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第14讲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课件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示
命题探究
命题点一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拓展变式实验分析 1.科学家为探究转化因子的本质, 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该 组实验不能得到的结果或结论是 A.实验2只出现R型菌落 B.实验1、3均出现R型和S型菌落 C.DNA是转化因子
√D.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
解析 答案
2.(2018·衡水检测)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各组 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常考基础诊断
(1)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 )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比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更具有说服力( √ ) (3)噬、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 (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只将DNA注入 大肠杆菌细胞中( √ )
细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细菌,有人认为混合培养出现的S型细菌是由
R型细菌突变产生的,该实验中出现以下哪种结果时能否定这种说法
A.S型细菌全为Ⅱ型 B.S型细菌部分为Ⅲ型
√ C.S型细菌中三种均有 D.S型细菌全为Ⅲ型
解析 加热后杀死的SⅢ型细菌能让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若S型细菌
是R型细菌基因突变产生的,因为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则可以转化
成多种S型细菌,而结果出现的S型细菌均为SⅢ型,这就否定了基因突
变的说法。
解析 答案
考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
知识梳理
1.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1)噬菌体的结构
DNA 蛋白质
C、H、O、N、P C、H、O、N、S等
(2)噬菌体的增殖
①模板:进入细菌体内的是 噬菌体的DNA 。 ②合成噬菌体的DNA的原料:大肠杆菌提供的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 ③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的原料为大肠杆菌的氨基酸 ,场所为_大__肠__杆__菌_ 的核糖体 。
R型细菌转化成的S型细菌繁殖。
③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是由
而来的。
(4)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设置“S型细菌的DNA中加DNA酶”实 验组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 起对照作用。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结果不 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说明DNA才是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物质。 (5)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实验思路是什么? 提示 直接分离S型细菌的DNA、荚膜多糖、蛋白质等,将它们分别与 R型细菌混合培养,研究它们各自的遗传功能。
子”( )
×
(2)肺炎双球菌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
(3)S型细菌表面光滑,有毒性( )
(4)从格里菲斯的第×④组死亡小鼠身上分离得到的S型活细菌是由S型死
细菌转化而来的( )
(5)从格里菲斯实验×中的病死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型细
菌而无R型细菌( )
×
2.判断下列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叙述 (1)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 (2)在艾弗里的实验中,DNA酶将S型细菌的DNA分解为脱氧核糖核苷酸, 因此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 ) (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
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升高。
提示
命题探究
命题点一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标记问题 1.如果用3H、15N、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无放射性),对此分析 正确的是 A.只有噬菌体的蛋白质被标记了,DNA没有被标记 B.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可检测到3H、15N、35S
√C.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H、15N
实验
设计思 设法将 分离S与型其细菌他的物质分开,单分独别、用直同位接素
DNA、荚膜多糖、蛋白质等,
路 研分别究与它R型们细各菌混自合不培养同的遗35传S、功32P能标记蛋白质和DNA
直接分离菌:落类型
放射性同位素存在位置
_______________ 同位素标记法:
处理方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实验方法 同位素标记 法,用 35S、32P 分别标记 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 3.实验过程 (1)标记噬菌体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
噬菌体 噬菌体
(2)侵染细菌
高 低 低 高
4.实验结果分析
分组
结果
被32P标记 上清液中几乎无
的 32P,32P主要分布
对比实 噬菌体+ 在宿主细胞内
验 细菌
(√ ) (4)艾弗里提出的有关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没有得到科学 家的一致公认( √ )
教材热点拓展 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在体内转化实验中,如果没有实验③,能否得出格里菲斯的结论?为 什么? 提示 不能。因为无对照实验,不能说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 促成R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 (2)如果由你设计完成体内转化实验,应该注意哪些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 响 提?示 四组实验应选用年龄、体重相同且健康的小鼠;所用R型活菌液、 S型活菌液的浓度及注射量应该相同。
D.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部分含有3H、14N、32S
解析 答案
2.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将一个未标记的噬菌体在细菌中培养 9 h,经检测共产生了64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32P和35S只能分别标记细菌的DNA和蛋白质
√B.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一定具有放射性
C.DNA具有放射性的子代噬菌体占1/32 D.噬菌体繁殖一代的时间约为1 h
(6)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 )
(7)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够证明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 ) (8)用1个含35S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裂解释放的子代噬菌 体中只有2个含35S( × ) (9)赫尔希和蔡思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下列被 标记的部位组合为①②( √ )
含35S的噬菌体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
物中出现了少量的放射性。
(4)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有较高放射性的原因
是什么?
提示 ①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未侵入大肠杆菌体内,经离心
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②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体内增殖后释放出的子代经离心后
转录产物
√C.第0 min时,与DNA杂交的RNA来自T4噬菌体
及大肠杆菌的转录
D.随着感染时间增加,噬菌体DNA的转录增加,
细菌基因活动受到抑制
解析 答案
4.(2018·石家庄二中质检)下图1中的噬菌斑(白色区域)是在长满大肠杆菌 (黑色)的培养基上,由一个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产生的一个 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测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有噬 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形成噬菌斑数量的变化曲线(图2),下列叙述不正 确的是
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R型、S型 R型 DNA (1)实验①、②分别说明荚膜多糖、蛋白质没有转化作用。 (2)实验③、④说明 DNA 有转化作用。
4.比较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
项
体内转化实验
目
小鼠
体外转化实验
培养基
培
养
体内培养
S型细菌的DN体A 外培养
细
S型细菌
菌
实
DNA
已经被加热转杀化因死子的S 验
解析 答案
方法
技巧
“二看法”判断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
命题点二 透过图像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原理辨析
3.如图为T4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体内放射性RNA与T4噬菌体 DNA及大肠杆菌DNA的杂交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在培养基中加入3H-尿嘧啶用以标记RNA
B.参与分子杂交的放射性RNA为相应DNA的
第五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14讲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
[考纲要求]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2.实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内容索引
考点一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考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 考点三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及遗传物质 考点四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矫正易错 强记长句 重温高考 演练模拟 课时作业
√B.进入R型细菌的DNA片段上,可有多个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C.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过程中,R型细菌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D.该实验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解析 答案
4.(2019·雅安期末)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有Ⅰ、Ⅱ、Ⅲ等多
种类型,R型细菌是由Ⅱ型突变产生的。利用加热后杀死的SⅢ型与R型
教材热点拓展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为什么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而
不用14C和18O进行标记?
提示 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P是DNA的特征元素。若用14C和18O进
行标记,由于蛋白质和DNA都含有C和O,因此无法确认被标记的是何
种物质。
提示
(2)搅拌、离心的目的在于把__蛋__白__质__外__壳__和__细__菌__分__开__,__再__分__别__检__测__其__放__射。性 某科研小组搅拌离心后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则:
提示
(3)体内转化实验中,小鼠体内S型细菌、R型
细菌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
①ab段R型细菌数量减少的原因是_小__鼠__体__内__形__成_ _大__量__的__对__抗__R_型__细__菌__的__抗__体__,__致__使__R_型__细__菌__数__量__
减少 。
②bc 段 R 型 细 菌 数 b量之前增,已多有少量的R型原细菌因转化是为S型: _细__菌__,__S_型__细__菌__能__降__低__小__鼠__的__免__疫__力__,造成R型细菌大量繁殖
5.结论: DNA 是遗传物质。
(相互对 被35S标记
35
结果分析
32P—DNA进入了
_宿_主_细__胞_内____
35S—蛋白质外壳
_未_进_入__宿_主__细_胞_ , _留_在_外__面__
__________
6.比较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
项目
DNA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是S型细菌的遗传
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 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
结 论 “某种“转化因子””
物质不是遗传物“转质化因子”
就是DNA
①所用材料相同,都是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
②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仅说明加热后杀死的
常考基础诊断
1.判断下列关于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叙述
(1) 格 里 菲 斯 的 肺 炎 双 球 菌 转 化 实 验 直 接 证 明 了 DNA 是 “ 转 化×因
①图中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_作__为_ 对照组,以证明细菌未裂解 。 ②细胞外的32P含量有30%,原因是 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 。
(3)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但
实验中含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可能由于搅拌不充分,离心时间过短、转速过低等原因,有少量
考点一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类型的比较
知识梳理
特点 类型
S型
菌落
光滑
_粗_糙__
R型
____
荚膜
有
_无__
___
毒性
有
_无__
___
相关视频
2.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
S型活细菌 不死亡
(1)实验①、②对比说明 R型细菌无毒性,S型细菌有毒性 。 (2)实验②、③对比说明 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无毒性 。 (3)实验②、③、④对比说明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 (4)结论:_已__经__被__加__热__杀__死__的__S_型__细__菌__中__,__含__有__促__成__R_型__细__菌__转__化__为__S_型__ 细菌的“转化因子”。
A.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B.F组可以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肺炎双球菌 C.F组产生的S型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不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A、C、D、E四组
解析 答案
命题点二 肺炎双球菌转化过程及机理的拓展分析 3.(2018·中山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的部分DNA片段进 入R型细菌内并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分子上,使这种R型细菌转化为能 合成荚膜多糖的S型细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前后的DNA中,嘌呤所占比例发生了改变
命题探究
命题点一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拓展变式实验分析 1.科学家为探究转化因子的本质, 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该 组实验不能得到的结果或结论是 A.实验2只出现R型菌落 B.实验1、3均出现R型和S型菌落 C.DNA是转化因子
√D.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
解析 答案
2.(2018·衡水检测)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各组 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常考基础诊断
(1)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 )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比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更具有说服力( √ ) (3)噬、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 (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只将DNA注入 大肠杆菌细胞中( √ )
细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细菌,有人认为混合培养出现的S型细菌是由
R型细菌突变产生的,该实验中出现以下哪种结果时能否定这种说法
A.S型细菌全为Ⅱ型 B.S型细菌部分为Ⅲ型
√ C.S型细菌中三种均有 D.S型细菌全为Ⅲ型
解析 加热后杀死的SⅢ型细菌能让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若S型细菌
是R型细菌基因突变产生的,因为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则可以转化
成多种S型细菌,而结果出现的S型细菌均为SⅢ型,这就否定了基因突
变的说法。
解析 答案
考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
知识梳理
1.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1)噬菌体的结构
DNA 蛋白质
C、H、O、N、P C、H、O、N、S等
(2)噬菌体的增殖
①模板:进入细菌体内的是 噬菌体的DNA 。 ②合成噬菌体的DNA的原料:大肠杆菌提供的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 ③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的原料为大肠杆菌的氨基酸 ,场所为_大__肠__杆__菌_ 的核糖体 。
R型细菌转化成的S型细菌繁殖。
③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是由
而来的。
(4)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设置“S型细菌的DNA中加DNA酶”实 验组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 起对照作用。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结果不 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说明DNA才是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物质。 (5)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实验思路是什么? 提示 直接分离S型细菌的DNA、荚膜多糖、蛋白质等,将它们分别与 R型细菌混合培养,研究它们各自的遗传功能。
子”( )
×
(2)肺炎双球菌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
(3)S型细菌表面光滑,有毒性( )
(4)从格里菲斯的第×④组死亡小鼠身上分离得到的S型活细菌是由S型死
细菌转化而来的( )
(5)从格里菲斯实验×中的病死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型细
菌而无R型细菌( )
×
2.判断下列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叙述 (1)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 (2)在艾弗里的实验中,DNA酶将S型细菌的DNA分解为脱氧核糖核苷酸, 因此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 ) (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
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升高。
提示
命题探究
命题点一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标记问题 1.如果用3H、15N、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无放射性),对此分析 正确的是 A.只有噬菌体的蛋白质被标记了,DNA没有被标记 B.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可检测到3H、15N、35S
√C.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H、15N
实验
设计思 设法将 分离S与型其细菌他的物质分开,单分独别、用直同位接素
DNA、荚膜多糖、蛋白质等,
路 研分别究与它R型们细各菌混自合不培养同的遗35传S、功32P能标记蛋白质和DNA
直接分离菌:落类型
放射性同位素存在位置
_______________ 同位素标记法:
处理方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实验方法 同位素标记 法,用 35S、32P 分别标记 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 3.实验过程 (1)标记噬菌体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
噬菌体 噬菌体
(2)侵染细菌
高 低 低 高
4.实验结果分析
分组
结果
被32P标记 上清液中几乎无
的 32P,32P主要分布
对比实 噬菌体+ 在宿主细胞内
验 细菌
(√ ) (4)艾弗里提出的有关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没有得到科学 家的一致公认( √ )
教材热点拓展 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在体内转化实验中,如果没有实验③,能否得出格里菲斯的结论?为 什么? 提示 不能。因为无对照实验,不能说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 促成R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 (2)如果由你设计完成体内转化实验,应该注意哪些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 响 提?示 四组实验应选用年龄、体重相同且健康的小鼠;所用R型活菌液、 S型活菌液的浓度及注射量应该相同。
D.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部分含有3H、14N、32S
解析 答案
2.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将一个未标记的噬菌体在细菌中培养 9 h,经检测共产生了64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32P和35S只能分别标记细菌的DNA和蛋白质
√B.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一定具有放射性
C.DNA具有放射性的子代噬菌体占1/32 D.噬菌体繁殖一代的时间约为1 h
(6)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 )
(7)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够证明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 ) (8)用1个含35S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裂解释放的子代噬菌 体中只有2个含35S( × ) (9)赫尔希和蔡思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下列被 标记的部位组合为①②( √ )
含35S的噬菌体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
物中出现了少量的放射性。
(4)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有较高放射性的原因
是什么?
提示 ①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未侵入大肠杆菌体内,经离心
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②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体内增殖后释放出的子代经离心后
转录产物
√C.第0 min时,与DNA杂交的RNA来自T4噬菌体
及大肠杆菌的转录
D.随着感染时间增加,噬菌体DNA的转录增加,
细菌基因活动受到抑制
解析 答案
4.(2018·石家庄二中质检)下图1中的噬菌斑(白色区域)是在长满大肠杆菌 (黑色)的培养基上,由一个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产生的一个 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测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有噬 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形成噬菌斑数量的变化曲线(图2),下列叙述不正 确的是
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R型、S型 R型 DNA (1)实验①、②分别说明荚膜多糖、蛋白质没有转化作用。 (2)实验③、④说明 DNA 有转化作用。
4.比较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
项
体内转化实验
目
小鼠
体外转化实验
培养基
培
养
体内培养
S型细菌的DN体A 外培养
细
S型细菌
菌
实
DNA
已经被加热转杀化因死子的S 验
解析 答案
方法
技巧
“二看法”判断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
命题点二 透过图像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原理辨析
3.如图为T4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体内放射性RNA与T4噬菌体 DNA及大肠杆菌DNA的杂交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在培养基中加入3H-尿嘧啶用以标记RNA
B.参与分子杂交的放射性RNA为相应DNA的
第五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14讲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
[考纲要求]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2.实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内容索引
考点一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考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 考点三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及遗传物质 考点四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矫正易错 强记长句 重温高考 演练模拟 课时作业
√B.进入R型细菌的DNA片段上,可有多个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C.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过程中,R型细菌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D.该实验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解析 答案
4.(2019·雅安期末)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有Ⅰ、Ⅱ、Ⅲ等多
种类型,R型细菌是由Ⅱ型突变产生的。利用加热后杀死的SⅢ型与R型
教材热点拓展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为什么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而
不用14C和18O进行标记?
提示 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P是DNA的特征元素。若用14C和18O进
行标记,由于蛋白质和DNA都含有C和O,因此无法确认被标记的是何
种物质。
提示
(2)搅拌、离心的目的在于把__蛋__白__质__外__壳__和__细__菌__分__开__,__再__分__别__检__测__其__放__射。性 某科研小组搅拌离心后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则:
提示
(3)体内转化实验中,小鼠体内S型细菌、R型
细菌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
①ab段R型细菌数量减少的原因是_小__鼠__体__内__形__成_ _大__量__的__对__抗__R_型__细__菌__的__抗__体__,__致__使__R_型__细__菌__数__量__
减少 。
②bc 段 R 型 细 菌 数 b量之前增,已多有少量的R型原细菌因转化是为S型: _细__菌__,__S_型__细__菌__能__降__低__小__鼠__的__免__疫__力__,造成R型细菌大量繁殖
5.结论: DNA 是遗传物质。
(相互对 被35S标记
35
结果分析
32P—DNA进入了
_宿_主_细__胞_内____
35S—蛋白质外壳
_未_进_入__宿_主__细_胞_ , _留_在_外__面__
__________
6.比较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
项目
DNA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是S型细菌的遗传
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 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
结 论 “某种“转化因子””
物质不是遗传物“转质化因子”
就是DNA
①所用材料相同,都是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
②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仅说明加热后杀死的
常考基础诊断
1.判断下列关于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叙述
(1) 格 里 菲 斯 的 肺 炎 双 球 菌 转 化 实 验 直 接 证 明 了 DNA 是 “ 转 化×因
①图中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_作__为_ 对照组,以证明细菌未裂解 。 ②细胞外的32P含量有30%,原因是 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 。
(3)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但
实验中含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可能由于搅拌不充分,离心时间过短、转速过低等原因,有少量
考点一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类型的比较
知识梳理
特点 类型
S型
菌落
光滑
_粗_糙__
R型
____
荚膜
有
_无__
___
毒性
有
_无__
___
相关视频
2.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
S型活细菌 不死亡
(1)实验①、②对比说明 R型细菌无毒性,S型细菌有毒性 。 (2)实验②、③对比说明 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无毒性 。 (3)实验②、③、④对比说明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 (4)结论:_已__经__被__加__热__杀__死__的__S_型__细__菌__中__,__含__有__促__成__R_型__细__菌__转__化__为__S_型__ 细菌的“转化因子”。
A.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B.F组可以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肺炎双球菌 C.F组产生的S型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不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A、C、D、E四组
解析 答案
命题点二 肺炎双球菌转化过程及机理的拓展分析 3.(2018·中山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的部分DNA片段进 入R型细菌内并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分子上,使这种R型细菌转化为能 合成荚膜多糖的S型细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前后的DNA中,嘌呤所占比例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