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使至塞上》唐诗五首说课教学电子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 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
尾联叙事——战事繁忙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 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 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 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 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 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 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 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圆的是落日
色彩美:
黄色大漠、浑黄长河、 白色烽烟、红色日落
——鲜明优美
主题概括
此诗以简练的笔触叙述了 诗人出使至塞上的旅程,描 绘了旅程中所见的雄浑壮阔 的塞外风光,隐约地透露出 自己受排挤而孤寂伤感之感 以及在雄浑大漠中得到升华 后的慷慨悲壮之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CON
01
02
03
04
作
背
诗
参考译文
轻车简从地前往边疆慰问将士,我途中 要经过辽远的居延。
像飘飞的蓬草那样飞出汉塞,像北归的 大雁那样飞入胡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 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 燕然。
自学指导
1、结合写作背景,思考首联中哪一个词 写出诗人出塞时的心情。
2、颔联中诗人借“征蓬”“归雁”比做什么? 透露出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诗文赏析
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 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
首联叙事——出使边塞
我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 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
颔联抒情——内心抑郁
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颈联绘景——塞外风光
大孤长圆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里说的那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 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合作探究
1.颈联描绘了西部边塞奇特壮丽景色, 是历来传颂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 进行赏析。
2.苏轼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颈联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 “画”美在哪里?
结构图示
使至塞上
构图美:
远处烽烟、远处夕阳 大漠无边、长河奔流
——苍茫辽阔
线条美: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长河, ——层次丰富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 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 诗。” 著作有《王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
01 02 03 04 05 06
山
送
竹
洛
九
鹿
居
元
里
阳
月 九
柴
秋 暝
二 使 安 西
馆
女 儿 行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 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 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 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拓展学习
想一想 可以从哪一联诗句看出来?
你心中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日圆。”
《燕歌行》
《关山月》
《塞下曲》
《凉州词》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作者档案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 诘。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 信奉佛教,人称“诗佛”。晚年居 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 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 孟”。他的画和诗被苏轼评价为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唐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在对 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王维奉唐玄 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后留在河西节度使 幕府任节度判官,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了朝廷。 这首诗所写的即为此次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
拓
者
景
文
展
简
知
赏
学
介
识
析
习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开元年间进士,累官至给 事中,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 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 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年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日 忆 山 东 兄
弟
背景知识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 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 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 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 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 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 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