师,除了要将最新、最实用的专业技能引入课堂之外,更要把就业意识植入课堂,引导学生在专业实践训练过程中逐步形成更为成熟、更为积极的就业观念。
三、引入成果导向理念的成效
成果导向理念改变了以知识为导向的传统教学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聚焦产出导向,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早在2018年,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就引入了成果导向教学理念,目前已经取得一些进展。
1.专业培养方案的整体调整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作为学院五个试点专业之一,启动了全面改革。
基于成果导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根据社会需求修订了新的专业培养目标及毕业生能力指标,并对原来专业培养方案涉及的多门模块课程进行了删减或替换。
新的专业培养方案更加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突出应用型专业特色。
截至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全系教师共同努力下,
已经完成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所属的二十余门课程的OBE教学大纲及教学单元设计的修订,受到学生的好评。
2.课程建设的创新突破
2018年至今,历经多轮基于成果导向的教学探索与改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已经逐渐突显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学生实践课时占总课时一半以上。
原本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无差异授课的“古代汉语1-4”,为了适应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际需求,压缩为“古代汉语1-3”;为了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学基础,增设了“国际汉语语音教学”“国际汉语汉字教学”“教师书写技能”“教育学原理”“教师职业道德”等多门课程;为了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素养,突出专业特色,将原本大一学生自选的大学体育课程统一为“太极拳1-2”,并将原中文教材、中文授课的“跨文化交际”升级为使用英文教材进行双语授课。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中国传统文化”“国际汉语词汇教学”三门课程作为学院首批OBE重点建设课程,分别在新媒体融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和第一、第二课堂关联互动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并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初见成效——2020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7级学生团队荣获“中学西渐杯”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综合技能大赛二等奖。
四、结语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面对当下国际社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新的机遇。
新时代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须重视成果导向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方式。
要以成果为导向,注重专业培养内涵化;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指向,突出特色;持续改进评价方式,与实践体系多元联动;重视教师“言传身教”,注重能力与就业意识双向引导。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在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也为国家储备更多对外汉语教育和文化交流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婧婧.生态位视角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问题探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05).
[2]陆斐.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选择的障碍——以百色学院为例[J].就业与保障,2020(16).
[3]田欣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设置及就业前景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03).
[4]郑翠,王其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就业路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9(13).
[5]石琳.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指导初探——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
[6]朱淑仪,陈乔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以惠州学院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
[7]于二慧.新时代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与就业探讨[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01).
[8]赵世举.汉语国际教育类专业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大学教学,2017(06).
On the Employment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Reform of Achievement Orientation
Gao Fei, Cai Yang
(Heilongjiang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Abstract: The changing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directly reduces the internship and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major, and the achievement oriented concept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timely adjust their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employability. Taking Heilongjiang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problems faced by students majoring in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major, and discusses the measures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major from several aspects. We should be result oriented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notation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student centered, clear direction and highlight characteristics;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evaluation method and multi linkage with the practice system; attach importance to teachers' "teaching by words and deed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two-way guidance of ability and employment consciousness.
Key words: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major; employment problem; result oriented; teaching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