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石坑崆森林群落植物区系成分的垂直分布格局
崆峒山灌木种质资源及分科检索表
崆峒山灌木种质资源及分科检索表作者:卞义宁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11期摘要:1987—1994年利用8年时间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对地处陇东黄土高原地区具有植物分布代表性且植被资源相对丰富的崆峒山进行实地调查,在分析研究陇东黄土高原区灌木种质资源及其分类的基础上,按照恩格勒植物分类系统(Engler System)要求,提出了陇东黄土高原区灌木种质资源分科检索表,为本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及其水土流失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保障。
关键词:崆峒山;灌木种质资源;检索表1 崆峒山自然概况与灌木分布特性1.1 崆峒山自然概况崆峒山属5A级风景明胜区,座落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境内,距平凉市城区12 km,位于东经35°33′ 12”~35°34′03",北纬106°31′15”~106°31′58”之间。
崆峒山是六盘山的东向支脉,主峰马鬃山海拔为2 046.00 m,总面积为30 km2。
在大地构造上位于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体系脊柱—贺兰褚带的南段,主要由古生代及中生代的三迭纪、白垩纪等地层组成,气候类型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
七月最高温度为36℃,1月最低温度为-26.4℃,年雨量在517 mm以上,相对温度为80%,全年无霜期只有161 d。
土壤以石灰性褐土为主,阳坡土层较薄,岩石裸露,土壤有机质含量少,阴坡土层较厚,积叶形成较厚的腐殖质层,深达30 cm以上,土壤肥沃。
1.2 崆峒山灌木分布特性通过采用重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现有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按照恩格勒植物分类系统(Engler System)要求,对崆峒山的灌木、亚灌木、木质藤本按科、属,种进行分类,经过分析研究,崆峒山灌木种质资源共分为39科,75属,142种。
崆峒山灌木主要的属于华北植物区系,与关山、麦积山、秦岭、华北植物有着十分鲜明的分布上的联系。
广东石坑崆森林植物生活型谱随海拔梯度的变化
直变化模式. 结果表明 :1 乔木 、 、 本植 物 、 () 灌木 藤 常绿植物 、 高位芽植物 以及地面芽植物 皆表现出随海拔的增加 物
种数逐渐减少的趋势 ( O 0 ) ( ) P< .5 ;2 高位芽植物在各样带均 占绝对优 势 (5 以上 ) 海拔 30~17 0m, 7% . 0 0 中高位 芽植物稍优于小高位芽植物 、 高位芽植物 和藤本高位芽植物 ;3 除趋势 对应 分析显示地上芽植物和藤本高位 芽 矮 () 植物沿海拔 梯度分布 的差异较大. 研究植物生活型谱海拔梯 度格局有 助于揭 示森林 群落的环境 梯度变化 规律 , 为 保护垂直带上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 生活 型谱 ; 海拔梯度 ; 森林群落 ;南岭国家级 自然保护 区
中图分类号 :9 8 Q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14 1 ( 07 0 —0 80 10 — 1 X 2 0 )2 07 —5
Va i to si a f ・ r pe t a Alng a tt di l ra i n n PlntLie Fo m S c r o n Aliu na G r d e ti hi e g o a i n n S k n k ng,Gu ng n o i e a do g Pr vnc
l gr a cl hn Ip ye , co h nrp ye ,l o un rp ye o 0 — 7 0 m a s 1 ; ) r a e tn mi 0 ae h t mi p a e h t i p a eoh t f m 3 0 1 0 . .. 3 h Ip D s r o s n sr
广 东石 坑 崆森 林 植 物 生活 型 谱 随海 拔梯 度 的变 化
张 璐, 苏志尧, 李镇魁 , 陈北光
崆峒山种子植物区系古老性分析
崆峒山种子植物区系古老性分析【摘要】在15个古老木本科中,崆峒山种子植物区系有10科20属47种,占本区种子植物总科数的11.36%、总属数的5.80%、总种数的6.91%,说明本植物区系有一定的古老性。
【关键词】崆峒山;种子植物区系;古老性崆峒山是耸立在陇东黄土高原西部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该区既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又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人文景观。
是华北、华中、横断山、蒙新、中国—喜马拉雅等多种植物区系的交汇点。
区系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古老性、过渡性和复杂性。
因此对崆峒山植物区系古老性的分析,可以为对崆峒山种子植物区系与邻近地区的相似性分析、崆峒山植物区系的起源和演变等提供科学依据。
1.自然地理概况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境内,总面积182.52km2,地理坐标界于东经106°26′18″~106°37′24″和北纬35°23′24″~35°37′52″范围内。
东起平泾公路甘家坟,西至大、小马圈一带,南至大阴山、十万沟,北至马屯山分水岭。
根据气候区划分,该区处暖温带半湿润区,崆峒山年均气温8.6℃。
空气湿度大,年均气压86600Pa。
年平均降水511.2mm,且多集中在7~9月,年蒸发量为1430mm 左右,是降水量的2倍多。
冬季积雪较厚的时间较长,积雪平均厚度达25cm。
与上述气候水热条件相适应,崆峒山地区地带性植被是落叶阔叶林和草甸草原,与之相应,土壤主要划分为山地棕壤土、灰褐土和红土。
2.植被条件与上述气候水热条件相适应,崆峒山地区地带性植被是落叶阔叶林和草甸草原,与之相应,土壤主要划分为山地棕壤土、灰褐土和红土。
崆峒山区植被成分复杂,具有十分明显的古老性、过渡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森林的建群种主要有油松、辽东栎、山杨、白桦、中国沙棘、虎榛子、白刺花、榛、胡枝子、白羊草、长芒草等。
由于崆峒山历代人为活动频繁,因此该区现有森林是其原生植被—原始森林经过长期人类干扰破坏后出现的次生林。
广东石坑崆森林群落植物区系成分的垂直分布格局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ourna l of Cen tral South U nive r sity of Fo restry & T echnology
V ol. 27 No. 5 O ct. 2007
ZHAN G L u, SU Zh i2yao, CH EN B ei2guang, L I Zheng 2kui
(C ol lege of Fo res t ry, Sou th C h in a A gricu lt ural U niversit y, Guangzhou 510642, Guangdong , Ch ina)
Abstra ct: A l t itud ina l pat t ern s of flo rist ic elem ent s w ere invest igated in t he h ighest mo unt ain of Guan gdo ng P ro vince. A ho rizon tal
t ransect ( 10 m ×120 m ) wa s p laced at 100 m alt itud in al in tervals from an eleva tio n o f 500 m to 1 900 m abo ve sea level in N an ling N at io nal N atu re R eserve. T he resu lt s show th at 420 species in 247 genera and 116 fam il ies of vascular p lan t s w ere found in the 18 000 m 2 p lo t; that th e flora was dom ina ted by the t rop ical an d sub t rop ical fam ilies, w i th few t rop ic areal2types, an d mo s t o f the f lo rist ic elem en t s were m iddle t rop ical2su bt rop ical elem en t s; th at a grea t num b er of fam ilies an d gen era o f p teridop hy tes w ere m ono typ ic an d the p teridop hy tes of ho rizon tal t ransect s at low er alt itu de h ad m o re variat ion th an tho se a t h igh er al t itude; an d t hat the variat ion of seed p lan t s at al l 15 t ran sect s w as a t a st age of equ ilibrium and seed p lan t s at low er al tit ude had m o re species and higher variance of sp ecies d ist ribu t ion t han tho se at higher a lt itude.
基于SWOT-AHP的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SWOT-AHP的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战略研究罗晓莹;汤燕娟【摘要】运用SWOT-AHP方法对南岭国家森林公园进行现状分析,构建了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四边形,提出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应采取防御型发展战略,以保护为主,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为辅.【期刊名称】《韶关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7)012【总页数】7页(P40-46)【关键词】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战略;SWOT-AHP;战略四边形【作者】罗晓莹;汤燕娟【作者单位】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广东韶关512005;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广东韶关512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05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是1993年经原林业部批准建立的独具南国风光特色的森林公园,占地面积273 km2,是广东省唯一的原始森林留存地,同时也是地球同纬度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区域之一.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具有十分丰富的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和人文旅游景观.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一直较为缓慢.近年来,随着韶关市政府逐渐提高对其的重视力度,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将成为韶关市旅游业的新生力量.因此,对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优势与不足,对其资源进行整合与评价是当务之急.国内许多学者对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进行过研究[1-5],但基本都以定性分析为主.本文运用SWOT-AHP方法构建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四边形,寻求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战略,为其进一步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通过定性评价分析,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对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的现状进行SWOT分析. SWOT方法的缺陷是缺少定量分析的过程,而层次分析法(AHP)具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优势,可以弥补SWOT方法的不足.SWOT-AHP方法在许多研究领域,尤其是旅游发展战略研究应用广泛[6-7]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现状,为其未来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2.1 开发现状的总况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对外开放的景区主要有4个:小黄山景区(乳峰景区),瀑布群景区(乳峰瀑布群景区、瀑布长廊景区),亲水谷景区(岭南河景区)和石坑崆景区(岭南第一峰景区)[8].四大景区各具特色,小黄山景区拥有广东省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原始广东松林,瀑布群景区的八大瀑布绚丽壮观,亲水谷景区的壶穴地貌为南岭一大奇景,“广东屋脊”石坑崆高峻雄伟.景区内生态旅游业已经初具规模,但基础设施和管理机制等仍有待进一步的改善.2.2 内部环境分析2.2.1 优势(S)(1)区位与客源优势明显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韶关乳源县与湖南省交界地带,是南岭山脉的核心地带.公园距离韶关市区70 km,距离京珠高速10 km,距离S249省道不足7 km,县道X327线和Z210线横穿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武广高铁韶关站至公园约30 min,广州、深圳至公园的车程分别约2.5 h和3.5 h,交通非常便利.南岭国家森林公园被湖南莽山森林公园、丹霞山、南华寺、通天箩地下森林景区、鸵鸟寨、必背瑶寨和云门寺等著名的景区所包围,有利于与附近的景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区域效应,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珠江三角洲、港澳台、湘赣地区是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客源市场,这些地区的游客出游率高,旅游消费观念新、能力强,周末游、跟团游、自助游、自驾游等形式都非常普遍.(2)生态环境优越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拥有广东省“六个最”:广东省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最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最大的物种宝库、海拔最高的地方、最大的瀑布群和最大的天然氧吧.公园地处亚热带气候区,气候舒适宜人,公园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8.2%,保存着最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公园负离子浓度高,空气质量好,溪水清澈甘甜,环境宁静闲适,是养生、休闲、科普、探险的好去处.(3)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地貌、动植物、气象气候、山水等自然资源和客家、瑶族等人文资源都十分独特(见表1),有利于开展生态旅游、科研考察和教育实习等活动.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带,亲水谷景区可清晰观察到河流的改道和断流现状,壶穴地貌典型,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森林中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明显,山地气候类型独特,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蝶类、陆栖兽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4],是岭南生物多样性物丰之地.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四季如画.春季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繁花满树,杜鹃争艳.夏季浓阴蔽日,清溪长流;踏青避暑,无不适宜.秋季漫山红、黄叶点缀,犹如浑然天成的斑斓油画.冬季会出现广东少有的雾淞、冰凌、飘雪,让人领略银妆素裹的北国风光.总之,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四时有景,季季不同,是“春看云雾夏纳凉,秋观日出冬赏雪”的最佳去处.景区内的文化底蕴也比较深厚,瑶族和客家人特有的风俗习惯和空军雷达站旧址等历史遗迹,使景区的可塑性很高.(4)投融资渠道不断完善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积极探索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公园与东阳光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后,该公司完善了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内的部分基础设施,如道路的建设、森林温泉大酒店及附属设施的修建等,并着力开展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希望把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改造为集旅游、观光、商务、会议、娱乐、度假于一体的5A级国家森林公园,形成以原生态旅游为特色的粤北旅游产业链.目前,公园的投融资体系不断完善,社会资金大力度介入旅游业发展,有力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市场化进程.2.2.2 劣势(W)(1)社会经济基础薄弱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所处的韶关市乳源县是广东省的贫困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长期以来,公园缺乏国家和省级的专项资金投入,因此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方面不能提供充足的资金和人才保障,导致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在韶关市旅游业中属发展滞后的景区之一.(2)旅游基础设施落后由于资金缺乏,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景区旅游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公园的开发和利用.比如:景区内道路弯多狭窄,旅游设施陈旧,指示标识不完善,缺少停车场、环保公共交通设施和休闲购物区,能提供餐饮和住宿的点仅有1家且档次较低、客容量小(仅能同时容纳50~60人)[5],导游解说系统不完备,旅游配套服务跟不上等.由此可见,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内部交通及服务设施亟待改进. (3)发展理念有待提升南岭国家森林公园转变发展观念,改变早期以伐木为主的发展方式(前身为乳阳国有林场),转为以保护、发展森林生态资源为主,积极开发小水电和发展森林生态特色旅游的模式.但发展理念一直停留在低水平状态,先进的管理、规划、营销、策划理念未能进一步融入到公园的发展事业中去,导致公园的发展一直处于缓慢水平.(4)历史文化遗存需进一步挖掘目前,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基本以自然生态型资源为主,主要的特色是群峰起伏,瀑布成群,壶穴地貌等,景区内历史文化遗存较少,有必要进一步挖掘、梳理,利用公园内的遗存,打造历史文化品牌,推动公园的进一步发展.2.3 外部环境分析2.3.1 机会(O)(1)国内森林生态旅游需求不断扩大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休闲时间越来越多,旅游逐渐成为我国人民消费的新时尚.从近20年国内旅游状况图(见图1)可以看出,从1995年到2014年间,国内游客的人数及国内旅游人均花费均稳步上升,国内旅游总花费则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大众旅游的阶段性特征凸显.据国家旅游局统计,在中国旅游业高速增长的过程中,森林生态旅游的增长速度高达20%~30%,这使得森林生态旅游成为当前中国旅游发展的热点和重点.面对城市的热岛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人们更希望接近自然,走进自然,感受自然.因此,对于森林生态旅游的需求将越发旺盛.(2)粤北区域旅游发展增速近年来,粤北地区旅游发展加速,成为广东省旅游发展增速较快的地区之一.随着丹霞山“申遗”成功,以韶关为核心的粤北区域旅游发展形势更被业界所看好.以韶关市为例,韶关市从2009年到2013年,五年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都在逐年增长,2013年接待旅游者人数达2 437.12万人次,增长15.1%,旅游总收入187.2亿元,增长20.1%(图2).近年来,乳源县旅游业发展也快速增长,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天井山森林公园、广东大峡谷、必背瑶寨荣获“2009年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证书和牌匾,成为全省获此殊荣最多的一个县.(3)政策环境有利于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业加快发展秉承“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美丽中国”的理念,广东省政府不断支持森林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极高的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韶关市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一直在打造“大丹霞,大南华,大南岭”三大旅游品牌,全力支持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建设.《粤北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和《韶关市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两个规划中都提到要发挥优势,重点培育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乳源县政府亦将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列为县政府重点旅游建设项目,同时申报该项目为省级重点旅游项目,并争取国家及广东省旅游项目相关政策的支持.2.3.2 威胁(T)(1)旅游市场竞争威胁截止到2014年,韶关市拥有56个森林公园,计划到2017年要新建100个森林公园.随着森林公园数量的增加,森林生态旅游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乳源县旅游资源不具有显著垄断性,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周边地区的其它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与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形成一定的同质化竞争.(2)国家土地政策制约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土地利用性质的改变,这将受到国家土地利用政策的限制.(3)金融危机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的影响非常深远,虽已逐步复苏,但仍需要建立常态化的应对机制.除此之外,还要防范各种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不利事件对公园的阶段性的冲击.3.1 层次分析法(AHP)在SWOT分析中的应用步骤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将层次分析法(AHP)与SWOT分析相结合,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增加数据的可靠性.SWOT-AHP分析步骤如下.(1)通过设计问卷,针对SWOT中的要素进行两两比较,邀请专家进行打分,分别获得SWOT 4个判断矩阵[9].(2)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大特征值λmax通过Matlab软件进行计算,一致性指标一致性比率(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通过查表所得).当CR<0.10时,认为所建立的成对比较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应对判断矩阵做适当修正. (3)运用最大特征值方法计算权重.①在矩阵A中,设有aij,一般aij的值变化范围从1~9.②算矩阵A中每一列元素的和③列向量归一化,得到一个新矩阵W.④将矩阵的中每一行进行算数平均,则即为所求的特征向量,而矩阵的每个元素则就是其对应因素的优先权数.(4)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在SWOT 4个主因素中,选取子因素中权重系数最大值进行比较[10],按因素的程度排序:威胁(T)>劣势(W)>机遇(O)>优势(S).由此可见,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的威胁比较显著,影响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旅游市场同质化竞争大,公园的发展战略有待改善,应该充分挖掘自己的优势,利用外部机遇,应对自身的劣势和外部的威胁.3.2 战略四边形的构建在SWOT-AHP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坐标系并在坐标系中构建战略四边形,以战略四边形重心来代表SWOT 4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重心点所在象限和重心点坐标值来判断当前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现状是否符合要求.根据表2的定量分析结果,运用公式A(X,Y)=(ΣXi/4,ΣYi/4)[11]得出战略四边形的重心坐标:A(-0.056 05-0.037 85),战略四边形的重心坐标位于第三象限(见图3). 从战略四边形分析可知,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应采取防御型的发展战略(WT)[12],这与公园的发展是相符合.由于生态的脆弱性,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应该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同时兼顾多样化战略(ST),辅以依靠其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从而获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处于南岭的核心地带,是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资源丰富,人文资源的开发潜力较大.通过对南岭国家森林公园进行SWOT-AHP分析,结果表明: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应采取防御型的发展战略,辅以多样化战略.应该在坚守生态红线、保护好森林生态的基础上,依靠其地理区位优势,抓住韶关市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的契机,科学谋划发展全域旅游,确立合作共赢理念,形成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意识,突出生态、民族(瑶族)“两大特色”,建设休闲度假精品区和健康养生首选地,发展老年旅游、研学旅游、健康旅游等旅游消费新热点,提升旅游品位,打造南岭生态旅游品牌.同时,应加大政府投入,调动社会力量,鼓励采取PPP等模式投资建设和运营开发,增加完善休闲度假的配套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促进南岭国家森林公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练丽,王喜平.广东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形象定位[J].广东园林,2004(4):16-19.[2]彭福坦,张晨光,梁栋.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2004,31(3):122-126.[3]廖芳均,谢国光.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J].陕西林业科技,2008(4):101-104.[4]刘日钦.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旅游资源现状与发展策略探讨[J].广东林业科技,2009,25(2):89-92.[5]容建明.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发展设想[J].林业科技情报,2015,47(1):16-18.[6]祝丽云,何枫,李维国.基于SWOT法和层次分析法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河北秦皇岛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5):592-597.[7]萨仁娜,张绍良,汪应宏.AHP-SWOT法在城市圈建设中耕地保护策略分析中的应用——以湖北赤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30(3):220-223.[8]佚名.美丽南岭——南岭国家森林公园[J].生命世界,2013,285(7):44-45. [9]韩晓静.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中的应用[J].情报探索,2006,103(5):119-122.[10]申彧,陈伟琪.AHP-SWOT分析在福建省环罗源湾区域发展定位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1):164-167.[11]孙剑萍,汤兆平,陈玉洁.我国生物燃料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SWOT战略四边形[J].农机化研究,2012(6):179-183.[12]刘振峰,刘阁,陈燕,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国航运企业SWOT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9,35(4):55-58.。
广东罗浮山土壤有机碳储量与组分垂直分布特征
广东罗浮山土壤有机碳储量与组分垂直分布特征秦海龙;贾重建;卢瑛;郭彦彪;姜坤;李先霞;杨奇青;温志滔【摘要】对广东罗浮山不同海拔有代表性的10个土壤采样点进行剖面挖掘,采集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对土壤有机碳 (SOC) 含量、土壤活性有机碳 (POXC) 含量、土壤有机碳的各组分含量及土壤基本理化指标进行分析,探讨罗浮山不同海拔各土壤剖面有机碳储量及组分的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罗浮山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均集中分布在0~40 cm深度的土壤中,且0~20 cm SOC含量及储量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随着海拔的升高,SOC含量及储量、POXC含量以及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均呈增加趋势;随土层深度增加,SOC含量及储量、POXC含量、CF1和CF2含量均呈降低趋势,而CF3和CF4含量则反之;POXC含量、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与SOC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增加SOC积累是提高SOC各组分含量的主要途径.%Dividing 10 typical soil sampling points at different elevations in LuofuMountain,Guangdong,and collecting soil samples of 0-20 cm,20-40 cm,40-60 cm,and 60-80 cm soil layers.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ze soil organic carbon(SOC) content,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POXC) content,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and basic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icators.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rules of organic carbon storage and com-position in different soil profiles at different altitudes in Luofu Mountain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OC and POXC of Luofu Mountain mainly accumulated in 0-40 cm depth,and SOC content and stock in the soil surface horizon (0-20 cm)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ltitude.With the increase of altitude,the SOC content andstock,POXC content and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ll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depth,the SOC content and stock,POXC content,CF1and CF2 contents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while the con-tents of CF3 and CF4 decreased.The content of POXC,content of organic carbon in soil and SOC content were all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Increasing SOC accumulation was the main way to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SOC fractionss.【期刊名称】《西南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38)003【总页数】8页(P108-115)【关键词】土壤;有机碳组分;活性有机碳;垂直分布;罗浮山【作者】秦海龙;贾重建;卢瑛;郭彦彪;姜坤;李先霞;杨奇青;温志滔【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广东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东惠州516131;广东省惠州市罗浮山林场,广东惠州516131;广东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东惠州5161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4.5土壤碳循环是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重要地球表层系统过程,是国际地学和生态学界近年来关注的热点领域,国际社会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需求,驱动着土壤学界对土壤固碳容量与潜力、固碳减排过程与机理的探索[1]。
参考文献
[1] 江洪,黄建辉,陈灵芝,杨朝阳,杨小秋. 东灵山植物群落的排序、数量分类与环境解释[J]. 植物学报. 1994(07)[2] 安树青,赵儒林. 中国北亚热带次生森林植被的特征分析[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1(0 2)[3] 王献溥. 广西亚热带山地针阔混交林的群落学特点[J].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90(03)[4] 林鹏,丘喜昭. 福建南靖县和溪的亚热带雨林[J].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987(03)[1] 江洪,黄建辉,陈灵芝,杨朝阳,杨小秋. 东灵山植物群落的排序、数量分类与环境解释[J]. 植物学报. 1994(07)[2] 娄安如. 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及其组成成分特性的分析[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4)[3] 高贤明,马克平,陈灵芝,李迪强. 旅游对北京东灵山亚高山草甸物种多样性影响的初步研究[J]. 生物多样性. 2002(02)[4] 丁献华,毕润成,张慧芳,闫明. 霍山七里峪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生活型谱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22)[5] 夏亚军. 雾灵山亚高山草甸植被研究[J]. 河北林业科技. 2011(03)[6] 王祥荣. 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生态特征的分析(续)[J].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04)[7] 张宝财,张华,祝业平,李剑源,李延明,马明军. 辽宁老秃顶子南坡植物生活型谱及其海拔变化[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4)[8] 夏亚军. 雾灵山植物生活型研究[J]. 河北林果研究. 2010(03)[9] 黄志森. 戴云山南坡植物群落生活型的海拔梯度格局[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10(03)[10] 于晓东,周红章,罗天宏. 东灵山地区大步甲属物种分布和季节变化的多样性格局[J]. 生态学报. 2 002(10)[1] 张璐,苏志尧,李镇魁,陈北光. 广东石坑崆森林植物生活型谱随海拔梯度的变化[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7(02)[2] 李文友,赵凤霞,韩学勇. 生活型研究概述[J]. 林业科技情报. 2007(03)[3] 刘守江,苏智先,张璟霞,胡进耀. 陆地植物群落生活型研究进展[J].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2)[4] 郭泉水,江洪,王兵,阎洪. 中国主要森林群落植物生活型谱的数量分类及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J]. 生态学报. 1999(04)[5] 沈显生. 从地带性植物群落生活型谱讨论安徽植被带的划分[J].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 9(03)[6] 于顺利,陈灵芝,马克平. 东北地区蒙古栎群落生活型谱比较[J]. 林业科学. 2000(03)[7] 颜忠诚. 生态型与生活型[J]. 生物学通报. 2001(05)[8] 江洪,黄建辉,陈灵芝,杨朝阳,杨小秋. 东灵山植物群落的排序、数量分类与环境解释[J]. 植物学报. 1994(07)[9] 郭柯,郑度,李渤生.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植物的生活型组成[J]. 植物生态学报. 1998(01)[1] 丁献华,毕润成,闫明. 基于CCA排序的霍山森林植物功能型划分[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2] 丁献华. 人才培养路径二:文化引导人才成长[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1(08)[3] 丁献华. 太岳山七里峪油松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J]. 科技信息. 2009(14)[4] 张慧芳,苗艳明,丁献华,毕润成. 邻苯二甲酸酯对小麦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 0(07)[5] 丁献华,闫明,张慧芳,毕润成. 山西霍山暖温带次生林植物功能型的划分[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6] 丁献华,毕润成,张慧芳,闫明. 霍山七里峪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生活型谱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22)[7] 丁献华,闫明. 攀缘植物在北方城市垂直绿化中的应用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30[1] 寇萌,焦菊英,杜华栋,王志杰,王巧利,苏嫄.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立地条件草本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3(01)[2] 黄瑾,杨小波. 琼东北农村地区森林植物区系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 2012(11)[3] 马维伟,王辉,马小强. 兰州市九州台区不同海拔高度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J]. 水土保持通报. 20 12(06)[4] 马姜明,占婷婷,莫祖英,梁士楚. 漓江流域岩溶区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主要共有种生态位变化[J].西北植物学报. 2012(12)[5] 张殷波,张晓龙,卢怡萌,李明. 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及区系特征研究[J]. 植物研究. 2013 (01)[6] 潘宇,李德志,袁月,徐洁,高锦瑾,吕媛媛. 崇明东滩湿地芦苇和互花米草种群的分布格局及其与生境的相关性[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2(04)[7] 武志博,田永祯,赵菊英,高立平,白莹,程业森. 额济纳绿洲重盐地多枝柽柳分布格局研究[J]. 中国沙漠. 2013(01)[8] 钟军弟,李先琨,袁长春,刘金祥,陈燕,刘锴栋. 不同稳定性群落下飞机草种群繁殖特性分析[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03)[9] 班卫强,严成,尹林克,杨美琳,王忠臣.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不同立地条件植物多样性和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研究[J]. 中国沙漠. 2012(06)[10] 陈文业,张继强,赵明,王志广,吴三雄,袁海峰,康建军,孙飞达,王永恒. 甘肃敦煌西湖荒漠-湿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J]. 中国沙漠. 2012。
广东南岭石坑崆山顶矮林群落结构特征
广东南岭石坑崆山顶矮林群落结构特征王旭;胡文强;李家湘;黄世能【摘要】通过在广东南岭自然保护区最高峰——石坑崆山顶矮林建立样地,对石坑崆山顶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群落外貌以及结构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4块样地中,计有维管束植物有( 10±1.41)科,( 14.5±2.08)属,(21.25±6.18)种;该群落区系地理成分主要以热带区系成分为主,且带有温带成分;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征.群落生活型谱中以高位芽植物为主,但地上芽植物也占有一定比率,具有一些热带植物群落特征;该群落种群总体上为增长种群.%To understand the species and floral composition, forest structure, plant diversity and coe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ntane dwarf forest community in Nanl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Guangdong Provinccfour 20m x 20m sampling plots located from 1700 to 1900m of elevation were 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otal number of plant species in the communities was 21.25±6.18, representing 14.5±2.08genera and 10±1.41families in four plots. The floral composition of these communities can be divided into 9 floral types. Among those floral tropic distributions are dominant, and with temperate elements. The vertical structure is simple, which only can be divided into tree layer, shrub layer and herb layer. Phanerophyte is dominant in life-form spectrums, but on the ground also holds a certain percentage of chamaephytes, which has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ropical plant communities. The analysis of age structure shows that the population in the whole community is growing population.【期刊名称】《浙江林业科技》【年(卷),期】2011(031)006【总页数】6页(P12-17)【关键词】常绿阔叶林;山顶矮林;植物区系;群落;特征【作者】王旭;胡文强;李家湘;黄世能【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广州51052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广州510520;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26;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广州5105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S718.54山顶矮林又称“高山矮林”、“矮曲林”、“苔藓林”、“蟠蛇林”或“雾林”[1]。
广东省石古坪矿区地质特征
广东省石古坪矿区地质特征王曼艳(广东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广东 惠州 516000)摘 要:本文通过对广东省潮安县坑内—石古坪矿区成矿的地质特征分析,阐述了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化探异常、围岩蚀变等多因素控矿条件,并对矿床成因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多因素控矿;地质特征;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8)06-0257-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higun Ping mining area, GuangdongWANG Man-yan(The Seventh Geological Brigade of Guangdong Geological Bureau,Huizhou 516000,China)Abstract: In this paper,through the analysis o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ao an county of Guangdong province,it expounds the formation,structure,magmatism,wall rock alteration and ore controlling conditions of many factors,and primarily analyzes the genesis of the ore deposits.Keywords: multi factor ore control;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genesis1地质概况矿区区域构造位置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中北东向断裂与北西向断裂交接处的南西边,燕山四期粗中粒斑状(角闪)黑云母外接触带上,同时也位于广东省成矿区划图上的大埔—惠来Ⅳ级成矿带上。
2矿体地质特征2.1 地层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上统南山村组(J3n),少部分为第四系(Q)。
广东南岭石坑崆山顶矮林群落结构特征
作者简 介 : 王旭 (97 17 一), ,河南新乡人 ,助理研 究员 , 男 从事恢复生态和生理生态学研究。
6 期
王旭 ,等 :广东南 岭石坑 崆… 顶矮 林群 落结构特 征
1 3
年初我 国南方大面积 出现 了持续 时间长的雨雪冰 冻灾害 天气 ,对我国南方森林造成 了巨大 的破坏 。国内一些 专 家学者对 不同的植被 类型进行了评估 , 但对于 L 顶矮 林雪灾破 坏情 况 以及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造 成的 L J 影响未见报 道 。本研究选 择南岭 石坑崆典型 的山顶矮林植 物群落 ,通过样地 调查 ,分析南岭石坑 崆山顶矮林 的 群落结构 ,掌握和 了解它 的物种 组成及其群落学特征 ,评价灾害对其森林的影 响 ,以期对亚热带 L 顶矮林植物 l j 群落稳定机 理以及 演替规律有更深入 的认识 ,为其生态系统的保 育 、恢复与可持续经营提供 理论依 据。
31广东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一节)
一、山地旅游资源
(3)鼎湖山 最高处的鸡笼山顶高1000. 3米。 美誉:华南生物种类的“基因储存库”和“活的自然 博物馆”。
一、山地旅游资源
(3)鼎湖山 为目前国内所测定 的最高的负离子含量区。
一、山地旅游资源
(3)鼎湖山 风景区——天溪、云溪、天湖。天溪风景区是主要旅 游区。
一、山地旅游资源
(3)鼎湖山 称谓: 是我国南方的天然植物园。 被中外学者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
一、山地旅游资源
(3)鼎湖山 1956年,鼎湖山成为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1979年又成为我国第一批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 与生物圈”计划的保护区。 1982年国务院又将星湖风景名胜区(含七星岩、鼎湖 山)列为全国第一批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注:星湖风景名胜区包括“七星岩”和“鼎湖山”两 大景区
一、山地旅游资源
(一)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2.岩溶地貌 又称喀斯特地貌 典型代表——广西桂林山水
一、山地旅游资源
(一)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2.岩溶地貌 分布情况——广东喀斯特地貌主要集中在粤西北地区, 如英德、阳春等地。 主要代表——构成了如连州地下河、英德宝晶宫、阳 春玉溪三洞等为代表的溶洞群景观,并形成了英德英西峰 林走廊、肇庆七星岩、乐昌古佛岩、怀集燕岩、阳春崆峒 岩、凌霄岩、春湾风景区、马兰峰林等融“奇、险、幽” 美感于一体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一、山地旅游资源
(一)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2.岩溶地貌 (3)七星岩 又名星湖,位于肇庆城北,因岩峰布列恰似北斗七星 而得名,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一、山地旅游资源
(一)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2.岩溶地貌 (3)七星岩 七星岩由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由东向西依次为:阆 [làng] 凤、玉屏、石室、天柱、蟾蛛、仙掌和阿坡,其中 以石室最富诗情画意。
广东省森林、矿产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利用对策和要求
广东省森林、矿产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利用对策和要求08级地理科学20082601054 李安平一、森林资源(一)森林资源特点1、森林植被资源丰富,以亚热带植被为主。
广东省位于中国的南大门,北倚五岭,南临南海,境内地势北高南低,东西向腹部倾斜。
北回归线横贯中部,拥有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三条气候带,水热资源丰富,十分有利于森林的生长和野生动植物的生息繁衍,森林类型多样,生物群落复杂。
由于具有优越的气候资源,广东省的植被组成种类丰富,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共有5424种,亚种298种,变形21种,分隶于273科1568 属。
其中蕨类植物54科,136属,458种;种子植物中有裸子植物8科,14属,30种;被子植物有211科,1418属,4936种。
热带植物种类丰富,已知蕨类植物中有桫椤科、膜蕨科、观音座莲科等,裸子植物中有苏铁科、罗汉松科等,被子植物中有樟科、壳斗科、桃金娘科、山茶科、桑科、木兰科、山矾科、杜英科、金缕梅科、番荔枝科等。
广东省存在历史久远,有很多古老的植物,由于地理位置独特。
广东省处于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区,气候资源具有自己的个性,再加上雷州半岛有我国少有的热带地区,热带雨林、季雨林分布广泛,因此植物类型多种多样。
例如在广东的沿海各地就分布着大面积的红树林,这对保护海岸起到了重要作用。
2、各类林业用地规模不一。
各类林业用地包括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等等。
由于广东省各县市的地形各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以及城市发展规划不同步,林业用地的规模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粤北和粤西山区由于地势崎岖,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规模较小,林地还保持相当大的规模。
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各地,城市高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林地范围不断缩小。
韶关市是广东省最大的再生能源基地和天然生物基因库之一又是广东重要的用材林、水源林和毛竹基地,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全市林业用地3,199万亩,有林面积达2,530万亩,木材蓄积量5,140万立方米,可伐量2,560万立方米,年上调量占全省的40%,均居广东首位。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某矿区地质特征、矿化特征及找矿标志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某矿区地质特征、矿化特征及找矿标志通过对该矿区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分析,重点对该矿区的矿区特征及矿床成因类型进行分析。
初步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属于矿床属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磁铁矿床,黑云母花岗岩与灰岩的接触带的大理岩及矽卡岩为矿区磁铁矿的直接找矿标志。
标签:地质特征矿化特征找矿标志1矿区地质特征1.1地层矿区位于连阳岩体的东北缘之中段,凤岗山残留顶盖西侧边缘。
矿区地层有中石炭统黄龙群(C2hn)、三迭系形状极为复杂的“残留顶盖”地层及第四系地层。
该残留顶盖为一复式向斜构造,槽部为三迭系大冶群(T1dy),翼部依次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
(1)黄龙群(C2hn),呈残留顶盖状覆盖于花岗岩之上,为浅灰厚层状细粒白云岩、隐晶质生物灰岩、碎屑灰岩,受接触变质作用成白色大理岩。
地层总厚度约100m,地层走向近南北向,倾向约75°~100°,倾角约19°~28°,灰岩与花岗岩体接触面形成磁铁矿体或矽卡岩,为矿体的直接顶板。
(2)大冶群(T1dy),呈残留顶盖出露,与下伏地层未见清晰的接触关系,其底部为黄色页岩,灰色薄-中厚层状灰岩、含泥质灰岩及薄层状钙质页岩、泥质页岩,泥质粉砂岩、钙质细砂岩及泥质灰岩,受变质作用原岩多已角岩化,浅灰或褐色,厚层状,岩层倾向南东,倾角较大。
(3)龙潭组(P2l)砂页岩出露于矿区的东部,岩性为浅灰-灰黑色、薄-中厚层状细粒杂砂质长石石英砂岩、钙质粉砂岩、绢云母泥质页岩,岩层倾向南东,倾角较大,砂页岩受变质作用多已角岩化。
(4)第四系(Q):仅发育于平缓山坡或沟谷处,于平缓山坡处者岩性主要为粉粘质土、含砾石砂质土,厚度在0.5~7.0m。
1.2构造(1)褶皱矿区无褶皱,地层呈近南北走向,倾向南东,倾角20°~30°的单斜构造。
受岩体侵入挤压的影响,局部形成小褶皱。
(2)断裂矿区未见构造断裂痕迹。
(3)裂隙(节理):裂隙在花岗岩中较发育,大理岩次之,角岩中不发育。
崆峒山发育简史及丹霞地貌基本特征
咗IW山发育简史及丹霞地貌基本特征黄进竝山同山是陇东的一座名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作者曾于1990年7月20日至22日前来竝山同山考察〜认为竝山同山地貌属丹霞地貌。
1993年9月2日〜作者再次来咗山同山〜对香山夷平面及上三叠系地层作了补充考察。
兹就竝晌山发育简史及竝山同山丹霞地貌特征作简要论述如下。
一、墟山同山发育简史从竝山同山南麓东麓及东北麓分布着上三叠系延长群下亚群(Tyn)的灰褐色砾岩夹粉砂岩、页岩可知〜在上三叠纪31HUD 1更h ffiim. I AHttWMr :i BtUkdi't<1. Ill f餐盘WttHKillL堆仙门节点/诃山卩“励灯孙*也已Ufli况筍财绅科气耳Yh ;YM垫卅&作4山I" W歌-■也輛用朋"»'2花为氓崭I MHI RN&t心州f>«fii«I«II ftn» /i«ti f.nm:«涉玄报•刃时〜今日咗恫山一带是一个干热或半干热环境下的沉积盆地,图1, O在三叠纪末或侏罗纪初〜本区发生了一次较为明显的地壳上升〜上述的上三叠系地层(Tyn)被抬升〜使本区31在整个侏罗纪期间处于剥蚀、侵蚀状态。
至侏罗纪末及白垩纪初〜本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使今日垃山同山及其东西、西南一带产生了一个山间盆地。
盆地四周的山地较为高峻〜水流侵蚀山地所产生的砾石、泥沙被湍急的河流携带到盆地中沉积。
当时气候较为干热〜风化作用强盛〜氧化作用也较剧烈〜所以风化物质较多而成为紫红色。
这些砾石、泥沙不断在盆地中堆积〜越堆越厚。
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被胶结成为紫红色砾岩。
随后〜盆地四周山地被长期侵蚀、剥蚀而变低,气候有时也不其干热,河流坡降及流速也变缓〜只能携带较细小的泥沙到盆地中沉积及胶结成为灰黃色、灰绿色及许多紫红色砂岩,砂质泥岩、页岩〜连同上述的紫红色砾岩〜从下而上被划分为白垩系六盘山群三桥组(Ks)、和尚铺组(Kh)及李洼峡组(Kl)o在下白垩纪末或111Utr -J 图2粘轴山呑山畫平而曲米),代上綴坡足伏'够华妬黄辺19舶年州2卜| |:牛11时所捲輒片绘i上白垩纪初〜本区发生了—次造山运动〜使这个盆地破坏〜结束了沉积环境而转变为侵蚀、剥蚀地区。
广东省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特征
广东省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特征李伟;张华英;魏安世;丁胜;陈鑫;彭展花【摘要】运用3S技术和景观分析等技术手段,分别从景观面积、斑块类型面积、斑块数、斑块平均大小、斑块均方差等5个方面对广东省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1)广东省森林景观主要分布在粤北;粤东、粤西沿海经济区次之,以针叶林、阔叶林为主要组成部分.景观内部斑块面积变化程度与景观面积关系密切,基本呈正相关.(2)疏林地等景观面积较小的森林类型破碎度较大,而针叶林、阔叶林等主要森林类型破碎度较小;粤西森林景观破碎度较大,粤北及粤东较小. (3)针对现有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特征,提出了合理配置森林结构、减少人为干扰、加大保护力度等应对措施.【期刊名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33)003【总页数】5页(P79-83)【关键词】森林景观;空间格局;3S技术;广东省【作者】李伟;张华英;魏安世;丁胜;陈鑫;彭展花【作者单位】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广东广州510000;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广东广州510000;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广东广州510000;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广东广州510000;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广东广州510000;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广东广州5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Q948森林景观是指由森林群落及其环境因子构成的景观总称。
景观空间格局是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排列,它是景观异质性的重要表现,同时又是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1]。
近年来,随着景观格局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景观格局的研究对象也变得更加广泛,研究主要集中在过渡带及岛屿等景观实体[2-4],沙地、湿地及森林等自然区域[5-8],流域内生态环境恢复及地质状况变化[9-12]等方面,而针对广东省全省范围内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的研究却开展较少。
本研究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在3S技术的支持下,分析了整个广东省森林景观格局特征,研究产生和控制空间格局的主导因子及其作用机制,为广东省森林景观规划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
2021年广东地勘局韶关地质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广东地勘局韶关地质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有关图示多肽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5个氨基酸缩合而成B.形成过程中失去了3分子水C.有4种不同的侧链基团D.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各1个2. 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
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
据此不能推断出()A. 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B. 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C. 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数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D. 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相同3. 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染色体B. 原核细胞中没有核糖体,真核细胞中含有核糖体C. 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真核细胞有细胞核D. 原核细胞的DNA分布于拟核,真核细胞的DNA分布于细胞核4. 一个基因型为DdXa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DddY的精细胞,则另外三个精细胞最可能的基因型分别是()A.X a、X a、DYB.DX a、Y、YC.D X a、X a、YD.X a、X a、DddY5. 下列哪些物质进出细胞时与细胞中的核糖体和线粒体均无关()A.O2通过细胞质膜B.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C.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的Na+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6. 用酵母菌酿酒时,如果像酿酒的原料中通入足量的氧气,会出现的现象是A. 酵母菌死亡,不产生酒精B. 酵母菌增多,产生酒精增多C. 酵母菌增多,不产生酒精D. 酵母菌减少,产生酒精增多7.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氨基酸都至少有两种相应的密码子B.HIV的遗传物质可以作为合成DNA的模板C.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过程即是蛋白质合成的过程D.一个基因的两条DNA链可转录出两条相同的RNA8. 正常生理条件下,红细胞内K+浓度远高于细胞外,表明K+转运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A. 自由扩散B. 被动运输C. 协助扩散D. 主动运输9. 鲸落是指鲸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四十五)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四十五)综合题1、阅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森林关键在于营造近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
位于西城区菜市口的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是北京核心区首个城市森林公园。
园中共种植 79 种木本植物、32 种草本植物,其中乡土树种(原产于本地区或通过长期引种、栽培和繁殖,被证明已经完全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和环境,生长良好的一类植物。
)占 80%以上。
还有一些浆果类、蜜源类植物种植在“森林”深处,可以为小型哺乳动物、鸟类和昆虫提供果实和巢穴;改善土壤,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良好条件,从而构建出一处动物、植物、微生物都得以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公园内禁扫落叶,以落叶为肥,禁喷农药,并用碎石子铺路,使得雨水全部回灌利用,既滋养了土地,又给鸟兽提供了水源。
图1 是广阳谷森林公园局部景观图,图2是碎石子铺装打造的水循环系统示意图,图3是有机质分解与合成示意图。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所有植物的集合,是适应其共同生活环境的结果。
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植物群落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 ,以下四种树木属于广阳谷乡土树种的是________、________,你的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城市森林建设指导书》中明确提出,城市森林在树种的选择上乡土树种应占 80%,请你说出提出这一要求的原因。
(至少答出两点)(3)列举“碎石子铺装打造的水循环系统”给自然水循环环节带来的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看出,该系统最终可以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参考图 3,说明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的修建对当地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影响。
(至少答出三点)答案:(1)植物种类丰富数量多乡土树种为主垂直呈层分布。
广东海岛植被组成和分布特点及其对开发利用的影响
广东海岛植被组成和分布特点及其对开发利用的影响【摘要】海岛生态系统相对大陆较为特殊也更为脆弱,植被作为其主体部分,其组成和分布存在很多特殊性,且这些特点直接影响到对海岛的开发利用。
《海岛保护法》2010年实施以来,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受到很大的关注,本文从角度,以开展了实地调查珠海市庙湾岛为例,对广东海岛植被组成和分布以及对开发利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我省海岛尤其是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的规划、方案设计等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海岛;植被;开发利用;珠海市;庙湾岛海岛是海洋中周围被海水包围的陆地,由于地理位置特点,海岛生态系统异于临近的大陆,相对比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将难以被修复,因此,加强对海岛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研究至关重要。
自2010年3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对海岛生态系统的保护翻开了新的篇章。
在海岛生态系统中,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相对稀少,植被占据着主体地位,对维持海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以及保护海岛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海岛保护法》实施以来,国家大力推进海岛的保护和开发,国家海洋局2011年公布了第一批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录,鼓励具备开发条件的无居民海岛的保护和开发。
同时,海岛尤其是无居民海岛,一般远离大陆,面积较小,受风浪影响明显,其生态系统尤其是植被情况特殊,并直接影响开发利用的方式、规模等。
1.海岛基本情况广东省沿海的岛屿(不含干出礁、干出砂)共有1431个(不含港澳地区所属的海岛),仅次于浙江和福建两省。
其中,面积大于500m2的有759个。
广东海岛处于热带北缘,受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影响,冬暖夏凉,年太阳辐射总量为4600~5400 MJ/m2,年日照时数一般在2000h以上;热量充足,年平均温度为21.1~23.4℃;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195.7~2124.8mm,但干湿季分明,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9月。
广东海岛的大陆度均在40左右,气温年较差12~14℃,均属于海洋性显著的气候,而且离大陆越远受海洋性气候影响越明显,表现在夏季气温低于陆地,冬季气温高于陆地,同等纬度,冬季海岛月均温比大陆高出0.5℃左右,同时离岸越远风速越大[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t a t Aliu i a a t r s o l rs i lm e t r n e t t d i h i h s u t i f Gu n d n o i c . A rz n a s r c : tt d n lp t e n ffo itc e e n s we e i v s i e n t e h g e t mo n an o a g o g Pr v n e ga ho io t l
维普资讯
第2卷 7
第 5期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 u n lo n lS u h Un v r i fF r s o r a fCe ta o t ie st o o e t y& Te h o o y r y r c n lg
ZH A N G Iu,SU iy o,CH EN ig n Zh — a Be — ua g,LIZh g ku ‘ en — i
( le eofFo e t y,So t i a Ag i u t r l Un v r i Co l g r s r u h Ch n rc lu a iest y,Gu n z o 1 6 2,Gu n d n a g h u50 4 a g o g,Ch n ) ia
属 占绝 对 优 势 , 中低 海 拔 样 带 植物 种 类 的 变 异 度较 大 , 种 子 植 物 沿海 拔 梯 度 的物 种分 布变 异 性 比较 均衡 . 而
关 键 词 : 植物学 ; 森林群落; 植物区系 ; 垂直分布 ; 岭南 ; 广东石坑崆
中 图分 类号 : Q 4 . 985
fo itc e e n s l r i l me t we e s r mi d e r ia — u t o ia l m e t d l topc l s b r p c l e e n s; t a a gr a n mb r o f miis a d g n r o p e i o h t s h t e t u e f a le n e e a f t rd p y e we e r
( 南 农 业 大 学 林 学 院 , 东 广 l 50 4 ) 华 广 州 16 2
摘 要 : 在广东第一峰石坑崆海拔 5 0 到海拔 1 0 的范 围内, 拔每升高 1 0 设置一条水平样带 0 m 0m 9 海 0 m 共计调查 了 l 条样 5
带 , 地 面 积 1 0 . 果 表 明 : 于 1 0 样 地 的广 东 第 一 峰 石 坑 崆 森 林 群 落 共 有 维 管束 植 物 16科 2 7属 40种 ; 个 海 样 80 0m 结 基 80 0m0 1 4 2 整 拔梯 度 的植 物 区系 组 成 以热 带 、 热 带 的科 属 为 主 , 乏 纯 热 带 成 分 , 有 中亚 热 带 植 物 区 系 的 基 本 特 征 ; 类 植 物 以单 型 科 和 单 型 亚 缺 具 蕨
VoI 2
20 0 7年 1 O月
文 章 编 号 :1 7 ~ 9 3 2 0 ) 5 0 O O 6 3 2 X( 0 7 0 —0 4 — 4
广 东 石坑 崆 森林 群 落植 物 区系成 分 的 垂直 分 布格 局
张 璐, 苏志 尧 , 北光 , 镇魁 陈 李
mo o y i n h t rd p y e fh rz n a r n e t tl we liu e h d mo ev ra i n t a h s t h g e liu e n h tt e n t p e a d t e p e i o h t s o o io t l a s c s a o t r tt d a r a ito h n t o e a i h r tt d ;a d t a h a a v ra i n o e d p a t ta l 5 t a s c s wa t a s a e o q i b i a i t fs e l n s a l o 1 r n e t s a t g fe u l rum n e d p a t t l we liu e h d mo e s e is a d h g e i a d s e l n s a o ra tt d a r p ce n i h r v ra c fs e i s d s rb to ha h s th g r att d . a i n e o p ce it i u i n t n t o e a i he liu e
文献 标 志 码 : A
Aiiu n iPa t r f Fi r s i e e s tt di a t e ns o o i tc Ei m nt
i he Hi he t M o n t g s unt i f G u ng o g Pr v nc an o a d n o i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