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 (2019高一上·辽宁期末) Cl2和SO2都具有漂白作用,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混合通入品红与BaCl2的混合溶液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溶液很快褪色②溶液不褪色③出现沉淀④不出现沉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2. (2分) (2016高二下·大名月考) 下列各组混合物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的物质的量一定,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量是定值的是()
A . CH2O,C2H4O2、C6H12O6
B . C6H6、C5H12、C7H6O2
C . CH2=CH2、C2H5OH,HOCH2CH2COOH
D . H2、CO,CH3OH
3. (2分)两种气态烃的混合物共2.24L(标准状况下),完全燃烧后得3.36L(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和3.6g 的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甲烷
B . 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乙烯
C . 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甲烷和乙烯
D . 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乙烷
4. (2分) (2019高一上·东莞月考) 下列物质中所含分子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 . 88g CO2
B . 3.5 mol H2
C . 标准状况下33.6L SO2
D . 3.01×1023个硫酸分子
5.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化合反应均是放热反应
B . 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 . 吸热反应只吸收外界能量
D . 氧化还原反应均是放热反应
6. (2分) (2016高一上·武汉期中) 下列各组在溶液中的反应,无论谁过量,都可以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 . Ba(OH)2与NaHSO4
B . Ba(OH)2与H2SO4
C . 石灰水和二氧化碳
D . Ca(HCO3)2与NaOH
7. (2分) (2018高一上·临汾期中) 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 NH4+、Ag+、PO43-、OH-
B . Fe3+、H+、S2-、HCO3-
C . K+、Na+、NO3-、MnO4-
D . Al3+、Mg2+、SO42-、CO32-
8. (2分) (2019高二下·鹤岗期末) 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再加入下列固体粉末:①FeCl2;②Fe2O3;
③Zn;④KNO3。

铜粉可溶解的是()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9. (2分) (2019高二上·桂林月考) 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molCl−、ClO x −(x=1,2,3,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这些离子中结合H+能力最强的是E
B . A,B,C,D,E五种微粒中C最稳定
C . C→B+D的反应,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D . B→A+D是吸热反应
10. (2分) (2018高一上·泰州期末) 向盛有100mL1mol·L-1稀硫酸的烧杯中,缓慢加入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下图是溶液中的某种微粒(X) 的物质的量随加入混合物质量变化的关系图。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 该金属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分数约为15.6%
B . a点时,再向烧杯中加入KNO3固体,无明显现象
C . b点时,再向烧杯中滴加0.1mol·L-1的NaOH溶液,立刻产生白色沉淀
D . C点时,再向烧杯中通入Cl20.16mol充分反应,铜粉完全溶解
11. (2分)(2020·北京模拟) 下表中各组物质之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转化的是()
甲乙丙
A CH2=CH2CH3CH2Cl CH3CH2OH
B NH3NO HNO3
C AlCl3Al(OH)3Al2O3
D Cl2HCl CuCl2
A . A
B . B
C . C
D . D
12. (2分)(2020·静安模拟) 化工产品在下列应用中,表现出还原性的是()
A . 明矾作净水剂
B . 漂粉精作消毒剂
C . 铁粉作食品脱氧剂
D . 浓硫酸作干燥剂
13. (2分) (2016高一下·华蓥期末) 将一定质量铜与10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时产生的NO 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加入140mL 5mol•L﹣1的NaOH 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 5mol/L
B . 7mol/L
C . 10mol/L
D . 12mol/L
14. (2分) (2017高二上·景德镇期末)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mol•L﹣1r溶液的pH 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原子半径的大小W<X<Y
B . 元素的非金属性Z>X>Y
C . 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 . 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15. (2分) (2019高一上·张家界期末) 在某溶液中酚酞呈粉红色,下列离子在该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的是()
A . K+
B . Na+
C . Al3+
D . Ba2+
二、实验题 (共2题;共8分)
16. (6分) (2019高一上·杭州期中) 烧杯中装有50mLH2SO4和 Na2SO4 的混合液,其浓度分别为 0.16mol/L 和 2mol/L,欲使其浓度分别变为 1.6mol/L 和 0.2mol/L,在只有蒸馏水和 18mol/L 浓H2SO4以及必要仪器的条件下,完成任务:
(1)如图所示仪器,配制上述溶液不需用到的是________(填字母).配制过程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下列操作可能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有_____
A . 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蒸馏水
B . 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
C . 将量筒洗涤 2﹣3 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
D . 没有用蒸馏水洗烧杯 2﹣3 次,并将洗液移入容量瓶中
(3)实验操作过程中,应量取________mL18mol•L﹣1的浓 H 2SO4溶液.
17. (2分) (2020高二下·桂林期中) “中和滴定”原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用I2O5可定量测定CO的含量,该反应原理为5CO+I2O5 5CO2+I2。

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250 mL(标准状况)含有CO的某气体样品通过盛有足量I2O5的干燥管中在170℃下充分反应;
②用水一乙醇液充分溶解产物I2 ,配制100 mL溶液;
③量取步骤②中溶液25.00 mL于锥形瓶中,然后用0.01 mo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

消耗标准Na2S2O3溶液的体积如表所示。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滴定前读数/mL 2.10 2.50 1.40
(1)步骤②中配制100 mL待测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的名称是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和________。

(2) Na2S2O3标准液应装在________(填字母,见图1)中。

(3)指示剂应选用________,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

(4)气体样品中CO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已知:气体样品中其他成分不与I2O5反应:
2Na2S2O3+I2=2NaI+Na2S4O6)
(5)下列操作会造成所测CO的体积分数偏大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滴定终点俯视读数
b.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
c.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没有气泡
d.配制100 mL待测溶液时,有少量溅出
三、推断题 (共2题;共12分)
18. (6分) (2015高三上·庄河开学考) 已知A,B,C,D四种强电解质溶液,分别含有下列阴阳离子中的各一种,且互不重复:Ba2+、H+、Na+、NH4+、CO32﹣、NO3﹣、SO42﹣、OH﹣.已知:①A和B反应生成的气体能被D吸收,而A和D反应生成的气体能被B吸收;②向A或D中滴入C,均有白色沉淀产生.另有晶体E的摩尔质量为474g/mol,可用于自来水的净水剂.试判断:
(1)晶体E的名称为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E可用作净水剂的原理________.
(2)写出A、B、C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3)写出A与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4)将200mL0.5mol/L的B溶液加入到150mL0.2mol/L的E溶液中,最终生成的白色沉淀质量为________ g.
19. (6分) (2019高一上·维吾尔自治期末) 19.现有金属单质A,B,C和气体甲、乙、丙以及物质D、E、
F、G、H,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有些反应的生成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标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丙________,乙________,H________ (2)根据要求回答:
1)D溶液和F溶液在空气中混合的现象:________;
2)反应③离子方程式________;
3)反应⑦离子方程式________;
4)反应⑥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考点:
解析:
答案:15-1、考点:
解析:
二、实验题 (共2题;共8分)答案:16-1、
答案:16-2、
答案:16-3、
考点:
解析:
答案:17-1、
答案:17-2、
答案:17-3、
答案:17-4、
答案:17-5、
考点:
解析:
三、推断题 (共2题;共12分)答案:18-1、
答案:18-2、答案:18-3、答案:18-4、考点:
解析:
答案:19-1、
答案:19-2、考点: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