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精选】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0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测试题-2(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同步测试卷新

一.选择题

1.南宋时候,一位商人沿江而下去江东看一个乡下的朋友,沿途他会看到哪些经济作物()

A.茶树、烟草B.棉花、大豆C.棉花、茶树D.棉花、玉米

2.根据表格中的相关内容,你认为在“原产地”栏目中应该填写()

A.西汉B.隋朝C.唐朝D.宋朝

4.宋朝“神舟”是中国宋代为使节出使外国而专门建造的大型豪华海洋客船,显示出宋朝卓越的造船成就。下列对当时中国造船业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领先于日本B.落后于欧洲C.居世界前列D.比阿拉伯发达

5.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

A.农业繁荣B.手工业兴旺C.海外贸易发达D.文化昌盛

6.《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表明当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 A.黄河流域B.淮河流域C.珠江流域D.长江流域

7.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

8.苏州的“苏”,过去往往写成“稣”,这是因为苏州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开始成为全国粮仓,并且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朝代是()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9.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城市是() A.杭州B.泉州C.景德镇D.广州

10.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B.南宋手工业进步

C.南宋商业繁荣,出现了“交子”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11.南宋时,南方人的主食是()

A.米饭B.面食C.肉类D.鱼类

12.两宋时期,一行业在南方兴起并成为我国古代手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这一行业是()

A.丝织业B.棉纺织业C.造船业D.制瓷业

13.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以下谚语能反映这种转移完成的是()

A.扬一益二B.苏湖熟,天下足C.无徽不成商D.湖广熟,天下足

14.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经历了从北方向南方逐渐转移的过程。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下列对其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A.北方劳动人民不够勤劳B.北方各政权不重视发展生产

C.南方开发的时间比北方要早D.中原人南迁带去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15.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

·江西景德镇瓷窑逐渐成为瓷业中心·交子、会子等纸币与铜钱等并行使用·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定局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二.综合题

16、简述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17.宋朝海外贸易为何发达?

18.对比唐朝的长安城和北宋的东京有何异同点?

19.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1)请你举出一个两宋时我国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所说“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材料二2016年4月24日,“华光礁1号沉船特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展,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华光礁1号”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沙群岛的远海地区发现的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艘古船。该船是一艘南宋商船,800多年前在航行到西沙华光礁时不幸触礁沉没。——摘编自2016年4月25日人民网

(2)结合图与相关内容,指出这艘沉船的出土文物主要是什么物品?请写出这些物品的著名

产地之一。

材料三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当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力。航海技术的改进——其中包括指南针、带有可调中心垂直升降板的平底船,以及代替竹帆的布帆的使用,也很重要……因而,宋朝时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你认为哪些因素促使“宋朝时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

展”?

2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耕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固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1)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趋势?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以上问题的回答,请你为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一点建议

参考答案:

1.C

2.B3D4.C5.C6.D7.C8.B9.C10.D11.A12.B1

3.B1

4.D1

5.B

16.我国经济重心以秦岭——淮河为界,其南移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1)东汉后期,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2)南朝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3)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17.宋朝海外贸易为何发达?。

18.对比唐朝的长安城和北宋的东京有何异同点?

19.(1)表现:①水稻: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得到推广;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②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地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理解: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2)物品:瓷器。产地:河北或景德镇。

(3)宋朝经济的发展(或经济生产力的增长);航海技术的改进。

20.(1)经济重心南移

(2)政治因素: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人口因素:为躲避战乱,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补充了大量劳动力。技术因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也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经验。自然因素:南方有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政策因素: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3)重视三农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团结;重视教育;重视保护环境等。(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