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行业的四大“智商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居行业的四大“智商税”
作者:林恒华
来源:《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20年第09期
很多商家为了做营销,常常利用我们对一些新鲜事物的不了解,编造出一些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其实就是骗人的谎言。
经常靠营销宣传,给消费者洗脑,让我们信以为真。
下面这四个家居行业编造出来的谎言,其实都是智商税!
净水器商家造的谣:“千滚水不能喝”
千滚水的概念是指烧了很久的水,或者是在水壶中反复烧开的水。
不少商家称:“千滚水不能喝是因为水在多次烧开之后会产生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可是致癌物。
”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亚硝酸盐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0~0.2毫克。
对于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来说,相当于每天亚硝酸盐的允许摄入量为0~12毫克。
当亚硝酸盐摄入量达到0.2~0.5克的时候,可导致中毒。
那么,反复烧开的水里有多少亚硝酸盐呢?
久存、久沸的水里的确会有亚硝酸盐,但含量很低,如果要达到有害的量至少要喝一吨以上。
而且亚硝酸盐本身并无致癌性,转化为亚硝胺类物质才致癌,而转化需要很多前提条件,不是说把水煮沸就能生成。
所以,这是个不折不扣的谣言!
床垫商家造的谣:“螨虫很可怕”
“脸上有痘,千只螨虫”“冬天不晒被,百万螨虫陪你睡”“床垫用8年,螨虫千万只”,这些“螨虫很可怕”的说法你是不是经常听到?
其实大多数情况,螨虫是完全可以和人类各自安好、和平共处的,不需要特意进行“除螨工作”,更没必要谈“螨”色变。
人类身上有几百上千万个毛囊,理论上每一个毛囊里都可能会住着螨虫。
一个毛囊里少则住3~6个螨虫,多则200~600个螨虫挤在一起。
当然不是所有毛孔里都有螨虫,有皮肤病的人每平方厘米的皮肤中差不多有12.8个螨虫,而没有皮肤病的人每平方厘米只有0.7个螨虫。
不过想让身上一个螨虫都没有是不可能的,过分清洁只会破坏皮肤,让螨虫更加猖狂。
另外,基本上螨虫遍布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不是我们通过人力就能完完全全解决干净的。
市面上那些所谓的科技除螨、床垫除螨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为了营销。
日常生活中,解决螨虫的最好办法就是暴晒,被褥要定期在阳光下晒一晒。
家具商家造的谣:“追求零甲醛”
“家具中甲醛释放可长达15年”“装修、家具甲醛超标,孩子查出血癌”……市面上出现越来越多的所谓“零甲醛”家具,很多商家把“无异味”“装修即入住”作为卖点。
真的有“零甲醛”家具吗?其实,“零甲醛”是一些商家利用消费者对甲醛恐惧的心理而做出的营销手段。
“零甲醛”的家具不存在!家具中的甲醛主要存在于以脲醛树脂为主的黏胶剂中,因为甲醛具有较强的黏合性,可加强板材硬度,并且防虫、防腐,目前市场上的家具,大多需要经过贴面、油漆、封边等多道工序加工处理,其中大多会使用含有脲醛树脂和酚醛树脂的黏合剂,而甲醛正源于此。
另外,储存木材需要用到的防腐剂同样含有甲醛。
即使实木家具使用环保型胶黏剂,也不代表“零甲醛”。
只是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含有甲醛的胶或沒有人为地添加甲醛而已,并不能保证生产出来的成品没有甲醛。
另外,虽然家具中的板材环保级别越高,甲醛含量就越少,但是房间内摆放的家具数量过多也会造成甲醛释放量超标。
所以,“零甲醛”的家具几乎不存在,只是多少的问题。
很多人追求“零甲醛”,听见甲醛就担心有害。
其实甲醛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甲醛有害,那要看甲醛有多少。
只有聚集到一定浓度的甲醛,才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而不论剂量地告诉你甲醛危害有多大,那就是偷换了概念。
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去除甲醛最好的办法就是开窗通风。
家装商家造的谣:“硅藻泥吸甲醛”
近两年,硅藻泥成了装修界的一大新宠,不少商家标榜硅藻泥是来自海洋的生物硅藻,具有吸收甲醛的功效,很环保!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事实上,所说的“吸收”并不准确,硅藻泥的功能仅仅局限于“吸附”,仅仅一字之差,却差之千里。
因为,短期内“吸附”了有害物质,让你看起来确实很环保,那吸附一旦饱和了呢?
如果壁材的主要功能物质是硅藻泥,的确具备吸附甲醛等有害物的功能,但无法将有害气体降解。
吸附作用是一种物理功能,并不能分解有机物。
并且,当达到饱和吸附之后,被吸附的气体物质肯定会有一部分在室内温度、湿度变化的条件下脱附。
这就意味着如果饱和吸附的是有害的气体,那么有害气体有可能重新释出。
因家庭装修或家具造成的有害气体中,甲醛释放时间长达十余年。
所以,如果你是为了用硅藻泥吸甲醛,那就是好心办了坏事,去甲醛通风就行。
最后,家是我们中国人的根,尤其是在装修、买家具的时候,基本上每个人都会付出很大的精力。
但如果商家说什么你都相信,那很可能会被带到坑里面。
上面这几点看完一定要记住,防止交了智商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