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协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4 协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课程标准解读》
发展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是高中生物学课程的设计宗旨和核心任务。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4个方面。
本学期学习的模块是《遗传与进化》。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协同进化
2.概述生物多样性及其形成的过程
3.概述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要点,认同其在现有生化进化理论中的主流和核心地位
4.通过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存在的争论和疑点,认同科学理论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
一、新课导入;三则资料带领学生了解共同进化:①非洲大草原羚羊和豹子在竞争中奔跑速度
都有所提高②拥有细长花距的兰花和拥有细长口器的蛾子③地球上有氧环境的
出现和好氧细菌存在的关系
二、共同进化的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
是协同进化。
补充: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三、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通过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也就是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通过观看视频,结合课本学习总结
四、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1.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
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2.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还存在争论:
有人主张,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
但更多的学者认为,基因突变并不都是中性的,有些基因突变反映在个体的性状上,与环境相适应的程度有差异,因此,不能否认自然选择的作用。
【课后作业】
课后题
【板书设计】
6.4 协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一、协同进化
二、遗传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层次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3.形成过程
三、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1.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存在的争议和其他学说
【教学反思】
本节课简单但枯燥,结合视频和图片来提高学生兴趣。