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中医药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焦为水液、气、水谷的通道, 三焦功能正 常则气、血、水运行有常, 否则气虚、气滞、 血瘀、水停等病理机转出现, 产生疾病。
❖ 肝硬化腹水从三焦论治是根据三焦是水、 谷、气道这一功能特点和肝硬化腹水与气、 血、水三者关系密切的病变因素而确定的。
第12页,共24页。
2、肝硬化腹水从三焦论治的机理
第14页,共24页。
❖ 故治疗臌胀,应疏利三焦,调畅三焦气机, 三焦气机得以调畅,才能发挥正常的决渎作 用,水液才得以通调。
❖ 开宣上焦,健运中焦,疏利下焦为肝硬化腹 水的重要治法。若上焦不宣,则湿不易行; 中焦不运, 则湿不化;下焦不利,则湿无出路 难以清尽。
第15页,共24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在临床实践中,在辨证的基础上,选用麻 黄、防风、葶苈子、桔梗、前胡等宣发肺 气之品,开上焦以开鬼门;
第5页,共24页。
❖ 三焦水道通利, 则水液运行通畅; 若三焦水 道不利, 则水液运行受阻, 水液代谢紊乱。 若水湿停蓄于腹中, 则形成腹水; 水湿不能 分利下注,则便溏或便秘; 水不走膀胱, 则 尿少, 甚至尿闭;湿从热化, 则烦热口苦; 湿 热熏蒸胆道, 胆汁外溢,则皮肤和巩膜发黄; 湿热蒙闭清窍或热入心包, 可出现心烦嗜 睡, 继而昏迷; 湿从寒化, 阳气不运,则腹胀 浮肿倍增, 腹胀便溏, 不欲饮食。
第22页,共24页。
❖ 总之, 肝硬化腹水中医治疗的理法方药选择,应 注重从三焦辨证论治。在临床中恰当地运用 这一治法,对于肝硬化腹水运用常法而不奏 效者,可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 所谓宣化三焦, 则湿热之邪渐退而药不灭毒毒 自灭,药不扶正正自复, 此亦温病家之心得。 古人云: “见肝之病, 当先实脾。”笔者认为, 见肝硬化腹水症, 应从三焦论治。
❖ 将肝硬化腹水从三焦论治,体现了中医整体思 辨的优越性, 是一个易于掌握的可取之法, 且 临床疗效较好。
第4页,共24页。
1、肝硬化腹水与三焦的关系
❖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 “三焦者, 决渎 之官,水道出焉。”这说明三焦是水液升降 出入的通道, 具有疏通水道, 运化水液的功 能。一身之水液代谢,必须以三焦为通道, 以气化为动力, 才能正常地升降出入。
❖ 选用白术、薏米、木香等健运脾气,川楝 子、佛手等疏肝行气,理中焦以转枢机;
❖ 选用猪苓、茯苓、冬瓜皮、泽泻等利水消 肿,车前子、木通、赤小豆、地肤子等利 水通淋,利下焦以洁净府。
第16页,共24页。
❖ 在统揽上中下三焦的同时,选用藿香、佩 兰、厚朴花、蔻仁等芳香运化之品,使湿 邪从根本上得以化解。
第7页,共24页。
❖ 这说明了三焦又是气机升降出入的通道、气 化之场所, 具有主持诸气、总司人体气化的功 能。一身之气, 是通过三焦输布到五脏六腑, 充沛于全身的, 人体的气化必须依赖三焦通畅 才能实现。
第8页,共24页。
❖ 三焦为六腑之一, 故三焦的功能特点为“以 通为用”。若三焦壅塞不通, 上下出入之机 闭塞, 气滞不通, 则津液运行障碍, 停聚于腹 中而成腹水; 气滞湿阻,升降失司, 浊气充塞, 则出现胸胁满闷, 不思饮食;气为血之帅, 血 为气之母, 气滞则血瘀, 瘀血积于肝脾, 则肝 脾肿大, 两肋刺痛; 瘀血阻于络脉, 则皮下瘀 斑、出血, 或肝掌; 瘀血积于经脉, 则腹壁青 筋暴露, 或食道静脉曲张。
第21页,共24页。
3.补益三焦谷道, 调理脾肾
❖ 肝硬化腹水晚期及缓解期,病程日久迁延, 以正气虚衰为主要表现,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抵抗力减弱。培补三焦谷道以充气血生化之 源,调理脾肾以固本。治本得当可使症状缓 解,巩固疗效。治以益气养阴、恢复正气为 主, 祛邪为辅。可用十全大补汤、八珍汤、六 味地黄丸、一贯煎、肾气丸等加减。
❖ 肝硬化腹水乃气、血、水互结为患。三者互 为因果而形成恶性循环, 以致正气日衰, 臌胀 日甚。如《医门法律·胀病论》曰:“胀病亦 不外水裹、气结、血瘀。”腹水是肝硬化腹 水最突出、最主要的证候, 而腹水的形成机理, 以气滞血瘀为本, 水停为标。气滞血瘀又以气 滞为先导。化瘀是利水的关键, 行气又是化瘀 的关键。
第18页,共24页。
3、肝硬化腹水以三焦论治在临床运用
❖ 1.通调三焦水道, 化湿行水 ❖ 三焦水道通则水蓄得下, 水去则臌胀消。《素问》曰:
“中满者, 泻之于内”, “下之则胀已”。故通调三焦水道,
输化水液,化湿行水,是消除肝硬化腹水的重要手段。在 肝硬化腹水早、中期“正气尚支”阶段,可用峻下逐水之 十枣汤攻下逐水,荡涤三焦之水湿,使停聚在腹腔的水湿 从二便分消下泄,使水、钠从二便排出。本方主治三焦决
第20页,共24页。
2.疏利三焦气道, 理气活血
❖ 《普济方》指出:“论曰三焦有水气者,气滞 不通,决渎之官内壅也,⋯⋯治宜导气而行之, 气通则水自决矣。”故治疗臌胀,应疏利三 焦气道,调理三焦气机之升降,而带动水湿 的消散,配以活血利水,则气行血畅,腹水 消退。可用调理气机之四逆散、柴胡疏肝散、 逍遥散、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活血 化瘀之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血府逐瘀 汤、鳖甲煎丸等加减。
❖ 若三焦谷道失调, 则水谷精微不能运化输布, 气血生化乏源, 不仅脏腑、经络、四肢、百 骸失于濡养, 肝脏本身也失去滋养,体积缩 小, 硬度增加, 肝血不足, 无以相济肾阴,终 致肝肾两虚。气虚推动无力, 津液不得输化, 则聚湿为水; 气虚使血行不畅而凝滞, 则形 成瘀血。
第11页,共24页。
❖ 综上所述, 肝硬化腹水的形成与三焦的生理 功能、病理变化密切相关。
积聚日久不愈
第3页,共24页。
❖ 历代医家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为肝、脾、肾 三脏功能失调,聚水而胀, 所以治疗多从肝脾肾 论治。
❖ 然鼓胀是由多种因素引起, 非肝、脾、肾三脏 所能概括。本病的病机关键在于三焦决渎无 权, 气化失司,继而影响气、血、水的正常运行, 导致气、血、水相互搏结, 停聚腹中。
渎无权, 水湿停于脘腹的尿少或二便不利之肝硬化腹水实
证。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用量,要求“衰其大半,
不必尽剂”。
第19页,共24页。
❖ 亦可用来源于《金匮要略》之己椒苈黄丸。 本方主治肺失肃降,三焦决渎失调,水液滞 留蓄积,不从膀胱气化而外溢,积蓄胃肠而 成的水臌。湿热蕴结型腹水,治以清热化湿、 利水消胀之中满分消丸、茵陈五苓散加减。 寒湿困脾型腹水, 治以温阳利水之实脾饮合胃 苓散加减。临床观察表明, 通调三焦水道,行气 利水消肿可加速腹水消退, 而且有利于防止电 解质紊乱。
胃⋯⋯三焦之所出, 上焦出于胃上口, 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 中⋯⋯中焦亦并胃口,出上焦之后, 此所受气者, 泌糟粕, 蒸 津液, 化其精微, 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 以奉养生身⋯⋯下 焦者, 别回肠, 注于膀胱而渗入焉。”
第10页,共24页。
❖ 由《内经》、《难经》的论述可见三焦亦 为谷道, 具有传化饮食水谷、化生气血之功 用。
第6页,共24页。
气的运行必须以水液为载体, 湿阻
则气滞, 气滞则血瘀
❖ 《难经》曰: “三焦者, 原气之别使也, 主通行 三气, 经历于五脏六腑。”
❖ 《中藏经》又曰: “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 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 则 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 和调内 外, 荣左养右, 导上宣下, 莫大过于此也。”
第13页,共24页。
❖ 行气要从上、中、下三焦同时着手。所谓: “大气一转, 其气乃散。”三焦,是上焦、 中焦、下焦的合称。《医学传真·三焦》 云:“三焦者,上中下少阳之气所主也。” 三焦总司诸气之转枢,转枢利则气机和,水 火气机得以自由升降,故“上焦如雾,中 焦如沤,下焦如渎”各司所能,上中下三 焦气机得以宣通,三焦水道通畅,则津液 得下,腹水自除。
❖ 在疏利三焦的同时,仍应注意补气,以加 强和巩固疗效,使之“气化则能出焉”, 选用人参、黄芪、白术、党参等。
第17页,共24页。
❖ 此外,营血运行正常是保证三焦水道通畅的 重要条件,临床还要重视活血药的应用。
❖ 常选用桃仁、红花、三七、丹参、当归、赤 芍、姜黄、鸡内金、益母草、三棱、莪术等 活血化瘀药。
肝硬化腹水中医药治疗
第1页,共24页。
定义
❖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晚期出现的严重并 发症,属于中医“鼓胀”范畴。其病因病 机复杂, 故临床证候变化多端, 表现为虚 实夹杂, 寒热交错, 为“风、痨、臌、膈” 四大疑难重症之一。
第2页,共24页。
肝硬化腹水病因
情志所伤
酒食不节 劳欲过度
肝硬化腹水
虫毒侵蚀 黄疸
第9页,共24页。
❖ 《金匮要略》曰: “血不利则为水。”瘀血阻于肝脾络脉, 隧道不通, 致水气停蓄, 而成血臌。
❖ 《难经·三十一难》曰: “三焦者, 水谷之道路。” ❖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
胱者⋯⋯名曰器, 能化糟粕, 转味而入出者也。” ❖ 《灵枢·营卫生会》篇进一步指出:“人受气于谷, 谷入于
第23页,共24页。
第24页,共2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