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特概述总结笔记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近代中国的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2)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3)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存在,而且还保持着优势;
(2)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3)皇帝虽然被推翻,但中国仍然实行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
(4)中国虽然保持独立的形式,但实际上已丧失了独立主权;
(5)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统治,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6)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国情的突出表现是:
外无民族独立,内无人民民主,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贫困,国力衰微,经济文化极端落后且发展不平衡。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阶级矛盾
(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鸦片战争—辛亥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
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1)农民不是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他们缺乏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理论的指导,因而不可能建立一个完全崭新的社会制度以彻底摧毁封建旧制度;
(2)农民长期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的地位,也使他们难以在斗争中形成一个
坚强统一的领导核心,农民队伍抵御不了统治阶级意识的侵蚀,因而也阻止不了农民革命队伍本身的蜕变;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康有为、梁启超)
资产阶级改良派:谭嗣同、康广仁、杨深秀、林旭、刘光第、杨锐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孙中山)
中国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见PPT30页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证明:见PPT32页
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殊优点:见PPT34页
(三)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PPT35页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过程: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八七会议
——>抗日战争——>39年《共产党人发刊词(三大法宝)》40年《新民主主义论》、45年《论联合政府》——>解放战争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总路线)》
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
(1)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
(2)关于革命领导权和革命武装的理论
(3)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4)关于人民军队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5)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1、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首要对象
政治上,侵占中国领土主权
经济上,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文化上,实施文化侵略政策
2、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又一主要对象
3、官僚资本主义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领导权问题,是新、旧民主革命最根本区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关系到革命的成败。

无产阶级能够领导中国革命的原因:
第一,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
第二,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革命最坚决、便于工农联盟、分布集中),决定其成为最革命的阶级
第三,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实现领导。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为什么无产阶级(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二步走):
第一步: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第二步:经过社会主义革命(改造),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包括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和政体两部分:国体: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人们在内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政体:民主集中制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为什么要保护(必要性)?
第一,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动力之一;
第二,旧中国经济落后,需要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第三,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创造条件。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
民族的:强调文化的民族形式
科学的:强调文化的科学内容
大众的:强调文化服务的方向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一)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城市中心论的由来
城市中心论来源于西欧和苏俄的革命经验
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一般特征:PPT3页
2、中国共产党执行城市中心论的三起三落
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结果:南昌起义,长沙起义,广州起义失败
左倾盲动主义——结果:三个月便遭惨败
左倾教条主义——结果: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

3、中共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标志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反对本本主义》从党的思想路线高度对教条主义进行了批判,从思想路线上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提供了依据。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1、依据,必要性:第一,中国革命没有和平道路可走
第二,敌人不但强大而且凶残
第三,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也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
可能性: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良好的群众基础
继续发展的革命形势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共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
(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2、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4、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对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一)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指无产阶级政党为了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逐步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同一切可能联合的阶级、阶层、政党和集团在一定的目标下所结成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从本质上讲就是无产阶级争取同盟军的问题。

1、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第一,它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第二,中国社会具有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的社会基础;
第三,中国社会复杂的矛盾,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2、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
(1)国民革命统一战线(1923年-1927年)
(2)工农民主统一战线(1927年-1937年)
(3)抗日民主统一战线(1937年-1945年)
(4)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5年-1949年)
解析:(1)阶级成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组织形式:改组后的国民党,各阶级联盟(党内合作)
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因此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阶级成分:工人、农民和贫苦的城市小资产阶级
主要任务:反对国民党新军阀
缺陷:下层统一战线
突出表现:福建事变
(3)组织形式:党外合作
阶级成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部分亲英美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特点:
1)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性;
2)两个党、两个军队、两个政权的合作;
3)没有共同的纲领和组织形式。

(4)阶级成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海外侨胞和其他爱国分子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组织形式:多党合作
主要任务:反对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
3、坚持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
(1)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的关系
工人阶级与其它劳动人民的联盟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
工人阶级与其它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特定时期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第一,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之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
第二,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第三,正确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相互促进。

(2)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
独立自主:
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
(3)革命统一战线的经验
策略原则——对资产阶级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策略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对顽固派坚持的斗争原则:有理、有利、有节
(二)武装斗争
(一)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
1、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内无民主,外无民族独立,反动统治异常残暴。

和平革命的道路被堵死了,那么武装斗争便成了无选择的选择,即以革命的暴力对抗反革命的暴力。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特点:
它是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

武装斗争和民众结合。

武装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3、人民军队建设
4、人民战争思想和战略战术原则:
(1)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是革命的正义的战争,是为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战,这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5、武装斗争必须与非武装斗争相配合
(三)党的建设
1、党的建设的必要性
(1)理论准备不足
(2)封建思想的影响
(3)共产国际的影响
2、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1)着重在思想上建党
(2)组织建设
(3)作风建设
如何进行思想建设?
第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且善于运用;
第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第三,整风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好形式。

三大法宝理论的提出,是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标志。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