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教案及反思完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教案及反思完整
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古诗三首》。
具体内容包括《夜书所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登高》三首古诗的学习。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
感情,感受古诗的韵味,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运用。
3. 通过对古诗的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古典文化的
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难点:理解古诗中的意象,感受古诗的韵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
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2. 学习《夜书所见》:(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古诗的
节奏和韵律;(2)讲解生字、新词;(3)分析诗意,体会诗人表达
的情感;(4)学生齐读,背诵古诗。
3. 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1)学生自读,感受古
诗的意境;(2)教师讲解,分析诗意;(3)学生交流讨论,体会诗
人情感;(4)齐读,背诵古诗。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读、背诵,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
1. 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
意象:秋风、梧桐、芭蕉、夜雨
情感:孤寂、思乡
2.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作者:陆游
意象:秋夜、篱笆、萤火虫、牛郎织女
情感:忧国忧民、思乡
3. 登高
作者:杜甫
意象:高山、流水、飞鸟、落日
情感:豁达、奋发
七、作业设计
1. 抄写并默写三首古诗。
2. 选择一首古诗,用自己的话写出对诗意的理解,不少于100字。
3. 课后查找其他关于秋天的古诗,进行欣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通过对三首古诗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激
发了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效果。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
生了解其他季节的古诗,进行对比欣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1. 理解和背诵古诗:这是古诗教学的基础,学生需要能够正确理
解和背诵三首古诗。
2. 生字、新词的学习: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对学
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直接影响。
3. 审美情趣的培养:这是古诗教学的深层次目标,旨在提高学生
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补充说明:
1. 在设定理解和背诵古诗的目标时,应强调学生对诗意的深入理解,而不仅仅是机械记忆。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
生领悟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 生字、新词的学习不应孤立进行,而应结合古诗的上下文,让
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增强记忆和理解。
3. 审美情趣的培养需要长期积累,教师可以通过对比不同诗人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
1. 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 难点:理解古诗中的意象,感受古诗的韵味。
补充说明:
1. 对于重点内容,教师应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分角色朗读、小组竞赛背诵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 对于难点,教师需要通过详细的讲解、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构建古诗中的意象,从而更好地感受古诗的韵味。
三、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
实践情景引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
补充说明:
1. 教师在选择实践情景时,应确保其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能够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2. 实践情景可以多样化,如图片展示、故事讲述、歌曲播放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
四、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和拓展性。
补充说明:
1. 在设计抄写和默写古诗的作业时,要注意作业量适中,避免机械重复,可引导学生关注诗句的内在联系。
2. 对于对诗意的理解,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 拓展性作业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古诗进行深入学习,如查找作者的生平背景、其他作品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在讲解古诗时,教师应运用丰富的语言和变化的语调,以增强古诗的表现力。
2. 在提问和讨论环节,保持语速适中,语调亲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二、时间分配
1. 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确保每个环节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
2. 在重点和难点环节,适当增加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吸收。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针对不同难度的提问,合理安排学生回答,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
四、情景导入
1. 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确保情景导入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教案反思
一、教学目标方面
1. 教学目标设定明确,但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目标的达成。
2. 关注学生对古诗情感的理解,引导他们从生活实际出发,感受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方面
1. 教学过程中,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在讲解重点和难点时,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三、作业设计方面
1. 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但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学生的课业负担,避免过多的机械性作业。
2. 丰富作业形式,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性学习,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课堂管理方面
1. 注意课堂时间的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2. 在课堂提问和讨论环节,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