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专题复习第九讲:阅读技巧之顺序与结构(教师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讲阅读技巧之顺序与结构
【知识窗】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五种。

结构的基本内容有八个方面,即:开头、结尾、层次、段落、过渡、照应、详写、略写。

【方法一点通】
顺叙的常见方式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按时间变化的顺序写、按地点和方位变换的顺序写、按游览的顺序写等。

同学们可记住这些记叙的具体顺序,根据具体文章具体分析就可以了。

小学阅读理解结构方面的知识考察点有:开头的总起全文、结尾的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其中包含伏笔和铺垫)、总分总式的层次划分、过渡句和过渡段等。

例文:《赵州桥》节选
赵州桥非常雄伟。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例题:短文第二段是。

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解析:通过阅读该段的上下两段文字,可以很容易判断第二段是文章的过渡段,过渡的作用便是承接上文内容,开启下文内容。

参考答案:短文第二段是过渡段。

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佳篇演练】
阅读下面的短文,理解并回答短文后面的问题。

(一)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是宋朝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教育,立下了报国之志。

他30岁那年,参加了礼部举行的考试,以优( 秀异√)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但遭到了大奸臣秦桧的打击,被除掉了姓名。

然而,这一打击并没有使陆游灰心。

回家以后,他仍然刻苦地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准备为国建功立业。

陆游34岁时当上了一个县官的属员。

后来,他凭着才能又担任了一个较大的官职。

可没过多久,他又一次因为坚决主张北伐,受到了投降派的排挤,被罢免回乡。

公元1170年,45岁的陆游投奔积极抗金的王炎旗下,真正过上了军营生活。

在军旅的生活中,他 jié jìn quán lì(竭尽全力)为收复祖国北方的失地而努力,他多次亲临前线去( 视√检 )察,由于他亲自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所以他在几年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

后来,因南宋皇帝 qū xī t óu xiáng(屈膝投降),陆游的愿望又一次破灭了。

公元1210年,陆游已经是85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北伐,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

有一天,他的身体已十分( 脆虚√ )弱,躺在床上动也不能动,眼神失去了光彩,嘴里不停地喘着粗气。

但是,当他看到乡亲们和他的儿子来到眼前时,忽然振作起来,瞪大了眼睛,吃力地抬起头,要儿子把纸和笔拿来。

当他的儿子把纸和笔捧到他跟前时,他用力支撑着,写下了《示儿》这首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写完之后,他慢慢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了。

陆游虽然逝世了,但他的爱国诗篇却永远为广大人民所传诵,直到今天还激( 励√发 )着千万人的斗志。

1.这篇短文是按时间变化顺序记叙的。

2.用√选择括号里恰当的字,根据第四段的拼音写出成语。

3.陆游是一个爱国诗人,文章是从哪两方面来叙述的?
答:(1)陆游从小立志报国,认真练武为国建功立业;(2)主张北伐,从军,临死也不忘收复国土,写下《示儿》一诗。

4.陆游为什么能在军旅生活中写下不少爱国诗篇?
答:因为他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感同身受,有感而发。

(二)可爱的家乡
我的家乡很美。


星期天,老师带我们到山上去玩。

我们站在山顶上,眺望家乡的景色。

往东看,是一座座高大的楼房,一条条宽阔的街道。

往南看,是广阔的田野。

田野里长着玉米、高粱、小麦、棉花。

一条笔直的公路穿过田野,通向远方。

往西看,是个美丽的果园。

你瞧,山洼里那一片片柿树,红得那么好看,简直像一片火似的。

还有那苹果,有深红的、金黄的、翠绿的,品种有红玉、国光、元帅、香蕉、金星等十几种。

那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玛瑙似的红果。

葡萄呢,更加逗人喜爱。

而那种叫“红玫瑰”的,则紫中带亮,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

往北看,是一条大河。

河上架着铁桥。

河里有帆船,还有小轮船。

∥我们的家乡多么美好,多么可爱啊!∥
1.用‖将本文划分为三个层次,并说一说是按照什么结构形式安排层次的?
答案:总--分--总。

先总写家乡美,再变化方位环顾四周分写美景,最后再次强调了家乡美。

2.作者是站在山顶观赏家乡景色的。

他是按游览顺序观赏的。

文中的往东看、往南看、往西看、往北看,这些词语点明了观赏的顺序。

3.第五自然段写了柿树、苹果、山楂树和葡萄等几种景物,
其中详写了苹果和葡萄。

【创意风暴】
县太爷的谜语
从前有一位农夫,娶了个聪明能干的妻子。

小两口男耕女织,勤俭持家,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

一天农闲,农夫坐在大门旁,边搓绳子边晒太阳。

他想,自己和贤妻幸福地过着日子,如今不欠债,不受饥,什么事也不用求人了。

一高兴,顺手捡起一块黄泥,在大门上写了“万事不求人”五个大字。

一天,县太爷乘轿路过此地时,看见这五个赫然醒目的大字,冷笑着说:“一个穷百姓竟敢说如此大话,叫我来教训教训他!”于是命人将农夫召到轿前,大声喝道:“想必你有大本领,才敢夸此海口。

那好,明天给我送样东西到县衙来!”
农夫忙问:“大人要何物?”
那县太爷捋着山羊胡子冷冷地说:“你竖起耳朵听着!”接着念了下面四句诗:
“高山上面叠高山,高山下面毛竹滩。

毛竹滩上滚龙潭,滚龙潭下火焰山。


吟完,县爷乘着四人抬轿晃晃悠悠而去。

农夫回家把此事告诉了妻子,妻子略一思索,对丈夫说:“这难不倒我们,明早准能办到!”于是,夫妻俩晚上忙了几十时辰,第二天一大早就把东西送到了县衙。

县太爷一看,暗暗称赞道:“果然聪明有本领。


读者朋友,你猜县太爷要的是何物?
答案:蒸笼
【资料库】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书法上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官至礼部尚书,追谥“文忠”。

豪放派代表,主要作品有《赤壁赋》《题西林壁》《水调歌头》《念奴娇》等。

【每课一诗】
冬景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学习与生活的苦,每一个人必须选择一个。

不管你选择了哪一个,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做到最好,人生才会在不留遗憾。

老一辈教育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人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是福,在学习的年龄不要贪图享乐;认认真真听课,勤勤恳恳学习,美好的未来可以值得可期。

知识在当今社会知识就是财富就是能量,愿在知识的海洋里你我成为良书益友,结伴同行,共同迈向美好生活,迈向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