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原一男——住宅空间设计思想解读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划与设计
gui hua yu she ji
47
筱原一男
——住宅空间设计思想解读与分析
◎李颖莹
摘要:筱原一男是日本现代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以做私人小住宅设计而闻名。
在六十年代新陈代谢派和丹下健三等人的影响下,日本掀起一股西方现代主义化的设计风潮,建筑领域也提倡大规模的标准化和工业化生产。
在这样的时代洪流下,筱原一男逆流而上,创造性的提出“要与工业生产对决的住宅”的口号,坚持做有个性的私人住宅,以此来反驳对当代城市空间的系统化设计思想。
上原之家作为其住宅作品的代表作,研究其设计思想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筱原一男;上原之家;都市混沌;结构
一、关于上原之家
上原之家是筱原一男第三风格时期的代表作,于1976年建成。
该建筑位于东京涩谷区,因距离代代木上原电车站较近,取名为“上原之家”,是筱原一男为同在设计艺术学院任教的同事摄影家大辻清司一家设计的新住宅。
大辻清司对新房子的需求是需要容纳下全家六口:母亲,自己与妻子,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作为摄影师,他还提出需要一个暗房和摄影工作室的特殊功能需求。
建筑外形与内部则全权交由设计师自由发挥。
二、建筑解读与分析(一)造型分析
上原之家地处由上等住宅区,为一个三层混凝土结构建筑,整体造型为一个左侧带有悬挑的两层通高立方体外加顶部一个带有两个圆窗的圆拱形构筑物,两种几何型叠加在一起,蕴含着冲突中的趣味。
伴随着林立的钢筋混凝土树状柱等众多对立的形态,上原之家在街道中脱颖而出。
如此怪诞造型的诞生是出于筱原一男对城市的观察,他认为混沌的都市环境需要通过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来予以回应,正如他自己讲述的那样“构成街道的建筑多重多样,装饰其表面的色彩与形式又毫无秩序,每个房子都相信自己是最时髦最美的,并因此浑身充满了想要引人注目的欲望”。
在混凝土的外壳下,家的功能被纳入建筑结构之中,功能系统与结构系统的并置,形成一个具有冲突性和矛盾性的整体,带来犹如雨林般的野性美感。
(二)平面分析
建筑一共三层,一层面积约为50㎡,由于用地面积紧张,二层出挑2.8米为一层提供两个室外停车位,同时也服务于一层的暗房和摄影工作室,满足其日常工作需求,同时又将工作空间和平时的生活空间区分开来,互不影响打扰。
二层约为80㎡,是一家人主要的起居空间,也是整座建筑的核心,还是家的中心所在,厨房、卧室、卫生间也安排在这一层。
整个二层使用无梁楼板,由斜撑柱支撑起来。
与此同时贯穿楼板的斜撑柱将二层空间进行局部的分隔和割裂,环绕着居住者的生活空间,对人们的日常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三层是后面加建的空间,面积约为20㎡,功能简单,从二层台阶而上是大儿子的卧室。
(三)流线分析
一、三层交流动线简单,二层动线较为复杂。
穿过一层的停车位,从楼梯拾级而上,来到二层的入口平台,屋顶天窗洒下亮光。
北边是一个狭长的厨房,南边是临街的客厅和餐厅,东边是两个卧室和卫生间。
入口平台右侧便进入起居空间,转过身,经过一人宽的走廊,一根硕大的树状柱出现把起居空间隔成两段,影响居者的行动,庞大体量的树状柱使原本简单的起居空间形成一条环形动线,增加通达难度的同时也丰富了空间的多样性。
走廊里的白色楼梯伸向三层的小屋,和二层的楼梯一样,未设置栏杆或者扶手,头顶上方一扇引入自然光的天窗,引导着人们上前。
(四)结构分析
在现如今的多数建筑中,多数设计师们都在尽力去做这样的一个工作:消隐空间中支撑性的构筑物的存在,保持空间的完整性和通透性。
如果这个目标在前期建筑设计阶段为了稳固性等因素无法实现,到后期也会通过
软装等手段让其在视觉上隐藏起来。
但在上原之家中,建筑师直接将巨大的且不经修饰的混凝土斜撑结构粗暴的引入空间之中,毫无掩饰,给人以强烈的不安定感。
在空间上它打破了空间中连续的完整性,巨大体量带来心理与视觉上的压迫感;空间中的人行动线也受其影响变得迂回,对日常生活产生不变。
这样有冲击力与突破性的结构为何会出现在一个家庭住宅之中,实在是让人费解。
建筑师直接将混凝土斜撑结构粗暴的引入空间之中,而回顾传统日本民居建筑中,屋内一般会有一根顶梁柱的存在,而上原之家的斜撑柱也有这样的象征性作用。
斜撑柱在心理层面将空间割裂开来,其分隔作用与传统的木隔窗和推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既封闭又开放,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灵活且变幻无穷的效果。
正是这样一个结构体在空间中占据相当的分量,空间与结构之间的强烈对比以及结构与人体失衡对比,造就了身体与结构的紧张感。
强烈的结构构件在日常居住空间中与居者互动,它既表达了抽象的几何构成,同时又被赋予了生活的细节。
三、建筑评价
筱原一男在上原之家中突破性的颠覆了传统建筑中对梁、柱、墙的认知,以一种特立独行的方式去在建筑中重新表达其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对谷川的家的继承和发展。
为什么一定要消隐梁柱?梁柱是支撑一座建筑的关键力量,是建筑可以称之为建筑的重点,是整座建筑生命力的来源。
筱原一男通过暴露的梁柱将建筑的生命活力释放出来,通过显现的方式让人们去清楚地感知这个空间的存在。
建筑并非一定要一味的去服务于人,人也可以去适应建筑,二者相互协调并存,也是被称为家的建筑的意义所在。
这座建筑是筱原全新的探索,他既不再求之于日本传统,也离开了现代主义的藩篱,独自追逐都市的混沌之美。
在这个阶段他逐渐尝试用“零度的机器”来融入住宅设计,用无机的零件组合成新的整体。
建筑造型的怪异与不统一,并非造型能力不够,而是有意为之,他就是要一种随机和意外的组合,通过离散性的空间组织来在住宅中间再现城市的混沌,让人在穿越中发现新的意义。
正如筱原一男本人所说,对比于热闹喧哗的街道,他更喜欢寂静无人的街道,"这样会产生一种对突然出现的人影的期待"。
极简和混沌,在他的建筑里得以结合。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李颖莹(1996-),女,硕士,研究方向为设计学。
参考文献
[1]《建筑:筱原一男》 筱原一男作品集编辑委员会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2013.
[2]《篠原一男住宅図面》筱原一男 、住宅図面編集委員会 / 彰国社 / 2007.
[3]《2G 58/59 Kazuo Shinohara》Okuyama / Steward / Massip and Shinohara /Editorial Gustavo Gili, SL / 2011.
[4]多木浩二,冯江.对立:筱原一男作品的内在结构[J].南方建筑,2013(05):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