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发布时间:2022-08-25T05:55:02.835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5月9期作者:高鑫
[导读]
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高鑫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宿迁223800)
【摘要】目的:探讨在高血压性脑出血后偏瘫病患治疗中辅以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促进病患康复的作用。
方法:试验者是2019.04至2022.04在医院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病患数量共计72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均分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比对组间康复效果及满意度指标差异。
结果:观察组病患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各项康复指标优于对照组病患,观察组病患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病患,P<0.05。
结论:以早期肢体康复训练进行干预,能够对病患神经功能进行有效改善,提升
其肢体功能及自理能力,同时还能对病患生活质量起到改善作用,适宜借鉴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偏瘫;满意度;康复效果
高血压脑出血作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病变,具有较高致死率及致残率,且疾病进展较快、起病较急,即便经对症治疗后,易导致病患残留一系列后遗症,如失语、意识障碍或肢体偏瘫等,不仅会影响到病患正常生活及社会交往,同时还会造成其生活质量降低,故而在临床治疗中,除了重视疾病治疗以外,还需重视看康复训练,对促进病患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恢复及改善预后起着重要作用[1-2]。
偏瘫作为高血压脑出血病患中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到其身心健康,以往临床对于此类病症,大多以常规护理施护,然而病患恢复情况大不相同,无法满足所有病患康复需求,鉴于此本试验目的是分析以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病患施护的意义,现作出如下分析汇总: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对象是72例高血压脑出血后存在偏瘫后遗症的病患,分组方式为随机信封法,对照组:年龄分布及均龄48岁至82岁(75.67±8.24岁),有20例病患为男性,有16例病患为女性,高血压病程及均值在2年至10年(6.07±0.94年),22例为左侧偏瘫,13例为右侧偏瘫;观察组:年龄最高在85岁,年龄最低在45岁,均龄75.05±8.12岁,男女病患数量各18例,高血压病程最长在10年,病程最短在2年,平均
6.14±0.98年,其中左侧偏瘫及右侧偏瘫病患数量各17例及19例。
对组间基础资料展开分析后发现,P>0.05,证实试验可对比,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试验者纳选要求如下:(1)经相关检查后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偏瘫;(2)经治疗后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且意识清醒;(3)各项临床资料无缺失,如检查记录、既往病史等;(4)掌握试验内容及试验流程,监护人或本人同意参与。
排除:(1)合并有重要脏器疾病存在;(2)合并有认知功能障碍存在;(3)因其它疾病所致脑出血;(4)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状态;(5)精神方面不稳定;(6)试验中途因其它因素退出。
1.2方法
2组入院后均接受急救、常规药物施治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遵医嘱落实各项护理操作,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定时开窗通风,确保病房空气处于流通状态;明确患者心理特征,掌握易导致其出现负性情绪的因素,借助健康教育、安抚、鼓励、解释等方式,以此来疏解并稳定患者的情绪,制定出针对性心理疏导方案;按医嘱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密切观察其用药反应,一旦出现异常展开对症处理;在饮食方面,指导患者禁食肥腻食物,多吃清淡、易于消化及含大量蛋白质类食物,以少食多餐为原则,确保每日摄入足量营养物质,满足机体所需;叮嘱患者每日早睡早起,确保睡眠时间充足,平日做好保暖工作;指导患者以练习太极拳等方式进行锻炼,以此来增强患者体质,促进其尽快康复。
观察组则在病患生命体征及神经状态趋于稳定状态后24h内提供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措施为(1)康复治疗:将病患的头部偏向至一侧,防止误吸情况发生;将枕头放置于患侧的肩关节下,将肩部向上抬,伸直肘关节,将手指伸开,减少上肢挛缩情况发生;在患侧的髋关节外侧下放置上枕垫,防止髋关节发生外旋情况;将垫枕放于膝关节下,防止膝关节过伸;(2)被动运动:肌力等级为0级至2级者,需予以被动训练,根据关节的活动方向及活动范围实施被动运动,由简单至复杂、易至难方式逐渐进行被动训练。
其中上肢活动以肩部、肘部、腕部及指关节为主,促使患肢能够进行上下运动、左右运动、伸屈运动与旋转运动,可结合病患具体情况合理调整运动次数,通常为10次至15次,每次运动时间为5min至10min,之后逐渐增加活动时间及活动次数;下肢活动则以踝部、膝部及髋部等关节为主,促使髋及膝关节能够伸屈、内外旋等,由医师将病患偏瘫下肢抬起,做膝关节内收、内旋及外展等动作,之后将病患小腿握住,进行下肢屈膝与屈髋,每个动作做10次至15次,每次运动10min;待病情稳定时间超过3周后,可加入坐位训练,若病患无头晕等症状出现,可逐渐将坐位角度抬高,并将坐位时间延长;(3)主动运动:对于肌力等级超过2级者,可指导病患以意念对其患肢发出冲动指令,促使偏瘫肢体的肌肉进行收缩;指导病患尽快适应健侧肢体对患侧肢体的牵动运动,以反复性训练来帮助神经传导功能尽快恢复,最终能够将上肢举起、下肢
站立及行走;对于右侧偏瘫病患,可训练其以左手进行写字与吃饭;在穿衣时可先将患侧衣物穿上后再穿健侧衣物,而脱衣时步骤则相反。
1.3指标观察及判定标准
(1)康复效果,对比指标:a.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选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总分值42分,得分越高显示缺损程度越为严重;b.肢体运动功能,选以运动功能积分法评估,其中上肢运动功能分值为66分,下肢分值为34分,肢体运动功能与得分呈正比;c.日常生活能力,选以改良版Barthel指数,总分100分,得分越高反应自理能力越强;d.生活质量,选以生活质量健康见表,采取满分制,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比。
(2)满意度,对比指标:a.不满意,评分<60分;b.基本满意,评分在60分至84分之间;c.满意,评分在84分以上,以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价,总分值95分,满意度随得分增加反映更高。
1.4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的分析选以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22.0),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以卡方值/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值检验,分析后显示组间和(或)组内数据值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康复效果
表1中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康复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根据病患症状表现后予以相应措施,可实现控制病情发展作用,然而在一定程度上易导致病患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受到损伤,此病症好发生在中老年群体中,病灶大多发生在内囊、外囊等血管及神经丰富处,严重影响到患肢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同时还会导致病患出现行走不便、感觉障碍等表现,故而重视病患康复训练,对促进其恢复起着重要作用[3-4]。
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大多于病患病情趋向于稳定状态后开展,通过以从易到难、从被动至主动原则指导病患对患肢肢体进行功能训练,目的是为了恢复病患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及促进病患康复[5]。
本次试验中,经比对常规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病患中的干预效果差异,发现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为22.80±3.14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为75.30±9.64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5.78±6.24分、生活质量评分为73.08±2.17分,优于对照组各项康复指标评分,且观察组总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分别为94.44%、75.00%,可见以早期肢体康复训练进行干预,具备较高有效性及可靠性。
通过在早期开展康复训练,能够对大脑皮层环路的兴奋性与完整性进行改善,重新建立运动及神经功能,同时还能促进患侧肢体血液及淋巴循环,减少肌肉痉挛及萎缩情况发生,利于病患尽快康复。
综上所述,将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病患护理中,所得到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邓冬雪.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30):4328-4330.
[2]何伟坚,薛志伟,旋神宝等. 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3):138-139.
[3]盘文珍,罗爱娟,罗艳兰等. 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J]. 中国实用医
药,2021,16(12):198-200.
[4]付桂芳. 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08):1350-1352.
[5]王碧侠,杨细妹,朱丽梅等. 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21,18(07):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