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编号:212
基础教育研究论文
(封面页)
浅谈生物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摘要:观察能力是指全面、正确的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表现在生物学科上就是要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细微变化和本质特征。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观察能力,科学的学习,循序观察,对比观察,表述观察等
观察是一种有意的知觉,也是一种“思维的知觉”。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观察能力是指全面、正确的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表现在生物学科上就是要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细微变化和本质特征。
下面就是我通过几年生物学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一些看法。
一、观察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中学身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
科学的学习要从观察入手,观察是获取知识的门户,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是:观察——直觉思维——想象——抽象思维——本质揭示。
实践证明,如果一个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功能,他就有更多的机会获取知识,就更能从观察对象上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觉能力和思维能力是生物学课程的四项重要能力目标,而观察能力又是其他诸能力的基础。
培养观察能力是中学生物教学的主要内容,应贯穿于整个中学生物教学的始终,尤其是初一阶段。
观察能力的重要性直接体现在生物课程的编订上。
教材上对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新编义务教育生物教材在内容和编排上保证了培养和发展观察能力的需要,突出了观察的地位。
主要表现在:(1)新教材在减少内容、压缩编幅的情况下,增加了实验内容。
其中的观察实验的数量是大大的增加了。
(2)采用了先观察后讲解的编排循序,新教材以实验观察为主线,将学生实验写入正文中,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要求学生尽量多看实物,关于形态方面的,教材一般写入“看一看,想一想”栏目,关于生理方面的,教材一般写入“演示实
验”栏目。
每个栏目提出了具体的观察要求和思考性问题。
(3)图文并茂,插图数量增加、质量提高。
凡是配上插图能有助于加强理解的内容,都尽量配有插图,连实验操作过程也图解化。
有些插图取代了文字的地位,使得许多知识须通过读图获得。
这样,新教材的插图数量大为增加,仅第一册上就有300余之多。
二、观察能力的培养须建立在对学生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
在教学三角关系中,学生是与教师、教材并列的一个“角”,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通过平时对初一、初二年级学生的观察分析,我认为影响他们进行成功的生物学观察的因素主要有:
1.观察目的不明确和兴趣指向偏差。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如不知道要观察什么和通过观察要得到什么,其观察花朵就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初中学生知觉的无意识性和情绪性仍较明显,注意往往与兴趣联系在一起,容易被无关的内容所吸引。
如有的学生在观察自制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把注意力主要放在摆弄镜头和观察游移不定的气泡上,在观察永久装片时也主要是欣赏染色标本的色彩。
2.观察的精确性和敏锐性较差。
生物学观察是一种精细的观察,如细胞的显微镜甚至亚显微结构、草履虫的生理活动,需要观察者要有较好的精确性和敏锐性。
而且,有些实验需要观察者的精确和敏锐来弥补手段上的不只,如通过移动玻片标本和转动目镜来观察判断杂质是在玻片上还是目镜或物镜上。
而初一、初二年级学生的这种能力普遍较差。
3.双基和观察方法上的障碍。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观察方法是观察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观察草履虫时,学生必须具备细胞及其结构等有关知识,必须会使用显微镜,必须掌握“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察方法。
我们曾做过一次统计,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42人有28人未观察到液泡,其中16人是由于没有控制好视野的明亮或微调不到位,5人属于制片失误,7人则由于未弄清楚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三、观察能力的培养——以实验为主线组织教学,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训练和培养
《探索生物的奥秘》不仅是新教材“绪论”的标题,更是全书乃至每一堂生物课的指导思想。
教师应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以实验观察为中心统领整个生物学教学,将课内观察与课外观察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具体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学生对生物观察重要性的认识。
避免空洞说教,应渗透在具体教学中。
一是利用生物学史进行教育,如达尔文、李时珍、袁隆平等成绩显赫的生物学家是如何重视观察的,细胞、光合作用、青霉素、病毒等生物学发现又是如何通过实验现象观察产生的;而是利用名言警句进行教育,如将巴甫洛夫的“观察、观察、再观察”用大幅标语贴在生物实验室前壁上,将达尔文的“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对事物进行仔细观察的能力上,我是超过一般人之上”,让学生抄录在生物课本的扉页上,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以观察为教学先导,并制定具体观察要求,量化观察结果,尽量采用探索式教学,先观察实物或模型、图解,再进行知识讲解。
几乎每一节课或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从观察入手,例如《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一课就是从对一学生实验和两个演示实验的观察开始的,再如“气孔这一知识点也是从实验观察和对教材上的插图开始的。
在观察前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明确观察要求和观察程序,并将观察具体化和题目化。
例如《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实验时,教材仅
仅只提出“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番茄果肉细胞的要求,教师必须使之具体化:a 观察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并推测细胞膜的位置;b观察细胞与细胞间的排列关系、细胞的形状和大小;c比较洋葱表皮细胞和番茄果肉细胞的异同。
3.培养学生随时随地勤观察的习惯。
留心处处皆学问,生物学尤为如此。
一次动物园参观或一次野外郊游,有的同学会从中学到不少生物学知识,有的同学则除了高兴了一回再一无所获。
那么应如何培养观察习惯呢?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多联系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以激发起学生课后观察的冲动与好奇心;而是直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观察,如开展小课题研究、进行现场参与教学;三是利用乡土生物教材,让学生认识和关心本地生物资源及经济、社会价值。
四、.加强观察方法的指导。
生物学观察中常用的观察方法有:
1.循序观察:观察玻片标本时,应先用肉眼看一下标本和位置大小、性状和颜色,有了大概印象后再放镜下观察。
观察时一般先整体后局部、先外后里、有的时候还应按对象本身的发展顺序,如“根尖结构”须按“根尖”到“根毛区”的顺序观察。
2.对比观察:比较就是在观察中区分客体,确定客体的异同,这是培养学生观察的精确性和敏锐性的有效方法。
3.表述观察:人的知觉形象通常是用词语表示的,用形象化上午语言来表述观察对象,可以使学生在观察中更好的对现象进行分析概括。
一方面用形象化的语言来指导学生观察,另一方面,学生又用清晰的语言来表述出自己的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4.摹像指示观察:对复杂的观察对象和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扩大需要观察的特征,用模型、挂图等摹像来帮助他们观察,以更好的辨别细微特征和复杂的结构。
例如观察“草履虫内部结构”时,可以用模型或挂图作参照。
这是因为初中生观察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较差,需要直观表象的支持。
五、生物学观察能力的评价——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诊断、激励和调节
目前还没有人对观察能力评价问题作专门研究。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考察:1观察目的是否明确及观察的方法步骤是否正确;2通过观察结果表现出来的观察的心理品质。
观察的心理品质应包括观察的全面性、深刻性、精确性和持久性。
全面性要求对事物整体与各部分相互关系及事物过程多因素全面观察;深刻性要求对事物的本质和隐蔽现象进行选择性观察;敏锐性是指对事物过程同时发生的多因子和稍纵即逝现象的迅速敏捷的观察;精确性就是要尽量减少观察的误差;持久性就是指对持续较长时间事物过程的连续观察。
这屋项心理品质是对生物学观察能力的全面要求,但具体到某一项具体的观察内容,则应突出其中一至两项品质特征。
例如,对生态系统的观察主要强调观察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对动物生活习性的观察则强调观察的持久性和敏锐性。
当然,对观察心理品质只能通过其心理过程的外部表现即观察结果来考察。
因此,对生物学观察能力的评价,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观察内容按前述两个方面设制相应的作业题,然后加以量化。
不过,在评价方法上如何更好的将结果与观察过程结合起来,排除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因素对评价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总而言之,在生物教学中,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关键是引导学生具备科学的观察方法,浓厚的观察兴趣,并将思维活动融会于整个观察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功能和大脑思维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提升
学生能力。
因此,研究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