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限时训练17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时训练(十七)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2015年11月我国宣布放开“全面二孩”政策。
图甲示意2010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图乙示意1980~2012年我国人口出生数,据此完成1~3题。
图甲图乙
1.如果我国仍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推测2012年之后我国出生人口变化趋势为()
A.缓慢持续增加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D.快速减少
2.目前,我国城市人口的生育率低于农村,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
2013年后制约我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A.生育政策B.城市化
C.育龄人口D.资源状况
3.针对我国的人口问题,我国政府今后可能不会采取的措施是()
A.实施全面自主生育政策
B.适度延缓退休年龄
C.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
D.大量接纳外来移民
1.C2.B3.D[第1题,2010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图中,20~24岁人口比重大于24岁以上和20岁以下年龄段,而一般生育年龄人口主要集中在24~30岁,故2012年以后,开始几年由于20~24岁人口增多而生育率有所升高,故出生人口先增加,但由于20岁以下人口较少,故再往后出生人口又会减少,则2012
年以后我国出生人口变化趋势为先增后减。
也可依据1980~2012年人口出生数图来分析。
第2题,由题中信息可知,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快速上升,但城市人口
生育率较低,导致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变慢,则今后制约我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城市化。
第3题,若我国生育率持续下降,今后可能实施全面自主生育政策,但中国人口总量大,不可能大量接纳外来移民;可发展机器人产业,以及适度延缓退休年龄,来缓解劳动力不足带来的问题。
]
一个国家的就业比高,抚养比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即出现“人口红利”;反之出现“人口负债”(抚养比是指少儿和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下图示意中国抚养比和就业比历史变迁及预测变化。
据此完成4~6题。
4.抚养比低于50%即处于“人口红利”期。
我国“人口红利”期出现在() A.1990—2030年B.1985—2050年
C.1990—2015年D.2000—2020年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抚养比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成正比
B.就业比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同步变化
C.60年代抚养比高主要是婴儿潮所致
D.2016年以后抚养比升高是老龄化所致
6.应对“人口负债”的措施,可取的是()
①全面实施二孩生育政策②限制劳动年龄人口迁移国外③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④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4.A5.C6.D[第4题,本题可以从纵坐标50%处画一横线,可以看出抚养比低于50%对应的时间大约是1990—2030年。
第5题,抚养比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但不是成正比;就业比与经济增长有关,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会影响未来的就业,增加就业压力;60年代出生率高,抚养比高主要是婴儿潮所致;2016
年以后抚养比升高与“全面二孩”政策有关。
第6题,应对“人口负债”的措施主要是增加劳动人口的比例,可采取的措施有全面实施二孩生育政策、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限制劳动年龄人口迁移国外是不现实的。
]
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
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A.①和④B.②和④
C.①和③D.②和③
8.关于图中各地人口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潜力从东向西不断递减
B.②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
C.③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
D.④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
7.C8.C[第7题,直接根据图示的等值线判读,并结合等值线“高于高值、低于低值”的原则判读即可。
第8题,根据图示美国潜力最低的区域为西部山区,而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区,人口潜力较高。
②地区人口潜力较大与气候无关,与该地区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就业机会相对较多等因素相关。
③地区为美国西部高原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干旱,因此人口潜力指数比较小。
④位于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平原,该地区矿产资源贫乏。
]
[B级能力提升]
下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全局趋势三维透视图,该图揭示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呈正相关。
读图完成9~11题。
9.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变化的趋势是()
A.整体升高,东西差异扩大
B.西北升高,东部降幅小
C.西北升高,东西差异缩小
D.整体升高,东部升幅小
10.2000—2010年,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迁入B.放开二胎
C.出生率持续降低D.城市化水平提高
11.该时期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会()
A.增加青壮年的社会负担
B.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
C.促进社会养老体系完善
D.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9.A10.C11.B[第9题,比较两个年份的曲线,可看出东西向明显升高,南北向升高与降低呈相间分布,但波动不大;则整体上人口老龄化系数升高。
同时2010年东西向曲线较2000年东西向曲线波动更大,说明东西差异扩大了。
第10题,图示东北老龄化系数2010年较2000年明显升高,说明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其原因可能是老年人口增加、老年人口以外的人口减少;结合选项可判断C 正确,即出生率下降所致。
第11题,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一般表明该区域劳动力人口比重会增加;因有较充足的劳动力供应,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下图为放开二孩对我国人口增长的影响。
材料二2014—2015年我国出生人口情况表。
年份/类别出生人口/万人
2014 1 687
2015预期 1 887
2015实际 1 655
的主要原因。
(2)对比说出放开二孩和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我国人口高峰值的数量和时间差异。
(3)分析全面放开二孩对我国社会经济将产生的有利影响。
(4)对比2015 年预期出生人口和实际出生人口的差异,并推测其可能的原因。
【解析】第(1)题,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主要是针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原因主要从我国限制生育的政策导致出生率降低及老年人比重增加两方面分析。
第(2)题,结合材料一中的曲线可以判断政策不变的情况下约2025年人口达到高峰值,数量约为14.2亿人,放开二孩后约2030年人口达到高峰值,数量约为15.1亿。
第(3)题,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分析其带来的有利影响,结合人口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缓解老龄化和性别比压力。
第(4)题,注意既要分析预期出生人口多的原因,又要分析实际出生少的原因,联系人口政策、育龄人口、生育意愿等进行分析。
【答案】(1)人口老龄化问题。
原因:①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推移,老年人口数量增多,比重不断增大;②限制生育政策,导致人口出生率逐渐下降,使老年人口比重增大。
(2)数量相差约0.9 (0.8~1.0均可)亿;高峰值时间推迟约5年。
(3)①短期内可以带动母婴消费产品的需求增长;②长期可以降低老年抚养比,缓解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缓解人口性别比压力,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4)差异:实际出生人口远低于预期出生人口。
预期较高的原因:受人口新政的刺激、我国社会经济平稳发展、育龄人口较多。
实际偏低的原因:养儿防老等传统婚育观念的转变;养育孩子成本上升;为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工作压力大,没有精力考虑生育,生育意愿较低;部分70后父母生育年龄偏大,生育二孩健康风险较大。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
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
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图甲2010年上海人口金字塔图乙1990~2008年上海不,同区域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单位:万人/年)上海市人口容量估算表(万人)
2010年2020年2030年水资源限制
1 535.95 1 705.68 1 894.17
的人口容量
经济发展限制
1 460.99 1 543.03 1 596.84
的人口容量
综合常住
1 788.5~1 870 1 841.5~1 935 1 894.5~
2 000
人口容量
(2)根据上海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说明上海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人口在地域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变化。
读图乙,描述1990年到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
(4)结合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1)题,根据人口金字塔读出数据即可,从中可以看出老年人口比重较大,出现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第(2)题,该时段劳动人口数量较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也带来就业、住房压力较大的问题。
第(3)题,1990年至2005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又出现增加的趋势;近郊、远郊人口增多。
第(4)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水资源对人口容量的影响较大,因此上海应该开源、节流;同时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口容量。
【答案】(1)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7.6%~9.6%均可)、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1%(79.8%~82.8%均可)、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约为
10%(9.6%~10.6%均可)。
人口老龄化。
(2)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劳动人口比重偏大。
影响: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住房、就业等压力大。
(3)1990年至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
随着上海旧城改造和环境改善,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出现了人口增加的趋势。
(4)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其中水资源的影响最为明显。
上海应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
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人口容量就越大。
上海应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