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9卫星比武教案(教学设计)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
课文:9 卫星比武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介绍了一些关于卫星的科普知识。本课教学以新课标为指导,设计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卫星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分角色表演来理解五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采取以学生组合自我选择学习为主,教师引导贯穿为辅的教学策略。以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在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前提下,在常规教学中渗透探究性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及敢于创新的精神,以激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目标:
1.认识“拐、循、轨、鹏、摄、某、敏、讯”等8个生字,会写“培、训、营、侦、察、某、资、矿、藏、豪”等10个生字。
2.理解内容,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3.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4.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几种人造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1.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朗读和启发学生有创造性地表演。
2.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卫星的资料。
3.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
课文:8* 五彩池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能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圈点、自己阅读,互相协作。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五彩池是个神奇、美丽的地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了解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奇异景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欣赏五彩池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认识“亩、拇、舀、簇、珊、瑚”等6个字,摘录积累描写五彩池形状和颜色的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2、3、4自然段,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想象和探究,了解五彩池的奇异以及五彩池水的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2.课文的4自然段,了解五彩池池水颜色形成的原因。
课前准备:
1.生词卡片。
2.课件。
3.搜集有关五彩池的资料。
4.三棱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趣探奇
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水有颜色吗?(展示课件第三屏)教师叙述:在我国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有个五彩池,那里的水不但有颜色,而且还非常奇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8课。(板书:五彩池)齐读课题,这是一篇游记。
二、初读全文,感悟“神奇”
(一)读通课文。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给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注意“矗立”和“漫山遍野”“细腻”等词的读音。
3.谈初读感受。
(1)师:五彩池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说一说?
生:奇异、美。
(2)师:这儿的“异”什么意思?
生:特别。
(二)熟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两方面来介绍五彩池的呢?边读边思考。
2.把课后6个会认字读一读。
3.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三)精读课文,领悟“神奇”。
1.作者感到五彩池是那么的神奇,大家也一定很想去看看吧!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慢慢欣赏,看看课文
通过欣赏五彩池优美的风景,激起孩子学习这篇文章的欲望。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不失时机地发挥主导作用,使其通过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的感知,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下一步有重点地“学”做好铺垫,也表现了较好的主体与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的思想。让他们有属于自己的学习,读书方法。
哪几节具体地向我们描述了五彩池的神奇。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想:作者来到藏龙山,初见水池感到神奇的是什么?用“——”画出相关的句子。(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2)读一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请学生听师范读,边听边想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生:看到了宝石。
师:宝石很美,晶莹剔透。藏龙山上的水池就像宝石一样,铺展在绿地毯上,在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把水池的美读出来。女同学齐读句子。水池除了美,还怎么样?
(3)理解句子:“大水池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体会到:水池很可爱。男同学齐读。
(4)理解句子“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体会到:水池的形状很多,各种各样。师:那省略号说明什么?
生:还有很多形状,作者没有都写出来。
师:请同学发挥想象力,想想还有哪些形状的?学生交流。
师:作者运用比喻的方法把五彩池的多姿多彩展现给了我们,我们能通过朗读把它表达出来吗?齐读句子。
(5)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通过数量、形状写出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谈话引入本段。
2.说说使作者更惊奇的是什么?
师:读读这段话,说说你有什么感受?(从而加深对池水美丽、神奇的理解。)
生:池水颜色很神奇。
这个环节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而且通过说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一段描写的颜色非常美丽,配着轻柔的音乐,孩子像走入了美丽的五彩池。
此环节学生的自由表达是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再认识。这种再认识并非简单重复,而是具有新信息的巩固提高,同时,揉合了内容、思想、读书方法的训练,是整个课程不断攀登后的至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