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案(新版)新人教版(I)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案(新
版)新人教版(I)
学习目标
1、掌握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一、自主学习
1、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是:⑴⑵
⑶,三者缺一。

2、灭火的三种原理是:⑴⑵⑶
3、爆炸发生的原理是:
4、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场所,如加油站、油库、煤矿等地方要严禁:
二、学习过程
1、燃烧通常是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化学反应。

2、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7-1】
⑴通过铜片上白磷与热水中白磷现象对比,得出结论是燃烧需要
⑵通过铜片上白磷与红现象对比,得出结论是燃烧需要
⑶通过点燃木条和小石子的现象对比,得出结论是燃烧需要
3、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是怎样的关系?
4、灭火的三种原理是:⑴⑵⑶
5、常用的三种灭火器是?分别适合扑灭什么样的火灾?



6、面粉爆炸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越大,燃烧就越。

一般的燃烧如果上升为急速燃烧,常会引起。

7、在油库、煤矿、纺织厂、面粉厂等地者“严禁烟火”,这是因为:
8、易燃易爆物在生产、运输、使用、贮存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三、达标巩固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通常讲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B.剧烈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
C.易燃物、易爆物可以和其他物质混合存放
D.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并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
2、同一种可燃物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时剧烈程度不同,主要与之有关的是( )
A.可燃物本身的着火点B.可燃物量的多少
C.跟氧气接触的面积和氧气的浓度D.物质的性质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燃烧
B.面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C.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安全措施
D.在易燃易爆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服装
4、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下列措施中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
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设法阻止石油的喷射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5、下列爆炸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气球在万米高空爆炸B.高压锅爆炸
C.轮胎爆炸D.煤气爆炸
6、下列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C.电器短路着火时,用水浇灭D.图书馆失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7、夜间发现煤气泄漏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
A.打电话报警B.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
C.开灯,仔细检查泄漏源D.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8、下列图标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
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9、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因为在人员密集的车船
上,这些物品一旦着火或爆炸,极易造成巨大危害。

以下物品中:①蔗糖②酒精③烟花爆竹④汽油、煤油。

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每个人都就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

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
下列逃生措施:①沿楼梯迅速下楼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迅速转移至阳台,用绳索下坠⑥跳楼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
四、学后记
五、课时训练
1、燃烧的火柴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着火点高
C.火柴梗着火点低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2、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箱里充满了汽油的气味,这时应该采取
的应急措施是()
A.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气B.打开所有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C.让车内的乘客集中到车箱后部D.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有足够的温度,所有的物质都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B.不经点燃就自发燃烧的现象叫自燃,它是由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聚集起来而引起的C.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D.用水灭火的原因是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4、关于爆炸叙述正确的是( )
A.爆炸是气体物质剧烈燃烧的结果,所以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B.爆炸是一种现象,当气体体积在有限空间内急剧膨胀时就会发生爆炸,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引起的
C.爆炸都会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D.爆炸是缓慢氧化的必然结果
5、为防止伤害事故发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严禁带火种的人入内
B.防止易燃、易爆物品着火爆炸,储存与运输时不可密封
C.工厂擦机器的油抺布,不可长期堆放,要及时清理
D.煤气泄漏时,切不可打开油烟机、排气扇等电器设备
6、燃烧、化学爆炸、缓慢氧化的共同之处是( )
A.它们都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B.它们都发生了氧化反应
C.它们都达到了着火点,才能发生反应 D.它们都会产生发光、发热的现象
7、扑灭图书馆图书失火,采用灭火方法正确的是( )
A.用水浇灭B.泡沫灭火器C.干粉灭火器D.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8、住宅和商场等地方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水在灭火中最主要的作用是( )
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B.隔绝空气中的氧气
C.降低燃烧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
9、在扑灭森林大火时,消防官兵采取的下列措施分别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⑴用水浇灭:;⑵用树枝敲打灭:;⑶用
高压鼓风机吹灭:。

10、将甲、乙、丙三支试管内分别注入同体积不同温度的水,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白磷,如
图所示:
⑴试管甲内白磷能否燃烧:,
原因是:。

⑵试管乙内白磷能否燃烧:,
原因是:。

⑶试管丙内白磷能否燃烧:,
原因是:。

11、如图所示,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左右滑动的活塞的玻璃管中,放入足
量的白磷(白磷着火点为40℃),玻璃管左端密封,右端的管口跟空气连通。

将玻璃管固定在盛有80℃热水(恒温)的烧杯上,进行实验。

试回答:
⑴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⑵由些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2、小林同学想探究:发生燃烧的条件与什么有关?请你帮他从如图所示的
六个实验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13、《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

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⑴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一,“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⑵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被烧的原因是。

⑶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使火势烧得更旺。

-----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