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脂肪的测定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熟练掌握索氏法的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2原理
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萃取后,蒸去溶剂所得的物质,在食品分析上称为脂肪或粗脂肪。
因为除脂肪外,还含色素及挥发油、蜡、树脂等脂溶性物质。
索氏抽提法所测得的脂肪为游离脂肪。
3试剂
无水乙醚或石油醚
海砂:同实验二《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4仪器
索氏提取器、干燥箱、干燥器、分析天平
5样品
奶粉
6操作
6.1样品称量
6.1.1精密称取经恒重处理后的收集瓶,m瓶(准至0.0001g)
6.1.2固体样品
精密称取2~5g样品m样(可取测定水分后的样品),必要时拌以海砂,全部移入滤纸筒内。
6.1.3液体或半固体样品
精密称取5~10g,至于蒸发皿中,加入海砂约20g(准至±0.0001g)于沸水浴上蒸干后,再于95~105℃干燥,研细,全部移入滤纸筒内。
蒸发皿及附有样品的玻棒,均用沾有乙醚的脱脂棉擦净,并将棉花放入滤纸筒内。
6.2萃取
将滤纸筒放入脂肪萃取器的样品室内,连接已干燥至恒重的收集瓶,从萃取器冷凝管上端加入无水乙醚或石油醚至瓶内容积的2/3处,于水浴上加热,使乙醚或石油醚不断回流提取1~,一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取6~12h .
6.3称量
取下收集瓶,回收乙醚或石油醚,待收集瓶内乙醚剩1~2mL时在水浴上
蒸干,再于95~1℃干燥20min,放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量m
’。
总
7数据记录
7.1原始数据
7.2可疑值弃留
实验测得数据均符合一般规律,无可疑值。
7.3整理数据
m样(g)m瓶(g)m总’(g)
8计算
m总’- m瓶
X = —————————× 100
m样
式中:X —样品中脂肪含量,%
m瓶—收集瓶的质量,g
m样—样品的质量(如果是测定水分后的样品,应按测定水分前的湿润样品质量计),g
m总’—收集瓶和脂肪的质量,g
m总’- m瓶–
X = —————————× 100 = —————————× 100 = %
m样
9结果
样品中脂肪含量为%
10结果可靠性分析
经计算得样品中脂肪含量为%。
该结果比真实值大,可能是因为溶剂蒸发不完全或收集瓶中除脂肪外,还含色素及挥发油、蜡、树脂等脂溶性物质,该误差属于试剂误差,且是正误差。
11结论
样品中脂肪含量为%。
实验测得数据可能较真实值大,为正误差。
12思考题
12.1索氏法测脂肪的注意事项
实样品应干燥后研细,装样品的滤纸筒一定要紧密,不能往外漏样品;
实验过程中不能接触明火;样品含水量较低时可选用无水乙醚做为溶剂,样品含水量高是只能选择石油醚做溶剂;在干燥器中的冷却时间一般要一致。
12.2如果样品是湿润的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选择石油醚做为溶剂。
因为氧与水能形成氢键使穿透组织能力降低,使乙醚抽提能力下降;石油醚溶解脂肪的能力虽然比乙醚弱些,但吸收水分比乙醚少,使用时允许样品含有微量水分,没有胶溶现象。
另外可选择罗斯-哥特里法、酸分解法等测定脂肪含量的其他方法。
12.3综述脂肪的测定方法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索式提取法、巴布科克法、益勒式法、罗斯-哥特里法、酸分解法。
索式提取法是测定多种食品脂类含量的代表性的方法。
巴布科克法、益勃氏法主要用于乳、及乳制品中脂类的测定,都是用来提取乳制品中的脂肪,也叫湿法提取。
因为样品不需要事先烘干,脂肪在牛乳中以乳胶体形式存在,要测定脂肪必需要破坏乳胶体脂肪与其它非脂成
分分离,分离出来的非脂成分一般用浓H
2SO
4
分解,用容量法定量。
但益勃
氏法不能测糖分高的样品,如采用此方法容易焦化,致使结果误差大。
酸水解法一般可用来测量游离态脂和结合脂全部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