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 名著导读练习阅读训练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阅读训练及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
1.请在下列两小题中任选一题回答。
(1)下列关于《湘行散记》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湘行散记》这部散文集,创作于1934年初,是沈从文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
B.《虎雏再遇记》一文中的虎雏原是一个小豹子一般的乡下孩子。
他不主动招惹人家,而一旦受到别人欺侮,他便睚眦必报。
曾几次致人死地却能轻易脱身,逍遥法外,真是人如其名。
C.《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写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在乱世中的沉浮,故事背后的历史风云尤为波谲云诡。
D.《湘行散记》是一部典型的游子归乡作品。
作者在这里收回了对故乡“远景式”的眺望与回眸,转为直面故乡。
作者的主题思想很纯粹,那就是对家乡的赞美与留恋。
(2)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女人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地小声一些。
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
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
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
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
这段话出自《白洋淀纪事》中的________一文。
言为心声,这段夫妻对话让读者感受到水生和他的妻子作为抗日根据地的百姓,有着________的思想觉悟。
【答案】(1)D
(2)《荷花淀》;为革命明大义、识大体,舍小家为大家
【解析】【分析】(1)D.“作者的主题思想很纯粹,那就是对家乡的赞美与留恋”是错误的,应是:对家乡的赞美与留恋的同时,更流露出作家对故乡人事变化的隐忧,对湘西人精神状态的叹惋,流露着作家深沉的乡土悲悯情怀。
(2)由语段内容可知,此语段出自《白洋淀纪事》中的《荷花淀》,《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
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这样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
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
“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地并没有哭”写出二人舍小家为大家,为了国家,为了革命,明大义、识大体的崇高品格。
故答案为:⑴D;
⑵《荷花淀》;为革命明大义、识大体,舍小家为大家。
【点评】⑴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⑵本题考查了考生对名著内容积累和文学常识积累。
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要了解常见的文学常识。
2.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以下题目。
听他们说,世上还不曾有过像他那样尽心尽责的护林人:“连一捆枯枝都不让人拿走;要是你拿走林中的东西,无论在什么时候,哪怕在深更半夜,他会像雪一样从天而降,突然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休想抗拒,因为他力大无比、又像魔鬼那样灵活……没有任何东西能收买他,无论金钱美酒都不管用;他不受任何诱惑。
有些人多次想干掉他,都干不成。
”
①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作者)的《________》(作品),这是一部“异常优美”(高尔基语)的作品。
②尽心尽责的护林人,被称为“孤狼”“没有任何东西能收买他”,但他为何还是放走了偷树的庄稼人?
________
(2)北大教授林庚认为:“动物世界、儿童的游戏性,天真的童心与非逻辑的想象,这一切形成了弥漫在《西游记》中的童话气氛。
”的确,孙悟空与妖魔以及诸天神的角逐,也明显带有游戏意味。
你如何理解“儿童的游戏性”?请结合孙悟空的相关情节加以阐释。
【答案】(1)屠格涅夫;猎人笔记;因为内心善良的孤狼了解到偷树的庄稼人家境的艰难窘境,油然而坐同情之心,就不顾自己可能受到主人责罚的风险而放走了偷树人。
(2)儿童的游戏总是轻松愉快的,虽然西天取经会遇到种种困难,但孙悟空大都能应付自如,七十二变、筋斗云等超凡能力,让他的降妖除魔像游戏一样。
比如与二郎神追逐,土地庙外树起了旗杆,钻到老妖肚子里翻跟斗等,都是易于顽童的恶作剧。
孙悟空的形象符合儿童的眼光,他的自由与不羁,体现出一份天真的童心。
(有情节,扣住“儿童的游戏性”即可)
【解析】【分析】阅读《猎人笔记》,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
(1)①这段文字选自《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通过猎人的狩猎活动,记述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
②小说反映了农奴制下俄罗斯农村的现状,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偷树的庄稼人一家的贫穷与痛苦, 可以说是当时俄国下层民众命运的真实写照。
同情之心促使他放走了偷树人。
(2)《西游记》充满了游戏性、儿童性、幻想性。
其中游戏性为前提,儿童性为核心,幻想性为手段,三者构成了童话精神的有机整体。
在《西游记》中的童话形象、游戏情节、童话语言等方面有详尽的表现。
作为一种美学精神,童话精神带给读者的无尽的快乐。
举例说明时,可分析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筋斗云;孙悟空与二郎神追逐时土地庙外树起了旗杆;钻到老妖肚子里翻跟斗等。
故答案为:⑴屠格涅夫;猎人笔记;因为内心善良的孤狼了解到偷树的庄稼人家境的艰难窘境,油然而坐同情之心,就不顾自己可能受到主人责罚的风险而放走了偷树人。
⑵儿童的游戏总是轻松愉快的,虽然西天取经会遇到种种困难,但孙悟空大都能应付自如,七十二变、筋斗云等超凡能力,让他的降妖除魔像游戏一样。
比如与二郎神追逐,土地庙外树起了旗杆,钻到老妖肚子里翻跟斗等,都是易于顽童的恶作剧。
孙悟空的形象符合儿童的眼光,他的自由与不羁,体现出一份天真的童心。
(有情节,扣住“儿童的游戏性”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和辨析的能力。
考查的篇目都是在考纲的范围
之内,涉及到名著的名称、作者、体裁、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精彩片段等。
要求考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多读、反复阅读,读原著。
⑵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和表达主题的理解和分析。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注意名著的经典情节和精彩片段,注意人物形象的分析。
3.运用你课外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选自《________》。
“狼来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故事都出自这本书。
你还能说出这本书里的两个故事吗?________
(2)《西游记》中孙悟空所使用的兵器叫________;西天取经成功后,孙悟空被封为________。
【答案】(1)伊索寓言;狮子国王、乌鸦与狐狸、龟兔赛跑
(2)如意金箍棒;斗战胜佛
【解析】【分析】(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选自《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中的寓言故事很多,如《乌龟和兔子》《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猫和母鸡》《驴和骡子》等。
(2)《西游记》中孙悟空所使用的兵器叫如意金箍棒。
原是太上老君冶炼的神铁,后被大禹借走治水,治水后遗下的定海神珍铁,放在东海。
斗战胜佛是佛教里面著名的“三十五佛”中的一位。
《西游记》中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孙悟空最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故答案为:⑴伊索寓言;狮子国王、乌鸦与狐狸、龟兔赛跑
⑵如意金箍棒;斗战胜佛
【点评】⑴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作者和故事情节的把握。
⑵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西游记》把握重点情节。
4.名著阅读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
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
去罢。
”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
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1)本段文字节选自鲁迅散文集《________》中的《五猖会》,父亲在要“我”背《________》,“我”却想急于看五猖会。
(2)“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朝花夕拾;鉴略
(2)文章前面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急切、兴奋的心情,而这几段文字写了自己背书之后对看五猖会意兴阑珊,前后内容形成了对比,突出强调了被父亲强迫背书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深刻揭示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解析】【分析】(1)《五猖会》是《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散文,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2)从文章前面记述的是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急切、兴奋的心情,然而父亲却要自己背诵《鉴略》才能去,突出强调了被父亲强迫背书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自然“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了。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朝花夕拾;鉴略;
⑵文章前面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急切、兴奋的心情,而这几段文字写了自己背书之后对看五猖会意兴阑珊,前后内容形成了对比,突出强调了被父亲强迫背书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深刻揭示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把握,根据语段内容的理解,明确【甲】出自其中的《范爱农》【乙】出自其中的《五猖会》;
⑵本题考查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的把握,根据语段内容的理解即可作答。
5.名著阅读
《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都是出自鲁迅散文集《________》中的篇目,都对鲁迅的童年生活有所叙述或提及,请联系这些文章,讲一讲鲁迅的成长经历。
________
【答案】朝花夕拾;鲁迅不喜欢猫,并且厌恶生活中与描相似的人。
鲁迅是保姆长妈妈带大的,他们感情很深厚。
当阿长给鲁迅买来他渴求已久的《山海经》后,鲁迅对她又有了新的敬意。
他小时候喜欢在百草园中玩耍,他天真,好奇心很强,热爱大自然。
后来,父母把他送到三味书屋师从寿镇吾先生求学。
《五猖会》会中鲁迅的父亲虽然强迫鲁迅背诵《鉴略》让他很扫兴,但同时也可以看出鲁迅的父亲很重视儿子的教育。
生活在这样个重视教育的封建家庭,鲁迅成长为一个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热爱新知的少年。
【解析】【分析】《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狗·猫·鼠》作者将猫当作思想文化战线上的资产阶级文人,作者与猫的战斗,也就是与资产阶级文人的论争。
《阿长与〈山海经〉》可以说是鲁迅先生所有文章中,笔调最温暖的一篇。
通过对长妈妈形象的刻画与儿时记忆的叙述,作者表达了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怀念和祝愿之情。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翻断砖、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表现他的好奇心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五猖会》以“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让我背《鉴略》一书,可见父亲对读书的重视。
这样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一个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热爱新知的鲁迅。
故答案为:朝花夕拾;鲁迅不喜欢猫,并且厌恶生活中与描相似的人。
鲁迅是保姆长妈妈带大的,他们感情很深厚。
当阿长给鲁迅买来他渴求已久的《山海经》后,鲁迅对她又有
了新的敬意。
他小时候喜欢在百草园中玩耍,他天真,好奇心很强,热爱大自然。
后来,父母把他送到三味书屋师从寿镇吾先生求学。
《五猖会》会中鲁迅的父亲虽然强迫鲁迅背诵《鉴略》让他很扫兴,但同时也可以看出鲁迅的父亲很重视儿子的教育。
生活在这样个重视教育的封建家庭,鲁迅成长为一个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热爱新知的少年。
【点评】本题考查了考生对名著内容积累和文学常识积累。
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要了解常见的文学常识。
6.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
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简要评析《朝花夕拾》这个书名的特点。
【答案】《朝花夕拾》书名显得含蓄,且富有文采。
书名的意思是:早晨盛开的鲜花,(经过一天)傍晚的时候摘掉或捡起,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既用比喻的手法交待出本书的内容是回忆旧事,又借对过去的怀念曲折地表达对今日的不满。
【解析】【分析】《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10篇散文,写于1926年6月至11月间,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1927年5月编订成书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题目意义:“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
据鲁迅说:“《朝花夕拾》的文章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
《朝花夕拾》是关于鲁迅生平史实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早年鲁迅的完整形象。
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
《朝花夕拾》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是他中年以后回忆青少年时期的往事之意。
故答案为:《朝花夕拾》书名显得含蓄,且富有文采。
书名的意思是:早晨盛开的鲜花,(经过一天)傍晚的时候摘掉或捡起,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既用比喻的手法交待出本书的内容是回忆旧事,又借对过去的怀念曲折地表达对今日的不满。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常识、写作背景、主要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断、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的名言警句等,在平时就要对名著常识知识做好积累。
《朝花夕拾》书名显得含蓄,且富有文采。
书名的意思是:早晨盛开的鲜花,(经过一天)傍晚的时候摘掉或捡起,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既用比喻的手法交待出本书的内容是回忆旧事,又借对过去的怀念曲折地表达对今日的不满。
7.阅读名著,完成小题
最是书香能致远——即便合上了书本,仍有些文字留在你的记忆中,有些人物触动你的心弦,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与感悟,完成下列表格。
点位置也要指出;衍太太
【解析】【分析】① 水生嫂是一个传统、善良的农村家庭妇女,尽心尽力地支撑家庭,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
对战争的亲身感受,使她对丈夫的抗战事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于是她也投身到抗战的行列中,直接参加保家卫国的神圣事业。
② 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弱国国民,而且对作者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体现他治学严谨,教学认真。
③ 《父亲的病》和《琐记》中的衍太太是一个令人讨厌的人,父亲临终前需要平静,而精通礼节的衍太太却要叫“我”大声唤叫父亲,弄得父亲“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些苦痛”。
她怂恿别人家的孩子在冬天比赛吃冰,或者比赛打旋,而且教唆“我”去偷母亲的首饰变卖,“我”没有偷,她却放出流言来了。
几件极平常的事情,就显示出了衍太太灵魂深处的自私、奸猾。
故答案为:① 爱丈夫爱国家;识大体顾大局;② 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③ 衍太太。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识记。
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学生在读名著时,要了解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小说人物做的事,对主要故事情节要熟悉,掌握主要人物的姓名籍贯,出身经历,对主要故事情节要熟悉,用概括的语言分条作答。
8.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那老僧道:“老爷自上邦来,可有甚么宝贝,借与弟子一观?”三藏道:“可怜!我那东土,无甚宝贝,就有时,路程遥远,也不能带得。
”行者在旁道:“师父,我前日在包袱里,曾见那领袈裟,不是件宝贝?拿与他看看如何?”众僧听说袈裟,一个个冷笑。
行者道:“你笑怎的?”院主道:“老爷才说袈裟是件宝贝,言实可笑。
若说袈裟,似我等辈者,不止二三十件;若论我师祖,在此处做了二百五六十年和尚,足有七八百件!”那老和尚,也是他一时卖弄,便叫道人开库房,抬出十二柜放在天井中,两边设下衣架,四围牵了绳子,将袈裟一件件抖开挂起,请三藏观看。
行者一一观之,都是些穿花纳锦,刺绣销金之物,笑道:“好,好,好,收起收起!把我们的也取出来看看。
”三藏把行者扯住,悄悄的道:“徒弟,莫要与人斗富。
你我是单身在外,只恐有错。
”行者道:“看看袈裟,有何差错?”三藏道:“你不曾理会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
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
汝是个畏祸的,索之而必应其求可也;不然,则殒身灭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
”行者道:“放心放心!都在老孙身上!”你看他不由分说,急急的走了去,把个包袱解开,早有霞光迸迸,尚有两层油纸裹定,去了纸,取出袈裟!抖开时,红光满室,彩气盈庭。
众僧见了,无一个不心欢口赞。
(1)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________》,作者是明代小说家________(人名)。
(2)唐僧不愿将袈裟展示给别人看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1)西游记;吴承恩
(2)怕太招摇而惹祸上身。
(3)爱面子,做事不计后果。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与《西游记》有关的文学常识。
《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
(2)可分析“三藏把行者扯住,悄悄的道:‘徒弟,莫要与人斗富。
你我是单身在外,只恐有错’”“你不曾理会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
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
汝是个畏祸的,索之而必应其求可也;不然,则殒身灭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等句,即可归纳出唐僧不愿将袈裟展示给别人看的原因是怕太招摇而惹祸上身。
(3)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如此题从“好,好,好,收起收起!把我们的也取出来看看”“看看袈裟,有何差错”“你看他不由分说,急急的走了去,把个包袱解开”等描写和情节中可概括出其“爱面子,做事不计后果”的性格特征。
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
故答案为:⑴西游记;吴承恩
⑵怕太招摇而惹祸上身。
⑶爱面子,做事不计后果。
【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的基本文学常识,要求考生在平时阅读名著时注意对基本的常识的识记和积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内容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熟读名著,对名著的内容要注意掌握,考生要经常阅读,反复阅读。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中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对名著要经常性阅读,反复阅读,注意结合名著的内容归纳概括人物的性格。
9.以下语段均选自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阅读推荐的名著,请根据平时的阅读体验,选择其中一个语段,猜测其出处,并说明理由。
①“你是七班的大房,我想起来,你娘家是×××四班。
两头都是地主,你的东西不会是自己劳动来的。
你们,从小老妈子抱着,丫环搀扶着,你们娶聘,骑马坐轿,绫罗绸缎,跟房跟班,你们享过福。
怎么说是你的东西?穷人的东西,血汗换来,才是自己的。
你们都是吃闲饭的人……”
②“请允许我给您指出,”他最后尖声说,“你们所有青年人,未加思索就判断和解释各种事情;你们对自己的祖国了解不多;先生,你们不熟悉×××,就是这么回事!……你们都只读××书。
瞧,比如现在您给我一会儿说这个,一会儿说那个,得啦,就说关于那些家仆吧……”
③这日到了跂踵国,有几个国人在海边取鱼,一个个身长八尺,身宽也是八尺,竟是一个方人。
赤发蓬头,两只大脚有一尺厚,二尺长,行动时以脚指行走,脚跟并不着地,一步
三摇,斯斯文文,竟有宁可湿衣,不可乱步的光景。
④他在南赡部洲,不觉八九年馀,忽行至西洋大海。
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个依前做筏,又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
登岸遍访多时,忽见一座高山秀丽,林麓幽深。
他也不怕狼虫虎豹,直登山顶。
【答案】我选①,我猜语段选自《白洋淀纪事》,理由是:语段反映的是农村题材,语段中的“地主”“老妈子”“骑马坐轿”“绫罗绸缎”等语言都带有当时的乡村农民特点。
而且说话人语气中带有强烈的对地主的不满,有很强的斗争意识,这也是《白洋淀纪事》表现的主要内容之一。
尽管《湘行散记》也有写到乡村风貌,但极少涉及到地主和农民斗争这样的话题。
所以,我判断是《白洋淀纪事》。
我选②,我猜语段选自《猎人笔记》,理由是:《猎人笔记》是一部翻译作品,而欧洲人在尊称上非常讲究,一般不太熟悉的,都称对方为“您”。
这在中国本土作品中是非常少见的。
《猎人笔记》中的主人公在打猎时经常会遇见农奴和庄园主等不同阶层的人。
而语段中的“家仆”一词,当是出自某庄园主之口。
还有书中有许多篇幅都可以看到各阶层的人对社会国家的各种评论。
此语段也有相似的论调,诸如“祖国”之类的,所以我判断是《猎人笔记》。
【解析】【分析】此题判断准确,分析条理清楚,理由充分即可。
④段文字,我猜语段选自《西游记》,理由是:西游记第一回中便提到世界之间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
而此语段便出现了四大部洲的两个洲名。
孙悟空去海外寻神仙,和唐敖的经历相似,但唐敖是一队人一起的,而且是有自己的船。
而这语段中的“他”却是做了筏子出海,并且是孤身一人,那此人定然是孙悟空,故判断为《西游记》。
故答案为:我选①,我猜语段选自《白洋淀纪事》,理由是:语段反映的是农村题材,语段中的“地主”“老妈子”“骑马坐轿”“绫罗绸缎”等语言都带有当时的乡村农民特点。
而且说话人语气中带有强烈的对地主的不满,有很强的斗争意识,这也是《白洋淀纪事》表现的主要内容之一。
尽管《湘行散记》也有写到乡村风貌,但极少涉及到地主和农民斗争这样的话题。
所以,我判断是《白洋淀纪事》。
我选②,我猜语段选自《猎人笔记》,理由是:《猎人笔记》是一部翻译作品,而欧洲人在尊称上非常讲究,一般不太熟悉的,都称对方为“您”。
这在中国本土作品中是非常少见的。
《猎人笔记》中的主人公在打猎时经常会遇见农奴和庄园主等不同阶层的人。
而语段中的“家仆”一词,当是出自某庄园主之口。
还有书中有许多篇幅都可以看到各阶层的人对社会国家的各种评论。
此语段也有相似的论调,诸如“祖国”之类的,所以我判断是《猎人笔记》。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的阅读、导读能力。
《白洋淀纪事》收录了孙犁从1939年到195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和散文,其中包括负盛名的《荷花淀》《芦花荡》《嘱咐》《采蒲台的苇》等共54篇。
《白洋淀纪事》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为背景,尤其是描写了女性们勤劳、善良、聪明、勇敢的美好品质和崇高的精神世界。
我们通过那些难忘的亲人友爱和人民情怀, 更加感到我们的民族伟力和希望所在。
《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通过猎人的狩猎活动,记述19世纪中叶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