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生活中常见的盐随堂检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同步卷3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在密闭装置内点燃红磷
B.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
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
D.电解水
2.某同学想一次鉴别碳酸钠、氯化铵、氯化钾溶液,他应该加入适量的()A.氢氧化钠溶液B.氢氧化钙溶液
C.硝酸银溶液D.稀盐酸
3.除去CO2中混有少量O2的最佳方法是()
A.点燃B.通过灼热的铜网
C.通过澄清石灰水D.通过灼热的木炭层
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B.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干电池的电极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自来水生产过程的杀菌剂
5.要鉴别烧碱溶液、稀硫酸、石灰水,可以选用的是()
A.氯化钡溶液B.硝酸银溶液C.碳酸钠溶液D.石蕊试液
6.对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或解释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分子、氧分子构成的
B.将NaOH固体与稀盐酸混合温度升高——说明中和反应放热
C.人喝完汽水后会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小
D.粗盐提纯实验中精盐产率偏低——可能是过滤时滤液高于滤纸边缘
7.资料:①Cu(OH)2、CuCO3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②已知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68℃,CuCO3的分解温度为200℃~220℃。


验室有氢氧化铜和碳酸铜的固体混合物。

设其组成为aCu(OH)2•bCuCO3,小组同学用热分析仪对固体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成固体质量变化与分解温度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段的固体为纯净物
B.b:a=2:1
C.往32.0g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会生成CO2的质量为8.0g
D.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8.类比推理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碱的溶液显碱性,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氯化铵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所以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9.小施做了一个趣味实验:他先将鸡蛋壳碾碎装入气球,再把气球套在盛有白醋的锥形瓶瓶口,然后把气球中的蛋壳加入锥形瓶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如图。

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将碎蛋壳加入后,气球膨胀的主要原因是醋酸挥发
B.鸡蛋壳碾碎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
C.冷却至室温时,气球缩小的主要原因是温度降低
D.该反应可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10.小梁和小张同学学习酸碱盐知识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做了一个百变瓶的实验。

小梁在瓶中放入少量水,将一枚熟鸡蛋放入水中,然后依次向瓶中加入紫色液体A(石蕊),无色液体B(含钠的化合物),看到溶液颜色变为蓝色,最后加入无色液体C(稀盐酸),看到溶液颜色变为红色,溶液中和鸡蛋表面都有气泡产生。

小张同学对此实验作出评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鸡蛋壳是一种碳酸盐
B.百变瓶中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C.无色液体B一定是碱
D.百变瓶中最后的液体一定含有的离子是Na+、H+、Cl﹣、Ca2+
二.解答题(共5小题)
11.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A.食盐
B.小苏打
C.熟石灰
D.洗洁精
E.汽油
F.稀硫酸
G.硫酸铜
H.苛性钠
(1)可用于作调味品的是;
(2)可用于焙制糕点的是;
(3)可用于金属除锈的是;
(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5)可用于作乳化剂的是;
(6)可用于游泳池水消毒的是。

12.粗盐中含有MgCl2、CaCl2等杂质,工业提纯粗盐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Na2CO3溶液的pH 7(选填“>”“=”或“<”);步骤②的实验目的是。

(2)步骤③操作a的名称是。

步骤④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Na2CO3和。

(3)若步骤①和步骤②的顺序颠倒,则最后所得的精盐水中还含有。

13.从海水得到的粗盐,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主要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必须进行分离和提纯后才能用于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粗盐提纯的部分流程如图:
其中,滤液一至滤液二之间需进行三步操作:
①加入过量的碳酸钠,除去滤液中的Ca2+
②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除去滤液中的Mg2+
③加入过量的氯化钡,除去滤液中的SO42﹣
请回答:
(1)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为最终获得精盐,操作①、②和③后还需增加的操作是。

(2)滤液二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

(3)反应过程中共生成种沉淀。

14.粗盐中含有少量CaCl2、MgCl2、Na2SO4和泥沙,将粗盐样品加适量水溶解、过滤,除去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向所得澄清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得到较纯净的NaCl溶液。

(1)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均使用的玻璃仪器是什么?。

(2)加入适量稀盐酸的作用是什么?。

(3)写出上述过程中加入NaOH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15.向一定的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的混合物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OM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N点溶液P点溶液(选填“>”<”或“=”);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无明显现象
B.M点所处状态的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
C.MN线段上任意一点对应溶液的pH=7
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同步卷3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在密闭装置内点燃红磷
B.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
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
D.电解水
【分析】A、根据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压强逐渐减小,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
消耗,温度恢复至室温,压强逐渐减小,最终压强一定比反应前小,故选项图象正确。

B、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随
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错误。

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在反应中
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锰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错误。

D、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而不是质量)之比为2:1,故选项图象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2.某同学想一次鉴别碳酸钠、氯化铵、氯化钾溶液,他应该加入适量的()A.氢氧化钠溶液B.氢氧化钙溶液
C.硝酸银溶液D.稀盐酸
【分析】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与碳酸钠、氯化钾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
氨气,与氯化钾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C、硝酸银溶液与碳酸钠、氯化铵、氯化钾溶液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选项错
误。

D、稀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氯化铵、氯化钾溶液均不反应,不能
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3.除去CO2中混有少量O2的最佳方法是()
A.点燃B.通过灼热的铜网
C.通过澄清石灰水D.通过灼热的木炭层
【分析】化学方法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要遵循以下原则:
除去杂质的同时,保证不能使所需气体的量减少(即不能“玉石俱焚”,但可以增加),更不能引入新的气体杂质,生成物还不能造成环境污染,并且,生成物、所选试剂与所需气体要容易分离.
【解答】解:
A、氧气不能燃烧,故点燃不能除去氧气,故A错误;
B、混合气通过灼热的铜网,二氧化碳与铜不反应,氧气会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铜而被除去,
故B正确;
C、混合气通过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会与石灰水反应被除去,而氧气不反应,除去了
要保留的二氧化碳而氧气未去掉,故C错误;
D、通过灼热的木炭层,氧气可与木炭反应被除掉,但二氧化碳也会与木炭反应生成一氧
化碳被去掉,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了解除杂要遵循的原则,掌握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此类题的窍门.
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B.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干电池的电极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自来水生产过程的杀菌剂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元素,因此可用于冶炼金属,故A正确;
B、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B正确;
C、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干电池的电极,故C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用作自来水生产过程的杀菌剂,
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要鉴别烧碱溶液、稀硫酸、石灰水,可以选用的是()
A.氯化钡溶液B.硝酸银溶液C.碳酸钠溶液D.石蕊试液
【分析】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解:A、氯化钡与硫酸反应时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不反应,所以无法鉴别;故A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银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会形成白色氢氧化银沉淀,并快速变为黑褐色的氧化银
沉淀;与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银形成白色沉淀,无法鉴别;故B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与氢氧化钠不反应,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看到有气泡产生。

与氢
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符合题意;
D、烧碱溶液、石灰水均为碱性,石蕊试液变蓝;稀硫酸为酸性,石蕊试液变红;无法鉴
别;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6.对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或解释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分子、氧分子构成的
B.将NaOH固体与稀盐酸混合温度升高——说明中和反应放热
C.人喝完汽水后会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小
D.粗盐提纯实验中精盐产率偏低——可能是过滤时滤液高于滤纸边缘
【分析】A、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精盐产率=×100%,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可证明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水中不含氢分子、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不能说明中和反应放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C、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是由于胃内的温度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而导致的,说
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过滤时滤液高于滤纸边缘,会造成泥沙等进入得到的精盐中,称得的精盐的质量偏大,
而使精盐的产率偏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电解水的实验结论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资料:①Cu(OH)2、CuCO3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②已知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68℃,CuCO3的分解温度为200℃~220℃。


验室有氢氧化铜和碳酸铜的固体混合物。

设其组成为aCu(OH)2•bCuCO3,小组同学用热分析仪对固体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成固体质量变化与分解温度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段的固体为纯净物
B.b:a=2:1
C.往32.0g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会生成CO2的质量为8.0g
D.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分析】A.根据Cu(OH)2和CuCO3的分解温度范围,结合图象数据,分析作答;
B、根据图象数据,利用化学方程式:Cu(OH)2CuO+H2O进行计算,分别求
得32.0g固体中所含Cu(OH)2和CuCO3的质量,即可求出固体中二者的质量比,然后,依据该固体的组成aCu(OH)2•bCuCO3,计算a与b的比值;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碳元素质量不变分析;
D.根据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分析。

【解答】解:A、AB段为Cu(OH)2受热分解生成水(分解生成2种氧化物应为CuO 和H2O),水的质量为32.0g﹣28.4g=3.6g。

CD段为CuCO3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分解生成2种氧化物应为CuO和CO2),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8.4g﹣24.0g=4.4g;BC段含
有的固体应为CuO和CuCO3的混合物,故A错误;
B、分析图象数据可知,32.0g固体加热到68℃时,其中的氢氧化铜完全分解,生成水的
质量为:32.0g﹣28.4g═3.6g;CD段,碳酸铜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8.4g﹣24.0g ═4.4g;
设32.0g固体中含氢氧化铜的质量为x。

Cu(OH)2CuO+H2O
98 18
x 3.6g

x═19.6g
含碳酸铜的质量为:32.0g﹣19.6g═12.4g
固体aCu(OH)2•bCuCO3中,氢氧化铜与碳酸铜的质量比为:

解得:a:b═2:1
故B错误;
C、加热分解,混合物中的碳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混合物中的碳也
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

所以32.0g混合物加入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与加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故C错误;
D、反应过程涉及的物质为Cu(OH)2,CuCO3,CuO,H2O,CO2,铜均为+2价,氧均
为﹣2价,H均为+1价,碳均为+4价。

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在考查根据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计算能力的同时,还考查了从图象中获取与解答有关信息的能力,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碳酸铜与教材中碳酸钙的化学性质相似。

8.类比推理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碱的溶液显碱性,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氯化铵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所以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分析】A、根据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
分析判断。

D、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碱的溶液显碱性,但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B、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但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不都是化合物,可能是混合物,如过
氧化氢与水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
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D、氯化铵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9.小施做了一个趣味实验:他先将鸡蛋壳碾碎装入气球,再把气球套在盛有白醋的锥形瓶瓶口,然后把气球中的蛋壳加入锥形瓶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如图。

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将碎蛋壳加入后,气球膨胀的主要原因是醋酸挥发
B.鸡蛋壳碾碎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
C.冷却至室温时,气球缩小的主要原因是温度降低
D.该反应可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分析】A、根据醋酸性质据此分析回答此题;
B、根据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分析回答此题;
C、根据温度影响气体体积变化分析回答此题;
D、根据醋酸酸性比碳酸强分析回答此题。

【解答】解:A、醋酸具有挥发性,但不足以引起内部压强变化,气球膨胀是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了气体,使压强发生变化,气球膨胀,选项A不正确;
B、鸡蛋壳碾碎可增大固体表面积,使固体充分反应,且加快反应速率,选项B正确;
C、冷却至室温,内部温度降低,气体遇冷收缩,造成气球体积缩小,选项C正确;
D、醋酸酸性比碳酸强,因此可以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所以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
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选项D正确;
故选:A。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0.小梁和小张同学学习酸碱盐知识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做了一个百变瓶的实验。

小梁在瓶中放入少量水,将一枚熟鸡蛋放入水中,然后依次向瓶中加入紫色液体A(石蕊),无色液体B(含钠的化合物),看到溶液颜色变为蓝色,最后加入无色液体C(稀盐酸),看到溶液颜色变为红色,溶液中和鸡蛋表面都有气泡产生。

小张同学对此实验作出评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鸡蛋壳是一种碳酸盐
B.百变瓶中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C.无色液体B一定是碱
D.百变瓶中最后的液体一定含有的离子是Na+、H+、Cl﹣、Ca2+
【分析】碳酸盐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石蕊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将一枚熟鸡蛋放入水中,然后依次向瓶中加入紫色液体A (石蕊),无色液体B (含钠的化合物),看到溶液颜色变为蓝色,则B溶液显碱性,为碳酸钠或氢氧化钠;最后加入无色液体C (稀盐酸),看到溶液颜色变为红色,溶液中和鸡蛋表面都有气泡产生,说明鸡蛋壳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二氧化碳,且反应后盐酸过量,无色液体B可能是氢氧化钠或碳酸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A.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是一种碳酸盐,正确;
B.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百变瓶中的盐酸
和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
C.无色液体B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碳酸钠,错误;
D.百变瓶中最后的液体一定含有的物质是过量的盐酸、生成氯化钠、氯化钙,故含有离
子是Na+、H+、Cl﹣、Ca2+,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解答题(共5小题)
11.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A.食盐
B.小苏打
C.熟石灰
D.洗洁精
E.汽油
F.稀硫酸
G.硫酸铜
H.苛性钠
(1)可用于作调味品的是A;
(2)可用于焙制糕点的是B;
(3)可用于金属除锈的是F;
(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C;
(5)可用于作乳化剂的是D;
(6)可用于游泳池水消毒的是G。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可用于作调味品的是食盐,故填:A;
(2)可用于焙制糕点的是小苏打碳酸氢钠,故填:B;
(3)可用于金属除锈的是稀硫酸,故填:F;
(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氢氧化钙,故填:C;
(5)可用于作乳化剂的是洗洁精,故填:D;
(6)可用于游泳池水消毒的是硫酸铜,故填:G。

【点评】加强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关系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粗盐中含有MgCl2、CaCl2等杂质,工业提纯粗盐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Na2CO3溶液的pH >7(选填“>”“=”或“<”);步骤②的实验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钙离子。

(2)步骤③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

步骤④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Na2CO3和NaOH。

(3)若步骤①和步骤②的顺序颠倒,则最后所得的精盐水中还含有CaCl2。

【分析】(1)根据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进行分析解答。

(2)步骤③是将沉淀和滤液分离,进行分析解答。

(3)若步骤①和步骤②的顺序颠倒,过量的氢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碳酸钠溶液显碱性,Na2CO3溶液的pH>7;步骤②中,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与过量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步骤②的实验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钙离子。

(2)步骤③是将沉淀和滤液分离,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

稀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钠、氢氧化钠反应,步骤④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Na2CO3和NaOH。

(3)若步骤①和步骤②的顺序颠倒,则氢氧化钙过量,过量的氢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则最后所得的精盐水中还含有CaCl2。

故答案为:
(1)>;除去溶液中的钙离子;
(2)过滤;NaOH;
(3)CaCl2。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了粗盐提纯中离子的除杂,除去多种杂质离子时,要考虑除杂的顺序、后面加入的试剂要能除去前面加入的过量的试剂。

13.从海水得到的粗盐,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主要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必须进行分离和提纯后才能用于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粗盐提纯的部分流程如图:
其中,滤液一至滤液二之间需进行三步操作:
①加入过量的碳酸钠,除去滤液中的Ca2+
②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除去滤液中的Mg2+
③加入过量的氯化钡,除去滤液中的SO42﹣
请回答:
(1)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③①或③②①或③①②(填序号),为最终获得精盐,操作①、②和③后还需增加的操作是过滤。

(2)滤液二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3)反应过程中共生成4种沉淀。

【分析】(1)根据除杂质的注意事项: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需要的物质反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根据实验中过量物质的处理方法和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考虑.
(3)根据反应原理分析。

【解答】解: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与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氯化钡要在碳酸钠之前加入。

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可用稀盐酸除去。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1)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③①或③②①或③①②,为最终获得精盐,操作①、②和③后还需增加的操作是过滤,将沉淀与滤液分离;
(2)滤液二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3)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有氢氧化镁、碳酸钙、硫酸钡、碳酸钡共4种。

故答案为:(1)②③①或③②①或③①②;过滤;
(2)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3)4。

【点评】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加入试剂的顺序的排法,关键要知道加入碳酸钠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